初三语文校本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语文校本作业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12分)
泥nìng的草地上,燃起了一堆堆gōu火,衣衫lán褛的红军战士结伴起舞,他们坚信,明天一定彩霞xuàn丽。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
...的一项是(3分)()
A. 每天应该摄入哪些营养物?体重和身高的比是多少才算健康?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该健康主题公园内找到答案。
B. 文化名人冯骥才一边品茶,一边朗朗吟诵起“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C. 根据1984年出版的《泰州地名录》记载,泰州老高桥在公元前194年便有了,只不过当时是木头桥。
D. 泰州市“职工书屋”为广大读者提供书籍,还有报刊、电子音像制品以及电脑。
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错误
...的一项是(3分)()
A.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泰州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日俱增
....。
B. 这项新规定颁行一年多,已经露出危险的苗头,如果能及时关注,那也是亡羊补牢
....,犹未为晚。
C. 作为优秀教师,她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课堂上,对什么样的学生都能做到循循善诱
....。
D. 在是非问题上我们应该据理力争
....,不能迁就忍让。
(一)阅读唐代诗人司空曙的《云阳馆与韩绅宿别①》一诗,完成第4题。
(10分)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注】①云阳,县名,县治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
宿别:同宿后又分别。
②翻:反而。
③离杯:饯别的酒。
共传:互相举杯。
4.(1)填空完成对本诗写作思路的分析(2分)
回忆过去的别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叙写话别时的伤感
(2) “乍见翻疑梦”一句,表述了诗人和友人之间是怎样一种关系?(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常用的写法。
请以诗歌的第三联为例作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苏秦止孟尝君入秦》回答5——8题。
(25分)
孟尝君①将入秦,止者千数而弗听。
苏秦欲止之,孟尝君曰:“人事②者吾已尽知之矣,吾所未闻者独鬼事耳。
”苏秦曰:“臣之来也,固不敢言人事也,固且以鬼事见君。
”
孟尝君见之。
谓孟尝君曰:“今者臣来,过于淄③上,有土偶人与桃梗⑦相与语。
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④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汝残矣。
’土偶曰:‘不然。
吾西岸之土也,吾残,则复西岸耳。
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⑤耳。
’今秦四塞⑥之国,譬若虎口,而君入之,则臣不知君所出矣。
”孟尝君乃止。
(选自《战国策•齐策》题目是编者加的)
【注释】①孟尝君:即田文,齐国宗亲。
②人事:人世间的事情。
③淄:淄水
④挺:同“挻”,shān,揉捏。
⑤如:前往,去。
⑥塞:要塞。
⑦土偶人:用泥土捏的人。
桃梗:用桃木枝刻的人
5.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1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8分)
①止者千数( ) ②固不敢言人事也( )
③谓孟尝君曰( ) ④相与语( )
(2)下列句中“之”的解释与“吾西岸之土也”中的“之”的解释相同的是()(3分)
A.君入之
B.苏秦欲止之
C.楚之水土
D.至之市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
人事者吾已尽知之矣。
7.翻译下列句子。
(8分)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而君入之,则臣不知君所出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试分析苏秦是如何运用类比说理的方法,说服孟尝君不要入秦的。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凝石技术》一文,完成9—11题。
(12分)
①如今,在世界范围内,固体废弃物和天然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仿地成岩的凝石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②科学家模仿火山灰大地成岩过程,以经过高温过程的固体废物或火山灰类物质为主要原材料,经配方设计,配料计算制备而成的硅铝基水硬性胶材料称为凝石。
通俗点说,凝石也就是将冶金渣、粉煤灰、煤矸石等各种工业废弃物磨细后再“凝聚”而成的“石头”。
③凝石技术的应用将掀起材料领域的一场革命,更重要的是它能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④首先是生态环境方面。
凝石的生产不像水泥一样需要烧制熟料,是在常温下进行的,具有接近于零的污染物排放。
因此,凝石技术的推广对于减少水泥工业的污染排放,充分利用各类固体排放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⑤其次是资源代替。
许多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为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得以顺利进行,必须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凝石技术为完成一种大历史使命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⑥再次,凝石技术的应用将提升改造传统产业,促进资源----能源----环境----材料的良性循环。
因此,凝石将传统产业的“独立”生产调整为个产业间具有有机联系的生态产业链,将上一个产业环节的排放物用于一个产业环节的原材料,彻底改变原有环境问题的末端治理方式,使各产业环节间实现良性循环。
⑦凝石技术的应用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可直接作为凝石主体材料的废渣与现有水泥的产量(10亿吨/年)几乎相等,以全国年产10亿吨凝石计算,由于生产凝石可比生产水泥节能30%以上,生产成本下降30%以上,因此仅及简单替代水泥来考虑,每年也可以取得数以百亿元计的直接经济效益。
⑧目前,凝石技术已走出了实验室,进入了中试阶段。
产品在道路工程、厂房建设、基础工程、矿业工程及混凝土制品方面得到规模化应用,取得极大成功。
⑨人类在建筑胶凝材料方面,已经历了数千年的石灰“三合土”时代,二百年的水泥“混凝土”时代。
凝石技术的出现,很可能
...意味着人类即将迎来新的“凝石”时代。
9. 凝石技术具有哪些重要意义?(4分)
10.选文第⑨段中,加点的词语“很可能”能不能删去?并简要说明理由。
(4分)
11.选文第⑦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四)、阅读张沛文的《吃苦是一种资本》,完成12—14题。
(13分)
①吃苦,是一种资本。
说你可怜,你一定没吃过苦,你就不具备这种资本。
只是在影片
里见过那位被击倒的拳击手,他躺在地上喘着粗气,浑身伤痕累累,嘴里还淌着血,却没有一个人给他送花,给他鼓掌;只是在旅途中看过那赤脚的纤夫,喊着震天动地的号子,弯腰垂首将沉重的纤绳勒进隆起的胸肌……
②你充其量是个旁观者。
③没有经历饥饿的历史,你便不知道一粒米的可贵,不知道那些被太阳晒黑了皮肤的耕耘者,当然更无从体会到饿得头昏眼花或者伸手乞讨的乞丐的感受。
终日打着饱嗝的人,除了需要一两根牙签剐剔牙齿,爱心和同情对他们来说都是多余的东西。
④没有尝过寄人篱下的滋味,听不到风凉话,看不到冷脸,过多的奉承让你长出发育不全的性格。
突然某一天,你背靠的大树倒了,你开始走,在坑坑洼洼的路上,你绝对不如别人那样行走自如。
⑤苦,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锻炼人;蜜,可以养人,也可以害人。
⑥《中国青年报》驻宁记者在盛夏满怀深情地写下《火炉南京:栖身墙下啥滋味?》,文中描述了那些进城谋生的农民在蚊虫的叮咬和酷热的烘烤中,夜宿墙下、桥下、树下的艰辛。
而农民却说:“日子过得比老家好。
”
⑦《金陵时报》一篇专稿报道,武汉市蔡甸区一位年仅十九岁的姑娘何伶俐,因“考后感到一点信心没有”,虽考分超过高校录取线七分,却在成绩单发下的前一天悬梁自尽。
她是船长的女儿,父母的心肝宝贝,一直泡在蜜罐子里长大。
蜜喝多了,竟会这般神经兮兮,这般脆弱。
⑧聪明的德国人,在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前已经洞察了这种病变
....。
据说,为了让大和民族的后代依然保存父辈创业的秉性,不少学校特地设立劳动场所,让孩子们使用锉刀、榔头,目的是学会吃苦。
⑨相比之下,我们这一代未免过于娇嫩了,还是狠狠心把自己推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吧,
在成长的季节
.....,吃苦经历是人成长的养分。
以后你就会知道这种养分价值无穷!
12. 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13.文章第⑥、⑦自然段写了两则报道,有什么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文章第⑧自然段的加点词语“这种病变”是指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2)文章第⑨自然段的加点词语“成长的季节”该作何理解?(3分)
(五)阅读陈敏的《我的麦子熟了》一文,完成15—18题。
(22分)
(1)14岁的高占喜,青海农家子弟,一度成为热门话题。
因为一次电视活动的策划,他和城市的一个富家少年互换了7天人生,节目打出的议题是:“7天之后,高占喜愿意回到农村吗?”
(2)第一天,占喜在机场被新爸新妈接进了豪华的宝马车。
他害羞地靠在真皮坐椅上,
不说话,认真望着窗外闪过的高楼大厦。
忽然,他泪水盈眶
....。
(3)这个之前在山沟里疯跑、开朗活泼的孩子,对城市已经有过多次设想。
他曾经在作文里写:“我想考上大学,在城里生活。
”可是他知道,他更可能中途辍学,流浪在城市某条喧嚣的马路上。
这次机缘巧合,他提前进入了城市,小小的心里波澜万千。
何况现实的城市,比那个瑰丽的梦,仿佛更精彩。
(4)占喜住进了一栋“豪华如天堂”的复式公寓,拥有一间无比舒适的大卧室。
面对丰盛的晚餐,他无所适从,紧张得5次掉了筷子。
接着,新爸新妈一次给了他200元零花钱。
从前,他一个月只有1元的零花钱。
(5)在气派的理发店理发时,占喜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又充满眼泪
....。
(6)之后,他完全忘记了看书,迅速适应了这种新生活。
(7)白天,他靠在松软的巨大沙发里,茶几上是从未见过的零食,面前是超大尺寸的液晶电视。
他自在地享受这一切,除了脸颊上两抹褪不掉的高原红,就像是在这里长大的。
(8)此时,观众们忧心忡忡———这个孩子会丧失本性,沉迷于吃喝玩乐吗?
(9)某天,占喜被安排去卖报。
报童里有个8岁的男孩,圆脸蛋,稚气未脱,但是卖报非常熟练。
他告诉占喜,他的妈妈生病了,他要为妈妈挣钱买药,再辛苦也不怕!那天分别时,占喜用力揽了揽小男孩的肩膀。
(10)归途中,占喜变得少言寡语。
他看到城里人行色匆匆,在马路之间穿梭,犹如他在稻田之间穿梭;也看见天桥下的乞丐,衣衫褴褛地等待施舍……那天,他对记者说:城里也有穷人,生活也不容易。
记者问:那同情他们吗?占喜说,不,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幸福要靠自己。
乞讨的人,为什么不学学那个8岁的小弟弟?说话时,他分明又是那个崇尚奋斗、一直努力的高原孩子。
但当晚的短信预测,大多观众仍然觉得占喜不愿回乡。
(11)谜底提前揭晓———当得知自己的阿大(爸爸)不慎扭伤脚的消息,占喜立刻要求赶回家乡。
(12)“为什么急着要走?阿大的脚伤不是大事。
难得来一次城里。
”记者问。
(13)占喜只说了一句:“我的麦子熟了。
”
(14)阿大很早目盲,哥哥在外打工,弟弟尚且年幼,14岁的占喜已经成为家里的主劳力。
他难以不被城市吸引,这无可厚非,但同时,他也眷顾自己贫穷的家,艰辛的父母,几亩薄田,和已经成熟的麦子。
(15)城市是他的梦,贫穷的家,却是他深植血液的责任。
(16)回到农村之后,占喜仍然五点半钟去上学,啃小半个馍馍当午饭,学习之余割麦挑水;仍然是补丁长裤配布鞋,刻苦读书不改初衷:“只有考上大学,才能真正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
(17)占喜见识了前所未见的繁华都市,享用过从未经历的物质生活,却始终未曾忘记自己是个映着高原红的孩子,未曾忘记担当家的责任———“我的麦子熟了”,当《浮士德》的俗世诱惑变相重演,这是一句最朴实的箴言。
(选自《意林》,有删改)
15.通读全文,你觉得占喜是个什么样的男孩?(4分)
16.(1)文中第2段和第5段分别写到了占喜的流泪,请你揣摩他当时的心理,说说他为什么会流泪?(4分)
(2)说说“城市是他的梦,贫穷的家,却是他深植血液的责任”这句话的含义。
(4分)
17.文章第9段和第10段详细详描写了占喜卖报的情形,这有何用意?(4分)
18.文章以“我的麦子熟了”为题有什么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