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二)

合集下载

杜牧《阿房宫赋》原文及译文2篇

杜牧《阿房宫赋》原文及译文2篇

杜牧《阿房宫赋》原文及译文2篇《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首长诗,全文通过对秦始皇陵墓中阿房宫的描述,展现了宫殿的壮丽和典雅。

本文将分两篇进行介绍,第一篇为《阿房宫赋》的原文及译文,第二篇为《阿房宫赋》的赏析与解读。

第一篇:《阿房宫赋》原文及译文原文: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译文:凤凰台上的凤凰飞翔,凤凰离开后,台上空无一物,江水自由自在地流淌。

吴宫的花草已经与凋零的小径埋在一起,晋朝的衣冠也已化作古老的丘陵。

三座山峰的一半已经消失在苍穹之外,两条河水分隔出一片白鹭洲。

总是有浮云遮住阳光,长安不见,让人心生忧愁。

第二篇:《阿房宫赋》的赏析与解读《阿房宫赋》是一首描述秦始皇陵墓中阿房宫的长诗。

全诗以凤凰台为起点,描绘了宫殿的壮丽和恢弘。

首句“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以凤凰台为象征,寓意秦始皇陵墓中的阿房宫,表达了宫殿曾经繁华的历史和现在的荒凉。

接下来的几句:“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通过描述吴宫的花草长满了幽静的小径,晋朝的衣冠已经化作了古老的丘陵,展现了时光的流转,以及人事的更迭。

而“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则是表达了阿房宫所在的地方具有山水之胜。

三座山峰只剩下一半,仿佛消失在青天之外,两条河水将一片白鹭洲隔开。

这一景观的描绘,给人一种壮阔、苍凉的感觉。

最后的两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则表达了长安不再能看到阿房宫的壮丽景色,人们对失去的追思和忧伤。

通过对《阿房宫赋》的赏析与解读,我们可以看出杜牧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宫殿的壮丽与荒凉,表达了历史的更迭与人生的无常。

与此同时,他也以凤凰、吴宫、晋代、三山、二水等形象,赋予了这首诗以具体的意象,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杜牧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宫殿的壮丽与凋零,抒发了对逝去岁月的追忆和忧伤之情。

关于阿房宫的古诗词有哪些 古诗词经典名句大全

关于阿房宫的古诗词有哪些 古诗词经典名句大全

1.《阿房宫赋》唐朝杜牧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lí)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2.《诉衷情令·阿房废址汉荒丘》宋朝康与之阿房废址汉荒丘。

狐兔又群游。

豪华尽成春梦,留下古今愁。

君莫上,古原头。

泪难收。

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

…3.《阿房宫图》宋朝宋无千门万户矗青冥,六国脂膏四海兵。

岂但此中非帝业,当时独更有儒坑。

4.《点绛唇·一赋阿房》元朝蒲道源一赋阿房,水之江汉星之斗。

□□□授。

不待形容口。

□□□□,□□□□秀。

宜称首。

肯教韩柳。

独擅文章手。

…5.《阿房宫故基》宋朝汪元量祖龙筑长城,雄关百二所。

阿房高接天,六国收歌女。

跨海觅仙方,蓬莱眇何许。

欲为不死人,万代秦宫主。

风吹鲍鱼腥,兹事竟虚语。

乾坤反掌间,山河泪如雨。

谁怜素车儿,奉玺…6.《阿房》清朝丁尧臣百里骊山一炬焦,劫灰何处认前朝。

诗书焚后今犹在,到底阿房不耐烧。

7.《和巧松·秦人无故起阿房》宋朝赵希逢秦人无故起阿房,赤立千林赭众冈。

更觅长生游海上,不钭松实作津梁。

8.《破虏凯歌二十四首·燕山台殿压阿房》宋朝周麟之燕山台殿压阿房,又欲移巢占大梁。

起就汉宫三十六,固知无德只为殃。

9.《咏史诗·阿房宫》唐朝胡曾新建阿房壁未干,沛公兵已入长安。

帝王苦竭生灵力,大业沙崩固不难。

10.《迷楼歌二首·君不见秦皇爱阿房》宋朝曹勋君不见秦皇爱阿房,死葬骊山侧。

炀帝爱迷楼,死葬迷楼北。

乃知生者魂,即是死者魄。

生死在迷楼,一死良自得。

右应来梦儿,夜夜犹相忆。

11.《阿房城》清朝洪亮吉凤凰凤凰止阿房,一雌一雄双翱翔。

不见雀来入燕室,但见浮云闭白日。

凤西飞,雀东飞,肠断朱宫复紫堤。

锦袍一领军前却,凤皇凤皇不如雀。

文言文:杜牧《阿房宫赋》原文译文赏析

文言文:杜牧《阿房宫赋》原文译文赏析

文言文:杜牧《阿房宫赋》原文译文赏析《阿房宫赋》唐代:杜牧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不知乎一作:不知其;西东一作:东西)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歪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有不见者一作:有不得见者)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文】六国的君主灭亡了,全国(为秦所)统一;蜀地的山(树木被砍尽,)光秃秃的,阿房宫建造出来了。

它(面积宽敞,)覆压着三百多里地面,(宫殿高耸,)把天日都隔离了。

它从骊山向北建筑,再往西转弯,一直走向咸阳。

渭水、樊川浩浩荡荡的,流进宫墙里边。

五步一座楼,十步一个阁,走廊如绸带般萦回,牙齿般排列的飞檐像鸟嘴向高处啄着。

必修二古文翻译一、阿房宫赋

必修二古文翻译一、阿房宫赋

必修二古文翻译一、阿房宫赋必修二古文翻译一、阿房宫赋原文: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六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译文:六国覆灭,天下统一。

四川山林中的树木被砍伐一空,阿房宫殿得以建成。

(它)覆盖了三百多里地,几乎遮蔽了天日。

从骊山的北面建起,曲折地向西延伸,一直通到咸阳。

渭水和樊川,浩浩荡荡地流进了宫墙。

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亭阁;长廊如带,迂回曲折,屋檐高挑,象鸟喙一样在半空飞啄。

这些亭台楼阁啊,各自凭借不同的地势,参差环抱,回廊环绕象钩心,飞檐高耸象斗角。

弯弯转转,曲折回环,象蜂房那样密集,如水涡那样套连,巍巍峨峨,不知道它们有几千万座。

那长桥卧在水面上(象蛟龙),(可是)没有一点云彩,怎么会有蛟龙飞腾?那楼阁之间的通道架在半空(象彩虹),(可是)并非雨过天晴,怎么会有虹霓产生?高高低低的楼阁,幽冥迷离,使人辨不清南北西东。

高台上传来歌声,使人感到暖意,如同春天一般温暖;大殿里舞袖飘拂,使人感到寒气,仿佛风雨交加那样凄冷。

就在同一天内,同一座宫里,而气候冷暖却截然不同。

(六国的)宫女妃嫔、诸侯王族的女儿孙女,辞别了故国的宫殿阁楼,乘坐辇车来到秦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阿房宫赋》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阿房宫赋》PPT课件

谢谢欣赏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有韵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 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 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 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 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 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 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 曹植的《洛神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基础知识
“廊腰缦回”——“缦”的本义是没有文来的帛,又通“慢”,“慢”有“宽缓”、 “迟缓”等义;这句的“缦”,注释为“索绕”,是由“宽缓”义引申而来,下文 “缦立远视”的“缦”,注释为“久”,是“迟缓”义的引申。“回”,注释为曲 折。按“回”,《文言常用实词表》列为本课应重点掌握的实词,它的本义是 “转”、“掉转”(“回车叱牛牵向北”),引申义有“旋转、回旋”(“素湍绿 潭,回清倒影”)、“曲折、迂迎”“回转、返回”(“碧水东流至此回”)、 “取回、拿回”(“添酒回灯重开宴”),等等,要仔细分辨。

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赋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但在古 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和陆机的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窥端倪。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 衰于宋元明清。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 诗而不写赋的才子。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于诗。 《史记》中称屈原的作品为赋,《汉书》也称屈原等人的作品为赋。后人 因推尊《史》《汉》,所以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称之为赋。赋是汉代最具代 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在远承《诗经》赋颂传 统,近接《楚辞》,兼收战国纵横之文铺张恣意之风和先秦诸子作品相关 因素的基础上,最后综合而成的一种新文体。它与汉代的诗文一起,成就 了汉代文学的灿烂与辉煌。

《阿房宫赋》古文赏析

《阿房宫赋》古文赏析

《阿房宫赋》古文赏析《阿房宫赋》古文赏析【作品介绍】《阿房宫赋》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创作的一篇散文,遣词用字无比华美,思想深刻见骨,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古文之一。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因为骄奢而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原文】阿房宫赋作者:[唐]杜牧六王毕[1],四海一。

蜀山兀[2],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3],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4],直走咸阳[5]。

二川溶溶[6],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廊腰缦回[7],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勾心斗角。

盘盘焉[8],囷囷焉[9],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10]。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11],不霁何虹[12]?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13],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14],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15];烟斜雾横,焚椒兰也[16]。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17],杳不知其所之也[18]。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19],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20]。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21],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22],金块珠砾。

弃掷逦迤[23],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24],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25],多于南亩之农夫[26];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27];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28];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29];管弦呕哑[30],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31],日益骄固。

戍卒叫[32],函谷举[33],楚人一炬[34],可怜焦土。

统编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下册《16.1 阿房宫赋》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下册《16.1 阿房宫赋》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阿房宫赋》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课文运用的比喻、排比、铺陈、夸张等艺术手法。

2.了解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习作者“借古讽今”的手法。

教学重点:理解借古讽今的写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学方法:以读带讲,师生合作探究,教师总结。

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通篇翻译了课文。

杜牧以他敏锐的目光洞察历史,使我们在其清醒的论述中学会对历史的感悟,特别是他赋体文的精彩,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因此,我们跟随杜牧再一次思考历史。

二、分析课文:方法:按照文章的层次,对文章进行分析,侧重比喻、排比、夸张等艺术手法及本文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

每一部分都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出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并展示,其他组可以补充、质疑。

第一段:(问题设计1、作者在这一段中艺术地再现了阿房宫这一座宏伟的建筑,他采用了什么手法?2、作者如此大量地使用夸张手法,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3、作者在此为什么要极言阿旁宫的规模之大呢?)作者在这一段中艺术地再现了阿房宫这一座宏伟的建筑,他采用了什么手法?明确:比喻和夸张。

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的句子。

比喻很多,如写“长桥”“复道”用“龙”“虹”作比喻,非常的形象、生动。

第一段中使用夸张手法的句子:“蜀山兀,阿旁出”,“隔离天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问:作者如此大量地使用夸张手法,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明确:作者通过夸张,写出阿旁宫的规模宏大,令人咋舌。

这也充分符合了“赋”这种文体在描写事物时极尽夸张之能事的特点。

问:作者在此为什么要极言阿旁宫的规模之大呢?明确:一座如此壮丽奢华的阿旁宫,必定要耗费无数劳动人民的辛苦与血泪。

由此可以看出,秦始皇为了自己享乐而“大起宫室”的行为,是建立在劳民伤财的基础上的。

作者在夸张的描述中,包含了自己强烈的爱憎。

小结第一段:第1段: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

一层(段首前12字)两句偶句,交待建宫背后的巨大耗资。

二层(“覆压”……“直走咸阳”)写宫之宏伟规摸。

阿房宫赋2

阿房宫赋2

词类活用
1.骊山北构而西折 在北边/向西
2.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乘坐辇车 3.朝歌夜弦 在早晨、在夜里
名词用作动 4.朝歌夜弦 唱歌 弹琴 词: 当作铁锅 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当作石头 当作土块 6.函谷举 被攻占 当作碎石
7.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名词用作状语: 把鼎、把玉、把金、把珠
8.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穷奢极欲
珍宝
来源 六国 (剽掠其人)
数量
处置
第 三 段
贪欲 一人之心
秦爱纷奢
倚叠如山 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弃掷逦迤 千万人之心 人亦念其家
常情
积怨 爆发
挥霍 使……多于……
(六个排比)
灭亡 叫、举、一炬
自取灭亡
日益骄固 一片焦土
灭六国者,六 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嗟乎! 使六国各爱其人, 则足以拒秦;使 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 世而为君,谁得 而族灭也?
一旦
统一、一致 上食埃土,下应黄泉,用心一也 专一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全 一死生为虚诞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把……看成一样 顽固
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本来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稳固,牢固
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秦爱纷奢,人亦爱其家 喜爱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爱护 青,取之于蓝,而青 于蓝 取出,提取 秦以攻取之外 攻取,攻下 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夺取 取妻如之何? 同“娶” 留取丹心照汗青 助词,“着”
学习目的 一、了解杜牧赋体散文的比喻、 铺排手法和借古讽今的风格。 二、理解“华、兀、构、缦、 霁、杳、逦迤、纷奢、锱铢、 负、族”等词语。掌握词类活 用的相关词语。 三、背诵、默写全文。
课前检测
• 默写第二段 • 检查重点字词

《阿房宫赋》《六国论》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二)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阿房宫赋》《六国论》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二)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阿房宫赋》《六国论》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了解“赋”和“论”这两种不同的文体;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课文运用的比喻、排比、铺陈、夸张等艺术手法;学习《六国论》始终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方法,感知本文论证严密的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习作者“借古讽今”手法并体会作者借古讽今的用意。

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生死的罪恶;并领会六国破灭的历史教训。

课时安排五课时教学重难点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体会课文运用的比喻、排比、铺陈、夸张等艺术手法。

学习《六国论》始终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方法,感知本文论证严密的特点。

3、了解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习作者“借古讽今”的手法;了解苏洵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用意。

4、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生死的罪恶;并领会六国破灭的历史教训。

第二部分自读研讨教学要点:合作探究学习《六国论》;比较阅读落实群文学习任务。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节,导入新课同学们,唐太宗李世民曾感慨地说过:“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

”以古为鉴,关键在于发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理出导致王朝兴替的中心线索,才能达到借鉴史实、古为今用之目的。

战国七雄并立是如何演变为秦一统天下的,我们来学习苏洵是如何抽丝剥茧、层层剖析的。

二、检查预习1.请学生介绍自己眼中的苏洵。

苏洵(1009一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散文家。

相传“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经过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达到通六经百书、下笔顷刻数千言的程度。

他的论文大多针对时政而发,能切中时弊。

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也都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父子三人合称“三苏”,三人均被列人唐宋八大家。

2.其他同学补充。

3.点名让学生介绍时代背景。

《阿房宫赋》挖空翻译+重点文言文知识归类+理解性默写

《阿房宫赋》挖空翻译+重点文言文知识归类+理解性默写

《阿房宫赋》挖空翻译+重点知识归类+理解性默写(教师版)(1-6页为教师版,7-12页为学生版)班级:姓名:一、挖空翻译六王毕(完结),四海一(统一),蜀山兀(光秃),阿房出(出现)。

覆压(覆盖)三百余里,隔离(遮蔽)天日。

骊山北构(架房建屋)而西折(折回),直走(通达)咸阳。

二川溶溶(河水盛大),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萦绕)回(曲折),檐牙高啄(檐牙高耸,如鸟仰首啄物);各抱(随)地势,钩心斗角(宫室参差错落)。

盘盘(盘旋的样子)焉,囷囷(曲折回旋的样子)焉,蜂房水涡,矗(矗立)不知其几千万落(座)。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雨后转晴)何虹?高低冥迷(分辨不清),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相同)。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长桥卧于水波,没有云彩哪来的游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复道高架在天空,不曾雨晴哪来的彩虹)(歌台暖响,春光融融:台上歌声温柔,一派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舞殿冷袖翻飞,一阵风雨凄凄)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在早上)歌(唱歌)夜(在晚上)弦(弹琴),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忽然)惊(震响),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远得踪迹全无)不知其所之(去)也。

一肌一容,尽态(姿态美好)极妍(美丽),缦立(久立)远视,而望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

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焉。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收藏的珍宝),韩魏之经营(经营的宝物),齐楚之精英(保存的重器),几世几年,剽(抢劫)掠其人,倚叠(堆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连续不断),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六国的妃嫔媵嬙,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离开了故国的楼阁宫殿,乘车来到秦国)(明星荧荧,开妆镜也:明星荧荧,是她们打开了妆镜)(绿云扰扰,梳晓鬟也:绿云扰扰,是她们早晨在梳理发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渭水泛起一层油腻,是她们泼下的洗脸水)(烟斜雾横,焚椒兰也:烟雾弥漫,是她们在焚烧椒兰)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心意)也。

《阿房宫赋》原文及翻译译文(二)

《阿房宫赋》原文及翻译译文(二)

《阿房宫赋》原文及翻译译文(二)《《阿房宫赋》原文及翻译译文(二)》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阿房宫赋》原文及翻译译文(二)《阿房宫赋》原文及翻译(二)杜牧原文: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译文:六国的宫妃,王子王孙,辞别六国的宫楼,走下六国的宫殿,坐着辇车来到秦国,他们早上歌唱,晚上奏乐,成为秦国的宫人。

明亮的星星晶莹闪烁,这是宫妃们打开了梳妆的镜子;乌青的云朵纷纷扰扰,这是宫妃们在梳理晨妆的发髻;渭水涨起一层油腻,这是宫妃们抛弃了的胭脂水;烟霭斜斜上升,云雾横绕空际,这是宫中在焚烧椒、兰制的香料。

雷霆突然震响,这是宫车驶过去了;辘辘的车声越听越远,无影无踪,不知道它去到什么地方。

每一片肌肤,每一种容颜,都美丽娇媚得无以复加。

宫妃们久久地站着,远远地探视,盼望着皇帝来临。

有的宫女没能见到皇帝,竟整整三十六年。

燕国、赵国收藏的金玉,韩国、魏国营谋的珍宝,齐国。

楚国的精华物资,在多少世代多少年中,从他们的人民那里掠夺来,堆叠得像山一样。

一下子不能保有了,都运送到阿房宫里边来。

宝鼎被当作铁锅,美玉被当作顽石,黄金被当作土块,珍珠被当作沙砾,丢弃得到处接连不断,秦人看起来,也并不觉得可惜。

《阿房宫赋》(必修二)高中苏教版原文对照翻译

《阿房宫赋》(必修二)高中苏教版原文对照翻译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六国灭亡,秦始皇统一了天下。

蜀山光秃了,阿房宫盖起来了。

阿房宫占地三百多里,楼阁高耸,遮天蔽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日。

阿房宫从骊山向北构筑宫殿,折而向西,一直通到秦京咸阳。

渭水和樊川两条河,水波荡漾地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五步一栋楼,十步一座阁。

走廊回环曲折,突起的檐角尖耸,犹如禽鸟仰首啄物;宫殿阁楼随地形而建,彼此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qūn)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环抱呼应,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盘旋屈曲的样子,像蜂房,像水涡,矗立着不知有几千几万座。

长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桥横卧在渭水上,(人们看了要惊讶:)天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几条复道在半空像彩虹,(人们看了要诧不霁(jì)何虹?高低冥迷,不知东西异:)不是雨过天晴,哪里来的彩虹?楼阁随着地势高高低低,迷茫不清,使人辨不清东西方向。

人们在台上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

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

就在同一天,同一座宫里,天气竟会如此不同。

妃嫔媵(yìng)嫱(qiáng),王子皇孙,辞楼下殿,那些亡了国的妃嫔和公主们(六国王侯的宫妃和王侯的女儿、孙女),辞别了自己国家的楼阁,走下宫殿辇(niǎn)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乘辇车来到秦国,早晚唱歌奏乐,成了秦宫里的宫女。

光如明星闪亮,是宫女打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huán)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梳妆的镜子;一团乌云在浮动,原来是早晨宫女在梳理发髻;渭水河面上浮起一层脂膏,原来是宫女泼掉的脂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粉水;空中烟雾弥漫,是宫女在焚烧椒兰香料烘熏衣料。

《阿房宫赋》第二段翻译教学

《阿房宫赋》第二段翻译教学

第2段主要写什么?内容可分几层?
明确:第 2 段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来历、宫人的 生活情景以及宫人的悲惨命运,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 活。本段内容可分两层。 第一层(从“妃嫔媵嫱”到“为秦宫人”)接上文,点 出那些供秦始皇享乐的歌舞者,乃是六国的“妃嫔媵嫱, 王子皇孙”。同时又回应“六王毕,四海一”说明歌舞者 的由来。 第二层(从“明星荧荧”到“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通过六组排比句,写宫人梳妆打扮,既表现了他们的悲惨 命运,又揭示了秦始皇的骄奢淫逸。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 响。 辘辘远听,杳不 知其所之也。息。 疾雷忽然震响,原来是(皇上的)宫车驰过 ;辘辘车声越听越远,无影无声,不知它驶 向什么地方。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宫人们)任何一处肌肤,任何一种姿态,都极尽娇 艳美丽,
缦立久久伫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 六年。极言时间之长,而竟不得见 。
(光如)明星闪亮,原来是(宫人们)打开了梳妆镜;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鬟似绿云。
(色似)乌云纷扰,原来是(宫人们)一早梳理发髻;


“绿云扰扰” 绿云,浓墨有光彩的云,此处形容女子的头发黑 密;扰扰,纷乱蓬松的样子。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弃脂涨渭。烟斜雾横,焚椒兰烧 香料也。如烟似雾。 奢华。
渭水涨起了一层油腻,原来是(宫人们)泼掉的飘 满粉脂的洗脸水;烟雾弥漫,原来是(宫人们)点 燃椒兰香料在香鼎。
第二段:铺叙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 (1)写供玩乐的宫人来源。 (2)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一二段为第一部分: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
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 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比喻,形容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 一、比喻精彩,想象奇特,具 头发的黑密 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体描绘,夸张渲染,写尽了始 明镜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 皇的骄奢淫逸和宫女的不幸命 梳晓鬟也;渭水涨腻,弃脂水也; 深远 运。既充满了对宫女的同情, 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 动,到 更表达了对暴君的揭露和控诉。 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 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 通“曼”, 者三十六年。 者三十六年。。 久

16.1《阿房宫赋》课件(共17张PPT).ppt

16.1《阿房宫赋》课件(共17张PPT).ppt

五 课堂总结
高大 建筑 占地广
精巧


两 段
美人 光鲜亮丽
孤独终生

珠宝 剥削百姓
视而不见
体物: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 活动,极力铺陈阿房宫建筑宏伟、豪 华,极力铺陈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三 课堂任务
任务四:齐读三、四两段,思考作者前两段极力铺写宫殿、宫女是为
了抒发怎样的“志”?
心思,心意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
被攻占
可惜,古今异义
四 细读文本
思考:六个排比句有何内在逻辑联系?
支撑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突出的样子
粮仓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衣服上的丝线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门槛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嘈杂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四 细读文本
判断句
灭族,名词做动词
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 宫赋》——杜牧《上知己文章启》
“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 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好治宫室, 欲营别殿,制度甚广,修东都宫阙及 道中行宫”——《通鉴》卷二
穆敬二朝,藩镇之乱未消,朋党之祸 又起。内外交讧,唐室益危。加以穆 宗荒耽,敬宗尤甚,万几丛胜,唐之 不亡亦仅矣。 --蔡东藩
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曲折回旋的样子 名作动,出现龙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
名作动,出现彩虹 分辨不清 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放晴
四 细读文本
三、细写阿房宫内歌台舞殿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

《阿房宫赋》带注音原文及译文

《阿房宫赋》带注音原文及译文

《阿房宫赋》带注音原文及译文《阿房宫赋》带注音原文及译文注释《阿房宫赋》通过对阿房宫兴建及毁灭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阿房宫赋》带注音原文及译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杜牧《阿房宫赋》原文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Lí)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qūn)焉,蜂房水涡,矗(chù)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jì)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niǎn)来于秦。

朝歌夜弦(xián),为秦宫人。

明星荧(yíng)荧(yíng),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huán)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lù)远听,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piāo)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lǐ)迤(yǐ),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zī)铢(zhū),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chuán),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yǔ)之粟(sù)粒;瓦缝参差(cēn cī ),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jiàn),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ōuyā),多于市人之言语。

《阿房宫赋》文言知识整理

《阿房宫赋》文言知识整理

《阿房宫赋》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缦.立远视缦,通“慢”。

二、古今异义钩心斗角古义: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可怜焦土古义:可惜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骊山北.构而西.折北,从本;西,向西。

廊腰缦..回腰,像人的腰部一样;缦,像绸带一样;蜂房水涡....蜂房,像蜂房;水涡,像水涡。

辇.来于秦辇,乘辇。

朝.歌夜.弦朝、夜,从早到晚。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鼎,把宝鼎;玉,把美玉;金,把黄金;珠,把珍珠;日.益骄固日,一天天地,一天比一天。

谁得而族.灭也族,把整个族。

(二)名词作动词朝歌.夜弦.歌,唱歌;弦,弹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铛,当作铁锅;石,当作石头;块,当作土块;砾,当作石子。

楚人一炬.炬,放火。

族.秦者,秦也族,灭族(亦可理解为使动用法:使……灭族)。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龙,出现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虹,出现彩虹辞楼下.殿下,走下。

(三)数词作动词四海一.一,统一。

(四)动词作名词燕赵之收藏..收藏,收藏的金玉珍宝;经营,营谋积累的金玉珍宝。

..,韩魏之经营(五)形容词作名词齐楚之精英..精英,金玉珍宝。

(六)意动用法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为鉴。

(七)使动用法奈何取之尽.锱铢尽,使……尽。

四、特殊句式(一)判断句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二)被动句戍卒叫,函谷举;(三)状语后置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四)宾语前置秦人不暇自哀(五)定语后置绿云扰扰(可不理解为“宾语前置”)明星荧荧(可不理解为“宾语前置”)钉头磷磷(可不理解为“宾语前置”)(六)省略句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复道行(于)空,不霁何虹几世几年,剽掠(于)其人五、固定结构奈何:①为什么②怎么奈……何:对……怎么办六、互文现象辞楼下殿: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朝歌夜弦:从早到晚唱歌弹琴烟斜雾横:烟雾弥漫缭绕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燕赵韩魏齐楚收藏的金玉珍宝七、文学常识1、杜牧,字牧之,号樊川。

(完整版)文言文的18个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完整版)文言文的18个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而】(一)用作连词。

1 .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而且 "或 "而且 " 。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 就 ""接着 ",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可是 ""却 "。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若是 ""若是 " 。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二)通“尔 ”,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 ";有时也作主语,译为"你 "。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三)通 “如 ”:忧如,忧如。

①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

①不多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此后】才,刚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此后已。

【而况】即 “何况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暴风波不能够鸣也。

而况石乎!【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2.【何】(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边常有语气助词"哉 ""也 ",可译为 "为什么 ""什么原因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房宫赋》
第三四课时
1.学习理解本文“文赋”的文体特点及所运用的“赋”的表现手法;
2.学习借鉴本文借古讽今,叙议结合的构思和写作特点;
3.积累掌握“一”“爱”“取”“毕”“辞”“独”“族”“焉”“而”“夫”等实词和虚词的多种用法;
4.背诵课文。

重点:理解词语
难点:内容理解
诵读3、4段,重在学习议论
《阿房宫赋》
中心思想:
通过阿房宫营建的极尽豪华,宫内生活的荒淫奢靡,对人民残酷压榨的铺陈描绘,揭示秦皇的自取灭亡,讽喻当朝切勿重蹈覆辙。

两篇的共同特点是,都以秦的兴亡为论题,都针对当时朝政有为而发,规劝当朝要引为鉴戒。

《阿房宫赋》是一篇“赋”,但议论的成分就占了一半,可以说是用赋体的形式来写论文,这写法本身就具独创性;其次,它的独创性还表现在作者是选择一个具体、形象的事物作为立论的角度,把阿房宫作为秦皇骄奢淫逸的象征,作为秦皇压榨人民的见证,作为秦王朝覆灭的标志,这种立论方式更是独具特色的。

背诵3、4段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

检查之前,先复习1、2段内容
第一段(叙):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建筑
第二段(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
二、指导自读课文3、4两段。

要求用略快的速度研读。

具体进程是:
第一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读完后教师提出若干词语、文句来考查学生的理解情况,并略作点拨;
第二遍,默读、轻声朗读、断续朗读均可,边读边体味结构思路和表现手法,读前教师提示用韵情况,读后教师提出若干问题要求学生解答,并略作点拨。

关于词语、文句的考查和点拨:
“锱铢”、“庾”、“九土”、“独夫”、“举”、“族”——这些词语,文言中常用,课本中均有注释,要牢牢记住。

其中“锱铢”、“庾”要注意写法;“九土”,即“九州”。

用“九州”代指中国,源出《尚书》中大禹治水后巡行天下,分天下为九州的记载。

“独夫”,语出《孟子》,特指众叛亲离的残暴君主;“族”,作“灭族”解,是封建时代的一种严刑。

“一人之心,天下人之心也”——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之意,言生活得好的心理,自己如此,全天下的人又何尝不这样。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纷”,多;“纷奢”合用,指豪华、奢
侈。

“念”,顾念。

“南亩”——即“田亩”。

语出《诗经·七月》:“洗彼南亩”。

注家谓古时农田多在南面向阳之处,以后文言中就常用“南亩”代指“田亩”。

“架梁之椽(chuán)”——指在屋梁上的承瓦木条。

注意“椽”的读音和写法。

“管弦呕哑”——“管弦”,管乐器和弦乐器的合称,古诗文中常用来代指音乐。

“呕哑”,形容乐声嘈杂聒耳。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暇”的本义是“闲空”,文言中常用“不暇”来表示“来不及”。

“哀”,哀叹、悲悼。

按:“哀”《文言常用实词表》列为本课应注意掌握的实词,本义是“悲哀、悲伤”,引申为“怜悯、同情”(“君将哀而生之乎”)、“哀叹、悲悼”。

4个“后人”均指秦亡以后的入,但第三个“后人”是指另三个“后人”更后的人。

后一个分句,含蓄地警告唐敬宗,如不以亡秦为鉴戒,将使更后的人来哀叹他的自取灭亡。

关于这两段的押韵情况:
第3段:“奢、家、沙”押韵;“女、缕、语”押韵、“怒、固”押韵;“举、炬、土”押韵。

第4段:“人、秦(拒秦)、人、君”押韵。

关于思路、手法的理解:
先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简答,然后教师点拨。

简答和点拨,三言两语点明即可,不要过多阐析,要留给各个学生自己思索的余地。

问题;(1)两段议论分别侧重哪一方面?两段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2)两段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写法不同?(3)第3段是怎样
紧承上两段的?句法和表现手法有何异同?
明确:(l)第3段侧重于揭示秦皇的荒淫、奢靡和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导致农民起义,阿房宫毁灭;第4段侧重揭示秦与六国自取灭亡的教训,讽劝“后人”要引为鉴戒。

后一段是对前一段的拓展、推论。

(2)第3段的表现手法是夹叙夹议,重点仍在铺叙,但以议论为框架、脉络;第4段则纯为演绎、推断。

两段之间,前一段是后一段的铺垫,不采用铺陈的方法淋漓尽致揭露就缺乏力量;后一段,道理已明,再写就成赘疣,话说得越精要,越能引人思索、慨叹。

(3)第3段用“嗟乎”紧承上两段的铺叙,转入对秦亡教训的议论,并领起后文一叹再叹的笔调。

这一段,同前两段一样,也运用了骈文的四言句法,采用了铺陈、夸张,排比的手法,但散文的笔法更多,散文的气脉更足,“文赋”的特点更为鲜明。

第四课时
三.指导通读全文,归纳、拓展。

1、提问: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点拨:本文的中心思想是:通过阿房宫营建的极尽豪华,宫内生活的荒淫奢靡,对人民残酷压榨的铺陈描绘,揭示秦皇的自取灭亡,讽喻当朝切勿重蹈覆辙。

两篇的共同特点是,都以秦的兴亡为论题,都针对当时朝政有为而发,规劝当朝要引为鉴戒。

《阿房宫赋》是一篇“赋”,但议论的成分就占了一半,可以说是用赋体的形式来写论文,这写法本身就具独创性;其次,它的独创性还表现在作者是选择一个具体、形象的事物作为立论的角度,把阿房宫作为秦皇骄奢淫逸的象征,作为秦皇压榨人民的见证,作为秦王朝覆灭的标志,这种立论方式更是独具特色的。

2、文章结构: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背诵
3、4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