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合集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资源探析

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资源探析

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资源探析作者:李奕斐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06期摘要: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资源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隐性教育资源等概念基础上提出的,通过内隐的方式使人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总和,具有潜隐性、广泛性、持久性和多面性等特征。

教育者可以通过文化环境下的怡情熏陶模式、三方联动下的综合运用模式和大众媒体下的信息互动模式等三种途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资源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资源;教育资源一、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资源的相关概念概述(一)隐性教育资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学者杰克逊首次提出“隐性课程”概念。

他认为,学生除了在学校接受文化知识外,还接受关于态度、价值观等其他隐性课程教育[1]。

隐性课程属于隐性教育资源。

隐性教育资源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潜移默化地获得各种有利于自身全面发展的教育资源。

它可以包括学校的建筑、校园广播和宣传栏等物质资源,校规校训、学术氛围和师生关系等非物质资源。

(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下发的文件中首次使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这一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够为教育者所利用的各种教育资源。

它包括两层内涵: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必须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程,有利于实现教育目的;二是它必须具备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运用的可能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资源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资源既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一般属性,又有其“隐性”特性。

一般地,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资源是通过内隐的方式使受教育者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总和。

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资源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一方面,它拥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普遍性,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程。

另一方面,其特殊性體现在与显性资源的对立统一上。

显性资源是教育者组织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直接利用,并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2]。

显性资源是海平面上的冰山一角,位于海平面下的隐性资源则等待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探索和发掘。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ppt课件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ppt课件

二文化载体
利用文化载体,是寓教于文的有效方式。
文化是人类在知识传播、知识创新、人才培养和科学实践中 形成的物质成就和精神财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文化载体, 形成文化氛围,实现氛围管理,就能够潜移默化地熏陶人、 规范人。
三是传媒载体 在社会信息化条件下,传媒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载体。 充分发挥传媒载体的作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 和渗透力。
2、特点
教育内容上比较隐蔽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往往隐藏在一定的活动及其活动 周围的环境中,受教育者没有直接感受到自己在接 受这方面的教育,然而活动及其活动周围的附加物 、 伴随物却传达着这些信息。
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渗透式教育方法 (二)陶冶式教育方法 (三)实践体验教育方法
渗透式教育方法
四是管理载体 利用管理载体,是寓教于管的有效方式。 它是运用一定的组织纪律或行政措施来约束、规范和协调人 们的行为,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作风的方法。 通过管理载体实施教育,必须以建立、健全和贯彻执行管理 制度为前提。
(二)陶冶式教育方法
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努力营造一个健 康、乐观、向上的文化氛围和教育环境,开 展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活动,使人文在耳濡 目染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 是通过直接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显性 方式,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 教育者关系明确,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教育计划,教育比较 规范。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与特点
1、提出 1968年,美国教育学家菲利普·W·杰克逊在其著作《班级生 活》里首次提出“隐性课程”概念。 他认为,学生从学校生活中不仅学到了读写算等文化知识, 而且获得了态度、动机、价值和其他方面的成长。这些价值、 规范、态度、动机并非是学术课程中获得的,而是经由学校 的非学术方面,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这种“非正式的文 化传递”称为“隐性课程”。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实施条件分析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实施条件分析
克逊将这种 “ 非正 式” 的文化传 递称 为 “ 性课程 ” 隐 。在 2 O 世纪 6 0年代 以后 , 隐性课程 在世界 范围 内得到 广泛的研究
与应用 。我 国 的学者 从 2 0世 纪 8 O年 代 开 始关 注 隐性 课 程, 探讨隐性课程 的特 征 。一 般认 为 隐性课 程是 与课 堂教 学 相对 应 的一 种 教学 资 源 , 一 种 以“ 正 规 ” 是 非 形式 存 在
( ) 育 目的的 潜 隐性 。教育 目的是 教 学 的根本 依 一 教 据, 是选择教 学内容 和方法 的指 针 。传 统 的思 想政治 教育 主要 是显 性 教育 。显 性 教 育 的 目的 一 般 是 外 显 的 、 明确 的, 它利用公 开 的场 合与 公 开方 式 , 开表 明 自己的 教育 公 的性质 和 目的 , 开 表达 和 彰 显 教育 的 主张 和要 求 , 公 主要 采用理论灌 输的方法 , 可能 让人 们 能够 直接感 受 和接受 尽
实 现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终 极 目 的 , 特 点 表 现 在 以 下 五 个 其 方 面。
( 教 育方 法的愉 悦 性。教 育 方 法是 教 育者 在 教育 三) 过 程 中所 采 用 的 各 种 策 略 的 总 和 。显 性 教 育 所 采 用 的 主 要方 法是灌输 。这 种灌 输方 法无 视学 生 的主体 性 , 一种 是
的 内容 , 大多 数是说理类 型的 教学 内容 , 果造成 一种 “ 结 我 说你 听” 的形 式 , 因此 很难 引起 学 生 的共 鸣。而 隐性思 想
且 获得 了态度 、 动机 、 值 和其 它心理 的成长 , 一方 面是 价 后
经 由非学术 途径 , 黯然 地潜 在地 和 间接地 传递 给学 生。杰

浅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浅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国内刊号C N61-1499/C2020年08月(下)杨怡霖 肖冬(武警后勤学院,天津市 300309)浅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点摘 要: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全新的、突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预先制定的教育目标,根据受教育者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和方案,通过暗含的、内隐的教育活动,有意识的将教育目的、教育意图隐藏于教育环境和教育过程中,使受教育者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影响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全新探索,有其独特的教育特点和功能,是有意识教育和无意识教育的辩证统一,影响广泛。

关键词:隐性教育;显性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全新的、突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面对日益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日渐突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因其独特的“润物细无声”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2019年3月18日,习主席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强调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目前,由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理论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学科体系,教育学家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不同,切入点不同,造成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多样化,尚未达成一致。

第一,从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来看。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相区别而存在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在对方法的理解上,有的学者把它定位为实施方法,也有的学者把它定位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艺术与技巧。

有学者指出:隐性教育是利用人们社会实践和人生活动(组织管理、职业活动、人际交往、文化娱乐等),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的方法。

[1]有学者指出:隐性教育,是指运用多种喜闻乐见的手段,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游等,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其中,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初步认识

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初步认识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课程作业(二)题目: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初步认识类别: 2012 级硕士(硕士/博士)姓名:顾鑫2012 年 3 月 13 日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初步认识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按照其教育方式可分为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1.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充分利用各种公开手段、公开场所,有领导、有组织、有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1],是较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一种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说教式的教育方式。

对大学生而言,主要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团活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直观有形的教育[2]。

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通过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互联网等方式,将教育的内容融入到一定的环境中,同时引导受教育者去体验和感受,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一定的渠道对受教育实行教育,尊重受教育者学习的主体性,从而让受教育者能很乐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式,所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载体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过程的隐蔽性等特征。

1.载体的多样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也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有管理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大众传播载体,网络载体等,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依附一定的载体而存在,比如通过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微博,博客,人人网等一些新的传媒手段作为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2.内容的丰富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不像显性思想政治教育那样需要上理论课,需要有固定的地点以及相对固定的教育内容和形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可以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摆脱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制约因素,学校、社会、以及家庭生活中的各种因素都能成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资源。

3.过程的隐蔽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将教育的内容目的等融入到受教育者所在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及一些活动中,让受教育者不知道他们正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将以前被迫的学习转变为他们自主的学习,这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具有隐蔽性,避免了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传统的显性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概念及特点显性教育是指通过明确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对学生进行直接、明确的教育。

其优点是教育目标明确,教育效果直观,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但是,显性教育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教育方式单一、学生接受程度不一等。

隐性教育是指通过隐含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间接、渗透式的教育。

其优点是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提高教育的效果。

但是,隐性教育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教育效果难以评估、教育过程难以控制等。

二、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途径1、转变教育观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还要加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让学生在接受明确的教育的同时,也能够从隐含的方式中接受教育。

2、创新教育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创新教育方式,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隐性教育。

同时,还要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显性教育,提高教育的效果。

3、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人文景观设计等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隐性教育。

同时,还要加强校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意义1、提高教育的效果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融合,可以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提高教育的效果。

通过显性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隐性教育,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提高教育的效果。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王艳秋在20 年第 l 《 08 期 中共 济南市委党校

有声 ;无教胜有教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正是通过 这种无意识 的教育价值 ,是通过隐藏在受教育者 内心深处的摄取机制而发生作用的。这种影响在
9 一
维普资讯
某种程度上 比意识层 面更为强大 ,覆盖面更为宽 泛 ,受教育者更容易在不知不觉 中受到深刻的影
第三 ,无意识 的教 育价值 。从发生机 制上 讲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无意识的、非特定 的心理反应 而发生作用 的。无意识是相对于有意 识丽言的 ,又称潜意识 、下意识或隐意识。对应 道德教育 ,也有有意识 和无意识两 大领域。有意 识教育就是通常所说的正面灌输 。无意识教育则 是不为受教育者 自身所意识到 的一种教育方式 。 其特征为 :手段 的依附性 ;情感的愉悦性 ;过程 的隐蔽性 。它的优势在于 :无意胜有意 ;无声胜
维普资讯
至少一次的党代会 ,可 以使党员 ( 通过党代表 ) 的 选 举 权 、被 选 举 权 、 知 情 权 、建 议 权 、监 督 权、罢免权等众 多权利得到充分运用和行使 ,让 党员真切地 感受到 自己是党 内的主人 ;另一方 面 ,它 为党 员 ( 通过 党 代 表 )在 党 代会 召开 前 和 闭幕后继续正常行使 自己权利 、发挥主体作用提 供 了渠道 。 4 . 拓展党 员参与的各 种渠道 ,不断提升 党员
学报 》发表文章认为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 育者为了实现思想政 治教育 目标 ,有 目的、有计 划地通过一定 的教育 环境 和教育活动 ,通过受教 育者无 意识 、非特定 的心理反应使受教育者获得 良好 品德 经 验 的教育 因素 。相 对 于 显 性 思想 政 治 教育而言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 的特征 : 第一 ,广泛的渗透性 。从 发生范 围上讲 ,隐 性思想政 治教育使组织 范围从有限的教育 、活动 拓 展 到社 会 生 活 的整 个领 域 ,呈 现 出 “ 天 候 ” 全 和 “ 随时随地 ”的状 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不仅 包含了传 统的教育 、活动所覆盖的领域 ,同时也 覆盖了社 会物质环境 、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中所 蕴含的思 想政治教育因素 ,在范围上覆盖 了现代 思想政治 教育 的各个领域 。尽管这些隐性思想政 治教育 因素的影响是 随机的 、偶 发的和隐蔽 的 , 但它却是所有思想政治教育 中影 响受教育者思想 道德素质时间最长久、范围最广泛 的。 第二 ,潜隐的影响 力。从影响方式上讲 ,隐 性思想政 治教育主要 是以间接 的、内隐的、渗透 的方式影 响受教育者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潜在 地 隐含在各种显性教育背后 ,渗透在各种社会生 活、活动与环境氛 围之中 ,使人不知不觉 、潜移 默化地接受各种载体的隐含影 响。人的思想品德 发展主要不是来 自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因 为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更 多作用于人的认知结 构 ,是获得有关 思想道德方面的知识体系 ,它为 人的思想 品德形 成提供 了必要 的基础 ,但不能直 接 内化 为人 的思 想 品德 。在 人 的思 想 品德 内化 过 程 中有许多 中介 ,其 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 的思想品德 内化 的中介 ,把人的外在影响因素转 化成道德情感 、意志、行为等方面的个性品质 , 才 能逐 步 达 到 品 德 、行 为 和 习惯 的养 成 。它更 多 强调通过不 自觉 、无意识 的、潜移默化 的接受影 响来得到教育者在德育 中所期望得到 的效果。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 是通过直接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显性 方式,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 教育者关系明确,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教育计划,教育比较 规范。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与特点
1、提出 1968年,美国教育学家菲利普· 杰克逊在其著作《班级生 W· 活》里首次提出“隐性课程”概念。 他认为,学生从学校生活中不仅学到了读写算等文化知识, 而且获得了态度、动机、价值和其他方面的成长。这些价值、 规范、态度、动机并非是学术课程中获得的,而是经由学校 的非学术方面,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这种“非正式的文 化传递”称为“隐性课程”。
2、特点 教育内容上比较隐蔽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往往隐藏在一定的活动及其活动 周围的环境中,受教育者没有直接感受到自己在接 受这方面的教育,然而活动及其活动周围的附加物 、 伴随物却传达着这些信息。
三、隐性思想政教育方法
(三)实践体验教育方法
渗透式教育方法 是指教育者将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受教育者可能接触到的一切 事物和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的方法。 隐性教育的内容应广泛渗透在教师教书育人、课程设置、校 园文化、先进人物的榜样示范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中。
自觉运用渗透式教育方法,要选择合适的载体: 一是活动载体 让人们在参与活动中身临其境、亲自体验、亲自感受,从而 使自己的思想发生变化,受到教育。它强调的是活动气氛, 自己感受,没有其他中间环节,缩短了教育时间,扩展了教 育空间,提高了教育效率。 二是文化载体 利用文化载体,是寓教于文的有效方式。 文化是人类在知识传播、知识创新、人才培养和科学实践中 形成的物质成就和精神财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文化载体, 形成文化氛围,实现氛围管理,就能够潜移默化地熏陶人、 规范人。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方法

试论军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特征

试论军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特征

试论军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特征摘要:军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丰富,具体包括: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确立“以士兵为本”的思想理念;培养士兵的自我教育能力;隐性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

军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表现为潜隐性、超时空性、渗透性、自主性和持久性。

研究军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特征,对进一步做好士兵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军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特征军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是政工干部在利用军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士兵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始终贯彻“以士兵为本”的思想理念,尽可能不暴露自己的教育目的,使士兵在不知不觉之中接受教育的内容,并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使他们自觉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的。

一、军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1.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2008年12月,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提出,要围绕强化官兵精神支柱,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提高士兵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规范他们的行为方式,有利于发展先进的军事文化,有利于士兵更好地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

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在营造一个良好的军营舆论环境,有利于政工干部对士兵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同时,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政工干部对士兵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让士兵更好地接受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并自觉践行。

对士兵进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想取得成效,就要把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融入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军事训练、营区环境建设、内务管理等,努力促进环境陶冶、舆论引导、文化熏陶、典型示范等工作更加贴近部队实际、更加贴近士兵思想。

政工干部还可以利用新媒介、新技术、新手段,实现培育工作的多手段集成,以致培育工作取得最佳效果,使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士兵普遍接受并自觉践行。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作者:李黎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27期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包括“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

目前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显性教育”为主,通过正面的、大量的理论灌输和大规模、全范围的宣传政治思想,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隐性教育”的重要作用,这也是当前我国青少年中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欠佳的一个重要原因。

隐性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需要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要使教师、教育环境、和课堂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实现将青少年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隐性教育;思想政治;间接渗透;教育合力一、隐性教育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的,不同于显性教育的正面灌输,教育者以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潜移默化的方式,如隐性课程、传统文化、学习生活环境等,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从教育方法看,隐性教育具有隐藏性、暗喻性;从教育方式看,隐性教育具有间接性与渗透性,学生的亲身体验和自我的分享贯穿于整个教育的过程。

当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隐性教育则是学校应该更加重视的一个教育手段。

隐性教育要利用各种场合和时机,营造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场景和社会氛围。

有人认为,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个看法是错误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同样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德育工作的,但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多时候是以隐性教育的形式存在的。

在他们的教科书中,也许没有诸如“马克思主义原著经典”“科学社会主义”之类的科目,但一定有历史、宪法等内容,这就是一种爱国的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教育。

奥巴马在他的就职演说中说道:“那些长期以来指导我们成功的价值观——勤奋、诚实、勇气、公平竞争、包容以及对世界保持好奇心,还有对国家的忠诚和爱国主义——却是历久弥新,这些价值观是可靠的,他们是创造美国历史的无声力量。

课程思政的基本理论之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课程思政的基本理论之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课程思政的基本理论之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但不能仅仅从实践层面考察课程思政,必须从理论层面深挖课程思政的理论和规律,才能更有效的指导课程思政实践。

本期微信推送,我们关注课程思政的基本理论之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概要性的介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与特点、隐性思想政治的历史渊源、思想政治教育的六要素及特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与机制四个方面的内容,期待给各位读者带来启发。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与特点(一)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如下定位:1.隐性不等于欺骗性2.隐性不等于隐去阶级性或存在的客观性3.隐性不等于自发性4.隐性不等于非预期性(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寓于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之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的、不为受教育者焦点关注(或者不为受教育者明确感知)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类型。

这种思想政治教育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即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对应,它在实践中往往隐藏其教育目的,并以隐藏的教育方式开展施教,其教育效果的呈现也是隐现的。

(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品性1.渗透性2.生活性3.开放性4.潜隐性二、隐性思想政治的历史渊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古已有之。

(一)在中国的发展中国古人关于社会政治控制、道德教化的言论中可以梳理出“以身示教”、“以乐化民”、“熏陶化育”、“笃行隆礼”等施教主张。

中国近代也有不少思想家、教育家阐发了蕴含隐性思政的相关论述。

梁启超提出“以情化德”;蔡元培提出“美育育德”;陶行知提出“生活育德”。

(二)在西方的发展古代西方的思想家同样探讨道德教育、公民教育与生活实践的关系,形成了丰富的关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间接智慧。

古希腊时的亚里士多德,把伦理学和政治学都归结为实践的学问,主张“伦理学和政治学,所探索的就是实践活动”。

认为人的美德不是天赋的,而是后天形成的,人做什么样的事,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通过习惯养成德性(与苏格拉底主张“知识即美德”,“人的美德是天生的”形成对比)。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基本路径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基本路径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基本路径摘要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课堂政治理论教育而言的,其具有目标的隐蔽性、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及效果潜在性等特点。

目前。

我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主要有定期的组织活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新媒体的舆论宣传、专业课堂及导师的言传身教等等。

现阶段,我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在环境的营造、制度的健全、人才的培养、对学生心理的把握等几大方面下功夫,以期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一、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是针对显性教育,即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而言的。

无论是从目标、形式、内容和效果等方面看,它都具有明显的特点。

(一)目标的隐蔽性。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它不像政治理论课那样,制定有详细、具体、显而易见的教学目标,而是蕴藏在教育对象参加的各类活动之中,其教育目标是教育者按照教育对象的实际需要和社会发展要求事先设定的,隐蔽在其丰富、活泼的活动形式下,易于被教育对象接受,降低排斥感。

(二)形式的多样性。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多样,大多数是以一定形式的校园组织为载体,通过其举办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吸引青年学生的参加和学习,告别了传统课堂的形式单一特点,利用教育对象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和途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三)内容的丰富性。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两课”内容为基础,并结合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以及社会发展要求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教育内容涉及价值、情感、家庭、社会、国家等生产生活领域的各个环节,其内容更多的偏重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高的职业素质,使其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立足社会。

(四)影响的潜在性。

隐性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隐”,不仅教育目的“隐”,同时其结果也具有“隐”的特点。

它不同于第一课堂的学习,可用试卷、成绩判定其教育成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生活中的点滴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中的。

英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作者:赵明珠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7年第3期赵明珠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总体上可分为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两种。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采取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教育对象生活环境和特定形式的活动中,对教育对象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产生教育与影响的一种教育方式。

英国思想政治教育以隐性教育为主,运用学科渗透与寓教于乐相结合、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相结合等方式,多角度、多形式、全方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较大的借鉴意义与启示作用。

一、英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特质(一)意识形态性或阶级性英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具有潜隐性,即把强制性的教育目的潜隐在各种各样“非教育”的活动之中,使受教育者潜移默化地将教育者所倡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观念,并将其外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从而实现教育目的。

可见英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本质还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培养资产阶级所需要的人才。

(二)教育资源的广泛性英国思想政治教育广泛整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大众传媒、宗教、社会环境等都是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英国大众传媒历史悠久、形式多样,拥有BBC、泰晤士报等众多知名传媒品牌。

这些大众传媒品牌都为英国向其国民宣扬主流价值、道德观念提供了重要媒介,也为英国的价值输出提供了便利。

在宗教方面,英国格外重视宗教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利用宗教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对其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英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在社会环境方面,英国政府修建大量的名人故居、博物馆、纪念馆、国家公园等公共文化场所,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物质与精神环境,使民众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并认同英国的主流价值观。

(三)教育内容与目标的层次性英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目标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而设定,各阶段内容、目标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与接受限度,以追求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其实现途径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其实现途径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其实现途径作者:高嘉璘张珂瑄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8年第02期[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

思想政治教育在过去基本采用显性的“灌输法”教学,虽然这种教育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网络信息传播的发展,社会趋向价值多元化,各种思想交流、碰撞,给思想教育带来极大的挑战,单一依赖显性的“灌输法”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隐性思想教育理论起源于国外,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对改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必要性;实现途径[作者简介]高嘉璘(1992-),女,汉族,吉林省吉林市人,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张珂瑄(1992-),女,满族,吉林省梅河口市人,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8)02-0062-02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分析(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隐性教育理论提出的一个概念。

隐性教育理论起源于国外。

现在,对于隐性课程的讨论虽有分歧,但隐性课程所取得的效果内嵌在教师教学、集体活动的过程之中。

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各种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涵、教学目的体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让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教育。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与显性思想政治思想教育相排斥的,而是双方彼此联系、通过渗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1、超时空性——相对隐形的课堂能够避免课时和环境的限制,即能够在任何时间地点开展。

只需要把教学者的教学想法传达给受教者,大量的教学信息和知识理念都会被学生理解和接受,随即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和真实想法中去,即可转变成自己的看法。

瑞士隐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瑞士隐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基金项目:2021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乡村振兴背景下辽宁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L21BGL041)㊂瑞士隐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许乃千㊀徐㊀晶(沈阳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110870)摘㊀要:瑞士由于实行 直接民主制 ,其公民教育更多地表现为渗透而非自上而下的灌输,这也促成瑞士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即隐性化㊂纵观瑞士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历史沿革,瑞士隐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显现出目的隐蔽性㊁主体自主性㊁载体多样性㊁途径开放性等诸多特性,对推进我国隐性化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具有寓教于境㊁寓教于人㊁寓教于研,资源联动的有益启示㊂关键词:瑞士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启示中图分类号:G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3.07.0701㊀瑞士隐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溯源纵观瑞士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沿革,中世纪时期,瑞士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完全由教会掌控,只局限于培养教会人士㊂16世纪初,瑞士发生的宗教改革运动使得这种集权逐步趋于缓和,而真正摆脱宗教控制实现向理性的转变始于18世纪的启蒙运动时期㊂1.1㊀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以日内瓦人卢梭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在哲学㊁艺术㊁政治等领域掀起了一场强调自由平等㊁天赋人权的思想解放运动㊂在教育领域,卢梭主张 归于自然 的教育思想,即教育应顺应人的天性发展,特别是反对对儿童的过度干预㊂这一理论并不仅仅是强调自然的作用,在论述中,卢梭将教育的来源归结为三个方面, 受之于自然 受之于事物 和 受之于人 ㊂由于事物与人的教育一定程度上能够加以控制,而自然的教育不能,因此为了三方面教育的协调一致,事物与人的教育要同自然发展靠拢㊂卢梭进一步提出 消极教育 的思想,即以任凭儿童的自然结果来引导儿童,让儿童在过失中自我纠正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多加引导,同时防范潜伏的不良影响㊂正如卢梭在‘爱弥儿“中精心创设的情景,让爱弥儿在找寻回家之路的过程中学习地理知识,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的同时,认识到所学知识带来的好处,这份兴奋与满足感会源源不断地激发他向更深层次的领域探索㊂这种问题教学法㊁寓教于境与当今隐性教育的实施路径不谋而合㊂1.2㊀裴斯泰洛奇的爱的教育裴斯泰洛齐一定程度继承并发展了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将人的心理与自然教育紧密联系,提出了 教育心理化 ,同时孕育而来的还有爱的教育思想㊂它主要表现为两个层次㊂一方面,基于对教育的热爱和职业责任感,教育者应对教育对象表现出全身心无保留的爱㊂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要以爱为基础,因为基于自然和天性,母爱于儿童是与生俱来的,是情感的渊源㊂德育的任务就是要唤醒和促进儿童爱的种子的萌生与传播,从爱自己的父母,到爱兄弟姐妹,再到爱全人类,这就是裴斯泰洛齐所构想的爱的教育㊂换言之,通过以爱为依托的学校教育家庭化,来释放师爱的能量㊂另一方面,在德育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感召与示范作用㊂裴斯泰洛齐不会向学生直接灌输道德理论,而是以言语和实际行动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㊂因此,爱的教育所传递的同样是一种隐性教育,它渗透在家庭教育㊁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中,以情感为纽带影响着学生的道德品质㊁价值观的形成㊂2㊀瑞士隐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多元化的政治结构㊁历史悠久的地方分权制约传统以及小国寡民的客观环境,都构成了瑞士实行 直接民主制 的必要条件,因此相比于其他国家,瑞士公民有着较高的政治素养与社会参与的积极性㊂ 瑞士人认为政治直接来源于现实生活,政府的一切政务活动应在 阳光 下操作,这种政治理念致使瑞士的思想政治教育突出表现为生活化和隐性化的特点㊂2.1㊀教育目的的隐蔽性任何统治阶级都力图用他们的思想观念㊁政治观点㊁道德规范来影响全社会的成员,使社会成员尤㊃802㊃其是年轻一代成为统治阶级思想所要求的人,从而巩固其统治㊂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始终贯穿着巩固意识形态㊁维护国家地区统一安定的政治主题,而瑞士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公民教育来统一多邦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国民思想㊂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瑞士联邦和政府很少采用自上而下式的灌输,也没有引入 思想政治教育 的概念,而是在公民权利和义务教育的旗帜下,悄然无息地进行㊂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并将其转变为强调以培养公民的自治能力与对多元文化社会的适应能力来带动公民政治自觉地发展㊂2.2㊀教育主体的自主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将内容隐藏在各类活动中,教育者不会给予受教育者任何直接的㊁强加性的意图,而是使其处于自愿㊁自主参与教学活动的自发状态㊂瑞士思想政治教育自摆脱宗教控制后,逐渐走向理性并突出个体的主体性㊂瑞士的公民教育认为,合格的国家公民应该具有自主能力㊁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毫无政治自觉性和社会热情的无知者㊂ 瑞士的联邦主席由七名委员轮任一年,其中国民院每四年由人民直接选举㊂在选举活动中,联邦会利用媒体与网络加强对公民政治自觉性的培育,通过打造 明智选举网 等平台,在宣传和收集政治信息的同时,给公民提供政治交流的通道,以达到强化公民政治自觉意识,增强人民主体对国家政权与意识形态的认同㊂这种尊重和践行自由民主,公平公正的意识养成在瑞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得到极力展现,同时又反过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㊂2.3㊀教育载体的多样性瑞士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只局限于公民教育课上,而是渗透在其他的各个学科教学中㊂比如,瑞士的小学老师会亲自带领学生到十字路口过马路,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秩序与自律㊂在培养公民环保意识方面,瑞士的中小学除了会开设 人与环境 的课程,还会要求学生放一双干净的鞋子在教室,每次从户外活动进来,都必须换上干净的鞋子,这不仅让学生养成爱整洁的习惯,同时也是在培养他们的公德意识㊂对于瑞士居住民,日内瓦环卫所每年会为他们发放一本记载收取垃圾信息的年历,间接性地培养公民自觉处理垃圾和保护环境的意识㊂此外,瑞士职业教育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化上也有突出表现㊂在瑞士,九年的义务教育结束后,通常会有三分之二的学生选择就读职业学校或参加学徒培训㊂以学徒制托起的瑞士双轨制教育,给受教育者提供了可以在VET教育㊁通识教育㊁大学教育三种类型间进行切换的机会,同时这种互相渗透的教育模式也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的交融提供了隐性化的渠道,让他们具备高技能的同时,也拥有完备的职业道德素养㊂瑞士的职业教育实行的是三元制的办学模式,即在学校㊁企业和培训中心三个地方展开职业教育培训㊂其中由学校培养发展思维技能,由企业提供办公场所和日常技能培训,由行业协会主管的职业培训指导中心作为跨企业培训机构补充培养㊂较其他二元制模式,瑞士职业教育三元制模式的一大特色就是职业培训指导中心的职能,它有双重的教育目的,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同时要加强文化教育,促进个性发展,以及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㊂根据瑞士职业指导中心服务项目表显示,除了职业资源相关咨询外,指导中心还会提供专门咨询,包括青春期家庭教育咨询㊁青少年心理咨询等专门针对因健康㊁家庭等原因陷入困境的青少年,并对他们提供长期跟踪量身定做的服务,以帮助其顺利完成学徒制培养㊂这项职能设置不仅针对性满足了职业教育中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而且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渗透到瑞士的职业教育之中㊂2.4㊀教育途径的开放性隐性教育的途径往往贯穿于学校㊁家庭㊁社会等要素,表现为受教育者通过有意或无意㊁直接或间接的行为获取需要的知识㊂而瑞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化就表现在渗透于个体与家庭㊁学校㊁社会四位一体的互动中㊂瑞士心理学家㊁教育家皮亚杰主张通过集体活动和自治管理进行道德教育,这一思想拓宽了瑞士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施途径,使之可以通过家庭㊁学校㊁社会和个体的四位一体互动来完成,而隐性化的教育理念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黏合作用㊂比方在家庭教育,它延续裴斯泰洛齐所倡导的母爱精神,爱的教育㊂在学校教育,也延续了裴斯泰洛齐重视德育,强调教师以身示范的感召作用,可以说是充分做到了对瑞士隐性教育理论渊源的良好传承㊂在社会中,社区以及公共文化设施比如博物馆㊁展览馆㊁图书馆等都会承担着指导学生课外活动的任务㊂通过这些开放性途径,个体可以广泛地亲身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去,在同多方面要素的互动中提升自我的思想政治素养㊂3㊀瑞士隐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3.1㊀寓教于境,以行导人卢梭自然教育思想中的寓教于境与裴斯泰洛齐所提倡爱的教育中的寓教于情都是推进思想政治教㊃902㊃育隐性化的有效途径㊂我国也倡导寓教于境㊁寓教于情,但在具体实践中,多止步于作为学科课堂的教学方法,没能发挥出更大的能量㊂梳理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可以发现,他在‘爱弥儿“中所提倡的寓教于境,一方面需要教育者为受教育者精心设置教学情境,一方面也需要受教育者的实践,这往往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改进的㊂因此寓教于境㊁寓教于情归根到底是要突出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㊂以行导人,可以利用榜样的力量,将观念与行为结合在一起传递给受教育者,带动他们参与实践㊂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号召的那样,铭记英雄㊁崇尚英雄㊁捍卫英雄㊁学习英雄㊂3.2㊀寓教于人,以人为本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强调个体对于社会和群体的依存性,放大其为政治服务的工具性,忽视对个体价值和独立人格的培养㊂而瑞士思想政治教育提倡强化人的主体意识,培养独立思考和政治自觉的意识,有一定学习和借鉴的意义㊂ 真正做到 知而有信 ㊁ 信而能行 ㊁ 知行合一 的理想效果,是推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重要内容 ㊂增强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自主性,有助于充分发挥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内化与能动,同时为发展人的终身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㊂瑞士人很早就意识到终身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不只是青年人的专利,在个人发展的不同年龄段都要有更新知识的意识,不断寻求自身全面平衡协调发展㊂寓教于人,积极调动受教育者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与我国发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谋而合,有助于今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㊂3.3㊀寓教于研,以新为径瑞士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学徒制培训体系的做法,为我国办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提供了借鉴意义㊂当前我国职业院校走上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同时也面临一些需要克服的困难,比如师资力量弱,重管理轻培养,教学内容泛化没有针对性等问题㊂一些高职院校学生表现出来的精神世界空虚㊁抗压能力弱的现象都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经验的不足,隐性教育缺乏合适的途径推进㊂因此,可以借鉴瑞士三元制在教育载体上的创新,通过职业技能指导中心,形成覆盖全国的职业指导和咨询服务网络㊂在保障职业院校同企业有效衔接的同时,促进职业思想政治教育隐性化活动的开展㊂职业技能指导中心提供的个性化跟踪服务,可以针对职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泛化的问题,制定量身定做式服务,解决处于不同阶段㊁专业㊁学情的学生面临的困难,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个体现实发展解释力与引导力的生动体现㊂3.4㊀资源联动,增强实效我国也一直强调要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社会社区㊁学校㊁家庭㊁个体等要素的协同作用㊂但由于各个要素在教育价值观上的差异,往往对某方面有所忽略㊂比如 社会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从社会本位出发,注重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与社会整合力的加强;学校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在努力传播和践行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念,而忽视受教育者个性的发展和现实需求;家庭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为个体的成才成功服务,对思想道德素养重视不足㊂ 因此要改变家庭教育重智轻德㊁重个人成功,轻公共关怀等与学校教育错位的不良理念和行为,加强家庭与社会㊁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上的联动㊂同时借鉴瑞士,发挥社区及社会文化设施在引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隐性化渗透在四位一体的资源联动中去㊂瑞士隐性化的教育方法,着手于受教育者不设防的心理,突出实践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使之不再拘泥于纯粹的说教,有助于改进传统教育形式化教条化的时弊,避免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主观能动性的缺失,为我国隐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创新提供有益启示㊂同时,鉴析瑞士隐性化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去芜存菁,特别是要剥离西方对 灌输 一词的片面或错误认识,客观理性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内涵与本质,认识到灌输理论无论对社会主义革命运动,还是当下工作实践,都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㊂因此,对隐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探析并不意味着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忽视,而是在始终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的前提下,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更鲜活自然地融入群众生活㊂要善于办好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将软性教育资源渗透到人际交往㊁职业活动㊁组织管理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多手段多层次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㊂参考文献[1]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2]陈宗章,颜素珍.瑞士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6):32-35.[3]苏振芳.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01:262-285.[4]王璐.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典型模式评析与经验借鉴[J].渤海大学学报,2012,34(04):118-122.[5]Anna Keller;Chris Zirkle;Antje Barabasch:VET教师培训的焦点:美国和瑞士VET教师教育的比较[J].李侃译,职业技术教育,2020,41(16):62-71.㊃012㊃。

浅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浅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浅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征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教育中最基础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从其实践形式来看,可分为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两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较而言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形式。

就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在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方式和教育效果方面都有其显著特征。

只有深入分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特征,才能在新形势下不断的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标签: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特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主观的社会实践活动,普遍存在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当中,尤其是在新媒体深入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显然已经不能独立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态势,因此,应该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并充分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从而弥补显性教育的缺陷,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目前学术界对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尚无统一的界定,但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却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并不断地发挥其教育作用。

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考察我国古代的教育理论中就蕴含着许多有关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其中博大精深的先秦儒家思想就为我们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些理论借鉴。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益者三友,损友三支。

有直、友谊、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乐者圣人之乐也,而可以善民心。

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

”孟子提出:“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

”在我国近代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少教育家、思想家阐发的理论中都蕴含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

如蔡元培认为,人的道德心的养成可以通过美育加以实现;陶行知作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主张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本身,要真实的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中。

因为在生活中,每一个个体都会多多少少的接受到教育,脱离了生活的教育,其教育效果也就大打折扣,这体现了他“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评估 结果。
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和教师,以便 改进和完善教育方案。
05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 育的挑战与对策
面临的问题
教育方法单一
当前高校隐性思想政治 教育方法相对单一,缺 乏创新性和趣味性,难 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 与度。
教育内容陈旧
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性和 针对性,未能紧密结合 社会热点和实际问题, 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和 期望。
社会实践
高校可以开展各种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未来发展方向展望
多元化教育模式
未来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将朝着多元化教育模式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全面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信息化技术应用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高校将更加注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心理学基础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借鉴了心理 学中的潜意识理论,通过暗示 、模仿、感染等心理机制,让 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下接受教育

教育学基础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还借鉴了教育学 中的情境教育和体验教育理论,通 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和活动,让学生 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
社会学基础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也借鉴了社会学 中的社会互动理论,通过学生之间 的相互影响和互动,让学生在人际 交往中接受教育。
创新课程形式
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 学习方式和丰富的学习资源。
强化实践教学
通过组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 际生活中,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04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摘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由于显性教育在教学实践中遭遇的困境,对隐性教育的研究则更多的被提及。

文章从分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征入手,结合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实施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考,对于如何开展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特征;对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长期以来都是传统的显性教育起主导作用,较多的是正面的、直接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隐性教育往往为教育者所忽视。

但是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状况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西方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冲击,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人生观,并且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这种“灌输式”的显性教育不感兴趣,甚至反感。

由此可见,显性教育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弱化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根据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转化过程是知、情、信、意、行诸要素的均衡发展和适应知与行从旧质到新质转化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矛盾运动过程原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对学生情、信、意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使学生在无形中接受到道德情操和理想信念的教育,因此隐性教育能够有效弥补显性教育的不足。

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在高校实施的现状1.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关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不同学者给出不同的定义。

如“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将教育目的、教育意向渗透于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社会实践活动中,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综合各学者的定义,本文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是通过影响受教育者的情感、信念等对受教育者产生作用,使受教育者在无意识中自觉地接受教育,得到启迪,最终达到教育目的。

1.2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

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
性 教育 的载 体建 设 的少 , 没有 突 出思想 政 治教 育性 。过 于重 校 园物 质建设 轻 校 园精神 建设 , 文化 建设层 面 上 在 不 太 重视 思 想政 治教 育 的渗入 , 体表 现 在 以学 生为 活 动 主体 , 师 的引导 作 用发 挥不 足 ; 具 教 具有 娱 乐 性 内容 的
活动多 , 具有学术性 、 科技性 、 启迪性内容的活动少 ; 重节 日比赛活动而轻经常性群众活动等。
( ) 障制 度欠 缺 三 保
思想政治教育是项软任务 , 隐性教育需要花费更 多的心血和时间 , 因此必要合理 的保障制度是必不可少 的。现实的问题是没有及时建立健全有利于积极开展隐性教育的制度和机制。隐性教育工作 的内在奖励力度
中 图 分 类 号 : 6 1 4 41 G 4; 1. G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8 9 1 (0 10 — 13 0 10 — 7 32 1 )2 0 9— 3


隐性教 育的 内涵及特点 Nhomakorabea隐性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 目的和要求 , 通过潜藏的教育性因素间接地对教育对象 的思想和个 性渗透塑造性影响活动的手段和方式 。作 为一种教育方法 ,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利用隐蔽的方式巧妙 地使教育对象掌握和理解抽象的思想道德概念 , 达到应有 的道德理论概括水平 , 进而内化为 自己的道德观念 , 使之成为道德评价标准 , 自觉地指导 自己的言行Ⅲ 并 。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具有 以下特点 。 1 . 教育过程的超 时空性 2 . 教育资源的多样性 3 . 内容的 内隐性 教育
工作者在隐性教育 中的重要作用加以深刻认识和研究。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是不知道隐性教育这一方
收稿 日期 :0 1 0 — 8 2 1— 2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1)教育主体的参与性。

在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即学生接受教育的场所就是课堂,他们接受的是一种“老师教,学生听”的教育模式,学生的参与行为要受到限制,主体性难以实现。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则不一样,它的整个过程是学生自己参与完成,老师不参与,不干涉,只做适量的指导,所以,学生能够做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环境,用丰富集体生产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2)教育方式的间接性。

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教育的场所就局限在课堂上,而由于课堂授课条件的局限,教师往往只能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育方式和手段比较直接,效果确不佳。

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则不同,它存在于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可以是课堂,可以是家庭,可以是社会,构成一个庞大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让客观的环境变成为我所用的主观事务。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好的学校连墙壁也能说话”。

一个环境建设很好的学校,一个环境很好的广场,遗址体现出教育者的价值取向、志趣爱好及文化素养,不仅是学生得到没的享受,而且使学生获得熏陶和感染,深刻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方式与生活方式的选择,从而可以从侧面、间接的教育学生。

(3)教育过程的随意性。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随意性”,这里的随意性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教育而言的,但其所表现的随意并不是漫无目的的。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多方面的,如校园、小区、家庭,还有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物质的、精神的载体,都可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正是载体的多样化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教育过程不能再遵循从前,从表面上来看随意性很大,它可以突破学校的束缚,把教育过程搬到社会,搬到家庭。

但是,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教学设计,都是规划,有目的的,这是一种看似无意的“有意教育”。

(4)教育内容的渗透性。

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将教育内容浮现于形式之上而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则是把教育内容渗透到个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生命活动之中,即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融入到个人的文化欣赏、业务工作、娱乐活动、个人成才等活动目标之中,作为一种含而不露的非“标签”式教育,将内容慢慢渗透于环境、活动当中,能够有效消除被教育者的逆反心理,起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导向作用。

(5)教育目的的潜隐性。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总是采用公开的形式和手段直接向教育对象公开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把教育目的开城市开诚公布,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

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则把目的潜隐来,以种种巧妙的方式进行,让教育对象意识不到自己在接受外来的
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不会感觉自己在被教育和“改造”,进而在教育对象无反感和积极的参与中实现教育目的。

(6)教育方式的“非正规”性。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是采用符合一般公认标准的“正规”形式进行的,如讲课、听报告等。

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则充分利用人们社会生活、日常生活中本身存在的形式,包括社会文化因素、组织管理、职业活动、人格影响等对人们进行教育影响的形式。

这些“非正规”形式具有多样性、灵活性、愉悦性等有点,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并且涉及范围广,效果好。

(7)教育对象接受的自主性。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采用的正面“灌输”的教育形式,带有强制性色彩,如果使用方法不当,就会让学生有种在受训导的感觉,从而拒绝教育者的观点,教育的效果就要打折。

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无讲台教育,它更重视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让受教育者在一种无意识状态下,受到环境的浸润、活动的熏陶。

这种无形的教育能够达到入耳、入眼、入脑的教育功效,让受教育者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自我教育境界。

(8)教育评价的非程序性。

从一般意义上说,教育评价的本质就是对教育过程、行为及其结果做出的价值判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无疑也体现这一内涵。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活动属于非程序化的,它注重于过程性评价,看似无始无终,一般不会出现“终审结果”。

当然,它的实现过程远比显性教育评价过程复杂的多,在今天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要更多的体现人本主义的思想。

可以看得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能促进个人对自己进行的监督、管理和“处分”的教育,同时体现全社会对这种教育的监督和褒奖,打破了过去一纸试卷定终身的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