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首都经济圈发展路径建议

合集下载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构建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构建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构建一、构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动因的辨析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及现实多方面原因所致,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与北京相比差距很大,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这种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所以,河北省历届政府都企望通过与首都北京的合作发展地方经济,并在1996年提出了“两环开放”带动战略。

然而,实践效率却远远小于理论探讨。

作为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北京一直在谋求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

不可否认的是,改革开放30多年,凭借着地理优势和政策优惠,北京的科技及经济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跨入了世界性大都市的行列,这其中与北京相邻的河北省功不可没。

由于北京属于严重资源性缺水地区,为了构筑北京的生态屏障、保护水源、阻挡沙源,环北京的河北各县(市)开展了退耕还林、水资源保护等一系列工作,先后取缔、治理和关停了众多经济效益可观的企业。

而北京却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扶持力度不够,“空吸现象”使两地差距进一步拉大。

另一方面,随着首都北京的快速发展,其内在矛盾也开始显现。

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第2号公报显示,北京市常住人口数为1961.2万人。

而据2005年初通过国务院批复的规划指出,2020年北京的总人口规模要控制在1800万人,北京人口已突破其承载能力。

人口快速增长首先是推高了首都的房价。

其次,人口快速增长使北京市区交通拥堵成为“常态”,而人口快速增长又使北京市区社会管理困难重重。

这个向往着具有更强国际竞争力的城市,在种种负荷下,走得越来越吃力。

显然,这些已远不是车的限行限号、房的限购限价等技术手段所能解决得了的,功能分解与再造是这个城市无法绕行的课题。

北京的发展必须拓展空间,而紧紧把北京裹在怀里的河北省,它的腹地、资源、基础产业等等,都可以成为北京功能再造的载体。

北京要跨入有竞争力的国际大都市需要河北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综上可见,北京已处于从“极化效应”向“扩散效应”的转化阶段。

如果过去我们讲服务首都是“被动贡献”的话,那么,今天服务于首都就是“主动承接”,就是如何创造条件,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和人口的扩散。

北京重点开发区融入首都经济圈发展路径分析

北京重点开发区融入首都经济圈发展路径分析

重点关 ●
总之 ,以廊坊 、涿州等为代表的环首都经济圈区域区位条件比较好 ,与北京空 间距离较近 ,交通联系 比较便捷 ,具备与北京园区对接合作的产业基础和资源支撑 ,通过合作即可实现北京与环首都区域开发区
思路及
随着国家 “ 十二五”规划的出台 ,推动京津冀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近年
接合作 , 实现共赢发展 。

目前来看 ,首都经济 圈区域 内,各地 区产业发展和产业资源的比较优势较为明显 ,部分重点产业领域 在不同地 区初步形成 了专业化分工 、技术创新对接和跨 区域长线条布局的特点 ,突出表现领域有 :电子信
息 ( 如集成 电路 、新一代移动通信等 ) 、新能源 ( 如太阳能光伏发电、风电等 ) 、新能源汽车 ( 如电动汽车、
势 ,廊坊在中药产业领域 ,尤其在 中药存储物流 、中药材种植 、中药材加工 、中药饮 片牛产等环节具有突 出优势 。可将 中药研发中心和总部设在开发区,而与廊坊产业园区进行其他环节 的分工合作。 目前 ,廊坊
安国中药产业园 已与北京 同仁堂在 中药材加工生产、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及物流配送项 目上进行 了合作 ,实
极支持开发 区大型企业集 团以总部经济模式利用环首都区域土地空 间较为充裕 和成本相对较低 的优势 ,在
唐山、廊坊 、保定等制造业密集的腹地设立生产制造基地 。 “ 首钢”是京津冀 “ 总部一 制造基地”分工合作 模式 的典型案例 。首钢涉钢产业 已整体搬迁到唐山曹妃甸工业区,首钢总部仍 留在北京 ;此外 ,北京一机 床铸造车间已迁到河北保定高碑店 。 北京 内燃机总厂铸造车间已迁至沧州泊头 。 二是积极 吸引环首都园区企业 ,在北京重点开发区设立企业总部、研发设计 、营销结算等机构。环首

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加强金融合作的建议

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加强金融合作的建议

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加强金融合作的建议作者:于加睿马晓娇朱建坤来源:《金融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01期建设环首都经济圈是河北省追求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为此,2010年11月26日,河北省政府办公厅专门发布了《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建设环首都经济圈是一个逐步实现经济一体化的过程,需要各种资源的整合,其中建立密切的金融合作是重要条件之一。

环首都经济圈涉及河北省的廊坊、保定、承德、张家口4个市,根据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需要,应采取以下措施来实现这4市与北京的金融合作。

一、政府层面1. 成立为环首都经济圈金融合作提供专项服务的组织部门。

该部门由北京和河北合作成立,其职责是制定并推行区域内金融合作的总体规划和规范,沟通金融机构和企业。

该组织在各市设立分支机构,根据各市具体情况实施规划,提供服务,成为保证区域内金融合作持续进行的常设部门。

2. 建立金融合作沟通与研究的长效机制。

河北与北京应当就金融合作定期召开研讨会,建立金融联席会议制,成立金融学会等组织机构,专门作为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研究小组,为其金融合作的深化提供学术支持。

3. 继续实施“引银入冀”,并着重实施“引银入圈”战略。

北京可以协助河北利用优惠政策吸引驻京金融机构溢向河北省环首都4市,助推当地金融发展,实现与北京的良好对接。

4. 发展政策性金融机构。

环首都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公路、高铁等项目可通过此类机构获得长期贷款和专项贷款,确保融资渠道畅通。

5. 加强政府与金融机构间的合作。

通过财政补贴、担保、风险补偿等方面引导信贷资金流向政策支持的重点领域和企业。

6. 加强政府与企业的合作。

两地政府要大力扶持符合环首都经济圈区域规划的企业,为其在融资方面提供优惠条件,从而达到政企间的协调。

二、金融机构层面1. 发展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促进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

如在区域内增加小额贷款公司并合理布局;建立法人保险公司以填补空白;增强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信托、租赁、评级等业务方面的合作。

首都绿色经济圈产业发展的环境调控思路与目标探讨

首都绿色经济圈产业发展的环境调控思路与目标探讨
首都绿色经济 圈要同北京在 区域规划 、基础设施 建 设、 产业联 动、 协调发展以及人才、 技术 、 资金 、 土地 、
潜 力较大 的 4 个地级市 和 l个 县 ( 4 市、区 ) 打造 环
首 都绿色经济 圈,并将 环首都绿 色经济 圈建成京 津 冀 一体化 发 展 的先行 区、对接 首 都 的新兴 产业 带 、
( ) 三 优化布局 ,聚集 发展
按照环首 都绿色 经济圈产业 发展和环 境调控 要 求 ,优化 产业布局,集 中治理环 境,优化工业 结构, 推进 低碳 工业化 ,优化园 区布局 ,促进产 业集群化
发展 。同时,通过优化布局 形威功 能分区和 产业组
济社会发展 和生态环 境联动 为关键 ,以加快构 建资
格局。
二 、基 本 原 则
( ) 一 统一规 划。联动发展
环首都 绿色 经济 圈要统一 规 划 、统一 建设、统

管理 、统一规范 ,在环酋都绿色 经济圈大框架下,
( ) 四 注重 生态 ,绿色发展
要按照资源 节约和环境友 好要求 , 以绿色 、 环、 循
★ 杨 晓东 , 北京城 乡 新发 展 博 士研 究会 会 长 中国小城镇 发 展 专业委 员会 副秘 书长 , 创 副研 究员。 究方 向: 市发 展 定 研 城 位、 区域经济、 乡统筹。 城 电子邮箱: x 2 @vp ia o 张献良, yd 0 i.n . m。 s c 河北省廊坊市润绿集团董事长。 究方向: 研 三农 问 题 、 乡统筹 、 城 区域 经济 、 产经济。 地 邮政编 码 :0 8 0 河北省廊 坊 市广阳道12 际华大厦1层 。 12 0 , 6号 2
6 区域经济 2
中国市场 第3期 总第68 7 4期 低碳 为导 向,推动 限资源 向新 兴产业和绿 色服务

北京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北京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北京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具有独特的政治、文化、科技和国际化地位。

推动北京区域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建议:1. 优化空间布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了“一核两翼”的空间布局,即以北京为核心,与天津、河北共同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进一步细化空间布局,充分发挥各区域的资源优势,推动区域间协调发展。

2. 强化科技创新:北京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包括高校、科研院所等。

进一步提升北京科技创新能力,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培育科技创新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

3. 发展现代服务业:北京服务业发展具有很大潜力,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如金融、文化创意、旅游等。

需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优化发展环境,吸引国内外优质资源,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4.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需要北京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天津、河北共同发展。

在交通、环保、产业等方面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5. 提升城市品质:北京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

需要持续加强城市治理,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6.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北京高质量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

需要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加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力度,为北京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7. 深化改革创新:北京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同时,要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探索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模式和新路径。

总之,推动北京区域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思考和建议,充分发挥北京的优势,克服发展中的困难,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北京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北京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北京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全国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中心。

近年来,北京市委、市领导高度重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和措施来推动经济、人口、环境等各方面的发展。

本文将从区域经济、人口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思考,并对北京区域高质量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北京作为全国的中心城市,区域经济的发展应该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在过去的几年里,北京市委、市领导积极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努力实现从“大而全”向“强而优”的转变。

今后,可以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和壮大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兴产业,推动北京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其次,北京的区域人口发展也需要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

随着北京市的发展,人口持续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交通拥堵、房价上涨等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一方面,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等青年人才的吸引力,提供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生活环境,留住人才。

另一方面,要加强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入。

此外,环境保护是区域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北京的环境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如雾霾、水污染等。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环保技术研发和应用。

其次,要加大对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治理的力度,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加强监管。

最后,要引导市民培养环保意识,提倡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方式。

在推动北京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加强领导职能转变,建立和完善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机制,激发市场活力,减少领导对经济的干预。

其次,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为其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发展机会,注重发展实体经济。

同时,还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强与国际合作,吸引外资和外国企业进入北京市,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总的来说,北京区域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在推动过程中需要领导、企业和市民的共同努力。

环首都经济圈亚核心与发展路径选择

环首都经济圈亚核心与发展路径选择
cr l . ic e
Ke r : pt l o o cC rl ; u - o e Ec n mi o t c; v l p n ah y wo d Ca i n mi ice S b c r ; o o cc n a t De e o me t t a Ec p
1 引言
作 为优 质 生产 要 素富集 的特殊 载 体 , 首都 经 济 圈是 当今 世界 活跃 的区域 经 济组 织形 式 , 在世 界各
形 成 以首 都 中心城 市 带 动 、 区域 中心 城 市 支 撑 、 腹
地 区域共 同发展的环首都城市群 , 从而加快京津冀

体化进 程 , 成 区域经 济新 的 “ 长极 ” 形 增 。 所谓 “ 亚核 心 ”是 指 经 济 地 位 和 功 能 介 于 核 ,
Z ag rig u uj ,T n h oh n hn n n ,S nR ia a g as eg Ya i C
( c ol f cnm c adMaae etY nhnU i r t Qn undo06 0 , hn ) Sho oE oo i n ngm n, a sa n esy ih ag a 6 04 C ia s v i,
p afr t u o sr c e “ r w h p l ’o i aSe o o cd v l p n . h sp p rd f e h o c p in o u — o ec p tl l t m. h st c n t t n w g o t o e’ f o o u a Ch n ’ c n mi e e o me t T i a e e n st e c n e t f b c r a i i o s a e o o ccr l , n ee tst es b c r f a i l c n mi icea c r igt i c l n c n mi c n a t T ep p rd f e e c n mi i e a ds l ce u — o eo pt o o c cr l c o d n ct s aea de o o c o tc . h a e e n st c h c ae o y i h d v lp n re tt n a c r i gt t id sr l t c u e dsrb t n Ba e n f l a c u t fi e ga hc l d a tg s id sr l e e o me to in ai c o d n i n u ti r t r it u i . s d o l c o n sg o p ia v n a e , n u t a o o s a su i o u o t r a i

首都经济圈规划与区域发展

首都经济圈规划与区域发展

首都经济圈规划与区域发展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化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不可忽视的趋势。

作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中心,首都地区在国家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首都经济圈规划与区域发展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它在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及平衡城乡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都经济圈规划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首都经济圈包括北京以及周边地区,它与长三角和珠三角一起构成了中国的三大经济圈。

通过连接首都与周边城市的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首都经济圈能够促进资金、人员和信息的流动,进而加强区域内不同城市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这种协同发展模式有助于提高区域整体的经济效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链的完善。

此外,首都经济圈规划还能够促进人才的集聚和交流,提高整个区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区域发展是首都经济圈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首都经济圈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区域发展的均衡性和可持续性。

首都经济圈规划应该注重发展不同城市之间的互补性,避免部分城市因为资源集中或是其他原因而导致过度拥挤和发展不平衡的情况。

在区域发展中,应该注重的是城乡一体化的推进,通过加强城市与农村地区的联动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平衡提升。

此外,首都经济圈规划还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以确保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首都经济圈规划与区域发展的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政府的引导和规划,确保各个城市的发展与区域发展的整体协调。

其次,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网络的互联互通。

通过发展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工具,加强不同城市和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交流和资源的共享。

此外,还应该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建设合理的产业布局,推动不同城市的特色优势的发挥。

同时,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确保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首都经济圈规划与区域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的协同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加强各个城市间的合作和交流,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区域整体的经济效益将得到提升。

推进首都循环经济建设的政策建议-2019年精选文档

推进首都循环经济建设的政策建议-2019年精选文档

推进首都循环经济建设的政策建议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的俗称)是随着人类进入一个“拥挤”社会后,自然胁迫的结果,是人类的无奈之举。

这种“拥挤”不是就人所占的自然空间而言,若纯粹以人口本身所占据的空间看,目前全世界人口超过60亿,且以每年2%的速度继续增长,离人满为患还很遥远[1]。

这里的“拥挤”是相对于人所支配的物质资料和人活动半径的扩大而言,譬如说,如果各国都以美国生活方式作为样板,则需要六个地球才能满足。

为此,人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把经济活动对于自然环境的扰动降低到最低限度,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形式。

作为共和国的首都,北京是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密度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其发展对中国和世界都影响至深。

发展循环经济,对于实现首都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真正把首都建设成为“首善之区”具有重要意义。

一、首都循环经济建设和成功模式首都的循环经济近年来取得重要进展,政府出台了许多推进循环经济的政策,实践中也逐渐形成了许多成熟且被广为称道的模式,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

循环经济的成功模式很多,本文只对几个有影响的模式加以概述。

1.西城区的生态厕所建设西城区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ChinaNationalSustainableCommunities,CNSCs),2008年底晋升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

自1995年建实验区以来,先后组织实施了300余项示范项目和示范工程,促进了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在提高人口素质、发挥科技先导作用、促进资源节约、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改善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

西城区以倡导绿色消费为工作出发点,引导居民选择文明的生活方式,做到城市发展与资源利用之间的协调。

近年来,生态城市、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发展循环经济等理念已经付诸行动,特别是在回迁小区推广中水回用、建太阳能生态厕所、铺设环保地砖、安装节能灯等方面,为同类地区作出了表率和示范。

“环首都经济圈”建设如何破题

“环首都经济圈”建设如何破题

Regions 区域“环首都经济圈”建设如何破题 文/本刊记者 崔 玲. All Rights Reserved.94 | ECONOMYECONOMY | 95境压力,疏解过分集中发展带来的城市重荷,也能从客观上分流北京高企的房地产市场压力。

显然,大北京不该是自己的大北京,在几何级数增长的同时,要带动河北发展;大河北也不是自己的大河北,依托北京,造血自身,才能抵住空吸效应,实现京津冀良性战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表示,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意义重大,无论是从社会意义,还是经济意义上而言。

“现在有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唯独北方却没有,首都周边都是穷沟子,环首都经济圈对北方一极的经济战略,意义不能低估。

”其实,在国家战略层面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重要经济圈里,环渤海一直处境尴尬:与前两者相比,环渤海京津冀经济圈发展最为不均衡,而国家“操心”却最多,近年来,对该区域的各项政策支持、项目拉动颇多。

而理念不统一、操作层面不完善等多重原因仍导致区域融合力不足,离心力有余。

此次大河北与大北京的对接,令人充满期待。

竞争还是互补?业界的另一种提醒不可忽视,那就是,“经济未涨,房价先上;蓝图未成,圈地先行”,毕竟这样的故事在很多区域发展历史中一再转换时空上演着。

美好的蓝图与世界级规划固然让公众充满憧憬,而大北京与大河北的涵义绝不是“房价先大”,实实在在的发展,安居乐业的布局,靠的是长远眼光与理性评估。

那么,在具体的发展上,应如何整合京津冀,尤其是北京和河北之间的利益,如何整合二者产业发展的不府、学界以及媒体舆论关注的焦点。

建立“环首都经济圈”势在必行环首都经济圈,在世界各国,已经形成一种经济现象。

首都经济圈作为优质生产要素富集的特殊载体,已成为当今世界最活跃的区域经济中心。

目前,许多国家的首都经济圈创造的生产总值占国家的三分之一以上。

韩国首尔经济圈占到了经济总量的67%,巴黎经济圈占到法国GDP 的35%,而京津冀三省市,2009年GDP合计为36600亿,占全国的比重仅为10.9%,距离达到全国1/3还差75180多亿,发展潜力巨大。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构建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构建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构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愈发突显,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尤其是在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更是日益严峻。

为了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让环保事业更好地落地生根,中国政府提出了“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构建”的计划,旨在为城市发展注入绿色动力,同时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构建计划是指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核心,将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地区的绿色产业纳入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中,建立产业链协作体系,促进绿色产业发展。

该计划的目标是通过绿色产业的发展,提高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实力,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在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建设中,重点发展的绿色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绿色食品等方面。

其中,新能源产业是绿色经济圈建设中的重点,因为它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和环保两个重要领域。

为了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政府将推进清洁能源和节能产业的协作发展,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让新能源成为绿色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支柱。

除了新能源产业外,节能环保产业也是绿色经济圈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通过去除大气、水、土地污染和垃圾环境等方面的治理,推动能源消费量、高邮能源排放和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为京津冀地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在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中,还要积极推进农村绿色发展。

政府将加大对农村绿色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产品有机转型和绿色加工,加速乡村振兴步伐,同时也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城乡和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

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方向,它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同时缓解了环境问题。

作为举足轻重的地区,京津冀地区必须对绿色经济发展加强支持。

通过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建设,专业人士和社会各界共同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让“绿色”成为京津冀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和发展方向,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为赋能首都北京高质量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为赋能首都北京高质量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为赋能首都北京高质量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首都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其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提升和优化。

以下是我对于如何赋能首都北京高质量发展的建议:1. 加强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

北京作为文化、创新中心,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转化,促进产业升级。

2. 加强对人才的吸引和培养。

北京作为我国的“人才中心”,应该更加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才梯队,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更加优秀的人才队伍。

3. 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形象和发展。

应该注重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加强对城市规划的管理和控制,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4. 加强对环保的重视和保护。

北京是我国的大都市,环保问题尤为突出。

应该加强对环保问题的重视和保护,加大环保治理力度,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5. 加强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北京作为我国的文化中心,应该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应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城市的文化建设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6. 加强对城市交通的规划和管理。

北京是我国的交通枢纽,城市交通的规划和管理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

应该加强对城市交通的规划和管理,提高交通的效率和质量,为城市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7. 加强对金融服务的支持和创新。

北京作为我国的金融中心,应该加强对金融服务的支持和创新,建立更加完善的金融体系,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

8. 加强对旅游业的支持和发展。

北京是我国的文化旅游城市,应该加强对旅游业的支持和发展,推动旅游业的转型和升级,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和机会。

9. 加强对教育的投入和支持。

北京作为我国的教育中心,应该加强对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建立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为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赤城县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

赤城县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在服务首都中对接北京,加速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根据《关于加快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工作重点坚持吸纳承接、整合提升、重点突破,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生活环境、政策环境,结合我县实际,加快三个园区、六大基地建设。

即:新兴产业示范园区、现代物流园区,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建设,培育养老、健身、休闲度假、观光农业、绿色有机蔬菜、宜居生活基地。

1、新兴产业示范园区。

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和高端服务业等为重点,规划建设占地30平方公里的新兴产业示范园区。

促进创新要素和产业项目向园区聚集,形成特色鲜明的新兴产业发展格局。

2、现代物流园区。

以北京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物资需求为依托,在县城和龙关规划建设面向首都、辐射津、冀、蒙的仓储、配送、运输等现代化物流园区。

积极发展城市配送、消费品供应、农产品等物流产业,打造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和大型标准化物流平台,努力把物流业打造成我县环首都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柱。

3、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

以筑巢引凤为平台,规划建设占地面积不低于5平方公里的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从项目扶持、企业培育、产业推进等方面提供配套服务;以人才家园为载体,实施以廉租房为主体的“人才家园”工程(总量不低于10000套、每套80平方米以上),为高层次人才来我县创业提供住房和生活配套服务。

4、养老基地。

以服务首都老年群体养老为重点,规划建设容量不少于2万人的养老基地。

建立与北京人口老龄化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

5、健身康复基地。

围绕首都地区日益增长的保健康复服务需求,围绕温泉升级改造工程和汤子庙温泉开发项目,规划建设容量不少于1万人的健身康复基地,培育集保健、康复、锻炼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体系。

6、休闲度假基地。

围绕首都地区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依托温泉度假村、黑龙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等景点,加快摩天岭滑雪度假村、汤子庙温泉开发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打造集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的大型旅游综合体,开发建设一批特色鲜明、设施配套、品位较高的精品休闲旅游品牌。

关于加快推进融入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实施方案(草案)

关于加快推进融入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实施方案(草案)

关于加快推进融入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实施方案(草案)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冀政[2010]120号)文件精神,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全县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服务首都中对接北京,推动全县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战略布局按照冀政[2010]120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坚持吸纳承接、融合提升、重点突破的原则,着力建设“一城、五区、八基地”,简称“158工程”。

一城,即建设首都“卫星城”,向现代化中等城市迈进;五区,即新兴产业示范园区、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现代物流园区、工业聚集园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八基地,即休闲度假基地、农业观光基地、有机食品基地、宜居生活基地、稀贵金属基地、绿色能源基地、养老健身基地、京北影视基地。

二、总体目标按照“一年出形象、三年见成效、五年成气侯、十年磨一剑”的总要求,加强与首都地区在发展空间、城市功能、资源要素、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对接融合,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升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成规模,现代服务业上水平,现代农业提质效,建设对接首都的卫星城,实现由河北资源大县向河北经济强县、由文化旅游大县向文化旅游强县、由低品质县城向高品质中等城市的三大跨越。

到2015年,力争主要经济指标比2010年翻两番,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50.2亿元达到2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31.8%;全部财政收入由2010年的5亿元达到2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30%;城区总人口由2010年的8万人达到15万人左右,年均增长13.4%;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32%提高到55%左右,年均增长4.6个百分点。

到2020年,力争主要经济指标比2015年再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左右,全部财政收入达到50亿元左右,城区总人口达到20万人左右,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

三、工作重点(一)打造首都“卫星城”以建设首都“卫星城市”为主要目标,按照“完备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健全运行机制、实现跨越发展”的总体战略,结合区位、资源、生态、文化四大优势,实施“中心城、功能区、特色街(公园、广场)”三位一体的统筹建设工程,增强辐射带动力、承载力、吸引力。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 一 )构 建 合 理 的 城 镇 职 能及 空 间结 构 ,建
挥 。制 约首都 经 济 圈地 区一体 化发 展 的另 一 重要 设 以首都 为核 心 的世 界级 城 市群
原 因是在具体层 面 尚未形成 一套有效 的推 进机 未来 首都 经济 圈应 以各 个 城 区、县城 及 重 点 制 。珠 三角 、长 三角 已经在 实 践 中初 步探 索 出较 镇 为城 镇 化重 点 ,走 集 中型城 镇 化道 路 ;分 类分
首都经济 圈建设 面临的 问题
( 一 )核 心城 市极 化 效应 大 于扩散 效 应
在关键领域还未 占据价值链的高端位置,真正的 差距在于产、学、研一体化水平 以及科技成果整 合转化效率上。从当前的发展 阶段来看,北京的
根 据对 首都 经 济 圈 内城 市 能级 的分 析 ,可 以 优势主要集 中在科技和现代服务业;天津正在 由
却相 对较 低 ,区域 内的两级 分 化较 为严 重 ,缺 少 化速 度 最快 的地 区之 一。
发挥 “ 二传手”作用 的中等城 市和小城市 ,使得
较低 层级 的城 市 不 能很好 的接 受京 、津 的联 动辐 射 ,北 京 “ 龙 头 ” 和 辐 射 带 动作 用 难 以 充 分 发
二 、加快首都经济圈建设的对策建பைடு நூலகம்
分工。本研 究在分析首都经济圈发展 中存在 问题的基础 上,提 出未来首都经济圈建设 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存在 问题 ;对策建议 ;首都 经济 圈 中图分类号:F 1 2 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J L 0 8 — 0 0 2 7( 2 0 1 6 )0 4 — 0 0 2 5 — 0 4
市 ,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辐射带动作用 ,面向首 外,在制造业和服务业 中均处 于产业链 的低端。 都 经济 圈的 区域 扩 散效 应较 弱 。政 治 因素和 行 政 由于 区域 发 展 落差 较 大 、产 业 关 联 不 紧 密等 因

《2024年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发展的基本特征与高质量发展路径》范文

《2024年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发展的基本特征与高质量发展路径》范文

《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发展的基本特征与高质量发展路径》篇一一、引言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首都都市圈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区域,其发展对于区域一体化、社会进步及国家综合实力有着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发展的基本特征,并探讨其高质量发展路径。

二、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发展的基本特征1. 多元化的产业结构现代化首都都市圈通常具有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其中包括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创新驱动型产业等。

这样的产业结构为区域提供了持续的创新能力与发展动力。

2. 紧密的城市群协同首都都市圈内城市间形成了紧密的协同关系,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了区域内的协同发展。

城市群内各城市在功能定位、产业布局、交通网络等方面形成协同,有效提升了整体竞争力。

3. 先进的交通网络现代化的交通网络是首都都市圈发展的重要支撑。

高铁、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的完善,使得区域内的人员流动和物流更加便捷高效。

4. 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创新是首都都市圈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手段,推动区域内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5. 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在发展过程中,首都都市圈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坚持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三、高质量发展路径1.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要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同时,要加强产业链的协同,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 加强城市群协同发展,实现区域一体化要进一步加强城市群内的协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通过加强城市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区域内的协同创新和协同发展。

3. 完善交通网络,提升区域联通性要继续完善交通网络,提高区域内的联通性。

通过加强高铁、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推动区域内的人员流动和物流更加便捷高效。

4. 加强创新驱动,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要继续加强创新驱动,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关于我对环首都经济区建设的一些建议

关于我对环首都经济区建设的一些建议

关于我对环首都经济区建设的一些建议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地势平坦,交通便利。

作为六朝古都,它更是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精髓,当之无愧的全国文化中心。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北京城发生了翻天覆地,座座高楼拔地而起,长安街、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六环……北京已开始迈入世界顶尖城市阵营!众所周知,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从珠三角经济区到长三角经济区再到环渤海经济区的阶段,现在珠三角经济区与长三角经济区已发展成熟,而作为北方的经济中心却还是各自为战。

北方占据我国大部分的土地和资源,发展潜力巨大,所以一定要建设好环首都经济区,以辐射整个北方经济。

以下是我的一些建议:第一,陆上交通枢纽外移,建设保定、廊坊、天津、唐山次级交通中心。

首先我们看珠三角,香港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首先将交通枢纽转移至广州、深圳等地,大大的拉动了珠三角地区的发展,逐渐形成交通网和都市圈;再看长三角,上海在浦东开发时将其交通枢纽转移至南京、杭州等地,形成了现在的九带六核都市圈,国外的许多都市圈大多也是如此,由此可见其魅力。

北京是最重要的陆上交通枢纽,连接京哈、京沪、京九、京广、京包等多条重要铁路线,但终点都在北京城区内,拥有亚州最大火车站北京西站又如何,根本无法带动周边中等城市发展起来。

1、我建议将天津建成京沪、京鲁、京苏、京浙的交通要道,由此形成天津、廊坊、北京的“西北—东南”走向的城市轴。

天津也是自天津滨海新区后才快速崛起,但路上交通枢纽地位有待发展,而天津是北京通往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等地的必经之路,这几个地区是东部非常发达的地区,加强联系必然有重大效果。

这样一来必然形成天津、廊坊、北京的“西北—东南”走向的城市轴,促进北京东南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这是最有可能实现也是最重要的一条线,所以要放首位。

2、我建议将保定建设成为北京南部交通枢纽,由此形成南北走向至石家庄的发展轴。

保定是北京的南大门,也是北京与南方省份联系的第一站,因此可见其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首都经济圈发展路径建议
我们一直在思考整个环首都经济圈各类园区未来的发展路径,尤其是后发园区的发展。

“对接北京,承接转移”,融合共生发展,这些口号已呐喊多年,但现在的局势依然不甚理想,京津周边的科技园区难以对接高端创新资源。

相反,北京更多的是“虹吸效应”——唐山、秦皇岛等地企业的研发中心纷纷设立于中关村。

另外,对于北京需要转移出去的高端制造大多流向苏南等发达地区,而转移到环首都周边地区的基本为产业的低端环节。

这不外乎以下两点原因:一是地方经济阶段差异太大。

北京市服务业比重都已达到70%,而周边地区尚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他们的产业投资环境落后,因此缺乏吸纳能力。

另外,两地产业结构不同。

中关村都为高科技产业,周边地区的主要产业却是装备、建材传统。

如此这样,怎能对接?
那么未来环首都经济圈各个层级的园区,究竟该如何发展?对于不同层级园区,发展路径完全不同。

第一梯队的中关村,一方面应搭建技术大市场,繁荣技术成果交易,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另一方面该园区应优化发展环境,促进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加强金融和载体支撑,扩大创业质量,积极培育原创新兴产业发展。

第一梯队的另一成员——天津泰达,则应推进存量企业转型升级,加大技术改造和“精益管理”,提升企业家运作能力;强化招商选资,完善产业链条,推进研发型、服务型、高端型项目入驻;该园区应优化服务环境,加强资本运作,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

对天津滨海高新区而言,应以滨海未来科技城为重要载体,积极推进创新资源集聚,引进与产业密切相关的应用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培育产业技术源头,促进衍生企业发展,奠定新兴产业发展基础。

那么,在第二梯队的老牌国家级高新区中有保定和石家庄高新区等。

如保定高新区应充分依托英利、天威等龙头骨干企业,以智能电网全产业链为目标,强化孵化器、留创园等载体的支撑作用,在资本、人才、土地等方面给予企业全力支持,切实解决企业发展困境。

第三梯队是以燕郊、承德为代表的新晋的国家级高新区。

比如,燕郊高新区应利用毗邻北京优势,梳理分析燕郊人口结构,选准产业发展方向,营
造创业发展环境,促进燕郊居住人口优势转变为产业发展竞争优势。

最后,位于第四梯队的河北大厂潮白河工业园、北戴河等后发园区,我们认为,它们的未来发展之路可参考以下三点建议。

首先,这些园区应发展高端产业,做出超越区域高度的产业选择。

其次,加强战略合作,不再走过去的滚动发展老路,或与工业地产商合作,规避财政实力不足的缺陷。

最后,链接资源,对接中关村,但是尚不明确对接哪部分资源。

目前,中关村为一区十六园,其中海淀园处于三次创业阶段,近郊园区在二次创业阶段,远郊园区在一次创业阶段。

在中关村“一二三”次创业并举之际,其资源内部就有消化过程,又怎么辐射到周边?这确实是个难题。

我们认为,要真正体现辐射,还得从环首都经济圈自身出发,快速推进工业化进程,改善吸纳接受能力,如差异太大则难以实现产业的接受与转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