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复习材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狭义: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3、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出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4、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1、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2、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3、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

义政党的试金石。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自然界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是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

世界上的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两大人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

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和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管映象。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他们在自然观上市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2、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理论是认识的高级形式,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理论的指导作用愈益明显,它往往走在实践的前面,指导着实践活动的进程。在社会历史运动中,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为显著。当然,理论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理论的作用则恰恰相反。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它的作用缺陷是: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因而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2、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其基本要素包括:一是劳动资料;二是劳动对象;三是劳动者;四是生产力中还包含着科学技术。

3、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它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种前提决定的,所以是最基本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

4、历史上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依据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性质区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其根本特征是:生产资料为劳动者共同占有,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处于平等地位,产品分配上不存在剥削。另一种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生产关系,其根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归少数非劳动者占有,劳动者占有很少或根本没有生产资料并在生产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人与人的关系包含剥削关系。

5、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个基本规律。

经济基础是指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理解经济基础的内涵,要把握两点:其一,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其二,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

上层建筑史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意识形态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称为政治上层建筑。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是:首先,政治上层建筑史在一定意识形态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其次,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影响并制约着人们的思想理论观点。

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