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避难场所优化布局理论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紧急避难场所优化布局理论研究

作者:周晓猛, 刘茂, 王阳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天津,230026

1.期刊论文周晓猛.刘茂.王阳.ZHOU Xiao-meng.LIU Mao.WANG Yang紧急避难场所优化布局理论研究-安全与环

境学报2006,6(z1)

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是国际社会应对突发性事件的一项灾民安置措施,同时也是现代化大城市用于民众躲避地震、火灾、爆炸、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安全避难场所.本文在对避难场所规划原则、城市避难场所布局、选址及其要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避难场所数量、容量的确定路线,并对避难场所布局优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网络优化模型,并结合实际应用对其进行了一定的完善.

2.学位论文邓风玲中国城市社区防震减灾管理研究2005

地震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的严重自然灾害,地震灾害对生命和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会构成极大威胁。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有效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是世界上每个国家政府和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地震灾害资料统计显示,发生在城市的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影响更为深远。中国是全球大陆地震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是世界上地震多发、蒙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中国有一半以上的城市地处地震多发区,城市必然是政府防震减灾的重点。城市防震减灾工作应当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并将其作为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城市社区等全社会力量的参与。在发挥政府防震减灾公共管理职责的同时

,还应当实现地震灾害管理系统中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最大可能地吸纳各种社会力量,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共同应对地震灾害。

城市社区作为实施城市管理的一个基本组织,能够构成城市地震灾害管理工作的一个支点。社区、家庭、邻里的作用,可减轻灾害造成的实际损失和灾后民众的心理创伤。因此,在研究城市防震减灾管理中,应该重视发挥城市社区在防御地震灾害中的功能。本文正是从创建安全社区做起,研究和探讨城市社区防震减灾管理问题。

城市社区防震减灾管理的目标:一是研究创建安全社区,二是研究建设有效的城市社区防震减灾管理机制,包括制定城市社区地震应急方案,组建社区灾害救援志愿者组织,建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做好减灾知识宣传普及,建立地震灾害预警系统等。通过城市社区功能的发挥,提高城市综合防震减灾能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抗御自然灾害的局面。

本文链接:/Conference_6243600.aspx

授权使用: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dbsdt),授权号:20111dcd-6c17-49aa-8125-9e6300d07437

下载时间:2011年1月6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