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教案教学教材
2023最新-语文老山界教案【优秀3篇】
语文老山界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以下是可爱的编辑给家人们整理的语文老山界教案【优秀3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老山界》教案篇一【学习目标】知识和能力方面:1、了解作家作品。
2、领悟课文写景的精妙,提高描写的能力。
3、理解并学习课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
过程和方法方面:1、通过合作与交流,探讨写景的妙处。
2、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对红军长征翻越老山界过程的了解,初步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坚强的意志去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挫折。
【教学重点】1、领悟课文写景的精妙,提高描写的能力。
2、理解并学习课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从而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法选用】:阅读梳理与感悟反思相结合【学法指导】梳理信息,整合处理【教学对象分析及其学习需要分析】《老山界》一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文在写作手法上采取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的转移安排层次,其次本文虽然说是一篇记叙文,但是也不乏很多写景之处,更是优美的抒情之作。
总之,本文的语言朴实、优美、凝练、细腻、情真、隽永,是一篇值得反复诵读体味的佳作。
学生容易了解文章所叙之事,但是对于语言方面的特色,以及两处写景的背后所蕴涵的红军的优良革命传统难以感悟,因此在教学时必须借助信息技术的魅力,通过图片、音乐和视频的手段,以勾起学生的丰富想象和联想,再紧扣一些精彩的语句和片段揣摩红军高昂的斗志、乐观的精神。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本文字里行间处处蕴涵红军长征途中的高昂斗志、乐观的精神,但是这种精神的理解只有学生在深刻地掌握了文章的内容之后,方能水到渠成,因此在教学中本人尝试运用计算机辅助课件的优势:图片可以绘情,音乐可以陶情,视频可以传情,如此种种信息技术的手段,综合巧妙的运用可以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去想象和联想,从而生成新的收获。
《老山界》 教学设计
《老山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2)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来安排文章结构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2)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精神。
(2)学习本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
2、教学难点(1)体会文中一些生动描写的作用。
(2)理解红军精神在新时代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红军长征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征的艰辛,然后提问:“在长征途中,红军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老山界》,就是红军翻越的一座高山。
那么,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又是如何克服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解决。
2、检查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重点强调“酣然入梦”“苛捐杂税”“不可捉摸”等词语的读音和含义。
3、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梳理结构1、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表示时间和地点转移的词语,如“下午”“天黑了”“半夜里”“黎明的时候”“下午两点多钟”等,以及“瑶民家”“山脚下”“半山腰”“山顶”等。
2、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让学生划分文章的层次,并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遇到了哪些困难?(1)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如“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
《老山界》教案教学设计
《老山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老山界》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使用。
(3)了解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和战役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搜集相关资料,拓宽视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奋斗的精神。
(2)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克服困难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老山界》的基本内容及其主旨。
2. 学会生字词,提高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英勇奋斗、团结协作精神。
2. 体会作者通过对战事场景的描绘,表达出的对牺牲战士的敬意。
3. 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战役经过等。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
4.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创设情境,增强学生体验。
5. 情感教育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英勇奋斗、团结协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和战役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3. 讲解重点: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表达的英勇奋斗、团结协作精神。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对战事场景的描绘,表达出的对牺牲战士的敬意。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搜集相关资料,拓宽视野。
《老山界》教学案例(优秀3篇)
《老山界》教学案例(优秀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如下是小编帮大伙儿整编的《老山界》教学案例【优秀3篇】,仅供参考。
《老山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对应生活学习理解生字生词和含义深刻的语句。
2、阅读课文,感悟生活,认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战斗生活情景,学习红军勇于战胜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精神。
3、探究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学习作者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方法,运用作者按时间顺序反映生活的方法表现生活,培养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
4、品味生活,品味语言,学习运用课文朴实、优美、凝炼的语言反映生活,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教学重点:阅读课文,感悟生活,认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战斗生活情景,学习红军勇于战胜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精神。
教学难点:探究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学习作者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方法,运用作者按时间顺序反映生活的方法表现生活,培养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揭示本课目标,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1分钟)长征途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
同学们都知道一些,可你们知道红军翻过的一座难走的山是哪一座吗?那就是老山界。
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去了。
大家想听听这段故事吗?今天,我们学习《老山界》,了解了解这个故事。
2、本堂课的学习目标:(1分钟)1)、对应生活学习生字生词,理解生字生词反映的生活情景。
2)、阅读课文,感悟生活,认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战斗生活情景,学习红军勇于战胜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精神。
二、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感悟生活。
多媒体显示下列内容。
(2分钟)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生活,注意节奏和停顿。
2、出示小黑板或多媒体展示生字生词,自学自读2分钟,对应生活再现词语反映的生活情景,对照解释换一种方式表达词语反映的生活情景,理解生词。
老山界教案 《老山界》教学设计(优秀6篇)
老山界教案《老山界》教学设计(优秀6篇)《老山界》教案篇一一、导入PPT出示翻阅老山界“之”字形照片,介绍陆定一。
导入简介,从作者切入把听众拉进翻山的现场。
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今天我们跟随作家陆定一起重走长征路二、活动目标1.理清线索,概括文意2.品读语言,理解内涵3.领悟情怀,传承精神(生齐读明确目标迅速进入文本)三、活动过程活动一讲述一次翻越师: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画出文中表明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词语,并以此为线索,概括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PPT展现要求1.生读文,圈画2.生分享路线(PPT展示路线变化)师:请大家回顾课文,如果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这个内容,你认为用哪一句最合适?生:找,并读。
师:九个明显的时间,七个地点——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屏幕显示)师: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
生: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笨重的队伍战胜了师:什么样的老山界?生:难翻的。
师:山难翻在哪里?请大家跳读文章,圈画出相关语句。
生:找师:好,谁来说一下?你来说。
生:我找的12自然段。
火把。
写出了山的崎岖师:山很陡崎岖,好请坐。
“之”字形是什么样的那?大家比划一下。
(师生共同比画)师:对对。
就把山路的崎岖陡峭写出来了,非常好,谁再来读?你来!生:读第一段师:哦一一。
重读了30里。
啊还有一个地方继续。
生:第二段倒数第三行师:把说的不陡圈出来很好。
30里。
坐下,你知道30里有多少?咱就是一个普通的人,平常的人就在平坦的路上走,30里没有任何障碍,还得两个多小时。
师:谁继续?你来说。
生:22段。
山峰像巨人一样的。
师:是的。
我们感受到峭壁像巨人一样矗立在前面,大家标一下。
因为昨天把这段文字给大家省略了,这个生字词没有处理。
那猜猜这个“矗立”什么意思?生:说。
师:有小孩说直里的直放在一起。
你比划一下这个字的写法,在三个直接放到一起又高又直。
好来。
谁再来说一下?啊你补充。
生:第20段。
读。
写出了山路的窄和不平师:山路的窄和不平,一尺来宽,看一尺来宽,圈出来。
2023最新-《老山界》教学设计【优秀3篇】
《老山界》教学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壶知道为您精心整理了3篇《《老山界》教学设计》,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老山界》教案篇一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课后生字词的含义,能灵活运用;2、思维发展与提升:①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②通过梳理红军战胜的困难,分析出红军部队具有的军民一心、革命乐观、团结互助、坚强勇敢等优秀品质;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赏析具体的字词、句子,学习作者平实的语言,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4、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文章所传达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2、通过梳理红军战胜的困难,分析出红军部队具有的军民一心、革命乐观、团结互助、坚强勇敢等优秀品质;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赏析具体的字词、句子,学习作者平实的语言,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讨、研究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地图导入展示红军长征路线图,师讲:大家看到我们红军是从这里出发,一路翻山越岭、爬雪山、过草地,最终完成了长征的壮举,而这其中,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难爬的山,就是——老山界。
当时的情形是怎样的呢?我们今天就通过《老山界》这篇文章来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况。
(二)作者简介这篇文章的作者是陆定一,参与了“长征”整个过程,当时是在“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
(三)默读课文,梳理内容1、本课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表示时间和地点变化的词,并注意在该时段与地点发生了哪些事情。
2、学生们用大约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文。
3、师生共同完成“翻越老山界经过”的梳理。
第一天,下午动身,沿着山沟向上走;傍晚(“天色晚了”),到一户瑶民家攀谈;天黑了,到山脚,登山;之后走了半天(夜里),在山路上露宿;半夜里醒来,之后又睡着了;第二天黎明被人推醒,抢着吃了早饭;走了没多久,到了雷公岩;翻过雷岩,继续爬山,“快要到山顶”时,“落得很远了”;下午两点多,到了山顶;之后,一气儿跑下山去。
6 《老山界》 教案
《老山界》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老山界》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
分析《老山界》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解读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运用文本细读法,深入剖析作品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对人民生活的深深关怀。
体会作品中表现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挑战,培养坚定的意志和毅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老山界》全文2.2 教学重点分析作品中的重要情节、人物形象和象征意义。
解读文本中的深层含义和主题思想。
2.3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剖析作者的艺术手法和文学风格。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简介《老山界》的作者和背景,引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重要内容和疑问。
3.3 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3.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要情节、人物形象和象征意义。
3.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其参与度。
4.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思考深度。
4.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对文本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老山界》原著5.2 辅助材料相关评论、解读文章和参考书籍。
5.3 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幻灯片和教学课件。
第六章:教学方法6.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文本背景、情节和人物。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6.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促进师生互动。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6.3 文本细读法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细节,深入剖析作品。
借助多媒体工具,展示文本相关内容。
第七章:教学计划7.1 第一课时简介《老山界》的作者和背景。
2024年七年级下册语文《老山界》教案
2024年七年级下册语文《老山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老山界》的课文内容,了解文章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帮助学生掌握本文涉及的生字词和语法结构,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水平。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引导学生通过文本分析、思维导图等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革命历史的兴趣和敬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引导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革命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旨,理解作者通过描写老山界来表达的思想感情。
分析人物形象,领略老山界人民的英勇顽强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的某些抽象概念和历史背景,如“长征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等。
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内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老山界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老山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老山界是什么地方吗?它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引导学生简单介绍长征背景和课文相关历史背景,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和不理解的句子。
学生通过查阅字典、小组讨论等方式,自行解决生字词问题。
教师巡视课堂,关注学生自学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 讲解与讨论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主旨。
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表现手法,挖掘文本内涵。
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长征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
4. 活动与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课文中的场景和人物对话,增强情感体验。
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并汇报交流成果。
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等工具,整理课文知识点和思路,形成知识网络。
第6课老山界(教案)
另外,对于历史背景的融入,虽然我提供了相关资料,但可能还需要更生动的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等,来增强学生的沉浸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那个特殊时期的历史情境。
-在情感态度的把握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红军战士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决心。
-针对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教师需要设计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合作模式,如小组分工、共享成果等,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老山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旅途中是否遇到过极其艰难的爬山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红军长征中的坚韧与勇气。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例句分析和历史背景的补充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Βιβλιοθήκη 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写作练习,尝试运用课文中学习到的修辞手法来描绘一个自然景观。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老山界》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让我感到很欣慰。通过课文的学习,他们不仅理解了红军战士的坚韧不拔,还体会到了作者运用修辞手法的巧妙。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老山界》教案2篇
《老山界》教案《老山界》教案精选2篇(一)《老山界》教案一、教材分析《老山界》是一篇描写现代社会中的生活琐事的短篇小说。
作品以幽默的笔调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化洞察。
通过对城乡结合部发生的一系列故事的描绘,作者将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真实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
相信学生通过学习这篇作品,不仅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还可以增强对于社会现象和人性的理解。
二、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1〕情感目的:通过读《老山界》这篇文章,培养学生的幽默幽默的习惯。
〔2〕技能目的:使学生通过朗读和表演的方式去理解文学作品,从而加深对文学的理解力。
〔2〕文化目的:通过学习《老山界》这篇文章,使学生明白,在社会生活中互相帮助,团结一心的重要性。
2.才能目的〔1〕能运用朗读和表演的方式理解文学作品;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培养学生擅长观察、理解、合作的才能,进步学生的综合素质。
3.情感目的〔1〕从这篇文章中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和社会的进步;〔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根据各个章节的情节,深化理解文中的寓意,并学会用朗读和表演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对故事的分析,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自主学习的才能和详细理论才能。
四、教学难点通过研究案中各章故事的内容,来培养学生观察力、分析才能和合作精神,使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融入齐学齐教齐评的教学形式。
五、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才能,积极体验、分享、合作的学习气氛中教与学的角色的转变,培养学生对综合知识理解才能。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读分析教材分析论文《老山界》是一篇描写现代社会生活琐事的作品,作品通过对城乡结合部发生的一系列故事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化洞察,给人以深化的启示。
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城乡结合部村子里的两个车间不同的故事。
《老山界(第一课时)》教案
《老山界(第一课时)》教案基础过关全练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瑶.民(yáo) 督促峭.壁(qiào) 惊惶B.咀嚼.(jiáo) 灌输欺侮.(wǔ) 道谦C.歇.脚(xiē) 闪砾呜咽.(yàn) 搀扶D.攀.谈(pān) 悬涯矗.立(zhù) 聚集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个小山村的夜里,总有一些不可捉摸....的声响。
B.在旧社会,沉重的苛捐杂税....压得百姓们喘不过气来。
C.同学们劳动了一天,天一黑就都酣然入梦....了。
D.小明是我们的班长,他每天都要处理很多班级事务,真是鞠躬尽瘁....啊!....,死而后已3.下列语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A.1934年冬,中央红军在突破敌人的湘江封锁线后,翻越了“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
B.红军一路上跨越千山万水,历尽艰辛。
C.红军战士坚强的意志,是保证长征胜利与否的关键。
D.同学们看完电影《四渡赤水》后,纷纷表示要学习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4.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中央苏区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指挥下失败了。
B.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
C.我们已经超过自己的纵队,跑到“红星”纵队的尾巴上。
D.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
能力提升全练5.(2023山东枣庄峄城荀子学校月考,16—18)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3)题。
(10分)老山界(节选)陆定一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老山界》教案(通用5篇)
《老山界》教案《老山界》教案(通用5篇)《老山界》教案篇1目的要求知识与能力:能说出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写出并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了解课文内容,说出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并学习红军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难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交流、总结教具多媒体课件学情分析教学步骤:一、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热情)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英勇的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了万水千山,胜利到达陕北。
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就是老山界。
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去了。
大家想听听这段故事吗?那就请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给我们讲讲吧。
二、检查预习(了解预习情况,掌握字词)同学们在课前早已预习了文本,想要表现的心情一定非常迫切了吧!来,展示一下吧!二次备课教学步骤(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惊惶(huáng)、篱笆(líba)、缀(zhuì)、酣然入梦(hān)咀嚼(jǔjué)、矗立(chù)、蜷(quán)、骨碌(gūlu)呜咽(yè)、打着颤(zhàn)、马匹(p?)、澎湃(péngpài)(以上环节旨在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预习的好习惯)三、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明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2、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
聪明的你是否已经发现文章的顺序了呢?一起讨论一下吧!(学生跳读、勾画,意在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讨论、明确:全文除首尾两段外,中间一大部分就是按照翻越老山界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时间变化:“下午才动身——天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直到宿营地”。
《老山界》教学设计
《老山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老山界》的创作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内容。
(2)学习并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感受作品的文学魅力。
(3)通过分析作品中的环境描写,理解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红军战士英勇顽强、团结互助的精神风貌,传承红色基因。
(2)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作品中的环境描写,理解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2)学习并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把握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与人物品质的关系。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老山界》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了解作品基本内容。
(2)指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环境描写,初步感受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环境描写,探讨环境描写与人物品质的关系。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疑问,进行讲解和引导。
5. 实践演练(1)让学生选取课文中的一个环境描写片段,进行仿写练习。
(2)组织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写作能力。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环境描写作用的理解。
《老山界》教学设计(续)四、课堂互动与讨论1. 角色扮演(1)选取课文中的关键场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红军战士,体验他们的情感和品质。
(2)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红军战士在艰苦环境下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信念。
2. 情感共鸣(1)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老山界》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探讨作品如何触动人心。
(2)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谈谈如何将红军战士的精神传承下去。
《老山界》教案教学设计
《老山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老山界》的基本内容,了解老山界战役的历史背景。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段落进行默写和翻译。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讨论、辩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勇敢、坚定、团结、奉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 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
3. 老山界战役的历史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和军事知识。
2. 课文中的抒情和议论句子的理解。
3. 对老山界战役的历史意义的理解。
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老山界战役的图片。
(2)简要介绍老山界战役的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军事知识。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
(2)讲解课文中的抒情和议论句子。
5. 练习与巩固:(1)学生进行课文默写和翻译练习。
(2)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点的练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探究能力。
4. 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5. 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老山界战役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环境,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情感教学:以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老山界》教案
2.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和传承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和精神风貌。
3.强化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课文结构分析,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4.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老山界》的基本内容。这是一篇描述作者攀登老山界的文章,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革命先辈的英勇精神。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具体的案例分析。例如,课文中描述攀登过程的句子,以及表达胜利喜悦的段落,体会作者如何运用语言表达情感。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老山界》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方面。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的部分,我发现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然而,我也意识到问题的设计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便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到课文与自身经历的关联。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课文的结构、表达手法和主题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特别是在案例分析环节,通过具体句子和段落的解读,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表达。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长句子和修辞手法方面还存在困难。因此,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运用图示、实例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这个难点。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老山界》教案6篇
《老山界》教案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老山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山界》教案1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2。
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3。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精彩的片段二、教学设想:(一)、预习要求:1.掌握生字词,积累词汇,巩固基础知识2.划出文中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多读课文(二)、教法学法:教法: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围绕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本文第一课时重在解决目标1和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从对课文的熟读过程当中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完成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同时又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学习一种常见的写作方法;而第二课时则重在引导学生研读和赏析精彩片段,学习生动形象的语言,理解其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性,给以方法,让学生来解决问题。
学法:动脑思,分析理解;动口说,组织语言;动手写,整理明确。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准备教具:录音机朗诵带投影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按时间和地点变化转移材料的特点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红军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导入新课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山,这里面有一座山岭叫越城岭,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它也被称为老山界,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样一座被称为长征途中最“难”翻越的一座山的呢?师板书:老山界难二、自主学习1、放录音,听朗读带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A、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生回答后出示投影,引导生继续思考)明确记叙了什么事?记叙文有哪些要素?记叙这件事用了哪种顺序?以什么为线索?B、划出表示时间和地点转移的词(自主完成表格)思考:这样有什么作用?(可采用投影的方式,稍作提示)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写作思路2、师述:从毛主席的诗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五岭是绵延雄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老山界》教案
a.理解《老山界》的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和情感脉络。
-课文通过对红军长征过老山界的描述,展现了红军战士的不屈不挠和英勇无畏,学生需要理解这种情感。
b.掌握课文中生词、短语和关键句型,提高词汇积累和语言运用能力。
-如“崇山峻岭”、“蜿蜒”、“磅礴”、“险峻”等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c.学会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如对比、烘托、细节描写等,并能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红军长征的基本情况、历史意义以及课文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红军长征精神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扬这种精神。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d.课文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红军长征、老山界战役等。
e.课后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朗读、复述、讨论和写作练习。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老山界》,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运用生动、贴切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学会运用文章中的写作方法进行自主写作。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老山界》这一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节课让我意识到,如何将历史事件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发他们的兴趣和思考,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挑战。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尝试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回顾自己克服困难的经历,从而更好地理解红军长征的艰辛。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个方法还是比较有效的,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感受。
七年级下语文:《老山界》教案
七年级下语文《老山界》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课文《老山界》的基本内容和情节。
2. 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学习《老山界》,使学生了解和感受到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和平的情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老山界》是中国著名作家巴金所写的一篇革命题材小说,讲述了一群红军战士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为了翻越高耸入云的老山界,不畏艰难、英勇奋斗的故事。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2.2 教学难点:理解并感受红军战士的英勇奋斗精神和革命信念。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1.2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1.3 写作练习: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和感受。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等教学辅段,生动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背景。
3.2.2 图片展示:展示老山界的图片,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4.1.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老山界》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1.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4.1.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1.4 写作练习:布置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和感受。
4.1.5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
4.2 时间安排4.2.1 导入新课:5分钟4.2.2 阅读理解:15分钟4.2.3 讨论交流:15分钟4.2.4 写作练习:15分钟4.2.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老山界教案优秀7篇
老山界教案优秀7篇赏析文章个性写法篇一1、既然文章是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那么再写与瑶民攀谈是不是有点画蛇添足,冲淡主旨了?2、文章中恰当运用了伏笔与补笔,前后归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试从文中找出几处来,写在下面。
3、对于整个登山过程,文章也并非是平均用墨,而是有说有略,将你的见解写在下面。
导学过程:篇二(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阅读课文,圈划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并概括红军的相应活动,完成下表。
时间地点活动2、以上表理出文章层次思路,想想这是什么记叙顺序?作者以这样的写法有什么样的好处呢?3、再读课文,找出老山界难走,究竟“难”在哪些地方有感情地朗读,并进行扼要的概括想想这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语文《老山界》教案篇三教学目标:一、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长征的革命传统;二、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特点;三、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观察方法;勾画关键语句,揣摩其含义及作用;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写法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布置预习:1、仔细阅读课文,解决字词疑难(识记注释中的词语:攀谈、苛捐杂税、奇观、绝壁、峭壁、骨碌、酣然入梦、蜷、缀、细切、澎湃)2.读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部分,说明理由。
教学步骤一、导入:我们学习的前两篇课文是用诗歌形式写长征壮举的,今天学习课文《老山界》,它是一篇回忆录,真实地记叙了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
二、检查预习,要求学生复述课文,要突出文中关键词语,做到语言简洁连贯,声音响亮,内容周全(常规要求)教师可边引导学生叙述,边课件出示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行踪图。
三、启发学生理解课文的思路和思想内容课文分为二部分:第一课时第一部分(1自然段):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山高,摆出困难。
第二部分(2—33段):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按翻山经过将这部分分为四层,标上“│”号(常规要求),编写各层提纲。
《老山界》 教案
《老山界》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老山界》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感兴趣。
(2)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顽强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老山界》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课文中所展现的革命精神。
(2)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老山界》的作者及背景。
(2)引发学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顽强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老山界》,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革命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山界》教案老山界【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掌握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能力目标:学习本课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写法;能通过品评文章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会用不同写法交代记叙文的要素。
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和理解,感悟红军长征的艰苦和乐观的精神,培养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学习方法导航】1.讨论与点拨方法相结合:老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和材料的组织安排,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组讨论交流,师生达成共识。
2.研讨探究法:对于文章中的内容和重要语段,让学生互动、想像,通过积累材料了解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艰难。
【聚集重点难点】1.体会文章按照时间的变化、地点转移的写作方法。
2.对于文章关于翻越老山界困难的重点词语、语段的分析理解。
【教与学师生互动】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前边我们学习了两篇关于长征方面的诗歌,了解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只有中国工农红军在毛主席的带领下才能完成的伟大壮举。
同学们,想一想,前边毛主席在诗词中把红军翻越险峻的大山比作的是什么呢?(可以让学生说)比作的是走泥丸、腾细浪。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老山界》这篇课文,来了解红军又是怎样克服翻越老山界的困难的。
2.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介绍老山界的地点、地形。
(可让学生把预习的情况在全班交流)(二)初步认读,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听前老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翻越老山界用了多长时间?你能说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吗?2.学生分组讨论。
老师可启发学生,在文章里找到表示时间的语言标志。
3.用简洁、概括性的词语谈谈你读后,老山界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表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学生各抒己见发表个人看法)〔小结〕明确:红军翻越老山界用了一天半的时间。
明确:老山界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陡峭、险峻、高大、或有的学生会说老山界陡、窄、险等都可以。
(三)交流合作,解读探究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老师设置的问题(投影出示)①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找出时间变化地点转移的词语。
②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了哪些困难?红军战士又是怎样克服、战胜这些困难的?③文章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作者是怎样安排、组织这些材料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
2.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适当点拨,最后得出答案。
〔提示〕①应找到表示时间、地点的词,提示:在第二段里找。
②从吃饭、走路、睡觉、处境难上来思考。
③引导学生划分段落理解段落之间的关系。
〔小结〕①全文除首尾两段外,中间一大部分就是按照翻越老山界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时间变化:“下午才动身”---“天色晚了”---“天色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时候”---“已经是下午2点多钟”---“一直到宿营地”。
地点转移:上山(从山脚到山顶)---下山。
翻越老山界,从第一天下午动身,到第二天下午2点以后才下山,整整一天时间。
②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的困难:一是,走路难(“向上看……就在脚底下。
”“陡峭极了……只有一尺多宽。
”山路陡峭,悬崖峭壁。
);二是,睡觉难(“路只有一尺来宽……不就骨碌下去了么”,“寒气逼人……浑身打着颤”,宿营峭壁,半夜冻醒。
);三是,吃饭难(“肚子很饿,力气不够”,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四是,处境难(“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机关枪声很密”,伤病员多,敌人追击。
)从中看到老山界的险峻难走,但是红军战士以顽强不屈、乐观的精神,战胜了这些困难,翻越了老山界。
③课文采用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层次。
这样写的好处,一是材料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来安排,十分顺当,文章脉络十分清晰。
二是逐层写明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使叙事和描写都合情合理。
三是有些事情起初不明,后来才明白,按时间顺序写,先设悬念,后面解释,就能产生扣人心弦的效果。
课文写得有条不紊,环环相扣,仿佛带领读者重温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战斗历程。
3.放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形成应用巩固提高〔应用〕1、文章当中写到睡觉难,在一尺宽的地方,路又不平,红军战士横着心躺下。
结合我们现在的生活,想像一下红军战士睡觉的情景是怎样的艰难。
〔注意〕此题让学生体会红军战胜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领悟红军不怕难的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应用〕2、红军过瑶民,瑶民“照着惯例”,给红军“一点米”,红军给瑶民“一袋米”等的修饰,在这里起何作用?举一些现时生活中,能充分体现军爱民、民拥军的典型事例。
〔注意〕本题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分别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把自己所掌握的材料在小组交流。
提示:可以从98年的抗洪救灾说起,也可以从平日里拥军爱民的事例说起。
学生广泛发言,体现军民鱼水情的主题。
〔讨论〕3、同学们展开想像的翅膀,想像一下,红军翻越老山界下山的愉快心情,说说当时的场面会是怎样?〔注意〕此题锻炼学生的想像能力。
(五)课后小结拓展延伸〔课后小结〕:毛主席说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不错的,红军为了取得长征的胜利,不怕艰难险阻,用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克服了爬越老山界的困难。
作者采用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地点转移来安排层次,使文章顺当,脉络清晰,叙事和描写相结合。
〔拓展延伸〕:1、〔应用〕老山界一文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按照时间变化、地点转移的方法组织安排材料。
虚写和实写相结合,衬笔陪笔相结合,伏笔和补笔相结合,淡笔和浓笔相结合,这也是老山界一文中的巧妙之处。
请仿照这种写法写一篇“游记”。
2、〔实践〕同学们课后搜集红军长征中的故事,可到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以长征为主题”开一次故事会,体会长征的伟大壮举。
3、〔积累〕把文章中描写的句子,景物描写的语段摘抄在本子上。
把课文中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归类摘抄在本子上。
第二课时(一)课前热身,导入新课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老山界的第一课时,同学们了解了翻越老山界的困难重重,可是这些困难在毛主席领导下的红军战士眼里是怎样看待的?谁能用毛主席的诗词中的一句诗来概括出来呢?(学生发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老山界》一文,看红军战士是怎样用乐观的精神克服困难的。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并找出自己认为景物描写最精彩的语段。
2.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老师设疑,同桌互相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最后得出结论。
3.思考探究以下问题:(投影出示)①课文写了上山、宿营、下山的场景,请找到描写景物的句子。
②请说说课文中景物描写,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③红军的乐观表现在哪些地方?哪些词语运用的最恰当?〔讨论〕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注意〕应抓住上山、宿营、下山的景物描写和表达的心情上来思考。
4.汇报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点拨,得出答案。
〔小结〕明确上面问题的答案:①上山:“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宿营:“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的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围得像一口井。
”下山:“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
”②作者以生动的景物描写,有声有色的把红军战士高昂的斗志,豪言的壮语,畅快的心情表现出来,渲染他们顽强不屈的斗志和艰苦乐观的情绪,从而表现了他们的精神面貌。
③“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等5、引导学生背诵重要语段,要求学生背诵“半夜里突然醒来……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背诵完同桌交流。
(三)形成应用巩固提高:〔讨论〕1、“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这一段话中的“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是否矛盾?谈谈你是否有过这种感觉。
〔提示〕对课文中的这段话可这样理解:在深山里,在极静的时候,在半醒半睡之中,确实使人有这种感觉。
有的声音,分明来自远处,分明很细切,可是由于静,听起来仿佛近在咫尺,而且响亮洪大;有的声音,分明来自近处,分明很洪亮,可是由于山峰重叠,反响回荡,愈传愈远,愈变愈细。
而且风声、水声林木呼啸声等等,混杂一起,变化万端,引起人们的种种联想。
谈自己感受的时候要谈的真实,运用比喻要合情合理,语句要流畅。
〔讨论〕2、“像春蚕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呜咽”在这里怎样理解?这句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注意〕“像山泉在呜咽”一句有不少人认为“呜咽”的原意是低声哭泣,文中是修饰形容凄切的流水声。
这种解释与通篇洋溢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相悖。
应解释成流水声若断若续,好像山泉时而流时而止。
这样使整个乐观主义的基调不至于失去一致。
明确:这里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作者形象贴切的比喻,生动具体地将自己的感受细腻入微地表现出来,增加了语言的美感和气势。
〔讨论〕3、“抢了一碗饭就吃”,如何理解“抢”字,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抢”字是一个中性词,这里有抢先争先的意思,用在红军身上是为了说明吃饭的迅速,“抢”字形象的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
你是怎样看的,开展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课后小结拓展延伸:〔课后小结〕:老山界,是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但是在红军的眼里,他们认为:“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
”这充分表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
课文通过生动的描写具体形象地表达了中心思想,特别是通过景物描写来渲染红军战士的乐观精神。
〔拓展延伸〕:1、〔模仿天地〕仿照“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请你发挥想像能力,按照上面的例句做一组排比句式。
〔注意〕想像要合理,比喻要贴切,语势要一致。
像,像,像,像。
2、〔比较阅读〕阅读短文,讨论问题。
①再往前走,天山越来越显得优美。
②在那白皑皑的群峰的雪线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③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岩石上漫流的水的声音,更增添了密林的幽静。
④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很少飞来,只偶尔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
⑤当你下马坐在一块岩石上吸烟休息时,虽然林外是阳光灿烂,而在这遮住了天日的密林中却闪着烟头的红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