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模式
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
![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5f0d68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ba.png)
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是一种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其核心是通过农业企业的集聚,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
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这个产业链包括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和农产品销售等环节。
通过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可以形成农产品从土地到餐桌的一条龙服务,从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其次,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需要形成规模效应。
即通过农业企业的集聚,实现规模化生产和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效应。
这不仅可以增加农业企业的竞争力,还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此外,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财政资金,支持农业企业的发展,并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如农业技术培训、市场信息和农业保险等。
政府还可以通过引导农业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
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它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
通过农业企业的集聚,可以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和生产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其次,它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通过农业产业化集群的发展,农民可以通过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方式参与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最后,它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就业。
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可以带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增加农村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总之,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通过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形成规模效应和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可以实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这不仅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还可以促进农村的繁荣和农民的幸福生活。
“集群”发展:河南农业产业化升级前行
![“集群”发展:河南农业产业化升级前行](https://img.taocdn.com/s3/m/0647207427284b73f2425072.png)
边地 区农 民走上 富裕 道路 。但 受地域
驻 园 区 , 口创 汇 亿 元 以上 , 为 全 出 成 国区 县 中茶 叶种植 面 积最 大 、 涉茶 产
品质 量 最 优 、 生态 最 美 , 济 社 会 生 经 态 效 益 最 佳 、 文 化 氛 围最 浓 、 客 茶 游
业集 群 打基 础 。” 于省 里 的农业 产 亿 , 动 的农户 比其他 农户 年 收入 高 对 同时 , 本快 速增 加 、 营 风 险 成 经 带 加大 。这 既有 一般 中小企 业面 临的共 业化 集 群建 设工 程 , 南 省信 阳市 固 河 出 20 4 0多元 。全 国龙 头企业 近 1 万 1
一
固始县打造茶产业集群的努力 , 是 量 的三 分之 一 , 要素 企业生 占主要 城市 “ 篮子 ” 的困难 。目前 , 成本上涨 , 菜 多 河南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 , 进农 产 品供 给 的三 分 之 二 以 上 。 由此 可 产经 营 压力 明显 加 大 , 位企 业 负 责 促
始 县 祖 师 乡 党 委 书记 许 传 富绘 出 了 家 , 销售 收入 5 年 . 7万亿元 , 提供 的农 性 问 题 ,也 有 涉 农 企 业 因面 临 投 入 周 自然 风 险 大等 农 业 独 有 幅茶产业 集群 发展蓝 图 。 产 品及 加 工 制 品 占农 产 品市 场 供 应 大 、 期 长 、
“ 集群” 发展成切入点
如 何 加 速 提 高 河 南 农 业 现 代 化 水 平 ,把 农 业 资 源 优 势 变 为 经 济 优 势 , 进农 业 增 效 、 民增 收 和 区域 促 农 经 济 的 协调 发 展 , 河 南 省 委 、 政 是 省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创新与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创新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e3b8184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1.png)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创新与发展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农业产业化经营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针对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渐无法适应市场需求与现代化要求的情况,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创新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模式以及其发展现状。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转变为现代工业化生产的一种重要模式。
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农业效益最大化。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规模小、资金短缺、技术滞后等。
因此,亟需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创新1. 农业+旅游模式近年来,农业+旅游模式逐渐兴起。
通过将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农户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增加农业产值。
比如农家乐、农庄民宿等,将传统的农业生产与休闲娱乐相结合,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 农业+电商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农业+电商模式成为一种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
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可以实现农产品的线上线下销售,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同时,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农户提供更精准的生产指导,促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和智能化。
3. 农业+科技模式农业科技的发展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新的可能。
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户的收入。
比如智慧农业、精准农业等,通过传感器、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向更高水平发展。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前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前景十分广阔。
通过模式创新和技术升级,农业产业化经营将会不断壮大,并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未来,农业产业化经营将更加注重产品品质和产业链延伸,实现农产品从“土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闭环发展。
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模式
![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37a6ebe3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e4.png)
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模式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模式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将农业相关产业进行协同集约化发展,形成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集群,实现资源优势互补、规模经营、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力提升的发展模式。
下面将从产业结构、技术创新、资源共享、市场竞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模式调整了传统农业的产业结构。
传统农业主要以小农经营为主,生产方式较为分散、落后。
而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模式通过协同集约化发展,将农业相关产业进行整合,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业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链、产业网、产业带的格局,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益。
其次,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模式推动了农业技术创新。
农业产业集群将农业相关产业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密集的科研创新环境。
通过集聚创新资源、共同研发、推广交流等途径,促进了农业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同时,农业产业化集群还可以吸引更多资本和人才投入农业领域,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第三,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模式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与优化利用。
农业产业集群将农业相关产业集中在一起,形成资源集聚的局面。
例如,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土地、水源、肥料等资源在集群中可以得到更好的整合和利用,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此外,农业产业化集群还可以通过建立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形式,促进资源流动和流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最后,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模式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通过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得到提升,市场竞争力得到加强。
在集群中,企业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品质和降低生产成本,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同时,农业产业化集群还可以通过联合营销、共同推广等措施,形成一体化的营销网络,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总之,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模式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资源共享和市场竞争力提升等方式,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模式不仅可提高农业产业的效益和竞争力,还有利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因此,应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集群的发展,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
![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b79aec03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f1.png)
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农业高效精准化管理模式:通过信息化、精准化农业管理技术,实现种植、养殖、管理的数字化、精准化、高效化,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农业产业化模式:通过将农业生产、流通、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产业链条和集群,实现农业企业化、市场化运营,提高农业产业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水平。
保护性农业模式:通过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等保护性农业方式,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从而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
科技创新驱动型农业模式: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智慧农业模式: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决策的智能化,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同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这些新模式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方式创新和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dd59a19f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7d.png)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规模化经营模式:通过扩大农业企业规模,提高生产效益和竞争力。
这种模式通常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如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生产流程、精细化管理等,以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2. 农产品加工模式:通过农产品的加工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这种模式通常包括农产品的初加工、中间加工和终端加工等环节,使农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同时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和消费。
3. 农业科技模式: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科技和创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
这种模式包括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研发、技术扩散和示范推广等,促进农业产业的创新和升级。
4. 农业合作社模式:通过农民合作组织和共同经营的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
这种模式通常包括农民合作社的组建、产业链的整合和社员的培训等,使农业生产更具规模效益和竞争力。
5. 农产品品牌模式:通过打造农产品品牌和建立市场信任度,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这种模式包括农产品品牌的建设、质量控制和市场推广等,使农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独特的品质和形象。
总的来说,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要求农业企业家和农民掌握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注重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产品质量控制,同时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以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方案
![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42c28a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33.png)
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方案1. 前言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色农业的地位越来越引人注目。
特色农业种植和加工,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向。
在此背景下,为了进一步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制定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方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2. 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情况特色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具有比较优势、经济收益显著、市场需求旺盛的特色农产品为主体,按照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原则,通过特色农业的专业化、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等措施,实现特色农业产业的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和集约化发展。
我国特色农业产业化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农民缺乏必要的市场信息和营销渠道,很难获取商品的最优价值;另一方面,由于物流和交通条件的限制,特色农产品不能快速、安全、稳定地流向市场,且难以在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份额。
因此,在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从市场需求出发,规范生产,强化品牌建设,建立健全的销售网络,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知名度,实现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目标(1)培育一批带动性强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以区位优势、气候条件和产业集群为基础,在区域内培育发展一批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和品牌化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打造产业优势、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三位一体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2)构建完善的特色农业产业链:建立由种植、加工、储存、物流、销售等环节相互衔接、协同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链,实现生产、加工、储存、流通、销售“五位一体”的产业结构。
(3)加强品牌建设: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加强对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引导,提高产品品质、服务质量和生产效率,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和口碑,打造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生态属性的产品品牌。
(4)优化营销网络:以多层次、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和模式为支撑,建立完善的销售体系,打破区域限制,推动特色农产品在全国和世界市场的营销,实现特色农产品市场化流通。
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汇报材料
![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汇报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690b4534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25.png)
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汇报材料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解决农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下面将对我国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工作进行详细的汇报分析,以便更好地展示我们的实践成果。
一、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概述“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是指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方式,采用工厂式的规划、统一管理、分配资源的方式,将农业生产形成集群,吸收一定规模的农户,形成大规模集约化生产,让传统农业生产向现代化、高效化、集约化转变的过程。
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旨在树立新型的农业生产发展模式,使农业生产与农民的生活水平相互促进,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提高我国农业产业竞争力。
二、我国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工作现状截至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大省已初具规模目前,我国已经存在一些农业大省,如江苏、山东、河南、湖南等地区已初具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集群,这些地区在农业生产方面都实现了非常大的跨越。
其中显著的一个例子,就是江苏省的小肥羊(羊肉火锅连锁品牌),它便是以新模式的生产方式和营销理念建立起来的:以家庭农场的模式进行生产,然后通过连锁店的方式直接对消费者销售,实现了传统农业向规模化、企业化的转变。
2.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增强近年来,我国对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强,通过实施一系列扶持措施,为农业产业化集群营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了其快速发展。
例如,中央政府出台了《农村产业革命三年行动计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3.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持。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给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例如,在我国多个农业产业化集群中,应用网络技术实现了信息共享,促进了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三、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面临的问题1.地缘资源不充足由于地缘资源存在差异性,不同地区的农业特征也各有不同。
关于农业产业化与产业集群模式的思考
![关于农业产业化与产业集群模式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66ce7285901020207409cbf.png)
去追求潜在的经济利益 , 实现生产 、 经 业部门通过突 出农产 品的 比较优势和 营、 服务与利益机制等方 面的转 变。 2国 内农业产业化现有模式 、 地方特 色,将农业优 势农产品进行强 势布局 , 致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 形成
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 ・ 波特对产
一
国农业 产业化 的进程 中 , 何针对 化 的进程 中,在坚持有 利于发展农业 和完善的社 会化 市场组织 网络 ,使企 如
本 国农业产业 化的实 际发展模 式, 选 生产 、 提高农民收入 的原则上 , 能拘 业融入 到当地 的文化环境 当中。只有 不
择 与之相适应 的产业集群 模式 , 使该 泥于一种模式 , 应根据当地资源 、 农业 企业集群在当地具有根植性时, 集群 产业集群模式能够更充分地促进该 国 生产 的特点 、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农 民 中的企业 才能获得 外部经济和创新优 农业 产业化 的发展 , 是我们在 研究怎 素质 等, 选择 适合当地发展的模式。 势, 从而使 “ ” 式的产业集 群具有 谷 模
程, 以增 强农业 自身 的积累和 发展 能 联部 门组成一体化经营的形式 ,充分 进步提供 了有效 的途径 。而农业产业 力 。农业产业化 的特点是农业布局 区 显示 了农业产业化给农业乃至整个国 集群发展 因所处地域 、农产品资源特 域化 、 业生产专业化 、 农 农业管理企业 民经济带来的积极促进作用 。其农业 色不 同, 其发展 模式各具特色 。因此 ,
品有效供 给 , 满足市 场需求 。农业产 术 、 人才等 要素 的集 约经营 , 形成生产
l特色农产品开发链延伸模式 、
农业走产业化发展 的道路 ,形成
业化的微 观研 究主要以农业产业化的 专业化、 产品商品化 服务社会化的格 农业企业集群产业化 发展模式 ,是发 载体 , 即农 业产业化 的组织形 式为重 局 。同时通过变革 旧的经济组织方式 展特色农业 、 优势农业的必然选择 。 农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多种模式选择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多种模式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d630ec55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3.png)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多种模式选择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将农业生产从传统的小农经济形态转变为现代化农业经营模式的一种发展趋势和方式。
它通过整合资源,提高种植养殖技术,推动农产品加工和营销,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改善农民收入,提升农业效益,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根据不同的地域、资源、市场、资金等条件,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采取不同的模式。
1.农业农村一体化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等组织形式,将农田流转和土地流转,统一规划农业生产,集中采购农资,集体经营和合作经营,实现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生产。
通过统一销售渠道,减少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2.农业龙头企业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引导和带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小农户进行规模化种植、养殖,建设农业基地,与大型农企建立产销对接,实现合作生产和集中销售。
龙头企业提供技术、资金、产品销售等支持,帮助农民提高产量和品质,确保市场稳定供应,提高农民收益。
3.农村电商模式:这种模式通过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平台,打通城乡农产品流通渠道,建立起农产品线上销售平台。
农民可以通过电商平台直接与消费者对接,实现农产品直销,避免流通环节,减少交易成本,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
4.农业合作社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农民自愿组成合作社,共同种植、养殖、加工和销售农产品。
合作社可以集中采购农资,享受政府扶持政策,提高农民参与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
合作社可以规模化经营,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益。
5.农业+旅游模式:这种模式将农业与旅游相结合,通过打造农家乐、休闲农庄、农业观光基地等,开展旅游农业。
农民可以通过农家乐提供的住宿、用餐、娱乐等增值服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收入水平。
6.农业金融模式:这种模式通过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和保险等金融服务,支持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和经营。
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农产品价格变动和市场需求,提供风险管理和补贴保险,帮助农民规避风险,稳定收入。
以产业集群模式促进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以产业集群模式促进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eed8e4cb307e87101f696d0.png)
・
刘 萍 等 :以 产 业 集 群 模 式促 进 黑 龙 江 省 农 业 产 业 可 持 续 发 展
品粮 生产 基地 之一 ,也是 我口量均 居全
国首位 ;亚麻 、甜菜 、烤烟等经济作物 的产量也均居全国前列 ;20 年 ,全省绿色食品种植面积 09 达 5 6 万亩,绿色食品产量达2 2 万吨,居全 国之首;在整个农业经济结构中,畜牧业 占有相当 0 7 0 9 比重 , 奶牛存栏数 、牛奶产量和乳制品产量均居全 国之首。9 年代开始的农业产业化 、生态化取得 0
祆 错 私 ,理 Aruu lc oia a g e I } gcta o mc nM n e n ilr n s d a m t E
21-33 总第侣期 0 t ̄ 2l ' r ' -
以 产 业 集 群 模 式 促 进 黑 龙 江 省
农 业 产 业 可 持 续 发 展 ’
刘 萍,李 梅
式 的升级 。
纵观欧美典型国家及我国山东 、新疆等地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 ,目前成熟 的农业产业集 群模式主要有龙头企业带动型 、农 民合作组织协调型 、市场依托型及科技支撑型。通过发展农业
产业集群 ,有助于形成农业生产要素投入 的集约化 ,有利于农业经营中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及信
息共享 ,有助于提升农业产业的竞争优势 ,并可促进现代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 现 状 ,进 而提 出以产 业集群模 式促 进 黑龙 江省 农业产 业 可持 续 发展 的对 策。
关键词 :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化 ;竞争优势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 F 6 . 01 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7 — 19 2 1) 3 00 — 5 6 4 9 8 (0 2 0 — 0 5 0
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业产业化与规模化
![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业产业化与规模化](https://img.taocdn.com/s3/m/e97372f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ac.png)
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业产业化与规模化一、农业产业化的定义和意义农业产业化是指将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通过科技进步、农业技术的创新和现代管理模式的引入,促进农业生产向规模化、市场化、集约化和专业化转变。
农业产业化的实施,可以提高农产品种类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产业化的具体实施途径1. 科技创新: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推动农业增效。
2. 垂直整合:建立统一的生产、处理、销售和服务体系,实现农业产业链的优化和协调。
3. 经济规模化:通过整合农村资源,实现经济规模化运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4. 合作社发展:农民通过组建合作社,集中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等资源,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生产的规模化。
5. 农产品加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提高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6. 农业综合开发:通过农业产业园、生态农业等模式,促进农业增值,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势1. 提高农产品质量:农业产业化可以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2. 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可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
3. 促进农民专业化就业:农业产业化可以培养专业化的农业技术人才,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带动农民转岗就业。
4. 多样化经营模式:农业产业化可以激发农民的创业激情,推动农村经济的多样化发展,提高农民的收益风险抵御能力。
四、农业规模化的定义和意义农业规模化是指通过扩大农业生产的规模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效益,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农业规模化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产量和劳动生产率,推动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五、农业规模化的具体实施途径1. 土地流转:通过土地流转,将零散的农田整合成规模合理的农业生产基地。
2. 合作社发展:通过合作社的组织管理,将农民集中起来,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
3. 农机具共享:建设农机具共享平台,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30b0cdcd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7.png)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成为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组织形式的选择对于农业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进行深入探讨。
1. 合作社模式合作社模式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一种常见组织形式。
通过成立合作社,农民可以集中农业资源,实现规模经营,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合作社模式适用于一些小型农业生产者,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收入水平。
合作社还可以促进农产品的标准化、品牌化,提高产品质量,拓展市场。
2. 农业龙头企业模式农业龙头企业模式是指一些大型农业企业通过与农户合作,组织农业生产,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龙头企业可以为农户提供种子、农药、肥料、技术指导等支持,帮助他们提高生产水平。
农业龙头企业还可以统一采购农产品,建立自己的品牌,拓展市场,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
农业合作社+公司模式是近年来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
在这种模式下,农业合作社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农业生产和经营。
农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公司则为合作社提供资金、技术、市场等支持,共同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这种模式将农业合作社和企业的优势相结合,可以有效地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1. 创新产业组织模式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应该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农产品特点,创新产业组织模式。
可以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方式,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形成从种植、加工、销售的一体化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应该注重创新生产经营模式,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可以通过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现代化农机具等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拓展农产品市场。
3. 创新营销模式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应该创新营销模式,积极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农业产业发展模式
![农业产业发展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962f367d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cd.png)
农业产业发展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农业产业的发展模式也在不断改变和完善。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因此,农业产业发展模式逐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一、精细化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模式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科学的农业生产方法,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精细化管理模式包括土壤调控、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通过对农田环境进行监测和调控,使农作物能够在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中快速生长,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二、农业产业化模式农业产业化模式是指将农业生产与加工、销售相结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农业产业化模式通过整合资源、优化农产品加工技术和销售渠道,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控和管理,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农业产业化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
三、农业科技创新模式农业科技创新模式是指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的模式。
农业科技创新模式包括种子改良、农药和肥料的研发、农业机械的改进等方面的技术创新,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效益。
农业科技创新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四、农业生态化模式农业生态化模式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农业生态化模式注重生态农业的发展,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水源、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农业生态化模式能够有效地保护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五、农业合作社模式农业合作社模式是指农民通过组织成立农业合作社,共同开展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活动的模式。
农业合作社模式通过集体经营、共同投资和风险共担的方式,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保障水平。
农业合作社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农民个体经营的困难,促进农业产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
大庆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与创新——基于产业集群化路径
![大庆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与创新——基于产业集群化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a96a818584868762caaed524.png)
2 . 郊区型现代农业供给不足。近年来 , 大庆大 力发展设施农业 、 棚室经济 , 但对于 中心城市供应
还 没有 形 成有 效 对 接 ,在 大 型 日常超 市 还 没有 形
文 明环境下成长起来 的既有利于农业产业发展又 为 环 境 作 出贡 献 的 生态 型 农 业 , 因而 , 在 现 代农 业 发展 中既要实施现代化生产手段装备农业 ,也要
生态 性 、 社会性。
( 一) 现 代农 业 与农 业现代 化
现 代 农 业 可 定 义 为 向农 业 大 量 输 人 机 械 、 化 肥、 燃料 、 电力 等 各 种 形 式 的工 业 辅 助 能 , 用 现 代 科 技 武装 , 以 现代 管理 理 论 和方 法 经 营 , 生 产效 率
・
9 4・
4 . 资源 区位 优势 日渐 明显 。 随着 我 国上 世纪 9 0 年 代 进 入农 产 品数 量 和质 量 并 重 的新 阶段 ,各 区 域 发 挥 自身优 势 , 突 出各 地 特色 , 基 于全 国甚 至全
不 能 只局 限于农 业 而发 展农 业 ,要 与第 二 三产 业 形 成对 接 。大庆 基 地式 现 代农 业 更 多 的仅 限 于某
效 生 态 的 现 代 农 业 产 业体 系。通 过 阐述 新 时期 现 代 农 业 的 内涵 及 特 点 , 分析 大 庆 现代 农 业 发 展 状 况 , 从 横 向 和 纵 向上 探 索 大庆 现 代 农 业 产 业 集 群 化 发展 路 径 , 并 提 出 实现 该路 径 的 理 念 、 科技和制度创新机制。
代化是从传统农业 向现代农业转化 的一个过程 ,
是 农 业 发 展 中使 用 机 械 化 、 水利 化 、 电气 化 、 化 学
农业产业化集团化现代化的经营模式
![农业产业化集团化现代化的经营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4b629d1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4e.png)
农业产业化集团化现代化的经营模式、前景和措施(一)、我国农业产业化、集团化的现状分析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有效途径,实施产业化战略可以推动农业的大发展,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决定的:一是进入市场的需要。
如何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如何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如何抵御市场风险,这些问题在90年代以后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转轨之后变得日益突出.二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需要。
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效益不高,比较利益低下,严重影响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这是当前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农业效益的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但主要是农业政策、农业投入以及科技在农业中的运用。
如果对这些因素进一步细分和具体化,除了农产品价格水平及其与工业品的比价关系这一影响农业比较利益高低的重要因素外,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农业专业化分工状况,以及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的相互关系等因素,都对农业效益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
这些已经为我国农村走农业产业化的成功经验所证明.山东省自1993年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以来,全省农业“龙头”企业已发展到1。
3万个,连接700万个农户,带动基地5500多万亩,全省已确立18个主导产业。
实施农业产业化,推动山东农业出现新突破,农业经济全面增长。
过去农民只得到生产环节的收益,而实行农业产业化,还可以从农产品加工增加值和流通利润中分享一部分。
而黑龙江省由于近年来积极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各地对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供销一条龙发展,收到了显著成效。
如双城雀巢公司投资4。
3亿元,日处理鲜奶530多吨,带动了全市27个乡镇和附近市县乡镇奶牛饲养业的发展。
现在黑龙江省的经济作物也开始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亚麻、甜菜等经济作物加工企业增多,市场竞争能力增强.海南省近年来以市场为导向组织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抓住反季节瓜菜、热带水果、海淡水养殖几个主导产业,组织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贸工农、产加销有一体化,同时下大力气解决了运输流通环节严重妨碍农产品市场实现的难点,推动了海南市场农业的大发展,农业比较利益大为提高。
农业产业化的八大模式
![农业产业化的八大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50f9dc24195f312b3069a5d2.png)
(一)超大模式
1、含义
超大现代农业集团以“绿色生态产业链”为 核心,通过各种生产要素的充分整合,经过 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致力于绿色农业科技 研究、绿色生产资料开发、绿色生产基地建 设、绿色栽培模式模式、绿色营销网络拓展, 构建起一条从种子、有机肥料、生物农药供 应到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到社区专卖、批 发网络、出口创汇完整的“绿色生态产业 链”,带动千家万户农民致富。
(八)院地联营型--唐河模式(Ⅱ)
2、做法
• 依靠科学技术,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确立了“因地
制宜、发挥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 主攻效益”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
• 实行灵活的管理与经营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
性 ,如股份公司制、承贷承还制、股份合作制、 私营业主制等
• 利用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示范点,带动规模开发
(4)实施严格的成本控制
(5)构建绿色生态产业链
4、效益
(1)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3万人; (2)带动农户达2万户; (3)农民人均增收1500-2000元; (4)司年均销售收入达2亿元,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
(二)大连三级园区建设模式(Ⅰ)
1、含义
大连市通过建立三级园区,充分强化与发 挥农业科技园的优异功能,全面推进农业高新 技术的综合运用,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优 化资源配置,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使园区真正成为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 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龙头”
2、特点
(1)一个与国际接轨的企业标准――超大绿色有机蔬果企业标准
(2)二个权威机构认证
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3)三大保障系统
有机生产资料开发保障系统 可持续发展科技支持系统
农业种植产业化管理模式研究
![农业种植产业化管理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998bb43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62.png)
农业种植产业化管理模式研究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种植产业化管理模式也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农业种植产业化管理模式是指在农业种植领域,通过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管理手段,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产业化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本文将从传统种植模式的问题出发,探讨农业种植产业化管理模式的优势和发展路径。
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如农业生产环节分散、管理粗放,缺乏先进技术支持,导致农产品质量不稳定,产量低下,市场竞争力不足。
与此同时,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还存在着农民收入低、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此,农业种植产业化管理模式应运而生,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农业种植产业化管理模式的核心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整合产业链,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企业和农民的经济效益。
首先,农业种植产业化管理模式需要建立起科学的生产计划和管理体系,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确保农产品生产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其次,农业种植产业化管理模式还需要加强与农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引进优质种子、农药、肥料等生产资料,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此外,农业种植产业化管理模式还需要加强市场调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规划农作物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农业种植产业化管理模式的发展途径包括产业集群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品牌化等多个方面。
首先,产业集群化是农业种植产业化管理模式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通过产业集群化,可以实现农业种植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提高种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其次,农业社会化服务也是农业种植产业化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社会化服务包括农业技术推广、培训等服务,可以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技术水平,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
此外,农产品品牌化也是农业种植产业化管理模式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通过打造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农产品的差异化竞争,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作业
![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fed870fc770bf78a64295406.png)
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1、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一般分为3个阶段:①起步阶段。
即建立新型产业之前,具有优势条件的区位经济发展水平比周围腹地(即边缘区)原有水平高。
②集聚成长阶段。
增长通常以不同的速度首先出现在某些点上,开始了发展过程。
增长点以其优越的经济实力经济发展条件,通过后向联系效应,将周围地区的人、财、物吸引过来,压制周围地区竞争力差的产业,使中心和周围腹地之间的经济差距不断拉大。
③扩张发展阶段。
当集聚达到一定限度,扩张效应占据了主导地位,增长中心对周围地区投资,形成若干分支机构,并为周围地区初级产品提供市场等,中心与周围腹地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小,区域经济趋于一体化发展。
一般来讲,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具有3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自发形成的,即在某一区域内,由于资源察赋和自然条件特别适合生产某类农产品,这样这类农产品便在该区域内得到生产,在此基础上,由于市场选择的作用或者某项农业技术的革新(含新品种的研制成功)或者历史的某些偶然性,使得在该区域内逐渐形成了某种优势农产品的专业化生产与经营,最后形成了农业产业集群。
第二种模式是自下而上形成的,即在某一区域内由于自然选择和社会选择的作用,逐渐形成了某种农产品区域专业化生产雏形,在此基础上,该国或者该区域政府为了进一步提高这种农产品的专业化生产程度和市场竞争能力,增加该区域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如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或者交通运输条件等),或者给予该区域这种农产品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使得该区域逐渐形成了农业产业集群。
第三种模式是自上而下形成的,即政府为了增强该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借以抵制国外农产品的进口或者增加本国农产品的出口,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通过法律约束机制、宏观调控机制和投融资支持等制度安排,促进优势农产品的集中生产与经营,以增强区域的专业化生产程度和提高农业竞争力,最后形成了农业产业集群。
2、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众所周知,农业产业集群是农业地域分工的结果,而地域分工的主要目的是要发挥区域特有农业生产和加工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农业产业化企业集群的概念从产业集群实践和已有的理论研究看,产业集群有两个基本特征:地理邻近性和产业关联性。
地理邻近性反映了构成产业集群的各主体在空间上是相邻的,产业的关联性反映了构成产业集群的各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
产业集群的优势于集群内部各主体的互动,理论界对产业集群内在机理的各种解释,如协同效应、网络效应、合作创新、知识溢出和外部效应等都是产业集群各主体之间互动的结果。
波特认为,产业集群代表着一种合作与竞争的组合…,合作与竞争一般是建立在它们之间交易的基础之上,目标应该是促进交易,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的质量。
地理的邻近不仅有利于交易主体之间相互了解,增加互信,加强合作,而且也便于了解竞争对手,知己知彼,营造了一种竞争气氛。
可见,地理邻近性为产业集群的互动创造了条件,而产业关联性是集群内部互动的基础。
产业集群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产业集群互动不仅包括集群内部互动,也包括集群内企业与集群外企业以及集群与集群内成员之间的协作与竞争。
相比传统规模经营和产业环境优化理论,产业集群提供了一个组织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农业产业化集群是在地理相近地域出现的、农业与相关产业相互支持的组织结合体,故农业产业化集群也具有一般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但是农业产业化集群具有不同于一般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既具有农业生产的技术特征又具有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组织化特征。
从目前典型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历史来看,农业产业化集群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所依托的组织形式也是发展变化的。
因此,在一国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针对本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产业集群模式,使该产业集群模式能够更充分地促进该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和提升涉农产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二、我国提倡农业产业化集群现实意义(一)农业产业集群化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1.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引致产业的提升,带动农村城镇化和农业工业化发展。
在产业集群化过程中,由于相关产业不断聚集,所以人口与资本也不断向产业区集中,使农村城镇化与产业集群化的关系明显呈正相关性。
产业集群化与农村城镇化是一种互动互利、相互依存、同生同长、共生共荣的关系。
2.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业产业化集群的不断发展,促使企业的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发展。
特别随着生产销售等网络化的发展,生产、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诸多环节逐步配套,产业化集群所带来的生产能力的扩大和生产领域的不断扩展必将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样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分流、就地转化和劳动力价值提升。
3.农业产业化集群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对农产品品种和质量、农业区域布局和农产品加工转化进行全面调整的过程,也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向深度进军的过程。
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可以带动千家万户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化、集约化生产,避免分散的农户自发调整结构所带来的盲目性和趋同性。
(二)农业产业化集群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农业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实现规模经济,形成区域企业和产业竞争优势。
Isard(1956)认为集群经济其中一个形态就是地方化经济(localiozationeconomics)。
许多相同性质或相近产品间的关联关系使企业集中在一个区位中,使该地区因某一产品或者若干产品增加而获得经济的发展。
集群中的纵横交织的产业联系和合作,容易使企业获得产业竞争优势。
产业通过在地理空间集聚并相互联系而形成产业集群,并产生集群效应,这种集群效应既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基础,也是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和集群竞争力提高的内在动力。
2.充分利用外在效应,实现区域资源共享。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集群效应的优势集群内各企业共同分享公共资源从而产生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分享垂直一体化与水平一体化利润,形成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3.农业产业集群有利于集群内组织形式创新。
产业集群是在共同的区域和产业文化背景下,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基础上的经济网络关系,其可以强化合作,增强诚信度,形成良好的集群社会资本,降低企业间合作和交易成本。
集群社会资本,即指集群内企业间长期互动形成的、基于网络关系的信任与合作的能力,是集群企业互动的“黏合剂”,从而使得集群企业发挥单个分散企业无法发挥的群体合作优势,是产业集群可持续成长的关键要素。
农业产业化集群的社会资本实质上是一种能力,其基石是信任。
集群的社会资本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间的交易成本,而且伴随着市场的需要更有利于集群内的产权激励和其它组织形式的出现。
4.农业产业集群能够促进涉农企业技术创新进而实现区域创新。
首先集群加剧区域内相关企业之间的竞争,形成“追赶效应”;其次,知识外溢和扩散有利于相关企业采用新的技术和生产组织形式,并能够引起生产率提高。
对于默示知识,一般只能通过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来传递,有理由相信农业产业化集群使企业能够充分运用区位邻近优势,获取有关知识。
越来越多的实证和理论研究发现,外部的信息交换及协调对于成功创新非常重要;再次,众多企业集群在一个地区内,互相竞争又互相学习,能够降低匹配费用,使协作成为可能,这样加强了区域创新能力和提升了区域竞争力。
5.农业产业化集群有利于塑造地域品牌。
大量企业集群容易产生地方品牌效应。
产业集群生产的一些主要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享有相当高的知名度,特别是新兴产业集群(包括农产品服务等涉农产业的发展)生产的产品因其创新活动更具影响力,具有更高的知名度,从而形成地域品牌。
当农业产业集群在某一个地方进一步集中,会反过来提高和促进当地农产品品牌化的进一步发展,进而提升品牌化地域产品的知名度,提升品牌化地域在投资者和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从而促进品牌化地域的综合协调发展。
三、我国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模式在发达国家农业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和发展实践已经较为成熟,一些依托农业产业集群的特色农业产业已经成为一些国家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如荷兰的花卉产业集群、美国加利福尼亚的葡萄酒产业集群等。
波特(1998)分析了加利福尼亚葡萄酒集群的结构及其竞争优势。
该集群包括了680家商业酿酒企业和几千个葡萄种植园,以及众多的葡萄储存、灌溉和收割设备、包装器材提供商、专业化的公共关系和广告公司、消费类租贸易类的酒类出版物企业。
文献显示国外已被广泛研究的农业产业集群包括荷兰的花卉产业集群、丹麦的养猪产业集群、比利时的养鸡产业集群、智利的苹果产业集群。
与国外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相比,我国的农业产业集群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的许多地方出现了农业产业集群现象,如河北清河羊绒集群的羊绒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0%、云南斗南的花卉占到了全国市场份额的,1/3、山东金乡的大蒜占到了全国产量的1/4和出口额的70%等等。
这些产业集群是以某种农产品为核心,集中了专业的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以及科研、服务机构,它们以专业化和规模化取得独特竞争优势。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集群的基本模式我国许多地区已经产生和正在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其以乡村农民企业家、城市科技实业家、外资、港台资本家和国有企业等为驱动主体,在不同的背景下,以不尽相同的方式组织农业生产,农业产业集群基本上可分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两种,其中以农业科技园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存在的农业集群总数已达到440多个。
从主要类型和相关问题角度来看,我国农业产业化集群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模式:1.通过农业工业化生存方式建立涉农业产业化集群,并形成专业化小城镇。
例如山东寿光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蔬菜生产、蔬菜批发、种子生产等不同生产企业、服务企业集群;广东东安的农林牧渔产业群,已形成的优势农产品规模集聚区有淡海水产品、畜禽产品、林果蔬产品、特经产品和粮棉油产品五大板块和相应等级群群落。
2.依靠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农业科技化示范集群。
陕西杨凌示范区充分发挥杨凌的农科教整体优势,经过6年多的发展,从开始的17家企业发展到现在的680多家,逐渐形成基础农业、高新技术农业和农业服务化及科技创新群落。
、3.通过新兴的贸易集群带动生产集群。
这类形式的典型代表是都市农业服务业集群。
例如信宜市发展就是以典型的新兴的贸易服务集群为代表,带动周围城乡农业生产集群发展。
4.关联产业发展的农业集群发展模式。
如台商在福建农业投资范围由原先的种植业、水产业和畜禽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扩大到农业关联企业乃至观光休闲农业,特别是出现了整个农业产业上中下游一体化配套投资的现象,除农业生产领域之外,还投资产后的加工、贸易、销售和产前的种苗业、化肥、农药、农用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和食品加工包装设备、农产品运销设备等领域。
这种农业集群化生产组织模式促进了产品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在带动投资地产业提升和整体经济发展的同时,竞争力不断加强,效益不断提高。
5.大企业繁衍和小企业集聚形成农业企业集群。
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企业资源的有限,很多企业为了集中企业的优势资源,不得不剥离某些业务,这样形成了很多小企业。
也有些小企业以前是作坊式劳作,在获得了新技术和资本支持下,逐渐形成了一家或几家核心企业的集群发展模式。
(二)农业产业化集群未来可利用模式1.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产品开发链延伸模式。
农业跟其它产业相比一个显著不同点是农业的区位性和生物依赖性。
农业走产业化集群发展的道路,形成农业企业集群产业化发展模式,首先必须定位当地的可利用的特色资源,这是发展特色农业、优势农业的必然选择,通过突出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地方特色,依托地方农业优势,实现农产品强势布局,致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形成“突出区域特色,优化区域布局,培育优势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同时通过新的龙头企业和辅助性产业发展,逐步奠定特色农产品开发链延伸模式。
2.以园区与市场带动的“谷”模式。
产业集群有个重要特点是如何降低相关成本,而以园区与市场带动的“谷”模式必然是农业产业集群的另一种可选择模式。
从规划建设“谷”到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首先要有相应政策将企业引入其中,即筑巢引凤,还要有相应政策将已入园的企业留住,光有土地和税收的优惠政策还不够,重要的是在入园的企业之间建立专业化分工协作和密切的经济联系,形成一个建立在合作竞争基础上的互动机制和完善的社会化市场组织网络,使企业融人到当地的文化环境当中。
只有企业集群在当地具有根植性时,集群中的企业才能获得外部经济和创新优势,从而使“谷”模式的产业集群具有持续的生命力。
3.“小商品大市场”的“一村一品”模式。
以家庭作坊和民营企业手工生产以村为单位集聚,可注册形成农产品加工的优势行业,促成以外销为主的“一村一品”产业集群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