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的分布 说课稿

合集下载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说课稿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说课稿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一课时,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了降水的概念、降水的测量、降水柱状图、降水的季节变化分规律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不仅容量大,而且难点多,气温的变化影响了降水的分布,降水的多少又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气候变化,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今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

2、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情等教学实际,本节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1)知识与技能:能举例说出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较熟练的利用降水柱状图来确定某一地区的降水状况(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水柱图(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重难点: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读图说明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二、说教法教无定法,但必须得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正确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为了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本课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1、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所学知识,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有助于理解抽象的理性知识。

2、谈话法:本课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通过谈话法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可以达到交流互动的效果。

3、图表分析法:通过分析、解读降水柱状图,获得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提高学生读图、分析、归纳能力。

三、说学法1、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在刚接触到本节内容时会觉得很熟悉:如雨、雪、冰雹等降水过程,但在降水季节变化等方面存在认知上的不足,加上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强,地理的学习方法、习惯尚未养成,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和降水》说课稿3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和降水》说课稿3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和降水》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分布规律以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全球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认识到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气温和降水这两个概念并不陌生。

但是,对于全球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以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学生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深入理解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以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气温和降水的概念,了解全球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认识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和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全球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2.教学难点: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直观展示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气温和降水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气温和降水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讲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地图,分析全球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气温和降水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新)《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案)设计及说课稿

(新)《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案)设计及说课稿

《降水与降水的分布》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降水的概念、单位和测量。

2.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3.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并掌握世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重点)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三个谜语导入:1)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雨)2)百色花,无人载,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又无叶,原来它从天上来。

(雪)3)大豆小豆天上撒,人畜庄稼谁都怕,尽干坏事伤天理。

(冰雹)雨、雪、冰雹等这些都属于降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降水和降水的分布》2.自学质疑1)降水的概念是_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和固态水,测量降水量的工具是_雨量器和量杯。

降水量的单位是_mm_2)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常用多年平均降水量_来表示。

3)人们常用降水量柱状图表示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4)在地图上将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叫等降水量线。

5)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

6)印度的乞拉朋齐,被称为地球“雨极”,因为它地处(印度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

3.合作交流小组合作交流,根据图4.9,完成课本55页“图上所得”,归纳总结出降水空间分布的规律。

(提示:可总结为“四多四少”)(1)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_少。

(2)位于中纬度的亚欧大陆,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_少_。

(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4)高大山地的迎风坡降水_多_,背风坡降水_少_。

4.拓展训练1.号称世界“雨极”的是下列哪个地区( A )A. 乞拉朋齐B. 火烧寮C. 吐鲁番盆地D. 沙漠2.地球上降水量最多的地带是( C )A. 温带大陆西岸B. 回归线穿过地区的大陆西岸C. 赤道及其两侧D. 极地地区3.亚欧大陆的温带地区自西向东,降水的变化规律是( C )A. 多→少B. 少→多C. 多→少→多D. 少→多→少4.图中点A ,降水状况( A )A.背风坡,少B.迎风坡,多C.背风坡,多D.迎风坡,少5.知识小结降水和降水的分布降水的概念、单位、测量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量柱状图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四多四少”)(1)赤道降水多,两极降水少(2)亚欧大陆,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3)回归线附近,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4)高大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少《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说课稿一、说教材《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是晋教版初一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三章第3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三章第3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三章第3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三章第3节》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降水的概念、类型、形成过程以及降水的分布规律。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实例,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降水知识。

在本节内容中,学生将学习到如何从天气图和气候图上读取和分析降水的信息,从而提高其地理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天气、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但降水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示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如GIS、遥感等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加以介绍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降水的概念、类型及形成过程,掌握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学会从天气图和气候图上读取和分析降水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降水的基本概念、类型、形成过程以及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2.难点:降水形成过程中的凝结核、暖湿气流等气象学概念,以及从天气图和气候图上读取和分析降水的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案例分析法,以现实生活中的降水现象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降水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2.运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天气图和气候图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场雨为例,引导学生思考降水的定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介绍降水的类型、形成过程以及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结合PPT、视频等教学资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降水现象。

3.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降水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降水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4.小组讨论: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家乡的降水特点和形成原因。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中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既是对前一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的延续和深化,又为后续学习“世界的气候类型”奠定了基础。

通过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学生能够更全面地认识气候的要素,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材首先介绍了降水的概念和主要形式,然后通过阅读降水柱状图来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最后通过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来探讨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教材内容编排合理,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已经对天气和气候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降水的形成机制、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图表、分析数据,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降水的概念、主要形式以及测量方法。

(2)学生能够读懂降水柱状图,分析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3)学生能够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绘制降水柱状图,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学生能够认识到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降水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

(2)阅读降水柱状图和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2、教学难点(1)理解降水的形成机制。

(2)分析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一、说教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本课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可忽视。

本文主要围绕降水的形成、变化和分布特点进行深入剖析,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地理观念,认识我国乃至全球的降水规律。

1. 作用与地位本文在地理课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承上启下:本文在介绍降水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和分类的基础上,为后续学习气候、水文等知识打下基础。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学习降水的分布规律,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培养地理素养:本文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地理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文在地理课程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连接气象、气候、水文等多个地理知识点的纽带,对于学生构建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具有关键作用。

2. 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内容包括:(1)降水的形成与分类:介绍降水的形成过程、主要类型及特点。

(2)降水的变化规律:分析全球、我国以及不同地区的降水变化规律。

(3)降水的分布特点:探讨全球降水分布规律、我国降水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4)降水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阐述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后,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分类和主要特点。

(2)掌握全球、我国及不同地区的降水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

(3)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降水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降水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地理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2)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降水的形成过程、分类和特点。

(2)全球、我国及不同地区的降水分布规律。

2. 教学难点:(1)降水形成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化学原理。

降水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降水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隆尧尹村中学张潇莉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地理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力求通过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本章内容从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天气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关注气温、降水两大气候要素,它既是今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也有助于培养同学们对图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同时它还能让同学们学会观察生活,树立地理就在我们身边的思想,体现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时空变化特点两大内容,与第二节教材一起,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自然延伸,也是理解第四节有关气候知识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对教材的处理气候知识是自然地理中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最难的内容之一。

为突出重点和难点,我在课堂上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同学们学会对图表进行阅读、分析和比较,而将降水量的测定及降雨的等级划分等较易理解的内容放在课后习题中让同学们自学完成。

降水量的影响因素这一内容可放至第四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中学习。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通过举例认识到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降水量柱状图,掌握降水量季节分配的几种不同类型。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或已有的知识,具体举例说明降水多少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加深学生对降水与人类活动关系得认识。

2.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降水柱状图,培养学生初步的绘图能力及用图表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通过描述降水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地理就在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参与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活动,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会阅读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容包括了降水的概念、降水的测定、降水量柱状图、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等。

本节课的教学容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不仅容量大,而且难点多,气温的变化影响了降水的分布,降水的多少又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气候变化,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今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

2、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情等教学实际,本节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1)知识目标:1.知道降水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知道降水量的测量仪器和表示单位。

2.能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能用降水量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季节变化差异。

3.能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说明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并结合学情等教学实际,本节确立如下:教学重点: 1、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

2、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根据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的季节变化。

二、说教法教无定法,但必须得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正确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本课将采用“学生观察为主、教师启发为辅,以问题为情境,教师辅导”的教学方法。

为了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本课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1、教师设问引导启发法:以设问的情境引出问题,有利于启发学生有针对性的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图片展示法:本节教学将采用图片直观教学,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3、读图观察法:学生读图能力是地理科考察的一项重要知识技能,本节将通过学生读图观察,教师引导为辅,总结归纳知识。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8篇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8篇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8篇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降水及降水量的测定。

2、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能用降水量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变化规律。

4、能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说明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阅读、绘制降水柱状图。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3、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解疑能力和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降水的分布教学难点1、降水和降雨。

2、降水的季节变化。

教学方法启发式谈话、图像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1、降雨、降雪等景观图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环境,引导学生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

用一段视频材料“降雨、降雪、降冰雹”,依次展示三种天气现象,最后画面定格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种降水的形式,使学生观察得出降水的概念。

推出课题: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讲授新课]一、降水与生活1、教师提出:“降水就是降雨”的说法,把学生一分为二,争辩这个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让学生在争辩中知道:降雨只是降水中的一种主要形式,降水还包括雪、雹等其他形式。

因此,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

板书1、降水及其主要形式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来描述下小雨、中雨、大雨、暴雨时,所看到的、听到的情景和感受。

然后教师进行描述,让学生判断。

雨滴下落时清晰可辨,地面全湿,但无积水或积水很少。

(小雨)雨滴下落时连续成线,落到地面四处飞溅,能听到雨声,地面积水较多。

(中雨)雨滴下落时模糊成片,落到地面溅的很高,雨声激烈,地面积水很多。

(大雨)雨如倾盆,雨声猛烈,地面积水特别快,下水道往往来不及排泄,常有外溢现象。

初一降水和降水分布地理说课稿

初一降水和降水分布地理说课稿

初一降水和降水分布地理说课稿初一降水和降水分布地理说课稿初一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地理说课稿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地理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了降水的概念、降水的测定、等降水量线图、降水柱状图、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不仅容量大,而且难点多,气温的变化影响了降水的分布,降水的多少又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气候变化,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今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

2、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情等教学实际,本节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1)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3.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水柱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并结合学情等教学实际,本节确立如下:教学重点:1、世界降水的分布。

2、降水的季节变化。

教学难点:降水的形成和季节变化。

二、说教法教无定法,但必须得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正确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本课将采用学生观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启发、指导为辅,问题为情境,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方法。

为了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本课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1、小组交流讨论法: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使学生学会探究、学会思考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活动,给予学生通过观察、合作探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锻炼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感悟、归纳,提升思维能力。

《降水的分布》

《降水的分布》

《降水的分布》《降水的分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你们好!我是考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说课题目是《降水的分布》,在说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

一、说教材本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了降水的概念、降水的测定、等降水量线图、降水柱状图、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不仅容量大,而且难点多,气温的变化影响了降水的分布,降水的多少又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气候变化,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今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

二、说学情我们的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有个性。

虽然初一的学生刚接触地理,地理的基本素养还比较薄弱。

但是由于他们渴望学到更多更有趣的地理知识,学习激情也比较高,所以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材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降水及其主要形式,能够举例说明降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

能力目标:学生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知道降水分布的规律,分析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能够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四、说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我把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重点:世界降水的分布,降水的季节变化。

难点:降水的形成和季节变化。

五、说教学法、学法为了使教学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好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抓住;;指导学生学法,重视学习过程;;这个核心来设计整个教学过程。

根据这个标准,我将在这堂课中我将采用:小组交流讨论法,学生展示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等学习方法来完成我的教学任务。

而同学们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交流展示法等增强互助能力,增加学习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六、说教学程序根据以上对于课程标准的把握和教材结构、学生特点、教学策略的分析以及更好地将教学目标实现,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四、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纲要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以及说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课出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题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三节,本节教材讲述天气和气候的要素之一——降水,主要讲了降水与生活、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降水的空间分布三个方面的内容。

本节教材与上一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起,是对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知识的自然延申,更是作为理解第四节“世界气候”有关知识的基础。

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

我确定以下三方面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降水及其主要形式,运用生活实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实践,使用降水资料,制作降水量柱状图,并能够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学习身边的地理。

2、大自然是有规律的,我们应该研究大自然的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根据教材内容,我重新编排了教学内容。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较低,学生对于降水的变化只有感性的认识,而缺乏理性的认识,因此教会学生正确认识降水的变化是本节课的重点。

初一学生不仅认知水平低,而且对于数据与图像之间的转化,缺少—种图文转化能力和从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把降水柱状图阅读和绘制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本节为“新授课”:共计2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和雨量器。

二、说教法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着和组织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

总之,本节课力图表现这样的教学理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是快乐的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是学生的指向标。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世界的气温和降水》说课稿5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世界的气温和降水》说课稿5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世界的气温和降水》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是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地理分布,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界气温的分布,包括气温的测量单位、气温的分布规律等;第二部分是世界降水的分布,包括降水的测量单位、降水的分布规律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表、案例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地理分布,分析其影响因素,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地理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表、地图和案例,分析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理解其影响因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掌握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图表、地图和案例,培养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和案例,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讲授新课:(1)气温的分布:介绍气温的测量单位、气温的分布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气温分布图,了解世界气温的地理分布。

(2)降水的分布:介绍降水的测量单位、降水的分布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降水分布图,了解世界降水的地理分布。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6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6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6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讲述了降水的概念、降水的形成、降水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降水量的因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降水的相关知识,掌握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规律,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天气和气候的基本知识,对降水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降水量的测量、降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需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热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分布规律及影响降水量的因素;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降水的形成过程、降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教学难点:降水量的测量、降水分布规律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直观展示降水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降水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降水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讲授新课:(1)降水的概念与分类:引导学生学习降水的定义、类型及形成过程。

(2)降水量的测量:讲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如雨量计、蒸发皿等。

(3)降水分布规律:分析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如赤道多雨、两极少雨等。

(4)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讲解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如纬度、海陆位置、地形等。

3.案例分析:以我国为例,分析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3.3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3.3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3.3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3.3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降水的概念、降水的形成过程、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降水的本质特征,掌握降水的基本类型,了解降水的变化规律以及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为学习后续的天气系统和气候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地理常识,对于降水这一现象,他们可能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降水的形成过程、变化规律和分布规律等知识,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逐步过渡到对降水知识的深入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变化规律和分布规律;掌握降水的基本类型;能运用所学的降水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降水的形成过程、变化规律和分布规律。

2.教学难点:降水的形成过程、变化规律和分布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结合板书,生动形象地展示降水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降水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1)降水的概念:介绍降水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降水的本质特征。

(2)降水的形成过程:讲解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引导学生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

(3)降水的变化规律:分析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等,引导学生掌握降水的变化规律。

(4)降水的分布规律:讲解降水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引导学生了解降水的分布特点。

初中地理降水的分布教案

初中地理降水的分布教案

教案: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目标:1. 了解降水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

2. 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掌握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

3. 理解降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

教学重点:1. 降水形成的原因及条件。

2. 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

教学难点:1. 降水形成条件的理解。

2. 世界降水分布规律的掌握。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3. 相关降水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气温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气温与降水的关系。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降水吗?降水有哪些形式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降水的概念:降水是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等,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 介绍降水形成的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有足够的凝结核。

3. 讲解降水的形成过程,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降水形成的过程。

三、世界降水分布(10分钟)1. 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地图,观察并描述降水分布的规律。

2. 讲解降水分布的规律:a. 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b. 南北回归线两侧,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c. 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d.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四、降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降水对农业、水资源、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2. 举例说明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降水的形成条件、降水分布的规律及其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

2. 强调降水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根据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自己所在地区的降水特点。

2. 调查周边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绘制降水柱状图,并分析降水变化规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降水形成的原因、降水分布的规律以及降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使学生掌握降水知识。

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是在小学六年学习的基础上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降水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概念的学习并不是难点,因此在设计降水概念、主要形式、测量等内容时采用微课自主学习的方式学习,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与此同时初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够强,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探究,通过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课件及时展示直观醒目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培养学生类比的思想,提高学生读图、归纳知识等综合学习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的第三节。

本章内容从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天气现象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关注两大气候要素气温和降水,最后了解各地的气候类型及影响因素。

本节内容是在第二章大洲大洋的基础上展开,也是为七年级下册的世界分区地理学习的前提。

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之一——降水,主要介绍降水的时间变化和降水的空间分布两个方面的内容。

本节与第二节的气温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自然延伸,更是为学习第四节全球气候作铺垫,在本章内容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七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出以下三个维度的目标,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并形成一定的能力。

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降水的形式、等级和单位。

(2)观察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3)观察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说明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差异。

2、过程和方法(1)通过对降水量柱状图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掌握读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养成学习生活中地理的习惯,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2)锻炼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的学习能力。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降水的分布规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本教学片断选自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中的第二节。

降水是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我国特殊的海陆位置使得我国降水也随海洋的远近发生变化,通过本片断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学会通过读图来获得相关的地理信息,并通过已知的地理信息来分析并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

(二)教学目标:根据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学生的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2、技能目标:学会阅读和分析等降水量线图,并能通过读图析图得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降水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析图得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二、教学方法(一)学生情况分析:初中学生求知欲强、好胜心强,思维活跃,有一定合作学习的精神。

初二学生虽然已经积累一定的地理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然而,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抽象思维、综合分析能力较低,因此,有必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授课,引导学生读图并帮助学生建立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方式。

(二)教法学法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心理,教师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采用图像分析法、分组竞赛法、角色扮演法、启发式授课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并逐步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四、教学反思:本课通过音乐及图片导入新课,并以类似侦探破案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配合直观的视听媒体引导学生读图分析、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参与探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思考方法,并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学好地理大有用处,增强学习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水的分布规律》说课稿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降水的分布规律》。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五个环节来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编写意图
本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章教材主要是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河流;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性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

本堂课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掌握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是学习我国气候特征及探讨其影响因素的的重要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对课本中的正文、图表、辅助阅读材料和活动以及课外素材整合;引导学生从已有的资料认识我国降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体现了新的教材观:“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组织、编排顺序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基于对课程标准理念的落实及教学内容等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从实际生活出发,通过阅读等降水量线分布图,概括出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阅读和分析等降水量线分布图的方法,培养学生获得和处理地图信息的能力。

通过新旧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学会利用已有资料和知识简单分析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3、教学重难点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由于学生知识储备和生活经历的局限性,我将影响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确定为本节的教学难点;
地理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的活动。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讲究教学的科学性,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认知规律出发;在这里我就学生现状作一些简要分析: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知道气温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主要因素之一。

具备了学习气候的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气候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在七年级学习的是大尺度空间的气候分布,学生能够从生活周围体验到的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

三、教法分析
1.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课件大师等软件制作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学法分析
1.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五、说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
说一说
让学生观看一组景观:新疆民居,陕北民居,江南民居等图片。

说一说民居跟当地的降水有什么关系呢?这种变化与当地的气候有什么影响呢。

这样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新课,体现学习生活中的有用地理的基本理念。

教学新课
比一比
1,要求学生读我图降水量的分布图,观察800mm、400mm、50mm等降水量的位置,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这三条等降水量线所在地区的降水特点以及降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读图比较能力。

思考: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总结得出: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
东多西少;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2,指导学生读“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降水量柱状图”
观察思考:四地的降水在季节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总结得出:
我国降水集中夏秋季节;降水量南北方差异较大,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议一议
小组讨论:1,为什么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为什么我国各地的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国大多数地方的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季节?
学生小组讨论并全班交流后,教师再利用课件,展示降水柱状图加以印证。

提高学生的读图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看一看
利用课件演示动画“中国的干湿地区图”,并阅读书中的教材。

我国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划分为哪四类干湿地区?我校地处哪
类干湿地区呢?
设计表格,学生自主完成。

动画形象生动,有利于突破难点。

想一想
1,七月底,北京连降大雨。

徐艳从北京出差去吐鲁番,妈妈提醒她别忘记带雨衣。

九月下旬,北京秋高气爽。

徐艳要去广州开会,爸爸也让她带上雨具。

徐艳爸、妈的做法哪个必要,哪个多余?为什么?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适时板书,本课板书设计如大屏幕所示,我采用条文试板书,2,降水分布和时间分配规律及原因
⑴空间分布:
⑵时间分配:
⑶降水的南北差异:一般而言:南方雨季开始___而结束____.雨季___;北方开始___而结束____.雨季___。

3,分析我国降水分布规律的原因:
由(副高)夏季风形成锋面雨带的进退规律决定的。

板书设计:
降水和干湿地区
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
干湿地区:
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这种板书设计比较直观、系统,不仅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而且能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六,说教学评价: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面向全体学生,采用直观教学、情景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构建和探究中来,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