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河州贤孝和凉州贤孝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议河州贤孝河与凉州贤孝

作者姓名:李建华

专业:兰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主考学校:兰州大学

准考证号:292210200021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制

年月日

浅议河州贤孝与凉州贤孝

李建华

摘要:“贤孝”根据流传地区分为河州贤孝、凉州贤孝和西宁贤孝三大类。演唱的民族主要有有汉、回、东乡、保安、撒拉、土、藏等七个民族。从同治元年(1862年)流传至1953年的民间艺术团体为河州“三皇会”。河州贤孝和凉州贤孝这两类“贤孝”有着很多方面的异同。“贤孝”的研究、发展和保护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贤孝;河州贤孝;凉州贤孝;研究;保护

“贤孝”是一种流传于甘肃、青海境内的一种传统说唱艺术。“贤孝”因宣扬劝善惩恶、忠臣良将、妻贤子孝的内容而得名。演奏传统“贤孝”的主要乐器为三弦,人们把演唱“贤孝”的盲艺人尊称为“先生”,农村里一般俗称为“瞎弦”,这种称谓似有不恭,但很形象的概括出了盲艺人的两个特点:一是眼瞎,二是用弦。

由于流传地区、演唱环境、民族、演唱场所等各方面的不同,不同地区的贤孝各有特点,下面就河州贤孝和凉州贤孝着重做一些比较分析。

一贤孝的分类

(一)“贤孝”根据流传地区可分为河州贤孝、凉州贤孝和西宁贤孝三大类。

1河州贤孝,又称“河州唱书”、“贤孝弹唱”、“河州三弦善书”、“临夏贤孝”、“河州调”等,以甘肃“河州”为中心,主要流布于甘肃临夏全境,传播于青海、新疆等部分地区。它是贤孝三大派系中流传范围最广、影响最大、音像出版物最多的一派。王树民曾在《河州日记》中有:“亦民间文艺之一重要形式也,河州为最发达之地”的评价。[1]

2凉州贤孝,又称“凉州劝善书”,以甘肃武威(古凉州)为中心,主要流布于甘肃武威、古浪、民勤、金昌、景泰、张掖、酒泉等地区,其范围基本上都在甘肃境内。

3西宁贤孝流传于流传于以西宁为中心的青海东部农业区。

(二)“贤孝”根据音乐特点、语言特色和表演风格又可分为“北曲”型和“南曲”型两大类。

1“北曲”型“贤孝”,以凉州贤孝为代表,特点是演唱时说唱结合,字多腔少,表演近似说话,四声稍带夸张,乡土气息浓郁而又不失风趣。

2“南曲”型贤孝,以河州贤孝为代表,特点是演唱时曲调明快,长于叙事,曲调以哭音为主,感情强烈,具有欲痛悲绝的艺术感染力。

二“贤孝”的起源

河州贤孝是凉州贤孝的先声。

(一)对凉州贤孝的起源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1孙寿龄认为“凉州贤孝”源于西夏,理论依据主要是,西夏王国统治者李元昊大力推行汉礼,“以儒治国”,建立“国学”(汉学),培养以“儒”治国的人才,三弦弹唱艺术遂孕育而生。[2]

2李贵生则认为敦煌变文是凉州贤孝的源头。主要依据是:从魏晋到隋唐,佛教在中国流传越来越广,逐渐形成了寺院僧侣向听众进行通俗宣传的文体“变文”,由于佛教在凉州的流传非常盛行。“凉州贤孝”不但在形式上受变文的影响,而且反映的主题思想跟敦煌变文也有一定的渊源。由此可见,敦煌变文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主题上都是“凉州贤孝”的源头。[3]

(二)王沛关于河州贤孝渊源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据甲骨文“教瞽”(即盲人乐师传授音乐)一词来分析,早在商代就已出现;

其二,郑玄写的《周礼·春官》注:“凡乐之歌,必使瞽蒙为焉。命其贤知者以为大师、小师。”更为明确;

其三,三弦的前身“弦鼗”在“赢秦之末盖若长城之役,百姓弦鼗而鼓之”(西晋傅玄《琵琶赋》序)的文史记载比较接近,说明有一定的可信之处。[4] 总之,说唱艺术的产生并非偶的然现象,乃是音乐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5]

当然,不否认的是,河州贤孝在其产生、发展过程中,是不断地吮吸着周边花儿和民歌音调的丰富营养而逐渐形成的,如受“花儿”、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

三贤孝的演唱民族

“贤孝”流行于汉、回、东乡、保安、撒拉、土、藏等七个民族中间。这些民族的宗教信仰和语言不是一致的。土族、藏族信奉藏传佛教,而回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等民族均信奉的是伊斯兰教,汉族则信仰中原佛教和道教。他们信奉的宗教不同,文化心理结构上也就有着诸多差异。同时, 汉、撒拉、土、东乡、藏等民族还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甚至拥有自己的文字。但是,他们却基本上都用汉语唱贤孝,并且都喜欢唱。在这点上,不是其它说唱艺术曲目所能相比的。

由于地缘关系,凉州贤孝演唱的民族只有汉族;而河州贤孝演唱的民族有汉、

回、东乡、保安、撒拉、土、藏等七个民族。

四“三皇会”

清同治元年(1862)年,先先生们成立了盲艺人的艺术机构“三皇会”,并集资修建了“三皇庙”,供着伏羲、女娲、神农牌位,其址在城隍庙附近。“三皇会”每次聚会是提前一天报到,交一块白元的会费,做馍、炒菜,还要请“阴阳”。聚会时阴阳颂“三皇经”,先生们奏﹝香山还原﹞、﹝八仙庆寿﹞等曲调。会长领头先向三皇、师旷三拜九叩,次拜“先生王”陈德明,其后论书,弹唱贤孝,切磋技艺,一直熬到天亮。第二天不动乐,先生们开始说书论道,有时展开激烈的辩论,到下午休会。

“三皇会”是盲艺人们自发组织的,是得到官府允准的民间艺术团体,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发挥集体智慧,先后创编了《老萨拉》、《尕司令打河州》、《解放大西北》、《韩启功抓兵》等新曲目,把贤孝传播到西北的各个角落,为贤孝的提高、创新、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河州贤孝与凉州贤孝之比较:

河州贤孝与凉州贤孝,是具有民族特性的语言和音乐相结合的产物。河州贤孝以汉语为基础语言并融入了回、东乡、撒拉、土、藏族等语言的成分,语言的多元化构成了贤孝唱词的特殊性以及富于变化的风格。

(一)流传地区不同。河州贤孝以甘肃临夏为中心,在大夏河流域、湟水流域一带广为流传;凉州贤孝以甘肃武威为中心,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城乡及毗邻的古浪、民勤和金昌市永昌县部分地区。

(二)唱本。

1河州贤孝

(1)河州贤孝根据基本唱腔和表演方式可分为传统贤孝和快板贤孝。

a传统贤孝徐缓委婉,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唱本以《三国演义》、《隋唐演义》、《二十四孝》等为主体。

b快板贤孝俗称“端撒拉”、“倒浆水”,长于叙事。唱本以《老萨拉》、《尕司令打河州》、《韩启功抓兵》等驰名西北。

(2)河州贤孝根据贤孝唱本的内容又可分为“国书”、“家书”和“新书”。

a“国书”,指为表现国家兴亡、忠臣良将的唱本,诸如《伍子胥过江》、《三国演义》、《薛仁贵征东》、《杨家将》、《包公案》等。此类多为长篇大本,常在固定的茶铺或人家中演唱一年半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