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口号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口号1.为了中华之崛起,我要努力读书。
2.读书是中华崛起的基石。
3.知识是中华崛起的火种。
4.读书是成为强国的必经之路。
5.学习知识,为中华崛起贡献力量。
6.只有通过读书才能实现中华崛起的梦想。
7.读书是培养人才的最佳途径。
8.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奋斗。
9.求知是为了更好地为中华崛起服务。
10.知识是力量,为中华崛起赋予动力。
11.读书是推动中华崛起的引擎。
12.通过读书,我要为中华崛起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13.培养优秀人才是中华崛起的关键。
14.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实现中华崛起的目标。
15.读书是为了让中华崛起的道路更加充满希望。
16.培养创新精神是中华崛起的需要。
17.读书是让中华崛起更快实现的捷径。
18.为中华之崛起,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19.读书是为中华崛起注入新的活力。
20.只有通过读书才能实现中华崛起的自强不息。
21.砥砺前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22.读书是中华崛起的支柱。
23.当我读书时,我为中华崛起集聚智慧和力量。
24.向知识让我为中华崛起更具信心。
25.为了中华之崛起,读书是必不可少的。
26.读书是掌握中华崛起机遇的关键。
27.通过读书,我希望为中华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
28.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自己的责任。
29.我要努力读书,为中华崛起赢得更多机会。
30.读书让我为中华之崛起做好充分准备。
31.通过读书,我将为中华崛起做出重要贡献。
32.读书是为中华崛起开辟更广阔的道路。
33.拥有知识是实现中华崛起的利器。
34.为了中华崛起,读书是永无止境的追求。
35.读书是为了将来为中华崛起贡献更大的力量。
36.通过读书,我将为中华崛起铺就成功之路。
37.读书是为了更好地为中华崛起服务人民。
38.为了中华之崛起,读书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39.读书是为中华崛起增添新的希望与活力。
40.通过读书,我将为中华崛起书写华丽篇章。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二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导语】《为中华之崛起⽽读书》主要写少年周恩来听伯⽗讲“中华不振”⽽疑惑,他偷偷进⼊被外国⼈占据的地⽅⽬睹了中国⼈受洋⼈欺凌却⽆处说理,从⽽⽴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读书”的事情,表现了他的爱国情怀。
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阅读。
【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第⼆⼗⼆课《为中华之崛起⽽读书》课⽂原⽂ 新学年开始了,修⾝课上,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们提出了⼀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读书?” “为家⽗⽽读书。
” ”为明理⽽读书。
” ”为光耀门楣⽽读书。
”有⼈⼲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直默默地坐在那⾥,若有所思。
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势让⼤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
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个⼗⼆三岁的孩⼦,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眼睛⼜追问了⼀句:“你再说⼀遍,为什么⽽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读书!” 魏校长听了,⾼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 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中华⼈民共和国的第⼀任总理。
周恩来出⽣于1898年。
⼗⼆岁那年,他离开家乡江苏淮安,随回家探亲的伯⽗来到了东北沈阳。
⼀到沈阳,伯⽗就告诉他,沈阳有些地⽅是外国⼈的租界,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免得惹出⿇烦没有地⽅说理。
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那不是我们中国的地⽅吗?为什么不能去呢?” “中华不振哪!”伯⽗叹了⼝⽓,没有再说什么。
⼗⼆岁的周恩来当然不能完全明⽩伯⽗的话,但是“中华不振”四个字和伯⽗沉郁的表情却让他难以忘怀。
⼀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约了⼀个同学进了租界。
这⼀带果真和别处⼤不相同:街道上热闹⾮凡,往来的⼤多是黄头发、⽩⽪肤、⼤⿐⼦的外国⼈。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群⼈。
他们凑了过去,只见⼈群中有个⼥⼈正在哭诉着什么。
⼀问才知道,这个⼥⼈的亲⼈被洋⼈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反⽽训斥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1说课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七单元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本单元以“成长故事”为专题,单元读写训练重点是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综合性学习,在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留下成长的足迹。
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本课是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通过三件事写了少年周恩来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事,意在引导学生了解、体会他立志的原因,从而在阅读中更好的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理解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2、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如下的四个教学环节:一、理清思路,确定重点段;二、体会感悟,领悟感情;三、总结收获,回归整体。
四、课堂作业一、理清思路,确定重点段1、回顾文章写作思路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指生说,师适时板书。
第一件事: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
(板:听说“中华不振”)第二件事: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
(板:真正体会中华不振)第三件事: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最后总写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心系中华的振兴,立下远大志向。
(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明确学习重点(1)重点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课后问题)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2)哪件事最能说明他立志的原因呢?(第二件事-7、8自然段)这一环节,我通过带领学生回顾这篇课文的写作思路来把握文章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有了整体的感知,同时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学有方向。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意思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意思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意思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中国的强大
而发奋读书,努力成为国之栋梁。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出自周恩来总理,这是他年少时期立下的远
大志向。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要博览群书,全面发展,求真务实,勇
于创新,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努力增强自身
的文化修养,为富国强民而不懈努力。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仅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传
承和升华,也是对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体现和拓展,是激励人
们奋发努力、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
扩展资料: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周围的人都敢怒不敢言,从中深刻体会
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表
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文中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等描写,细致地刻画了人物。
文章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
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
远大志向。
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是引导学生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
的思想感情。
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5篇优秀范文
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5篇优秀范文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范文一在语文书的第二十五课中,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告诉了我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谁读书的。
十二岁的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东北的沈阳。
他的伯父告诉他,因为中华不振,所以不要去外国的租界地里玩,惹出麻烦来没处说理。
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后,他一直念念不忘那一句话。
直到有一天,周恩来闯进了外国租界地里。
当他看到一位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说,她的丈夫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的时候,中国巡警不但不给她撑腰,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这时,他才真正体会到伯父来接他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一次修身课上,魏校长问大家为什么而读书,大家的回答都是为自己着想,只有周恩来是下定决心,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为自己的目标,好好读书,将来长大了,就能为自己的祖国做贡献。
周恩来说的没错,我们小的时候用功学习,学好各科知识,长大了就为祖国多做一些有用的事情,不要让别的国家的人欺凌我们中国人,瞧不起我们中国人。
读完了这篇课文,明白了“为中华之崛而读书”这句话的含义,我想我应该改变一下自己为什么而读书的想法。
以前,我总是想着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为养活自己而读书,现在,我要跟那时候的周恩来一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要跟周恩来说:“周恩来,谢谢您,您让我有了一个正确的目标!”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范文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当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就为之一震,我想,这一定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伟人说的。
没错,这句话是年仅13岁的周恩来说的。
千百年来,对于为什么读书,有许多不同的回答,有的说为了当官,有的说为了发财,也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
那么,周恩来为什么会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崇高而又远大的理想呢?回首过去的岁月,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鸦片战争的失败,《辛丑条约》的签订,山东半岛的被侵占,东北三省的沦陷,“东亚病夫”的屈辱,“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这耳闻目睹的事实,一桩桩烙在周恩来的心坎。
四上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教材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组教材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别人成长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时受到启发,在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留下成长的足迹。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帝国主义、风和日丽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课前我让同学们搜集了100多年前旧社会的部分资料,谁来谈一谈?(生自由说)师:清政府昏庸无能,帝国主义如同贪婪的野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他们的铁蹄践踏了我们的土地,那高高扬起的刺刀肆意屠杀我们的同胞(师边述说边出示时局图,八国联军入侵图)。
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就在当时,一位十二三岁的少年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语!知道他是谁吗?生:周恩来师:对!他就是我们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周恩来!今天,我们就走进那段历史,走进少年周恩来。
一、导入新课,解题释疑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师:这里有一个新词,谁来读一读?你怎么理解“崛起”?(崛起就是兴起的意思)。
师:那什么是“中华崛起”?还能换个词语说说吗?(体会中华振兴、中华强大等,换词语理解)师:你怎么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生:为中华的振兴而读书!为中华的富强而读书……)师:对,这就是少年周恩来立下的远大志向。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总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范文精彩5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总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范文精彩5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总结篇一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把握文意,了解12岁周恩来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思。
2、读正确词语,理解崛起、帝国主义、灯红酒绿、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词语。
3、积累课文中的四字成语。
4、在说文意的过程中感受少年周恩来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学会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尝试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词语教学难点:梳理周恩来在租界看到的事情课前准备:搜集有关周恩来的生平事迹一、提出学习目标1、交流有周总理的生平事迹2、把课文读通读顺。
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找出、画出生字词。
3、尝试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词语4、交流在课文中积累的四字成语。
5、概括周恩来在租界看到的事情6、感受少年周恩来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二、展示学习成果(20-30分钟)(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1、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能正确读写崛起、帝国主义、灯红酒绿、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词语。
2、同桌互相朗读课文,形式自定。
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3、指名分段向全班展示朗读。
其他同学做评委,听后评议。
教师相机小结:读书要正确、流利,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读,不错读。
4、交流朗读在课文中积累到的四字词语并用各自的方式谈理解(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1、说说在阅读中自己感受到少年周恩来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2、概括周恩来在租界看到的事情,并说说件事给你的感受较深刻3、朗读展示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5分钟)1、通过读课文,你感觉较深的是什么?2、学生交流。
教师注意激励学生。
四、知识拓展延伸(2分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读书的目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总结篇二一、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积累伯父、模范、巡警、吵嚷、惩处、抱负、胸怀、帝国主义、灯红酒绿、热闹非凡、风和日丽、耀武扬威、得意扬扬、振兴中华等词语。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T课件
不振
帝国主义军队进入中国
难道 这是 他们 的土 地
把中国人当什么
1、12岁来到东北,听伯父说“ 中华不振”,使他疑惑不解。
2、来到租界,看到一位妇女受洋 人欺辱,目睹“中华不振”。
3、在课堂上,立志“为中华之崛 起而读书”。
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 在华争夺的焦点。
焦点:指集中点。在文中指的是当 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 夺的集中点,是民族危机最深重的 地方。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 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 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 “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铿锵有力:这里指周恩来回答问题的 声音有力、响亮而有节奏。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华:指中国。 崛起:指兴起。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了中国的振兴而读书。
(1898 ~1976),伟大的无产 周恩来 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 (1898~1976),伟大的无产 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 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 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 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 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 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 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华人 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 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 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华人 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
让我们为了理想而读书吧 !!!
从伯父的话语中看出“中华不振”。 从周恩来一连串问题中看出“中华不振”
从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的租界里却看不见一个中国老百姓的 影子看出“中华不振”
从妇女的哭诉声里看出“中华不振”
从洋人趾高气扬,得意扬扬的神情中看出“中华不振” 从中国巡警狗仗人势,耀武扬威的丑恶嘴脸中看出“中华 不振” 从围观的中国人紧握着的拳头中看出“中华不振” 从其他同学的回答中看出“中华不振” 从课堂里魏校长慷慨激昂的情绪中看出“中华不振”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秀教案精选8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秀教案精选8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读16个生字,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会写9个字,注意词语的积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齐读、分组、分角色的朗读,让学生理解体会周恩来学习目标、志向,并向其学习。
教学建议:这篇课文讲的是周恩来在少年时就有了远大的志向。
13岁的周恩来的志向比一般孩子远大,他心里装着中华、而且知道中华现在的苦难,必须崛起还把中华崛起与自己联系起来,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完全不是空洞的口号,是非常了不起的。
现在的小孩子说出的豪言壮语,很难判断是不是由衷的,这就给教学本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建议:如果学生基础较好,应展开议论中华--过去的中华、现在的中华在你心中什么样?怎样就叫中华崛起了?如果学生基础较差,还认识不上去,则不必深究,只要讲请字面的意思,允许后继续学习再深入理解。
学习本文可做语文天地在中为而本课中的生字教学还要继续让学生自学,其中的振兴、钦佩、年龄可以整个词语一起学习,不要把生字单独提出来认记。
县、顾、略、微容易写错,应提醒学生注意。
拓展练习:一、看拼音写词语。
huai?anxianqi‰dainianlingsi‰suo?qita?()()()()()fenfenjushouhuangusizhouhunshenyizhen()()()二、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令分寺()()()三、比一比再组词。
崛()龄()微()索()恩()期()屈()令()徽()系()思()其()四、照样子用带点的字写一句话。
1.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为而。
2.同学们向他投去钦佩的目光。
相关资料:有关周恩来的生平资料及影片。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研究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重点词句、展开想象、资料补充等多种阅读方法,揣摩人物内心世界,进而体会文章内容。
2、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祖国繁荣民族振兴而努力学习的志向。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完美版).ppt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周恩来
阅读
链接 1917年,周恩来中学毕业后,在同学们和师友的
帮助下,筹到了一笔赴日本留学的经费。出国前,他 回到母校,与小学时的同学话别。他给同学写下了临 别赠言是
“愿相会在中华腾飞世界时”。
由天津乘船东渡日本前夕,他又写下了一首抒发救 国抱负的著名诗篇:
大江歌罢掉东去,邃密群科济世穷。
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 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崛 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回 答:“为中华崛起而读 书!”
讨论:是什么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
而读周书恩”来的刚志到向沈?阳,
பைடு நூலகம்就听伯父叹着气说
“中华不振”,这使
他疑惑不解。
周恩来立志要
“为中华之崛起而
周恩来在租界里亲
读书” 。
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
“为什么?中华北不是振怎啊样!的”地伯方父? 叹了口 气,焦没点有:再比说喻什引么人。注意的集中点。这里指当时
儿 东 是民,北“族而是租危外 帝界机国 国地极人 主是其却 义什深可争么重以夺周样的住在恩的地在华来?方那利为怎。里益什?的么么这一想中不个和国是重说人中 点?不国 地能的 区去土 ,那地
在 奉 天年 东周 关恩 模来 范
岁
(12 )
东
关 模 范 学
周 恩 来
(
校十
的四
留岁
)
影在
1911
东关模范学校全景
周恩来同志在东关 模范学校时的读书教室
放大后的像, 前排中间是周恩来
这张合影照片, 前排中间是学校的 鼓乐队和教师
1922年,在柏林。 少年周恩来
1924年黄埔军校的 周恩来。 年轻的周恩来帅气 的容貌、坚毅的表 情倾倒众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共10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12岁的周恩来在面对沉睡的中华巨狮发出的一声震响,响声震响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从那时起中国有了希望,中国有了将来。
我们现在之所以能够生活在温暖温暖舒适的书海中不断充实自己,那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成的,他们为了中华的崛起而发奋图强,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他们做到了,他们不仅仅让中国崛起,而且让中华这条巨龙腾飞了!虽说现在的中国已经走上了发展的着道路,但我们毅然要努力,革命先烈能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什么我们不能呢?我们应该学习科学知识,在学习中发展,在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在实践中建设,建设理想的中国;建设成独一无二永远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国。
虽说现在的中国已强大,但我们依然要发扬老一辈精神,既然革命困境能使中华崛起,那我们生活在福中,为什么不努力呢?祖国的建设需要的是人才,而不是禄禄无为的人,那样只会被社会的发展所淘汰,中国的发展需要的是富强,中华民族的建设需要的是博学多识的人才,中国被帝国主义列强掠夺太多了,这都是因为中国没有科技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才能那样的任人宰割,中国应该结束那样的命运,结束那样的历史。
同学们,为了中华民族,为了龙的利益,为了祖国的明天,努力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腾飞而奋斗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二)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灿烂文化的民族。
身为一名二十一世纪初的小学生,我对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
我读了很多历史书,我认为了解祖国的过去是十分重要的,是一件义不容辞的义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热爱祖国的现在和将来。
“龙的传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为自己拥有这样的名字而感到骄傲。
《二十五史》是我所读的历史书中比较有代表性的。
读完了它,我觉得自己受益非浅,它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历史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
我们的祖先们,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我们民族的优秀代表??许多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不少民族英雄、起义领袖,都以他们的业绩和成就,为民族的历史画卷增添了光彩。
小学四年级语文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小学四年级语文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每个人对于读书都有不一样的理解。
下面是店铺网络整理的小学四年级语文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内容以供大家学习。
小学四年级语文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原文: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
当时的东北,是帝(dì)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
他在沈(shěn)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
“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沙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fàn)学校读书。
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huò)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
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xún)警。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rǎng)着什么。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lán)褛(lǚ)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yà)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chēng)腰,惩(chéng)处这个洋人。
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zhào)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原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原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出自周恩来的口中。
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崛起,我们要努力读书,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句话出现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原文如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这段原文描述了周恩来在少年时期立下的志向和目标,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做出贡献。
这段原文被广泛引用和传颂,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经典名言之一。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志向和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才能够有动力去努力和奋斗。
同时,这个典故也强调了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我们要时刻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和进步,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和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电子教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电子教材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
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
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
“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砂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
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迷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
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
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但是,在外国租界地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从租界地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
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同学们踊跃回答。
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
”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
”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
”“为吃饭而读书”……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拼音课文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wéizhōnghuázhījuéqǐérdúshū)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拼音课文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w éi z h ōn g h u áz h īj u éq ǐér d ús h ū12岁suì那年nànián ,周恩来zhōuēnlái 离开líkāi 家乡jiexiāng ,来到láidào 了l e 东北dōngběi。
当时dāngshí的de 东北dōngběi ,是shì帝dì(d ì)国guó主义zhǔyì列强lièqiáng 在zài 华huá争夺zhēngduó的de 焦点jiāodiǎn 。
他tā在zài 沈shěn (sh ěn )阳yáng 下xià了l e 车chē,前来qiánlái 接jiē他tā的de 伯父bófù指zhǐ着zháo 一yī片piàn 繁华fánhuá、热闹rènao 的de 地方dìfāng ,对duì他tā说shuō:“没事méishì可不kěbù要yào 到dào 那个nàgè地方dìfāng 去qù玩wán 啊ā!”“为什么?”wèishénme 周恩来zhōuēnlái 不解bùjiě地dì问wèn。
“那nà是shì外国wàiguó租界zūjiè地dì,惹rě出chū麻烦mafán 来lái 可kě就jiù糟zāo 了l e ,没méi 处chù说理shuōlǐ去qù!”“那nà又是yòushì为什么wèishénme 呢ne ?”周恩来zhōuēnlái打破沙锅问到底dǎpòshāguōwèndàod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练习题答案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姓名一、看拼音写词语;想一想,哪儿该用隔音符号,并加上dìguózhǔyì bófù zūjiè zhènxīng mófàn fùnǚ帝国主义伯父租界振兴模范妇女Chuǎngjìn rènàofēifán xúnjǐng chǎorǎng chéngchǔ闯进热闹非凡巡警吵嚷惩处二、写近义词:繁华—繁荣驱使—命令踊跃—积极清晰—清楚欺凌—欺侮惩处—惩罚得意洋洋—洋洋得意左顾右盼—东张西望二、补充成语;疑惑不解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左顾右盼三、缩写句子;1.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2.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3.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四、选词填空; 显然不然安然突然果然毅然1.我们要加倍努力;不然就要掉队了;2.狼牙山五壮士毅然跳下悬崖;3.他的意见显然是不对的;4.吃过中饭,天气突然变了;5.由于他勤学苦练, 果然学到不少技术;6.只有把这件事告诉他,他心里才会安然 ;五、片断阅读;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那天上修身课,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zhū生为什么而读书”同学们踊yǒng跃回答;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思来铿kēng锵qiāng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xiào周生啊”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沉思:认真、深入地思考; 踊跃:欢欣奋起的样子;抱负:志向;愿望;铿锵:形容音响亮;2. “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这句话的省略号意思是①①表列举的省略;②表重复词语的省略;③表说话断断续续;3. “效”的意思是效仿 ,“周生”指周恩来 ,4. 读了这段话有什么感想我们要像少年周恩来那样,从小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 ;。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二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篇一】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十二課《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課文原文新學年開始了,修身課上,瀋陽東關模範學校的魏校長向學生們提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你們為什麼而讀書?”“為家父而讀書。
””為明理而讀書。
””為光耀門楣而讀書。
”有人乾脆這樣回答。
有位同學一直默默地坐在那裏,若有所思。
魏校長注意到了,他打手勢讓大家安靜下來,點名讓那位同學回答。
那位同學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地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魏校長聽了為之一振!他怎麼也沒想到,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負和胸懷!他睜大眼睛又追問了一句:“你再說一遍,為什麼而讀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魏校長聽了,高興地連聲讚歎:“好哇!為中華之崛起,有志者當效此生!”這位同學是誰呢?他就是周恩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理。
周恩來出生於1898年。
十二歲那年,他離開家鄉江蘇淮安,隨回家探親的伯父來到了東北瀋陽。
一到瀋陽,伯父就告訴他,瀋陽有些地方是外國人的租界,不要隨便去玩,有事也要繞著走,免得惹出麻煩沒有地方說理。
少年周恩來疑惑不解,問道:“那不是我們中國的地方嗎?為什麼不能去呢?”“中華不振哪!”伯父歎了口氣,沒有再說什麼。
十二歲的周恩來當然不能完全明白伯父的話,但是“中華不振”四個字和伯父沉鬱的表情卻讓他難以忘懷。
一個星期天,周恩來背著伯父約了一個同學進了租界。
這一帶果真和別處大不相同:街道上熱鬧非凡,往來的大多是黃頭髮、白皮膚、大鼻子的外國人。
正當周恩來和同學左顧右盼時,忽然發現巡警局門前圍著一群人。
他們湊了過去,只見人群中有個女人正在哭訴著什麼。
一問才知道,這個女人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訓斥她。
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著拳頭,但這是在外國人的租界裏,誰又敢怎麼樣呢?大家只能勸慰這個不幸的女人。
此時的周恩來才真正體會到“中華不振”這四個字的心沉重分量。
怎麼把祖國和人民從苦難和屈辱中拯救出來呢?這個問題像一團烈火一直燃燒在周恩來心中。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教材第七册第7组中的第一篇阅读课文,本组教材通过阅读“成长故事”,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
课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先写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接着写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然后写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可以说,“中华不振”是人物情感发展变化的源点,它贯穿于故事始终。
教学时,可以紧扣“中华不振”这一主线,引导学生读书品味,了解少年周恩来的远大志向,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嚷”、“义”、“范”、“巡”四个生字。
正确读出帝国主义、欺凌、模范、得意扬扬、租界、繁华、吵嚷、热闹非凡、巡警、惩处、训斥、耀武扬威、妇女、哭诉、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线索,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了解少年周恩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远大志向的原因。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了解周恩来、租界地、旧中国、帝国主义者等方面的资料并尝试解决预习中的问题;教师搜集租界、周恩来的相关资料图片,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我们一起来读一句名言。
(出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齐读。
)2、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对,他就是把毕生精力献给祖国和人民的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
(出示周总理的照片并简介周恩来)周恩来(1898~1976),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
原藉浙江绍兴,1920~1923年,赴法留学,求得马克思主义,参与建立中国共产党;1925~1949年,献计献策,建立新中国;建国以后,担任国务院总理,为新中国的建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1972~1975年,晚年的他,仍带病坚持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故事发生时的社会背景。
2、引领学生了解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基本内容。
3、通过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难点:通过了解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1个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讨论导入通过讨论:“你们为什么要读书?”引出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PK机制:分组PK,师简笔画小胸章的奖牌,给小组表现好的孩子发奖牌。
(二)讲授新知1、视频欣赏让学生带着“少年周恩来为什么而读书”的问题,观看视频,了解少年周恩来宏伟志向的故事。
2、畅所欲言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回答。
周恩来同学遇到了哪些困难?周恩来同学为什么要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是为了什么而读书呢?3、周恩来简介周恩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
4、读一读教师带领学生读课文,和同学们一起感受周总理少年时凌云壮志的理想。
5、欣赏周恩来经典语录(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为中华腾飞而努力奋斗。
(3)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6、舞台剧欣赏加深学生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解。
(三)课堂小结1、本节课你认识了哪位伟人?2、我们要向他学习什么精神?(四)作业布置开展《小小读书会》活动,一起读书,快乐成长,相互分享(自带书籍)。
六、板书设计副板书区主板书区辅助板书区自由发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PK机制七、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愿景卡
学习愿景:
1、我会写“帝、义、伯、租、振、范、闯、凡、巡、嚷、妇、惩”12个生字,
会写“伯父、模范、巡警、吵嚷、惩处、抱负、胸怀、喝彩”8个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我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
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自主学习:
1、课文中用了许多四个字的词语,如“风和日丽、热闹非凡”,我要找一找,
再抄下来,并会理解运用。
2、我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
1、思考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2、我也要好好想想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
综合性学习
以多种渠道了解“别人成长的故事”,用多种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