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7
重复法
反译法(作业评讲与提 8
升)
9
句型转换
理论 课时
2 1 2 1 2 1 2 1 2
学时安排
实验 课时
习题 课时
1
1
1
1
小计
2 2 2 2 2 2 2 2 2
长难句(作业评讲与提
10
1
升)
11
特殊句式
2
语法成分的互换(作业
12
1
评讲与提升)
13
一文多译
2
特色理论简介(作业评
14
1
讲与提升)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1. 成绩考核由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 2. 平时主要考查出勤及作业情况,占总成绩的 40%。平时成绩基础分为 75 分,1 个好的表现(简称 GJ,指回答问题或作业等表现优异的情况)等同于 3 分,平时成绩可以超过 100 分,总评成绩最多不超过 99 分;1 次缺席(记录表中用?表示)减 3 分;3 次请假(记录表中用 l 表示)减 2 分。 3. 期末考试为笔试,占总成绩的 60%。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刘龙根、胡开宝、伍思静,《大学英语翻译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参考书: 陈文伯,《译艺:英汉汉英双向笔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大纲执笔: 杨炳钧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 课程代码:001-(2017-2018-1)EN411 学分/学时:2/32 适用专业:不限 先修课程:无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在此基础上进行翻译实践提高汉译日和日译汉的翻译水平。
教学中采取理论与实际结合,以实践为主的方法,在讲授理论的同时,更强调学生的翻译实践,诸如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使学生基本掌握汉语和日语的各种句子成分,语态及常用句式的翻译规律及常用体裁的文章的翻译方法。
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可分为四部分:汉语词语和谚语的翻译;一般翻译技巧比如加译、减译等;被动句、使役句等常用句式的翻译;不同文体的文章翻译等。
重点是一般翻译技巧和各种句型的翻译。
从知识结构上看,可分为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
以理论为基础,实践为重点。
讲授的顺序是先讲理论,后进行实践,但理论与实践不可分的,讲理论部分时不能孤立地讲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
教材:苏琦(2008)《汉日翻译教程》商务印书馆周明(1994)《日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梁传宝,高宁(2001)《新编日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宋协毅(2008)《新编汉日日汉同声传译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谭载喜(2012)《翻译与翻译研究概论——认知·视角·课题》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陈岩(1990)《新编日译汉教程》(第二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考核方式:笔试(闭卷)教学安排:本课程努力突破原有课程学习的局限性,综合汉译日、日译汉笔译、口译等课程内在的知识体系,使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现代化。
在实际教学中,按照分阶段教学的方式进行课程设计,实现各阶段教学针对性与课程整体设计的系统性项结合。
具体内容汇总如下:课时安排此外,按照精讲多练的原则,加强试题库、参考文献资料库、音像资料库、应用文对译大全、名译赏析等网络数据库的建设,努力为学生创造实战环境,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学会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检验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掌握翻译的技巧,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课程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德语)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德语)一、课程编码:2400165课内学时: 32 学分: 2二、适用专业:德语语言文学专业三、先修课程:翻译理论与技巧I,II,III,德汉旅游口译,德汉经贸口译,德汉外事口译四、教学目标:1、掌握翻译学(笔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2、通过分析和解决笔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深入理解中文和德文的语言差异;3、了解笔译人员职业特征和相关情况,具体如职业要求、必备能力、在德国和中国的深造机会、实践机会以及工作机会等等;4、了解关于笔译学的专业文献;5、掌握笔译的重要技巧。
五、教学方式:1、课堂上采用教师讲解、集体讨论和学生作报告相结合的方式;2、课堂练习和课外实践相结合;3、布置作业,并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分析和讨论。
六、教学主要内容及课时分配:1.导论(2课时)2.翻译学基本理论(6课时)3. 笔译实练和分析(16课时)3.1 文学翻译3.2 新闻网页翻译3.3 科技文本翻译3.4 电影脚本翻译4.口译实练(8课时)七、考核与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70%,期末笔试成绩占30%。
九、参考书及学生必读参考资料:教材:1.德语口译教程– Lehrwerk für Dolmetschübung.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2.汉德口译实践入门. 刘炜、Thomas Willems(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年参考资料:3.Werner Koller, Einführung in die Űbersetzungswissenschaft (UTB, 2001)4.Joanna Best und Sylvia Kalina (Hrsg), Űbersetzen und Dolmetschen (UTB, 2002)5.Radegundis Stolze, Űbersetzungstheorien – Eine Einführung (Gunter Narr, 2001)6.Jörn Albrecht, Literarische Űbersetzung. Geschichte, Theorie, Kulturelle Wirkung(Wissenschaftliche Buchgesellschaft, 1998)7.Jörn Albrecht und Hans-Martin Gauger (Hrsg), Sprachvergleich und Űbersetzungsvergleich (PeterLang, 2001)8.钱文彩(编者),《汉译德理论与实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十、大纲撰写人:刘文杰1。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代码:06401405课程学时:56 学分: 3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师范、商务方向)开课时间:三、四年级(2)、(1)学期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大纲执笔人:金惠康大纲审定人:翻译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for Translation)课程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之一。
它包括翻译理论与实践,有英语翻译成汉语与汉语翻译成汉语,现代翻译理论与技巧,翻译的跨文化交际与障碍。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侧面及其相互的联系和在综合技能培养中的作用,说明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说明本课程在对学生知识、能力、技能和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培养的具体要求。
) 1.教学目的:翻译理论是翻译实践的指南。
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是系统地传授翻译基本理论,结合翻译实践训练、翻译方法和技巧,从而大大提高研究生的翻译能力。
2.教学要求:学生通过72学时的学习,能够了解国内外翻译研究动态,掌握翻译学的理论系统,并能熟练地运用各种翻译方法和技巧,为他们走向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翻译理论;英译与汉译语基本实践2. 教学难点:翻译的基本技能技巧;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讲授为主,课堂讨论,读辅导材料,写学习心得,参与翻译实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四、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分配)本课程两学期,36课时/36课时,专题讨论1-3次,计9课时,考试2课时。
第一学期:第一章汉字英词(Chinese Characters & English Words)第二章汉英表达的不同(Different Ways of Expressing Ideas)第三章汉文明礼貌语言(Chinese Language of Respect & Humanity)第四章中国文化(Chinese Culture)第五章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社会架构(Chinese Social System with Chines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第六章现代说法反映现代社会(Modern Sayings Reflect Modern Life)第七章语言,文化与社会(Language,Culture & Society)第八章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第九章语言与翻译(Language & Translation)第十章翻译技巧杂谈(一)(On Skills of Translation)(1)第十一章翻译技巧杂谈(二)(On Skills of Translation)(2)专题讨论一: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专题讨论二:岭南文化翻译讨论第二学期:第一章跨文化传播与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第二章跨文化差异与融合(Intercultural Difference and Integration)第三章跨文化理解与翻译(Inter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Translation)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介绍(Introduction to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第五章文化旅游翻译(Transl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第六章汉英修辞表达(Metaphorical Expressions in Both Languages)第七章汉英谚语与典故(Proverbs and Allusions in Both Languages)专题讨论三:中华文明翻译与介绍专题讨论四:中华文化旅游翻译五、考试范围与题型1.考试范围与分数:(1)现代翻译理论(10%)(2)现代翻译技巧(20%)(3)翻译实践(50%)(4)跨文化交际(10%)2.考试题型与分数比例:(1)理论问答题(10%)(2)英译汉(20%)(3)汉译英(50%)(4)段落翻译(20%)六、教材与参考资料1.教材:金惠康著,2003,《跨文化交际翻译》,2004《跨文化交际翻译续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参考资料:《中国翻译》1993—2002年各期《中国科技翻译》1996—2002年各期《上海科技翻译》1996—2002年各期《文化研究》(人大复印报刊资)1997—2002年各期邓炎昌刘润青.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比较[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吴冰等编.大学英语口译(汉英)教程[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1994乐黛云主编.中西比较文学教程[N].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88柯平主编.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93张培基等编.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1983英喻云根编.汉对比语言学[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1994陈定安编着.英汉比较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范仲英编着.实用翻译教程[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吕瑞昌等编.汉英翻译教程[M].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胡文仲主编.英美文化辞典[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辛华.世界姓名译名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1987胡曙中.英汉修辞比较与研究[M].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2王德春等编.修辞学词典[M].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谭永祥.修辞新格[M].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1996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教育出版社,1976冯翠华编.修辞格[M].商务印书馆出版,1983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王秉钦.文化翻译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关世杰.跨文化交际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王宏印.跨文化传通——如何与外国人交往[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胡文仲主编.文化与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钟述孔.实用口译手册[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靳梅琳编着.英汉翻译概要[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陈宏薇主编.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刘重德.文学翻译十讲[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金堤.等效翻译探索(增定版)[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金圣华.桥畔译谈:翻译散论八十篇[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林佩汀.中英对译技巧[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谭宝全.现代英语翻译诀窍[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增定版)[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陈生保编着.英汉翻译津指[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金圣华/黄国彬.因难见巧:名家翻译经验谈[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辜正坤.中西诗鉴赏与翻译[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陈小慰,《语言.功能.翻译:汉英翻译理论与实践》,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谭载喜编着.新编奈达论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金惠康.贵州旅游(英汉双语版)[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4金惠康.编译《贵州旅游》(英汉双语版)体会[J].中国科技翻译,1998(2):54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汉英语言文化比较[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7金惠康.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8金惠康.中国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集[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金惠康.汉英文化旅游实用手册[M].广州:广东省旅游出版社,2003Baker,Mona.In Other Words:A Course book on Translation [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and 劳特利奇出版社,2000Burton Raffel.The Art of Translating Poetry [M].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88 Cao Xueqin.The Story of the Stone[Z].trans.Hawkes,D.London:Penguin Books Ltd,1973 Cao,Xueqin.A Dream of Red Mansions [Z].trans.Yang Hsienyi and Gladys Yang.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1994.Dan Sheng.Literary Stylistics and Fictional Translation[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Derald Wing Sue and David Sue.Counseling the Culturally Different:theory and practice[M],Publishing Company,Belmont California,1990 John Wiley and Sons,Inc USAGrosjean,Francois.Life with Two Languages:an introduction to bilingualism[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2Hymes,nguage in Culture and Society[M].NY:Harper and Row,1964Larry A.Samovar,Richard 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Wadsworth,1991Jin,Huikang and Wang,Weigang(金惠康/王维纲).JEFC and SEFC EnglishMethodology[M].Guiyang:Guizhou Minorities Publishing House,1996Jin,Huikang.Guizhou Tourism[M].Guizhou Educational Publishing House,Guiyang,PRC,1999 Jin,Huikang.Aspects of Guangdong Province [M].Guangzhou:Cartographic Publishing House of Guangdong Province,2002.Larry E.Smith.Discourse Across Cultures — Strategies in World Englishes[M].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UK)Ltd,1987Newmark,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Herfodshire:Prentice Hall,1986.Nida,Eugene 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Press,1993.Pinkham,Joan.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Raymond Gozzi,Jr.New Words — and A Changing American Culture [M].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1990Saville/Troike,Murie.The Ethnography of Communication[M].Oxford:Basil Blackwell,1983 Wallerstein,nguage and Culture in Conflict[M].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Inc USA,1983Samovar,Larry A and Porter,Richard E and Stefani,Lisa 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and汤姆森学习出版社,2000Scollon,Ron and Scollon,Suzanne Wong.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 Discourse Approach [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and布莱克韦尔出版社,2000Venuti,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M].London & New York:Routledge,1995.。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讲解
荆楚理工学院《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二、课程代码:三、课程管理:外国语学院(部)英语本科教研室四、教学对象:09级英语(本科)专业五、教学时数:总时数72节,其中课堂讲授36节,教学实践36节。
六、课程性质:专业、必修、基础课七、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教学目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翻译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讲解基本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指导翻译实践,把学生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技巧转化为翻译表达能力。
通过反复实践加强翻译基本功,深化对英汉文化的领悟,提高学生的百科知识、文化再现能力、译文对比分析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要求1.课堂教学要求:在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辅以充分、典型的译例分析,通过活跃的课堂师生互动,把枯燥的理论课变得成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而受学生喜欢。
分不同文体选择适量单、长句练习和语篇练习,口头翻译课课做,书面实践周周做,练习反馈时时做。
实行课后作业全批、全改、全讲解,有针对性检查指导学生实际翻译实践活动。
2.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知识,能较熟练地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利用文体分析法分析和识别汉英两种语言在遣词造句、文体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初步进行忠实通顺的英汉互译实践。
从而能在毕业以后能较快适应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工作,在各行各业的英汉翻译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更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翻译人才的要求。
八、相关课程衔接:《语法》、《英汉文化对比》等九、考核方式:笔试十、教学纲目: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西翻译理论简史,明确翻译的定义和翻译的目的,熟悉翻译标准和译者的素质与条件。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纠正学生认为翻译就是一一对应的英汉转换和翻译课就是死板枯燥的理论教授的错误观念,使其认识到翻译是一种文化交流。
教学难点:介绍翻译的标准和译者的素质与条件,使学生改变翻译课枯燥难学的观念,同时感受到翻译的乐趣。
《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32410B课程英文名称: Japanese-dinese Trang lation所属学科:外国语言文学适用专业:日语语言文学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 72授课对象:日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课学期:第五、六学期大纲执笔人:潘贵民一、编写说明该课程是专业课程,其教学大纲以《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而编写,作为日语专业三年级一、二学期学生的教学依据,适用于日语本科专业学生的教学要求。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为日语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而设置。
通过两个学期的学习,使学生达到在掌握基本的日语语言文字、语法、词汇、文学、社会文化等日语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初步运用的目的,为其进入社会企事业单位从事翻译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要求学生在学期结束时掌握初步的翻译技巧,200句左右的日语常用语句,能进行熟练的文字翻译和口头翻译,能速记内容要点,并要求能准确理解原文,基本没有误译,汉语表达清楚、通顺,并具有一定的文采,达到能熟练应对一般翻译的水平。
三、教学主要内容(含各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并以下划线或*等方式注明重点、难点)本课程为日语专业本科学生第五、六学期而设置。
将学习翻译的标准和基本要领,以及常见的句型和各语体的文章的翻译;采用课外练习和课堂讲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并尝试训练现场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第一章总论(8学时)一、什么是翻译二、为什么要开设日汉翻译课程三、中国外译汉简史四、近代翻译家论翻译标准五、关于直译与意译的争论六、如何学好日译汉及初学者常犯的毛病(一)不断提高日语水平——理解方面常见错误(二)提高中文水平(三)善于使用工具书七、翻译文章的具体步骤第二章句子的译法(14学时)第一节移位法——单句的翻译(一)主语的移位(二)客语的移位(三)用修——补语的移位第二节拆句法——复句的翻译(一)长连体修饰句的拆译(二)长连用修饰句的译法(三)长并列句及复杂句的译法第三节加译与减译(一)加译(二)减译第四节改变成分法第五节合并句子法第六节语言凝练法(浓缩法)1、目的2、什么是凝练法3、如何凝练第三章词的译法(14学时)第一节翻译中修辞的必要性第二节选词的方法(一)注意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二)注意作者的立场(三)选词要符合环境、气氛(四)选词应注意文章体裁(五)注意语言的时代性第三节词语的具体化与概括化第四节词语的反译法第五节把握中文词的含义第四章文章的翻译(30学时)一、贸易信函的翻译二、贸易信函翻译练习三、报刊文章的翻译四、论说文的翻译1、注意事项2、论说文选(一)科学者と頭(二)国際環境と日本五、随笔的翻译1、注意事项2、随笔文选(一)光陰矢の如し(二)こわい先生たち(三)北の森から(四)沈黙の世界(五)河豚(六)おふくろ(七)人生は変幻の猫(八)おそれという感情六、小说的翻译(一)青い壶(二)絵本(三)転落の詩集第五章练习题参考答案及译文(2学时)五、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新编日汉翻译教程》,庞春兰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
《翻译理论与实践I》教学大纲
《翻译理论与实践I》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I》英文名称: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I课程性质:学科领域选修课课程编号:025*******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适用专业:适用于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预备知识:基础综合英语课程教材:穆雷主编,《英汉翻译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参考书目:[1] 张培基主编,《英汉翻译教程》(修订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年.[2] 古今明编著,《英汉翻译基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1997年.[3] 刘全福编著,《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1年.考核方式:考查制定时间:2013年10月制定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翻译理论与实践I》课程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翻译系列课程中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面向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第五学期)开授。
该课程由翻译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组成。
翻译理论主要包括翻译的标准与原则,翻译的功能,翻译过程中对原文旨意、风格的理解与分析,以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为主的各种翻译方法,文化差异对翻译等值的影响等等。
通过对这些翻译理论的介绍,期望学生对国内外影响较大的翻译理论、流派及代表人物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应用相关理论指导自己的翻译实践。
翻译实践课的主要内容是进行与翻译理论同步的翻译实践,通过大量翻译习练使学生熟悉各种翻译技巧并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增强其对忠实传达原文旨意和风格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中英语言和文化差异对翻译影响的认识,进而全面提高其实际翻译能力。
《翻译理论与实践I》课程以英译汉为主。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章节内容学时第一章翻译概述 4 第二章英汉语言文化比较 4 第三章理解原文 2 第四章基本翻译技巧 6 第五章英语词汇的汉译 4 第六章英语句子的汉译 6 第七章英语篇章的汉译 6合计32第一章翻译概述(4学时)一、本章基本要求1.了解翻译的定义;2.了解翻译的过程;3.理解并掌握翻译的标准;4.理解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翻译思想;5.了解对一名翻译人员的基本要求。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文名称: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一、课程说明1、课程编码:0130502052052、学分: 2 学时:343、课程类别:专业学位课4、开课学院:翻译学院5、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日语语言文学专业专业学位课,是学生学习、了解和掌握基本翻译概论和基本翻译技巧及翻译策略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从国内外基本翻译观点、基本翻译简史、基本翻译技巧的一般规律和原则出发,配合以实际的各种日汉语文本翻译实例,在理论和实践互相结合的基础上,掌握日汉互译理论与技巧的基本特点、主要内容、实际应用策略,使学生把握日汉互译理论与技巧的基本内容、特征及日译中和中译日的异同点。
6、预备知识:需要本科学习阶段的商务翻译、高级日语、中级日语、日汉互译基础、基础笔译等基础课程的知识准备为预备知识。
7、教学目的与要求:1)教学目的:1.了解日汉互译理论的基本特征和日译中、中译日的异同点所在;2.把握日汉互译的基本策略和代表性的日汉互译理论、观点及常用技巧;3.把握国外翻译理论对中国翻译理论的影响、启示和比较4.掌握中译日和日译中的具体翻译技巧在不同文本翻译方面的异同点。
5.了解不同翻译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日汉互译的影响和应用。
6.达到一定的笔译速度,且行文流畅、意思通达、表述自然。
2)教学要求A.翻译理论方面(1)基本了解中西方翻译理论发展的几个阶段及主要代表性观点(2)基本掌握中西方主要翻译流派的名称、观点及代表人物(3)基本掌握中西方各主要翻译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及其在日汉互译中的应用(4)掌握日汉互译中所涉及到的翻译理论及翻译策略(5)必须掌握日汉互译中所遵循的一般规律及基本原则(6)掌握翻译理论研究论文的选题、写作及研究趋势B.翻译技巧方面(1)基本了解日汉互译中所遵循的归化、异化等一般常用规律、策略及基本技巧(2)掌握日汉互译中增译、减译、直译、意译、倒译、顺译等具体的翻译策略(3)掌握不同日汉语文本主要采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及技巧(4)掌握日译汉中的省略现象、长句翻译等特殊翻译技巧(5)掌握汉译中特有专业词汇、专业文本的翻译要点(6)掌握翻译方法研究论文的写作特点C翻译能力方面(1)掌握日汉语基本语言特点、语法规律、文本格式(2)掌握日汉语中基本常用句型的翻译要点及翻译手法(3)掌握常用日汉语文本的阅读技巧、阅读速度及日汉互译时的注意事项(4)能够正确借用电子词典、网络等辅助工具进行一定文本的翻译(5)掌握中日经济、文化、科技等一般常用词汇的互译(6)掌握日汉语常用翻译技巧和翻译现象研究论文的写作技巧8、考核方法与要求:考核方法:①期末闭卷考试②期末闭卷考试与学期末论文相结合的方式组成及占分比例:①期末考试成绩100分②期末闭卷成绩(100分)+期末学论文(分)=总成绩9、教材与参考书:教材:1.李文革《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版。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案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案襄樊学院外国语学院课程大纲及教案专业名称:英语专业课程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主导教材: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 所属课程团队:翻译团队课程负责人:王林适用年级: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大纲一、课程概况课程名称:翻译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课程编号:080301z403学分:2 学时:36 开课学期:5、6二、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翻译理论知识、熟知并能够运用基本的翻译技巧、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进行英汉互译实践,达到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对其翻译能力的基本要求,译文忠实、通顺。
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可胜任未来的中学英语教学并能够在外事、外贸等领域从事翻译工作。
2、[课程要求]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分为英译汉和汉译英两部分。
为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采用讲解练习相结合、课堂陈述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老师每周布置一定的翻译练习和资料查找任务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资源共享。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1、[教学内容要点]本课程教学将翻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练习为主,理论讲解为辅,重点是翻译技巧、翻译策略和方法的介绍与翻译练习的讨论和讲解,翻译内容涉及应用文体、小说、诗歌等各类文体、各个领域的文本类型。
课程安排按照讲练结合的原则展开,帮助学生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训练翻译的基本技能。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讲评,强化学生对不同文本语体特点和翻译原则的认识,为其将来从事翻译工作或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安排]本课程教学依据教学大纲,安排在本科三年级上、下两学期进行,共计68学时,其中36学时为英译汉,32学时为汉译英,每周2学时。
教学计划允许授课教师在具体操作中有一定的灵活度,但至少应包含以下3部分的主题内容:1)翻译概述(含翻译的标准、原则、过程、中外翻译简史及翻译名家的主要观点等);2)翻译技巧讲练(介绍主要的英汉互译技巧,结合学生的练笔进行讲评);3)多视角的翻译实践与研究(不同领域的翻译实践及其操作原则与技巧,如外来词翻译、报刊标题及新闻翻译、旅游翻译、科技翻译、广告翻译、文化与翻译等;在实践的基础上开始涉猎翻译的前沿理论,提高学生对翻译的理性认识,目的在于训练其解决问题的探索能力,为其将来从事翻译实践或理论研究开辟一个窗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理论与实践1》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1
课程编号:06120360
课程类别:专业课,必修
总学时数:32(理论学时:16 实践学时:16)
学分:2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适用专业:英语(师范)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翻译理论与实践1》是为英语(师范)专业开设的必修专业课。
本课程是《翻译理论与实践2》的基础,旨在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中外翻译理论,并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进行各种类型的翻译实践,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同时掌握翻译技巧,增强翻译技能,进一步提高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也为《翻译理论与实践2》的学习做准备。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翻译概述
1.教学内容
翻译的基本原理(定义、类型、标准);翻译的过程(理解、表达、审校);翻译的条件
2.重点、难点
重点:翻译的定义和标准
难点:翻译的标准(中西方著名翻译家提出的翻译标准比较和探讨)3.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翻译的发展历史和定义;掌握翻译活动的基本过程;理解中西方著名翻译家提出的翻译标准。
第二章英汉语言对比
1.教学内容
英汉语言不同点对比(印欧语系与汉藏语系;主语句与主题句;形合与意合;
树状与竹状;静态与动态)
2.重点、难点
重点:主语句与主题句;形合与意合;树状与竹状的不同点对比
难点:树状与竹状的不同点对比
3.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例句分析,了解英汉语言在语系、句法、语义、词法等方面的不同点,在练习的基础上,加深差异理解,提高英汉语言差异的敏感度。
第三章英汉思维和文化对比
1.教学内容
英汉思维和文化对比
重点:英汉语言的文化差异(问候、颜色、动物);英汉语言的思维差异(正反与虚实、褒贬与曲直、直率与含蓄、客体与主体、抽象与具体)
难点:英汉语言的思维差异(正反与虚实、褒贬与曲直、抽象与具体)3.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英汉语言在文化和思维方面的对比规律和差异,尤其是通过文化差异的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思维差异的了解,知晓英汉语言在表达上的不同点,从而提高双语转换时的语言表达水平。
第四章词语的翻译
1.教学内容
词语的翻译(词义的选择、引申、具体化、抽象化和褒贬)
2.重点、难点
重点:词义的选择、引申、具体化
难点:词义的引申、具体化和抽象化
3.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词语的翻译,尤其是翻译时如何根据上下文进行词义的选择、引申、具体化、抽象化和褒贬,实现词语在翻译时的准确转换。
第五章句子翻译技巧(上)
1.教学内容
句子翻译技巧(增译法、省译法、词类转换法)
2.重点、难点
重点:省译法、词类转换法
难点:词类转换法
3.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例句分析和句子翻译练习,掌握增译法和省译法的运用;重点掌握词类转换法,根据句子情况,灵活进行转换和思维调整。
第六章句子翻译技巧(中)
1.教学内容
句子翻译技巧(正说反译、反说正译法、重译法)
2.重点、难点
重点:重译法、正说反译、反说正译法
难点:正说反译、反说正译法
3.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例句分析和句子翻译练习,掌握重译法和正说反译、反说正译法的运用;
重点掌握正反译法,根据句子情况,灵活进行转换和思维调整。
第七章句子翻译技巧(下)
1.教学内容
句子翻译技巧(语态变换法、倒置法、拆译法)
2.重点、难点
重点:语态变换法、倒置法、拆译法
难点:语态变换法
3.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例句分析和句子翻译练习,掌握语态变换法、倒置法和拆译法的运用,在英汉两种语言进行转换时,注意不同翻译方法的运用,使得表达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第八章常见句型的翻译
1.教学内容
常见句型的翻译(定语从句的翻译、状语从句的翻译、名词性从句的翻译)
重点:定语从句的翻译、状语从句的翻译
难点:定语从句的翻译(译成前置定语、译成后置定语、溶合译法、译成状语)3.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常见句型的基本翻译方法,尤其是定语从句的翻译中,灵活运用译成前置定语、译成后置定语、溶合译法、译成状语等翻译技巧,进行定语成分的挑战,使表达符合目的语的习惯。
第九章中国传统文化语篇英译
1.教学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语篇英译
2.重点、难点
重点:零主语句句子翻译1“早在2000 多年前,就产生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及其他许多也在中国思想史上有地位的学说流派,这就是有名的‘诸子百家’”。
排比句句子翻译2“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
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
”
难点:句子翻译“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
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
”中的排比“强调”部分如何处理。
3.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自主翻译,撰写翻译日志,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语篇翻译,班级翻译成果整理,课堂PPT展示与教师讲评以及课后反思等形式在过程中发现本语篇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第十章传统村落语篇英译
1.教学内容
传统村落语篇英译
2.重点、难点
重点:文化负载词(无人化、空心化血缘文化、聚族文化、伦理观念、祖宗崇拜、典章制度、堪舆风水、建筑艺术、地域特色);长句英译,句式调整(之所以强调保护古村落,不是为了复古,更不是为了倡导过去的宗族居住生活模式,而是为了了解和保留一种久远的文明传统,最终是为了体现现代人的一份历史文化责任感。
);词语翻译(留下,捐出来,协调,留树)
难点:词语翻译(留下,捐出来,协调,留树)
3.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自主翻译,撰写翻译日志,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语篇翻译,班级翻译成果整理,课堂PPT展示与教师讲评以及课后反思等形式在过程中发现本语篇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第十一章路边的蔷薇语篇英译
1.教学内容
路边的蔷薇语篇英译
2.重点、难点
重点:语篇中定语的英译;词语的英语(遗弃,素心,薄幸)
难点:多个前置定语的英译处理方式(病黄的象牙色,今朝的冷绿的,断了颈子的盛酒的)
3.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自主翻译,撰写翻译日志,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语篇翻译,班级翻译成果整
理,课堂PPT展示与教师讲评以及课后反思等形式在过程中发现本语篇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三、建议学时分配表
四、课内实践教学安排及要求
五、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试
2.成绩评定:
总评成绩构成:平时考核(50)%;期末考核(50)%
平时成绩构成:考勤考纪(20)%;作业(40)%;实践环节(40)%
六、建议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冯庆华主编,《实用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参考资料:
1.张春柏主编,《英语笔译实务3级》,外文出版社,2011年版
2.王大伟,韩忠华主编,《英语笔译实务3级教材配套训练》,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3.张培基译注,《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4. 平卡姆编著,姜柱华校,《中式英语之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
版
七、大纲说明
本课程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综合课程,因为翻译学科的实践性较强,所以教学内容的设置上理论与实践学时各占一半,课堂上会根据上课情况,具体调整实践练习的时间,尽量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同时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
另外,考虑到学生英译能力较弱,所以在语篇翻译的选择上,主要选取了汉译英的内容。
上课内容与课时安排会根据实际情况,允许适当得调整。
本课程教学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更加注重翻译过程,由传统的重翻译结果,转为基于翻译过程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翻译能力为重点,考核方式也注重过程中的评价。
执笔人:郑攀
审阅人:华璠
审定人:严春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