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
螳螂捕蝉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螳螂捕蝉文言文原文及译文《螳螂捕蝉》是一篇出自《庄子》的寓言故事,原文如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螳螂不知黄雀在后,只顾捕蝉。
黄雀不知有鹞子在后,只顾捕螳螂。
鹞子不知有猎人在后,只顾捕黄雀。
这则寓言故事通过螳螂、黄雀、鹞子和猎人的连环追逐,表达了“自欺欺人,自作自受”的道理。
以下是《螳螂捕蝉》的现代汉语译文:
螳螂在捕捉蝉,黄雀在它后面。
螳螂不知道黄雀在后面,只顾着捕捉蝉。
黄雀也不知道有鹞子在后面,只顾着捕捉螳螂。
鹞子也不知道有猎人在后面,只顾着捕捉黄雀。
这个寓言故事通过螳螂、黄雀、鹞子和猎人的追逐,告诉人们不要贪心,否则会自食恶果。
文言文螳螂捕蝉的翻译
昔者,有一螳螂,生于深林,长于茂草。
其形如鸟,而体似鼠,善捕飞虫。
一日,螳螂见蝉于枝头,吸树汁而歌,其声清亮,悦耳动听。
螳螂心动,欲捕之。
螳螂遂隐身草丛,静待蝉至。
蝉不知有螳螂在侧,自顾吸汁,悠然自得。
螳螂伺机而动,疾如风,跃起于树,伸臂欲捉。
蝉惊觉,急欲飞去,然螳螂已捷足先登,以其锋利之爪,抓住了蝉翼。
蝉痛苦哀鸣,声震林间。
螳螂视之,心中窃喜,以为得手。
未料,此时树上一鹊,见螳螂捉蝉,心生贪念,欲取蝉而食之。
鹊乃飞至,欲啄螳螂。
螳螂见鹊来,惊慌失措,急忙松手,欲逃脱。
然蝉翼已伤,无力飞去,遂被鹊啄食。
螳螂眼睁睁地看着蝉被鹊取去,心中懊悔不已。
螳螂遂飞回林中,叹曰:“吾自恃捕蝉之技,岂料鹊之贪心,使我功亏一篑。
今日之事,教我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可妄自尊大。
”自是以后,螳螂每有所行,必先观察四周,谨慎行事,不敢再轻举妄动。
而世间之人,亦由此寓言,悟得世间事物,强弱难分,须谨慎行事,不可贪心不足,自取灭亡。
螳螂捕蝉,其事虽小,其理甚大。
螳螂之捕蝉,喻人有所欲,必先观察时机,方能成功。
鹊之啄螳螂,喻人贪心不足,往往自食其果。
蝉之被鹊取,喻人过于自信,易遭人算计。
故此寓言,意在告诫世人,行事须谨慎,不可轻信他人,更不可贪心不足。
螳螂捕蝉,鹊取螳螂,蝉被鹊啄,环环相扣,皆因贪心而起。
若能以此为鉴,慎思明辨,则可免于灾祸,安享人生。
夫螳螂捕蝉,虽为小事,然其中蕴含之哲理,却足以启迪人心。
愿世人以此为戒,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共度美好人生。
螳螂捕蝉的意思_螳螂捕蝉的成语解释
螳螂捕蝉
成语解释蝉:知了。
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
比喻目光短浅
成语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螳螂捕蝉,志在有利,不知黄雀在后啄之。
”
成语繁体螳蜋捕蟬
成语简拼TLBC
成语注音ㄊㄤˊㄌㄤˊㄅㄨˇㄔㄢ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螳螂捕蝉作宾语、定语;指人目光短浅。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鼠目寸光、急功近利
反义词瞻前顾后
成语例子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小狗子哪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听得声音,转脸来看。
”
英语翻译The mantis stalks the cicada.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吴王寿梦要攻打楚国,并禁止大臣提反对意见,有一个大臣的儿子听说后,带上弹弓到王宫花园去打鸟。
吴王问他干什么,他说在看螳螂捕树上的蝉,而黄雀在后面等着吃螳螂。
吴王觉得自己的处境同螳螂差不多,就只好取消计划。
文言文阅读《螳螂捕蝉》答案及译文(精选15篇)
文言文阅读《螳螂捕蝉》答案及译文(精选15篇)文言文阅读《螳螂捕蝉》答案及译文(精选15篇)文言文阅读《螳螂捕蝉》答案及译文篇1作为语言的四种基本技能之一的阅读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要想快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需要同学们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的。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阅读《螳螂捕蝉》答案及译文,仅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旨在让同学们更好的把握文章的重点内容,并有所启发和收获。
文言文阅读《螳螂捕蝉》及答案螳螂捕蝉园中有树,其上有蝉①,蝉高居、悲鸣②、饮露,不知螳螂③在其后也。
螳螂委身④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⑤在其下也。
(选自《说苑正谏》)[注解]①蝉:昆虫,又叫知了。
②悲鸣:动听地鸣叫。
③螳螂:昆虫,又叫刀螳,臂长,善捕小虫。
④委身:曲身。
⑤弹丸:弹弓铁丸。
这里指拿弹弓的人。
[实战演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⑴欲取蝉( ) ⑴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⑴黄雀延颈( )2、下列句子中的其各指代什么?⑴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 ⑴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⑴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 ⑴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出自本文的成语是什么?有何比喻义?5、这个故事能给我们哪些启示?螳螂捕蝉参考答案:1、⑴要;⑴旁边;⑴伸2、⑴树;⑴蝉;⑴螳螂;⑴黄雀3、蝉高踞枝头,动听地鸣叫,饮食露珠,却不知螳螂在它的身后。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比喻只看见前面有利可图,不知道祸害就在后面。
5、⑴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危险。
⑴不能见利而忘害,居安而忘危。
⑴看问题要全面,不能主观片面。
螳螂捕蝉参考译文:园子里有棵树,树上有只蝉,这蝉高踞枝头,动听地鸣叫,饮食露珠,却不知螳螂在它的身后。
螳螂弯曲身肢,要去捕蝉,却不知黄雀在它旁边。
黄雀伸出脖子要去啄食螳螂,却不知手拿弹弓铁丸的人正在它的下面。
文言文阅读《螳螂捕蝉》答案及译文篇2《螳螂捕蝉》教学设计九作者:扬中市实验小学陆智华转贴自:转载点击数:77《螳螂捕蝉》教学设计九执教:扬中市实验小学陆智华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咱们要上的课文是——螳螂捕蝉,(教师板书课题)这两个字是形声字,同学们已经能根据声旁准确地读出读音了,咱们大声地念念它,好吗?读“螳螂”二字——齐读课题过渡:螳螂捕蝉是个有趣的寓言故事,这个故事中蕴藏着非常深刻的道理,想知道吗?二、自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1、轻轻地打开课本,认真地读读课文,碰到生字,对照着文后的生字表认认、记记,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
螳螂捕蝉文言文注释
螳螂捕蝉文言文注释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是一句流传很广的成语,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经典典故。
下面是对这个典故的注释及其拓展。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形容一个人贪图小利而不顾大局,最终却被别人趁机夺走,自食其果。
螳螂捕蝉,是指螳螂瞄准了蝉虫,准备捕捉。
螳螂以其敏捷的身手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常常能够成功捕捉到猎物。
在这里,螳螂象征着一个人的短暂的成功和眼前的利益。
黄雀在后,是指黄雀紧随其后,准备夺取螳螂捕捉到的猎物。
黄雀表示那些趁机利用别人疏忽的人或势力,常常能够从别人的成功中获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贪图小利而忽视大局,更不要掉以轻心。
因为往往在我们得到小利的同时,也可能会暴露自己的弱点,给别人趁虚而入的机会。
这个典故也引申出了一些深层次的思考。
比如,我们在面对诱惑和困难时,应该保持警觉并且懂得分清轻重缓急。
同时,也要意识到我们所处的环境,以及可能存在的竞争者或对手。
只有全面考虑,才能避免被人趁虚而入,保护自己的利益。
总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典故在中国文化中被广泛传承,是一种警示人们要警惕眼前的小利,保护自己的利益的故事。
同时也在人们的生活中提醒我们,要保持警觉,避免被人趁虚而入。
《螳螂捕蝉》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螳螂捕蝉》文言文原文及译文《螳螂捕蝉》文言文原文及译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为了帮助更多人学习文言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螳螂捕蝉》文言文原文及译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吴王欲伐荆(1),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2)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3)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4),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5)得其前利(6),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螳螂捕蝉》译文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寿梦准备攻打荆地(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
吴王很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有谁胆敢阻止我出兵,将他处死!”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想阻止吴王出兵。
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
吴王很奇怪,问道:“这是为何?”侍卫道:“园中的大树上有一只蝉,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饮露水,却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蝉,但不知旁边又来了黄雀;而当黄雀正准备啄螳螂时,它又怎知我的弹丸已对准它呢?它们三个都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后边的灾祸。
”吴王一听很受启发,随后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注释(1)吴王:指吴王寿梦。
欲:想要。
伐:征讨,讨伐。
荆,指楚国。
(2)谏:规劝。
以下劝上为谏。
(3)舍人:门客(4)少孺子:年轻人。
(5)怀丸操弹:怀揣子弹,手拿弹弓。
操:持、拿。
(6)三旦:三个早晨,三天。
三,泛指多次。
天,古汉语里“旦”就是“早晨”的意思。
(7)子:你。
(8)悲鸣饮露:一边放声地叫着一边吸饮着露水。
古汉语中悲并不一定指代“悲伤”。
高中语文《螳螂捕蝉》原文及译文
高中语文《螳螂捕蝉》原文及译文高中语文《螳螂捕蝉》原文及译文吴王欲伐荆(楚国),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国王的侍从官有少孺子(年轻人)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一心想要)得其前利(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阅读训练及答案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伐(攻打)旦(天,日)子(您)延(伸长)2、在文中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词,并写出相应的句子。
(1)则怀丸操弹于后园。
(不知螳螂在其后也)(2)如是者三旦。
(何苦沾衣如此)3、为下列句子补出省略的成分。
(1)[螳螂]欲取蝉,而[螳螂]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2)[黄雀]欲啄螳螂,而[黄雀]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4、《螳螂捕蝉》写了螳螂、黄雀和蝉等几种动物,告诉人们的道理是: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祸患。
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吴王告诉他左右的人说:“胆敢有来规劝(我)的人一定处死!”②这三个小动物,都一心想求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它们身后隐伏的祸患。
6、请概括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这则寓言主要写的是吴王决定攻打楚国,有个年轻人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谏吴王不要去打楚国。
二:1.补充成语:螳螂捕蝉,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选段中的“其”分别指什么?其: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螳螂捕蝉原文及翻译
螳螂捕蝉原文及翻译
螳螂捕蝉指人目光短浅,没有远见,只想着眼前的利益。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螳螂捕蝉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
《螳螂捕蝉》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①,蝉高居、悲鸣②、饮露,不知螳螂③在其后也。
螳螂委身④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⑤在其下也。
(选自《说苑·正谏》)
[注解]①蝉:昆虫,又叫知了。
②悲鸣:动听地鸣叫。
③螳螂:昆虫,又叫刀螳,臂长,善捕小虫。
④委身:曲身。
⑤弹丸:弹弓铁丸。
这里指拿弹弓的人。
参考译文:园子里有棵树,树上有只蝉,这蝉高踞枝头,动听地鸣叫,饮食露珠,却不知螳螂在它的身后。
螳螂弯曲身肢,要去捕蝉,却不知黄雀在它旁边。
黄雀伸出脖子要去啄食螳螂,却不知手拿弹弓铁丸的.人正在它的下面。
读后启示:
⑴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危险。
⑵不能见利而忘害,居安而忘危。
⑶看问题要全面,不能主观片面。
螳螂捕蝉文言文原文及注释
螳螂捕蝉文言文原文及注释
摘要:
1.螳螂捕蝉的寓意
2.螳螂捕蝉原文及注释
3.螳螂捕蝉的文学价值
正文:
1.螳螂捕蝉的寓意
螳螂捕蝉,这一常见的自然现象,在古人眼中却有着丰富的寓意。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是一句古老的谚语,意味着捕食者只顾着捕捉眼前的猎物,却忽略了自己背后的危险。
这句话用来形容人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后患,具有很深的哲理。
2.螳螂捕蝉原文及注释
原文:
汝之不知,吾之不幸。
汝自以为聪明,吾将捕蝉,而汝不知吾之真意。
吾将捕蝉,而汝不知吾之机也。
注释:
汝:你(指捕蝉的人)
吾:我(指螳螂)
不幸:不幸运,这里指未能成功捕蝉
3.螳螂捕蝉的文学价值
螳螂捕蝉这一自然现象,不仅寓意深刻,而且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被广泛地运用在诗词、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中,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题材。
在诗词中,螳螂捕蝉常常被用来比喻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在散文中,螳螂捕蝉则常常被用来讽刺人类的短视和盲目,如《庄子·逍遥游》中的“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
在小说中,螳螂捕蝉则常常被用来描绘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他就像螳螂捕蝉一样,只顾着追求自己的爱情,而忽视了身后的危机。
螳螂捕蝉的意思及故事
螳螂捕蝉的意思及故事(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神话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儿童故事、童话故事、睡前故事、寓言故事、胎教故事、格林童话、其他童话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such as fairy tales, Folktale, idiom stories, children's stories, fairy tales, bedtime stories, fables, prenatal education stories, Green's fairy tales, other fairy tale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螳螂捕蝉的意思及故事螳螂捕蝉[释义] 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
螳螂捕蝉文言文原文及注释
螳螂捕蝉文言文原文及注释原文: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译文:吴王阖闾准备进攻楚国,告诫他身边的大臣说:“胆敢向我进谏的人就处死。
”他的侍从官中有个年轻人,想向吴王阖闾进谏,劝阻他不要进攻楚国,但是又不敢,就藏着子弹拿着弹弓来到吴王阖闾的后园走来走去,露水浸湿了他的衣服,像这样经过了三个早晨。
吴王阖闾说:“你来,为什么要自找苦吃,把衣服沾湿到这个地步!”那年轻的侍从官说:“园子里有棵树,树上有知了,知了在高处鸣叫,它吸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在它后面;螳螂弯着身子,屈着前肢,想要逮住蝉,却不知道有一只黄雀在他的旁边;黄雀伸长了头颈,想要啄螳螂,却不知道拿着弹弓和子弹的人在它的下面。
知了、螳螂、黄雀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它们身后的祸患。
”吴王阖闾听了说:“对啊!”于是停止了用兵。
【注释】[1]蝉:知了。
[2]吴王欲伐荆:吴王,指吴王阖闾;荆,楚国。
[3]舍人有少孺子:舍人,国王的侍从官;少孺子,年轻人。
[4]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
[5]旦:早晨。
[6]子:你。
[7]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
“附”同“跗”,脚背骨。
[8]延颈:伸长头颈。
[9]务欲:一心想要。
[10]前利:眼前的利益。
螳螂捕蝉文言文原文及注释
螳螂捕蝉文言文原文及注释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螳螂捕蝉的寓意
2.螳螂捕蝉的文言文原文
3.螳螂捕蝉的注释
4.螳螂捕蝉的故事背景
5.螳螂捕蝉的故事寓意
正文
螳螂捕蝉是一则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用以说明贪图眼前的好处会带来危险,也暗示着要懂得适可而止,不能贪得无厌。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螳螂捕蝉的寓意、文言文原文以及注释。
螳螂捕蝉的寓意是,有些人只顾着追求眼前的利益,却不顾身后隐藏着巨大的危险。
这种短视的行为往往会导致失败和灾难。
螳螂捕蝉的故事旨在告诫人们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好处。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螳螂捕蝉的文言文原文:
昔者,螳螂捕蝉,不知黄雀在后。
这句古文的意思是:从前,螳螂在前面捕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后面等待着捕食它。
下面是对这句古文的注释:
1.昔者:从前,表示时间上的过去。
2.螳螂:一种昆虫,以捕食其他昆虫为生。
3.捕蝉:螳螂捕食蝉的行为。
4.不知:没有意识到,没有预料到。
5.黄雀:一种鸟类,也是螳螂的天敌。
6.在后:在后面,表示位置上的接近。
螳螂捕蝉的故事背景发生在古代的中国,那时的生态环境中,螳螂和蝉、黄雀之间的关系就如同现代食物链中的关系。
螳螂捕蝉,黄雀捕螳螂,这揭示了大自然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制约关系。
通过螳螂捕蝉的故事,我们可以明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懂得适可而止,不能贪得无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因贪婪而导致的失败和灾难。
螳螂捕蝉的成语解释
螳螂捕蝉的成语解释螳螂捕蝉的成语解释【汉字书写】:螳螂捕蝉【汉语注音】:táng láng bǔ chán【成语出处】:西汉.刘向《说苑.正谏》:“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成语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中性成语;指人目光短浅。
【螳螂捕蝉的意思】:蝉:知了。
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
比喻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却不知道身后早已有危险。
【螳螂捕蝉的近义词】:后发制人、鼠目寸光、急功近利、坐收渔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螳螂捕蝉的反义词】:深谋远虑、瞻前顾后、勇往直前;【螳螂捕蝉的故事】春秋时期,吴王决定出兵攻打楚国,他不想有人来劝阻他,便放言说道:“哪个不自量力的要想劝我便处以死刑。
”有一个侍卫官明白攻打楚国对吴国并没有好处,于是他想了想决定婉转地劝阻吴王。
连续三天一大早他都拿着一把弹弓在花园里边转悠,尽管衣服被露水弄湿了。
吴王看了感到很好奇,于是问侍卫:“你这是何苦啊,一大早把自已搞得湿淋淋的。
”侍卫回答说:“吴王且看,花园里那棵树上有只知了,它在树枝上叫得很欢快,但它完全不知道身后有只螳螂在他的身后准备捕捉它,螳螂也没有想到它的身后有只黄雀盯它盯了很久了,黄雀自然也不知道我的弹弓早就已经对准它了。
如果只看到当前的.利益总是会得意忘形,很难看到背后的危险,吴王您说是吗?”吴王听了侍卫的这一番话顿时恍然大悟,马上将攻打楚国的计划取消了。
【螳螂捕蝉例句】战国.庄周《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汉.韩婴《韩诗外传》:“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槐西杂志十四》:“后数年,闻山东雷击一道士,或即此道士淫杀过度,又伏天诛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挟弹者,又在其后,此之谓矣。
螳螂捕蝉的寓言故事
螳螂捕蝉的寓言故事
常言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是什么意思呢?让小编带你看看吧。
螳螂捕蝉原文:
庄子走到一个栗树园的边上,看见一只长相怪异的喜鹊从南方飞来。
喜鹊的翅膀有七尺长,眼睛有一寸大小。
喜鹊从庄子的头顶飞过,翅膀碰到了庄子的额头,而后飞到栗树林上落下来。
庄子自语道:“什么鸟?这么大的翅膀,飞到这儿落下来,眼睛这么大,竟看不见我的脑袋。
”
庄子于是拉起衣裳,提着脚步,手执弹弓,寻找射杀喜鹊的机会。
忽见一只知了在栗树叶下怡然自得的纳凉,全然没有察觉一只螳螂正挥动锯齿一样的双臂从后面逼近它;螳螂见知了就要被抓到,似有得意之色,没有觉察到那只喜鹊正从后面扑食它;喜鹊一心在螳螂身上,不知庄子正执弹要射杀它。
庄子见此,猛然醒悟“物与物之间都是这样相互牵累,相互算计,不知谁又在后面算计我呢?”——丢下弹弓返身就走,果见栗园的看门人在后面要捉他,见他返身逃走,于是一边骂一边向他追来……。
庄子回到家里,闭门思过,三天没出房门。
弟子问:“您为什么这几天总呆在家里?”庄子说:“我守形忘身,只顾捉喜鹊而忘了我自己;观于浊水迷于清渊,沉醉于利害而背谬本性。
栗树园中的喜鹊只顾抓螳螂而忘了自己,我是只顾喜鹊而忘了自身,险些被看栗树的人捉到,我要反思反思。
”
螳螂捕蝉的寓意:
警示后来人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深陷危机之中。
螳螂捕蝉的注释和译文
螳螂捕蝉的注释和译文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
注释:
悲鸣,饮露:一边放声地叫着一边吸饮着露水。
古汉语中悲并不一定指代“悲伤”。
委身曲附: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了前肢。
附即“跗”,脚背,这里代脚。
委:曲折。
曲:弯曲。
傍:同“旁”,旁边。
延颈:伸长脖子。
延,伸长。
颈,脖子。
务欲得其前利:力求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
务:一定,必须。
利:利益。
顾:考虑。
患:忧患、灾祸。
译文:
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知了,知了停息在树上一边放声的叫着一边吸饮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就在蝉的身后;螳螂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了前肢,想捕捉知了,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就在螳螂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个小孩举着弹弓在树下要射击它。
这三种动物,都想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它们身后的祸患。
螳螂捕蝉 文言文
螳螂捕蝉文言文
《螳螂捕蝉》的原文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螳螂捕蝉》译文
吴国国王想要讨伐楚国,对其左右大臣说:“有谁敢劝谏我不出兵,我就将他处死!”吴王的侍从里有个年轻人,他想要劝谏吴王却不敢,于是怀里藏着弹丸,手里拿着弹弓,在后院游荡,露水沾湿了他的衣服,像这样过了几天。
吴王很奇怪,问道:“这是为何?”侍卫道:“园中的大树上有一只蝉,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饮露水,却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蝉,但不知旁边又来了黄雀;而当黄雀正准备啄螳螂时,它又怎知我的弹丸已对准它呢?它们三个都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后边的灾祸。
”吴王一听很受启发,随后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螳螂捕蝉》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螳螂捕蝉》文言文原文及译文《螳螂捕蝉》文言文原文及译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为了帮助更多人学习文言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螳螂捕蝉》文言文原文及译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吴王欲伐荆(1),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2)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3)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4),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5)得其前利(6),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螳螂捕蝉》译文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寿梦准备攻打荆地(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
吴王很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有谁胆敢阻止我出兵,将他处死!”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想阻止吴王出兵。
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
吴王很奇怪,问道:“这是为何?”侍卫道:“园中的大树上有一只蝉,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饮露水,却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蝉,但不知旁边又来了黄雀;而当黄雀正准备啄螳螂时,它又怎知我的弹丸已对准它呢?它们三个都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后边的灾祸。
”吴王一听很受启发,随后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注释(1)吴王:指吴王寿梦。
欲:想要。
伐:征讨,讨伐。
荆,指楚国。
(2)谏:规劝。
以下劝上为谏。
(3)舍人:门客(4)少孺子:年轻人。
(5)怀丸操弹:怀揣子弹,手拿弹弓。
操:持、拿。
(6)三旦:三个早晨,三天。
三,泛指多次。
天,古汉语里“旦”就是“早晨”的意思。
(7)子:你。
(8)悲鸣饮露:一边放声地叫着一边吸饮着露水。
古汉语中悲并不一定指代“悲伤”。
西汉-刘向《螳螂捕蝉》原文、译文及注释
西汉-刘向《螳螂捕蝉》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螳螂捕蝉西汉-刘向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
”吴王曰:“善哉。
”乃罢其兵。
翻译: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吴王要攻打荆地,警告左右大臣说:“敢有谏者死!”谁敢劝阻就处死谁!”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一个年轻侍从官员想要劝吴王却不敢,便每天拿着弹弓、弹丸在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个早上都像这样。
吴王曰:“吴王觉得奇怪:“子来,何苦沾衣如此?”你为什么要像这样打湿衣服呢?”对曰:“侍卫对吴王回答道:“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停留在高高的树上一边放声地叫着一边吸饮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自己的身后;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螳螂弯曲着身体贴在树上,想扑上去猎取它,但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自己身旁;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个人举着弹弓在树下要射它。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
”这三个家伙,都极力想要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它们身后有隐伏的祸患。
”吴王曰:“吴王听后,说:“善哉。
”好啊!”乃罢其兵。
随后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螳螂捕蝉
螳螂捕蝉【英语】the mantis stalking the cicada【拼音】táng láng bǔchán,huáng quèzài hòu【近义词】鼠目寸光、急功近利、后发制人、坐收渔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反义词】瞻前顾后、深谋远虑【解释】螳螂正想要捕捉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
今指人只顾追求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的祸患。
《说苑·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
”《说苑·正谏》:“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yì)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雀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作者刘向,西汉人【具体含义】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螳螂捕蝉:螳螂想捕捉蝉,却不知潜在危险。
比喻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黄雀在后:比喻等待时机从后面袭击。
也比喻有后顾之忧。
【来源】《庄子·山木》:“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汉·韩婴《韩诗外传》:“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典出】《战国·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蜋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刘向·说苑·第九卷·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槐西杂志十四》:“后数年,闻山东雷击一道士,或即此道士淫杀过度,又伏天诛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挟弹者,又在其后,此之谓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示句子: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
(理解:“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过来了。
你能读出这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吗?练读吴王说的话)
⑧那么,吴王到底明白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
2,课时:1
3,教师准备:
《螳螂捕蝉》视频,螳螂、蝉的图片介绍;字词卡片。
学生准备:
搜集关于螳螂、蝉习性、捕捉食物的方式。
二、教学课题螳螂捕蝉
了解:理解文字语言,首席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寓意。
掌握:拼接课文内容明白不能够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这“眼前的利益”和“身后的祸患”是什么?在中圈画出来,然后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讨论。
蝉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
螳螂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黄雀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
它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是啊,它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没有看到身后隐伏的祸患。
“吴王伐楚,诸侯在后”
2、通过我们共同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还认识了一位有勇有谋,智劝吴王的少年。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少年那睿智的一句话。
四、布置拓展小练笔
你来编故事:
第二天,上早朝时吴王当即宣布:“攻打楚国一事暂缓不议。”众大臣听了大惊不已,议论纷纷。吴王扫视了一眼群臣,=%B2%F5&in=21145&cl=&lm=-1&st=&pn=8&rn=1&di=17387248845&ln=2000&fr=&fm=&fmq=1331014488836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8&-1&di17387248845&objURLhttp%3A%2F%%2Fupload%2Fclub%2F2005%2F7%2F16%2Fultrasev_1121514699.jpg&fromURLhttp%3A%2F%%2Fbbs%2Fdetail.asp%3Ftitleid%3D36075&W1024&H768&T8600&S216&TPjpg
3、练习分角色朗读对话
4、一个好主意要想成功,还得选择一个适当的环境、恰当的时机,这就是计谋。我们可以看出这少年有勇有谋,充满智慧。
三、总结课文,巩固练习
1、这篇文章里,少年给吴王讲了这个故事而已,这个故事如果用八个字来概括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如果我们仿照“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造一个以吴王开头的词,那会是什么呢?
1.朗读感悟法。拼接课文的语言文字,体悟语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恩能够只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2.师生共同探样的形式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1、展示图片【图片】螳螂/i?ct=503316480=%F3%AB%F2%EB&in=5674&cl=&lm=-1&st=&pn=16&rn=1&di=96893600760&ln=1999&fr=&fm=&fmq=1331014338242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16&-1&di96893600760&objURLhttp%3A%2F%%2Fdata%2Fattachment%2Fforum%2F201010%2F17%2F0921265ztzzhyuq9a3u3a3.jpg&fromURLhttp%3A%2F%%2Fforum.php%3Fmod%3Dviewthread%26tid%3D55%26rpid%3D327%26page%3D1&W2004&H1316&T10452&S898&TPjpg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山东潍坊青州市学校:益都街道冉家小学姓名:项利
职称:一级教师电话:3826080电子邮件:1458571749@
通讯地址:青州市益都街道冉家小学
项利:本科学历,青州市优秀教师,青州市教学能手,潍坊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潍坊市青年志愿者星级“荣誉奖”
⑨这样看来,大臣们一开始对吴王的劝告并没有错啊,那吴王为什么听不进大臣们的劝告,却听得进少年的话呢?
请大家默读课文2—8自然段,边读边想,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写在旁边,各自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大臣的话让吴王感到厌烦,而少年用了一个故事,让他自己去明白
大臣们是直接进谏,而少年时拐弯抹角地说
2、小结
少年表面是在讲故事,实际上是——劝吴王不要攻打楚国,所以少年的劝和大臣们的劝有所不同,如果说大臣们的劝是“直劝”“力劝”的话,那少年的劝就是——“巧劝”“智劝”
对于本节课的重点,教师教学时要分“准备攻打楚国——少年巧妙劝说——打消攻打念头”三部分,结构紧凑、前后照应、生动有趣、寓意深刻,引导学生抓住揭示寓意的语句,围绕具体形象的故事,理清“蝉、螳螂、黄雀、少年”间的关系,探究“眼前的利益”和“隐伏的祸患”,从而深刻理解文章中的内容,领悟告诉人们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
三、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一位少年用书上的螳螂欲捕蝉却不知即将被身后的黄雀啄食的故事,来劝诫吴王不要一心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危险。本文中在要求学生不仅要注意故事的情节,而且也要善于思考其中所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文字语言,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寓意。训练思维,凸显主题。
难点:拼接课文内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你知道吴王会怎么和大家说吗?动动你的小脑袋,回家把故事写完吧!
六、教学反思
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思维训练,并把探究的权利还给学生,注意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探究精神的培养。读完故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质疑并解决问题:那个少年时如何巧妙地劝说的?巧妙在什么地方?要求学生讨论交流,引导他们在时间中独立发表见解,主动获取指示,并相机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去探究任务的性格特点,再次让学生回顾全文,整体把握。
三、精读课文
1、初步感知,复述故事。
①那么,少年是怎样来讲“螳螂捕蝉”的故事的呢?请大家先读一读课文9—11小节,你能不能也来讲一讲这个故事呢。(学生准备)
②指名讲故事。
2、理清关系,领悟道理。
①好,同学们,少年通过讲这个故事,他想要告诉吴王什么呢?请你在文中找出少年讲故事的真正用意的那句话。
②(出示“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3、能用上刚才的四个词语讲述这个故事?
乘虚而入不堪设想螳螂捕蝉恍然大悟
(吴王想出兵攻打楚国,但大臣们认为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会不堪设想。一个侍奉吴王的少年给吴王讲了一个螳螂捕蝉的故事,吴王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评价:看,用上了四个w/Xucgc9DhQz0/
2、了解螳螂、蝉的生活习性【百科】螳螂/view/28378htm
3、导入课题
3、检查字词
4、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故事的起因、发展、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用简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出示句子: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它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师解说:你们看,这就是当时的形势图。如果吴国攻打楚国,点击一下。那么,周围的诸侯国就会趁吴国国内兵力空虚,向吴国发起进攻。也就是大臣们说的——“乘虚而入”。
如果那样的话,吴国将面临怎样的处境呢?
(可能被其它诸侯国灭掉。这样的后果真是大臣们说的——“不堪设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