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教授学生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硬件维修与升级的能力。
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原理和常见故障,并能准确诊断并修复计算机硬件问题。
二、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原理,掌握主板、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硬件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功能;2.掌握常见的计算机硬件故障排除和维修方法;3.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计算机硬件的升级和替换;4.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8学时)1.1计算机硬件的分类和功能;1.2主板、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硬件设备的原理和工作方式;1.3输入输出设备的原理和使用。
2.计算机硬件故障排除与维修(20学时)2.1常见的计算机故障现象和原因;2.2硬件故障的诊断和排除方法;2.3主板、CPU、内存、硬盘等硬件设备的维修与更换方法;2.4显示器、键盘、鼠标等输入输出设备的故障排除与维修。
3.计算机硬件的升级与安装(12学时)3.1如何根据用户需求选择硬件设备;3.2CPU、内存、硬盘等硬件设备的升级;3.3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的安装。
4.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20学时)4.1学生进行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修的实践操作;4.2学生根据实际案例进行故障排除和维修。
五、教学方法:1.前沿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工作原理和常见的故障现象。
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机硬件的组装与维修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的计算机硬件故障案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1.主教材:《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程》;2.参考书目:《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修技术》、《计算机维修与调试完全自学教程》等。
七、评价与考核:1.平时表现(20%):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能力、课堂参与度;2.期中考试(30%):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察;3.期末考试(50%):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综合考察。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大纲说明1.制定本课程教学大纲的根据: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意见》精神,围绕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形势和人才市场的需要而制定。
2.本课程的地位与作用:本门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课程,学生的学习模式应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学生人人能动手操作实习。
由于计算机发展迅速,本课程知识更新太快,要求在学习中以教材为蓝本,增加新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3.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简介:第一篇计算机硬件第一章计算机组装、维护与维修基础1.1.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要求达到“了解”层次)2.1计算机系统组成的硬件和软件组成(要求达到“理解”层次)3.1 关于计算机组装、维护与维修课程(要求达到“理解”层次)第二章主板2.1 主板的作用。
(要求达到“了解”层次)2.2 主板的分类。
(要求达到“了解”层次)2.3主板的结构。
(要求达到“理解”层次)2.4 主板的性能指标。
(要求达到“理解”层次)2.5 主板新技术。
(要求达到“了解”层次)2.6 主板的选购。
(要求达到“理解”层次)2.7 市场流行主板介绍。
(要求达到“了解”层次)2.8 主板的安装步骤及注意事项。
(要求达到“掌握”层次)2.9 主板的维护。
(要求达到“掌握”层次)第三章中央处理器及散热器3.1 CPU基础知识(要求达到“了解”层次)3.2 CPU的工作原理和技术指标(要求达到“了解”层次)3.3 CPU新技术(要求达到“了解”层次)3.4 CPU编号识别(要求达到“理解”层次)3.5 CPU的选购 (要求达到“理解”层次)3.6 CPU散热器(要求达到“了解”层次)</DIV>3.7 CPU、CPU散热器的安装(要求达到“掌握”层次)3.8 CPU、CPU散热器的维护。
(要求达到“掌握”层次)第四章内存储器4.1 内存的作用、发展、分类。
《组装与维护》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大纲一、课程培养目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
通过学习本课程,能掌握现代计算机组成结构与内部部件的连接,熟练掌握微机的装机过程与常用软件的安装调试,并能理论联系实践,在掌握微机维修维护方法的基础上,判断和处理常见的故障。
本门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课程,学生的学习模式应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学生人人能动手操作实习。
由于计算机发展迅速,本课程知识更新太快,要求在学习中以教材为蓝本,增加新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二、学制及招生对象1.学制:三年2.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三、职业岗位能力分析1、职业岗位: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维护、计算机组装。
2、能力要求:具备独立组装计算机的能力、具备安装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的能力、具备维护计算机硬件及软件故障的能力。
四、开课对象、课程学时、课程类别1、开课对象:高级计算机网络专业。
2、课程学时: 64 (一学期,4节/周。
)3、课程类别:计算机网络专业基础必修课。
五、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要求1、理论教学大纲内容: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及购机策略1. 微机的种类和选型(要求达到”了解”层次)2. 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要求达到”了解”层次)3. 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的软件和硬件系统(要求达到”理解”层次)4. 个人购机策略(要求达到”理解”层次)第二章 CPU技术与选购原则1. CPU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生产厂商(要求达到”了解”层次)2. CPU的技术问题(要求达到”认识”层次)3. CPU的性能及常见CPU的性能指标(要求达到”理解”层次)4. CPU的选购 (要求达到”理解”层次)第三章主板技术和选购原则1.主板芯片组(要求达到”认识”层次)2. 主流芯片组(要求达到”了解”层次)3. 主板的性能指标(要求达到”理解”层次)4. 主板的选购(要求达到”理解”层次)5. 常用主板介绍(要求达到”了解”层次)第四章内存技术与选购1. 内存的发展史与技术分类(要求达到”了解”层次)2. 内存条的种类(要求达到”认识”层次)3. 内存条的选购(要求达到”理解”层次)4. 常用内存条介绍(要求达到”了解”层次)第五章显示卡技术与选购原则1.显示卡的发展(要求达到”了解”层次)2. 显示卡的结构(要求达到”认识”层次)3. 显示卡的性能指标(要求达到”理解”层次)4.显示卡的选购(要求达到”理解”层次)5. 显示卡介绍(要求达到”了解”层次)第六章硬盘技术与选购原则1. 硬盘的结构与原理(要求达到”认识”层次)2. 硬盘接口技术(要求达到”理解”层次)3. RAID技术(要求达到”理解”层次)4. 硬盘的性能指标(要求达到”理解”层次)5. 硬盘的数据保护技术(要求达到”了解”层次)6. 硬盘的选购指南(要求达到”理解”层次)第七章光盘驱动器技术与选购原则1. 光盘的结构、分类(要求达到”了解”层次)2. CD-ROM驱动器(要求达到”了解”层次)3. CD-ROM驱动器的主要性能指标(要求达到”理解”层次)4. CD-RW、DVD主要性能指标及选购原则(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第八章显示器技术与选购原则1. 显示器的分类与原理(要求达到”了解”层次)2. 显示器的性能指标(要求达到”理解”层次)3. 显示器的选购原则(要求达到”理解”层次)4. 主流显示器的介绍(要求达到”了解”层次)第九章声卡技术与选购原则1. 声卡的发展史(要求达到”了解”层次)2.声卡的组成结构(要求达到”认识”层次)3. 声音的采样与声道(要求达到”了解”层次)4. 声卡的技术指标(要求达到”理解”层次)5. 声卡的选购原则(要求达到”理解”层次)6. 主流声卡的介绍(要求达到”了解”层次)第十章音箱技术与选购原则1. 音箱的基本知识(要求达到”了解”层次)2.音箱的性能指标(要求达到”理解”层次)3.音箱的选购原则(要求达到”理解”层次)4. 主流音箱的介绍(要求达到”了解”层次)第十一章输入设备技术与选购原则1. 键盘、鼠标和手写板的基本知识(要求达到”了解”层次)2. 键盘、鼠标和手写板的选购方法(要求达到”理解”层次)第十二章机箱、电源与风扇的基本知识和选购1. 机箱、电源与风扇的基本知识(要求达到”了解”层次)2. 电源的技术指标(要求达到”理解”层次)3. 机箱、电源与风扇的选购(要求达到”理解”层次)第十三章可移动存储设备的基本知识与选购原则1. 常见的可移动存储设备(要求达到”了解”层次)2. 可移动存储设备的技术指标(要求达到”理解”层次)3. 可移动存储设备的选购方法(要求达到”理解”层次)第十四章调制解调器技术与选购原则1. 调制解调器的基本知识(要求达到”了解”层次)2. 调制解调器的分类和常见功能(要求达到”了解”层次)3. 调制解调器的选购方法(要求达到”理解”层次)第十五章打印机技术与选购原则1.打印机的工作原理(要求达到”了解”层次)2.打印机的性能指标(要求达到”理解”层次)3.打印机的选购方法(要求达到”理解”层次)4. 主流打印机介绍(要求达到”了解”层次)第十六章数字化输入设备的技术与选购1. 扫描仪的基本知识与技术参数(要求达到”了解”层次)2. 扫描仪的选购方法(要求达到”理解”层次)3. 数码相机与摄像头的基本知识与技术参数(要求达到”了解”层次) 第十七章计算机的组装1.计算机的组装方法(要求达到”理解”层次)2.硬盘的分区与格式化(要求达到”理解”层次)3.安装操作系统(要求达到”理解”层次)4. 安装驱动程序(要求达到”理解”层次)5. 建立网络连接(要求达到”理解”层次)第十八章计算机的日常维护1.计算机使用的环境要求与使用注意事项(要求达到”理解”层次)2.磁盘文件系统的选择(要求达到”理解”层次)3.磁盘清理方法(要求达到”认识”层次)4. 磁盘扫描和碎片整理(要求达到”认识”层次)5.添加/删除应用程序和硬件(要求达到”认识”层次)6. WINDOWS的常用操作与维护技巧(要求达到”理解”层次)第十九章计算机病毒及处理对策1. 计算机病毒的原理(要求达到”认识”层次)2. 计算机感染病毒后的症状识别(要求达到”认识”层次)3.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要求达到”理解”层次)4. 检测和清除计算机病毒(要求达到”理解”层次)第二十章设置BIOS1. BIOS的作用与具体功能(要求达到”认识”层次)2. BIOS的各项设置(要求达到”理解”层次)第二十一章主板BIOS的高级设置与升级1.设置BIOS提高系统速度(要求达到”认识”层次)2. BIOS设置错误导致计算机故障的处理(要求达到”理解”层次)3.如何升级主板的BIOS(要求达到”理解”层次)第二十二章 WINDOWS注册表应用1.注册表简介(要求达到”了解”层次)2.注册表的结构(要求达到”了解”层次)3. 注册表的管理与维护(要求达到”认识”层次)4. 编辑与修改注册表(要求达到”认识”层次)5.注册表使用实例(要求达到”了解”层次)第二十三章计算机软硬件故障及处理方法1. 计算机故障的诊断步骤和原则(要求达到”理解”层次)2. 计算机常见故障的处理流程(要求达到”理解”层次)3. 软件问题及处理(要求达到”理解”层次)4. 硬件问题及处理(要求达到”理解”层次)第二十四章计算机常见故障1. 常见死机故障(要求达到”理解”层次)2. 常见黑屏与蓝屏(要求达到”理解”层次)3.硬盘的高级维护与故障处理(要求达到”认识”层次)4. 光驱、软驱的高级维护与故障处理(要求达到”认识”层次)5. 显示部分的故障处理(要求达到”认识”层次)6.声音部分的高级维护与故障处理(要求达到”认识”层次)7. 机箱、风扇的高级维护与故障处理(要求达到”认识”层次)8. MODEM的高级维护与故障处理(要求达到”认识”层次)9. 键盘的常见故障(要求达到”认识”层次)10. 鼠标常见故障(要求达到”认识”层次)七、教学资源配置1、师资力量:教师必须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任务1、目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选修课程。
通过对微机软硬件的初步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有感性的认识并理性理解各个部件的功能和特点,学习微机出现故障时解决和处理的方法,为今后使用计算机提供必要的微机硬件知识,以便能够得心应手地使用好和维护好计算机,更好地使计算机发挥作用。
2、任务本课程通过阐述计算机维护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和维修方法,让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组成、基本原理、部件选型、维护和维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为所学人员奠定计算机硬件的理论知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分析计算机软硬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经验。
二、教学基本要求1、本课程总课时数为32课时,讲课和实验课时比例约为2.2:1;2、本课程的重点是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分、各部件的基本参数、整机的维护技术及计算机常见故障处理方法;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独立选择、购买并组装一台适合于不同应用的计算机及其配件,并能独立完成常见的系统故障的处理;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十分重要,本课程既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又要求学生能实际动手操作,进行硬件的组装、维修,具有一定难度;5、由于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都在飞速发展,掌握维护与维修的方法、原则,然后在这些方法与原则指导下进行自学,并能迅速接受新硬件的安装、调试、维护等任务是本课程的难点;所以,积累非富的经验显得十分重要。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1章计算机概述(1学时)(1)授课内容①第一台计算机的产生及其意义;②计算机的三种分类方法:按功能、按用途、按处理对象;③几种常见的计算机:台式机,笔记本,服务器,工作站,及其异同;④冯•诺依曼(Von Neumann)体系结构计算机的两个特点及基于本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图及其对应硬件;⑤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
(2)重点熟练掌握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介绍计算机硬件组成、选购、组装和维护的一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工作原理,CPU,内存,主板,硬盘,其它部件,装机,系统调试和常见故障等。
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各组成部分的性能指标,计算机的组装和基本设置,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排除。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课教学内容和要求1、计算机工作原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计算机基础知识。
掌握:计算机的五个组成部分。
熟悉:计算机各个硬件组成部分的基本功能。
2、CPUCPU的发展历程、主要产品、性能指标、超频技术和选购。
掌握:CPU的发展历程和超频原理。
熟悉:CPU的性能指标和基本选购方法。
3、内存内存的分类,常见的主流内存、内存的性能指标、技术规范和选购方法。
掌握:常见内存的分类和内存的发展历程,内存的性能指标。
熟悉:内存的选购方法。
4、主板主板的结构、基本构成、技术指标和选购方法。
掌握:常见的主板类型和主要技术指标。
熟悉:主板的选购方法。
5、硬盘硬盘的发展历程、原理、结构、主要技术指标、接口方式和选购方法。
掌握:硬盘的原理、结构和主要技术指标。
熟悉:硬盘的选购方法。
6、其它部件显卡、显示器的技术指标和选购原则。
声卡、音箱的技术指标和选购原则。
VCD、DVD光驱和刻录机的技术指标和选购原则。
机箱、电源的的技术指标和选购原则。
掌握:各个计算机组成部件的技术指标。
熟悉:各个计算机组成部件的选购原则。
7、装机计算机各个硬件的组装流程、方法和注意事项。
掌握:计算机各个硬件的组装流程和基本方法。
8 、系统调试BIOS的基本设定和硬盘的基本配置操作。
系统的安装和各种驱动的安装方法。
掌握:BIOS中各个设定选项的含义;系统安装的准备工作;各种硬件的驱动安装方法。
9、常见故障常见故障和处理方法。
掌握:识别故障的原则和常用排除方法。
熟悉:常见基本故障的处理方法。
(二)实验课内容和要求1、认识计算机部件通过实际考察和教学录像认识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位置、外观和连接方式,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我校计算机类专业必修课程。
采用网络+教师面授的形式,教学时注意课程的系统性,突出重点,讲清难点。
要开展启发性的教学,注重以学员为主的教学方式,不仅教会学员应有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教会学员如何去学习,达到“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的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相关知识,而且对软件系统的管理、维护和故障排除都得心应手。
二、教学目标
“目的要求”是指通过教师的讲授及学生的认真学习所应达到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目的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
“掌握”的内容,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使学生达到彻底明了,能用文字或语言顺畅地表述,并能独立做好实验,对电脑的拆装及出现故障进行分析、排除进行分析,同时也是课程考试的主要内容;“熟悉”的内容,要求教师予以提纲挈领地讲解,使之条理分明,使学生对此内容完全领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及其梗概,在考试时会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进行考核;“了解”的内容,要求教师讲清概念及相关内容,使学生具有粗浅的印象。
最低课时安排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最低总计学习课时为64课时。
各章节最低课时安排如下表所示:
四、教学内容
我们对本课程的具体授课内容会提供PPT,并在PPT中标明知识点的讲述要点,详细内容请参考PPT。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大纲适用专业: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科学教育参考学时:64学时;其中,课内实践6学时实验学时:24一、课程的教育目标与基本要求《多媒体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及应用的一门必修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
通过学习本课程,能掌握现代计算机组成结构与内部部件的连接,熟练掌握计算机的装机过程与常用软件的安装调试,并能理论联系实践,在掌握计算机维修维护方法的基础上,判断和处理常见的故障。
本课程以《多媒体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作为教材,但由于计算机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太快,要求在学习中以教材为蓝本,增加新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二、教学内容1.章节及内容要点第一章、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概述一.教学内容:1、微型计算机简介:微处理器的七代发展过程,增加586时代和奔二奔三时代,以及目前的奔四时代;PC个人微型计算机的由IBM开始的发展历程。
2、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的软件和硬件系统;微机主机的大致结构。
3、微机的种类和选型:微机按CPU性能分类的七代;微机的台式、便携式和掌上三种结构形式;个人微机的生产厂家。
教学要求:掌握: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的软件和硬件系统;微机主机的大致结构。
了解:微机的种类和选型第二章、中央处理器CPU教学内容:1、各种CPU的外观及印记说明。
2、CPU的种类:8086、80286、80386、80486、Pentium、Pentium2、Pentium3、Pentium4以及AMD、CYRIX等CPU的主要特点。
3、CPU的性能及常见CPU的性能指标:主频、内存总线速度、扩展总线速度、工作电压、地址总线宽度、数据总线宽度、协处理器、高速缓存。
4、CPU的主要生产厂商:INTEL、AMD、CYRIX、VIA、IBM、MOTOROLA。
5、微机系统CPU的选购:购买CPU时要注意的主要问题、CPU的使用注意事项教学要求:掌握:CPU的种类;CPU的性能及常见CPU的性能指标。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计算机维护和故障排除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 掌握计算机硬件组装和安装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 掌握计算机硬件的故障排除和维护方法; 4. 熟悉常见的软件安装和配置操作; 5. 具备计算机维护和故障排除的基本能力。
三、课程内容1. 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CPU、内存、硬盘、显卡等硬件组成和功能;•总线、主板、电源等硬件的工作原理和连接方式;•各种接口和插槽的使用方法。
2. 计算机组装与安装•计算机硬件的选购与搭配;•主机箱、主板、CPU、内存、硬盘等硬件的安装;•驱动器、显卡、声卡等扩展硬件的安装;•BIOS设置和硬件检测。
3. 计算机硬件维护与故障排除•计算机的清洁与维护;•硬件故障的常见原因和排查方法;•CPU温度过高、硬盘故障、内存错误等故障的处理方法;•BIOS固件升级与设置。
4. 系统安装与配置•操作系统的选择与安装;•系统驱动程序的安装与更新;•常用软件的安装与配置;•系统优化与性能调整。
5. 数据备份与恢复•数据备份的重要性和方法;•硬盘克隆和分区的操作;•数据恢复与修复。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等。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作业完成情况等;2.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践指南》•参考书目:–《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与维修实战》–《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术》–《计算机硬件维护与故障排除实战》七、备注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建议学生提前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硬件设备。
本课程注重实践操作,学生需在实验室中进行计算机组装和维护的实际操作,实践能力对于课程的学习和考核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学时数:72学时学分数:4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先修课程:
一、本课程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基础课。
是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
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网络技术专业、电子商务管理专业、信息管理技术专业一门职业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学习计算机组装的基本理论。
2、培养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的基本能力。
3、培养判断计算机结构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4、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本课程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
1、掌握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组装与维护方法。
2、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各个零件组装成机体。
3、熟练的计算机各种软件的使用和维护。
4、掌握国家标准中有关计算机最新结构的能力,并具有查阅有关标准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
课题一选购配件
本课题主要阐述组装流程和装机的一般方案;主板的选购和CPU的选购;内存的选购;硬盘的选购;光驱和刻录机的选购;显卡的选购。
通过本课题学习,使学生:掌握选购电脑零件;组装流程;装机基本方法和步骤。
课题二装机实战
本课题主要阐述装机准备工作;装机流程图;组装电脑;连接外设。
通过本课题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脑组装的具体;电脑各个件的组装;电脑外设的安装。
课题三BIOS设置
本课题主要阐述BIOS与CMOS概述;BIOS的功能和作用;CMOS 参数设置、BIOS升级。
通过本课题学习,使学生:BIOS与CMOS概述;BIOS的功能和作用;CMOS参数设置、BIOS升级。
组合相关实例进行实训。
课题四DOS系统及常用命令
本课题主要阐述:DOS系统;常用的DOS命令。
通过本课题学习,使学生:掌握DOS系统的概念;如何使用DOS命令。
课题五安装操作系统
本课题主要阐述系统安装方法;系统设置;驱动程序安装方式。
通过本课题学习,使学生:掌握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驱动程序的安装;显卡驱动程序安装案例。
课题六电脑测试、系统优化
本课题主要阐述电脑测试准备工作;测试准备;整机测试软件;优化BIOS;系统优化软件。
通过本课题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电脑测试软件、电脑测试准备工作;测试准备;整机测试软件;优化BIOS;系统优化软件。
课题七Windows注册表
本课题主要阐述注册表编辑器;注册表的备份与恢复、注册表应用;网络应用;安全设置;组建小型局域网。
通过本课题学习,使学生:掌握注册表编辑器;注册表的备份与恢复、注册表应用;网络应用;安全设置;组建小型局域网;单机上网;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课题八电脑维修基础、主板维修技能
本课题主要阐述电脑维修流程;电脑故障维修的方法;电脑维修常用工具;主板故障维修流程图;主板维修方法;CPU维修技能;CPU的维修方法;CPU故障案例。
通过本课题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脑维修流程;电脑故障维修的方法;电脑维修常用工具;主板故障维修流程图;主板维修方法;
CPU维修技能;CPU的维修方法;CPU故障案例。
课题九电脑软件维修技能
本课题主要阐述操作系统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操作系统故障现象、原因及故障诊断流程图;系统死机故障及维修方法;系统非法操作故障及维修方法;内存不足故障及维修方法;Windows注册
表故障及解决方案;电脑病毒故障及解决方案;电脑网络故障及维修方法。
通过本课题学习,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操作系统故障现象、原因及故障诊断流程图;系统死机故障及维修方法;系统非法操作故障及维修方法;内存不足故障及维修方法;Windows注册表故障及解决方案;电脑病毒故障及解决方案;电脑
网络故障及维修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时间分配表
四、实验实训教学
维护
题目:电脑故障分析。
测试内容:分析电脑各个部件的故障。
测试目的:使学生具有熟练的掌握电脑中各个部件的组成部分
和电脑中出现故障的具体原因。
测试要求:通过故障分析,使学生在计算机的各种元件,以及计
算机中出现的各种软件和硬件的各种问题受到一次综合训练。
测试仪器及工具:CPU、主板、县卡、内存、操作系统。
测试时间:完成本设计共需32学时,安排在测试周进行。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程》是一门基础课,可与《新概念电脑
组装与维护教程》等课程相结合进一步学习。
教学内容中的“计算
机组装方法”和“计算机维护方法”为《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程》课程的“课程设计”打下必要的基础,为今后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
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考核要求
本课程为考试课。
1、理论考核。
试卷60%,平时20%,作业20%
2、理论考核采用闭卷形式,时间120分钟
3、题型为填空、选择、判断、简答、故障分析
4、考试内容分配:基础60%,分析60%
5、试卷难度分配:基本内容60%,适中内容30%,难度内容10%。
七、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
1、成昊主编,《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程》,科学出版社,
2006.02,第二版。
2、成昊主编,《新概念电脑组装与维护教程》,北京科海电子出
版社,2006.02,第二版。
八、编写说明
本课程以讲授为主,配合课堂教学,安排一定数量的课外作业、计算机组装练习以加深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提高其实际维护技能、操作系统维护速度。
考虑到学生综合计算机组装的培养,课程
结束后定期巩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