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作文]周有光
寻访周有光的故居的作文

寻访周有光的故居的作文
《寻访周有光故居》
早就听说周有光的故居特别值得一去,我那按捺不住的好奇心啊,一直驱使着我前往。
这不,终于有机会去寻访啦!
我一路哼着小曲儿来到了那地方。
一到门口,我就被那古色古香的建筑吸引住了。
那大门看起来就很有年代感,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推开门,小心翼翼地走进去,感觉自己好像走进了时光的隧道。
院子里有棵大树,特别粗壮,估计得好几个人才能环抱过来。
我站在树下,抬头望着那茂密的枝叶,心想这棵树一定见证了很多岁月的变迁吧。
屋子里的摆设也都很有特色,那些老家具虽然有点陈旧,但却有着一种独特的韵味。
我轻轻抚摸着那些桌子椅子,想象着周有光先生曾经在这里生活的场景。
在一个房间里,我看到了周有光先生曾经用过的书桌,上面还放着一些他的手稿和书籍。
我凑过去仔细看,那些字迹虽然有些模糊了,但依然能感受到他当年写作时的认真和专注。
我仿佛看到周有光先生坐在桌前,埋着头
奋笔疾书的样子,那专注的神情让我特别感动。
我就那么站在那里,看了好久好久,都舍不得离开。
在寻访的过程中,我还遇到了一位特别热情的老爷爷,他给我讲了很多周有光先生的故事。
我听得津津有味,感觉自己对周有光先生又多了很多了解。
当我走出故居的时候,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
这次寻访之旅让我对周有光先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我想,以后我还会再来这里,再次感受这里的独特魅力。
下次,我一定带上我的好朋友们,让他们也来感受感受。
寻访周有光故居,真的是一次太棒的经历啦!。
赞美周有光先生的段落100字

赞美周有光先生的段落100字题记:周有光先生是我的老师,也是我读大学的老师。
多年来,他对我有恩,培养我的独立人格,教会我很多做人的道理,让我懂得了人生的意义。
因此,我对他非常敬重。
尊敬他的教育品格和人格,尊重他对人生的看法和建议。
我也是受到了他的教诲才能成长。
敬爱母校、敬爱恩师,在教育教学上有很多贡献并且深受学生们所敬爱。
在此我谨以《赞美周有光先生的段落100字》献给周先生。
周有光先生对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和思想值得我们尊敬。
1、在学生中形成了一个风气,提倡全面发展,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
我记得,在周先生担任副教授的时候,在课余时间,他对我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思想动态,都会进行认真的观察和记录,形成文字加以整理、分析和总结。
尤其是他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总结,我都有一定记忆和感悟。
他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及个性。
这些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可能很难理解,甚至觉得不可能做到。
但是他就非常注意在学习生活中自己去发现他们自己身上具有的优点、缺点,然后在自己身上进行改正和完善。
因此他对自己严格要求。
他要求每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都要具备良好的习惯,有良好的品行和品德。
从现在起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有独立思考和判断、善于创新能力、善于人际交往、善于倾听他人、对他人充满爱心、关心集体、敢于坚持自己意愿并为之努力等等,这些方面都要培养起来才行。
2、重视学生课外阅读。
读书的好处,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那就是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读书能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让人更有生活气息,更有社会责任感,更有奋斗精神,更有创新意识,更有创造能力。
现在,语文课标都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而忽略了学生们自身素质培养与提升,导致学生在考试中经常吃亏。
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因为我们有足够多的时间去阅读优秀文章,同时,优秀文章是语文知识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产物。
高一事理作文:大师与凡人

大师与凡人
本文是高中关于高一事理作文的大师与凡人,欢迎阅读。
周有光有一次谈到年轻时与爱因斯坦聊天,聊的全是家常话,很亲切,很轻松,很愉快。
因为足闲聊,晚年回忆起来,聊天内容全忘了,但是那两次聊天的愉悦感觉,终生未忘。
在当下的实际生活中,人们总是容易被大师的光环扰乱了自己的眼睛,总认为大师与凡人不同,生活在别样的氛围中,乃至于他们的举手投足、请言音调都与凡人有异。
就像周有光先生的外孙,在听了周先生与爱因斯坦的聊天趣闻后,仍然不相信这是大师间的对话,认为爱因斯坦与人聊天就是聊物理、相对论。
有时候,人们敬畏大师,是被他们一些所谓深邃的话吓着了。
其实,真正让人在生活中记住的
大师,他们的语言往往足朴素而易懂,通俗而清新的。
尼采是世界哲学大师,他的一句“生气就是拿人家的错误来折磨自己”,可以让人铭记一辈子。
周有光先生的夫人有三个姐妹,都是上世纪初的大学生,她们是旧中国罕见的四才女。
周先生回答人们对这一现象的提问时,只是淡然地说:“女孩受大学教育后,不会犯无聊的错误。
”实在、谦逊,丝毫没有闪亮的阐发,意义却令人回味。
来源与互联网,仅供个人阅读参考。
百岁拼音之父周有光

惧 !”
“ 汉 语 拼 音 之 父 ”周 有 光 先 生 ,终 年 1 1 1岁 。 学界如 此高寿 , 可谓罕见其人 。 周 老虽然 年逾百 岁 , 仍 眼 不花耳 不聋 , 每 天 坚 持读 书 看 报 , 写作 思 考 , 甚 为难 得 。 周 先生 如 此 长寿 ,到底 有 那 些 养 生 秘
他 曾被 下 放 到 农 , t - , J , 反 而 把 久 治 不 愈 的
吵架 、 生气 , 我 认 为这 完 全 没 必 要 。 德 国 哲 学 家 尼 采 曾说 过 : ‘ 生 气 都 是 拿 别 人 的 错 误惩 罚 自己 ’ , 人家做 错 了事 , 我 生气 , 不
是 我 倒 霉 吗? 所 以不 要 生 气 , 这 句 话 很 重
二 是 要 思 考 。 上 帝 给 我 们 一 个 大脑 , 不 是 用来 吃饭 的 , 是 用 来 思 考 问题 的 , 思 考 问 题 会 让 人 身 心年 轻 。 ”
周 老如 此说过 : “ 有 些 人 常 常 为 小 事
简单 : 睡觉 、 吃饭 、 看书、 写 文章 。 生 活 有 规 律, 不乱吃东西 , 不抽 烟 , 少喝酒。 周 先 生 曾说 到 ,他 患 过 多年 失 眠 症 。
者 络 绎 不 绝 , 他
仿 照刘 禹锡 《 陋室铭》 ,新 编 了一 篇 周 氏
《 陋室铭 》 , 给予作 答 : “ 山不在 高 , 只 要 有
葱郁 的 树 林 。 水 不 在 深 , 只 要 有 洄 游 的 鱼
群 。这是陋室 , 只要我唯物主义地快 乐 自
口 柳 哲
艰难 困苦 , 是 人 生 的试 金 石 。 挺 住 困 难, 更 显 英 雄 本 色 。 但 愿 周 先 生 的长 寿 秘
周有光的文章

周有光的文章周有光,那可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呢!他的文章就像一扇扇通往不同世界的窗户,每一篇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咱就说他写的那些关于语言文字的文章吧。
你要是读进去了,就好像跟着他在一个神秘的语言王国里畅游。
他讲语言的发展呀,就像是在讲述一个家族的兴衰史。
比如说,汉语的演变,从古老的文言文到如今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这其中的变化可太大了。
就像一个人从穿着长袍马褂,一下子换上了时尚的现代装,既方便又充满活力。
周有光在文章里把这个过程剖析得那叫一个细致,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裁缝,把衣服的每一道缝、每一个褶皱都展现在你面前。
他的文章还特别擅长从一些小的语言现象说起。
就像从一颗小石子能看到整个湖泊一样。
比如一个简单的汉字读音的改变,他能从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去分析原因。
这让我们明白,原来一个小小的读音背后,有着这么多的故事。
这就好比一个小小的蚂蚁窝,你以为它就是个普通的土堆,可是当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里面有着复杂的通道、分工明确的蚂蚁群体,简直就是一个小社会。
再看看他写关于文化交流的文章。
周有光在这些文章里就像一个热情的导游,带着我们领略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
他会讲西方文化中的某些元素是如何悄悄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的,就像一阵微风,不知不觉地吹进了我们的窗户。
而我们的传统文化呢,也在以自己的方式走向世界,就像一个带着独特礼物的使者。
他用生动的描述让我们感受到文化交流不是一件生硬的事情,而是像不同的花朵在一个花园里竞相开放,彼此欣赏,互相汲取养分。
读他的文章,还能感受到他对知识的那种敬畏和热爱。
就像一个孩子面对满屋子的糖果,每一颗都想仔细品尝。
他在讲述一些知识的时候,不是干巴巴地罗列,而是像一个说书人,把那些知识编成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比如说他讲文字的起源,那感觉就像是在讲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让你听得津津有味,还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有时候,周有光的文章也像一面镜子。
他在探讨社会现象的时候,我们能从他的文字里看到自己所处的社会的影子。
厚韵人生要有光随笔

厚韵人生要有光随笔从青果巷到纽约,辛勤攀登成就人生高度,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周有光的人生都堪称成功。
而这一切的开端,都源于他从童年直到青年时代所经历的一切、付出的努力和恰到好处的机遇。
在《我的人生故事》里,老人讲述了他的百岁人生。
作为一位生于封建社会末尾,经历民国动荡,八年抗战,国共内战,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社会变化的活化石,周老传奇的人生跨越了三个迥然不同的时代,这样丰富真实的经历也给了他对社会人生思考最直接的材料。
他的童年是幸运的,生在历史即将巨变的时代却得享安逸,生在一个贫穷的年代却不愁生计,这对于一个人的命运来说无比宝贵。
而他也丝毫未曾辜负父辈为他创造的优厚条件,从小便饱读经典,在人生的蓄力阶段完成了给养的储备,奠定了他一生不断进步的基调。
而他学业的成就体现在了他能以乡人身份,坐着与时代脱离几百年的独轮车,去当时国内绝无仅有的西式大学圣约翰大学就读。
正是在那里的学习生活改变了他对所处世界的看法,新思想让他保持了清醒的头脑,这也是他经历了时代变革后仍能活跃在研究一线的重要原因,也成为区分新旧时代知识分子的界线。
没有爱与温情,人生难称完全;生活不曾悠闲,怎会懂得享受。
坚定不渝的感情,更是生活遭遇挫折时前行的动力。
周老与妻子大才女张允和及家庭间的感情,从涓涓细流水到渠成的相恋到翻山越岭天涯与共的陪伴,感情无需多言,自在心间,羡煞旁人。
不知几世修来此等缘,能有举案齐眉的和谐又能彼此相依远赴海外学习,不仅感情相濡以沫,在工作上也有所交流,实是人生一大幸事。
张允和的家庭绝非庸人,张家四姐妹各个才貌过人。
门下女婿均非泛泛,沈从文不惜师生恋去追求张家小妹也成了一段佳话。
周老对家庭的记录,对周游世界的感悟、对昆曲艺术的态度和对人生的认识,字里行间透着一种恬静与渊博,处变不惊的态度跃然纸上。
支撑周老到百余岁高龄,这些温馨的记忆在他经历磨难的时候提供了精神的力量,可说居功至伟。
有爱的人生没有过不去的难关。
周老是幸运的,他在抗战时期的炮火惊魂中几度躲过了飞来横祸,用他的经济知识救国于实干。
周有光纪念馆作文

寻访周有光纪念馆
趁着国庆长假,我和妈妈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寻访了“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的故居。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2017年1月14日),原名周耀平,出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中国著名语言学家。
周有光的语言文字研究中心是中国语文现代化,他对中国语文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阐释。
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一进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周有光先生的立体浮雕和他的名言:“要从世界看国家,不要从国家看世界。
”教育我们要有大局观,放宽眼界去解决问题。
周老是从常州青果巷走出来的文学大家。
他出生于常州青果巷,12岁随母亲迁居苏州,先后在镇江和常州中学求学。
1923年,他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主修经济,语言学。
在大学读书时,周有光积极参加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
1933年4月30日,与张允和结婚。
结婚后夫妇同往日本留学。
周老前半生正式专业为经济学,他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学家,先后在重庆和各地奔波,为战时后方经济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周老从经济学转行语言文字学。
周老有关中国拼音文字研究的文章受到了当时广泛关注,他主张汉语拼音拉丁化。
1955年他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
1958年正式推出了《汉语拼音方案》。
周老一生致力于推广汉语拼音和研究汉字学。
他设计了汉语手语字母图,促进汉语的字母走向国际化。
我一边参观,一边感慨周有光先生的优秀事迹和他对语言文化的杰出贡献。
同时被周老勤于思考,勤于学习的品质所打动。
周老的精神和优秀品质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我的老师周有光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我的老师周有光苏培成周有光(右)、苏培成合影。
资料照片我是周有光先生的老学生。
1960年暑假后,我在北大中文系读四年级。
那学期,系里开设了“汉字改革”的课程,讲课的是周有光先生。
周先生的大名我早就知道,但见面是第一次。
那时,周先生50多岁,精力旺盛,一口气连上三节,从下午两点讲到五点,站着讲,也不喝水,课间休息时搬把椅子就坐在讲台上。
周先生讲课语调平缓、吐字清晰、逻辑严密、论述精辟,讲课的重点集中在汉语拼音方案制订中的各种学术问题。
对汉字改革问题,我本来就比较关注,可是缺少理论根底。
周先生的课使我开了眼界,使我认识到语文改革指的是社会语文生活的改革,而不是语文本体的改革。
那个年代,师生间隔着一堵看不见的墙。
上了一个学期的课,我没有和周先生说过一句话,周先生也不认识我这个学生。
“文革”结束后,学术环境逐渐宽松,语言文字的应用研究受到了重视,我和周先生开始有了来往,得到了周先生的许多帮助和鼓励。
一件是关于汉字性质的研究。
这是汉字研究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可是传统汉字学对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20世纪80年代,周先生和我先后注意到这个问题。
周先生在1987年发表了《文字类型学初探》,提出了文字“三相”说,认为汉字是意音文字。
我在这个时候研读了索绪尔、布龙菲尔德、赵元任、吕叔湘等前辈学者有关的论著,接受了他们的意见,理出点头绪,在2001年发表了《汉字的性质》的文章,认为汉字是语素文字。
周先生对论文的写作一向是极为认真的,一篇文稿写出后要不断修改完善,最后才定稿发表。
2005年周先生在写完《文字学新发展》后,开始写《汉字性质和文字类型学》。
就在那年3月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周先生给我发来9封信,寄来了《汉字性质和文字类型学》的九次修改稿。
在3月26日的信里周先生说:“昨天刚刚寄给您一封信,又收到您的2005-03-23来信。
我们这样不断来往切磋,今天恐怕是很少的现象。
我觉得很有意思。
最美的高考满分作文(精选5篇)

最美的高考满分作文(精选5篇)最美的高考满分作文(精选篇1)相信拥有一份热爱,便可驱散烈日骄阳;相信心怀一份信念,便可建造最美的花园;相信执着于一份坚守,穷乡僻壤也可绽放出最美的风景。
我愿为我心注入一份爱,填满一份信念与坚守,以绽放出人生最美的风景! 为心灵的园地注入信念的水分,长出一方园地的灿烂。
我不知道一个人得如何,才能在无尽黑夜中坚守到黎明的曙光;我不知道一个人得如何,才能在花繁柳密中坚守住梦想。
我只知道,惟有拥有信念,方可坚信自己,方能重建垣墙,修复梦想!她做到了,因为拥有信念,她放弃自己的百万家财;因为拥有信念,她勇敢地当上村干部;大雨中为村民修建房屋,疾病中仍心系村民。
她便是“最美村干部”——段爱平。
一个村的梦想,因她的信念而发芽,茁壮成长!梦想路上携手信念同行,我心便是风景最美的园地! 为心灵之舟满载坚守之货,更轻松地驶入一片“桃花源”。
谁不向往晴明之日、海不扬波的美景?谁不期待日升月落、潮落星生的风光?人生需要一份坚守,方可造就最美的风景。
周有光懂得坚守,终成人们称赞的“周百科”;乔布斯懂得坚守,永不言弃,成就他的苹果梦;蒲柏懂得一份坚守,即使再小的花也要怒放,终成英国文学巨匠。
最美的风景往往就在彼岸,惟有懂得坚守之人,方可勇敢地前往,闻到彼岸一缕花香;悠然抱膝沙上,领略到最美风光! “我从地域来,到天堂去,正路过人间。
”对呀!作为生命的过客,我们也不能失去自己的一从精彩。
心怀一份热爱,携手一份信念,懂得一份坚守,最美的风景需要用心绽放! 通往天堂的路,拿出自己的真心,铸就民族最美中国梦,创造祖国最美的风景!最美的高考满分作文(精选篇2)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路漫漫雾茫茫,革命生涯常分手……送战友踏征程,任重道远多艰辛……顶风逆水雄心在,不负人民养育情,战友啊战友,亲爱的兄弟,待到春风传佳讯,我们再相逢!这首歌词送予前往一线抗击“新冠肺炎”的英雄们,伟大的逆行者,加油,等你们平安归来!2020年伊始,春风还未吹遍祖国大地,有一种叫作“新型冠状病毒”的家伙,却猝不及防地来到了我们身边,成了不速之客。
【精】我的曾祖父作文5篇

我的曾祖父作文【精】我的曾祖父作文5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
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的曾祖父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的曾祖父作文1一张旧照片,勾起了一个我心中早已遗忘的回忆;照片中我和全家站在一起,包括了早已去世的曾祖父。
以前,我认为曾祖父是个不易接近的怪人,直到有一天,我生日时他也来了;他带来了一个大蛋糕,但他却一直说是曾祖母做给我的,我看见他的口袋里有一张订单,才发现原来他是一个这么好的曾祖父。
从此,我和曾祖父的感情越来越好,但是快乐的时光总是一点都不长久,一年后,曾祖父得了老人痴呆症,连我都不记得了,不久之后他就去世了,和他的美好回忆却永远留在记忆的深处,待我再度想起。
照片总是留下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当回忆淡去时,它都会让我们再度想起。
有时在最快乐时拍几张照片是好的,因为世界上没有永久的东西,就算是一颗巨石,在经年累月的侵蚀下也会化成细沙,何况是人?时间转眼间就过去了,照片却可以将剎那化为永恒,保留住每一刻美好的时光,待我回忆起那些美好、快乐、无忧无虑的时光。
我和曾祖父虽然只相处了几年,但他那和善的笑容,他那认真地过每一天的精神,和他的每一句话:“认真地珍惜每一天。
”都会像照片一样永永远远地,保存在我脑海深处,只待我想起。
一张旧照片总是能勾起一个往事,每一张旧照片都有它自己的故事,记着所有曾经的人、事、物;虽然记忆都成了过往,照片中的人也许也已不在了,但照片中景物依旧,总让我们有了古人那沧海桑田的感觉。
我的曾祖父作文2我的曾祖父叫周有光,听到这个名字大概大家都不陌生吧!是的,他就是中国著名的语言文学家,曾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他的原名叫周耀平,出生于常州青果巷。
我虽然只和他见过两次面,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书房,八九平方米大的书房有四个书架,两大两小,其中两个一米多高的颇有年代感。
作文素材-高中-周有光

周有光“汉语拼音之父”素材运用【素材运用】·善于利用业余时间有谁知道“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的智慧就是利用业余时间?在普林斯顿大学与爱因斯坦的交谈让他记忆犹新:人与人最大的不同,在于对业余时间的利用。
秉着这样的信念,周有光每天几个小时,一有时间便研修有关字母文字的知识。
靠着业余时间积累起的字母文字知识,周有光组建了一套可行的拼音方案,终让拼音得以出现,简化了人们的学习与阅读。
“人的差异在业余”,一句话改变了周有光先生的一生。
·积极接受新事物网络时代来临,逾百岁的周有光没有成为被时代潮流所淹没的“老顽固”,而是积极地接受新事物。
他上网冲浪,看帖发言,读各种有趣的文章,体会新兴的网络文学,甚至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上网。
百岁老人面对新事物的出现,不对立,不拒绝,而是欣然接受,体味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写出了惊世的名作《朝闻道集》《文化学丛谈》。
周有光先生积极接受新事物,与时俱进,用自身践行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成为我们学习和敬仰的榜样。
·接受批评,反思自我面对网络上出现的对自己的批评,周有光淡然处之。
他将评论中对自己的赞赏删去,只留下对自己的批评,周有光淡然处之,他将评论中对自己的赞赏删去,只留下对自己的批评,面对过激失实的评论,他一笑了之,坚定地将这些批评打印下来,时刻置于桌上作为警示。
他以包容大海的胸怀面对着他人的批评,反思自己的行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努力完善自身。
正是拥有着接受批评、反思自我的态度,周有光才能不断完善自己,日益进步,创作出一部又一部的文化学名著。
运用提示NO1 从追赶潮流的角度切入运用:新潮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脉搏年轻的心时尚是美丽的珍珠,每一棵都是一个绚丽的梦;时尚是一幅彩色画,涂抹的都是多彩的回忆。
一个跨了世纪的老人,却有着时尚的追求。
面对纷繁的科技,周有光老人没有丝毫的顾虑,在大多数人还不知道电脑为何物的时候,周有光老人便已经开始在电脑上写文章了。
语文写作——人物素材大整理之周有光

语文写作——人物素材大整理之周有光2019年4月5日人物素材之周有光【素材回放】刚过完112岁生日,我国着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于1月14日凌晨去世。
1906年1月13日出生于江苏,原名周耀平。
早年研读经济学,1955年开始,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并主持制订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因此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
不过周有光并不认可这个头衔,他曾表示,“读过我书的人,决不会把那顶桂冠随便加在我头顶上”。
85%的中国人是文盲。
包括汉字简化和拼音化等在内的文字改革,加上一系列教育政策的出台,使如今的中国成为全世界会读写人口最多的国家。
历经了晚清、民国,新中国,周有光见证了百年风云的变化。
他厚重的人生,也堪称传奇。
他娶了“张家四姐妹”中的张允和,与沈从文是连襟。
由于博闻强识,他是沈从文眼中的“周百科”;他曾和爱因斯坦聊天下大事,就如同“拉家常”;他还和溥仪做过“饭友”,天天同桌吃饭;50岁,他毅然从经济转为文字研究,并坦然“哪里需要就去哪里”;百岁之后,仍然着书立说笔耕不辍……上帝没有忘了他。
世人也不会忘了他。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可以说是中国百年来风云变幻、历史变迁的一位见证者,见证了中国百年来从疲弱到富强的整个过程。
他的去世,是一个遗憾,我们又少了一位睿智而又功勋卓着的前辈学者。
高寿本已经难得,能够在百岁高龄,仍旧保持着敏锐的观察力,并发出极富智慧的见解,非常值得尊重。
确实,很多人都做出过贡献,但周有光的贡献也绝不可忽视。
尤其是他在推动中国与世界融合方面,功不可没。
这位出生于清末的百岁老人,历经世纪沧桑,近些年反复提倡要有世界观,扩大世界观,强调不能以中国的眼光看世界,而要“以世界的眼光看中国”。
“周百科”外号的来历周有光“周百科”的外号,为连襟沈从文所赐。
其实大学时,周有光与百科全书的情缘就结下了。
当时,大学老师指定《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一些篇章作为周有光及其同学必须阅读的课外读物。
高考作文必看好素材 周有光

•
•
“遇到不顺利的事情,不要失望。有两句话 ‘文革’的时候经常讲:‘猝然临之而不惊,无 故加之而不怒’。这是古人的至理名言,很有道 理。季羡林写过《牛棚 杂忆》,各种罪名,都不 要生气,都不要惊慌。这就考验我们的涵养和功 夫。”周有光认为,首先,生活要有规律,要科 学化;第二,要有涵养,不要用别人的错误 惩罚 自己,要能够“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 怒”。 【素材点拨】 生命是一种状态,幸福是一种 感觉。人生真正的快乐与幸福应该源自于人的平 常心。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一个人若能拥有 一颗平常心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无比珍贵了。 【适用话题】 平常心、辩证地看待事物
•
历 经了晚清、民国,新中国,周有光见证了百年风云的 变化。他厚重的人生,也堪称传奇。他娶了“张家四姐 妹”中的张允和,与沈从文是连襟。由于博闻强识,他 是 沈从文眼中的“周百科”;他曾和爱因斯坦聊天下大 事,就如同“拉家常”;他还和溥仪做过“饭友”,天 天同桌吃饭;50岁,他毅然从经济转为文字研究,并坦 然“哪里需要就去哪里”;百岁之后,仍然着书立说笔 耕不辍…… 上帝没有忘了他。世人也不会忘了他。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可以说是中 国百年来风云变幻、 历史变迁的一位见证者,见证了中国百年来从疲弱到富 强的整个过程。他的去世,是一个遗憾,我们又少了一 位睿智而又功勋卓着的前辈学者。 高寿本已经难得,能 够在百岁高龄,仍旧保持着敏锐的观察力,并发出极富 智慧的见解,非常值得尊重。确实,很多人都做出过贡 献,但周有光的贡献也绝不可忽 视。尤其是他在推动中 国与世界融合方面,功不可没。这位出生于清末的百岁 老人,历经世纪沧桑,近些年反复提倡要有世界观,扩 大世界观,强调不能以中国的眼 光看世界,而要“以世 界的眼光看中国”。
•
对此,周有光解释说:“你想 想看,二战时期, 日本和德国都是美国最凶恶的敌人。现在德国、 日本是美国最好的朋友。特别是德国,它对战争 忏悔以后,跟美国的关系一直非常好。日本呢? 它 不肯完全忏悔,但在政治上一直与美国保持一 致。即使是珍珠港事件,美国使用了原子弹,也 没有影响他们两个国家的关系。一件事情,如果 你做得对的话,就可以 化敌为友。” 从不记恨任何人,对于别人的批评和攻击,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并尽最大可能化敌为友, 这便是周有光的处世观。 【素材点拨】 事实上,宽厚待人既是一种美 德,也是一种积极的处世态度,于人于己,都会 受益无穷。人们常说“腹中天地阔,常有渡船 人”,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适用话题】 豁达、胸襟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快递112岁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逝世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快递112岁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逝世112岁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逝世,他曾认真思考过这个世界【素材回放】刚过完112岁生日,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于2017年1月14日凌晨去世。
周有光于1906年1月13日出生于江苏,原名周耀平。
早年研读经济学,1955年开始,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并主持制订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因此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
不过周有光并不认可这个头衔,他曾表示,“读过我书的人,决不会把那顶桂冠随便加在我头顶上”。
现在,汉语拼音在中国被视为无可取代的文化遗产,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但在汉语拼音诞生前,85%的中国人是文盲。
包括汉字简化和拼音化等在内的文字改革,加上一系列教育政策的出台,使如今的中国成为全世界会读写人口最多的国家。
除了制订汉语拼音方案外,周有光还参与了《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译本的翻译工作,并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领域发表了大量专著。
历经了晚清、民国,新中国,周有光见证了百年风云的变化。
他厚重的人生,也堪称传奇。
他娶了“张家四姐妹”中的张允和,与沈从文是连襟。
由于博闻强识,他是沈从文眼中的“周百科”;他曾和爱因斯坦聊天下大事,就如同“拉家常”;他还和溥仪做过“饭友”,天天同桌吃饭;50岁,他毅然从经济转为文字研究,并坦然“哪里需要就去哪里”;百岁之后,仍然著书立说笔耕不辍……他常笑言,自己长寿的原因是:上帝太忙,把我忘了。
上帝没有忘了他。
世人也不会忘了他。
【素材解读】他的一生充满传奇,可以说是中国百年来风云变幻、历史变迁的一位见证者,见证了中国百年来从疲弱到富强的整个过程。
他的去世,是一个遗憾,我们又少了一位睿智而又功勋卓著的前辈学者。
高寿本已经难得,能够在百岁高龄,仍旧保持着敏锐的观察力,并发出极富智慧的见解,非常值得尊重。
确实,很多人都做出过贡献,但周有光的贡献也绝不可忽视。
尤其是他在推动中国与世界融合方面,功不可没。
怀念周有光老人第一段对他的家进行了描写

怀念周有光老人第一段对他的家进行了描写
我认识周有光先生很晚,慕名已久却无缘识荆。
说起,恰他是周老旧友,于是便引我去周老家拜访。
我们寻寻觅觅,终于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背后找到了坐落在后拐捧胡同的一幢旧楼,这便是周老家所在地。
我们沿楼内陡梯上到三楼,走进周老的家,来到他窄狭的书房。
书房两壁书架的中间,靠窗有一张三尺小桌,周老坐在桌前一边的椅子上。
经介绍后,他请我在他对面的木凳上落座,那是一个陈旧的凳子,我坐上去只听得叽叽咯咯一阵响,很耽心会把凳子坐垮了,周老似乎并不在意。
虽然当时我和周老是初次见面相识,可他却如见老友一般,像摆家常放言恣肆地高谈阔论起来,语多幽默机智,言人之未能言,言人之未敢言,使我大开脑筋。
周老说他本是研究经济的,1955年周恩来总理把他从上海调到北京,到文字改革委员会,改行研究语言学,创制汉语拼音字母。
他后来才悟出,这原来是周总理有意救他,不久他的经济著名同行沈志远等在上海被打成“右派”,他独在北京而安然无恙。
他还说后来“文革”中他年老力衰还被下放宁夏五七干校劳动,十分辛苦,但是他顽固难治的失眠症却不药而愈,至今未犯。
他慨然道:人生失意莫自悲,逆顺祸福本相依。
山穷水尽似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笑说:“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我们问他长寿之道,当时他已近百岁,他幽默地说,大概上帝把他忘记了吧,一直没有召唤他。
引得大笑。
他说,古来皇帝为了长寿,没有不去求仙的,可哪有一个
活过一百岁?现代许多富豪人家,总是怕死,其实怕死才是催命鬼,任你花钱吃名贵补药,甚至求神拜佛,但有几个活到一百的?关键是人到百岁不言老,真到点不请自去,如此达观,才能长寿。
作文素材之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1

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中国有句老话,叫做长命百岁。
100岁是人的生命极限,超过极限是有的,但那是例外,我自己一不小心已身处例外了。
上帝糊涂,把我给忘了……叩响国家语委宿舍楼的一户普通单元门的门铃后,笔者很快在家政服务员的引导下见到主人——一位清癯和蔼的老人正从书桌旁的椅子上站起来迎候,他就是久闻大名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
简单的寒暄之后,我们面对面坐在略显斑驳的小书桌前开始交流。
尽管老人有些耳背,采访中偶尔还得借助纸笔,但记者自始至终都能感觉到老先生思路的清晰、思维的敏锐和精神的豁达。
半路出家的语言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时,56个民族有数十种方言,并且大多数人都是文盲。
要建设这样一个国家,没有统一的、能适应现代化需要的文字语言,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文字改革问题很早就被置于国家工作日程的重要位置,并从全国范围内网罗了许多专家学者来从事这项开创性工作。
1955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名邀请精通中、英、法、日四国语言的周有光参加会议。
会后,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胡愈之跟周有光说:“你不要回去了,你留在文改会工作吧。
”周有光笑了笑,说:“我不行,我业余搞文字研究,是外行。
”胡愈之说:“这是一项新的工作,大家都是外行。
”不久,周有光接到通知从上海调往北京。
从此中国经济学界少了一位金融学家,国家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多了一位委员、一位语言学家。
1906年1月,周有光出生于江苏常州,先后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和光华大学。
早年读大学时,周有光主修经济学,但因对语言学的爱好他还选修了语言学,并在1952年出版过一本《中国拼音文字研究》。
在美国国会图书馆里,如今既藏有经济学家周有光的著作,也藏有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的著作。
从金融经济到语言文字,周有光改行可算是“完全彻底”。
他的孙女在上小学的时候,曾经很严肃地与爷爷讨论这个问题。
她说:爷爷,你亏了!搞经济半途而废,搞语文半路出家,两个“半圈”合起来是一个“0”!周有光笑道:“我这是在‘劫’不在‘数’。
周有光(精选五篇)

周有光(精选五篇)第一篇:周有光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原名周耀平,起先“周有光”是他的笔名,“有光”后来成为他的号。
他生于中国江苏常州,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经济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
周有光青年和中年时期主要从事经济、金融工作,担任过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1955年,他的学术方向改变,1956年开始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曾参加并主持拟定《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公布),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大陆的语文改革。
作家沈从文是他的连襟。
周有光,经济学教授,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
周有光的曾祖父是清朝的官员,同时也在常州经营棉纺、织布、当铺等产业。
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攻打常州,他的曾祖父全力支持清军守城,以家产供守城清军军饷,后常州城被攻破,曾祖父投水自尽,周家的雄厚家财尽失,从此家道开始衰败。
周有光一生充满传奇,早年专攻经济学,曾经留学日本并在美国工作,他是屈指可数的与爱因斯坦面谈过的中国人。
解放后回上海任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1955年受命改行至文字改革领域,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被誉为汉语拼音创始人之一。
周有光有“周百科”的外号,拜连襟沈从文所赐。
后来果然做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三位编委之一,其他两位编委是刘尊棋和钱伟长院士。
周有光祖上为宜兴望族,他的太太是“张家四姐妹”中的老二张允和。
张家四姐妹,个个兰心蕙质,大姐张元和的夫君是昆曲名家顾传玠,老三张兆和是沈从文的夫人,老四张充和嫁给了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
周有光家族的祖籍为江苏宜兴,周有光的曾祖父是清朝的官员,同时也在常州经营棉纺、织布、当铺等产业。
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攻打常州,他的曾祖父全力支持清军守城,以家产供守城清军军饷,后常州城被攻破,曾祖父投水自尽,周家的雄厚家财尽失,从此家道开始衰败。
1906年1月13日周有光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十岁时随全家迁居苏州,入当时初始兴办的新式学堂读书。
1918年入常州高级中学(江苏省立第五中学)预科,一年后正式升入中学,与后来同样成为语言学家的吕叔湘同学。
观周有光的一生有感

观周有光的一生有感3月17日下午2:00,我们迈着欢快的步伐,走进了常州市图书馆,聆听范炎培老师的讲座——周有光的一生。
他,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经济学家;他,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他,从《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公布,几十年来一直至力于中国大陆的语文改革。
作家沈从文是他的连襟。
在范炎培老师的讲座和原来走进青果巷时,无意中的得知周爷爷有了一个称号——“中国拼音之父”,我不得为他的伟大而惊叹。
周爷爷为中国发明了拼音,使中国的少先队员们有了一种新的输入法,让打字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而且,他还是中国人里屈指可数的与爱因斯坦当面交谈过的人。
周爷爷的夫人张允和是“张家四姐妹”中的老二,老三张兆和是沈从文的夫人。
妻子张允和80岁时回忆昔日恋爱情景,写了篇《温柔的防浪石堤》,文中写道:“两个人不说一句话,他从口袋里取出一本英文小书,多么美丽的蓝皮小书,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小书签夹在第某幕、第某页中,写两个恋人相见的一刹那。
我还从其他途径中得知,曾经,有一位记者问过周爷爷:“为什么你能活到这么大的岁数?”周爷爷说:“可能是上帝太忙了,把我给忘了。
”那天的讲座,使我对生命有了新的感受,新的理解,新的认识。
踏踏实实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干事,一步一步的踏下每一个脚印,留下一个个成长的足迹。
我们要珍惜生命,上天赐予自己的只有一次生命,所以,我们因该加倍珍惜自己有限的一分一秒。
俗话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年的时候不好好努力学习,长大了也是后悔莫及!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让我们好好学习,珍惜自己那有限的时间吧!我们也要学习周爷爷那种乐观、珍惜时间、自信的品质吧!那天的讲座使我感触很深,也使我对生命有了新的态度,我会好好的学习好好的珍惜时间的!。
新潮老头周有光

新潮老头周有光新潮老头周有光作者:李樱一周有光的朋友很多,年龄大的有八九十岁,小的只有七八岁,青年人也爱找他聊天,因为他是个“新潮老头”。
物质上的“新潮”表现在喝“星巴克”咖啡,看《特洛伊》大片,时尚不落当代青年;而思想上,周有光也很先进。
凡是新鲜的事物,他都接受得很快,而且跨界发展。
9·11事件发生后,96岁的周有光写了一篇文章,分析“9·11”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为什么会有恐怖主义产生。
连年来,他的作品甚至包括《西天佛国的新面貌》、《把阿富汗建设成亚洲的瑞士》以及《两个鸡犬相闻的地球村》。
文章标题便让人耳目一新。
而每篇文章,都是读了一本或是几本厚厚的巨著以后才下笔。
很多读者感言,不管题目有多大,读来却如流水般的轻松流畅,深入浅出,让人爱读,给人启发。
“别人说我是‘新潮老头’,因为我主张的观点,在人家看来太新潮。
我比较早地提倡在电脑上写文章,不要爬格子,如今我在电脑上写了十几个年头了。
”1988年4月,周有光83岁时,他有了一台中英文文字处理机。
从此,周有光便用它写文章、写信。
高龄“换笔”之后,他开始关注汉字在计算机中的输入输出问题。
在他看来,汉语拼音输入法,不用编码,就可以输入汉字,值得大力推广。
周有光自己用电脑用溜了,就开始带动身边的人一起“新潮”。
他们家的保姆不过30多岁,周有光劝她学学电脑,保姆说:“我都老了,还学什么电脑呀?”周有光说:“我还没说老呢!我老伴86岁不也学电脑吗?”周有光不但说服保姆学电脑,还教保姆的女儿学电脑。
假期里,保姆的女儿来到周有光家里,看到电脑高兴地说:“我们学校也有电脑,但是没有机会碰,只能远远地看。
”周有光非常喜欢爱学习的小朋友,短短几天时间,就教会了她用电脑。
周有光还用自己的小破电脑帮忙恢复了一本“发行量最小、办刊人年龄最高”的刊物《水》,这是中国独一无二的油印家庭杂志,由教育家张冀牖的儿女们自撰、自编、自印、自发,被著名出版家范用评价为“本世纪一大奇迹”,刊载的多是张家四姐妹及其夫婿周有光、沈从文、傅汉思等文化圈名人家长里短的事,三姑六婆间的音讯通问。
寻访周有光的故居的作文

寻访周有光的故居的作文“哎呀,听说周有光的故居可有意思啦!”我一蹦一跳地对爸爸妈妈说。
周末,我们一家人决定去寻访周有光的故居。
一路上,我兴奋极了,不停地想象着那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终于到了,那是一条宁静的小巷,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斑斑驳驳的。
故居的大门紧闭着,但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爸爸上前轻轻敲了敲门,一位和蔼的老爷爷开了门。
“你们是来参观的吧?”老爷爷笑着问。
“是的呀,爷爷。
”我连忙回答。
老爷爷便带着我们走进了院子。
院子里有一棵古老的大树,枝叶繁茂,就像一把巨大的绿伞。
我忍不住跑过去,仰起头看着,“哇,这棵树好高呀!”我惊叹道。
妈妈笑着说:“这棵树肯定见证了很多呢。
”走进屋子里,里面的布置简单而古朴。
有周有光先生曾经用过的书桌、椅子,还有一些他的照片和书籍。
我好奇地看着这些东西,仿佛看到了周有光先生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的情景。
“爸爸,周有光先生是不是很厉害呀?”我问道。
爸爸摸了摸我的头,说:“当然啦,他可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语言学家呢。
”我们在屋子里慢慢走着,看着。
我看到一个小本子,便拿起来翻了翻,“这是什么呀?”我问。
老爷爷走过来说:“这是周有光先生的笔记呢。
”我小心地放了回去,心里想着:这可真是珍贵的东西呀。
参观完后,我们走出故居。
我回头看了看那座房子,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这就像是一次奇妙的旅程,让我对周有光先生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周有光的故居,它不仅仅是一座房子,它更像是一个时光的容器,装着过去的故事和智慧。
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些伟大的人物,他们的贡献就像那棵大树一样,永远扎根在我们的心中。
难道不是吗?我想,以后我还会再来这里,再次感受这份独特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题:老骥千里,夕死可矣
副标题:周有光:汉语拼音之父
近来,社会上关于古诗词读音改变的讨论沸沸扬扬,比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斜”读“xié”还是“xiá”,在很多上了年龄的人看来是读“xiá”,然而现在的新版教材和词典上的注音是“xié”.有些网友质疑读音改变会破坏韵律,且不尊重传统文化.而又有一些网友认为“斜”读“xiá”,是和现实生活严重脱轨.
身处信息化时代的我们每天生活都离不开电脑和手机,人手书写已经逐渐让位给电子输入.而电子输入汉字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汉语拼音拼写.如果不掌握正确读音和拼音,比如上面的“斜”应该读“xié”还是“xiá”,就很有可能不能准确有效地拼写汉字.因此,今天纸条君就给各位小纸条介绍一下我们目前使用的《汉语拼音方案》制定者之一、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的周有光先生的有趣故事.
图片来源:新华网
周有光其人
周有光,1906年生于江苏常州,于2017年1月14日逝世,享年112岁.
周有光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他早年研读经济学,于1955年调到北京,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周有光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主持制订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对中国语文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阐释.
“上帝糊涂,把我忘了!”
“上帝糊涂,把我忘了!”这曾是周有光最爱说的一句话.享年112岁的他跑过了历史的更迭,一生经历晚清、北洋政府、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时代,被笑称为“四朝元老”.因为年轻时身体很弱,算命先生说他只能活到35岁,走过110岁的周有光曾幽默调侃:“不能怪算命先生不准,主要是因为科学进步、医学进步,所以我才能长寿,还有大概就是上帝把我给忘记了.”
用法解析
适用于达观的生活态度,在历史激荡中安之若素等作文立意,如2012年江西卷《你拥有什么》, 2010年山东卷《人生光影的变化》.
示例:
周老对生命总是带着一种豁达与幽默.在百年风雨飘摇中尝尽人生百态,以豁达对待苦痛,以乐观面对变迁.沧海桑田,不变的唯有一颗积极乐观的
心.“上帝糊涂,把我忘了!”期颐之年后周有光先生仍能调侃生命,这是怎样的
举重若轻?又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呢!
周有光在接受访谈时提及中国教育问题曾这样说道:“为什么今天的中国假文凭泛滥?因为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假文凭.我拿过几张文凭,有国内的有国外的,现在没用处,我一生文凭没有用处,人家也不问我有没有文凭.不重视文凭,也就没有假文凭了,我们今天重视文凭不重视知识,知识越多越发达,当然假文凭出来了.
用法解析
适用于反思呆板的填鸭式教育,谈论什么是真正的“传道受业解惑”,对部分中学“抢跑”提前开学的思考等教育相关的话题,如2017年全国卷三《我的高考/我看高考》,2013年江西卷《对中学生“三怕”的看法》.
示例:
当前,一切都越来越追求速度:吃饭要吃简餐、看书要看简史,与其看电影还不如看“X分钟讲解电影”.而这种讲究速度的趋势在教育上更是泛
滥,“速成”课程大行其道.就如周老所说:“我们缺少的不是应试教育,我们缺
少的是科学教育.”教育不能“速成”,而是要在传授基础知识之上,让学生学习
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单纯灌注知识要更重要.”
500
在谈到被人问要用多少年拼音能取代汉字时,周老说:“我们的政策是用拼音帮助汉字,而不是用拼音来代替汉字.”周老也十分重视华夏文化精髓的重拾,但他认为复兴华夏文化,不是文化复古,而是文化更新;不是以传统文化代替现代文化,而是以传统文化辅助现代文化.根据现代需要,用科学方法,学习和实践古人的有益教诲.文化的发展都是温故而知新的,要从旧的里面得到新东西.
用法解析
适用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传统与创新、反思“伪国学”等话题,如2016年北京卷《“老腔”何以令人震撼》,2007年广东卷《传递》.
示例:
很多人连什么是真正的传统文化都没搞明白,就随意开创所谓的“国学班”“女德班”,讲授各种奇葩的糟粕思想,打着发扬传统文化的旗号大肆敛财,
满足私欲,实在是其心可诛.周有光曾说过,华夏文化的复兴不是文化复古,而
是文化更新;不是以传统文化代替现代文化,而是以传统文化辅助现代文化.
在不断的“温故知新”中提炼传统文化的精髓,汲取养分,而不是自娱自乐式
地“回归传统文化”,这样方能真正建立起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