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思想史重点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社会思想史重点整理
孔子、孟子、荀卿、董仲舒、二程、朱熹、陆守仁、王阳明、陆明鉴。
571~前471),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
著作:《道德经》
主要思想:1、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是普遍存在的自然规律,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观点。2、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3、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主张小国寡民的思想。4、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
评价:老子被称为道教的创始人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这本书。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
著作:《诗》、《书》、《礼》、《易》、《乐》、《春秋》
主要思想:1、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周礼和周朝的制度。2、提出正名的主张,主张名实相符。3、“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指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德主刑辅。4、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提“出未能事人,焉能事鬼”。5、提倡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指出过犹不及的道理。6、教育上提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
评价: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万世师表。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
723或前716-前645)名夷吾,谥曰“敬仲”,
著作:《国语·齐语》、《管子》
主要思想:1、主张天道人情,指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建立国家组织。2、强调关注民生,要恤民,顺民利民。3、主张薄敛赋,反对重税,提出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好坏征税。4、重视法制,强调公开、平等、强制性,倡导礼义廉耻,教化百姓。5、主张农商并重,鼓励消费,刺激生产。6、强调寓兵于民,实行兵民合一。
“微管仲,吾披发左衽已!”。
468 ——前376)名翟(dí),鲁阳人
著作:《墨子》
主要思想:1、节用,主张“去无用之费”。反对浪费。主张节葬,反对厚葬。反对繁琐礼制,主张非乐。2、反对天命,主张非命、顺变,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取实予名”。
3、主张兼爱、非攻反对儒家有等级的爱,倡导博爱,反对不义战争
4、提出义的思想,
尚贤、尚同,举荐贤者治理国,家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5、宣扬天志鬼神
评价: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家思想是中国古文完整版的辩证唯物主义及辩证唯物论。
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
著作:《孟子》
主要思想:1、仁政学说是其思想核心,主张治理国家要实行“仁政”2、提倡选贤任能,制民之产,不夺农时。3、民本以民,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主张舍生取义。4、强调社会分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5、“性善说”主张修身养性,清心寡欲。主张舍生取义。5、指出学习要有怀疑精神,指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要树立远大志向。好为人师。
评价: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369-前286)。战国时哲学家,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
著作:《庄子》
主要思想:1、道本体论,认为道自本自根,是无形的,永恒的。2、天人合一,人是道的产物,人道同体同在,主张“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3、游世思想,认为人应当离弃社会,回归自然,与道同在,天人合一。4、清静无为,主张按自然本性生活,恪守自然本性,循道无为。5、齐物论,人与自然浑然一体,没有分化。
评价:庄子不但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中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535-前470年),齐国乐安人。
著作:《孙子兵法》
谋攻篇:(全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作:《荀子》
主要思想:1、天人相分的自然主义天道观,指出天行有常,要制天命而用之。2、性恶论,指出人性本恶,生来就有好利、疾恶和欲,提出“化性起伪”的道德教化论,通过后天教化可使人变善。3、提出明分使群的社会起源说,礼乐教化是必然之道。治理国家要礼法并重,隆礼重法,赏贤使能。提出了“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的命题。4、提出“君舟民水”,要养民爱民,以政裕民,民富则国强。主张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强本节用,开源节流。重视工商业。5、提出所积而致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