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大形成性系统测评金融学第三次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电大形成性系统测评金融学第三次作业
第三次任务、
一、论述题(共1 道试题,共100 分。)
【案例分析】关于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的争论
进入21世纪,中国为了应对入世承诺,以引入外资战略合作者的方式对银行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却因此引发了“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的争议。其背景如下:2001年,汇丰银行以每股2.49元人民币入股上海银行,获得每年每股0.5元左右的回报,五年就能收回初始投资,并拥有了上海银行8%的股份;2004年8月6日,汇丰银行入股交通银行并拥有了19.9%股份。交通银行半年报显示,该行200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46.05亿元人民币。按此估计,汇丰银行2005年就可从交通银行创造的利润中分得20亿元人民币左右,5年左右就可收回在交行的投资,并获得了对中国第五大银行的永久控制权。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引资更是激发了这一争论,成为“银行贱卖论”的主要导火索:2004年交通银行引进汇丰银行,获得86%的资产溢价;2005年建行股权转让却仅获得17%的净资产溢价,中行获得的溢价更低,只有10%,而对工行的股权转让也只有15%的溢价预期。在首次公开发行之前,建行以每股1.15元左右的价格售予美国银行和淡马锡,仅建行公众招股价每股2.35元的一半;苏格兰皇家银行和淡马锡控股分别出资31亿美元各购得了中国银行10%的股份, 美国银行和亚洲金融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分别以25亿美元和14.66亿美元持有建设银行9%和5.1%的股份;高盛、安联和运通三家战略投资者组成的财团将以36亿美元左右的价格购入工行
10%的股份。
正是基于以上种种经济行为,“银行贱卖”论被激化。
考核目的:案例分析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方法与思路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上面的案例分析,既可以加深学生对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深层理解与把握,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同学们深入了解我国银行体制改革的方向与内涵,增强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路径与方法的理解,加深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要求:
(1)认真研读上面给出的“关于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的争论”材料和教材第7~9章的内容,写一份案例分析材料,对上述争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自圆其说”。
(2)分析材料应完整、准确阐述案例中涉及的基本原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路或建议。
(3)字数不少于600字。
解题思路:
(1)清楚我国银行改革为何要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主要存在哪些方面的差距?
(2)从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水平角度分析;(3)解释何谓“贱卖”?可自己给出一个定义,然后依据这一定义进行解析;
(4)从世界各国商业银行绩效比较方面也可有所分析;
(5)可以结合建行、中行等上市银行目前的状况深入讨论。
答案:
最近一个时期,有关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问题的争论在金融界格外引人关注。针对交行、建行将股权以较低廉的价格卖给境外战略投资者及境外投资者的做法,有人提出了国有银行"贱卖论"的观点,并很快得到了市场上的呼应。
而正是伴随着这种"贱卖论"观点的流传开来,一些银行业的领导们不得不站出来反驳"贱卖论",如果不对"贱卖论"加以反驳而默认"贱卖论"的话,那么,"国有资产流失"的罪名显然是这些领导们所扛不起的。就在这场国有银行"贱卖论"与"非贱卖论"之争相持不下的时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老先生站了出来,义正词严地说道:别再忽悠"贱卖论"了。吴敬琏直截了当地表示:"我没有看出能说明贱卖的理由","同时要警惕那些鼓噪'贱卖论'的人"。
作为个人认识来说,目前在港上市的交行与建行发行价不高却是一个事实。就交行与建行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所处的地位而言,目前在A股市场上市的5家银行显然不能与其相比,甚至不能望其颈背。但A股市场上5只银行股的发行价格远远超出在港上市的交行与建行却是有目共睹的事实。1999年浦发银行A股的发行价格高达每股10元;2000年民生银行A股的发行价格高达每股11.8元;2002年招商银行的A股发行价格为每股7.3元;2003年华夏银行的A
股发行价格为每股5.6元;而深发展最近一次融资发生在2000年11月,每10股配3股,每股配股价为8元。而交行与建行在港上市的H股的发行价格却分别只有2.5港元/股与2.35港元/股。因此,交行与建行H股的发行价格与国内市场5家银行股的发行价格相比,明显是被低估了的,更何况这两家银行所引进的境外战略投资者所购买的股票价格甚至比其H股的发行价还低出许多呢?因此,有人认为其被"贱卖"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实际上,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的问题,我们从国外投资者所获得的高回报中也可以找到答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论,笔者在此引用今年10月25日《上海证券报》刊发的由德邦证券有限公司总裁余云辉博士、上海银行同业金融部总经理骆德明博士合写的《谁将掌控中国的金融?》一文中的一段文字来说明这个问题。
外资入股参股中国的金融企业,其目的是为了获取中国的资源和财富。交通银行半年报显示,该行今年上半年净利润46.05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则亏损19.05亿元人民币;税前利润68.84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73.5%。按此估计,汇丰银行今年就可从交通银行创造的利润中分得20亿元人民币左右,5年左右就可收回在交行的投资,并获得了对中国第五大银行的永久控制权。汇丰入股以及在港上市不到半年,交通银行怎么一下子从亏损19亿元多的丑小鸭变成了盈利46亿元的金凤凰了呢?难道是汇丰入股及境外上市发挥了点石成金的特异功能吗?当然不是!那是上市之前刻意的财务安排。交通银行在汇丰入股之前,已将不良资产剥离出去并进行了财
务重组,以使上市后有个好的财务表现。交通银行自今年6月底在港上市后,股价屡创新高,两个月内已上涨了近30%。这说明发行当初定价过低,按市净率定价时根本没有考虑交通银行覆盖全国中心城市与国外主要金融中心的合理布局以及品牌、客户等无形资产,导致本该由国内投资者享有的无形财富白白地被外资瓜分了。
一方面是发行价格的低估,另一方面是外资回报的丰厚,面对这样的事实,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相信人们的心中自有自己的答案。当然,为了避免自己成了吴敬琏老先生所说的那种"'贱卖论'的忽悠者",所以,在这里,笔者并不想纠缠于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的问题,而是要谈论另外一个问题,即"非贱卖论"之悖论。
交行与建行H股的发行价远远低于国内A股市场5只银行股的发行价格。按照"非贱卖论"的说法,交行与建行不存在贱卖的问题,那么,换而言之,就是国内A股市场上5只银行股的发行价定高了,发贵了。我想,作为这个观点,"非贱卖论者"是应该同意的。而事实也确实是如此,由于股权分置的原因,A股市场上5只银行股也确实是发贵了,严重地损害了A股投资者的利益。所以,这才有了时下的股权分置改革事宜,有了股改中非流通股股东给予流通股股东的对价补偿。应该说,这种做法原本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特别是赞同国有银行"非贱卖论"观点的吴敬琏老先生,更应该是对股改中这种给予对价的做法持肯定态度的。但令人莫明其妙的是,今年7月下旬,吴老在接受《金陵晚报》记者采访时,却大谈什么"补偿流通股股东不公正",不赞成股改中给予流通股股东对价的做法。为此,吴老甚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