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传播第1课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 科学 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教案

四年级上册  科学 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教案

《声音的传播》教案【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声音传播方式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2.会按步驟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2.认识土电话,使用土电话玩通话游戏。

知道土电话是通过固体(线)传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3.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到声音是通过物质传播的【教学准备分组材料:3只封好口的塑料袋,袋中分別装有一样多的沙(土)、水和空气,带橡皮头的铅笔:两只一次性纸杯或自制纸筒,一段棉线。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师: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科学是什么?科学就是发现问题、提出疑问、问问“为什么”科学就是研究问题、回答疑问、探究为什么。

那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科学那就看看老师手里的这个玩具,见过吗,你们都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问,让我们带着这个发现和疑问做一个小游戏(打土电话)好不好?谁愿意来前面给老师配合一下?1.游戏方法:全班保持安静,教师通过打土电话,轻声告诉接听土电话的学生一些话,让全班同学猜老师所说的话游戏一:全班安静,不捏住棉线绳,说话是否能听见。

游戏二:全班安静,捏住棉线绳,是否能听见2.游戏注意事项:说话声音不能太大声3.交流:你有什么发现?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你耳朵里的?4.发现一:捏住棉线绳,土电话就不能工作。

发现二:土电话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一一棉线绳一一空气传播到另一个人的耳朵中的。

5.讨论:为什么棉线不拉直,土电话就不能工作?6.师生小结:因为拉直的棉线能很好地传递震动,而松松的棉线会抑制减弱并最终吸收震动,使声音无法传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板书:声音的传播)二、探究问题师:哎!同学们!刚才我们说声音是通过绳子传播的,思考一下声音还能从哪些物质中传播呢?(鼓励同学举手发言)你们看老师手里有什么?是沙子、水、和空气。

《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6篇)

《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6篇)

《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6篇)在教学工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则应该如何写教案呢?下列是我收拾的《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1教材分析《声音的传播》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奇异的声音王国》单元中的第二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声音的大小、高下、产生的缘由等根底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探索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以及认识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体。

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学生通过多个活动对声音这一熟识的事物去进行一番理性的探究,从而构建起对声音的传播的认识,在本单元中属重点内容,为今后的探索、学习奠定感性根底。

学情分析1. 学生对声音有了初步的了解,示例,声音的高下。

2. 知道固体、液体、气体能够传播声音。

空气能够传播声音是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知道的,加以稳固即可。

而固体和液体可以传播声音学生并不是很了解,因而我设计了试验,通过试验让生了解本课内容。

3. 了解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教学目标1、过程与办法:能够对声音能在哪些物质中传播作出预报,并设计试验,找到问题的答案;会按步骤实施试验打算,认真观看,养成记录的好习惯养成准时记录的好习惯。

2、科学学问:通过试验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而且传播效果不相同;真空不能传声。

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学会安宁地做声学试验;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能力及小组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设计试验证实声音能够在液体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2〖教学目标〗1、过程与办法●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若,并设计相应的试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会按步骤实施试验打算,认真观看,仔细比拟。

2、科学学问●通过试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学会制作土电话,使用土电话玩通话游戏。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声音的传播》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探究声音的传播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的条件以及传播的速度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的方式,深入理解声音的传播。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声音有一定的认知,但可能缺乏对声音传播的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探究声音的传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传播条件。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运用实验和观察分析声音的传播。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实验器材:声源(如鼓)、接收器(如耳朵)、传播介质(如空气、水)、测量工具(如米尺)、计时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与声音传播相关的情景,如电话通话、两个人交谈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传播。

2.呈现(10分钟)介绍声音的传播条件,如介质、温度等,并通过实验展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传播。

实验内容包括:a.观察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用米尺测量声音传播的距离。

b.尝试在不同温度下传播声音,观察声音传播的变化。

c.引入水作为传播介质,观察声音在水中的传播情况。

4.巩固(5分钟)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a.声音传播需要什么条件?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否相同?为什么?c.温度对声音传播有什么影响?5.拓展(10分钟)介绍声音传播在科技和生活中的应用,如声纳、无线通讯等。

《声音的传播》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教学设计

《声音的传播》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教学设计

《声音的传播》教学案例一、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不同的物质传播声音的效果是不同的。

”并能简单设计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的实验。

2、培养学生实验分析和实验设计的能力,并引导学生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设计实验研究声音传播的方向。

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启发五、教学仪器:教师准备:玻璃钟罩一只,抽气机一台,手机一只,水槽一个;学生器材:沙袋,水袋,气袋,纸杯,棉线,牙签。

课前准备:学生利用纸杯、棉线和牙签制作土电话。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听说宇航员在月球上就算面对面大声地说话,对方也不能直接听到他的声音,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学生讨论,提出猜想。

(二)引导点拨,与学生共同探究1、活动1:钟罩里的手机(1)教师演示“钟罩里的手机”实验,提醒学生将前后听到的音量进行对比。

方法:先用手机播放铃声,你能听到声音吗?再用钟罩盖住手机,你还能听到声音吗?它有没有变化?最后用抽气机抽走钟罩里的空气,你还能听到声音吗?(2)预测实验的结果。

学生预测声音会变小或消失。

(3)观察实验现象。

刚开始能清晰地听到手机铃声,用钟罩盖住手机后,听到的声音变小了;用抽气机抽走钟罩里的空气后,就听不到声音了。

(4)讨论实验现象说明的问题。

师:玻璃钟罩里空气较多时,我们能清楚地听到声音;当钟罩里的空气越来越少的时候,我们听到的声音也越来越小了;直到抽掉钟罩里全部的空气(不可能抽得很干净),相当于真空状态,跟月球上差不多时,我们就听不到声音了。

这现象说明了什么呢?是声音不存在了?还是只是没有传到我们的耳朵,所以我们听不到?学生讨论、分析。

(5)师生共同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声音能通过空气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传播第1课时∣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传播第1课时∣教科版

《声音的传播》教案教学目标1.在探究活动中,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科学地认识声音并利用声音。

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地完成认知;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的重大影响,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重点理解声音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教学难点理解声波教学方法实验操作,小组合作探究课前准备课件,每个小组一个音叉(敲击小锤)、一个水槽(里面装1/2的水)、每两个人一个土电话棉线或尼龙线。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平时喜欢玩玩具吗?师:今天我们也来玩玩具,我们不仅要比一比谁玩得有水平,还要比一比谁在玩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多。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音叉和土电话,继续探究声音的奥妙。

师:声音是怎样到达我们耳朵的呢?在声音的的传播过程中,声音会改变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振动物体与声波(板书课题)。

二、新课学习1.探究振动物体与声波敲音叉师:敲一敲音叉,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分组敲音叉汇报感受:振动产生声音师:把振动的音叉放入水槽中,你有什么发现?汇报感受:音叉的振动引起了水的拨动。

师:振动的音叉是怎样引起水面拨动的呢?我们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实验师:你有什么发现?水面的波动从音叉开始,逐渐向四周传播的。

师:透过这个现象,你有什么感受呢?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同时可以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声音向四周传播。

2.探究声波土电话师: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真实地感受到“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同时可以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声音向四周传播。

为了更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理解这个规律,我们一起玩土电话,通过在玩土电话的过程中思考,纸杯里听到的声音是怎样传播过来的。

提示玩得过程中注意解决以下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土电话的一端到达另一端的?实验过程:用两个纸杯作为话筒或听筒,一根约5米长的棉线或尼龙线作为电话线,做一个土电话。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一. 教材分析《声音的传播》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和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同时,学生还能通过实验探究声音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因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声音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声音传播的具体条件和特点,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声音的传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知道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2.难点:声音传播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感受声音的传播。

2.讲解法:结合实验结果,讲解声音传播的原理和特点。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声源(如铃铛、鼓等)、接收器(如耳朵、手机等)、介质(如水、气球等)、计时器等。

2.教学课件:声音传播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声音传播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传播。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展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如固体、液体、气体。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声音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因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实验结果,讲解声音传播的原理和特点。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传播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等。

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表格式教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表格式教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c. 将气球浸入水中,再次敲击气球。
d. 观察气球在水中的振动。
三、声音传播的应用
1. 声音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音乐、通话、声控等。
2. 声音传播在科技中的应用:声纳、超声波、声波通信等。
四、声音传播与环境保护
1. 噪声污染的产生和防治。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声音传播的介质和原理。
2. 实验验证声音的传播。
教学难点:
1. 声音传播的介质和原理的理解。
2.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
1. 教材、实验器材(如:气球、尺子、水等)。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引发学生对声音传播的思考。
七、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传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 互动探究: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声音传播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拓展延伸:介绍与声音传播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声音传播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声音传播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声音传播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声音传播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4. 声音的传播与环境保护:探讨声音传播与环境的关系,包括噪声污染的产生和防治,以及声音在生态监测中的应用。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

2.声音的传播【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不同的物质传播声音的效果是不同的。

”并能简单设计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的实验。

2.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想象力,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问题。

3.培养学生追求新知、独立思维、重视实践的意识,通过实践来探究自然现象,养成学习科学、应用科学的情感。

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课程教育理念。

【教学重点】理解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各种物体中都能传播。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认识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线、纸杯、勺子﹑筷子......【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探究活动一:声音传播需要媒质。

1.出示小铃并摇动它,让学生能观察到铃锤在动,请他们听听铃声。

2.问:你们听到铃声了吗?对于这种情况你有什么看法?(在空气中能传播声音)3.学生自由讨论。

(空气是传播声音的一种重要介质,容易被人们忽视,学生回答不到点上也不要紧)4.老师演示著名的“真空铃”实验。

取下橡皮塞,向烧瓶中倒少许水,给烧瓶加热,使烧瓶中水沸腾,大量水蒸气涌出后,停止加热,并迅速塞紧橡皮塞。

冷却一会儿,待烧瓶中水蒸气大部分凝结,瓶中气体稀薄时再摇动烧瓶,听小铃铛此时的响声。

比较两次铃铛响声的强弱,可以明显地感到气体稀薄时响声弱。

由此可推得,真空不传声。

5.提问:你们听到铃声了吗?为什么会听不到小铃的声音?对于这种情况你有什么推测?请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后,引出“真空”的初步概念,让学生认识到声音不能在真空里传播。

6.师:那么声音究竟能通过哪些途径来传播呢,我们今天一起来研究一下吧!二、设计实验与活动探索物理规律活动二: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及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效果1.学生讨论:(1)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其它物体中传播吗?(2)你们组能提出什么实验方案来验证你们的假设?2.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

声音的传播-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声音的传播-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声音的传播-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学习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特点;3.解释声音需要介质传播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区别;2.介质对声音传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声音需要介质传播的原因;2.认识介质对声音传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观察一些介质,如空气、水、钢及冷却的空气等,让孩子们思考声音传播的关键。

也可以播放一些各种介质中的声音,如水声、风声、震荡的声音等,让孩子们听出声音传播的差别。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声音的传播。

你们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引导学生回答)学生: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教师:非常好。

那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引导学生回答)2. 实验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在实验室中布置与介质有关的实验)教师:我们在实验中将声音分别传递到空气、水、钢中,你们注意声音的差别。

(学生们观察实验)教师:大家都听到了实验结果吗?声音在空气中可以传播,也可以经过水传播,而在钢中传播的声音则更加清晰而且更响亮。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看看这个小实验。

教师:请你们分别拿起钢制品和塑料制品,用橡皮擀面杖敲打它们,观察钢制品的声音和塑料制品的声音。

你们听到声音的差别了吗?学生:听到了。

钢制品的声音更亮。

教师:非常好。

钢是一种坚硬的物质,所以声音在钢中传播的时候,振动会更强烈,所以声音会更响亮。

3. 探究声音需要介质进行传播的原因(学生在自由活动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思考探究)教师: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那么声音为什么需要介质进行传播呢?请你们自由活动时间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教师:孩子们,你们研究出了声音需要介质传播的原因吗?学生: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因为介质能传递振动。

教师:非常棒。

声音需要介质才能传播,因为介质可以传递振动。

空气、水和钢都是介质,声音在这些介质中传播时,都是以振动的形式传递的。

四年级上科学教案-声音的传播首师大版

四年级上科学教案-声音的传播首师大版

《声音的传播》教案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能力(1)知道声音能在空气、水和其他物体中传播。

(2)初步具有设计声音在物体中传播实验的能力和根据实验事实归纳概括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学生在认识声音可以在气体、水和其他物体中传播的过程中,初步体验用多种方法搜集事实资料。

3.情感、态度、精神、价值观培养认真观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通过实验,归纳概括出声音在气体、水和其他物体中都能传播。

(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学准备教学材料:“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的视频、录音笔、塑料袋、小军鼓、蜡烛、课件、声学实验盒(土电话)教学过程一、复习,提出问题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声音的产生)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振动)2.老师说话发出的声音是什么在振动?(声带)你能听见我说话吗?3.老师说话的声音是怎样传到你的耳朵里的呢?声音的传播需要条件吗?(学生发言)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声音的传播”(板书课题)二、解决问题1.认识空气可以传播声音(8~10分钟)(1)让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思考: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现象说明了什么?(观看视频: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2)分组讨论: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什么?(学生发言。

引导学生认识到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没有空气声音是不能传播的)(3)小结: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

(4)解释:(课件出示)在月球上一切都是寂静的,登月的宇航员要想互相联络要考手势或无线电。

为什么?(月球上没有空气)(5)认识声波师:那么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来做个实验。

(实物投影:师操作,生观察蜡烛火焰的变化)师: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每敲一下鼓,蜡烛的火焰跳动一下)你怎么解释这一现象?结合课件讲解声波。

(物体振动发出声音,进而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然后以波的形式传播出去,直到我们的耳朵)2.认识声音在水中可以传播(5分钟)(1)师:(播放录音笔中的音乐)你能听到音乐声吗?音乐声是怎么传到你的耳朵里的?(生发言:声音通过空气传到耳朵里)(2)如果这个声音是从水中发出的呢?(3)怎么证明我们的想法?(生发言)(3)把正在发声的录音笔装入塑料袋,然后浸入水中,体会能否听到声音。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课件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课件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

1、学生已具备的前置认知基础:学生已经知道在生 活中有声音这一物理现象存在,但不是很了解。 2、学生已具备的前置技能基础:因为学生才刚刚开 始学习物理知识不久,所以他们对物理现象的观察、 探究和分析能力都非常的薄弱,几乎没什么前置技能 可言,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 3、学生的思维障碍:刚开始学习物理知识的学生, 对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很难理解,如:真空、声波以 及声速。这些概念对他们的思维构成了一定的障碍, 所以在讲解这些概念时,要特别注意引导方法。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学生分析 教学方法和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 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即声音的传播要介质。 2、知道不同的物体传播声音的速 度不同。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同学 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声音的传播需 要介质。 2、难点:知道不同的物体传 播的声音不同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 播,当生遇到物体时,会 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 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 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生硬在不同物体中传播实验记录表
传声物体
能否听到音叉的声音 能否感受到音叉的振动 哪种材料传声效果最好
铝箔
木尺
棉线
尼龙线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讲授法、实验法
水槽、土电话、 音叉、铝箔纸、 米尺、棉线、尼 龙线
提出问题 进行猜想和假设
观察实验,获取证据
检验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来自教学 过程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思考: 声音是怎 样传播的?
1、通过点名,提出你是怎么听见老师的声音的问题。 2、猜想声音是靠什么传播的,假设声音是通过气体、固体、 液体传播的。 声音在不同 3、实验: 物体中的传 A:土电话 声音 播 B:用用力击打过的音叉轻触水面 如何 C:两人互相说出对方的优点 传播 D:听声音在铝箔尺、米尺、棉线、尼龙线的传播效果。 4、利用前面学过的“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 和实验解释声音可以通过气体、液体、固体 传播。让学生探究实验的设计和计划是否有缺 陷,是否需要改进,如果要改进,又该怎么改进。 5、通过实验,总结出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和声 音在不同的物体中传播的效果。

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3声音的传播教科版》精编完整版

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3声音的传播教科版》精编完整版

声音的传播--教学内容分析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从身边现象中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本节是声音的第一节,因此,在课堂上我们通过视频引发学生思考,设计一系列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他们他们运用科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现象。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力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科学,通过实验不仅得到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

本设计采用实验探究,问题启发等教学方法。

设计思路如下:以视频“我们身边的声音”引入,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

并由身边物体发声来感受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设计音叉实验,进行探究。

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实验现象,得出音叉发声是由音叉振动产生的,推导到其他物体的发声原理,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由激光窃听器引入声音的传播, 然后设计实验。

实验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实验,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科学道理,注意在生活中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声音产生的原理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六.教学难点通过对实验探究的参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音叉,烧杯,鼓,声传播演示仪,抽气机,自制教具激光窃听器,手机,自制教具声控开关。

2.多媒体教室,ppt课件八.教学过程:(一)视频引入,ppt课件展示大自然的声音,我们身边的声音,引入课题, 声音是怎样产生,又怎样传播的(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原理。

通过身边的物体制造声音,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通过观察让学生猜测原因,再得出要探究的问题:声音是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引导学生利用身边器材设计实验。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4声音的传递》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4声音的传递》教案

《声音的传递》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声音是通过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传播的。

2.学生能够描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现象。

2.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声音传播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声音传递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培养学生科学观察、分析和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现象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

四、教学资源•音叉、真空钟罩、水槽(装有水)、不同材质的固体(如木棒、塑料棒、金属棒等)、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方法•演示法:通过演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声音的传播过程。

•实验法: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结果和想法,促进思维的碰撞和拓展。

六、教学过程1.教学导入•提问: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为什么我们能在远处听到声音?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传递的问题。

•揭示课题:《声音的传递》。

2.新课学习•(1)声音的传播原理•讲解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如空气、水、固体等。

•提问:如果没有介质,声音能否传播?引导学生思考真空中的声音传播问题。

•(2)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演示实验:使用音叉和真空钟罩,让学生观察在逐渐抽出空气的过程中声音的变化。

•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分组实验:让学生使用水槽和固体材料(如木棒、塑料棒、金属棒等)进行实验,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小组内讨论并分享实验结果,教师巡视指导并解答疑问。

•(3)声音传播速度的差异•讲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并举例说明(如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提问:为什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引导学生思考介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冀人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

冀人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

冀人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一、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认识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了解声音传播的方式和特点。

2.科学思维: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推理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传播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3.探究实践:进行声音传播的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

4.态度责任: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认识声音可以在不同介质中传播。

2.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声音传播的本质。

2.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音叉、闹钟、水槽、土电话材料、多媒体课件等。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科学活动手册。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声音的传播介质1.导入(5分钟)播放音频:播放一段在不同环境中的声音,如教室里的讲话声、水下的声音、太空中的声音(模拟)。

提问引导:同学们,你们听到了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在什么地方传播的呢?引出声音传播介质的话题。

2.新课学习(30分钟)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10分钟)教师讲解:讲解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通过空气的振动将声音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举例说明,如我们听到远处的声音。

学生举例: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例子。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10分钟)教师演示:用音叉敲击桌面,让学生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声音。

讲解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感受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

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10分钟)教师演示:将闹钟放入水槽中,让学生听闹钟在水中的声音。

讲解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学生观察: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

3.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内容:回顾声音可以在空气、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生活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例子。

第二课时:声音的传播方式1.复习导入(5分钟)提问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声音可以在哪些介质中传播?请举例说明。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传播第1课时∣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传播第1课时∣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传播第1课时∣教科版教学目的1.在探求活动中,能对研讨进程和结果停止评议,并与他人交流意见;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迷信地看法声响并应用声响。

2.情愿协作交流,体验到协作交流可以更好地完成认知;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的严重影响,擅长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尊重他人的休息效果。

3.了解声响是怎样传达的。

教学重点了解声响以波的方式,从一个中央传到另一个中央。

教学难点了解声波教学方法实验操作,小组协作探求课前预备课件,每个小组一个音叉〔敲击小锤〕、一个水槽〔外面装1/2的水〕、每两团体一个土棉线或尼龙线。

课时布置1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师:同窗们往常喜欢玩玩具吗?师:明天我们也来玩玩具,我们不只要比一比谁玩得有水平,还要比一比谁在玩的进程中取得的知识多。

明天教员给大家带来了音叉和土,继续探求声响的微妙。

师:声响是怎样抵达我们耳朵的呢?在声响的的传达进程中,声响会改动吗?这节课我们一同来探求振植物体与声波〔板书课题〕。

二、新课学习1.探求振植物体与声波敲音叉师:敲一敲音叉,你有什么发现?先生分组敲音叉汇报感受:振动发生声响师:把振动的音叉放入水槽中,你有什么发现?汇报感受:音叉的振动惹起了水的拨动。

师:振动的音叉是怎样惹起水面拨动的呢?我们再细心观察一下这个实验师:你有什么发现?水面的动摇从音叉末尾,逐渐向周围传达的。

师:透过这个现象,你有什么感受呢?物体振动收回声响,同时可以惹起周围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声响向周围传达。

2.探求声波土师: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真实地感遭到〝物体振动收回声响,同时可以惹起周围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声响向周围传达。

为了更协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这个规律,我们一同玩土,经过在玩土的进程中思索,纸杯里听到的声响是怎样传达过去的。

提示玩得进程中留意处置以下效果:声响是怎样从土的一端抵达另一端的?实验进程:用两个纸杯作为话筒或听筒,一根约5米长的棉线或尼龙线作为线,做一个土。

声音的传播-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声音的传播-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声音的传播-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支持。

2.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

3.能够理解声音可以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不同介质会对声音的传播产生影响。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音响、音乐光盘、细木棒、水杯、牛奶盒、铁片、圆珠笔盒、弹性绳等材料。

2.教学媒体:课件、香水或者沙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1.师生互动,问学生们有哪些声音;2.引入日常生活场景,启蒙学生对声音的注意。

2. 拓展声音概念(10分钟)1.讲解声音的概念,强调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学生可以用手按手臂摇摆,用手敲桌子等方式感受振动与声音之间的关系。

2.引入声音的传播概念,让学生举手说说声音的传播过程。

3. 实验环节(30分钟)1.分别拿小木棒、水杯、牛奶盒等物体敲打产生声音,询问学生声音产生的原因。

2.对每个实验器材进行分析,让学生说说声音传播的特点。

3.呈现PPT或者其他教学媒体,让学生观察两只香水瓶相向而行撞击时的效果,旨在让学生理解声音如何传播的核心概念。

4. 拓展环节(15分钟)1.通过铁片、盒子、弹性绳等进行各种不同介质下的声音传播实验,让学生理解声音的传播受到介质的限制,不同介质下声音的传播速度、音质也有所不同。

2.老师可以现场使用香水或沙画等媒体,通过呈现声音、发出声音、感受声音等方法,让学生跟着感受声音传播的感觉和态度。

5. 总结回顾(5分钟)1.老师总结课堂要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

2.老师收集学生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探究合理教学方法和知识点的教育价值。

四、教学评价1.学生能否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方式和速度以及介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2.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实验学习的方式,感性认识声音的传播过程。

3.学生是否能够在练习中学会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观察,推理和实验来证明一些科学规律。

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2.通过实验,探究声音传播的方式,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

【学习重点】探究声音传播的方式,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

【学习难点】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研究。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音叉、水槽、米尺、棉线、记录表、土电话材料等。

【学习流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

那么声音是怎样传播出来的呢?揭示课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板书)聚焦:在教室里任何地方都可以听到鼓声,房间里空荡荡的,似乎除了空气,没有其他的了。

会不会是空气传播的声音呢?(预设5分钟)二、学程第一学程:探究声音是如何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的?学习任务主问题1:验证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是否有关。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生独立尝试进行实验。

第二步:互学要求学生相互合作:(1)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观察能否听到闹钟的声音。

(2)用抽气筒将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仔细倾听,观察我们听到的声音是否发生变化。

(3)将玻璃罩内抽至接近真空状态,观察闹钟声音的变化。

第三步:展学要求请学生上台演示,并交流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教师播放实验视频《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是否有关?》主问题1设计意图:通过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和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的对比实验,认识声音的传播也需要物质,没有物质,既不能产生声音,又不能传播声音。

这个对比实验现象前后的强烈反差,不需要教师做出解释,学生也很容易推测出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空气),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科学的探究方向。

主问题1预设答案:抽掉玻璃罩内的空气后,我们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空气)。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主问题2:比较耳朵贴在桌面和不贴在桌面,听到声音的不同。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实验注意事项。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传播第1课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传播第1课

《声音的流传》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在研究活动中,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论,并与别人互换建议;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科学地认识声音并利用声音。

2.愿意合作沟通,体验到合作沟通能够更好地达成认知;关怀新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的重要影响,擅长用学到的知识改良生活,尊敬别人的劳动成就。

3.理解声音是如何流传的。

教课要点理解声音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教课难点理解声波教课方法实验操作,小组合作研究课前准备课件,每个小组一个音叉(敲击小锤)、一个水槽(里面装1/2 的水)、每两个人一个土电话棉线或尼龙线。

课时安排1 课时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平常喜爱玩玩具吗?1 / 4师:今日我们也来玩玩具,我们不单要比一比谁玩得有水平,还要比一比谁在玩的过程中获取的知识多。

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音叉和土电话,持续研究声音的奇妙。

师:声音是如何抵达我们耳朵的呢?在声音的的流传过程中,声音会改变吗?这节课我们一同来研究振动物体与声波(板书课题)。

二、新课学习1.研究振动物体与声波敲音叉师 :敲一敲音叉,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疏组敲音叉报告感觉:振动产生声音师:把振动的音叉放入水槽中,你有什么发现?报告感觉:音叉的振动惹起了水的拨动。

师:振动的音叉是如何惹起水面拨动的呢?我们再认真察看一下这个实验师:你有什么发现?水面的颠簸从音叉开始,渐渐向四周流传的。

师:透过这个现象,你有什么感觉呢?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同时能够惹起四周物体的振动,进而使声音向四周传播。

2.研究声波土电话2 / 4师:方才的实验中,我们真切地感觉到“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同时能够惹起四周物体的振动,进而使声音向四周流传。

为了更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理解这个规律,我们一同玩土电话,经过在玩土电话的过程中思虑,纸杯里听到的声音是如何流传过来的。

提示玩得过程中注意解决以下问题:声音是如何从土电话的一端抵达另一端的?实验过程:用两个纸杯作为话筒或听筒,一根约 5 米长的棉线或尼龙线作为电话线,做一个土电话。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1. 教学目标•知道声音是一种物质,能够传播,但无法看见和摸到;•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了解声音的传递过程;•能够列举声音的来源、传播和接受的实例;•能够模仿各种声音并分析声音的来源。

2. 教学重点•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声音的传递过程。

3.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声音的传播路径,懂得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了解声音的传递过程。

4. 教学过程活动1:带入课题1.本节科学课的主题是“声音的传播”,你们知道声音是什么吗?(引出学生回答和讨论)2.你们曾经经历过听到声音但看不到声源的情况吗?请大家说一下。

(引导学生回忆并展示实例)3.那么声音为什么会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展示实例)活动2:听声辨物1.准备一些不同来源的声音录音并播放,例如:风声、汽车声、鸟鸣声、手电钻声等。

2.让学生听录音并猜测声音的来源,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声音都有哪些来源。

活动3:探究声音传播1.准备两个玻璃杯和一张细线,将细线分别固定在两个玻璃杯的表面。

2.在其中一个玻璃杯的底部放入一块小石头,并轻击另一个玻璃杯的边缘。

3.学生观察细线的运动情况,并思考是什么媒介使声音传递到另一个玻璃杯。

4.通过实验以及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了解声音的传递过程。

活动4:模仿发声1.学生分组尝试用不同的物品模仿各种声音,例如:模仿吃东西的声音、钟声、风声等。

2.学生模仿的同时,发散思维,探究各种声音的来源。

活动5:归纳总结1.教师系统化呈现声音的来源、传播和接受的实例,让学生对声音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

2.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对人们生活的意义,促使学生对声音加深认识。

5. 课后作业1.完成《声音的传播》课后习题;2.趣味制作一份关于声音的展板,让同学们了解你的学习成果。

6.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声音的传播和来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声音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
实验操作,小组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每个小组一个音叉(敲击小锤)、一个水槽(里面装1/2的水)、每两个人一个土电话棉线或尼龙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平时喜欢玩玩具吗?
师:今天我们也来玩玩具,我们不仅要比一比谁玩得有水平,还要比一比谁在玩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多。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音叉和土电话,继续探究声音的奥妙。
师: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3.总结物体的振动与声音
师: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而振动又可以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三、结论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组讨论交流,代表发言。
《声音的传播》教案
教学目标
1.在探究活动中,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科学地认识声音并利用声音。
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地完成认知;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的重大影响,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重点
六、板书设计
振动物体与声波
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同时可以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
从而使声音向四周传播。
师:声音是怎样到达我们耳朵的呢?在声音的的传播过程中,声音会改变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振动物体与声波(板书课题)。
二、新课学习
1.探究振动物体与声波
敲音叉
师:敲一敲音叉,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组敲音叉
汇报感受:振动产生声音
师:把振动的音叉放入水槽中,你有什么发现?
汇报感受:音叉的振动引起了水的拨动。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
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四、课堂练习
1.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声音以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的。
3.只要物体有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这个观点正确吗?
五、作业布置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是否一样?
提示玩得过程中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声音是怎样从土电话的一端到达另一端的?
实验过程:
用两个纸杯作为话筒或听筒,一根约5米长的棉线或尼龙线作为电话线,做一个土电话。
拉直电话线,一名同学在电话线的一端对着话筒小声说话,另一名同学在电话线的另一端用听筒接听。然后,再彼此交换听和说。
师:声音是怎样从土电话的一端到达另一端的呢?
师:振动的音叉是怎样引起水面拨动的呢?
我们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实验
师:你有什么发现?
水面的波动从音叉开始,逐渐向四周传播的。
师:透过这个现象,你有什么感受呢?
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同时可以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声音向四周传播。
2.探究声波
土电话
师: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真实地感受到“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同时可以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声音向四周传播。为了更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理解这个规律,我们一起玩土电话,通过在玩土电话的过程中思考,纸杯里听到的声音是怎样传播过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