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肺癌分子靶向治疗靶点
肺癌靶向治疗进展PPT课件
![肺癌靶向治疗进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b00532964bcf84b8d57b2d.png)
结论:舒尼替尼维持治疗是安全的,可改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无进展生存期
2019/8/27
32
谢谢
2019/8/27
33
2019/8/27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目的:通过来自于两个开放性标签、随机、3期临床试验的数据分析来评估EGFR突变阳性的肺腺 癌患者阿法替尼在总生存期上的疗效
方法:两项试验中19号外显子缺失阳性的患者总生存期阿法替尼组比化疗组都显著延长: 在LUX-Lung 3试验,阿法替尼组与单纯化疗组中位总生存期为33.3个月对比21.1个月; 在LUX-Lung 6试验,阿法替尼组与单纯化疗组中位总生存期为31.4个月对比18.4个月
方法:化疗加厄洛替尼组:n=226;化疗加安慰剂组:n=225;比较两组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
结果:EGFR基因突变阳性患者(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16.8个月对比6.9个月,明显延长;中 位总生存期为31.4个月对比20.6个月,明显延长),化疗联合厄洛替尼效果明显
结论:化疗联合厄洛替尼能改善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尤其适 用于EGFR基因突变阳性患者(2015年肺癌NCCN指南)
CSF-1R, Flt-1/3和PDGFRβ,对具有突变激酶依赖性的癌细胞(即FLT3)最有效。卡铂和紫杉
醇联合Linifanib能提高晚期非鳞NSCLC的PFS
2019/8/27
29
多靶点药物治疗SCLC
2019/8/27
30
多靶点药物治疗SCLC
化疗加或不加舒尼替尼维持用于未经治疗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 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期临床研究CALGB30504(联盟)
27
肿瘤靶向治疗经典药物
![肿瘤靶向治疗经典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d87e4a37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e7.png)
肿瘤靶向治疗经典药物
EEGFR(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
(1)单克隆抗体:Erbitux(爱必妥。
西妥昔单抗,IMC-C225)
(2)作用于TPK系统的小分子靶向药物:
①IreSSa(gefitinib,ZD1839)(易瑞沙,吉非替尼片)可抑制EGFR酪氨酸激酶;是肺癌生物靶点治疗中较为成熟的药物,公认适用于复发、晚期NSCLC二线、三线治疗;IrSSSa治疗临床观察:女性,腺癌,年龄>68岁,不吸烟者疗效较好;
②TarCeVa(erlotinib,0SI-774)(特罗凯,盐酸厄洛替尼片)酪氨酸酶抑制剂。
认为主要对细支气管肺泡癌最有活力,而且在不吸烟中有较好RR;
2、其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①GIiVeC(格列卫)针对BCR-ABL基因靶目标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针对C-Kit基因靶目标从而治疗GlST(胃肠道间质瘤)。
通过与ATP竞争性结合酪氨酸激酶催化部位的核甘酸结合位点,使得激酶不能发挥催化活性,底物的酪氨酸残基不能被磷酸化,使其不能与下游的效应分子进一步作用,导致细胞增殖受抑,诱导细胞凋亡。
②SOrafenib(多激酶抑制剂)索拉非尼
③SUtent(多个受体TK抑制剂)舒尼替尼
3、其他单克隆抗体:
①HerCePtin:赫赛汀,抗HER-2受体单抗;
②Mabthera(美罗华,rituximab利妥昔单抗)抗CD20受体单抗。
4、血管生长抑制剂:AVaStin(贝伐单抗制抗VEGF单抗。
沙利度胺(反应停)。
肺癌靶向治疗药物(按作用机制划分)
![肺癌靶向治疗药物(按作用机制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648b83549b6648d7c1c74689.png)
肺癌靶向药物(靶点机制划分)EGFR 突变EGFR又叫 HER1 或者 ErbB1,是 ErbB 受体家族四大成员之一。
EGFR 过分频繁表达能激活下游重要的信号通路(如 ALK),从而导致细胞增殖,存活,转移及血管生成等。
因此,在 NSCLC 的研究中,EGFR 一直是一个热点。
像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这样早期的小分子 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刚问世时是面向所有既往接受过化疗的 NSCLC 患者的。
而像阿法替尼(afatinib)和达克替尼(dacomitinib)这样新推出的 EGFR TKI 则在此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
回顾性研究显示,亚裔、女性、腺癌、既往少量 / 无吸烟史等临床特点可以增加 EGFR TKI 治疗的敏感率。
这个结论的分子基础是,18-21 号外显子突变(最常见的是 19 号外显子的缺失和 21 号外显子上的 L858R 位点突变)能编码出大量 EGFR 酪氨酸激酶,上述突变分别占总突变情况的 45% 和 40%。
另外还有18 号外显子的突变及 20 号外显子的插入突变,占总突变情况的 5%-10%。
18 号外显子的突变能增加 EGFR TKI 的敏感性,而 20 号外显子的突变却会导致EGFR TKI 原发耐药。
EGFR 突变在拥有前述临床特征的患者中更加常见。
肺腺癌患者中,大约有 15% 的白种人和 30-50% 的东亚人拥有 EGFR 基因突变。
而对于那些无吸烟史的东亚人,这项比例高达 50-60%。
多项研究表明,对于初发的敏感性 EGFR 突变的 NSCLC 患者,应用 TKI 治疗在反应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生活质量上均优于化疗。
易瑞沙泛亚洲研究(IPASS)结果表明,对于经选择的 NSCLC 患者,吉非替尼效果优于紫杉醇 + 卡铂的化疗。
但对于EGFR 野生型患者,TKI 治疗效果并不理想,1.5 个月的 PFS 完败于化疗组的6.5 个月。
肺癌的分子标志物与靶向治疗
![肺癌的分子标志物与靶向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18774535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f7.png)
肺癌的分子标志物与靶向治疗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对人类健康产生着严重的威胁。
传统的治疗方法如化疗和放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但对肺癌的治愈率却并不理想。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进展,研究人员逐渐揭示了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并发现了一些与肺癌相关的分子标志物。
这些标志物不仅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还为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许多基因和信号通路发生突变或异常表达,导致细胞失控增殖、转移和耐药等病理特征。
这些异常变化可以通过检测分子标志物来实现。
分子标志物是指与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的具体分子,在肺癌中,常见的分子标志物包括EGFR、ALK、ROS1、KRAS等。
EGFR是肺癌中最为重要的分子标志物之一,它的过度活化与肺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密切相关。
目前,针对EGFR的靶向治疗已经成为肺癌临床治疗的重要策略之一。
例如,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类药物奥妙曲星(Gefitinib)和厄洛替尼(Erlotinib)通过抑制EGFR的活化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但是,EGFR突变及抑制剂的耐药性依然是限制该治疗策略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相比之下,ALK、ROS1基因的突变在肺癌中较为罕见,但其作为靶向治疗的第二候选标志物备受关注。
针对ALK突变的靶向治疗药物克唑替尼(Crizotinib)和阿雷替尼(Alectinib)以及针对ROS1突变的靶向治疗药物盖洛替尼(Entrectinib)等已经在治疗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并已经获得了肺癌患者的广泛应用。
此外,在肺癌的治疗过程中,KRAS基因的突变与肿瘤的侵袭和耐药性密切相关。
然而,KRAS基因突变的药物靶点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困扰肺癌研究者和临床医生的难题。
虽然目前尚未找到有效的KRAS抑制剂,但研究者们通过寻找KRAS突变介导的下游靶向信号通路,如MEK和PI3K等,已取得某种程度上的治疗效果。
肺癌的分子标志物与靶向治疗研究
![肺癌的分子标志物与靶向治疗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78e249a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8c.png)
肺癌的分子标志物与靶向治疗研究肺癌是一种高度致命的恶性肿瘤,对人类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传统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但这些方法并不总是有效,且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研究人员逐渐发现了一些肺癌特异性的分子标志物,并通过靶向治疗来对这些分子进行干预,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一、肺癌的分子标志物研究肺癌的分子标志物可以用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和预测患者的疗效。
通过对肺癌组织或体液中的分子进行检测,可以筛查出一些与肺癌相关的特异性分子。
例如,肺癌特异性抗原(LCAM)是一种被广泛研究的肺癌标志物,其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可以通过血液检测来判断肺癌的存在与否。
除了肿瘤细胞自身的分子标志物外,一些影响肺癌进展和转移的分子,如血管生成因子、转移相关蛋白等,也成为研究热点。
二、肺癌的靶向治疗研究靶向治疗是一种利用针对癌细胞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的药物来干预肿瘤的治疗方法。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特异性靶向作用,选择性地杀灭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和转移。
在肺癌的靶向治疗研究中,EGFR靶向药物是最广泛研究的一类。
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一种与肺癌高度相关的膜受体,其激活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靶向EGFR 的药物,如吉非替尼和埃洛替尼,可以选择性地与EGFR结合,抑制其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蔓延。
三、分子标志物与靶向治疗的关系肺癌的分子标志物与靶向治疗存在密切的联系。
分子标志物的研究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肺癌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并指导靶向治疗方案的选择。
例如,采用能够识别EGFR突变的分子检测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明确患者是否对EGFR靶向药物敏感,从而合理地制定治疗方案。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通过检测肿瘤组织中的一些耐药相关基因,如KRAS、BRAF等,可以帮助预测患者对靶向治疗的耐药性,以及可能出现的治疗反应不良。
四、肺癌的挑战与前景尽管通过分子标志物和靶向治疗获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仍然存在许多挑战。
肺癌的组织学分型及靶向治疗
![肺癌的组织学分型及靶向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17a038c2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4d.png)
肺癌的组织学分型及靶向治疗肺癌是一种高发且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其组织学分型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靶向治疗成为了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肺癌的组织学分型以及针对不同肺癌亚型的靶向治疗方法。
一、肺癌的组织学分型1. 腺癌(adenocarcinoma)腺癌是最常见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亚型,其起源于支气管或肺泡上皮细胞。
腺癌具有多样化的组织学特征,包括乳头状、鳞状和黏液性亚型等。
乳头状和黏液性腺癌具有较好预后,而鳞状腺癌预后相对较差。
2. 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鳞状细胞癌起源于气管和大支气管上皮细胞,通常相关于吸烟习惯。
鳞癌的分化程度较高,与早期发现和治疗相关联。
3. 大细胞癌(large cell carcinoma)大细胞癌是一种非常少见的NSCLC亚型,其组织学特征不具有腺癌或鳞状细胞癌的典型特征。
大细胞癌通常会迅速扩散,并且对化疗和放疗的反应较差。
4.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小细胞肺癌是最恶性的肺癌类型之一,通常与吸烟密切相关。
小细胞肺癌具有快速生长和迅速扩散的特点,多数患者在被诊断时已处于晚期。
小细胞肺癌需要采用化疗、放疗等系统性治疗方法。
二、靶向治疗1. 肿瘤相关抑制因子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个重要的靶向分子,在NSCLC中置换突变最为常见。
EGFR突变会导致信号传导途径异常激活,促进肿瘤生长和进展。
针对EGFR突变的靶向治疗药物包括吉非替尼(Gefitinib)和厄洛替尼(Erlotinib),这些药物能够与EGFR结合并抑制其激活,从而阻断肿瘤细胞生长。
同时,EGFR抑制剂也可用于EGFR无突变的腺癌。
2. ALK重排发生的NSCLC融合基因ALK是另一个常见的NSCLC靶向治疗靶点。
在ALK重排阳性的NSCLC中,ALk基因与ROS-1、RET等其他基因进行融合,并引起信号通路异常激活。
常用靶向治疗作用靶点
![常用靶向治疗作用靶点](https://img.taocdn.com/s3/m/a7b2fb9e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15.png)
常用靶向治疗作用靶点常用靶向治疗作用的靶点是指在肿瘤细胞中的一些分子、信号转导途径或基因表达发生异常,使其具有特异性的治疗效应。
靶向治疗是一种通过特异靶点来选择性作用于肿瘤细胞,从而发挥抗肿瘤疗效的治疗方法。
下面是一些常用靶向治疗作用的靶点: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EGFR是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它促进细胞增殖和生存。
针对EGFR的靶向药物例如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和埃洛替尼(Erlotinib)可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例如非小细胞肺癌和结直肠癌。
2. 基因突变产生的靶点:许多肿瘤发生的基因突变可导致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和生长。
例如,绝大多数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患者具有BCR-ABL基因突变,可以靶向治疗这一靶点。
伊马替尼(Imatinib)是一种靶向BCR-ABL的药物,用于CML患者的治疗。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VEGFR在血管生成和维持方面起重要作用。
靶向VEGFR的药物例如索拉非尼(Sorafenib)和阿昔替尼(Axitinib)已被批准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例如肝细胞癌和肾细胞癌。
4. 整合素:整合素是一类跨膜蛋白,它们在肿瘤细胞和周围组织之间起到粘附作用。
靶向整合素的药物例如贝伐单抗(Bevacizumab)用于治疗一些肿瘤,包括结直肠癌和乳腺癌。
5.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TNFR具有抗肿瘤作用,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TNFR靶向治疗的药物例如奥法替尼(Olaratumab)已被批准用于治疗软组织肉瘤。
6. 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细胞周期是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关键过程。
靶向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药物例如帕珠单抗(Palbociclib)和里帕替尼(Ribociclib)已被批准用于治疗乳腺癌。
7. 抑癌基因: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能够抑制肿瘤发展。
缺乏或突变的抑癌基因是肿瘤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
一些靶向治疗药物例如帕妥珠单抗(Pertuzumab)和拉帕替尼(Lapatinib)可用于治疗HER2阳性的乳腺癌。
一文学会:肺癌八大热门靶点和药物(内附表格)
![一文学会:肺癌八大热门靶点和药物(内附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4de4429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2.png)
一文学会:肺癌八大热门靶点和药物(内附表格)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80%,可以说是肺癌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
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免疫和靶向。
然而,由于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难治愈,生存率低。
此时若是找到突变基因且给予靶向药物,生存率可以大大提高。
肺癌患者的基因突变有很多种,大部分的基因突变(约40%)仍处于未知。
最常发生的KRAS突变虽最多,占腺癌中的25-30%,但直到今年5月才出现第一个针对其的靶向药sotorasib。
其他被我们熟知且较重要的靶点包括EGFR、ALK、ROS1。
此外,还有BRAF V600E 突变、NTRK 1/2/3基因融合、MET 14外显子跳跃突变、RET重排等。
数据来源:NCCN NSCLCEGFR抑制剂1代:厄洛替尼*、吉非替尼*2代:阿法替尼*、达可替尼*3代:奥希替尼*(* 在中国上市)EGFR基因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中最常见的靶点,占腺癌中的15-20%。
而在亚洲人种中比例更高,部分亚洲地区最高可达62%。
此外,EGFR突变常发生于非吸烟者/既往轻度吸烟者。
EGFR基因最常见的突变包括:19外显子缺失和21外显子 L858R 突变,其治疗如下:一线推荐:奥希替尼为首选,因为它不会诱导生成T790M耐药性,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时间最长。
厄洛替尼也可以与VEGF抗体合用:厄洛替尼+雷莫芦单抗(NCCN推荐级别2A);厄洛替尼+贝伐珠单抗,仅用于非鳞状细胞癌(NCCN推荐级别2B)。
1、2代EGFR抑制剂耐药:使用1、2代EGFR抑制剂的患者中,60%会产生抗药性,机制包括2种:T790M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学改变成为小细胞肺癌。
因此,当患者使用1、2代EGFR抑制剂后肿瘤进展时,应行基因检测检查T790M是否突变。
若T790M突变阳性,换3代EGFR抑制剂奥希替尼;若基因检测时发现其他突变基因靶点,则使用对应靶向抑制剂;若无任何突变基因靶点,换成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方案与无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方案相同;目前无证据证明免疫治疗对携带EGFR突变的患者有效。
肺癌的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新进展
![肺癌的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439ac4d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7f.png)
肺癌的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新进展肺癌作为常见的致死性恶性肿瘤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
近年来,肺癌的治疗手段不断更新,其中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成为了肺癌治疗的两大新进展。
本文将就这两种治疗手段的新进展进行探讨。
一、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利用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精准地针对肿瘤细胞分子表面的靶点进行治疗,以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
靶向治疗的最大优势之一在于其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作用,能更好地保护患者的正常细胞。
在肺癌的靶向治疗中,最为常见的靶向药物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ALK融合蛋白抑制剂和KRAS突变基因抑制剂等。
1. EGFR抑制剂EGFR是一种激活信号通路的受体酪氨酸激酶,过度激活EGFR信号通路与肺癌发生密切相关。
目前,靶向EGFR的药物主要包括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阿法替尼等。
这些药物能够与EGFR结合,从而抑制其信号通路,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2. ALK融合蛋白抑制剂ALK基因在一些非小细胞肺癌中发生融合,产生ALK融合蛋白。
目前已经开发出针对ALK融合蛋白的药物,如克唑替尼和艾法替尼。
这些药物能够特异性地与ALK融合蛋白结合,从而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和扩散。
3. KRAS突变基因抑制剂KRAS突变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突变类型之一,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一个靶向治疗领域。
目前,针对KRAS突变基因的靶向治疗研究正在进行中,尚未有明确的药物问世。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很快会有突破性的进展。
二、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促使免疫系统发挥抗肿瘤作用,以达到治疗肺癌的目的。
免疫治疗的突破点在于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力,与传统的化疗和放疗方式相比,免疫治疗具有毒副作用小、潜伏期长、持续效应明显等优势。
1. PD-1/PD-L1抑制剂PD-1与PD-L1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检查点,PD-L1通常通过与PD-1结合来抑制机体对肿瘤细胞的攻击。
靶向PD-1/PD-L1的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和尼伐替尼等,能够阻断PD-1与PD-L1的结合,从而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增强抗肿瘤反应。
肺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肺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46eaf52bceb19e8b9f6ba88.png)
肺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分子靶向治疗是指针对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细胞信号转导和其他生物学途径的治疗手段,具有高效和低不良反应的特点。
随着近年来肿瘤相关研究的不断进步,在恶性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和靶向治疗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本文主要针对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概括总结。
标签: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肿瘤干细胞;肿瘤抑制基因肺癌是当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肿瘤之一,80%以上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失去手术机会。
目前,肿瘤化疗已经处于治疗瓶颈,毒副反应大,有效率低,5年生存率不足15%。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靶向治疗,具备高效、低副反应等特点,已成为目前肺癌治疗的研究热点。
其作用靶点包括细胞内信号转导通道中重要的蛋白质、酶、细胞表面的生长因子受体,而广义的分子靶点则包括参与肿瘤细胞分化、凋亡、迁移、浸润、淋巴结转移、全身转移等过程的从DNA到蛋白酶水平的任何亚细胞分子。
1 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VEGF是一种细胞因子,它能诱导内皮细胞增生、蛋白酶的表达、抗内皮细胞凋亡和细胞重组,最终形成毛细血管。
在病理血管生成方面,它还能增强血管的通透性,形成不成熟的血管网络。
血管上皮生长因子能够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在大多数人体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大大高于其他正常组织[1]。
研究证实贝伐单抗以VEGF作为靶点,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2]。
VEGF家族包含6个生长因子(VEGF-A、VEGF-B、VEGF-C、VEGF-D、VEGF-E以及胎盘生长因子)和3个受体(VEGFR-1、VEGFR-2(KDR/FIk.1)和VEGFR-3)。
VEGF 的过度表达与肿瘤进展及不良预后相关。
目前针对VEGF途径的治疗包括抗VEGF单克隆抗体和VEGFR-TKI两大类。
1.1贝伐单抗(Bevacizumab)Bevacizumab即重组人抗VEGF单克隆抗体,可与VEGFR结合,阻断肿瘤血管的细胞信号转导,抑制肿瘤血管生长,抑制肿瘤细胞。
肿瘤靶向药物靶点汇总
![肿瘤靶向药物靶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a713021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ce.png)
肿瘤靶向药物靶点汇总肿瘤靶向药物是一类可以选择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特定靶点的药物。
这些靶点可以是肿瘤细胞上表达的特定分子、受体和酶。
通过作用于这些靶点,肿瘤靶向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阻断其侵袭和转移能力,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以下是肿瘤靶向药物常用的靶点的汇总: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EGFR是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它在许多肿瘤细胞上高表达。
EGFR靶向药物包括西妥昔单抗、埃洛替尼等,可以抑制EGFR信号通路的活化,阻断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存,适用于EGFR突变阳性的肿瘤,如非小细胞肺癌。
2.奥曲肽受体:奥曲肽受体是一种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中高表达的受体。
奥曲肽受体靶向药物奥曲肽可以结合奥曲肽受体,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释放,适用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等。
3.CD20:CD20是B细胞表面的一种膜糖蛋白,也是一种B细胞淋巴瘤的标志物。
CD20靶向药物包括利妥昔单抗等,可以选择性地杀伤CD20阳性的B细胞,适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等。
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VEGFR是一种与血管新生有关的受体酪氨酸激酶。
VEGFR靶向药物包括贝伐珠单抗、舒尼替尼等,可以抑制肿瘤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阻断肿瘤的血供,适用于肾细胞癌、转移性结直肠癌等。
5.基因重排:一些肿瘤具有特定基因重排,这些基因重排产生了新的融合基因,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针对这些融合基因的靶向药物可以抑制这些基因的活性,如克唑替尼可以抑制ALK融合基因的活性,适用于ALK融合基因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
6.细胞周期调节蛋白:肿瘤细胞的增殖过程离不开细胞周期调节蛋白的活性调节。
针对细胞周期调节蛋白的靶向药物可以干扰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如帕利珠单抗可以抑制CDK4/6蛋白的活性,适用于乳腺癌等。
7.PARP酶:PARP酶在DNA损伤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针对PARP酶的靶向药物可以阻断DNA修复机制,导致肿瘤细胞死亡,适用于BRCA突变的卵巢癌等。
肺癌常见靶点及治疗方案
![肺癌常见靶点及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0dc5e6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b7.png)
摘要: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肺癌的靶向治疗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将介绍肺癌的常见靶点及相应的治疗方案,以期为肺癌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一、引言肺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基因和信号通路。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靶向治疗逐渐成为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靶向治疗是指针对肿瘤细胞特异性分子靶点,通过抑制其功能或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肺癌的常见靶点及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肺癌常见靶点1. 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跨膜受体酪氨酸激酶,其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约50%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存在EGFR基因突变。
针对EGFR的靶向药物主要有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奥希替尼等。
2. ALK(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是一种原癌基因,其异常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约5%的NSCLC患者存在ALK融合基因。
针对ALK的靶向药物有克唑替尼、阿来替尼、布格替尼等。
3. ROS1(ROS原癌基因家族成员1)ROS1是一种原癌基因,其融合基因在肺癌中约占1%。
针对ROS1的靶向药物有克唑替尼、恩沙替尼等。
4. KRAS(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家族成员RAS)KRAS基因突变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突变之一,约30%的NSCLC患者存在KRAS突变。
针对KRAS的靶向药物有安罗替尼、索拉非尼等。
5. BRAF(B-raf原癌基因)BRAF基因突变在肺癌中约占2%。
针对BRAF的靶向药物有达拉非尼、曲美替尼等。
6. MET(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MET基因扩增或突变在肺癌中较为常见。
针对MET的靶向药物有克唑替尼、卡博替尼等。
三、肺癌治疗方案1. 靶向治疗(1)EGFR靶向治疗:适用于EGFR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
一线治疗药物有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奥希替尼等。
二线治疗药物有奥希替尼、阿法替尼等。
肺癌的分子分型与靶向治疗
![肺癌的分子分型与靶向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607daf2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c3.png)
肺癌的分子分型与靶向治疗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其发生和发展过程涉及多个分子机制。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进步,对于肺癌的分子分型和靶向治疗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将讨论肺癌的分子分型以及针对不同亚型的靶向治疗方法。
一、肺癌的分子分型1.基于突变频率的分类基于大规模测序技术,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一系列与肺癌相关的致病突变。
根据这些突变出现的频率和特征,可以将肺癌分为多个亚型。
EGFR、KRAS、ALK、ROS1等基因突变是其中较常见的几种类型。
2.非小细胞肺癌与小细胞肺癌根据组织学类型,肺癌可以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
这两种类型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上存在较大差异。
3.免疫原性分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成为治疗某些肺癌患者的有效方法。
通过对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分析,可以将肺癌患者分为不同的免疫原性亚型,并针对其特定的免疫逃逸机制进行治疗。
4.基于基因表达谱的分类利用基因表达谱可以对肺癌进行更加精细的分类。
通过测量肿瘤组织中大量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确定不同亚型之间的差异,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二、靶向治疗方法1.EGFR突变靶向治疗EGFR是一种调节细胞增殖和生存的受体酪氨酸激酶。
EGFR突变是NSCLC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分子变异。
针对EGFR突变患者,口服鸟苷酸类药物如吉非替尼等已被证实具有显著疗效。
2.KRAS突变靶向治疗KRAS突变在NSCLC中也较为常见,但由于其结构特性以及信号通路复杂性等原因,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KRAS靶向药物。
目前正在积极研发针对KRAS突变的新型靶向治疗方法,如KRAS-G12C抑制剂。
3.ALK融合基因靶向治疗ALK基因融合是NSCLC中的一种重要分子改变。
针对ALK阳性患者,已经开发出多种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例如克唑替尼、奥拉帕尼等。
这些药物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
4.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阻断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恢复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肺癌病人的靶向治疗方案
![肺癌病人的靶向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298b69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c4.png)
摘要: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靶向治疗已成为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肺癌病人的靶向治疗方案,包括靶向药物的选择、治疗方案的设计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引言肺癌是一种起源于肺组织的恶性肿瘤,根据细胞学和组织学特点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进步,靶向治疗已成为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靶向治疗通过针对肺癌细胞特有的分子靶点,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二、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及靶点1. 靶向药物(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靶向治疗药物,包括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奥希替尼等。
(2)抗血管生成药物:如贝伐珠单抗、安罗替尼等。
(3)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纳武单抗、派姆单抗等。
2. 靶点(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EGFR是肺癌中常见的突变靶点,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TKIs针对EGFR突变。
(2)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ALK重排是肺癌中的另一个常见突变靶点,克唑替尼、奥希替尼等TKIs针对ALK重排。
(3)BRAF:BRAF突变是肺癌中的一种罕见突变,达拉非尼、曲美替尼等TKIs针对BRAF突变。
(4)ROS1:ROS1重排是肺癌中的一种罕见突变,克唑替尼、奥希替尼等TKIs针对ROS1重排。
三、靶向治疗方案设计1. 评估病情:在开始靶向治疗之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肿瘤分期、病理类型、基因突变等。
2. 选择靶点:根据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选择相应的靶点。
3. 选择药物:根据靶点选择相应的靶向治疗药物。
4. 治疗方案:通常采用以下治疗方案:(1)单药治疗:针对EGFR、ALK等靶点,可选择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克唑替尼等TKIs进行单药治疗。
(2)联合治疗:针对某些靶点,如EGFR、ALK等,可选择TKIs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进行治疗。
肺鳞癌的靶向治疗方案
![肺鳞癌的靶向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1540a3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26.png)
摘要:肺鳞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30%左右。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肿瘤靶向治疗技术的发展,靶向治疗已成为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肺鳞癌的靶向治疗方案,包括靶点筛选、药物选择、治疗策略以及治疗监测等方面。
一、引言肺鳞癌是一种起源于支气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其特点是细胞分化程度较低,生长速度快,易发生远处转移。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但效果有限。
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为肺鳞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二、靶点筛选1. 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跨膜受体酪氨酸激酶,在多种肿瘤中过度表达。
EGFR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EGFR的信号传导途径,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目前,针对EGFR的靶向药物有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奥希替尼等。
2. ALK(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是一种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其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针对ALK的靶向药物有克唑替尼、阿来替尼、布加替尼等。
3. ROS1(间变性淋巴瘤激酶样激酶)ROS1是一种跨膜受体酪氨酸激酶,其异常表达与肺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针对ROS1的靶向药物有克唑替尼、阿来替尼、布加替尼等。
4. PD-L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1配体)PD-L1/PD-1通路是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途径。
针对PD-L1/PD-1通路的靶向药物有帕博利珠单抗、尼伏单抗、阿替利珠单抗等。
三、药物选择1. EGFR抑制剂针对EGFR突变的肺鳞癌患者,可选用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奥希替尼等药物。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EGFR的信号传导途径,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2. ALK抑制剂针对ALK融合的肺鳞癌患者,可选用克唑替尼、阿来替尼、布加替尼等药物。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ALK的信号传导途径,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3. ROS1抑制剂针对ROS1融合的肺鳞癌患者,可选用克唑替尼、阿来替尼、布加替尼等药物。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ROS1的信号传导途径,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安罗替尼用法(一)
![安罗替尼用法(一)](https://img.taocdn.com/s3/m/1c16a9c4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1c.png)
安罗替尼用法(一)安罗替尼安罗替尼(Anlotinib)是一种多靶点小分子靶向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
它通过靶向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以下是安罗替尼的一些主要用法及详细讲解:1. 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安罗替尼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常用于晚期NSCLC的治疗。
•安罗替尼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的细胞增殖,可以延缓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
2. 多种肿瘤类型的治疗•安罗替尼还可以用于其他多种类型的肿瘤治疗,包括胃肠道间质瘤(GIST)、甲状腺癌以及软组织肉瘤等。
•它的作用机制相似,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干扰肿瘤血管生成等途径,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3. 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安罗替尼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包括高血压、疲劳、手足综合征等。
•患者在使用安罗替尼进行治疗时,应该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并定期接受医生的复查和指导。
•在使用安罗替尼期间,应避免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以提高治疗效果。
4. 用药注意事项•患者在使用安罗替尼之前,应该告知医生自己的药物过敏史和疾病史,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评估用药的风险和益处。
•安罗替尼需要经过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患者切勿自行购买和使用药物,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在用药期间,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用药,遵守用药的剂量和使用频率。
以上就是安罗替尼的一些用法和详细讲解。
使用安罗替尼治疗肿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应严格执行医生的处方和建议,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肺癌生物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一)
![肺癌生物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一)](https://img.taocdn.com/s3/m/1404793010a6f524cdbf8513.png)
肺癌生物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一)【关键词】肺癌近年来,随着肿瘤流行病学及分子病理学的研究表明,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有着逐年上升趋势〔1〕。
通过对肿瘤基础研究发现肿瘤的发生及发展可能涉及到某些关键性靶分子的改变。
加之,化疗和放疗在临床应用上的广泛副作用、手术切除的局限性以及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的日渐成熟,使人们将目光投向涉及控制肺癌细胞分裂与分化、永生化与凋亡等某些生物靶分子特性的研究,寻求肺癌的临床诊治研究提供分子手段。
在此,本文将对与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肿瘤生物靶分子及其临床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靶向治疗肿瘤学病理研究表明:如果肿瘤周围没有新生血管的生长、癌细胞生长及增殖在达到数微米体积时就会自身消亡。
因此肿瘤细胞在获得大量无限生长以及随后的浸润转移均需要VEGF 的广泛作用。
近年的实验研究表明VEGF是血管内皮细胞存活必不可少的主要调控因子并且是一种潜在性内皮细胞特异性促进生长因子〔2〕。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肺癌患者的预后与癌组织VEGF蛋白表达,血浆中可溶性VEGF蛋白含量水平均呈正相关。
晚期,基础研究发现人体血管上皮细胞膜上存在两种高亲和VEGF受体,分别为Flt21(thefmsliketyrosinekinase)以及KDR(kinasedomaincontainingreceptor)。
抗血管生成的目的在于损坏现有的肿瘤血管,阻止肿瘤的生长,抑制新的肿瘤血管形成。
现阶段已生产一系列能抑制血管生成的VEGF单克隆抗体及合成某些能抑制微管、微丝等小分子,以起到抑制血管表皮细胞的无限止生长〔3〕。
目前较为成熟的有:Bevacizumab(Avastin),考布他町(CA4P)等。
CA4P是一个微血管解聚剂,可以静脉注射给药。
能够有效抑制肺癌动物模型,已进入临床试验。
其作用机制主要结合于肿瘤内皮细胞骨架上的微管,致血管阻塞及广泛的肿瘤坏死。
正在进行的I期显示,其主要的副作用有食欲减退、便秘、呼吸困难、头痛、恶心、呕吐及疼痛,与放疗有协同作用,临床价值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肺癌分子靶向治疗靶点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提高和在细胞受体及增殖调控的分子水平对肿瘤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人们开始了针对细胞受体、关键基因和调控分子为靶点的治疗,并称之为“分子靶向治疗”。
分子靶向性药物不是将杀伤肿瘤细胞作为目标,而是将肿瘤细胞膜上或细胞内特异性表达或高表达的分子为作用靶点,这不仅能更加特异地作用于肿瘤细胞,阻断其生长、转移或诱导其凋亡,而且还同时降低了对正常细胞的杀伤作用。
近年来,在肺癌治疗中针对信号转导、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新型分子靶向药物,已经展现出值得期待的疗效。
一、以EGFR为靶点的肺癌靶向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原癌基因C-erbB-1(HER-1)的表达产物。
40%~80%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过度表达EGFR。
EGFR与配体形成二聚体能激活酪氨酸激酶(TK),使肿瘤细胞增殖分裂和永生化,因此目前针对EGFR的靶向治疗在肺癌治疗领域中运用广泛。
吉非替尼(易瑞沙,gefitinib)吉非替尼是一种可口服的EGFR TK小分子抑制剂,主要使癌细胞阻滞于G1期。
两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Ⅱ期临床试验:IDEAL 1和IDEAL2在2003年完成。
正是这两项Ⅱ期临床试验的结果促使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在Ⅲ期临床试验尚未完成的时候就迅速批准了吉非替尼作为NSCLC的三线治疗药物。
但是两项关于吉非替尼与标准一线化疗方案联用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Ⅲ期临床试验——INTACT 1及INTACT 2却带来令人失望的结果。
2项Ⅲ期研究的结果均显示,吉非替尼与化疗药物同期联用,其效果并不优于单纯化疗,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该药与化疗药物作用于同一周期的细胞,其作用被化疗药物所掩盖。
Thatcher等发表ISEL研究的结果显示,吉非替尼与安慰剂相比未能延长化疗失败NSCL C患者的生存期。
虽然研究显示在肿瘤缩小及缓解率方面吉非替尼具有优势,但并未能转化为有统计学差异的生存期延长。
SWOG0023研究对晚期不可手术的Ⅲ期NSCLC患者同步使用顺铂加足叶乙甙(VP16)方案化疗+胸部放疗,接下来给予多西他赛巩固化疗,再使用吉非替尼维持治疗,结果提示维持使用吉非替尼未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Lynch等及Paez等的研究显示EGFR突变与TK抑制剂疗效相关。
研究显示,EGFR突变是一种活化性突变,使TK对吉非替尼更为敏感;并且突变的频率与吉非替尼治疗相对敏感的人群相一致:女性>男性、腺癌>非腺癌,非吸烟者>吸烟者,日本患者>白种人患者;突变与客观缓解而不是与稳定或症状改善相关。
这一结果可以帮助临床医师选择那些适合进行吉非替尼治疗的患者,而且符合肿瘤个体化治疗的理念。
同时引起人们兴趣的还有皮疹。
许多临床研究发现皮疹的发生率、严重程度与患者接受吉非替尼治疗后的缓解率、生存情况有一定的相关性。
因此,将皮疹作为监测预后指标有一定可行性,需进一步研究。
吉非替尼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座疮样皮疹和腹泻,日裔患者皮疹、腹泻发生率较非亚裔患者(71%、59%对46%、39%)高,但是严重皮疹与腹泻(≥3度)的发生率类似(3%、5%对4%、3%)。
并发症中最严重的是间质性肺病(ILD)。
综上所述,吉非替尼用于治疗NSCLC起效快(日本一项研究中77%的EGFR突变患者在1月内见效),效果客观(80%的患者可见肿瘤缩小)。
但吉非替尼的临床研究也带给我们很多问题:为什么只有部分患者有效而且效果特好?为什么疗效只能持续一段时间?什么患者适合吉非替尼?什么样的生物学指标可预测疗效及实用性?这值得今后继续深入研究。
厄洛替尼(特罗凯,erlotinib)厄洛替尼是一种有效、可逆、选择性HER1/EGFRTK抑制剂。
一项大样本Ⅲ期临床试验(BR.21)显示,晚期NSCLC患者接受厄洛替尼单药治疗后在中位生存期、无疾病进展期(PFS)、疾病缓解期方面均较安慰剂组明显延长;1年生存率、缓解率(CR+PR)明显提高。
该项Ⅲ期试验让人们看到了厄洛替尼单药口服在难治性晚期NSCLC 治疗中的价值。
厄洛替尼联合化疗用于一线治疗是否同样有效?有两项Ⅲ期临床研究(TALENT和TRIBU TE),前者以卡铂和紫杉醇,后者以顺铂和吉西他滨为基础联合厄洛替尼与安慰剂组比较,结果提示,在缓解率和生存期等方面,联合方案没有显示出优越性。
目前联合方案不作为一线治疗的推荐方案。
厄洛替尼对哪些患者治疗效果更好?Perez-Soler等认为这与吉非替尼类似,不吸烟、女性、腺癌(尤其是肺泡细胞癌)患者对厄洛替尼治疗更敏感,厄洛替尼治疗后皮疹出现程度与缓解率、生存期呈正相关,而这一点在吉非替尼研究中尚未得到证实。
厄洛替尼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皮疹(75%)、腹泻(56%),最严重的是ILD,严重时危及生命。
如果ILD被确诊,应中断厄洛替尼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治疗。
伊马替尼(格列卫,imatinib)伊马替尼是一种TKc-kit抑制剂,最近一项含68例患者的Ⅱ期随机临床试验,研究伊马替尼联合化疗在进展期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中的作用。
卡铂+伊立替康+伊马替尼用于受试患者,结果缓解率为66%,PFS为5.7个月,中位生存期为6.3个月,3度和4度粒细胞缺乏症分别为10%和6%,提示伊马替尼联合化疗用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
西妥昔单抗(爱必妥,cetuximab)西妥昔单抗是一种EGFR单克隆抗体,在一项随机Ⅱ期临床试验中,Rosell等将62例既往未接受化疗的ⅢB和Ⅳ期EGFR+的NSCLC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NP方案(顺铂+长春瑞宾)化疗及NP方案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结果显示化疗组与联合组的有效率分别为32%及59%,目前Ⅲ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
二、以肺癌血管生成为靶点的靶向治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原发肿瘤的生长、转移肿瘤的形成及血管生长中都起重要作用。
在大多数人体肿瘤组织中(包括肺癌),VEGF的表达大大高于其他正常组织。
贝伐单抗(Avastin,bevacizumab)贝伐单抗是一种重组人源化抗VEGF单克隆抗体。
200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报告的一项Ⅲ期随机临床试验(ECOG-E4599)中,将NSCLC患者随机分入接受一线化疗药物(卡铂AUC为6,紫杉醇200mg/m2,每3周1次,共6个周期)联合或者不联合贝伐单抗(15 mg/kg 每3周1次,持续1年)。
结果发现接受贝伐单抗治疗组的有效率(27%对10%)、P FS和稳定期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总生存期从10.2月提高到12.5月。
因此,美国FDA批准贝伐单抗联合含铂的新药两药方案作为标准的一线治疗方案。
该研究结果改变了NSCLC一线治疗标准方案,意义深远,引起广泛关注。
Herbst等报告,在一项Ⅱ期临床研究中40例治疗后复发的NSCLC患者接受厄洛替尼1 50 mg/d联合贝伐单抗15mg/kg,结果显示,8例(20%)达到部分缓解(PR),26例(65%)疾病稳定(SD),中位生存期12.6个月,PFS为6.2个月。
该项研究提示贝伐单抗和厄洛替尼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靶向药物联合,用于难治性晚期NSCLC安全有效,但需更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该研究也是靶向药物联合运用在肺癌治疗中的首个成功报告。
Zactima(ZD6474)ZD6474是一种合成的苯胺喹唑啉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和生物活性作用,能选择性抑制VEGFR-1、VEGFR-2、VEGFR-3,并对EGFR也有一定程度的抑制。
临床Ⅱ期试验推荐此药的口服剂量是100~300 mg/d。
Natale等报告了一项随机、双盲Ⅱ期试验,168例一线含铂化疗失败的NSCLC患者被分为两组,A组口服ZD6474 300 mg/d或吉非替尼250 mg/d;B组为当A组病例发生疾病进展后经4周的洗脱期,交叉接受ZD6474 300 mg/d或吉非替尼250 mg/d的患者。
结果提示,虽然在总生存期上两种药物治疗没有显著差异,但服用ZD6474组的PFS明显优于服用吉非替尼。
舒尼替尼(Sunitinib)舒尼替尼是一种小分子TK抑制剂(TKI),能和VEGFR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后结合,抑制信号传导。
该药主要由肝脏代谢,有较长的半衰期(40小时),但却没有累积效应。
目前,临床Ⅱ期试验推荐口服剂量是50mg/d,连续4周,并有2周的休疗期。
Scoinski等在2006年ASCO年会报道了一项Ⅱ期临床试验结果,63例一线化疗失败的N SCLC患者口服舒尼替尼50 mg/d,连续4周,结果6例(9.5%)获得部分缓解,12例(19%)疾病稳定。
最常见的3~4度毒性反应是乏力(21%)。
索拉非尼(多吉美,sorafenib)索拉非尼既能抑制Raf激酶,还能抑制VEGFRs,包括VEGFR-2、VEGFR-3、PDGFR、c -Kit。
在2006年ASCO年会上,Gatzemeier报告了一项Ⅱ期临床试验结果,52例Ⅳ期NSC LC患者接受索拉非尼400mg每天2次,结果30例(59%)获得疾病稳定,虽然未出现部分缓解病例,但有15例病灶有不同程度的缩小(4例病灶缩小大于30%)。
PFS是11.9周,其中疾病稳定患者的PFS为23.7周。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腹泻(40%)、手足皮肤反应(37%)和乏力(27%)。
血管内皮抑素(恩度,endostatin)血管抑素及内皮抑素是新发现的高效、特异血管抑制因子。
为验证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在晚期NSCLC中的作用,2003年4月至2004年6月由孙燕等中国学者进行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评价NP方案联合血管内皮抑素与NP 联合安慰剂治疗晚期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结果提示血管内皮抑素与NP方案联合,能改善晚期NSCLC的反应率及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且安全性较好,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目前,多数抗血管生成的治疗措施尚处于实验研究或临床试用阶段,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如用抗血管生成治疗后,肿瘤细胞可以产生耐受性,停止用药后,肿瘤便又开始复发生长等,且其疗效的综合评价也还有待于长期的临床观察证实。
虽然目前抗血管生成治疗尚处于初期尝试阶段,但随着血管生成与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研究的深入,人们可以乐观地预计抗血管生成在肺癌治疗中会受到日益重视,成为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
三、总结回顾肺癌靶向治疗的进展,诸多问题需要解决:①靶向治疗药物怎样才能只作用于肿瘤细胞靶点,而不作用于正常细胞的相同靶点?②临床上怎样通过检测一些指标了解“靶向药物”对肺癌产生作用?③怎样选择“靶向药物”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才能产生相加或协同作用?④怎样确定“靶向药物”的最佳生物学剂量?由于晚期肺癌化、放疗研究进展缓慢,人们越来越关注肺癌的靶向治疗,这是肺癌治疗新的领域,随着基础研究、临床试验技术和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开发和临床应用会更加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