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园谈艺再论道——周扬在北大谈文艺与政治之关系

合集下载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历史分期、审美嬗变与新时代走向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历史分期、审美嬗变与新时代走向

还是比较表面的回答,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今天许
多新解放区的作者所共有的这个疑问和困惑。” ③ 尽
20 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演变历程,在 1949 年是
管论战的根源始于相关新闻报道与论述者、传播者
范式的转换,使 1949 年理应被视作中国当代文学批
于同一“频道”。不过这个事件本身,也较为充分地
评史形构与持续生长的逻辑起点。始于此,一方
如徐俊西在 1980 年代所指出的:“衡量文艺作品中人
物的典型性和环境的典型性是否应该有两种不同的
标准呢?作品中的人物如果只在自己‘所描写的范
围’内才是典型的,而在一定时代和社会生活中则
基本围绕“延安讲话”的主旨,突出文学创作与理
不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那末这样的人物形象难道
论批评对于党和国家文艺政策的贯彻遵循。周扬所



也是相关方面在尝试催生“一种新的语言和知识”
人学” 命题,还没有像后来那样被歪曲为“黑八
的背景下作出的探索,且其对当代文学批评的演进
论”的“写真实”论、“现实主义广阔道路”论、
构成深刻的借鉴意义。
“现实主义深化”论、“反题材决定”论、“中间人
7
就这一时期文学批评的主体构成来讲,作为独
物”论、“反火药味”论、“时代精神汇合”论、“离
面,关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逻辑起点的思考,需
点问题,牵扯到其时文学批评从业者以怎样的标准
要重新审视某些被当下文学史写作思维与表现形式
看待、区分和评判诸种文体形式的“人”与“人”
所固化的认知观念、审美理想、价值立场,结合相
在意识形态层面的阶级立场和情感态度。
重要的历史节点。外部社会结构的更替与内部批评
改造” ⑨ 。但当延安时期“有经有权” ⑩ 的“延安讲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1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1

一、名词解释1.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来自解放区和国统区的文学艺术工作者出席会议。

开幕式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先后讲话。

最后,大会通过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学术界的联合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后又成立了全国文联下属的各个协会,完成了文艺工作者、作家的组织化。

这个大会揭开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新的一页,是中国当代文学历史的伟大开端。

2.1958年“两结合”创作方法:1958年3月,毛泽东提出“两结合”(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内容应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第三次文代会认为“两结合”的创作方法应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学“最好的创作方法”,“不只适用于文艺创作,也适用于文艺批评。

”3.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文学创作的方法之一,作为苏联文学与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去描写现实。

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保证艺术创作有特殊的可能性去发挥创造的主动性,去选择各式各样的形式、风格和体裁。

4.第二次文代会:1953年9月23日至10月6日,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更名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郭沫若。

会议期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会议代表。

第二次文代会对建国四年来的文艺工作做出了总结;确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未来中国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的最高准则。

5.百花文学:1956年和1957年上半年,文学思想和创作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革。

这在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中,是带有普遍性的现象。

在中国,毛泽东在1956年5月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给潜在于各个领域的强大的变革要求以推动和支持。

周扬《文艺战线上的一场大辩论》主要内容

周扬《文艺战线上的一场大辩论》主要内容

周扬《文艺战线上的一场大辩论》主要内容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周扬的《文艺战线上的一场大辩论》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概述
2.文章的核心观点和论述
3.文章的价值和影响
正文
周扬的《文艺战线上的一场大辩论》是我国文艺评论领域的一篇重要文章。

该文发表于 1956 年,正值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期,文艺界也在进行着一场关于文艺方向和任务的大辩论。

周扬作为当时文艺评论界的重要人物,他的这篇文章对于理解当时的文艺环境和文艺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章的核心观点是,文艺应当为社会主义服务,应当具有明确的政治立场。

周扬认为,文艺工作者应当明确自己的阶级立场,用自己的作品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

他强调,文艺不是超政治的,而是与政治紧密相关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文艺应当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服务,而不是为资产阶级和其思想体系服务。

文章详细论述了这一观点,并通过对具体文艺作品的分析,揭示了文艺与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紧密联系。

周扬的这一观点对于当时的文艺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来的文艺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

总的来说,周扬的《文艺战线上的一场大辩论》是一篇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和理论价值的文章。

第1页共1页。

「新的人民的文艺--周扬」

「新的人民的文艺--周扬」

伟大的开始要把毛主席一九四二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以来,最近七八年间解放区文艺的全部发展过程及其在各方面的成就和经验,作一简要而又概括的叙述,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个文艺是如此年轻,充满了强烈无比的生命力,它又在广大群众的考验中积累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文艺座谈会以后,在解放区,文艺的面貌,文艺工作者的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

这是真正新的人民的文艺。

文艺与广大群众的关系也根本改变了。

文艺已成为教育群众、教育干部的有效工具之一,文艺工作已成为一个对人民十分负责的工作。

“五四”以来,以鲁迅为首的一切进步的革命的文艺工作者,为文艺与现实结合,与广大群众结合,曾作了不少苦心的探索和努力。

在解放区,由于得到毛泽东同志正确的直接的指导,由于人民军队与人民政权的扶植,以及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改革的配合,革命文艺已开始真正与广大工农兵群众相结合。

先驱者们的理想开始实现了。

自然现在还仅仅是开始,但却是一个伟大的开始。

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规定了新中国的文艺的方向,解放区文艺工作者自觉地坚决地实践了这个方向,并以自己的全部经验证明了这个方向的完全正确,深信除此之外再没有第二个方向了,如果有,那就是错误的方向。

解放区的文艺是真正新的人民的文艺,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和说明。

新的主题,新的人物,新的语言、形式新的主题、新的人物象潮水一般地涌进了各种各样的文艺创作中。

我就《中国人民文艺丛书》所选入的一七七篇作品(包括歌剧、话剧、小说、报告、叙事诗等)的主题,作了一个粗略的统计:写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包括群众的各种形式的对敌斗争)与人民军队(军队作风、军民关系等)的一0一篇。

写农村土地斗争及其他各种反封建斗争(包括减租、复仇清算、土地改革,以及反对封建迷信、文盲、不卫生、婚姻不自由等)的,四一篇。

写工业农业生产的,一六篇。

写历史题材(主要是陕北土地革命时期故事)的,七篇。

其他(如写干部作风等),一二篇。

周扬与“文艺为政治服务”口号的提出与“终结”.doc

周扬与“文艺为政治服务”口号的提出与“终结”.doc

周扬与“文艺为政治服务” 口号的提出与“终结”在20世纪4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的中国文学一文化史上,“文艺从属于政治” “文艺为政治服务”曾经是党的文艺政策的灵魂。

1942年5月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正式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 “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服从于政治”,由此引申出来的“文艺为政治服务”正式成为此后很长时间内的党的核心文艺政策。

在这一政策指导下,40年代至70年代末期间的现代中国文学尽管在一些方面和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就整个文学实践而言,付出的代价也是极为惨重的。

直到19 79年11月第四次文代会前后,鉴于当代中国发生的巨大转变,“ 文艺为政治服务” “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提法己经无法与业已展开的“新时期”要求相适应,因此,新的党的领导核心适时地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 “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一相对宽泛的“二为”方针,以取代带有明显狭隘性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 “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正式终结了“文艺为政治服务”提法。

但“文艺为政治服务”这一与共和国文学命运攸关的口号,是什么人什么时候提出来的,文革以来一直众说纷纭。

尽管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出了“文艺从属于政治” 并且人们也完全可以从中引申出“文艺为政治服务”的隐语,但毛泽东毕竟没有这样正式提出过。

因此,关于这个口号是谁什么时候提出的一直还是个有争议的问题。

同时这是一个影响了大半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艺口号,对其进行历史性的检讨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现代中国文学的面影。

总之,有对这一口号进行认真研究探讨的必要。

陆定一,还是周扬?近来,笔者在阅读刘锡诚先生的大作《在文坛边缘上一一编辑手记》时,又一次看到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考证。

刘先生确信地说:“经笔者查阅资料,发现正式使用‘文艺为政治服务’这个口号的文件,应始自时任党中央宣传部长的陆定一I960年7月22日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周扬文艺思想历程回顾

周扬文艺思想历程回顾

2 0世 纪 3 0年代 到 8 0年代 . 周扬 作 为党 在 上海
苏 汶 对左 翼 文 学运 动 中 口号标 语 式 、 艺 术形 式 低级 粗 糙 的所 谓 的 文学 作 品 的批评 ,周 扬不 以为然 . 他
认 为苏 汶是拿 欧化 的标 准来衡 量左 翼文 学 ( 《 到底是 谁 不要 真理 , 不 要文 艺 ? 》 ) 他认 为 , “ 要创 造 大众看
周 扬 的第 一 篇 文学 评论 《 辛克 来 的杰 作 : 林莽》
的题记 是 引用 日本 左翼 作 家 厨川 白村 的一 段话 . 强
义 上 帮 助 我 们 建 立 了革 命 文 学 理 论 之 初 步 基 础 ”
( 《 中苏 英美 文 化 交 流》 ) 。文 艺 服从 政 治 , 或者 说 文 艺 为政 治 服务 .是 当时 左翼 文 学理 论 家 的共 识 . 但
的重 要 文化 发 言 人 、 延安 时期 和建 国前后 的重 要文
化领 导 人 . 对 中 国文 艺生 活 的巨大 影 响是 其 他 文艺
理论 家 难 以 比肩 的 纵 观 周扬 的整个 文 艺理 论 . 可
以用 “ 文艺” “ 政治 ” 两 个关键 词 来概 括 分 析周 扬关
于 文艺 与政 治 关 系 的理 论 阐述 . 不 仅 可 以梳 理 出他 个 人文 艺 思想 的发 展历 程 . 而 且 还可 以把握 这 六 十
政 治色 彩
传作用 . 艺 术性 高 的文 艺 作 品应 该 比那 些标 语 口号
式、 粗制 滥造 的作 品效 果更 好 。 2 文艺 服从 政治 以及 涵义 的 日益狭 隘化
周 扬认 为 . “ 辛 克莱 的 ‘ 一 切艺 术 都是 宣 传 ’ 的 名言 . 虽然朴素 . 却 在 艺 术 服 从 政 治 这 一 个 正 确 意

第六章 新时期周扬、胡乔木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思想的坚持与发展[8页]

第六章  新时期周扬、胡乔木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思想的坚持与发展[8页]

二、关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异化
胡乔木于1984年1月3日在中共中央党 校作了《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讲 话。在这篇讲话中他从两个方面指出人道 主义一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含义:一个是 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一个是作规律,探索文艺和政治的新型 关系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思想解放运动中, 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成为了文艺议程上一个 尖锐的现实问题。究其原因,从毛泽东明 确提出“文艺从属于政治”这个命题到 “文化大革命”这段时间内,文艺被严重 地政治化,自身的发展受到了根本性的阻 碍。
一、解放思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 学思想
1.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2.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问题 3.文艺鉴赏和批评 4.继承与革新问题
二、对“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为政治服务” 的辨正
周扬有关文艺与政治关系的观点是有 一个发展过程的。他作为党的文艺工作的 领导者,曾坚定不移地信奉“文艺为政治 服务”、“文艺从属于政治”的观点,讲 “政治优位”,讲文艺为政治中心和政策 服务,倡导写重大国防题材,要求作家学 习政策。
第二节 新时期胡乔木对马克思主义 文艺学的思想的坚持与发展
胡乔木(1912—1982),原名胡鼎新, 江苏省盐城县人。中国共产党杰出的无产 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治家 和社会科学家。
一、对《讲话》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1.坚持《讲话》的根本精神,纠正部分提法 2.阐明“二为”方针,推进文艺批评
第六章 新时期周扬、胡乔木对马克 思主义文艺学思想的坚持与发展
第一节 新时期周扬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思想的坚持 与发展
周扬(1908—1989),原名周起应。出生于 湖南益阳县。从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的半个世 纪中,周扬都是作为我国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 理论家和文艺领导人出现于中国文坛。可以说, 周扬的文艺批评生涯是一部中国文艺学思想在特 定历史阶段斗争发展史的缩影。

文艺也要讲政治——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新话题

文艺也要讲政治——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新话题

文艺也要讲政治——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新话题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高级干部要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

十四届五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多次反复强调,高级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在政治问题上必须头脑清醒。

同时强调指出,这里所说的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搞现代化建设,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但是必须有政治保证,不讲政治、不讲政治纪律不行。

西方敌对势力要“西化”、“分化”我们,要把他们那套“民主”、“自由”强加给我们,李登辉要搞“台独”,我们不讲政治行吗?不警惕不斗争行吗?这个问题的适时提出和强调,既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又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在文艺界引起了普遍、热烈的反响。

许多报刊连续发表文章,重新掀起了一场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讨论。

它们不仅从理论上更深入地阐述了文艺不可能脱离政治,要讲政治同样适用于文学艺术界;同时还从各个方面联系实际,指出了文艺界要讲政治、特别是文艺界的领导于部和共产党员要讲政治的重要性。

一个争论不已的话题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它不仅与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与上层建筑学说有密切的联系,还关系到社会主义文艺的性质和前途。

建国前后,我国学术界、理论界、文艺界曾经就这一问题展开过多次讨论。

从70年代末开始,我国文艺理论界对此又进行了更加广泛和热烈的争议。

这次讨论最初由文艺是否为阶级斗争的工具开始,提出“必须为文艺正名”。

后来又转入对文艺为政治服务这个口号的讨论,认为“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提法,比提“为基础服务”、“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都好。

随后,这个讨论又延伸到文艺是不是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等问题上。

郑伯农在《要讲政治,要重视文艺的意识形态性》一文中,回顾以往关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的讨论时说:70年代末80年代初,党中央调整了文艺政策,不再要求“文艺从属于政治”,提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文艺工作的总口号。

周扬文学批评政治化走向之成因探析

周扬文学批评政治化走向之成因探析

周扬文学批评政治化走向之成因探析
刘利军;阎庆生
【期刊名称】《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年(卷),期】2003(020)004
【摘要】周扬虽有过对艺术规律一定的探寻,但他的文学批评整体上呈现着"政治化"风貌.从他本人身份而言,他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利益代表,他必须对上级或组织保持高度认同,这就决定了其批评的政治化走向.从批评心理来说,周扬的政治心理大于艺术心理,从而使他批评中的政治性大于艺术性,呈现出政治化形态;他的艺术心理中缺乏情感,则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政治化倾向.其狭隘的个性使他把由文学批评和文学论争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借用政治批判、政治斗争的方式来解决,从而堵塞了学术论争的天地.在这诸环节的内在联系中,他作为文艺界政治领导的社会身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总页数】4页(P71-74)
【作者】刘利军;阎庆生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西安,710062;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西安,71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6
【相关文献】
1.胡乔木坦承批周扬的文章过分政治化了 [J], 龚育之;
2.从政治走向文学的探索与启示——论周扬的文学批评 [J], 刘锋杰
3.典型理论与周扬戏曲观的政治化 [J], 孙书磊
4.周扬文学批评政治化走向之成因探析 [J], 刘利军;阎庆生
5.江淮论坛1995年4期刘锋杰《从政治走向文学的探索与启示──论周扬的文学批评》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周扬《文艺战线上的一场大辩论》主要内容

周扬《文艺战线上的一场大辩论》主要内容

周扬《文艺战线上的一场大辩论》主要内容摘要:一、辩论背景1.社会主义文艺方向的确立2.文化大革命的开展3.文艺战线的争论与分歧二、辩论的主要内容1.文艺与政治的关系2.文艺创作的目的与任务3.文艺批评的标准与方法三、周扬的观点与立场1.文艺应当为政治服务2.文艺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3.文艺批评要注重社会效果四、周扬对辩论的影响1.对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贡献2.对文艺创作的指导意义3.对后世文艺思想的启示正文:周扬的《文艺战线上的一场大辩论》主要讨论了在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发展过程中,关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创作的目的与任务以及文艺批评的标准与方法等问题。

这场辩论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文艺战线面临许多争论与分歧的背景下展开的。

首先,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上,周扬明确指出文艺应当为政治服务。

他认为,文艺是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必然受到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

在这个基础上,文艺应该紧密围绕政治,发挥其宣传教育作用,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其次,在文艺创作的目的与任务上,周扬强调文艺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他认为,文艺的根本任务是为人民大众服务,反映他们的生活、愿望和理想。

只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深入生活,才能创作出有深刻内涵、有感染力的作品。

最后,在文艺批评的标准与方法上,周扬主张文艺批评要注重社会效果。

他认为,文艺批评应该关注作品在社会上的影响和作用,而不仅仅是作品的形式和技巧。

评价一部作品的好坏,要看它是否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否有利于人民的进步。

周扬的这些观点与立场对当时的文艺辩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关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创作的目的与任务以及文艺批评的标准与方法等方面的论述,为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现实主义与文艺为政治服务——论周扬现实主义理论的特征及其理论来源(之二)

现实主义与文艺为政治服务——论周扬现实主义理论的特征及其理论来源(之二)

式” 【 周扬从根本 上反对 胡秋 原抹 杀艺 术 的阶级 性 , 。3 党派
性, 抹杀艺术 的积极作用和对 于 艺术 的政治 的优 位性 , 以 用
破 坏普 罗文学 的能 动性 和革 命 性 。2 0世 纪 4 0年 代 初 , 在 《 王实味 的文艺 观与 我们 的文 艺 观》 文 中, 扬强 调说 : 一 周
阶级恶毒的阴谋及 联合 阵营 内 的丑 态 , 活活 地暴 露无余 都 了。称赞这本书对 于将来社会革命 的功绩不难想见 , 赞辛 称
克来“ 一切艺术都 是宣传 ”J的名 言 , 认 为这一 观点 为我 【 并
们“ 建立 了革命文 学理论之初步基础 ” 3 。 0年代初 , 扬在 周
与胡秋 原的文艺论辩 中指 出, 胡秋原 唯恐政治 主张破坏 了艺 术的形 式 , 他根本不去理解 “ 文艺本 身就是政 治的一定 的形
A u u t2 1 g s 01
Junl f i hr nvr t( h SeS i ora o q a i sy P i o e) Q i U ei &
现 实 主义 与文 艺 为 政 治 服 务
论周扬 现实主义理论 的特征及其理论来源 ( 之二 )
罗孝廉
( 湖南城 市学院 中文 系, 南 益 阳 4 30 ) 湖 10 0
周扬指出一个文艺工作者当他还不熟悉工农兵群众的生活和斗争他的思想感情还没有与工农兵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的时候那就不管他写什么是真人真事也罢不是也罢他的想象的翅膀总是飞不起来的要飞就会飞回到小资产阶级的空想去结果除了迷失方向以外再不会有别的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
21 0 1年 8月
大的文学都是倾 向一个共 同的至 善至美 的中心 ” 最 下乘 的 , 文学是 “ 中心 背道而 驰的 。 林 语堂认 为 , 商业 式 的艺术 和 ” “ 不过是妨碍艺术创 作 的精神 , 而政 治式 的艺术 则竞 毁灭 了

周扬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周扬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周扬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唐旭斌【摘要】摘要: 1942年春天,延安文艺界掀起一股批判性思潮,《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就是为整肃这股文艺思潮而形成的理论纲领。

《讲话》本身是一个时段性、针对性很强的文艺发展方针。

通过一系列的理论活动,周扬突破了中共中央当时对《讲话》意义的既定表述,不断大力提升《讲话》的历史地位。

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前行,周扬意识到《讲话》精神的局限性,对其主要观点进行了拓展和修正。

【期刊名称】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28)004【总页数】6【关键词】关键词: 周扬;《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马克思主义;毛泽东0 引言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被誉为中国革命文艺的纲领性文献,是毛泽东文艺思想正式形成的标志。

自《讲话》发表以来,周扬就不遗余力地宣传、阐释和贯彻《讲话》精神,他由此也当之无愧地成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代言人。

周扬的文艺人生与《讲话》有着无法割舍的互动关系:既有虔诚的膜拜,也有清醒的反思。

2012年是《讲话》发表70周年,是为文,以飨读者。

1 《讲话》发表的背景及价值1942年春天,以《解放日报》文艺专栏为主要载体,延安文艺界涌现出大量批评性杂文,掀起一股颇为壮观的批判性思潮。

这股思潮发轫于时任《解放日报》文艺专栏主编丁玲的一篇文章。

1941年10月23日,她在自己负责的专栏上发表了具有象征意义的《我们需要杂文》一文。

文章号召:“我们这时代还需要杂文,我们不要放弃这一武器。

举起它,杂文是不会死的。

[1]574”第二年春天,越来越多针砭时弊的杂文在《解放日报》文艺栏上出现:3月9日,丁玲发表《三八节有感》;3月11日,艾青发表《了解作家,尊重作家——为〈文艺〉百期纪念而写》;3月12日,罗烽发表《还是杂文时代》;3月13日、23日,王实味的《野百合花》连载刊发。

这些文章,或联系自身发泄不满情绪,或提倡尊重作家的创作自由,或感叹杂文的短剑已经锈蚀,甚至直接抨击延安不合理的等级制度。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执行者...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执行者...

摘 要周扬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也是一个复杂的人物。

由于其长期在中国文艺界身居要职,扮演着文艺政策主要设计者的角色,并且深谙文学理论批评,在他身上,几乎浓缩了一部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和文艺思潮的历史。

因此,延安时期至“十七年”时期,周扬作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主要阐释者,和文艺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实施者,在当时的文艺界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时局的不断变化,周扬总感到不能完全领会领袖对于文艺的真实意图,从而也使自己陷入到了悲剧之中。

纵观周扬的一生,可谓是矛盾的一生,在整个二十世纪的文学史上,他分别扮演着文艺政策的阐释者,执行者,反思者的角色,他每一个角色的坚守或者改变都会对中国的文化艺术事业产生重大的影响。

本文从周扬这个人物角色入手,从对周扬活动的研究和整合去观照文学发展的演变及其文艺思潮的变化,同时在对周扬的历时性梳理过程中,探析出中国左翼文学、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

在阐释者这个角色中,主要论述周扬对《讲话》的丰富与理解;在执行者这个角色中,主要侧重于周扬对文艺政策的执行与调整及背景分析;在反思者这个角色中,主要阐明了周扬在文艺与政治关系上的重新认识及其对文学理论的再思考,特别是在人性,人道主义异化等方面的深刻见解。

总之,在对周扬的认识与评价中,我们看到多面的周扬,既看到他在文艺上的“左”的一面,对文学“正道”与“大道”的摇荡,又看到周扬对文艺发展及其现象的反思与坚守的一面。

从这个意义上讲,周扬的复杂性也代表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整体人格和面貌,同时体现了存在于中国知识分子身上的许多缺陷和不足。

关键词:周扬;阐释者;执行者;反思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Waver and Persistence——Interpretating of Zhou Yang(1942-1983)Huang Zhaoxia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Directed by Wang YansenAbstract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Zhou Yang is an important figur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but also a complex character, and he has too much complexity and incomprehension. He played the key positions in long literary and art circles in China, played the role of literature and art policy of the major designers, well versed in literary theory and criticism from him, almost concentrated of a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and literary history .Zhou Yang is also a combination of multiple roles. As the main interpreter, "Seventeen Years" art key policy makers, and practitioners, can be described as an influential literary and art circles. At the time, he played an irreplaceable role, Zhou Yang didn't fully grasp the overall leader's true intentions, which also make ourselves into a tragedy. Throughout the life of Zhou Yang, his life can be described as contradictory. In the entire twentieth century literary history, he played a significant impact that he adhere to each role or change the will of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art.According to this paper, from the integration of the activitie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 the readings of literature and the literary trend of the evolution of changes, Zhou Yang took the process that combing the Chinese left-wing literature of the basic context. This role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ose, mainly discussed his speech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rich.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role, we mainly focu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Zhou Yang's arts policy and the background analysis and adjustment. In this reflective role, we mainly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 the art and politics on a new understanding and rethinking of literary theory, especially in humanitarian insights.In short, in the understanding and evaluation of Zhou Yang, both in literature and art to see him on the "left” side of literature, but also see Zhou Yang's art Development and the phenomenon of reflection and stick side. In this sense, Zhou Yang also represents the complexity of the overall personality of Chinese intellectuals and appearance, while the body of Chinese intellectuals highlights many of the deficiencies and shortcomings.Key words: Zhou Yang; Interpreter; Performer; Reflective; Socialist Realism独 创 性 声 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旧城堡里的踱步--新时期周扬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反思

旧城堡里的踱步--新时期周扬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反思

旧城堡里的踱步--新时期周扬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反思支克坚
【期刊名称】《甘肃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2(000)002
【摘要】新时期周扬在文艺问题上的反思,由于未能触及他的文学观念和文艺理论体系的根本,因而不过是有限反思.周扬文艺理论体系的核心是文艺从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进入新时期之后,这个口号成为历史.此时周扬在反复强调文艺不能离开政治的过程中,重申文艺本身就是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重申文艺不但要服从虚的政治,还必须服从实的政治,即服从人.这表明他的观点实际上没有改变.周扬也承认过去有把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简单化、庸俗化的情况,因此提出应该允许文艺的范围和作用多样,不应该要求所有的文艺都从属于政治.又提出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文艺继承传统与革新的关系三者中,文艺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是基本的.还提出必须重视文艺作为意识形态的一个部门的相对独立性.但是,既然不能从根本上弄清要求文艺从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给文艺带来的是什么,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上,周扬的认识,终究不过是在旧城堡里踱步,他的局限也正表现在这里.【总页数】8页(P3-10)
【作者】支克坚
【作者单位】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7
【相关文献】
1.新时期文艺与政治关系研究的偏误与反思 [J], 宋建林
2.以晚年反思为视角看周扬及其文艺观 [J], 李爱芳
3.反思那占据了一段历史时空的文艺理论烟云——再评周扬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理论的衍变轨迹 [J], 彭萍
4.论新时期周扬的文艺思想 [J], 庄锡华
5.略论周扬新时期的文艺理论批评 [J], 曹毓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周扬同志谈文艺倾向问题

周扬同志谈文艺倾向问题

周扬同志谈文艺倾向问题
星穆
【期刊名称】《文艺理论研究》
【年(卷),期】1980()3
【摘要】周扬同志在《站好岗哨,当好园丁》一文中(见《文艺报》80年7期),对文艺的倾向性问题作了精辟的阐述。

他说:在我们的各项工作中,同时也包括文艺工作在内,从领导思想的角度来说,
【总页数】2页(P181-182)
【关键词】文艺工作;思想倾向;倾向性问题;周扬;领导思想;粗暴干涉;思想评论;园丁;反批评;艺术问题
【作者】星穆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
【相关文献】
1.文艺的题材和性质——谈李冬生、季象图二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文艺问题的争论[J], 梁楠
2.周扬谈鲁迅和三十年代文艺问题 [J], 陈漱渝
3.周扬同志关于当前文艺问题的一些意见 [J], 无
4.周扬同志谈继承传统和进行新的探索问题 [J], 无
5.关于建设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问题——周扬同志答《社会科学战线》记者问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周扬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周扬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Zhou Yang and Mao Zedong's Talks at Yan'an Forom on Literature and Art 作者: 秦忠翼
作者机构: 湖南城市学院中文系,湖南益阳413000
出版物刊名: 城市学刊
页码: 10-15页
主题词: 周扬;毛泽东;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大众化;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摘要:周扬在20世纪30年代热情介绍苏联文艺界,第一个全面完整地阐释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20世纪40年代他翻译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著作并介绍他的美学思想,主张文艺创作以歌颂为主并与暴露派进行论争.这些文艺理论活动,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产生提供了部分的背景材料或文化资料.《讲话》的产生更给周扬的文艺理论研究提供了创造性的活力,他根据《讲话》精神阐释文艺的大众化问题、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等问题,使他的文艺思想更为成熟,具有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命活力和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评论 , 著有《 野 火春 风斗 古城) 等 , 评( 》 后被《 文艺报 》 为特 约评论 员, 聘 参加 中国作 家协会 。16 90年研 究生毕业 留北
大任教 , 中文 系讲授 文学概论、 在 文艺美学、 文艺学方法论等课程。改革开放 后 , 又在 国内率先开拓 文艺美学新学科 , 在 北大设立文艺美学硕士研 究生专业方向, 先后 为国家培育文艺美学硕 士 1 0余人 , 并陆 续成 长为 2 0世 纪 8 0年代之后 支 撑这一学科发展 的重要 学术力量 。19 9 3年 , 国务院学位 委 员会会议通过 胡经之教授 为文艺 学方 向博 士生导师 , 获国 并 务院颁发的“ 国家有 突出贡献的专家” 证书。胡经之和汤一介、 乐黛云一起 , 18 在 94年 受邀来深圳 大学参与创建 中文 系. 历任 系主任 、 区文化研 究所长、 特 深圳大学学术委 员会副主任、 人文社会科 学委 员会主任等职。胡先生积极参与深圳特
藏 园谈 艺 再 论 道
一 、
周 扬在 北 大谈 文 艺与 政 治之 关 系
胡经 之
( 深圳 大学 文学 院 , 东 深圳 5 8 6 ) 广 1 0 0
中 图 分 类 号 :O 一0 J 5
文献标 识码 : A
作者简介: 胡经之(93一 ) 男, , 13 , 汉 江苏苏州人, 生于江苏无锡,92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15 毕业留校攻读 文艺学副博士研究生,90年研 16
我 在 2月 2 日又 到 文 联 , 0 以便 能 见 到 周 扬 , 问 能 否 询 定 下他 来北 大第 二讲 的时 间。 周 扬 兴 致 勃 勃 , 采 飞 扬 , 口气 讲 了 半 天 , 谈 神 一 畅 了作 家 的使 命 和他 的 希 望 。 散 会 后 , 赶 快 抓 紧 时 我 间 , 了 他 一 面 , 他 何 时 再 来 北 大 ? 不 料 他 干 脆 利 见 问 落 地 告我 : 天去他 家 里 , 起 商定 。 明 一
研 究 员对 我 们之 间谈 论 的话 题 也 不 时 的 追 问 , 引来 了众人 的 目光 , 闻界 的朋 友们 也 趁 机 端起 相 机 留 下 了值 得 回忆 的 并 新
瞬间。胡经之先生欣喜地告诉我 , 他正在 着手准备“ 忆周扬 系列” 文章 , 步的打算是先 写四个部 分 , 别是《 初 分 周扬北 大
如前所述 , 中国艺术研 究院的李世 涛研究 员正在加 紧从事全国艺术科 学“ 十一五” 规划项 目“ 中国当代文 艺思潮 、 文
艺 理论 、 学访 谈 与研 究” 系列 整理 与研 究 , 刊 编辑 部 刊 发 本 次访 谈 , 美 的 本 以及 陆 续刊 登 胡 经 之 先 生 的 “ 周 扬 系列 ” 忆 学 术文章, 目的在 于让我 们 更 加 清 晰地 了解 、 识 和梳 理 研 究 那段 筚路 蓝 缕 的艰 辛 历程 , 认 同时也 是 对 学界 的 学术 理 论 建 设 , 为 实现 中 国特 步推 动 实现 中华 民族 的伟 大复 兴 贡献 一 份 应 有 的 力量 。
口 经 燕园 再 道 —周 在 谈文 政 之 胡 之 谈艺 论 — 扬 北大 艺与 治 关系
HUNDRE CH0OL N AR S DS SI T
54
文 章 编 号 :0 3—9 0 2 1 )6— 04—1 10 14(0 2 0 0 5 0

语 :02年秋 , 21 受中华人 民共和国文化部文化科技 司、 中共深圳市委 宣传部和《 中国文化报》 社华 南新 闻中心的
扬和肯定 了《 艺术百家》 杂志的现有成绩和对于当代理论建设的学术作 用之后 , 又再次寄托 了深厚的 学术期望。 胡经之先生祖 籍苏州,93年 出生于江苏无锡 。早年就参加 了进步学生运动, 13 并加入新 民主主义青年 团, 解放后任 无锡县 学联主席、 苏南政协委 员。于 15 92年考入 北京 大学 中文系, 毕业后又留校攻读文艺学副博士研 究生 , 师从杨 晦先 生学习文艺学 , 又从朱光潜 、 宗白华两位 先生研究美学, 终融文艺学、 美学于一炉 , 倡导文艺美学。15 98年始 , 不时发表 文
自 12 9 1年 蔡 元 培 当 校 长 开 始 , 开 启 了 北 大 的 美 学 就
15 9 8年 秋 , 扬 在 讲 完 “建 设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美 周 学 ” 后 , 本 要 在 年 内 完 成 第 二 讲 , 这 计 划 没 有 之 原 但 实 现 。 周 扬 在 这 年 冬 天 特 别 忙 , 南 海 北 , 处 去 了 天 到
作 为 这 个讲 座 的助 教 , 按他 先 前 说 的要求 , 我 把
他 的 演 讲 整 理 出 来 成 为 打 印 稿 。 我 只 为 《北 京 大 学 学 报 》写 了 一 个 学 术 动 态 报 导 , 给 任 何 报 刊 送 打 印 未 稿 。 眼 看 年 终 将 临 , 去 了 一 趟 中 宣 部 , 打 印 稿 交 我 把
区的文化建设和国 内外文化 交流事业 , 先后被 选为 由徐 中玉、 钱谷 融任会 长的 中国文艺理论 学会 副会 长、 由钱 中文任会
长的中外文艺理论 学会副会 长、 广东省 美学学会会长、 深圳市文艺评 论家协会 主席 、 深圳市作协名誉主席等 , 著有《 文艺
美学》 《 、 文艺美学论》 《 、 胡经之文丛》 《 、 中国古典 文艺学》 , 等 主编《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 《 、 中国古典 美学丛编》 等。
给 谭 小 邢 , 询 问 一 下 , 扬 什 么 时 间 再 来 北 大 讲 第 并 周
二 讲 ? 她 说 她 也 说 不 好 , 怕 要 到 开 春 再 说 了 , 有 恐 一 消 息 , 会 及 时告诉 我 。 她

培 在 北 大 倡 导 美 学 , 表 过 《 与 高 》等 美 学 文 章 , 发 美 称
深 入 的讨论 , 学 习 马 克思 主义 来 解 这 理论 问题 , 既 又
学 以致用 , 进红 色文 学史 的修 改 。 推
周 扬 听 完 后 , 为 沉 吟 一 下 , 道 : 然 文 学 史 修 稍 说 既
改 回避不 了这个 问题 , 就不 妨 作 些 深 入 的讨论 , 那 从
讲美学》 《 、 燕园谈 艺再论道——周扬在北大谈文艺与政 治之关 系》 《 、 美学分歧 究何在—— 周扬和蔡仪 》 《 、 美学情结老犹 存——周扬和朱光潜》 并且 准备都要 陆续发表在 江苏老 家的《 , 艺术百 家》 杂志上。他说 他要 趁着身体 尚好 , 把新 中国成 立6 0多年来 自己亲身经历的学术界的珍贵瞬 间和宝贵思想都一一 回忆、 整理、 记录下来。胡先生又和我谈起 办刊 , 在表
解 文 化 艺 术 的发 展 情 况 , 在 和 茅 盾 、 荃 麟 筹 备 召 还 邵 开 全 国的文 学创 作会 议 。
传 统 , 不 但 自 己 开 设 美 学 课 程 , 在 北 大 推 广 美 育 他 还
实 践 活 动 , 立 音 乐 研 究 会 、 术 研 究 会 、 法 研 究 会 成 美 书
15 年 2月 2 日我 第 二 次 去 了 沙 滩 北 街 周 扬 99 1 家 里 , 一 次 我们 去 了 三个 人 , 和 中文 系负 责 科 研 这 我
级 学 生正 在修 改红 色 文 学 史 , 穿 全 书 的理论 线 索 , 贯 就 是 “ 实 主 义 和 反 现 实 主 义 的 斗 争 ” 现 在 要 修 改 现 。 全 书 , 了 周 扬 的 演 讲 , 想 围 绕 这 个 理 论 问 题 进 行 听 就
学传统。
过 了 15 9 8年 , 年 开 春 , 国 文 学 创 作 工 作 会 议 次 全
就 召 开 了。15 9 9年 2月 1 日 , 议 在 中 国 文 联 会 堂 8 会
( 府井 大街 北 侧 ) 幕 。 由邵 荃 麟 主 持 致 开 幕 辞 , 王 开 然 后 由 茅 盾 作 了 长 篇 报 告 。我 从 北 大 特 地 赶 到 文 联
究 生毕 业 , 留北 京 大 学任 教 , 由助 教 、 师 、 讲 副教 授 而教 授 , 应邀 任 深圳 大 学 学 术委 员 会 副主 任 、 文 社会 科 学委 员会 主 任 , 士 生 导 师 , 后 被 选 为 后 人 博 先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 、 广东省美学学会会长、 深圳市文艺评论 家协会主席等,9 3年获国务院“ 19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研究方向: 文艺美学。
赞 蔡 元 培 的 美 学 。蔡 元 培 病 倒 之 后 , 立 即 请 了 从 法 他
国 回来 的 张 竞 生 来 接 替 他 讲 美 学 , 直 把 美 学 放 在 心 一
上 。将 近 7 0岁 时 , 元 培 还 说 , 让 他 回 到 2 蔡 若 0岁 , 他 定 要 专 治 他 所 心 爱 的 美 学 和 世 界 美 术 史 。 由 他 开 启 的北 大 美 学 传 统 没 有 断 , 来 , 以 蛰 、 光 潜 都 讲 后 邓 朱 过 美 学 。北 大 要 继 承 和 发 展 这 个 由 蔡 元 培 开 启 的 美
HU Jn — h i g—z i
( c o l f Lbr l r ,S e z e i r t ,S ez e S h o iea t o A s h n h n Unv s y h nh n,Gt n d n 0 0l ei r g og5 6 a 1 8
立 美 学 教 研 室 , 得 好 好 发 扬 北 大 的 美 学 传 统 。北 大 那
等 , 倡 以美 育 代 宗教 。蔡元 培在 1 1 力 9 2年 当 民 国 政
府 首届 教 育 总长就 把美 育列 入 国家 的教 育方针 之 中 ,
在 当 时 真 了 不 起 。 鲁 迅 当 时 就 在 教 育 部 当 文 员 , 文 管 化 艺 术 , 力 支 持 蔡 元 培 的美 育 方 针 。 李 大 钊 在 北 大 极 当 图书馆 长 , 然 没有 开过 美 学 课 程 , 他 赞 成 蔡 元 虽 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