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诗境夜归鹿门歌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 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开元十五年(727年),孟浩然第一赶赴长安进行科举考试。 开元十六年(728年),初春,在长安作《长安早春》诗,抒 发渴望及第的心情,当年孟浩然三十九岁,然而,科举不中。同 年孟浩然与王维(701年—761年)结交,王维为孟浩然画像,两人 成为忘年之交。应进士举不第后,孟浩然仍留在长安献赋以求赏 识,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张说 交谊甚笃。传说张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孟浩然惊避床 下。张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
③用“惟”字突出描绘了诗人隐居在这里,与世隔绝, 周围只有山林,一个人孤独地来来去去的情景。
④表达了诗人隐逸超脱的情趣,还感受到这种情趣的 下面,藏着诗人仕进无望所引发的一点愤郁不平之气。 ⑤用“还”字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夜 归 鹿 门 歌
练 提升: 比较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比较阅读 与王维《归嵩山作》异同。
山水田园诗总结·题材特征
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和田园诗。 山水诗是指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 通过记游山水以表现对美不胜收的山水景物的热爱和流连,如李白 《望庐山瀑布》; 田园诗是以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 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营造出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氛围,借以表 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如陶渊明《归园田居》。
鹿 门
品 缘景
歌
你喜欢哪一幅画面。请结合具体 诗句说说理由。
渡头
人声嘈杂
夜
归归
鹿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夜归鹿门歌训练含解析
夜归鹿门歌[根底稳固层]1.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山寺钟鸣昼已昏.昏.君蔽于所昵B .⎩⎪⎨⎪⎧人随沙岸向.江村秋天漠漠向.昏黑 C .⎩⎪⎨⎪⎧余亦乘.舟归鹿门乘.犊车,从吏卒D .⎩⎪⎨⎪⎧岩扉松径.长寂寥少时,一狼径.去 C [A 项,名词,黄昏;形容词,糊涂的。
B 项,介词,朝着;动词,靠近。
C 项,都为动词,乘坐。
D 项,名词,小路;副词,径直,直接。
]2.对以下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山寺钟鸣昼已昏〞,是说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已黄昏。
B .“鹿门月照开烟树〞,是说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
C .“岩扉松径长寂寥〞,是说石门及松间小路经常静悄悄的。
D .“惟有幽人自来去〞,是说只有清闲之人才会常来这里游玩。
D [D 项,“幽人〞,是隐居者,诗人自指。
句意是说,只有我这个隐居者单独来来去去。
]3.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
(1)?夜归鹿门歌?中写隐居之地宁静清幽的自然景色,突出了诗人的隐士形象,表现出他恬然洒脱的隐逸志趣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夜归鹿门歌?中写人们渡河回家的情景,以此表现世俗之人争名夺利和尘世喧闹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夜归鹿门歌?中写在去鹿门的路上,月光照着树林,朦朦胧胧,美妙无比,作者陶醉在这景色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夜归鹿门歌?中写作者以庞德公自况,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乐趣和真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夜归鹿门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作者却离家归鹿门,在两种归途中,表露出作者隐逸自得的志趣。
《夜归鹿门歌》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 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 暮雾竟消,树影清晰。营造了清幽 冷寂的意境。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 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 作者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 居的地方,忘乎所以,表现出诗人 隐逸的情趣和志向。
夜归鹿门歌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岩石上的门和松林间的小路,长 期寂寥。只有庞德公和我这样的隐 士,独来独去。
苏轼评价王维的诗: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至今这个评价都受到了学者的肯定。 王维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 王维的诗有两种风格: 前期的诗大都反映现实, 后期则多是描绘田园山水, 王维最擅长的也是田园诗。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 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 感情。 表面上是写“水” 和“鸟”有情——好像 在和诗人结伴而归,其 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
相同点:都表现出隐逸生活的恬淡。 不同点: 孟诗中夹杂了尘世的喧嚣,突 出自己的超脱与潇洒, 王诗主要借助自然的景观,寄 托归隐的悠然自得,决心归隐的冲 淡平和。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 的心情,寓有作者的寄托:
□“流水”喻“一去不返”之意, 表示自己归隐的坚决态度; □“暮禽”含“鸟倦飞而知还” 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 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构 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 征的图画 :傍晚野外的秋景图。
开元九年(721年),王维进士及第, 官大乐丞,随即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 犯禁,受了牵连而谪为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十四年(726年),辞去官职。后 又任右拾遗,又为监察御史,40岁时, 迁殿中传御史。天宝末年,安禄山攻占 长安,王维被安禄山胁迫作了他的官员。 但是他并不愿意,曾作诗表达了心迹。 当安禄山兵败后,王维因此得到了赦免, 并任太子中允,后转尚书右丞,故世称 “王右丞”。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夜归鹿门歌》 (3)
梳理归纳
小结: 诗中首先描绘了江边傍晚山寺不时传来悠
然的钟声,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的动态 景象。诗人在船头凝望沉思——一叶扁舟飘 然归向鹿门。接着又描绘了一幅朦胧的山树 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显得格外美妙。而岩 穴的山门和松间的小路也显得格外寂寥的静 态景象,诗人陶醉了。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屏 弃世俗生活而安于孤独隐逸的情感。营造出 幽美恬淡的意境。
合作探究
布置任务:
1、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诗歌的内容 2、请找出诗中的意象,并用简练的语言 概括景物特点,体会诗歌意境。 3、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 了什么情感?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1、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诗歌的内容
(反复诵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请找出诗中的意象。并用简练的语言概 括景物特点,体会诗歌意境。 3)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 什么情感?
(置身诗境,讨论交流)
释疑解惑
1、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诗歌的内容
2、请找出诗中的意象。并用简练的语 言概括景物特点,体会诗歌意境。 3、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 达了什么情感?
梳理归纳
下面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
诗中所写 “夜归”的“归” 途实际上是在写什么?
梳理归纳
诗歌中: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 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导入新课
置身诗境: 通过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作者所描绘的意
新版《夜归鹿门歌》
比较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与王维《归嵩山作》异同。
同: 都写归隐途中的景色和心境。
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 物和感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全诗是 浑融完整的整体,恬淡、优美。
异: 1.
孟诗着墨轻淡,多用白描,比 王诗更显淳朴;王诗“诗中有 画”,色彩光泽更为丰富。
2. 孟诗整个诗境显得平淡自然、优美 恬淡、脱尽尘世烟火。
隐逸山水田园诗的主题
热爱自然,喜爱山水田园美景;
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憎恶黑暗现实,不愿同流合污,保持高洁
人格 仕途失意,用山水田园美景慰藉心灵
要求:必须了然于胸, 以备不时之需!
山水田园诗常用方法:
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 白描 烘托 情景交融 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 色彩 多种感官综合运用
今天我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亲眼看到这 一片山色湖光的美景。 这里是写登临的喜悦吗? 不是。杜甫当时的仕途是坎坷的,不得 意的,然而他从来没有放弃“致君尧舜 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哪里想到一 事无成,昔日的抱负,今朝都成了泡影! 此句在平淡的叙述中,寄寓着诗人漂泊 天涯、怀才不遇的感触。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下面请同学们置身诗境把这首诗读一读
思考: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分别写了江边 和山中两个场景,请找出两个场景中的意象。 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这两个场景。 钟声 渡头 黄昏江景图 月夜山景图
月亮
烟树 岩扉 松径
景物的特点
钟声
悠然
渡头
人声嘈杂
山寺的超然僻静
世俗的杂乱喧嚣
诗人形象
神情 闲望沉思
诗人形象
◎人格: 洁身自好,淡泊名利;刚直不阿,卓然 独立;独善其身,清白高尚。
◎诗歌: ※体裁:擅长五绝和五律。 ※题材:山水田园之美,隐居之乐,羁旅之愁。 ※语言:清淡质朴,含蓄隽永。 ※风格:清远幽美,自然平淡,超凡脱俗。
高中语文课件第二单元 第7课 夜归鹿门歌
返回
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一 知识卡片
1.作家作品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 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40岁时,游长安, 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满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 王维交谊甚笃。开元二十三年(735),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 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 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至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开元二十
缪(绸缪) 揖(作揖 ) ⑤ 辑(编辑) 薄(厚薄) ⑥ 簿( 账簿)
答案
3.词语解释 ①山寺钟鸣昼已昏:_天__已__黄__昏___ ②惟有幽人自来去:_隐__居__者__,__诗__人__自__指_____ ③醉月频中圣:古__时__嗜__酒__的__人__,__谓__酒__清__者__为__圣__人__,__浊__者__为__贤__人__。____ _中__圣__即__喝__醉__酒__的__意__思___ ④岩扉松径长寂寥:_石__门___ ⑤风流天下闻:_潇__洒__清__雅___ ⑥即今耆旧无新语:_老__年__人__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第7课 夜归鹿门歌
这首诗虽歌咏归隐的恬淡闲适,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抒写 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
栏目 索引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文本拓展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温馨晨读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品赏作者
至情至性孟浩然
孟浩然是一个在古代读书人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一心希望仕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诗翻译及赏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诗翻译及赏析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诗翻译及赏析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诗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览。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诗文解释: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樹影。
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
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词语解释:昼已昏:天已黄昏。
渔梁:在湖北襄阳城外污水边。
鹿门:山名,在襄阳。
孟浩然在山中建有别业。
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
岩扉:岩洞的门。
幽人:隐士。
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指。
背景: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
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据《襄阳记》载:“鹿门山旧名苏岭山。
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庙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后以庙名为山名,并为地名也。
”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
此诗当作于作者四十岁后隐居鹿门时,所以题目“夜归鹿门”。
分句赏析:第1句: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夜归鹿门歌》 说课稿
《夜归鹿门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夜归鹿门歌》。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夜归鹿门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中的一首诗歌。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感受和理解诗人所创造的意境,从而领悟诗人的情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大多以清淡自然的笔调,描绘出襄阳一带的山水风光和隐士的生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夜归鹿门歌》通过描绘诗人夜归鹿门的所见所闻,抒发了诗人归隐的志趣。
诗歌语言质朴,意境清幽,是一首体现诗人隐逸情怀的佳作。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诗歌鉴赏知识和方法,能够初步读懂诗歌的大意。
但是对于诗歌意境的把握和诗人情感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提升。
此外,高二学生对于山水田园诗的风格特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孟浩然诗歌的独特之处还需要深入探究。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孟浩然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风格。
理解诗歌的大意,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诗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体会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歌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
学习通过描绘画面来感受诗歌意境的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隐逸情怀的内涵和文化意义。
理解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领悟诗歌的艺术特色。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置身诗境夜归鹿门歌
对诗歌艺术的领悟
意境深远
诗歌通过描绘夜晚归来的景象,营造出深远、幽静的意境,使读者 感受到无尽的遐想与美感。
语言精练
诗歌语言简练、含蓄,富有张力,通过简短的文字表达了丰富的内 涵与情感。
艺术手法
诗歌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如象征、比喻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与感染力,让读者在欣赏中领悟到诗歌的魅力。
色彩丰富
诗人运用丰富的色彩词汇 ,如“青”、“白”、“ 黄”等,使得整首诗歌的 画面更加绚丽多彩。
构图完整
诗歌中的景象构图完整, 层次分明,给人以美的视 觉享受。
诗歌的建筑美
结构严谨
夜归鹿门歌的结构严谨, 布局合理,使得整首诗歌 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对仗工整
诗歌中的对仗工整,如“鹿 门月照开烟树”与“江浦无 人渡白鸟”,展现出一种独 特的建筑美感。
丰富诗歌题材
03
夜归鹿门歌以其独特的题材和情感表达,丰富了诗歌创作的多
样性,拓展了诗歌的表现领域。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评价
经典之作
夜归鹿门歌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极 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情感表达的典范
该诗在情感表达上细腻、真挚,成为诗歌情感表达的 典范之一。
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夜归鹿门歌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被广泛传颂和 研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对人生哲理的启示
1 2
淡泊名利
诗歌中的隐逸情怀,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泊, 对物质欲望的超越,启示读者追求内心的平静与 超脱。
追求自由
诗歌中的夜归意境,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启示读者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与信仰。
3
人生感悟
孟浩然 夜归鹿门歌
※语言:清淡质朴,含蓄隽永。
※意境:清远幽美,自然平淡,超凡脱俗。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唯有幽人自来去。
写作背景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 名曰“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 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 往,数时可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 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 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 贤庞德公的行迹,特地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 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 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 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平之气。
1.此诗按照时
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 比较诗人描写这辆个场景时不同侧重点, 说说他们是如何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 境的。
答: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 着争渡回家,但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
山中场景,侧重写诗人隐居,与尘世隔绝,
孤独寂寞。两个场景间突出了诗人的隐者形 象,表现出他恬然洒脱的隐逸志趣。因此, 它们构成的诗境是和谐统一的。
2.“惟有幽人夜来去
”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境?结合 闻一多《孟浩然》一文,谈谈你对“诗如其人”这一评价的理 解 闻一多的《孟浩然》一文,说“诗如其人”,
孟浩然的诗就像孟浩然这个人,也就是说,从孟
浩然的诗中可以看出孟浩然这个人。在《夜归鹿 门歌》这首诗中,后四句的景色宁静、清幽,作
第7课夜归鹿门歌
•
依稀暮霭,恬淡朦胧。横床林下,大道
逍遥。一片充满情趣的山林,流淌着大自然
悠悠的天籁;一座远离尘嚣的村庄,是骚客
雅士返朴归真的精神乐园。
自主学习
• 诗人之美,不仅仅是向世人展示出其作品如
何的抑扬顿挫、滔滔不绝和作者身姿如何的
神釆飘逸、气宇不凡;诗人之美,更应该体
现出诗人的爱与诗人的道德之间一样的美。
清幽的,于是主客体浑然合一,构成宁静、
清幽的意境。这宁静、清幽即是这首诗的艺
合作探究
• 三、结合全诗,试赏析本诗的对比艺术。 • 提示 ①前四句中,“ 山寺” 句以钟鸣衬
托隐居地环境的清幽,而这又与争渡的喧嚣
形成鲜明的对比;三四句众人 “ 向江村 ” ,
而我却 “ 归鹿门 ” ,更是表现了诗人与世人
世隔绝,周围只有山林,一个人孤独地来来 去去。句中的 “ 幽人 ” ,既是指庞德公,也
是诗人自况。庞德公曾在这里隐居,诗人步
合作探究
• 闻一多的《孟浩然》一文,说“诗如其人” ,孟浩浩然这个人。 在《夜归鹿门歌》这首诗中,后四句的景色
宁静、清幽,作者的心境、情思也是宁静、
• (2)虚与实的对比。在古典诗歌中,虚与实是
相对出现的,一般而言,有者为实,无者为
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 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 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 未知为虚等等。
合作探究
• (3)今昔盛衰的对比。诗歌内容的今与昔的对 比,常常表现在一些以古讽今的诗歌中,通 过昔盛今衰的对比,以形成强烈的表达效果 ,达到讽劝的作用。如刘禹锡《台城》:“
自主学习
• 在王维府中,偶遇皇帝,皇帝让他诵诗,他 那么多好诗不诵,偏诵《岁暮归南山》: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惹 得皇帝很不高兴,说,朕何曾抛弃你?你自 己不求官,怎么竟诬枉我呢?得罪皇帝,可 谓自断仕途,想来不是出于冒失,而是天性
【与名师对话】高中语文 2-2 夜归鹿门歌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答案:(1)渔梁渡头争渡喧 有意 (4)风流天下闻
(2)惟有幽人自来去
(3)流______代诗人________。他的诗 多写隐逸生活和山水旅游,风格清新自然,为盛唐著名 ________诗人之一,诗风与________相似。
答案:唐 孟浩然 山水田园 王维
自主学堂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栖 隐( . 喧 闹( . 揖 让( . ) ) ) 岩扉 ( . 庞 公( . 耆 年( . ) ) ) 寂寥 ( . 轩冕 ( . ) )
答案:qī fēi
liá o
xuān
Pá nɡ
miǎn
yī
qí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渔梁渡头争渡喧 . (2)岩扉 松径长寂寥 .. (3)惟有幽人 自来去 ..
课堂
互动探究
(对应学生用书P35)
句段赏析
1.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赏析:首二句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 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然的钟声和嘈杂的 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 使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
课文翻译
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已黄昏,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 喧闹不已。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不知不觉中忽然来到 庞德公隐居的地方。 石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居者独自来来 去去。
课后
拓展延伸
(对应学生用书P35)
高考链接
鉴赏古诗抒情方式 一、知识要点 常见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后者包括借景抒情、情 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如杜甫的“感时花溅 泪,恨别鸟惊心”(《春望》),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借景抒情,表达诗 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而李白则直抒胸臆:“安能摧 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表达出他 对权贵的蔑视和刚烈耿直的精神品格。
置身诗境夜归鹿门歌
释题•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孟浩然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用典。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小结•这首诗写的道路,作者以清淡干净的笔墨,构造了一种平淡自然,优美恬淡的意境,抒写了归隐的情怀志趣。
读懂诗歌•清澈溪流两岸林木枝茂叶繁,我乘着车马安闲地归隐嵩山。
流水有意与我同去永不回返,暮鸟有心跟我一起倦飞知还。
荒凉的城郭紧挨着古老渡口,夕阳的余辉映着经秋的重山。
远远地来到嵩山下安家落户,决心归隐谢绝来客把门闭关。
知人论世•虽然决意归隐,但终究是失望而归,失落而归。
回顾王维前三十多年的经历,并不得意。
虽少年得志,却屡经曲折;人近中年,却青春赋闲。
曾经的豪情壮志,如今的黯然收场,怎么不叫人心生悲凉?王维之前也曾在诗里劝慰友人孟浩然归居田园:“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
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
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
”(《送孟六归襄阳》)但对于王维这样一个想象着“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不遇咏》)的人而言,再怎么平抑心情,也无法全然超脱地面对这次的归隐。
比较《夜归鹿门歌》和《归嵩山作》在意境上的异同•同:的心情。
12.29《夜归鹿门歌》
相同点: 王孟的诗歌都表现出隐逸生活的恬淡。
相同点: 王孟的诗歌都表现出隐逸生活的恬淡。 不同点: 孟诗中夹杂了尘世的喧嚣突出自己的 超脱与潇洒,幻想和期望, 王诗主要借助自然的景观,寄托归隐 的悠然自得,决心归隐的冲淡平和。
有作者的寄托: □“流水”喻“一去不返”之意,表示自己归 隐的坚决态度; □“暮禽”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 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构成了一幅 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的图画 傍晚野外的秋景图。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朦胧月光下,鹿门山的树木都烟云缭绕。 不知不觉中,我已走到庞公的隐居旧地。
夜登鹿门山,到庞公 栖隐处,感受隐逸之妙。
岩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岩石上的门和松林间的小路,长期寂寥。 只有庞德公和我这样的隐士,独来独去。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
{相关链接}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文赏析:人称“孟襄阳”之诗无意求工而清新
超俗,清新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 音。此诗即可称是孟氏之代表作,全诗用平淡之 语写平淡之事,恬淡之中见亲切。
★王维的生平★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 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 通。他对山水画贡献极大, 被称为“南宗画之祖”。受 禅宗影响很大。他创造了水 墨山水画派,此外,还兼擅 人物。
★王维的生平★
苏轼评价王维的诗: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至今这个评价都受到了学者 的肯定。王维以五言律诗和 绝句著称。王维的诗有两种 风格,前期的诗大都反映现 实,后期则多是描绘田园山 水,王维最擅长的也是田园 诗。
夜归鹿门歌修改)
夜归鹿门歌
[七律][盛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一)看题目。 思考:从题目中,可以获得 哪些信息?
题目交代了写诗的时间,地点,事件。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 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 圣地。
写诗背景
孟浩然是一位隐逸诗人。40岁以前,他隐 居于汉江西岸岘山南园的家中;40岁到长安谋 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 贤庞德公的行迹,又在汉江东岸,与岘山隔江 相望的鹿门山辟一住处,有时也去住。这首诗 就是写他“夜归鹿门”的情景。所以题曰“夜 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歌咏归 隐的情怀志趣。
(三)看主体。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夜归鹿门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改: 山寺钟鸣昼已昏,余亦乘舟归鹿门。 忽到庞公栖隐处。唯有幽人自来去。
1.比较两首诗的异同,你认为哪首诗更 好?为什么?
夜归鹿门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2.被删减的诗句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 什么特点?体现了怎样的情感?任选其中一、 两句进行分析。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山寺钟声 —— 渡头争渡 对比
思考:按照时间空间顺序,描写了哪些地方 的场景,请找出这些场景中的意象。并用简 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这些个场景。
钟声 渡头 沙岸 江村 黄昏江景图
热闹喧哗
2024年《夜归鹿门歌》说课稿
2024年《夜归鹿门歌》说课稿2024年《夜归鹿门歌》说课稿1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夜归鹿门歌》。
我的说课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说教材《夜归鹿门歌》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诗歌部分的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中的一首诗歌,是我们伟大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所写的。
孟浩然的诗多写隐居闲适和羁旅愁思,在山水田园景色的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性情,这首诗便是如此。
此诗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二、说学生经过必修教材 1-5 和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的学习训练,高二学生在分析诗歌时应该已经基本上能熟练运用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抓诗歌意象揣摩诗人情感)的方法(即“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本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学会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去鉴赏诗歌。
三、说教学目标通过单元提示,我们知道本单元主要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为此,我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根据课后的诵读提示去诵读诗歌;2、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发挥想象,再现诗歌中所描绘的画面,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情怀和追求隐逸的人格志向。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反复诵读,抓住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中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2、把握诗人寄情山水的情怀和追求隐逸的人格志向。
五、说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知识的理解,根据学生实际,运用较为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注重诗歌的诵读;2、引导法:以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融入课堂,以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3、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加以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生成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教学1、根据课后的诵读提示去诵读诗歌;2、学生能够根据“缘景明情”的基本思路,发挥想象,再现诗歌中所描绘的画面,并体会目标和品味《夜归鹿门歌》的意境美。
【高中语文】夜归鹿门歌ppt精品课件4
吟咏
• •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 通过描写途中所见景色,抒写 作者细微复杂的心情。 退隐是一件闲适的事,流 水、归鸟也同我回来隐居的心 情一样。
回来了,闭门谢客,余生 清闲,何等自在。
吟咏
• •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① 。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② 。
注:①薄:草木交错曰薄。去:行走。闲 闲:悠闲。 ②递:形容遥远。且闭关:佛家闭门静修。 这里有闭门谢客之意。
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读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实验中学 霍绍东
孟浩然故居--鹿门山 孟浩然的雕像
诵读
• •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置身诗境
• 用第一人称作主 语,联想想象, 添加词语,再现 诗歌中的场景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缘景明情
⑴借助诗文,想想诗人在
回归鹿门的路上,诗人会 有怎样的心情?从诗中哪些 地方看出的。
⑵借助你的想象,请勾勒
出诗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 象?
课堂小结
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
《夜归鹿门歌》
诗中所写: 从日落黄昏到Biblioteka 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
实质上是: 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 的隐逸道路。诗人是洒脱的 但同时也带有隐隐的失落、 无奈和惆怅。
缘景明情
现景 析景 摹形 溯情 呈现诗中所绘之景 分析特点 描摹形象 推求感情
隐逸山水田园诗的主题
• 热爱自然,喜爱山水田园美景; • 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 憎恶黑暗现实,不愿同流合污,保持高洁 人格 • 仕途失意,用山水田园美景慰藉心灵
山水田园诗的祖宗: 陶渊明[东晋] 山水田园诗的继承者: 谢灵运[南朝· 宋] 盛唐山水田园诗主力阵 容: 王维、孟浩然、裴迪、 储光羲、常建等。
孟 浩 然
学习目标
1、“置身诗境,缘景明 情”,感受诗人的情怀志 趣。 2、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3、学习鉴赏山水田园诗的 一般方法。 4 、背诵并且准确默写本 诗。
王诗意境充满变化:归山之始的悠然 自得,归隐途中的黯淡凄凉,归到嵩 山的恬静澹泊 。
反复诵读,置身诗境
夜归鹿门歌
[盛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自主欣赏提示
时间和空间 1、诗作的内容以什么为顺序展开?
2、抓住意象,看看分别写了哪两个生活 场景? 江边渡头 山中鹿门
孟浩然故居--鹿门山
孟浩然的雕像
夜归鹿门歌(写作背景)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 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孟浩然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 年后返乡,决心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在鹿门山 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 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有纪实之意,更 有歌咏归隐情怀志趣之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人论世
• 虽然决意归隐,但终究是失望而归,失落而 归。回顾王维前三十多年的经历,并不得意。虽 少年得志,却屡经曲折;人近中年,却青春赋闲 。曾经的豪情壮志,如今的黯然收场,怎么不叫 人心生悲凉?所以再怎么平抑心情,也无法全然 超脱地面对这次的归隐。而且事实上,王维隐居 嵩山的时间并不长。次年,他即在张九龄的荐举 下出任右拾遗,结束了这次短暂的隐居生活。
比较《夜归鹿门歌》和《归嵩山作》在意境上 的异同 • 同:意境优美恬淡,表达了 • 对归隐的向往和闲适自得的心情。
• 异:《夜》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 山途等景物,构成了诗境的平淡自然,优美恬淡, 《归》诗寓情于景,意境充满变化。归山之始悠然自得 ;归隐途中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些景物,又使得 诗歌意境带上黯淡凄凉色彩,从而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 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江边有人来人往的喧嚣; 江边有小贩的叫卖; 江边有讨价还价的争执; 江边有红尘的离愁别恨; 江边有……
2、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 同的侧重是喜欢江边景还是山中景? 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 什么样的情感?
对比 表现作者恬然洒脱的隐逸志趣
小结
•
岩扉松径长寂寥,
唯有幽人自来去。
问题探究
1、在诗歌的画面里,作者选择了 哪些基本意象?写了哪两个场景?
山寺、鸣钟、渡头、江村、 夜月、烟树、岩扉、松径
江边和山中
山中有悠然的钟声; 山中有朦胧的月光; 山中有烟云缭绕的树木; 山中有开在岩石上的门; 山中有松林间的小路; 山中有远离红尘的隐士……
孟浩然故居 -鹿门山
孟浩然的雕像
孟浩然
• • 本名浩,字浩然, 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的主要作家之一。与王 维齐名,号王孟。 其诗每无意求工而 清超越俗,清闲浅淡中 ,自有泉流石上,风来 松下之音。 有《孟浩然集》。
•
•
释 题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 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读懂诗歌
• 清澈溪流两岸林木枝茂叶繁, 我乘着车马安闲地归隐嵩山。 流水有意与我同去永不回返, 暮鸟有心跟我一起倦飞知还。 荒凉的城郭紧挨着古老渡口, 夕阳的余辉映着经秋的重山。 远远地来到嵩山下安家落户, 决心归隐谢绝来客把门闭关。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沿著水边的沙岸,人们走向江畔的乡村。
我也乘坐着船儿,要回到我隐居的鹿门。 朦胧月光下,鹿门山的树木都烟云缭绕。 不知不觉中,我已走到庞公的隐居旧地。 岩石上的门和松林间的小路,长期寂寥。 只有庞德公和我这样的隐士,独来独去。
孟浩然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 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 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这首诗就是写他“ 夜归鹿门”的情景。
题目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疏通文意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
黄昏时候,山寺里悠然传出报时的钟声。
渔梁渡口,渡船边喧嚷着抢渡回家的人。
这首诗写“夜归”的“归 ”途,实际上是从世俗到隐逸 的道路,作者以清淡干净的笔 墨,构造了一种平淡自然,优 美恬淡的意境,抒写了归隐的 情怀志趣。
惟有幽人自来去
• “幽人”是什么人?这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 一种心境? • “幽人”,既是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 况 庞德公曾在这里隐居,诗人步他后尘 • ,在这里一个人生活。在这个天地里 ,人似乎与大自然融化在一起,心中 是多么宁静、超脱和悠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