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水浪打浪》教学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洪湖水浪打浪》教学启示

一、背景分析

民族歌曲是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新音乐课程标准》把弘扬民族音乐定为教学理念之一。民族音乐是中国音乐的源泉也是灵魂,在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是音乐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受环境的影响,流行歌曲占据了中小学生的情感世界,民族歌曲由此遭到学生普遍的漠视甚至抵触。我们的学生眼里只有周杰伦、蔡依林、快乐女声、快乐男声……对于他们的歌曲“爱不释口”,而对那些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经典民歌却一无所知,一欣赏民歌不是捂起耳朵,就是哄堂大笑。因此我们常常听到音乐老师抱怨学生不喜欢民歌,有些老师虽然热爱民歌,但也只能对民歌忍痛割爱,一旦在教材中出现民歌,就粗略带过,或者干脆避开。在接触民歌欣赏教学的初期,我也曾经尝试了很多教学方法,但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

民歌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然而,一次次的失败始终没有击倒酷爱民歌的我,在一次公开课的展示中,我毅然选择了民歌欣赏作为教学内容,组内老师说,你这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然而我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正确的,这节欣赏综合课虽然还有许多存在争议的地方,但它却给我如何在小学阶段进行民歌教学,让我们的学生喜爱民歌,让民歌艺术真正走进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诸多启示。

二、教学描述

这是一节欣赏与合唱相结合的音乐综合课,课题为《洪湖水浪打浪》。在课的一开始,我首先环视全班,检查了学生的坐姿。发现他们坐姿端正,我就说:“看到你们坐得这么好,一个个这么有精神,陈老师心里特别高兴,为了奖励你们,我想为你们表演一个节目。”学生听了很高兴,都情不自禁鼓起掌来。于是我立即播放了音乐伴奏带,声情并茂地演唱了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的第一部分。学生听得特别认真,一个个瞪大了双眼,我唱完之后,他们又再一次给了我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起先的掌声是他们对节目的期待,而这一次的掌声却让我听出了他们发自内心的对民歌的赞叹。接着,我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配合生动的表情介绍了歌曲出处及歌剧《洪湖赤卫队》的剧情,很自然地就进入了欣赏歌曲的环节,当学生较好地掌握歌曲的主题乐句(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么是家乡啊)之后,我说:“洪湖水这么美,那就让我们都来“当一当”洪湖水吧!谁能用动作把湖水表演出来?”这么一问,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连平时特别怕羞的一名男生也怯怯举起了他的小手,我立即请了他,并要求他随着我的歌声有节奏地表演,他完成得很不错,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接着,我引导全班进行了主题乐句的边唱边律动。轻柔的歌声,起伏的“波浪”,顿时让整个教室沉浸在“洪湖水浪打浪”的音乐情境之中。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女声二重唱,我让学生观看欣赏了由王菲演唱的通俗版的《洪湖水浪打浪》。我这样说:“洪湖水这么美,人人都想赞美她,就连被称为歌坛“天后”的王菲也用她独特的歌声赞美起洪湖来了。”因为王菲演唱的这个版本是独唱,如何让学生感受女声二重唱?我做了这样的教学设计,当学生听完第一段时,在歌曲间奏处,我提示:“听她唱得这么好听,我真想跟她合作来一段二重唱。”接着,我就在歌曲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加入了低声部的演唱。这样独特的二重唱,不但让学生“尝”到新鲜感,而且也让他们把两个声部听得特别清楚,让他们对女声二重唱有了更真实的感受,同时唤起他们尝试的欲望。此时,让学生体验二重唱(确切地说应该是二声部合唱)已是顺理成章。考虑四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我只节选了歌曲第二部分前四个小节进行合唱教学,如下:

为了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两个“啊”的音高,我引导学生用动作辅助演唱:第一个“啊”请长在高处的荷花妹妹来帮忙,第二个“啊”,请长在低处的水菱姐姐来帮忙。用这个方法,学生很快掌握了这一句的音高,顺利体验了二声部合唱带给他们的音乐美感与成就感。

最后,我引导学生创编动作,随歌曲进行了完整的情境表演。全班分组表演荷花、荷叶、湖水、莲藕等动作,此时此刻,教室里出现了一幅美丽的“洪湖风光”画面,我又请了两个有舞蹈基础的学生随我一起即兴在“湖”中“划船”“采莲”“欣赏美景”……

三、教学启示

这节课的尝试带给我不少收获,因为它让我对如何在小学阶段进行民歌教学,如何让学生喜欢民歌这些难题豁然开朗,经过深刻的反思,我得出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示范作用,让学生体验更真实的音乐

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对小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已是一个常识,然而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遍又一遍地让学生听录音,却不曾去权衡听录音范唱的利和弊。录音的音响固然好,但很多时候却不一定能达到我们预测的教学效果。不管音响怎么好,但录音范唱使终只有声音,学生看不到演唱者的表情,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不完善,让他们听声音去想像表情,实在有点强人所难,有些歌曲录音伴奏的乐器太多,往往混淆了学生的听觉感受,导致听不清楚。在我随机的询问调查中,75%左右的学生表示更喜欢听老师的范唱,而不大喜欢听录音范唱,原因无非是:老师唱得更清楚,能看老师的表演,录音太杂,有些地方听不清楚它到底怎么唱?而在我们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很多老师都十分吝啬自己的歌声,经常是一遍又一遍地借助录音、视频的范唱,结果使学生越听越麻木,因为他们听到的只是音乐表面上的热闹,却无法理解音乐真正的内涵。在民歌教学中,如果只是让学生听几遍录音,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听惯了通俗唱法的他们本来不习惯这种声音,叫他们如何能静下心来去欣赏、去感受,更谈不上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美了。对这种光有“奇怪”的声音没有表情的演唱,要么就是引起“骚动”,要么就是造成“冷场”。听不懂,当然就不爱听,久

而久之,必然会排斥学习欣赏民歌。但如果教师能亲自进行生动的富有表情的演唱,相信结果会大相径庭,因为教师的演唱能给学生带来眼前一亮的感受:“唉!老师的声音怎么跟平时不一样?老师怎么唱得这么好听?这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 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就会让接下来的教学变得顺畅。在本课教学中,我的第一次演唱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次配合录音的二重唱更激起了学生心中对音乐的无限渴望。

(二)创设情境,理解音乐,动作辅助感受旋律线

我们的学生就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充满了活力与创造力,他们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好动。根据他们这一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多次引导学生自己创编动作进行辅助音高,感受旋律的学习,比如在学唱二声部合唱的时候,请“长在高处的荷花妹妹”和“长在低处的水菱姐姐”来帮忙,这样一引导,学生立即把惟妙惟肖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了,并且用自己创编的动作帮助自己准确掌握了两句“啊”的音高。动作除了辅助音高的作用之外,还能让学生们通过律动帮助他们感受旋律的起伏,音乐的情绪等作用。这一点在学生学会演唱主题乐句之后的边唱边律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起伏的“波浪”不仅帮助他们充分感受到了洪湖水浪打浪的美丽画面,还为后面的情境表演作了铺垫,而在随歌曲所进行的情境表演过程中,有“荷花”、有“荷叶”、有“莲藕”、有“湖水”,还有“小舟”在湖中荡漾,学生在表演的同时也欣赏了别人的表演。情境表演让学生的创造力与表现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三)利用网络资源,积极为教学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几乎与网络连成一体,似乎我们能想到的资料,在网上都能够找到。打开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一敲回车,立即出现一大堆要找的东西。在本课的原设计中,我本来是让学生听了《洪湖赤卫队》影片插曲《洪湖水浪打浪》(韩英、秋菊演唱F调)之后,再让学生欣赏由宋祖英演唱的版本,可是宋祖英唱的是G调,而学生只能唱到E调的音高,我试着利用软件把调降下来,结果一听,宋祖英变成了宋祖德,音乐美感完全被破坏了,降调显然行不通。可是听的是G调,体验演唱的又是E调,真怕把学生弄得晕头转向,怎么办?这时候,我想到了去网上搜索。一搜,出现了好多不同版本的《洪湖水浪打浪》,光是器乐曲就有好多种,有民乐合奏的、二胡重奏的、古筝独奏的等等。经过筛选,最后我下载了由王菲在庆祝香港回归晚会上演唱的通俗版的《洪湖水浪打浪》视频,歌曲刚好是E调,我如获至宝。这个E调通俗版本不仅让学生耳目一新,还让学生有了另一个感受,那就是民歌原来也可以这样唱。而对教学过程来说,王菲这个独唱版本刚好符合我的教学设计,可以让我与它进行“里应外合”的女声二重唱,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女声二重唱”这个重要知识点,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女声二重唱的艺术魅力。

都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次对民歌的教学实践过程,让我对以后音乐课堂中的民歌教学有了更大信心。我相信只要用心去探索,我们一定能够找到民歌教学的有效途径,让我们的民歌艺术真正走小学课堂,走进孩子们的心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