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三政治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3第五课文化创新含解析
高中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课件必修3第二单元第五课文化创新

()
①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
②只要深入社会实践就能创作出激荡人心的作品
③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作品才是最有价值的
④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社会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①错误;②过于 绝对;“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 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表明深刻反 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作品才是最有价值的,③当选;“我们要走进 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说明文艺 创作的不竭源泉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④当选。故选 D 项。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围绕推进素质 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 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 果。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 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 养人才的意义。
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 2008 年完 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本草》,共计 638 万字,插图 2 353 幅。书中收录 3 505 种中草药,附方 40 000 多则。《民间兽医 本草》“汇古今兽医本草之大成,集民间兽医经验之精华”, 冯洪钱被誉为“当代的李时珍”,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 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细解题点—考清楚]
依托领导人讲话或具体文化创作,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
[例 1] (2016·海南高考)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
话中指出:“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
吃透生活底蕴。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文档:必修3 第2单元 第5课 文化创新 含解析

第五课文化创新(最新考纲)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的意义。
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4.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考点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意义4页)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①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a.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②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
b.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③条件。
提醒文化创新的源泉、基础、动力、根源、决定因素、根本目的、根本标准、根本途径等都指的是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和意义(1)必要性a.文化④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实质。
b.文化创新是⑤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意义a.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⑥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⑦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文化创新的主体:⑧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提醒可以结合哲学上“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和方法论来把握这一知识点。
解题金手指(1)知识点“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主体”,主要用于分析如何实现文化创新。
(2)知识点“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主要用于分析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理解—重点难点探究)(问题导引)2017年9月17日,古镇唐风-全国国画名家走进“湘江古镇群”采风写生活动正式启动,3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国画名家走进望城古镇群进行采风。
画家们将用两天的时间在乔口渔都、湛水芙蓉园、靖港古镇、千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新康戏乡、铜官古街、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园、丁字石街等地采风取景,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古镇群的湖光山色和人文美景。
高中政治 第五课 文化创新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五课文化创新复习导学案【复习重难点】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根本途径。
文化创新的作用。
文化创新的途径。
文化创新要克服的错误倾向。
【知识梳理】源泉: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判断。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①文化创新可以适应和答复社会实践中出现动力的新情况、新问题文化创新与②社会实践的开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社会实践的关系的资源和条件。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兴旺的不竭动力文化创新反作用于社会实践②文化创新可以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开展③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和检验标准:推动社会实践的开展文化创新意义①不断推动社会实践开展②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A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否那么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表达时代要求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2〕根本途径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融合的过程中,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途径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②文化创新要自觉投身于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3〕人民群众与文化创新③关注最广阔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虚心向群众学习,从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④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品。
处理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关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4〕坚持正确方向【课堂探究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1.议一议:文化创新有的来源于社会实践,有的来源于创作者的灵感提示:〔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
〔2〕创作者的灵感是属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文化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归根结底来源只能是社会实践,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社会实践。
〔3〕推动文化创新,必须强化文化工作者的使命与职责,中国当代文化工作者必须深刻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根本要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这是中国当代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规范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规范演练26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意两国友好交往历史源远流长,两大古老文明始终相互吸引、交相辉映。
2019年2月5日,实验京剧《图兰朵》在意大利罗马上演,让西方观众在他们熟悉的故事中领略中国京剧艺术魅力,也为中意文化交流注入新活力。
这表明()①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中意文化在交流中达到相互融合与统一④文化交流要认同和尊重其他民族文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实验京剧《图兰朵》在意大利罗马上演,让西方观众在他们熟悉的故事中领略中国京剧艺术魅力,也为中意文化交流注入新活力。
这表明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①②符合题意;中意文化在交流中相互融合,但并没有相互统一,③错误;文化交流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④错误。
故选A。
答案:A2.2019年,第四季《中国诗词大会》完美落下帷幕,四季的诗词大会给观众们带来了一场又一场诗词的盛宴,让观众们沐浴在中国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中……这些“高而不冷”的优秀文化节目唤起了我们心灵深处的那份对家、对国、对传统文化的情愫,成功激活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①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②离开了文化创新,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③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④文化创新要植根于本民族文化土壤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但不是传统文化的传承的前提,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①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②错误;文化类节目火爆荧屏,唤起了我们心灵深处的那份对家、对国、对传统文化的情愫,激活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说明传统文化的传承要植根于本民族文化土壤,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③④符合题意。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5课《文化创新》【1】(含解析)

一、选择题1.“给力”的词义与潮汕方言的“到力”相同,是对当今一些社会现象的感叹或者祈望,它原是少数友用语,现在成了社会热语。
“给力”成了热语表明( )A.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B.文化创新的是作者的灵感C.文化创新的主体是友D.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解析】A在材料中未体现,不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故B、C表述错误。
“给力”成了热语源于社会实践的需要,选D。
【答案】 D2.毛泽东说:“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
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这句话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我们应该积极进行文化创新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D.我们应该不断参加变革现实的社会实践【解析】毛泽东的话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B符合题意。
【答案】 B3.“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这句名言体现的道理是(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C.文化创新至关重要D.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解析】“推向前进”表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选A。
【答案】 A4.“恶搞”是当前电影创作的重要手段和形式,批评者普遍认为胡编乱造的恶搞影片是不可能取得很好的票房业绩的。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文化作品就是现实生活B.文化创作不能脱离社会实践C.不能以获奖与否作为评价文化作品的标准D.中西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解析】胡编乱造的影片不是于社会实践,不可能取得成功,B项符合题意。
A项错在“就是”,文化作品于社会实践但又高于实践。
C、D两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答案】 B5.2019年5月下旬,40余位来自陕、川、渝三地的作家走访延安,走进杨家岭革命旧址、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等单位进行采风创作活动。
作家进行文学采风的依据是(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文化继承包含着文化创新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④文化创新推动实践的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作家进行的采风活动属于实践活动,而实践对于文化创新而言,是不尽的源泉和动力。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五课文化创新新人教必修3

本课考点
复习重点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 力 文化 2.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 3.文化创新的途径 4.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 方向
1.文化创新的源泉 和动力 2.文化创新的意义 3.文化创新的途径 4.坚持文化创新的 正确方向
考点内容解读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文化发展的实质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_文__化__创__新___。 2.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 然和社会的_实__践__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 离开了_社__会__实__践___,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人们就不可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 造。
列。超级计算机又称高性能计算机、巨型计算 机,是世界公认的高新技术制高点和21世纪最 重要的科学领域之一,是体现科技竞争力和综 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实质 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 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_本__民__族__文化的过程; 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 “_取__长__补__短__”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 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 _新__文__化__的过程。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 要基础。
例 (2010年高考广东卷)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 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等,体现 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 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 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 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 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 文化创新的途径。
文化创新的意义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_社__会__实__践__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 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 根本_目__的__,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_标__准___。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__民__族__文__化__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 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 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 __生__命__力___和富有_凝__聚__力___的重要保证。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第五课 文化创新 新人教必修3

全面理解文化创新的作用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 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我们进行文化创造、实 现文化创新,不是被动地反映环境的变化,也不是为创新 而创新,而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推 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 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随着卷轴徐徐打开,书法名家题写的唐代诗词跃然
纸上,丹青流转变成了漫天桃花,男女主人公“人面桃花相映
红”的经典场景重现眼前。崔护这首脍炙人口的《题都城南庄》
变成了一部时下最“火”的微电影。用微电影演绎和传播唐诗
故事( D )
①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 ②表明了现代科学
技术对文化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
默化的 ③人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④文艺工作者是文化
创造的主体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 术……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 一方面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方面表明人 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②③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 学创作的源泉,①观点错误。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④观点错误。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我的故乡和我的文
学是密切相关的,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
艺术。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
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
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这表明( B )
①民间艺术是文学创作的根本源泉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
高中政治 第五课文化的创新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D
(湛江二模)深圳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土壤, 孕育在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体现了鲜明的时 代特色,是深圳人民新时期开创新事业的重要精神动力。 这表明 •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 ②文化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 ③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丰富与发展 • ④深圳精神作为一种硬实力,成为深圳人民创造力的重 要源泉 • A.①②③ B.②③④ • C.①③ D.②③
(惠州二模)《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 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文化创新作为“十二 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国家之所以重视文 化创新,主要是因为 •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 促进文化的繁荣 • B.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 C.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 D.文化市场存在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B
(2011北京)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 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 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 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这 表明 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利于文化发展 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B
C
(2011安徽)中国既是茶的故乡,又是茶文化的 发源地。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 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 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 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一朵奇葩。这说明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D
第五课 文化创新-2021年高中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人教版必修3)(23张ppt)

D.③④
解析 选B ①正确,该剧改编自意大利歌剧《图兰朵》,融合了中西方 戏剧、音乐元素,这种文化创新是通过文化融合实现的。②错误,文化多样性 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③正确,该剧最后在罗马上演,让西方观众在他 们熟悉的故事中领略中国京剧艺术魅力,说明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有助于 世界文化繁荣发展。④错误,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考点二 文化创新的途径
1.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1)关系: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 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 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提示: (1)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的渊源≠文化创新的根基。文化 创新的源泉是人民群众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渊源是 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 根基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社会实践 中遇到的新问题推动文化创新;二是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 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
数文人雅士以鹤自喻,折射出人们对它的喜爱。现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
体”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人们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来欣赏鹤、喜
爱鹤、保护鹤。鹤的寓意的变化表明( )
①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
②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④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会趋于一致
提示:文化创造主体≠文化工作者。①实现文化创新,是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 使命和职责,并不等于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只有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实 践和文化创造的主体。②文化工作者只是对人民群众分散、零碎的经验进行概括 和总结,或者是直接依据群众提供的比较系统的经验进行整理和加工,从而使文 化得以保存、流传并发扬光大。
高考政治 (必修ⅲ)一轮复习 第5课 文化创新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 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创造新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
16
误区 1: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实践。 注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离开社会实践, 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误区 2: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 造的主体。 注意: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不是作者的灵感;人民 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10
3.文化创新的主体 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文化创新的灵感最终来自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4.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1)文化创新是继承与创新的过程。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 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 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11
3.文化创新的主体 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文化创新的灵感最终来自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4.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1)文化创新是继承与创新的过程。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 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 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13
(2)是什么: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 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 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 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3)如何做: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 有益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高三政治]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5课文化创新学案.doc
![[高三政治]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5课文化创新学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a4c093abb52acfc789ebc9b7.png)
华文 化的 新辉
分吸 收外国文化的有益 成果。
煌
②
,③
。④平
等交流、相互借鉴、
5.主 体
人民群众:关注
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
基本需求,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
活中汲取营养,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6.基 文化多样性
础
小窍门:根据内在逻辑关系整合教材:文化创新的内容很多,教材对其原因和途径的 表述也有较多交叉,按内在逻辑重新整合,以表格方式展现其内在联系,有利于提高 记忆效果,有利于理清思路。 【合作探究】 材料一 2012 年是文化创意产业高速发展的一年,文化产业喜忧共存,引发着持 续的关注和广泛的热议。 《中国好声音》唱成好产业,开启新娱乐时代; 《“十二 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发布;文化交易市场整顿与整合; 《舌尖上的中国》 让低调的纪录片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 引发传统文化魅力的新开掘; 微电影 进入爆发式增长时代; 《江南 Style 》风靡全球引发文化产业思考…… 材料二 作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的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 近几年增长强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在稳增长、转方式、 调结构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当前,国家提出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发 展战略。大力推动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 思考 1 近年来,各地政府大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增长强 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各地政府为什么要这样做?
3.动漫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代表。近年来,我国的动漫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
展,出现了一批像《喜羊羊与灰太狼》等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动漫作品,但是我
们应该认识到我国的动漫产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给我们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文化创新核心素养术语必背1.政治认同: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2.科学精神:正确认识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树立创新意识;文化发展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3.公共参与:积极投身文化交流活动,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积极投身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推动文化创新。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2.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3.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4.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5.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知识体系考点文化创新1.文化创新及原因是什么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为什么必要性①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实质;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c.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重要性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时代要求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2.文化创新与人民群众的关系1.正确理解文化创新:从横向上看,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从纵向上看,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这些都是文化发展的过程。
前者侧重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交融,后者侧重于本民族文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文化创新的根基是传统文化;文化创新的基础是社会实践。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必须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上。
3.文化创新的源泉是人民群众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命题角度1文化创新的源泉与作用【典例1】(2019·全国卷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丹顶鹤象征着圣洁、高贵,无数文人雅士以鹤自喻,折射出人们对它的喜爱。
现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人们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来欣赏鹤、喜爱鹤、保护鹤。
鹤的寓意的变化表明()①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②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④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会趋于一致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影响人的表现、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①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在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人们的理念不同,即人们的价值观念不同导致人们的审美观念不同,入选。
③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现代社会的社会实践推动着人们对鹤的认识发生变化,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入选。
②观点表述错误,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但文化并不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排除。
④观点表述错误,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有共同之处也有差别,并不会趋于一致,排除。
故本题选B。
【答案】 B【典例2】(2018·全国卷Ⅲ)2018年春节,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
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
山区孩子演唱《苔》的天籁之声感人至深,著名歌手演唱的《墨梅》获得网民广泛点赞……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①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②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③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④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以我国文化传承的事例为背景材料,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优秀文化传承的目的和归宿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所以不选①而应选③;传统文化的传承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②正确;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不是文化传承的前提,④错误。
【答案】 C【典例3】(2018·全国卷Ⅰ)近年来,某市发掘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坚持“以药立市”,大力推动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现已建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
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文化意义在于()①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②开创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③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④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文化创新。
坚持“以药立市”,体现了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③观点正确;坚持“以药立市”,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能够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④观点正确;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没有变化,①观点错误;②中观点夸大了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文化意义,排除。
【答案】 D【考向点评】(1)对本考点的考查,命题时主要通过展示一个地方或国家有关文化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文艺界广泛开展的以民间采风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以及强调实践活动对文化发展和创新的推动作用来考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题型以体现类或启示类选择题为主,选项中常会设置错误说法作为干扰选项,如文艺工作者的灵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关键是继承传统文化等。
(2)对文化创新的意义的考查,常见考法是提供某种具体文化产品在内容或形式上创新取得良好效果,或者以漫画和其他人文素材,通过设置体现类、说明类选择题考查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常会设置一些错误说法作为干扰项,如: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人民群众的喜爱,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等等。
●命题角度2文化创新的途径【典例4】(2019·全国卷Ⅰ)2019年上映的国产电影《流浪地球》,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天下大同、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借鉴国外科幻电影元素,讲述了全球联合起来拯救地球的故事,获得海内外观众广泛好评,被称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从中获得的启示是()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文化创新的强大基因②植根于民族历史的文化就能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③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借鉴中融为一体④中华文化在交流、借鉴和融合中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根基、文化创新的途径。
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①正确;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植根于民族历史的文化就能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说法错误,②错误;不同民族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③错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中华文化在交流、借鉴与融合中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④正确。
故选B。
【答案】 B【典例5】(2017·全国卷Ⅱ)2016年9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上演。
该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气息,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演出取得了极大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这表明()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②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③只要引入流行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④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
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属于优秀传统文化,该剧如今演出取得极大成功,表明了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①正确且符合题意。
《小二黑结婚》演出的成功靠的是继承地域性音乐风格,同时融入了时尚元素,加以创新,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故选B。
②错误,是否赢得市场不是衡量优秀传统文化是否有价值的唯一标准。
③表述绝对且引入流行元素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而非传承。
【答案】 B【典例6】(2018·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德化瓷素以“宛似象牙、光色如绢”的独特品质著称于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其制作既保持了传统刻花和印花工艺,又在工艺和设计方面不断有新的提高和拓展,成为世界公认的艺术精品。
宋元以来,德化瓷销往海外。
这些瓷品有为日本、东南亚地区生产的观音像等佛教用品,有销往阿拉伯地区的带有阿拉伯纹饰的釉外云彩大盘。
精美的德化瓷长期畅销海外,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德化瓷畅销海外的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中华文化的特征、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旨在考查获取、解读信息和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是原因类试题,德化瓷畅销海外一方面是因其独特性和民族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德化瓷的制作能够符合不同区域文化特点,体现了尊重文化多样性;此外,德化瓷远销海外也离不开人们对德化瓷的不断创新。
【答案】①德化瓷具有独特性和民族性,富有中华文化的内涵。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德化瓷适应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文化需求)。
③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考向点评】(1)高考对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的考查,常见考法是提供人们进行文化创新时继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或者片面引进外来文化而忽视对本民族文化进行批判性继承的素材,设置说明类、体现类、启示类选择题,考查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文化创新的第一个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通常在试题中会设置一些错误说法作为干扰项,如:繁荣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等等。
(2)考查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时,常见考法是提供人们进行文化创新时如何处理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文化(外来文化)的关系的素材,设置说明类、体现类、启示类选择题,考查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文化创新的第二个基本途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通常在试题中会设置一些错误说法作为干扰项,如:对外来文化要全面借鉴,加以吸收;文化创新需要全盘照搬(或排斥)西方文化;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等等。
【方法与规律】怎样进行文化创新?答题要素:根本途径+基本途径+基本要求+人民群众+反对错误倾向+科技手段+内容(1)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2)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基本要求: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