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入学率变化看日本女性受教育程度

合集下载

中日女子教育的比较

中日女子教育的比较
和性别平等意识培养
课程设置:注重全面素质 培养,涵盖德智体美劳等 多个领域
学科优势:在文学、艺术、 教育等领域具有较强实力 和特色优势
日本女子教育课程设置与学科发展
课程设置:日本女子教育注重培养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课程设置以家政、 礼仪、文化等为主。
学科发展:日本女子教育在文学、艺术、音乐等领域有着深厚的历史和传统,近年 来也注重科学、技术等学科的发展。
受到重视。
战后时期:随 着经济的恢复 和发展,女子 教育获得了更 大的发展空间, 高等教育逐渐
普及。
当代时期:随 着社会的变革 和思想的开放, 女子教育在各 个领域都得到 了广泛的关注
和发展。
中日女子教育历史背景比较
添加标题
中国女子教育历史背景: 从古代的“三从四德”到
近代的“女子无才便是 德”,Fra bibliotek性在教育方面一 直受到限制和歧视。直到 20世纪初,中国开始兴起 女子教育,并在民国时期
添加文档副标题
中日女子教育比较
汇报人: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中日女子教育历史背景

中日女子教育现状
目 录

中日女子教育课程设置与学 科发展

中日女子教育教学方法与质 量评估

中日女子教育面临的挑战与 未来发展趋势
壹 添加章节标题
中日女子教育历史 贰 背景
中国女子教育发展历程
古代:女性受教育程度低,教育 内容以女德为主
高等教育:日 本女子高等教 育毛入学率超 过50%,且女性 在高等教育中 占据重要地位。
社会地位:日 本女性社会地 位相对较高, 女性在政治、 经济、文化等 领域都有一定 的参与度。

从日本女性角度看少子化问题

从日本女性角度看少子化问题

从日本女性角度看少子化问题古红燕【期刊名称】《《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21)003【总页数】3页(P83-85)【关键词】少子化; 日本女性; 社会问题【作者】古红燕【作者单位】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学院安徽芜湖 24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3.11近年来,少子化是人口学研究领域里常用的术语。

这是指因为出生率低下导致14岁以下低龄人口比例不断减少的现象。

” [1]。

因为少子化是发达国家都存在一种社会现象,所以国际社会也给予了很大的重视。

其中,在人多地少的日本少子化现象尤为严重。

20年以来日本的人口出生率在不断减少。

少子化现象不仅让日本政府头疼,也让社会各个阶层对此事给予了关心,于是出现了研究少子化的热潮。

目前,关于少子化的研究主要是关于少子化人口学的研究、少子化的发展势态及其对策的研究和关于少子化现象的原因研究。

对于日本来说,少子化意味着出生的孩子数量减少,这不仅仅维持不了现在的人口数量,而且在经济、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年金问题上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而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关于少子化的研究不少,但很少有人从日本女性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所以笔者想从这一点来研究少子化现象:主要从日本女性思想观念的转变来分析少子化的原因,少子化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日本数年来一直存在的男女不平等而造成的必然现象。

日本政府必须真正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彻底改革现行制度体系中不合理部分,应站在女性角度,充分维护、尊重女性,少子化问题才会有逐渐缓解的空间。

明治维新后的1872年,日本政府效仿欧美各国,吸收西方先进文化、改革教育制度。

这对于日本历史和社会生活都形成了很大的影响——日本的教育实现了令人惊叹的进步,包括短期大学在内等高等教育机构的升学率增加,然后还由于国民对大学的要求多样化,大学教育的情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单纯的培养高级政府官员、工程师、公司社员等,而当务之急是要知道了解作为人的尊严,培养出视野宽阔的国际意识丰富的优秀人才。

日本女性接受高等教育与就业问题研究

日本女性接受高等教育与就业问题研究

2004年第4期南洋问题研究No.4 2004 (总第120期) SOUTHEAST ASIAN AFFAIRS General No.120日本女性接受高等教育与就业问题研究 陈武元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福建 厦门361005) 摘要:本文从高等教育入学率、就业率、学科类别、职业类别、学历类别和年龄类别等几个视角,分析探讨了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日本女性接受高等教育与就业的问题。

通过分析探讨,我们发现,二战以后日本女性接受高等教育与就业状况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教育的民主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女性的就业形态由原来的M型就业模式向持续就业模式的转变,从而促进了女性入学率和就业率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女性; 高等教育; 入学率; 就业率中图分类号:G5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856(2004)04-0040-08 二战以后,日本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不断增加,入学率不断上升,高学历女性的就业率也不断上升。

本文拟从高等教育入学率、就业率、学科类别、职业类别、学历类别和年龄类别等几个视角,探讨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日本女性接受高等教育与就业问题。

为了能更清楚地了解日本女性接受高等教育与就业的情况,在论述中,也把男性的有关数据纳入进来,进行男女性的比较分析。

 一、女性高等教育入学率的变化 1、高等教育入学率① 1955年至1994年间,高等教育入学率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从图1我们可以看到,1955年,高等教育入学率,男性为15%,女性仅为5%,男性是女性的3倍。

高等教育入学率此后持续提高,但入学率提高的程度不同时期是不同的。

1960年之前,高等教育入学率几乎没有提高,1960年以后快速提高:1960年至1970年,每5年提高7个百分点,1970年至1975年的5年间快速提高14个百分点,1975年的入学率达到39%;1970年代后半期至1980年代后半期,入学率处于停滞状态,但从1990年开始再次上升,1990年的入学率达到54%;5年后的1994年上升9个百分点,达到62%。

试论中日近现代女子高等教育的主要不同点及其成因

试论中日近现代女子高等教育的主要不同点及其成因

第4期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7月 No.4 Journal of Sichuan Teachers College(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Jul.1999试论中日近现代女子高等教育的主要不同点及其成因杜学元 内容提要 中日两国近现代女子高等教育的主要差异是:(1)两国女子高等教育产生的过程不同,日本女子高等教育的产生先于我国,但日本女子在法律上获得与男子平等受高等教育的权利经历了更长的过程;(2)日本女子高等教育较中国而言更注重培养女子特长,其片面强调的结果使日本女子高等教育较中国更具有贤妻良母主义色彩;(3)日本现代女子高等教育发展速度较中国快。

同时,分析了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女子高等教育 不同点 成因中日两国同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同文同种”,文化传统有诸多相似之处;其近现代史时间大体相合;两国近现代教育面临的现实条件大体相当;女子的生产生活状况有诸多相似之处;女子受教育的状况和历程也大体相似,这些便构成了中日近现代女子高等教育进行比较研究的可能性。

但由于特定的文化背景、经济条件、政治制度、历史传统不尽相同,使两国的女子高等教育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差异性。

本文拟论述中日女子高等教育的主要不同点及其成因,其相同点将另文叙述。

纵观中日近现代女子高等教育,其主要不同之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中日两国女子高等教育产生的过程不同,日本女子高等教育的产生先于我国,但日本女子在法律上获得与男子平等受高等教育的权利经历了更长的过程在中国,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教会在中国办起了系统的初、中等学校。

在这些教会办的初、中等学校中,有不少中国女子接受了教育。

据统计,仅就在耶稣教会掌管下的江南主教区,1878~1879年间就有女校213所,学生2791名,到19世纪末年,江南主教区所办学校学生总数已超过一万六千人,其中有相当比例的女生。

日本女性的生活地位

日本女性的生活地位

日本女性的生活地位引言日本是一个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日本女性的生活地位发生了一些变化和进步,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一些挑战和不平等。

本文将探讨日本女性的生活地位,并对其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经济地位教育程度日本女性在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根据日本政府的统计数据,女性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比例逐年增加。

然而,尽管有较高的教育程度,日本女性在职业方面仍然面临挑战。

职业机会尽管日本女性在职业领域越来越有能力,但相对男性而言,她们仍面临困难。

传统上,日本的工作环境常常将男性视为更合适的选择。

许多女性在职业发展中面临性别歧视、晋升机会不均等等问题。

工资差距与许多其他国家一样,日本也存在着女性在薪资方面的不平等待遇。

根据研究,日本女性的平均薪资比男性低。

这种工资差距一部分可能是由于女性在职业方面受到限制,也可能是由于缺乏家庭友好政策以帮助女性兼顾家庭和职业。

社交地位家庭角色传统上,日本女性在家庭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照顾家庭和子女方面。

尽管如此,现代日本女性对传统角色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

越来越多的日本女性选择追求事业和个人发展,这使得家庭和职业的平衡成为一项重要的挑战。

政治参与日本女性在政治方面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尽管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鼓励女性参与政治,但女性在政治舞台上的代表性和比例仍然较低。

这可能是由于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仍在影响女性对政治活动的参与。

政策和进展为了改善日本女性的生活地位,政府和其他机构已经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计划。

1.提高女性参与职业领域的机会和平等。

2.推动实施家庭友好政策,如育儿休假和灵活工作安排。

3.加强教育和意识形态,鼓励打破性别角色观念和促进性别平等意识。

结论尽管日本女性的生活地位在过去几十年中有了一些改善,但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和不平等。

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来提高女性的职业机会、薪酬平等和政治参与。

同时,加强家庭友好政策和性别意识形态的教育,也是实现性别平等的重要步骤。

在中国和其他国家中,哪个国家的女性地位更高?

在中国和其他国家中,哪个国家的女性地位更高?

在中国和其他国家中,哪个国家的女性地位更高?女性地位的提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各种社会进步的推动,全球女性地位在逐步提高,但在不同国家之间仍然存在巨大差异。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在中国和其他国家中,哪个国家的女性地位更高。

一、教育水平据统计,目前全球26个国家拥有女性达到高中入学率和男性相等的水平,其中就包括中国。

中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重视女性教育,通过发展普及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女性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

然而,还有很多国家的女性教育水平比中国更高,例如芬兰、加拿大和日本等。

这些国家的女性在教育领域的优势,使她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参与社会建设,甚至成为领导者。

二、职业平等职业平等是评估女性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这一方面,北欧国家一直被世界公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地区,她们在性别平等程度方面排名前列。

而中国在这方面还需要不断努力。

尽管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性别平等政策和措施,但在实践中,女性在职业等方面仍然面临很多的挑战,例如薪资差距、职场歧视、晋升机会不足等等。

三、政治地位政治地位是衡量女性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此方面,挪威在世界范围内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情况之一。

挪威政府采取积极的行动,为女性赋予更多的权力和参与政治的机会,现在该国议会中女性的占比超过了50%。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女性参政权,女性在政治决策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并不足以媲美。

结论综上所述,全球女性地位的提高是所有国家共同面临的任务之一。

虽然中国在女性地位的提高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她们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空间。

唯有不断地修正性别政策,打破社会陈规旧习,不断提升女性综合素质,才能进一步提高女性地位,使中国在全球竞争中取得更高的成就,与其他先进国家一同打造更为美好的未来。

女性主义视域下的战后日本女子高等教育

女性主义视域下的战后日本女子高等教育
中 图 分 类 号 : 9 36 C 1. 8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10 -97 2 1 )30 1 - 0 155 (0 0 0 -170 4
14 9 7年 , 战败 的 日本通过 了《 教育基本法》 学校 教育 和《 法》 明确规定在各级教育 中实行男女合校 , , 这对 战前基本无 权参与高等 教育 的多 数 日本 女性 而 言产 生 了积极 的作 用 。 此后, 日本女性高等教 育入学 率不 断攀 升, 业选择 范 围扩 专
日本 高 等 教 育 净 入 学 率 为 7 . % , 中女 性 净 入 学 率 比平 均 62 其
数略高 , 7 . %。[ ] 1 示 了战后 日本 高 等教育 入学 为 65 1图 展
率 的 变 化情 况 , 过 与 男 性 的 比较 , 以 更 清 楚 地 了 解 日本 通 可 女性 高 等教 育 的发 展 特 点 。 1 起 点 低 。 15 . 9 5年 , 日本 女 性 的 大 学 入 学 率 为 2 4 , .% 短 大入 学 率 为 2 6 。 直 到 16 .% 9 5年 , 性 的 总 入 学 率 尚不 及 女 男 性 15 的 水 平 。 9 5年
到 18 90年代 中期 , 女性 的短 大入学 率 明显高 于其 大学 入学 率, 短大是 该 阶段 日本 女 性参 与高 等 教育 的主 要 机 构 ; 自 18 9 0年代后期 , 进入 四年制大学 的女性逐 年增 多。19 9 6年 ,
女 性 大 学 入 学 率 首 次 超 过 短 大 ( 4 62 . ) 2 (6 ) 自此 , 2 . :3 7 [ ] P4 , 日本 女性 参 与 高 等 教 育 的 途 径 逐 渐 演 变 为 以 四 年 制 大 学 为

日本女性教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地位分析

日本女性教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地位分析

㊀㊀第35卷㊀第1期㊀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 o l.35㊀N o.1㊀㊀㊀㊀2014年1月J o u r n a l o f J i s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J a n.2014㊀㊀文章编号:10072985(2014)01008804日本女性教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地位分析∗黎㊀莹(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摘㊀要:日本社会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古代中国文化和近代欧美各国的社会制度,在现今的日本社会,虽然女性的地位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男尊女卑的观念在日本人的心里也影响深远.从日本教育现状特别是日本女性的教育现着手进行分析,探析教育经济效益对女性社会地位的影响,特别是积极方面的影响,剖析了教育对日本女性的重要性.关键词:日本;女性教育;经济效益;社会地位中图分类号:G640㊀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 D O I:10.3969/j.i s s n.10072985.2014.01.020日本社会中,男女之间因为性别差异而产生的受教育机会差异一直是日本教育界关注的课题.笔者剖析了日本社会中弱势一方的日本女性所受教育现状.探析日本女性在受教育之后所产生的教育经济效益会对其地位的影响,阐述了教育对日本女性的重要性.1㊀日本女性教育的经济效益分析1.1日本女性教育的社会经济效益长期以来,日本以重视教育而闻名世界,但与此同时,女性地位却大大低于男性.不仅日本女性教育在社会角色教育方面存在误差,而且日本女性受传统社会角色影响颇深,导致其较低的受教育程度以及成就期望.在日本社会,对于女性来说,服从自己的丈夫被当做女人一生中伟大的义务,如果没能服侍好丈夫将被世俗社会观念所摒弃.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如果不作出巨大改变,将受教育机会平等的给予女性,就会阻碍日本女性发展,从而对国民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当今社会,即使日本女性在提高国民净福利上的贡献大于男性,但当父母们被问及到是优先投资在儿子身上还是女儿身上时,多数人的回答还是儿子.这不仅是由于男女差别意识造成的,从经济角度进一步来看,人民并不认为投资女性是有利的.传统观念里,女性到社会中工作,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影响女性生活模式的选择的主要是社会性别分工问题,在传统的 男主外,女主内 的观念下,女性对自己的生活模式选择很大程度仍取决于能否照顾好家庭㊁孩子㊁和老人.女性在工作的同时也要选择同时照顾好家庭.然而,数据显示,从终身收入和社会收益率的指标来看,女性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很突出,并且这一数据有利于实现男女平等.终身收入和社会收益率2个指标可以从时间序列和企业规模㊁不同产业的收入等3个方面数据来看出女性教育收益高的特征.从时间序列来看,数据显示,在从1973年开始的十年里,男女教育收益率在此期间并没有一直上升或下降的趋势[1],男性和女性在这一时段中也是比较稳定的;从企业规模上来看特征,众所周知,企业规模不同也会导致终身收入有较大的差别;从不同学历来看,女性初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型企业的为进入小型企业的1.5倍,但女性短期大学毕业生进入大型企业的人数为小型企业的1.29倍,女性大学毕业生进入大型企业的人数为小型企业的1.24倍,差距越来越小(根据1980年的‘工资统计调查“得出).男性的情况则与∗收稿日期:20131021作者简介:黎㊀莹(1990),女,湖南吉首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女性差别较大,初中学历的男性比初中学历的女性进入大型企业的人数多出1.35倍,高中学历的男性比高中的学历女性进入大型企业的人数多出1.39倍,短期大学的男性比短期大学的女性进入大型企业的人数多出1.40倍,大学学历的男性比大学学历的女性进入大型企业的人数多出1.47倍,学历越高,工作的企业规模差距越大.大学毕业生进入到中型企业和进入大型企业的差额较小,大学毕业甚至是进入中型企业的超过了进入大型企业.在大型企业就业更有利的现象仅限于男性.女性在这种与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中的就业机会密切相关的大学等级化中可以说是相对平稳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中型企业对女性高等教育的劳动力需求更明显一些,如果中型企业在女性中需求高素质劳动力的话,说明在中型企业中正在明显地出现女性劳动力与男性劳动力的替代雇佣趋势.虽然说女性教育效益比想象中要好,但生活中的实际感受与数据之间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产生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有2个:一个是女性的就业率较低;另一个就是女性毕业后受职业培训机会较少.根据经济学上的人力资本论,劳动力素质培训等活动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还包括企业的职业培训㊁劳动力㊁健康等方面.在提高收入的教育方面,不仅是学校教育,与其相比,更重要的是从学校毕业后的教育机会.在日本,男性在毕业后积累了劳动经验,其教育成果被反映在了收入上.而女性虽然在学校内受教育的效益比较大,但随着年龄增长却不存在积累人力资本的环境.学校教育只是提高个人收入的一部分力量,所以不能高估.即使女性的工作年限增长,并且得到了人力资源的积累,那么她仍然不会有太多的收入提高,这是由于受到工作环境和岗位职责的影响.女性的学校教育的经济效益,尽管其潜在价值较高,但劳动力市场的现存结构并不能十分有效地利用这潜在的价值.较低的就业率和毕业后教育培训机会的不足,是使教育的潜在效益降低的两大主要因素.换句话说,如果能够提高就业率并且改善毕业后培训的环境,女性的预期收入会上升,对女性高等教育的期待在现实上可以得到提高.教育对经济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如果更多的女性获得高学历并投身于服务社会,服务国家建设,积极参与国家的经济社会生活,必将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1.2日本女性教育的个人经济效益二战后,日本女性与男性基本获得了同样的受教育机会,日本女性普遍比战前有更好的自身文化素质.现在日本社会中的中老年女性一般是高中,专科学校,短大毕业,但是年轻女性一般都是大学毕业,这可以反映出战后女性的受教育机会越来越多.不同以往,随着当代日本女性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凭借着高学历可以从事更多种类的工作,也拓宽了日本女性的从业和就业领域,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积极影响也使得女性的就业率不断上升.教育投资理论认为,谋求教育收益与成本之比的最大化是人民决定是否升学的判断标准.由此可以看出,选择能使预期收入达到最大值的教育经济投资才是人们所普遍认可的合理选择.具体放到日本女性受教育现状来说,日本女性接受的综合素质教育逐步在提高,自我意识的培养日益提高.以及受信息和全球化的影响,日本女性对于家庭以外的生活渴求度也在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向社会,而进入短期大学则是使得日本女性个人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合理选择.日本短期大学学习年限通常为2年,医疗技术㊁护士学科也有3年制的.短期大学把教育重点放在对进入社会后将直接运用的技能培训上,相当于中国的大专.在短期大学中,女性比例约60%,且家政㊁人文㊁教育及社会科学占到半数以上,而男性短期大学只占40%左右.[2]由于短期大学的毕业生可以被授予 准学士 称号,并且在求职道路上会更有利,所以很多女性都会选择短期大学.相对于普通大学来说,短期大学学习年限短,投资回报率较高,而且回报速度较快,这也是日本女性大量选择入选短期大学的原因.由于社会环境和大学建设理念等方面的影响,导致日本女性读短期大学的收益率相对于男性较高.从典型女性短期大学的学科设置和培养层次看,女性短期大学的核心内容多强调使女性能够实施有效地发挥其素质的教育内容,主要是为了培育女性的领导能力㊁独立意识和办事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日本女性大学的使命已经摆脱了过去培养贤妻良母的固有禁锢,转而向培养社会参与型的现代职业女性转变.另外,为了克服性别之间学科分布之间的差异,日本女性短期大学还加强与综合大学间的联系,实施联动培养,共同打造女性的就业能力,为女性提供就业的必要技能实践机会.按照这种趋势不断的发展下去,在不久的将来可以看到,日本女子短期大学很有可能在基本的专业设98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黎㊀莹:日本女性教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地位分析09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5卷计㊁课程设置及科研水平上与其他综合大学越来越相似,并且由于这种趋势使得女性在接受短期大学的教育进入社会之后,能有更多选择就业岗位的资本,另一方面,相似性可以使女性与社会尽早挂钩,为女性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培养出优秀女性人才.从总体来看,日本短期大学的发展经历了从满足女性实用性的社会利益需求到满足其总体战略性的社会性别利益和需求的转变,这种转变挑战了传统的社会关系,这在传统的日本是不易的,即使从现有的历史条件来看,这种变化虽然是缓慢的㊁艰难的,但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2㊀女性教育对社会地位的影响教育的经济效益远远大于货币指标所能衡量的程度,日本女性在教育所受到的 不公正 待遇可以看作是由于她们的教育经济效益不同而带来的社会地位的反射影响.研究女性教育对其社会地位的影响.2.1教育对择偶观的影响在日本,女性受教育程度与其结婚对象的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相仿性,女性受教育程度越低,与高学历男性结婚的机会就越少,反之亦然.对于自立型的女性来说,取得更高的学历是很重要的,而对于依赖丈夫的女性来说,高中学历就已经足够了.从反面来可以推测,在这个高中女性毕业生与大学男性毕业生结婚机会较大的时代,如果将这种机会逐渐减少的话,对男性的结婚机会也会有影响,女性学历越高,初中毕业的男性结婚机会就越少,初中毕业的好处就越来越少,高中和短期大学对男性就成了次优选择.所受教育程度不仅影响了女性的择偶观,也对她们的家庭地位有一定影响.如果一个高学历女性与一个低学历男性结婚,那么在家庭中,女性地位就会高于男性,这种影响可以冲破家庭的阻拦,进而提高这个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反之亦然.因而,教育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女性获得较高家庭地位的要素之一.2.2教育对生育行为的影响众所周知,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区域内的人口素质和人力资源.作为半数经济主体的女性来说,其受教育程度对国家的人口素质具有重要影响力.女性接受了更高的教育,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素质,还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产生直接影响,且还能提高后代的素质,从而使得整个社会经济获得长远的㊁持续的发展.受教育程度对生育行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女性发生生育行为的意愿越低,初次生育年龄也比受教育程度低的女性要大.传统社会中,生育行为方面的压力主要来源于父母和社会的压力,由于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女性自主意识越高,对男性的依赖越低,其独立意识也越强,这种情况下,女性发生生育行为的意愿也自然降低.在发生生育行为之后,对与日本女性来说,家务㊁育儿的时间不会随着学历发生变化,角色分工也很明确不受学历限制.教育对时间分配影响最大的在于自由时间量的多少和闲暇活动的内容.学历越高自由时间越多,闲暇的种类也越多.尤其是处于40岁年龄阶段的高学历女性,是自由时间多㊁闲暇活动活跃的典型.而处于40岁年龄阶段的男性自由时间和闲暇时间少,在这一点上,男性与女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时间分配的国际比较来看,日本的男女角色分工是很突出的.再加上闲暇活动的男女差别,夫妻生活方式与其说是角色分工,不如说是角色分离.2.3教育对自身行为的影响从行为上来看,日本女性花在劳动㊁家务㊁育儿的时间量在学历上的差距不大,甚至可以说性质是相同的.但是,其支配行为的意识水平却是有明显差异的.比如上过短期大学或者大学的女性在工作意愿上明显强于上过高中或上过初中的女性,从这个例子来看,学历越高,就业的意愿就越强烈.这是因为学历越高的女性自立意识更强烈,越想从传统价值观众解放出来.受教育程度与是否自立有着直接的关系,在高学历范围,依赖丈夫的女性非常少.依赖丈夫的女性在初中毕业生中占有的比例相对最高,并且男女平等已经成为世界的潮流.在日本,女性的社会角色也不局限于家庭,应该有与男性相同的职业生活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教育不仅能够使女性独立自主意识和参加工作意愿更强,而且改善了女性自身行为.从统计数据来看,受教育程度越高,女性行为越理性,越被世俗所尊重.这不仅是因为教育使得女性更加注重自身修养,而且也是因为教育能够使女性更加理智.从上述来看,教育对于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尽管可能不是一个充分条件,但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就个体而言,教育可以使女性充分发展自身能力和素质,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除此之外,教育还可以使女性更加自信,对自我价值更加肯定,在社会生活中做出更有见识的决策.而随着日本女性短期大学的不断建立和教育模式的不断改进,使得日本女性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虽然她们受到了不同方面的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她们应当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文化教育权利,这是日本女性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益,也是保证日本社会男女两性平等的先决条件.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使得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在不断提升,虽然这种提升是缓慢且艰难的,但是应该看到这种改变是这个时代的主流,也是不可或缺的潮流趋势.3㊀结语(1)教育不仅提高了女性地位,而且缩小了收入在性别上的差别.日本女性对于短期大学的选择也是一种理性选择,日本政府顺应了这一选择才使得女性受专业教育的程度不断提升,也使得她们更加自信㊁独立.想要提高女性教育的效益要先对女性高等教育扩大投资,这种投资不止是资金上的,还应该是社会认知等的精神层面.(2)从不同规模的企业来看,中型企业对女性高等教育的需求最强烈.女性较高的教育经济效只是在某些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特别是就业率较低与职业教育投资不足成为缩小效益的主要原因.在非经济的效益当中,对婚姻的间接效益以及对闲暇活动和价值观的效益比较明显,对家务㊁育儿时间的效益不大.总体来说,女性教育的投资效益比想象中要高,但是并不能说要通过盲目的扩大教育规模来获取更多效益,而应该结合社会和日本女性自身的需要来回答这个问题.从社会地位提升方面来说,教育对提高日本女性的地位是有作用的,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女性越独立,地位越高.在所有的生活领域中,有必要整合适应女性多元化需求的条件,构建能够充分发挥高学历女性人才的作用机制.参考文献:[1]矢野真和.高等教育的经济分析与政策[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崔家善.浅论教育的经济效益[J ].经济研究导刊,2007(10):185186.[3]胡剑虹.日本高等教育制度评价[D ].苏州:苏州大学,2003.[4]李㊀莹.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D ].杭州:浙江财经学院,2012.[5]袁庆禄.人力资本㊁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效应分析[D ].贵阳:贵州大学,2006.[6]肖㊀巍.女性主义教育观及其实践[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7]胡国勇.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研究[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8]高惠荣.女权与教育[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A n a l y s i s o f J a p a n e s eW o m e n i n t h eE c o n o m i cB e n e f i t s o f E d u c a t i o na n dS o c i a l S t a t u sL IY i n g(C o l l e g e o fE d u c a t i o n a l S c i e n c e ,H u n a n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 ,C h a n g s h a 410081,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J a p a n e s e s o c i e t y i s u n d e r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f o r e i g nc u l t u r e ,e s p e c i a l l y t h e 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 c u l t u r e a n d s o c i a l s y s t e mo fm o d e r nE u r o p ea n dt h eU n i t e dS t a t e s .N o w a d a y s ,a l t h o u g ht h es t a t u so f J a pa n e s e w o m e nh a sb e e n g r e a t l y i m p r o v e d ,b u t t h e i d e a o f f e m a l e s u b o r d i n a t i o n a l s o h a s b e e n d e e p l y r o o t e d i n t h e h e a r t o f t h e J a p a n e s e .F r o mt h e p r e s e n t s i t u a t i o no f J a p a n e s e e d uc a t i o n ,t h i s p a p e rm a k e s a na n a l y s i so f J a p a n e s ew o m e n i n t h e e c o n o m i c b e n e f i t s o f ed u c a t i o n a n d s o c i a l s t a t u s t o p o i n t o u t t he i m p o r t a n c e of e d -u c a t i o n t o J a p a n e s ew o m e n .K e y w o r d s :J a p a n ;e d u c a t i o no fw o m e n ;e c o n o m i c b e n e f i t s ;s o c i a l s t a t u s (责任编辑㊀易必武)19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黎㊀莹:日本女性教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地位分析。

日本女性社会地位介绍

日本女性社会地位介绍

人类历史渊远流长,随着各种社会制度的变化,男女两性的社会地位问题凸现出来,尤其是女性的权利、地位问题几千年来一直颇具争议,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今天就为介绍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情况,欢迎阅读。

1 日本女性地位概述自近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以争取男女平等为宗旨的妇女运动以来,女性的地位问题便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二战后的日本,随着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化以及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女性就业率也持续上升,因此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被大大的提高了。

1946年制定的日本国宪法,肯定了男女平等以及在家庭中夫妻关系的平等。

1947年3月制定的《教育基本法》规定日本男女公民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

而1947年4月公布实施的《劳动基本法》则为女性走出家门,参加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上述改革对于保障女性的基本权利和人格尊严等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日本女性在法律上享有了与男子一样的基本权利,使女性的社会地位得以提高。

本文试图从日本女性社会地位成因及日本女性为争取男女平等的社会地位所经历的痛苦而漫长的历程的把握,来揭示日本女性在社会地位上的变化。

2 中日女性社会地位形成原因从思想根源来看,封建社会崇尚儒家思想,男尊女卑。

另外,在日本,造成古代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原因除了儒教之外还有镰仓佛教。

镰仓佛教所宣扬的女性“不洁”、“原罪”等观念也随着教义的普及而逐渐深入人心。

从文化上看日本从古至今是一个男权主义意识比较强的国家,妻子服侍丈夫被视为是天经地义的事,妻子对于丈夫只有无条件的服从。

从社会根源来看,明治维新以前,日本妇女社会地位低下,没有法律地位。

虽然明治维新以后的1889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大日本帝国宪法》,1898年又制定了《民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但这些法律剥夺了女性的基本权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日本女性的政治地位,女性既没有选举权更无被选举权。

分析可以看出,日本女性在社会、经济等方方面面毫无权益可言,毫无法律可依。

3 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3.1 近代日本女性的觉醒在日本,“明治维新”带动了改革的风潮。

日本战后女性社会地位分析

日本战后女性社会地位分析

日本战后女性社会地位分析战后,日本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对于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教育、就业、政治和家庭等方面对日本战后女性社会地位进行详细分析。

教育是提升女性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之一。

战后,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措施,使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

女性的义务教育普及率逐渐逼近男性水平,高等教育的女性比例也持续上升。

这些教育改革使得女性有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她们在各个领域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就业机会的增加也对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劳动力供需关系的变化,女性在劳动市场中逐渐受到重视。

战后的女性劳动力参与率持续上升,女性的就业机会也逐渐扩大。

尤其是在服务业和办公室工作方面,女性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法律和政策的改变也对女性的就业权益起到了保护作用,例如实施了一系列的性别平等法律和育婴假政策。

这些改变使得女性有更大的选择权和平等的就业机会。

尽管日本女性在教育和就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政治领域的参与程度仍然较低。

女性在政界的代表人数相对较少,女性议员和政府高级官员的比例仍然较低。

这与日本的政治文化和传统观念有关,女性在政治领域中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近年来,有关性别平等的声音逐渐增多,女性政治参与的呼声也在不断提高,政府和社会组织也积极采取措施提升女性在政治领域的地位。

家庭结构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也对女性社会地位产生了影响。

传统上,日本社会中存在着明确的性别角色分工和家庭责任分配。

随着社会变革和家庭结构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有自己的职业,并追求个人的发展和独立。

这种价值观的改变逐渐改变了社会对于女性的期望和观念,有助于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获得更大的权利和地位。

战后的日本女性社会地位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教育和就业机会的增加为女性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尽管在政治领域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价值观念的改变,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逐渐提高。

现代日本女性的地位现状分析

现代日本女性的地位现状分析

现代日本女性的地位现状分析文章从日本女性的地位演变出发,分析了当今日本女性的地位现状。

认为随着经济发展,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一直扮演着贤妻良母角色的日本女性女权意识越来越强,无论是在社会、职场、家庭中,女性地位均有或多或少的提高,她们以努力与自信赢得了更多的尊重。

标签:日本女性;地位;现状;原因一、日本女性的地位演变早期的日本社会以女权制度为基础,曾出现八位女帝执政,并且平安时代从小接受文化教育的传统造就了许多才华横溢的女性,例如清少纳言、和泉式部、紫式部……到了武士称雄的幕府时代初期,贱视妇女的观念开始产生。

江户时代,中国儒家伦理纲常深入日本社会,加之社会分工的变化,女性地位彻底沦落。

明治维新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文明开化运动带来了家庭生活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政府提倡男女要受到一样的教育,实现共同的进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对日本实施了一系列的政治、民主改革,劳动力资源短缺,妇女地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二、当今日本女性地位现状1、社会地位1946年4月10日,是日本历史上妇女获得参政权后首次行使投票权的日子,66.97%的有选举权的妇女参加了投票。

在这次选举中,产生了为数39人的日本历史上第一代妇女众议院议员。

这次选举促进了日本妇女的政治觉醒,象征着妇女解放的历史开端。

在1946年11月颁布的《日本国宪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全体国民都作为个人而受到尊重”和“全体国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男女在法律上实现了平等。

二战之后,日本女性接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1990年以后女性入学率的增长也比男性快,1994年,高等教育入学者占适龄青年人口的比率,女性为65%,超过男性的59%。

由此可见,日本高等教育女性数量规模的扩大。

从接受高等教育的院校类型来看,1990年以前短大和专修教育比率增长较快,而之后则是大学占主导,1990至1994年5年间增长了10%。

然而,接受精英教育的比率,即进入名牌大学的人数非常少。

中日韩女性资料.

中日韩女性资料.
馆吃饭-酒馆拼酒-歌房纵情”三步进行。韩国人又大多认为没有应酬 的男人都没用,因而即使没正经事儿,男人们也喜欢在夜店流连。凌晨3、 4点到家,妻子们还要起床恭恭敬敬地给丈夫递上毛巾、茶水。。
• 日本人下班不回家当然还有还有相当大的虚荣性一面,如果正常下班
回家,老婆会认为你工作不重要,没有应酬说明岗位不关键,天天准时回 家甚至会丢老婆的脸,老婆和老婆之间也有横向联系,如此这样,日本男 人还不如下班先加会班,然后去居酒屋喝点小酒,打发点时间再回家.
• 在日本,婆婆是不会帮媳妇带孩子的,日本人重视自立,不依靠别
人独自照顾自己的生活是人们普遍的观念,当年轻夫妇有了孩子以 后,照顾孩子理所当然的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他们通常结伴去旅游, 和自己的老伴或者和朋友一起出行 。
中日韩的家庭主妇谁更幸福些?
The end,Thanks!
婆婆是否帮着带孩子?
• 在中国,老人帮忙带孩子是再正常国,操持家务和养育子女均由妇女来承担。结婚生子应该算韩国
女人的大事了。因为普遍的韩国家庭都是两个孩子,而且父母几乎不 会帮着儿女照顾孩子,所以,大部分的韩国女人结婚后,就辞掉工作,在家 相夫教子。等到孩子长大了,很多女性岁数也大了,出来社会工作的机 会也就少了。
• 绝大多数被调查男性均坦言,希望妻子婚后继续工作的最主要原因
还是经济紧张,为减轻生活压力计,希望夫妻共同分担。至于希望 妻子做临时工作,则是出于让她们“兼顾家庭”的考虑。
• 韩国 男人不喜欢自己的老婆出去工作,老婆出去工
作的话,会显得自己没有能力。
• 在中国,大部分中国男人并不反对自己的妻子外出工
• 在韩国为了保护丈夫外遇给妻子侵害,韩国的妻子们都拥有自己家庭
的财产管理大权。韩国的银行管理制度非常先进,每个家庭只有一个 帐号,丈夫每月的薪水,有关部门都通过银行汇到妻子的帐号上。

日本女性地位变迁和发展

日本女性地位变迁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女性的地位不断提高,其中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尤为突出。

通过对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从古到近变化和发展阐述。

从而剖析社会发展与女性地位的潜在联系。

2 竹中惠美子的《战后女性劳动史论》论及女性职务的分离和工会完全由男性支配的事实。

另外,金野美奈子的《ol的创造》[42]从“差异构筑”的角度出发,考察了20世纪30年代到现代职业场所中社会性别差异化的历史过程,明确指出,职务上的男女差异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战后到高速成长期这一特定时期的历史构筑产物。

3 在先行研究中,都是从单方面说明了某些问题,本文通过对日本女性从古到今的地位即政治,经济,教育,家庭地位,国际社会、日本国内以及全球化、信息化。

以及对世界各国女性的社会地位比较,日本女性婚姻观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的变化,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综合阐述。

说明女性社会地位和发展的关系。

二本论1 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1.1古代日本女性地位非常低下从8世纪奈良末期开始,女性逐渐被排除于中央政权之外,女性的政治活动范围开始迅速缩小。

在中世之前,实行夫妇不同姓、各自继承父母财产、夫妇财产分离的制度。

而随着家父长制的确立,妻必随夫姓,“男主外女主内”成为主导生活方式,女性被斥为“畜生”、“饭桶”,人格尊严丧失殆尽。

到了江户时期,由于儒教和佛教影响的根深蒂固,女性的地位已经下降到最底层。

日本女性的地位为性禁锢、被歧视和严重地受压迫,在父权、夫权、神权的多重压迫下背负上承重的枷锁。

1.2现代日本女性地位的提高日本战后宪法明文规定,男女在法律上、在社会和家庭里地位平等。

女议员在参、众两院各占17.1%和7.5%。

1990年之前,女议员的人数在参议院中所占比例不超过10%,在众议院则多低于2%。

在教师队伍里,女性的地位要稍高一些:小学女教师比例为65.1%,中学为40.1%,高中为23.7%。

可是,一到大学,女性就越来越少了。

女助教为20%,女讲师为18.8%,女副教授为13.1%,女教授为7.9%。

素质教育政策的历史与发展

素质教育政策的历史与发展

素质教育政策的历史与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政策也经历了许多变革。

其中,素质教育政策是近年来备受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素质教育政策的历史与发展。

一、素质教育政策的背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应试教育一直是国内教育的主流。

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如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社交技能等。

这种教育模式导致了许多问题,如学生的压力过大、创造力不足、社交能力欠缺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开始推行素质教育政策。

该政策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术能力、创新思维、社交技能、情感智商等方面。

通过实施素质教育政策,国家希望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社交技能的人才,以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

二、素质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素质教育政策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初步探索阶段在素质教育政策的初步探索阶段,国家主要是在理论层面上探讨素质教育的概念和内涵。

各级教育机构开始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始尝试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探索和尝试。

2、逐步推进阶段在素质教育政策的逐步推进阶段,国家开始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例如,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实施策略。

同时,各级教育机构也开始积极响应,开展了一系列素质教育课程和活动。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逐步推进和积极响应。

3、深化发展阶段在素质教育政策的深化发展阶段,国家开始对素质教育进行深层次改革。

例如,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深化素质教育的措施。

各级教育机构也开始进行深层次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深化改革和注重实践。

三、素质教育政策的现状与未来趋势目前,素质教育政策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同时,社会对素质教育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

日本女子高等教育

日本女子高等教育
• 教育模式改革 problem based learning
军国主义女子教育
• 成立教育审议会,希望通过学校教育来向包括女性在内的国民 灌输皇国观念,以塑造支持战争的“皇国国民“。
• 其中对女子教育提出了以“辅翼皇运”、“炼成中坚国民”为 目的和“注重母性的养成和妇德的涵养”等要求。
• 1943年3月,文部省颁布了《高等女子学校章程》,明确 规定高等女子学校的宗旨是使学生“明确皇国在东亚及世界的 使命,养成身为皇国女子的自觉性,克尽职责,坚定辅翼皇运 之信念及实践力”。
日本女子大学
• 1901 日本女子大学创办。以女性可以接受的实科教 育和一般教养为目的的普通教育这两个教育目的为 办学理念,开始时设家政、文学、英文、英文预备 科等四科,修业年限为三年。
女子英学塾
• 1900年,津田梅子创办了女子英学塾。 • 津田梅子企图通过创办女子学校扩大日本妇女的视
野、打开妇女社会活动领域来改变生存状态。 • 女子英学塾,以培养英语女性人才为主。
发展女子中高等教育
• 《女子教育刷新纲要》 • “废除阻碍女子入学的规定,创设女子大学并在大
学采用男女共学制” • “大学及高等专门学校对女子开放” • 1946 《大学入学者选拔纲要》 • 允许女子报考大学,旧制大学向女子开放。 • 新制女子专门学校、私立女子大学、国立女子大学
、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发展。
➢ “九年制” • 《教育基本法》规定“国民负有使其子女接受九年
普通教育的义务”,将女子义务教育年限延长至九 年; ➢ “免费制” • 《日本国宪法》规定“义务教育无偿”,《教育基 本法》规定“( 九年) 的义务教育不征收学费”; ➢ “普通制” • 战前的女子教育内容偏重于职业教育,尤其“家 政课”比重较大,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鉴 于此,《日本国宪法》、《教育基本法》及《学校 教育法》中均强调九年义务教育为“普通教育”。

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对日本的影响

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对日本的影响

浅谈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对日本的影响摘要: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也有了显著的变化。

本文旨在研究进入新时代后,从劳动就业、家庭以及社会问题方面出发,分析日本女性地位的提高对日本整体社会的利弊影响。

关键词:日本女性社会地位少子化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也有了显著的变化。

在日本历史上,直到幕府时代形成之前,女性曾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在此之后,随着婚姻形态的变化和封建家族制度的形成,才逐渐丧失了她们昔日的辉煌。

明治维新后,近代教育的普及虽然造就了大批有知识的妇女,而人们注重和社会提倡的女性形象只是“贤妻良母”,女性仍然处于劣势。

这种不平等的状况直到战后才得到改变。

到了现代,日本女性社会地位逐渐发生更大的变化,日本女性受教育程度得到提高,日本女性的自我意识也开始增强。

在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中,日本女性地位的改变也对其起到了重要作用。

并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到政治领域,在日本政界开始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任何有利的影响都存在着相同负面的影响。

对于日本,女性地位发生了这样翻天覆地的改变,同时影响着整个日本社会。

因此日本女性地位所发生的变化,同样是有利有弊的。

一、正面的影响男女平等化的社会才是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

日本女性受到的综合教育开始提高,接收越来越多西方的自由教育,注重自我意识的培养,她们开始勇于走出家庭,进入社会。

这样的举动,给日本女性提供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实现了女性经济独立。

“战后,日本女性获得了与男性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享受九年制义务教育,能获得与男子同等的中、高等受教育机会。

在日本,女性主要集中在短期大学,在短期大学中90%以上是女生,而在普通大学内女性只占四分之一。

日本已经从法律上把“短期大学”纳入“大学”框架,但它比四年制大学低一个档次。

这样虽然使得日本女性都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普遍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但是另一方面它将广大女性限制在了高等教育的底层,从而无法获得与男性同等的充分的职业发展机会”。

二战后日本教育的变革与启示

二战后日本教育的变革与启示

1945年8月,日本在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迎来了建设“新社会”的历史契机。

日本政府清除战争体制,打造民主社会,确立了重视人格形成、尊重个性、推广教育机会均等的新教育体制。

为落实教育机会均等理念,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日本政府重视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向高层次延伸,发展后期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培养高级专业人才。

公共财政对教育投入连年递增,从而为日本社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据统计,自2000年至2018年,有18位日本科学家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得奖次数仅次于美国。

这18位诺贝尔奖得主的本科教育均在日本国内国立或公立大学完成。

然而,进入21世纪以后,日本政府对于教育财政投入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连年位居经合组织国家的最低水平,教育机会不均等现象浮出水面,日本民众对于政府的不满,集中于对全体日本国民的受教育权被剥夺的担忧。

一、日本教育政策的逆转战后日本十分重视对教育的投资。

1955年日本公共教育财政为3.72亿日元,而在1982年则增至15万亿日元。

1980年前后,日本教育财政占整体财政约20%,居世界之首。

从战后至1976年的30年间,日本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高中入学率为94%,接近普及。

大学入学率达38%,三人中就有一人是大学生,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时代。

为推动教育机会均等理念,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日本政府在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方面,建立了中央教育经费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有效地将责任分担于中央和地方。

但是,20世纪80年代末,新自由主义思潮逐渐成为日本社会主流。

日本将培养满足市场经济和全球化需求的人才作为教育发展目标,将市场竞争作为优化教育质量的大手段。

日本政府支持市场介入教育领域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为缓解财政赤字。

日本政府为给财政减负,将具有“公共性”的教育转变为由政府与民间分别主导的教育机构。

期间,政府并未与公民社会共同管理教育,而是任由市场竞争来激励、淘汰由民间和政府各自主导的教育机构。

日本战后女性社会地位分析

日本战后女性社会地位分析

日本战后女性社会地位分析战后的日本社会经历了许多重大变革,其中之一就是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本文将从女性劳动力参与、教育与职业发展、家庭角色等方面来分析战后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

战后日本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程度明显增加。

在战时的劳动力短缺和经济复兴的需求下,许多女性开始投入到工厂、办公室等领域的工作中。

首先是农村地区的女性,她们在男性离开家园投身战争的也被迫承担起农田劳动的责任。

在城市地区,女性向往的白领工作和制造业等行业也开始招募女性。

作为劳动力的女性增加,她们的经济地位也有所提升。

教育与职业发展成为推动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关键。

战后,日本政府开始着手推动普及教育,包括女性教育。

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增加,受益于此的是城市地区的女性,她们更多地接触到了新知识和理念。

教育提供了女性独立思考、实现自我发展的机会。

越来越多的女性大学开始招生并培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女性也在战后获得了更多的职业选择,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妇女工作如家政服务、教育、护理等。

她们可以选择从事医生、律师、记者等职业,这些领域的工作既有高收入,也有更高的社会地位。

尽管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所提升,但家庭角色仍然是她们面临的挑战之一。

在传统观念中,女性的主要角色是妻子、母亲和家庭的支持者。

婚姻和生育对女性来说是一种期望,因此许多女性在工作和家庭之间面临巨大的压力。

尤其是在日本传统文化中,强调“母犬角色”,即女性应该全心全意为家庭服务。

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女性在职业发展上的可能性,使她们在事业与家庭之间做出选择。

战后的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经历了显著的变化。

劳动力参与度的提高为女性经济地位的提升奠定了基础,教育与职业发展为女性提供了更多自我实现的机会。

传统的家庭观念仍然对女性角色产生了限制,使得她们在职业与家庭之间做出抉择。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和性别平等意识的增强,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望进一步提高。

从入学率变化看日本女性受教育程度

从入学率变化看日本女性受教育程度

日本分性别的高中和大学入学率( % )
高中
大学( 含短期大学)




1950
36. 7
-
-
48. 0
1960
55. 9
14. 9
5. 5
59. 6
1970
82. 7
29. 3
17. 7
81. 6
1975
93. 0
43. 0
32. 4
91. 0
1980
95. 4
41. 3
33. 3
93. 1
1985
从入学率变化看日本女性受教育程度在日本两性受教育机会均在不断扩大这种变化是明显的从70年代中期以前学生进入高中和大学的比例的持续增加可以反映出这一点
老体系中使其得到发扬, 就能找到建立现代养老 体系和 弘扬传统养老 文化的结合点。在新的世 纪, 弘扬传统养老文化, 不仅符合社会发展的客 观规律, 而 且也必将有利于 最终实现 代际和 谐 、 人人共享 的社会发展目标。
合国老龄话 题文件 汇编) [ M] 北京: 华 龄出版 社, 1998 [ 8] 张岱年 中国文化概论 [M ] 北京: 北 京师范大学 出 版社, 1994 [ 9] 彭松建 西方人口经济 学概论 [M ] 北京: 北京大 学 出版社, 1987 [ 10] 宁业 高, 宁业 全, 宁业 龙 中 国孝 文化 漫谈 [ M ]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5 [ 11] 姚远 对中国家庭养老弱化的文化诠释 [ J] 人口 研 究, 1998, ( 9) [ 12] 姚远 老年人社会价值与中国传统社 会关系的文化 思 考 [ J] 中州学刊, 1999, ( 9) [ 13] 穆光宗 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以及社会对策问题[ J] 中州学刊, 1999, ( 1) [ 14] 陈月新, 袁冰心 人口老龄化过程中 家庭代际关系 的 变化 [ J] 南方人口, 1999, ( 3) [ 15] 戴维#L#德克尔 老年 社会学 [ M ] 天津: 天津人 民 出版社, 198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体系中使其得到发扬, 就能找到建立现代养老 体系和 弘扬传统养老 文化的结合点。在新的世 纪, 弘扬传统养老文化, 不仅符合社会发展的客 观规律, 而 且也必将有利于 最终实现 代际和 谐 、 人人共享 的社会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 1] 黄淑娉, 龚佩华 文化人类 学理论方法研 究 [M ] 广 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42. 8
47. 5
∃ ∃ 资 料 来 源: UNESCO, WOM EN% S STATU S AND FAMILY DY NAMICS , 1997, PARIS. ( 傅苏)
∀ 51 ∀
94. 9
40. 6
34.
92. 8
1990
95. 6
35. 1
37. 4
9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1991
95. 8
36. 3
39. 2
93. 93. 9
1992
96. 2
37. 0
40. 8
94. 2
1993
96. 5
38. 5
43. 4
94. 6
1994
96. 8
40. 9
45. 9
94. 7
1995
97. 0
日本分性别的高中和大学入学率( % )
高中
大学( 含短期大学)




1950
36. 7
-
-
48. 0
1960
55. 9
14. 9
5. 5
59. 6
1970
82. 7
29. 3
17. 7
81. 6
1975
93. 0
43. 0
32. 4
91. 0
1980
95. 4
41. 3
33. 3
93. 1
1985
日本女性能够受到很高水平的教育, 一方面是 由于日 本民族具有重视教育的传统, 更重要的是得益于战 后日本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如 果一个社 会其 经济发 展不 达到 一定的高水平, 则较高 的教育 不能普 及, 往往女 性会 处于 不利的位置。
日本女性能够接受较 高教育, 利 于提 高其社 会地 位, 改善其就业、婚姻和家庭状况。
[ 6] 金耀基 从传 统到 现代 [ M ] 广 州: 广 州 文化 出 版
社, 1990 [ 7] 谢联辉、宋玉 华 全 球行动 ∀ ∀ ∀ 迎接 人口老 龄化 ( 联
合国老龄话 题文件 汇编) [ M] 北京: 华 龄出版 社, 1998 [ 8] 张岱年 中国文化概论 [M ] 北京: 北 京师范大学 出 版社, 1994 [ 9] 彭松建 西方人口经济 学概论 [M ] 北京: 北京大 学 出版社, 1987 [ 10] 宁业 高, 宁业 全, 宁业 龙 中 国孝 文化 漫谈 [ M ]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5 [ 11] 姚远 对中国家庭养老弱化的文化诠释 [ J] 人口 研 究, 1998, ( 9) [ 12] 姚远 老年人社会价值与中国传统社 会关系的文化 思 考 [ J] 中州学刊, 1999, ( 9) [ 13] 穆光宗 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以及社会对策问题[ J] 中州学刊, 1999, ( 1) [ 14] 陈月新, 袁冰心 人口老龄化过程中 家庭代际关系 的 变化 [ J] 南方人口, 1999, ( 3) [ 15] 戴维#L#德克尔 老年 社会学 [ M ] 天津: 天津人 民 出版社, 1986
[ 2] 商聚德, 刘荣兴, 李 振纲 中国传 统文化导 论 [M ] 保定: 河北大学出版社, 1996
[ 3] 富金壁 儒 学十三 经导读 本 [ M] 北方文 艺出版 社, 1997
[ 4] 张以 文 四书 全 译 [ M ] 长 沙: 湖南 大 学 出 版 社, 1989
[ 5] 杨殿奎, 厦广 洲, 林 治 金 古 代 文化 常 识 [ M ] 济 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1
补白:
从入学率变化看日本女性受教育程度
∃ ∃ 在日本, 两性受教 育机会 均在不 断扩 大, 这 种变 化是 明显的, 从 70 年 代中期 以前 学生进 入高 中和大 学的 比例 的持续增 加可 以反 映出 这一 点。70 年代 中 期以 后, 日 本 两性高中和大学的入学 率都达 到了很 高的 水平。在 接受 高中教育方面, 高中 教育已经 基本普 及, 1970 年 高中 入学 率超过 80% , 1990 年 以 后稳 定 在 95% 左 右。同 时, 从 60 年代开始入学 率的 性别 差异 消失 了, 70 年 代以 后女 生的 入学率甚至超过男生, 到 1995 年, 高达 97% 的适龄 女性可 以升入高中。在接受 大 学( 包 括 短 期大 学) 教育 方 面, 70 年代后期以来, 男女 生入学率 的差距 迅速缩 小, 1990 年女 生的大学入学率超过了男生, 到 1995 年, 几 乎半数适 龄女 生可以进 入大 学学 习。根 据 联合 国教 科 文组 织的 统 计, 1990 年只有 7 个国家女 性大学 入学率 超过 男性。可 见日 本女性的受教育水平是很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