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分析
教学的本质讲解
教学的本质:基于有效教学的分析摘要: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
鉴于人的生存实践具有本源性、优先性和第一性的特征和学生学习活动是他们最为主要的生存实践活动这一事实,现代教学本质可以认为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特殊的学习活动,是教师促进和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
从发展的观点看,随着一个人不断地受教育,他越来越不成为对象,而越来越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也就越来越变成了学习。
及时把握信息时代学校教学任务的这一变化,有助于我们从有效教学的视角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教学;学习;有效教学;有效学习;教学本质“我的教学有效吗?”这是教学一线老师经常反思的一个问题,它看上去似乎只是一个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不同选择所带来不同教学效果的自我审视,但在根本上,它涉及到人们对教学本质、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及学生、教师与教学材料(资源)的关系等多方面的认识,尤其是对教学本质的认识。
作为教学观的核心部分,教学本质观是指人们对教学根本属性和根本功能的看法和态度,人们的教学目标观、教学内容观、教学方式观、教学结构观、教学价值观都是围绕教学本质观而建立的。
一、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历史的视角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什么?这是教学理论研究必须回答的一个基本问题。
历史上,人们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反复追问过教学本质究竟是什么,形成了各不相同的观点。
在现代教学发展历程中出现的三次大论争,即“形式教育”学派和“实质教育”学派的论争、“主知主义”学派和“行动主义”学派的论争、“科学主义”学派和“人本主义”学派的论争,都涉及到如何理解教学活动的本质这一根本问题。
这些论争各执一端,相互对峙,又都有可取之处,它们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引领着教学理论朝不同方向发展,并导致各种个性化的教学实践体系的诞生。
从现代教学理论发展的三次大论争中可以清晰看到,教学本质观既是教学理论发展的起点和基石,又是教学理论的灵魂和制高点,任何教学体系都无法绕过教学本质问题。
抓住教学本质打造有效课堂
抓住教学本质打造有效课堂说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最容易联想到的三个关键词是具体、明确、适当。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材留给了我们很大的发展空间,让课堂教学具有很大的生成性与开放性,但是却让目标受到了挑战,出现了低效率的课堂。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新课改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
下面结合几个案例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些思考。
一、目标的设计,要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案例1:师:春天是一个繁殖的季节,植物忙着发芽生长,动物们也为新生命的诞生而忙碌。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看看动物们都在干什么?生:产卵,交配师:这些都是动物在繁殖后代,你知道有哪些方式?生:胎生和卵生师:什么是胎生,什么是卵生呢?在你们熟悉的动物中,哪些是产卵的?生回答师:植物和动物在繁殖后代上有什么不同吗?学生沉默。
思考:从学生回答的情况来看,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了解的并不是很多。
作为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教师大约用了十几分钟的时间,不断的提问学生,让学生在课的开始就感觉摸不着边际,最后的结果只能是“雾里看花、水中捞月”,达不到老师预设得目标。
在我的课堂教学设计时,也会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往往被教学表面的、形式上的东西所迷惑,把目光定位于教学技巧上,在这上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而对于这样的教学设计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要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到底有没有效果等等这些本质的问题却没有去思考。
缺乏了精心的设计,就会导致许多无效或低效的语言、问题。
要想上出一堂好课,必须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并把这一意识贯彻到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中,这样才能创设高效的课堂,精彩的课堂。
二、目标的落实,要在教师感悟目标设计意图的基础上内化为实践行为案例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已经观察了鸡蛋的外部特征)师:如果我们想观察鸡蛋的内部结构,应该怎么做呢?生:我可以把鸡蛋轻轻的敲开,把里面的东西放在小盘子里进行观察。
师:如果是熟的,可以怎么办呢?生:可以把皮剥掉或者切开观察。
师:好,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课堂教学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课堂教学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毫无疑义的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其主体意义体现在对信息的接收和加工,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对自我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和建构。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牵着学生走。
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发展。
因此课堂教学中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是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是践行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标志;也是评价一节课好坏的重要而又根本的标准。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想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一、重视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创设数学学习的良好情境,教育界已进行广泛的讨论,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经验。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
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
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重视学习过程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
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由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做学习的主人。
1、激发兴趣,产生参与动机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体育课程改革要追求最真实、最本质、最朴实的东西,这一观点无可非议,但什么是最真实的、最本质的、最朴实的东西?大家可以讨论。
我个人认为,体育的本质就是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那么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育课就要上得有趣、有劲、有效,上得生动活泼、和谐宽松,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而不是无奈学习、被动练习,更不是将课上得严肃有余、活泼不够,循规蹈矩、教条死板。
因为这样的体育课学生不喜欢,也就谈不上教学效果。
以上是引用季浏在2007-7-11 23:19:00的发言。
课堂教学本质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习者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是以学会学习为目的的学习。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其组织作用包括提出目标、安排内容与方式、组织学习活动、检查效果并评价。
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实现有效的学习,即:第一,要使学习者通过经历或练习,实现比较持久的变化;第二,这一活动过程应“避免浪费”,实现高效。
什么是最真实?平时课堂教学都能做得到的、用得上的新内容、新方法、新手段,教学效果是自然流露出来的。
而不是经过排练才能表现出来的那种效果。
这就是最真实的。
什么是最本质?体育教学的本质就是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体形式就是活动、练习,通过活动和练习学生才能提高身心素质和运动技能,通过活动和练习教师才能去实现五个领域的目标。
因此,我们的体育教学要在活动与练习的过程中去贯穿、去实现五个领域的目标,而不能就目标而目标,只注重某种形式上的追求。
什么是最朴实?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等最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能运用自如,同行也能借鉴的教学活动是就是最朴实的。
课堂教学的本质及好课的评价标准
位没 有真 正平等 , 其责 任 、 义务也有 所不 同 学生 要
在 交 往 活 动 中 学 到 知 识 、 握 能 力 , 这 种 交 往 活 掌 是 动 的最 大 受 益 者 ; 教 师 作 为 交 往 的 另 一 方 们 更 而 他
解决 问题 的机会 , 供跨 学 科 的 学 习机 会 : 用 和 提 运
参
课 堂教 学 的本 质 及 好 课 的评 价 标 准
◇ 胡 学文
展进 步 中实 现生 命价 值 、 获取 劳 动报酬 。双方地 位
不 同 , 任 不 同 , 的不 同 责 日 、
一
、
课 堂教学的本质
随 着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不 断 推 进 , 于 课 堂 教 学 本 对 质 的认 识 也 经 历 了 由浅 入 深 、 表 及 里 的 过 程 , 细 r 臼 细
作 者单位 江 苏省徐 州 市 第三 中学 I
础 教 育 参 考
学 中 进 行 积 极 有 效 的 学 习 、
件事都应 该有 明确 的 目的一 , 然 而 , 生 关 系 中 的 一 个 现 实 问 题 是 师 生 双 方 师
并 不 平 等 。 学 生 与 教 师 的 “ 同 学 习 ” “ 互 交 共 或 相
流 ” 除人 格 应 该平 等 以外 , 他 各 方 面都 不 对 称 , , 其 教 师并不 能真正 与学 生“ 同学 习”“ 同发现 ” 共 、共 这 种 以 “ 往 ” 主 的 认 识 活 动 的 双 方 不 仅 地 交 为
的 心 理 活 动 过 程 , 否 进 行 了 学 习 , 习 活 动 是 否 是 学 有 效 , 经 验 的 教 师 可 以 从 学 习 者 某 些 外 在 表 现 中 有 推 断 其 内 在 的 学 习 活 动 , 这 种 推 测 、 断 的 正 确 但 判
把握数学教学本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把握数学教学本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数学教学的本质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体系,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强、逻辑性强的学科,其学习过程需要较高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1. 建立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数学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发展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述、示范、探究、引导等,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数学概念、示范解题过程、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等方式,提高教学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学习的核心能力,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所在。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探索,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展示数学思维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考不同的解题方法,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非常重要。
教师在课堂上要树立积极向上的态度,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鼓励学生相互学习、相互进步。
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结合现实情境进行数学教学数学是一门具有普遍性和历史性的学科,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等现实情境来进行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结合现实情境进行数学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怎样才算是一堂好课请结合教训实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怎样才算是一堂好课?请结合教训实际谈谈你的看法课堂教学本质是指通过课堂的教学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和教学相长的目的,根本体现为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具体而言,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这种本质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也是综合教育的起点。
课堂教学本质三层意思:其一,它强调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结合或统一,即教师教和学生学是同一活动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教”离不开“学”,“学”也离不开“教”,在教学中教与学彼此依存,相辅相成,既不存在没有“学”的“教”,也不存在没有“教”的“学”。
教学永远包括教与学,但教与学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有机地结合或辩证地统一。
如果只有教或只有学的片面活动,或者只是二者的简单相加,那么它们都不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教学活动。
其二,它明确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性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更好地进行学习,既不能以任何形式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以任何借口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
只有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其三,它指出了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功能。
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教学的深刻影响。
学校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要在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诸方面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只有从理论上全面认识教学的教育功能,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因片面强调教学的部分功能而带来的教学实践方面的偏差。
如何衡量一堂“好课”?研究表明,有关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设计主要有两种策略:一种是课堂教学要素分割策略。
它是依据课堂教学的主要要素,把其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几个部分,然后将每个部分进一步划分为若干子项目;另一种是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策略。
一堂好课的标准
我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是:1、一节好课,首先必须是真实的。
2、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堂教学应从问题开始,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在堂课教学时要充分考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一方面亲身体验方知识,另一面又体会到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它是一种学习的活动,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
因此,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没有现代意义的教学。
放录音、放录像不是教学,教师讲而学生不听、听不懂也不是教学,只有在教师组织下学生实现了有效学习,才是教学。
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
4、要看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看学生通过学习,在知识、能力、技能、情感等方面获得了多少。
可是一堂热闹的课下来学生们没有学到任何实际性的东西。
这样的课意义何在?我认为一节好课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相应的知识,要让学生相应的能力有所提高。
5、要看学生是否参与了,投入了;是不是兴奋和喜欢。
还要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思考过程。
还要看师生双方互动的的过程,教师对学生是不是进行了有效的了解和引导。
例如:在教“位置与方向”中我是这样设计的:一、把学生带到操场上,面向东方坐成四大组。
师:同学们,早晨太阳在什么方向升起?生:早晨,太阳在东方(从东方升起)。
师: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方向(位置)的知识?生1:每天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方落下。
生2:晚上,北斗星在天空的北方。
生3:清晨,启明星出现在天空的东方。
师:同学们,你们真棒!知道这么多有关方向的知识,这就是我们今天将学习的《位置与方向》。
师:你能根据现在所坐的方向说出你的前后左右吗?(让学生伸出两臂指一指。
)师:你能根据现在你坐的方向说出你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吗?生:我的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师让学生面向东站好,告诉学生他们背对着的方向是西;再让学生伸开两臂,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指的方向是南。
师:学了这四个方向的位置,你们有什么发现呢?生:东与西相对,北与南相对。
一节好课要“三看”学生
一节好课要“三看”学生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知识的生成过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评价一节课不仅要看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也就是看教师教的如何,更要看学生学的如何,学生是怎样学的,为此在教学中要坚持对学生“三看”。
一看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的参与度作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得不够,就谈不上“主体”。
评价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
就广度而言,学生是否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来了,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深度而言,学生是被动应付还是积极主动的探究?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还是潜心专研,情动辞发?所以教师唱主角,学生当配角的课不是好课;只有少数优秀生展示才华,大多数学生作陪客旁观的不是好课;表面热热闹闹但没有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课不是好课。
课堂上教师要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活动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每个学生都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动情。
二看学生的交往状态课堂上,教师是否创设平等、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他能与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对话。
他讲错了没有关系;他提出的问题,没有人笑话;他不认同老师,也不会受批评;他对教材有异议,也没有人指责。
当他学习困难时,会得到善意的帮助;当他取得成功时,会得到诚挚的祝贺;当他标新立异时,会得到大家的喝彩。
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
这样的课,就是好课。
反之,课堂上视书本为“圣经”,把教师的话当作“金科玉律”,学生唯书是从,这样的课就不能算是好课。
三看学生的达成状态一堂好课,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含量,这是任何时候评价一堂课都必须守住的底线。
过去评价课堂知识含量,主要是看教师课堂传授的知识点是否足够多,至于学生接受的效果如何又另当别论。
如今更要看学生自己有无切实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点纳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课堂教学从本质上讲是预设与生成
课堂教学从本质上讲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
所谓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是指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
面对有价值的动态生成性资源,独具慧眼的教师会善于捕捉并及时纳人临场设计,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使课堂生成出人意外的精彩。
因此,也有人把“课堂生成”称为“未曾预约的精彩”。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二”因此可以看出,教学预设不可能是完美、滴水不漏的,在课堂中常常会出现事先没有预设的问题情景与偶发事件,经常出现与预设相矛盾的意外情况。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构建充满激情和活力的“生命课堂”,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正确对待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关系1.精心预设是动态生成的奠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课堂教学必须要有预设。
预设与生成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无序的,那些“不曾预约的精彩”只能是日常教学的一个惊喜而已。
如果固守于此,就为“生成”摇旗呐喊,这就无异于守株待兔。
为使教学有条不紊,课堂精彩纷呈,学生生龙活虎,预设就要为动态生成进行奠基。
教师必须设计开放、动态、变化、多维、真实、可调整、可调换的多向性的预设,根据课程特点设计多套教学方案,以应对课堂可能出现的生成,化解突如其来的质疑与提问,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预设时应吃准、吃透、教材;要对学生的智能、学识和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状况做出详尽的分析。
要对课内外的信息、资源做好筛选和整理;要凭借教育智慧在教育机智中生成:预设目标可以在生成中随机升降,教学重点可以在生成中调整,探究主题可以在生成中适时替换,教学的流程可以在生成中即时变奏。
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
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我认为一节课,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就可以算得上所谓的好课。
01、学生感兴趣的课是好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一个教师在课堂中能时刻抓住学生的心理因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学生感兴趣、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情境,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每一个教学活动之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得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学生愿学、乐学,充满好奇心,是主动学习的前提。
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就不可能喜欢数学学习,更不可能将学习精力放在学习上。
作为教师,最重要的事就是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
学生对一节课是否有兴趣,也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02、引发学生思考的课是好课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的学习需要思考。
好的教学要让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不断地思考过程中获取知识。
跳起来摘果子才更有味道。
要让课堂具有思考意义,教师就要为学生创设有助于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没有经过学生的思考就能解决的问题,只会让人高兴一时;而经过深入思考后解决的问题,会给人带来一段时间的兴奋,甚至一生难忘。
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运用灵魂三问:你是怎么想的?还能怎么想?听听别人是怎么想的?学生在一次次的思考中获得成长型思维。
03、体现数学本质的课是好课数学课就要有数学味道,体现数学的本质特征。
虽然现在提出跨学科融合,但一节课成功的关键还在于能否体现数学的本质。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遵循学科特点,年龄特点,创设有助于反应数学本质的教学情境,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忽略它该有的本质。
从现象中抽象出本质,始终为教学服务。
数学本质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
04、为突破教学难点设计的课是好课教学活动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一节课中设计哪些活动,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活动,设计这样的活动目的在于什么?当一节课找准了教学的难点,为突破难点而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积极思考,悄无声息地就突破了难点,真正达到“教学无痕,精彩有痕”的教学境界。
结合课程与教学本质的理解,谈谈课程与教学观
结合课程与教学本质的理解,谈谈课程与教学观篇一:课程与教学观是教育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课程是指学校或教育机构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划和组织的一系列学习活动的总称。
它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要素,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和核心。
而教学观是指教师对于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的认识和理解。
课程与教学观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
课程决定了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而教学观则指导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选择和实施。
一个好的课程应该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而一个好的教学观则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在创建课程时,需要考虑教学本质。
教学本质是指教育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基于教学本质,课程设计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观则是指导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理论和原则。
教学观对教师的教学决策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个好的教学观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学观也应该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实践的创新,促进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育情感的发展。
总之,课程与教学观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只有在创建课程时结合教学本质的理解,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目标。
同时,教学观的选择也应该与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相匹配,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二:课程与教学观是教育领域中重要的概念,它们紧密联系并相互影响。
课程是指学校或教育机构为实现教育目标而组织的学习内容和活动的总体安排。
教学观是指教师对于学习和教学的理解和看法,是教师对于如何实施课程的导向性信念和态度。
课程与教学本质的理解是指深入理解课程和教学的核心目标和意义。
课程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使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深入学习,通过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并帮助他们发展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评价问题
※学习环境应力求宽松;
是指教师要努力使课堂变成学习者的乐园,要营造一个健康、和 谐、安全、温馨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习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 到充分发挥,让每个学习者都能从自身的实际与需要出发,在课 堂里真正学到东西,真正获得益处。学习者是否感到安全,能否 与老师、同学和谐相处,认真讨论,能否没有顾虑或顾虑较少地 自由发表意见,提出问题,能否真正打开思想的闸门,积极主动 地实现认识或情感深处的碰撞与融合,就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 学习环境的根本属性应该是宽松的, 纪律、秩序与竞争都是为了 保证宽松的实现, 是为了调节并适应学习者的不同需要,是为了 在张弛有序的情况下创造宽松。
二、现代教学,本质上是由教师 现代教学, 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 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 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包 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包 含以下四层意义) 含以下四层意义)
首先,教学是一种涉及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活动过程,所 以,它一定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是一种交往实践行为, 是一种涉及两个人以上的实践活动。 其次,它是一种学习的活动,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因 此,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学习活动, 就没有现 代意义的教学。放录音、放录像不是教学, 教师讲而学生 不听、听不懂也不是教学, 在大礼堂作报告、宣读文件材 料更不是教学,只有在教师组织下学生实现了有效学习, 才是教学。
※学习形式应多样;
第三种认识的评价
第三种认识,认为教学活动的本质是“沟通”、是“交流”、“交 往”,是以教材为中介的一种特殊交往活动,与“共同活动”说相比, 显然更贴近了教学的本质特点。 “交流”、“交往”、“沟通”说, 不 仅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教学的本质特点,也反映了在信息传输手段多 样化以及学校教学活动的特点。 但是,仅仅把教学的本质归结为“交往”或“沟通”,也有某些不尽 确切的地方。儿童与教师的“共同学习”或“相互交流”,除人格应 该平等以外,其他各方面都是不对称的,教师并不是真在与学生“共 同学习”、“共同发现” ,双方地位不同, 责任不同,目的也不同, 如 果仅仅用“交往”或“对话”来归纳这种关系,恐怕也很难真正说清 它的本质。
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
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陆浩所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学生在教师由计划的组织和引导下,获得数学意义的理解、能力的建构与情感发展的活动。
数学课堂活动不是简单的将知识通过教师的传授“复制”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猜测、比较、尝试、推理、抽象、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动过程,是学生在自己的现实经验基础上,通过主体实践而不断地“数学化”的过程。
在教学五年级第一学期统计单元之《平均数的应用》一课时,我认识到: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对平均数的意义及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也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和认识。
但要想把学到的平均数知识借助已有经验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深入地分析、思考,理解生活问题的数学意义,挖掘数学问题的生活内涵,却有待进一步加强。
课一开始,我创设让学生“估测教室的长是多少”这个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尺量、用数步子的方法等想法纷纷从学生脑海中迸出。
紧接着请学生走一走,数一数,帮助他们理解了“用一步的长度乘步数就可以求出教室的长”这种生活中直观的测量方法。
在此基础上引出“步幅”这个名词,然后展开例题教学,学生容易接受。
在利用部分数量的平均数推测出总体数量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创设了小胖称梨的教学情境:节日里,阿姨把一箱梨(24只)送到小胖家里,小胖想知道这箱梨大约有多少重。
但他家只有一个小型的弹簧秤(只能称2000克以内的物体重量)。
小胖根据最近学习的平均数的知识,并没有把所有的梨都分批称了一遍,只称了一次,却也知道了这箱梨大约的重量,你知道他是怎样做到的?借助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有了交流的空间,思维的火花在这里迸发。
有的提议随便选一个称出重量,再乘上24;有的提议选三个称一下,再乘上8。
这时候我马上用“是不是随便选一个就可以拿来称?”抛出问题,学生能够立刻感觉到选取的事物要具有代表性。
……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对数学知识建构心理意义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学生的数学理解。
如何理解课堂教学
如何理解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获取技能和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
然而,课堂教学的理解并不相同,有些人认为它只是传授知识点,有些人则将其视为了解世界和探索人生的途径。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从几个角度来谈谈我对课堂教学的理解。
一、课堂教学的本质课堂教学是一种互动式的教育方法。
教师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技能,而学生则通过听讲、发问、讨论、演示等方式与教师进行交流。
正因为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还能促进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把课堂教学看作是一种互动和协作的过程,而不是仅仅是知识的灌输。
二、教师的角色教师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他们既要像导游一样引领学生走向知识的殿堂,又要像舵手一样掌舵指引学生航行人生之路。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富有激情和耐心,敏锐地洞察学生思想和动机,投入并引导学生的参与,指导学生思考,开发学生的潜能。
与此同时,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设定适当的任务和评估方式,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兴趣和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三、学生的角色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公。
他们要通过观察、思考、表达和反思,积极参与课堂的互动和协作活动。
他们要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和工具,尽可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同时,学生也要学会和他人相处,体谅他人、尊重他人,抱着开放的心态接受新鲜事物,积极探寻世界的奥秘。
四、应对教学挑战课堂教学中难免会碰到种种挑战,比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不足,学科的难度太大或太小,教材的呈现方式和内容不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等。
教师需要灵活地应对这些挑战。
他们可以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采用多样化和体验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内容。
他们可以通过互动问题、讨论和游戏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
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和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课堂教学是学生走向知识、成长和成功的重要阶段。
课堂教学过程的本质
课堂教学过程的本质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授代替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对话,因此而呈现出来的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单项的;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把课堂教学过程视为一种交流—互动的对话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情感上是通融的、在学习上是互助的。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这种交流—互动课堂教学观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两个显著特点:开放性和创新性。
一、开放性开放性首先是指教师的开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思想、情感、爱好、特长、不足呈现在学生面前,与学生坦诚、真诚地进行交流、对话。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认识不到这一点,把自己依然封闭得严严实实,使学生根本看不到教师真实面目,真实心态,那么,所谓交流也不会发生,所谓的互动也就只能是教师一厢情愿地“单动”。
所以,在交流—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的开放对整个课堂教学的开放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光强调教师的开放,而不注意引导、鼓励学生的开放,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不会发生,互动的师生关系也不能形成。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开放取决于教师的示范、启发和引导。
教师的示范就是教师自身的首先开放,教师的这种开放对学生的心灵有一种感召力、呼唤力,它能使学生看到教师的真实面目、真实心态,从而缩短师生之间距离,增进师生之间感情,使学生敢于、乐于向教师敞开自己心灵。
教师启发是指交流中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应启发诱导,重新激活并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师引导是指交流中学生的思维脱离了主题或滑向某个无意义的枝节问题时,教师可适时引导,使交流能够逐步走向深入丰富。
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从师生关系方面来看,就是民主、平等、和谐、友爱、宽容、尊重、信任、理解,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了这种关系,就会形成互相学习、互相协作、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教学格局,这样一来,真正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也就出现了。
二、创新性开放意味着自由,开放意味着创新。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意义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意义、有效益的?这个问题理应是我们每一位任课教师认真思考和回答的。
相关专家认为:课堂教学的评价,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生学习的质量及效果,尤其不能仅仅关心学生学业考评的分数,而应该更多关心教师在创设有效学习活动的环境与气氛上工作做得如何,关心教师对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指导、协助是否切实有效。
只有当课堂成为学生思维激活、神采飞扬、精神充电的乐园,而不是统一罐装的车间、机械操练的作坊,课堂教学才谈得上有意义、有效益。
一、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好教师”好教师的教育特征主要表现在其学识和人格上。
其行为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擅长学习,注意研究学生好教师都擅长学习,注意研究学生。
在主动学习中,能积极吸收和借鉴先进的教育文化;在实践中,注意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心中有学生,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能找准学生的兴奋点,从而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取得好的教学效益。
观察发现,好教师上课都富有激情,语言幽默风趣,思维活跃深刻,形式新颖,有感染力,学生与教师容易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和心理的愉悦,教师的激情熏陶着学生;课后擅长反思教学的得失,修正教学方案,彰显出课程意识。
3、教学民主,关爱学生,有策略,会造势好教师的最大特点是教学民主,关爱而不压抑学生,有教学策略,会造势,擅长挑起学生思想深处的争斗,从而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学得轻松。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持续在课堂上出错搁车被学生抓住不放从而引起全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争论不休的教师,居然能把学生的成绩教得很好,还被学生认为是他们最好的教师。
在他的课上,学生最舒展,也最主动,当然效果也最好。
二、怎样的课是一节“好课”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算是“好课”?能够说,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
但从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具有如下的特点:1、应该是“实惠课”课堂是学生求知、进取、成长的主要阵地,学生的很多时间都是在课堂里度过的,我们甚至能够说,课堂学习是学生在青少年时期最主要的生活和生命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分析
文喆
1、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不同时期有不同认识,主要有以下三种:
∙传递说:“教学就是传授知识或技能”——《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传递(传授、传播)直视(文化、文明)的任务,在教学中始终存在,除后现
代主义的认识以外
∙共同活动说:“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特点为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促进学生身心
发展”——《教育大辞典》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可供教学的材料。
因此,构成教学的基本成分是: 1 教授——教师的活动 2 学习——学生的活动 3 教材”——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
∙对话说,或交往实践说:
“特殊交往理论”
“交往实践”,“主体间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在对话、情景、协商中学生主动的建议构建过程。
“阐释性课堂教学方式”
2、课堂教学本质上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习者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3、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是以学会学习为目的的学习,“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叶圣陶)
∙上述定义有以下几个要点:
o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o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其组织作用包括提出目标、安排内容与方式、组织学习活动、检查效果并评价……
o教师是社会、学校、家长的代表,教师在社会的支持与制约下工作;
o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实现有效的学习,即:第一,要使学习者通过经历或练习,实现比较持久的变化;第二,这一活动过程应“避免浪
费”,实现高效;
4 ,“作为对人类学习新的类型的积累结果,有效学习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教学的中心已从勤奋操练和练习转向学生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运用上”——约翰 .D. 布兰斯福
特《人是如何学习的》
据此,有效学习要求掌握结构性知识,要求掌握问题解决与推理分析的方法,以及自我监控评价方法等
5 ,“有效学习”主张的提出,还源于社会与教师决定的学习目标、内容、方式等与学生实际生活存在距离,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距离;那么,能否使外在的学习要求与课程计划转化成为学习者自主的计划,能否使教师在教案中设计的学习过程转化成学习者实在的学习行为,是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
6 ,全面认识知识与能力、态度、方法、价值观的关系
“真正有价值的教育是使学生透彻理解那些普遍的原理,这些原理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具体事例。
…… 直到你摆脱了教科书,烧掉了你的听课笔记,忘掉了腻味考试而背熟的细节,这时,你学到的知识才有价值。
你时刻需要的那些细节知识将会像明亮的日月一样长久的保留在你的记忆中:而你偶然需要的知识则可以在任何一种参考书中查到”——怀特海《教育的目的》
7 ,接受学习,是人类特有的最重要的学习方式,相关的语言知识,包括语义系统以及语法系统,不仅是人类积淀下来的认识成果,而且是人类发展自己的认识工具、认识方法;
学校课堂教学主要建立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基础上
8 ,设计良好学习环境,促成有效学习:
环境设计的关键是处理好学习者、学习内容方式(课程)与反馈评价环节的关系,有效学习区别于一般学习活动的关键并不在以学习者为中心,而恰正在于需要使学生认同外在的学习计划并在有效反馈的过程中实现持久的转变,这时其所以高效的根本原因。
9 ,评价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学习者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效果,让尽可能多的人在尽可能多深入的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是中国现代课堂的价值追求。
要关注学习者的参与度:广度、深度、效度和自觉程度。
10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应是多样化的课堂。
要促成每位学习者的有效学习,必然要求教师把统一步调统一要求的教学设计改变为分层次,多角度的教学设计,至少应表现在多样化的安排上。
11 ,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因人施教的教学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组安排不同任务;
▪集中于分散结合的学习活动,在设置适应多数学生需求
的计划时,给予特殊学习者以特别安排;
▪小先生制,让优秀学生“教中学”;
▪复式教学,让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与进度;
▪分层次教学;
▪有指导的自学与网络化学习;
12 ,有效学习的课堂要关注班级文化氛围:
▪民主的师生关系与容错文化;
▪竞争与合作并存;
▪建设性的怀疑态度;
▪各美其美与美人之美;
13 ,有效学习课堂的主要特点:
▪学习任务的适切性;
▪学习环境的宽松性;
▪学习过程的科学性;
▪评价反馈的包容性;
14,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科学性、适切性;
▪教学过程:有序性,健康性、主体性(参与度)、有效
性;
▪教学活动氛围:民主,宽松,和谐,进取;
▪教学效能:问题解决程度,投入产出比,可否持续;
▪创造性增值:课堂是师生鲜活的生命过程,教学活动的
生动性为创造性准备了土壤。
15 ,三个不同的评价方案:
▪教科部门提出的方案 P53
▪科研部门提出的方案 P74
▪课程教材部门提出的方案 P90
资料来源:《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测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9. 第一版
16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检验,在上述三种评价方案的基础上,综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方案和若干学科的评价要点(资料来源:《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及实验研究》)。
17 ,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只是帮助教师科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促成学生有效学习的工具,而不应成为限制教师发挥教学智慧的条件。
教案只是预案,教师有修改调整的权利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