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教学回归教育本质
回归教育起点,打造高效课堂
回归教育起点,打造高效课堂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时刻牵挂着教育的未来,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话题。
而回归教育起点,则是我们在搭建高效课堂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从回归教育起点的重要性和打造高效课堂的路径两方面展开讨论。
一、回归教育起点的重要性教育的起点意味着教育的初衷和根本目的。
回归教育起点,就是要回到最初的教育本质,重新思考教育的初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这诸多因素都应得到注意。
回归教育起点需要强调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这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本质目标。
回到教育的起点,就是要回归这一基本目标,强调学校教育的使命和责任。
回归教育起点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兴趣、特长、能力各不相同。
教育不应当一刀切,而是应当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教学。
只有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潜能。
回归教育起点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也是学习效果的保障。
教育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学习中愉快、主动地成长和进步。
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引导学生走向成功。
二、打造高效课堂的路径回归教育起点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第一步,而打造高效课堂也是教育工作者们一直在探索的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手段,来使课堂真正高效。
要注重教学内容的质量和深度。
好的教学内容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教学内容要有深度,要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才能真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要注重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多样性。
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
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听讲、讨论、实验、互动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获取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只有多种教学方式相互补充,教学效果才会更加显著。
要注重教学过程的活跃性和互动性。
让教育回归教育本质
标题:《让教育回归教育本质》摘要:我觉得不管什么样的教育改革模式和经验,只要是成功了的,他们在本质上并无什么特别,无非是吻合了教育的规律而取得了成功。
不断改革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求知者获取知识的快乐兴趣,期待和想象。
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求知的主动性和内在潜力,这可能才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改革,也才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本质和真的要解决眼前的教育教学问题。
实现教育理想回归教育本质,就必须守望教育理想,有宽广的胸怀,开阔的远见和高度的良知的人,这是我们教育的脊梁。
关键词:教育、本质、规律。
正文:让教育回归教育本质教育改革一直在进行着,各个层面都在积极的探索。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许多新的教学改革模式和经验正在应运而生,甚至给人一种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感觉。
在这种教育变革与课程改革的背景与洪流中,如果不及时分析形式,澄清思想,每个人都难免会迷失方向,失去自我。
在教育变革的征途中便会变得亦步亦趋故步自封。
也正是如此,我们经常是慕名去先进学校取经,兴冲冲而去,学习参观之后却又图带感伤和羡慕失落而归。
我们终究还是搞不清该如何学习先进,应该学习先进者的哪些东西。
其实,在学习教育改革先进者之前,我们必须搞清楚为什么要改革?和改革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两个问题。
如果搞清楚了这两个为什么,在学习课改先进的过程乃至整个课改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或许就可以或多或少地避免和尽量少的重复与狗熊争棒子和邯郸学步一样的故事。
我觉得不管什么样的教育改革模式和经验,只要是成功了的,他们在本质上并无什么特别,无非是吻合了教育的规律而取得了成功。
近年来,走在全国课改和教改前列,确立了一些成功学校,在全国教育系统一些权威报刊专门介绍过的,诸如河北的衡水中学,山东的杜廊口学校等等,与其说这些学校是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极大成功的典型,不如说他们是按教育规律教学活动取得明显成效的代表。
就说近年来有中国教育报等权威报刊先后报道在全国教育系统都吵得很热的山东杜廊口学校,他的改革成功就是吻合了教育的规律而取得了成功的最好证明。
大学第二课堂的拓展与深化——回归教育本质 构建大学实用第二课堂
大 学 第 二课 堂 的 拓 展 与深 化 回 归教 育本 质 构 建大 学 实 用 第 二课 堂
44 0 长江 大学生命科 学学院生物技 术 湖北 荆 州 王 丽 3 10
进入 新 世 纪 , 国 已经 迈 向 了 一个 全 面 建设 小 康 社 会 , 我 加
快推进社 会主义现代化 的新 的发展 阶段 , 为 当代 大 学生无 作 疑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 , 因而加快向素质教育转变 的步伐 , 提高当代 大学生各方面 的素质和能力就显得尤 为重要 。而 大 学生综合素质 的培养和提高 除了主要依靠 第一课堂教学实 现 外, 第二课 堂的锻炼 也是重要和必不可少 的途径 。 第二课堂, 作为大学的另一种教育方式 , 是学校专业 知识 和 技能 的一种延伸 , 在完善学生心理素质 、 应变能力 、 实践能力等方 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 , 因此 大学的第二课堂成为了教 师教 学的另 种实用的辅助手段 , 对推进教学任务 , 构建学生全面的素质具 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第二课堂题 材丰富, 有广泛性 、 具 组织形式多样等特点 , 大学第二课堂如何有效地开展又成了许 多 教师一直研究的课题 , 怎样才能让这个属于自由与平等 的课堂成 为学生提高精神境界 , 增强其能力的一个 良好的平台呢? 由于这 是一个教育问题 , 应该从教育本身出发 , 从本质上树 立育 人为本 的思想 , 从学生的思想、 实践能力 、 沟通能力等人手, 加强与社会 联系, 积极构建和谐 、 良好的师生互动课堂。
( 接上页 ) 解法 四 : 应用动能定 理求解 , 物体 质量为 m, 受 设 所
合 力 为 F 经 过 A点 时速 度 为 , 过 B 点 时 速 度 为 ,A 的 , 经 O 距离 为 L , 动能定理 : 由
回归课堂本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回归课堂本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本真是自然存在的,绿色的形态。
回归数学课堂教学之本真就是追求原汁原味的数学课堂教学。
反朴归真的教学形态更能体现数学的本质,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起源于对未知领域的好奇。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巧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提高课堂教育成效。
为此,教师必须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如在讲分式加减运算时可引入如下随例:①计算:对于①可能有学生逐项计算来求结果,对于②学生可能会望而生畏,不愿深入。
教师可先告诉结论,让学生产生这么复杂的算式老师是怎样算出来的悬念,然后再引导学生逐项分解写出详细解答。
二、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性思维。
它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
由于数学教学的最终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实践就是解答、思考、演算习题。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题海战术”断不可取,以下方法尽可一试。
1、归类选题,举一反三。
例2 (1)125×125×125×……×125[100个25]积的尾数是几?(2)(21×26)×(21×26)×……×(21×26)[100个(21×26)]积的尾数是几?分析(1)因为个位5乘5,积的个位仍然是5,所以不管多少个125相乘,个位还是5;(2)每个括号里21乘26积的个位是6,我们只要分析100个6相乘,积的尾数是几就行了。
因为个位6乘6,积的个位仍然是6,所以不管多少个(21×26)连乘,积的个位还是6。
当教师处理完例2后,学生仿照例题便能独立迅速地完成以下变式练习:①,21×21×21×……×21[50个21]积的尾数是几?②,1.5×1.5×1.5×……×1.5[200个1.5]积的尾数是几?③,(12×63)×(12×63)×(12×63)×……×(12×63)[1000个(12×63)]积的尾数是几?归类选题,抓住重点,举一反三是提高数学学习效果的有效举措。
提出 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具体内容
提出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具体内容
“以本为本”是我国教育理念中的重要原则,强调教育应立足于根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而“四个回归”则是近年来提出的教育改革方向,旨在进一步强化教育的本质属性。
本文将详细阐述“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具体内容。
一、回归教育本质
1.立德树人:教育首要任务是培养具有道德品质、责任感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公民,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2.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回归学术根本
1.学术诚信: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倡导严谨治学、实事求是,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2.学术创新:鼓励教师开展学术研究,推动学术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回归师生关系
1.尊重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需求,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
四、回归家庭教育
1.家校合作: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家庭教育:重视家庭教育,培养家长教育观念,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总结:
“以本为本”四个回归,旨在强化教育的本质属性,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删繁就简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
60B12/2017课程 教法/课程与课堂◆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 孙 颖删繁就简,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曾几何时,语文课堂没有今日的热闹绚丽,也没有那么多的声光手段,那时候,一块黑板,一根粉笔,就是老师手里的万花筒,可以让学生人在课堂,心却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遨游。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课堂背负的任务越来越多,多元的教学目标,丰富的教学内容,繁琐的教学方法,林林总总的要求让语文老师为了上好一节课绞尽脑汁,但最终,从学生无所适从的眼睛里,我们看到,似乎离“学好语文”这个最初的目标渐行渐远。
一、简化目标,切中肯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层次不同,所以对这三个目标的掌握自然也是不尽相同,同时,就这三个目标来说,知识的掌握是最基本的,要求学生要完成得最好,而方法的掌握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课程的积累自然可不断强化,情感的认同是最高层次的要求,在这一级别,学生的个体差异可能会非常大。
认识到了这一点,教师就应明白,一概而论地要求学生掌握多少目标是不切实际,也是不科学的,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教师要确定几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目标,只要学生完成其中的几个哪怕是一个,这节课都算成功。
如学习《皇帝的新装》一文时,目标就可以简约地设置为: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③领会文章深刻的内涵,理解人物形象。
这篇课文较长,情节的故事性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但文章蕴含的深刻内涵却不易被学生所掌握,因而可以分课时细化明确,有层次、渐进式地达成目标。
二、简化内容,突出重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篇课文,也有一千种解读方法。
语文课本中收录的课文都是极好的作品,很多老师在讲授前,觉得这方面不错,要给学生讲讲,觉得那方面不错,也要给学生讲讲,殊不知,这样不仅没让学生学到更多内容,反而让学生眼花缭乱,哪一方面都蜻蜓点水,对文本根本没有深入进去。
一体化教改:一场回归教育本质的革命-推荐下载
一场回归教育本质的革命——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如潮如歌前言: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中庸》开章的三句话:“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其正确的诠释,乃为“率人性、修人道、修己成人”。
陶行知先生的基本教育理论是“生活教育论”,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传统的教育为什么与生产、生活想脱离呢?陶行知先生认为主要是文字书本被当做有求必应的万能菩萨,“专靠文字书本做唯一无二的工具”他对传统教育的评价是:“传统教育是为办教育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脱离,先生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是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
”一、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情况介绍(一)总体进展情况为贯彻落实中发办〔2006〕15号文件精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09年7月下发了《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2009〕86号),一年后于2010年9月下发了《关于做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验工作的通知》(人社职司便函[2010]48号文件。
人社厅〔2009〕86号文件: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主要精神:一、指导思想二、工作目标三、基本原则1、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课程定位与方向、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等都要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尤其是要结合各专业特点,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进一步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2、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
要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以学生为中心。
构建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突出学以致用,在学习中体验工作的责任和经验,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加快实现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
【教学论文】让教育回归本真
让教育回归本真当今的中国教育正在用越来越花哨的形式装扮着越来越贫弱的内容,急功近利的喧嚣,麻木的世态人情,浮躁的学术研究,狂猛的崇洋之风和乱刮的瞎指挥风,深刻的影响着人的思想认识、情感取向、价值定位,靠拍脑袋拍出来的“创新真理”、缺乏实践的“书斋定律”和邯郸学步的“效颦理论”,深刻地影响着舆论导向,甚至影响着中国的教育改革的方向。
在混乱的教育教学现状中,我们探寻魏书生的教学思想,不失为在喧嚣中寻找一份宁静的捷径,透过魏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更能擦亮寻求的眼光,穿透迷雾,还教育一份本真。
教育的行当里流行这样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
说透了,就是教育的最高目标在于培养会学、能学、善学的学生,在于通过最初的“教”达到最终“不教”的目的。
从目前各地轰轰烈烈的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看,理念的更新和转变,模式的探究和实践,都是出于如何更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如何使素质教育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如何让今天的教育能够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
抓一个“本”字首先,抓住教师备课之本,转变观念,确立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里的“工具”是一种比喻的说法。
“工具生”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课程先实现工具性目标,后补充人文性内容;或者先突出人文性,而后加强工具性,这两种想法都是不妥当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是语文课程应该争取的目标,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的内涵是丰富的,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表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展开。
这里体现了工具生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思想,包含了扎实的基本功的培养和潜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开发。
由教学回归教育
由教学回归教育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而教学是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不得不承认,教学已经逐渐演变成了“应试教育”、“功利教育”甚至是“填鸭式教育”。
这种教育方式不但削减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且也让很多老师们感到教学的疲惫和迷茫。
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急需一种教学回归教育的方式,重新找回教学的本质,重新点亮学生的思维火花,让教育变得更加有温度,更有意义。
教学回归教育,首先要回归教学的初心。
教学的初心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在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出创新、批判性思维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学回归教育的关键就在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仅仅追求分数和成绩。
教学回归教育还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在过去的教学中,老师们往往只注重课程的广度,让学生们学习大量的知识,而对于知识的深度了解却不够。
这不但使得学生们的知识结构变得脆弱,而且也让他们变得缺乏对知识的批判性思考。
教学回归教育需要老师们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指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培养出批判性思维。
教学回归教育还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在过去的教学中,老师们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比如说讲授法、板书法等等,而对于学生们的不同学习方式和兴趣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教学回归教育需要老师们不断尝试和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们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发展。
教学回归教育还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潜能。
在过去的教学中,老师们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导致有些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没有得到挖掘和发展。
教学回归教育需要老师们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的潜能,并鼓励他们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教学回归教育还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让教育回归本原
让教育回归本原发布时间:2022-11-09T09:13:45.860Z 来源:《素质教育》2022年9月总第427期作者:朱毛智[导读]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离开了人,就没有了教育。
高度尊重人的生命发展规律是一切教育的逻辑起点,也是教育回归的原点。
在基础教育阶段大力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应紧扣教育发展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抓落实、促深化、求长效。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急需各方面的人才。
朱毛智江西省南昌市第三中学330012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离开了人,就没有了教育。
高度尊重人的生命发展规律是一切教育的逻辑起点,也是教育回归的原点。
在基础教育阶段大力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应紧扣教育发展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抓落实、促深化、求长效。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急需各方面的人才。
基础教育承担起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责任,围绕重点选拔,快出人才、多出人才战略,扩大基础教育规模,建立创设重点高中等差别化办学机制,形成了选拔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如今,国家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政治、科技、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处于新的发展状态。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基础教育的选拔性人才培养模式衍生出来的重点校、热点校,已经不适应社会对于教育的要求。
而“借读”“择校”“应试教育”等更是成为当今基础教育的“负资产”,成为基础教育的“顽疾”,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育的发展。
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考虑,使培养选拔人才的目标模式回归到面向全体的育人模式,回归到基础教育的原点及核心,把培养健全的人、合格的公民作为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回到教育的本原。
一、回归教育本原,要正确认识基础教育的本位价值过去的教育是工厂,把育人的过程当成了“造”人的过程,认为好的学校、好的老师“造就”了好的学生,能把孩子送进贵族学校进行精英教育,或是多方锤炼就一定能够成才。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教育的本质是注重学生的自我成长和个性化发展,是注重生命培育的过程。
本真课堂思考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变革。
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幸参与了一次以“本真课堂”为主题的研讨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以下是我对“本真课堂”的一些思考、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本真课堂的内涵所谓“本真课堂”,即回归教育本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
本真课堂强调以下三个方面:1. 教育本质: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关爱。
2. 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特长。
3. 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二、本真课堂的实践与感悟1. 关注学生的需求在本真课堂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从而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计划。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2. 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本真课堂要求教师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畅所欲言,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可以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形象的事例、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3. 注重学生合作学习本真课堂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合作。
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真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勇于质疑,敢于创新。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5. 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本真课堂中,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陪伴者。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立足师生发展 回归教育本真——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打造课堂新生态的实践与反思
钟启泉先生说过:“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课堂,课堂改革的核心在于教师专业发展。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如何引领教师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守正与创新的关系,以新教材为载体,创新课堂生态,努力焕发常态课堂的生机与活力,让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相长中共育共生,恐怕是每一所普通高级中学需要深入研讨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生本课堂微格着手生本课堂,顾名思义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
2017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充分反映学生的成长需要,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这就意味着传统的填鸭式课堂必将被新生态的生本课堂所取代。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知识为主线,以思维为主攻,以素养为主旨的生本课堂,其教学设计一定离不开对学生学情的关注、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专注度的调动。
因此,课堂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求教师要基于学习目标,做出深入而精准的微格化研究,如在课堂观察中,我校教研团队会针对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从学生学习方式的养成和落实情况进行分析评价,观察有没有形成成熟的合作小组,组内成员的分工如何,学生合作学习的状态怎样,合作学习内容的选取是否恰当,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如何,是否有过程性评价,等等。
(一)依托课题研究,解决瓶颈问题面对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我校积极探索真正帮助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新生态,从“十一五”到“十三五”,跨越三个“五”年,持续进行高中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策略研究,这一研究项目经过多名教师的课堂实践与探索,不断地被加以深化和创新,生成了丰富而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历史教研组研究整理出的拼切式学习模式策略研究在业界引起广泛的影响。
“拼切式合作学习”以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本质特征,将“研究”与“分享”相结合,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去理解学习目标;借助情境创设,唤醒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最大程度实现了全体学生学习“无死角”。
教育回归本原——基于本原教育的三学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GUAN GDONG JIAO YU GAO ZHONG2021年第4校长论坛广州市增城区第一中学胡首双教育回归本原———基于本原教育的三学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探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曾指出,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标准之一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学习。
目前,教育萎缩为教学,教学退缩为教知识点,教知识点收缩为教考点,教考点压缩为教考题,因此反复讲解、重复训练和频繁检测成为教学常态。
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其症结归根于教育教学失去生命力、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为改变这一困境,点燃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效率,让教育回归本原,笔者在学校全力推行教学创新,实践本原三学课堂改革,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叩问现实:传统课堂最缺少什么传统课堂最缺少什么呢?是缺少知识吗?许多老师课堂上滔滔不绝,传道授业。
是缺少方法吗?许多老师声情并茂,循循善诱。
是缺少责任吗?许多老师已是呕心沥血,殚尽竭力。
即便如此,课堂氛围依然低迷、课堂效率始终低下。
传统课堂最缺乏的就是推动学生充满生机与活力地去主动学习的力量。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的两个层次是“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满足学生这两个层次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发现自己这种最高的价值时,学生就可能不断地在他们的内心增进和强化这种对价值的需求,产生学习的高峰经历,就会逐步产生对学习的热情、信心、自豪感和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产生强大的内驱力,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使得课堂变为一个巨大的磁场。
为此,教师要把课堂转变为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和才华的“殿堂”。
为了让学生有才可展,教师要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把传统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就是说,要对传统的教学课堂进行两次升级,以教师为主导的“讲堂”升级为以学生为主人的充满生机的“学堂”,把学生的“学堂”再次升级转化为学生展示才华和学习成果的“殿堂”。
这便是本原教育的创建初心。
二、追源拓新:本原教育体系创建本原教育是以人的学习本能为本,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以课程标准为原,让教育回归本原,实行国家课程学生化教学策略的教育;本原教育是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以生本教育为主要理论基础而创建的特色教育模式。
教师四个回归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在参加教师培训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师四个回归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这四个回归的心得体会。
一、回归教育初心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引路人。
在培训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铭记自己的初心,即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美育等方面,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能得到提高。
二、回归学生主体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培训中,我明白了,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课堂上,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回归教学本质教学是教师的本职工作,回归教学本质就是要关注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培训中,我认识到,教师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四、回归教师自身教师是教育事业的基石,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
在培训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首先,我们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其次,我们要关注自身的人格修养,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为学生树立榜样。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教师四个回归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对这四个回归的实践体会:1. 回归教育初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我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美育等方面,努力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
2. 回归学生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我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回归教学本质,关注教学目标的实现。
我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追求朴实无华 回归学科本色
追求朴实无华回归学科本色摘要本色课堂是删繁就简、去伪存真、简约高效,还原课程原味的课堂。
课堂教学要回归“本色”:还教学主体的生命本色,还教学内容的生活本色,还教学形式的生态本色,让课堂教学彰显充实、平实之品格,凸显简约之美。
关键词课堂教学个性成长持续发展素质培养课改以来,课堂教学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目标的变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各种充满教育新理念的创新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冰冷”的课堂“火热”起来,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在欣喜的同时,我们透过多姿多彩,热闹非凡的课堂现象发现,如今的教学缺失了教育的本质,缺失了课堂的本色。
因此我们开展《“本善本色”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引导课堂教学回归本色,力求让教师准确把握学科的命脉,实实在在地教,学生扎扎实实地学,让课堂返璞归真,让我们的基础教育健康持续地发展。
一、把握学科特点,回归学科本色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创设和谐教学场景,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构建,创造性地获取知识,让学科回归本色,让每一门学科都能上出这门课的原汁原味。
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有较强的解读能力和还原能力,能将教材中呈现的情境、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分层次,有效地动态呈现。
如:“本色语文”的要素是“纯真”“诗意”“想象”“体验”“创造”;“本色数学”之核心在于“生活化”“数学味”“趣味性”……各学科要把握好学科之根本,如语文课程就应该克服当前语文教学中出现的“虚、偏、杂、闹、碎、低”等倾向,切实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让语文还原本色,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回归到学生的人文自悟,回归语文课堂的生命本原。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数学课要有“数学味”,各学科要复归本位、返璞归真、与时俱进、增强实效。
老子曾说:“真水无香。
”真正的水是没有任何香味的,它无色透明、自然天成,这是一种原生态的美。
这种自然、和谐、不雕饰的美,应是我们学科课堂所追求的本色教学。
遵循教育规律回归教育本质
遵循教育规律回归教育本质作者:王均刚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15年第03期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类生命个体健康成长,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
教育者就是以心育心,涵养生命的天使。
学校应该给学生什么?应该给学生人生幸福奠定基础,生命价值开启明灯,生活质量预设憧憬。
学校的校长老师应该做些什么?校长、老师应该想大事,做小事。
想大事就是不要只盯着我们的课堂,只盯着自己一所学校,应该胸怀天下,把我们的教育和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按照教育规律办事,这样我们再做起事来才不至于坠入应试教育或者是功利主义的泥潭。
做小事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个体,重视生活,积极体验,因材施教,千方百计让学生爱上学习,形成习惯,终身学习,勇于实践。
当前教育需要什么?我们的教育急需要回归于生活,回归于儿童,回归于游戏。
这是教育规律的要求,是教育本质的体现,是校长、教师职责之所在!教育回归于生活,这一观点是陶行知先生提出来的。
当前的教育要回到教育的本源,回归于生活。
因为生活是真实的,是实实在在的,它没有虚假,它摒弃虚华,它沉静而有规律,更为主要的是,每个人最终都要走向生活,服务生活,享受生活。
因此,一名好校长,是踏踏实实地做教育,很纯粹、很本分地在做事,不张扬、不功利,让人钦佩。
一名好老师,静下心来教书育人,实实在在做事,拒绝华而不实的课堂,很纯粹、很用心、很勤奋、不张扬、不功利的面对我们学生,决不让教育成为挖掘分数的机器,升学的工具,谋取职位的阶梯,而是丰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载体。
这样的教育就不仅仅是校长教师的需要,而是生活社会的需求,教育就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源源活水。
大社会、大生活本身就是大教育。
在当今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日益彰显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学校教育给予学习者的不能只是固定不变的知识,而应是在解决生存问题的基础上,在以人的方式发展和成长的基础上,在走出学校之后,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创造社会生活,创造自己与社会美好的未来。
回归教育本质-打造有效课堂
回归教育本质打造平实有效的课堂9月1日-2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庄浪三中举办的平凉市理科综合学科教学研讨会,收益颇多,感触很深。
会议期间,在“同课异构”活动中,听了庄浪三中刘泽龙老师和静宁三中黎明老师的两节课,并进行了评课、议课;聆听了西北师大郎和教授、方洁博士、王飞博士关于理科综合学科教育教学改革、课堂教学中有关问题的分析;参加了教学沙龙座谈。
现就自己在参加研讨会的一些点滴体会和各位同仁共享:一、教师要做到:1.转变观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如果学生不配合教学活动,教师所有的努力都无济于事。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转变角色,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
教师要当好“导演”,让每位“演员”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尽情挥洒;教师要当好“导游”,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般的知识美景中愉快游览;教师要当好“导航”,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明确航向,驶向成功。
师生关系的转变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
教师要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
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
为了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就要多了解学生,充分接触,用自己的真诚打动学生,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
2.预设课堂,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课堂教学是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的过程,每一分钟都弥足珍贵。
教师只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益。
没有预设的课堂,必然是低效的。
教师在课前准备时,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确定难易适度的学习目标,目标高了,大部分学生可望不可即,丧失信心;目标低了,没有挑战性,调动不起学习的欲望。
同时还要明确学习的重难点,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抓住重难点,举一反三,才能提高教学效益。
其次,教师要熟练掌握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的参考用书,教师不仅要吃透课本知识,还要广闻博览,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厚积薄发,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才能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 的快乐成 长 、 康成长 健
作为教 育 的基 本任 务 .使 教 育从成 人为学
生设定 的生 活 回到学 生 自己的真 实生 活 ” 山西 省教育厅 副厅 长张卓 玉在 商务 印书馆
日前举 办 的教育论坛 上说 这番 话时 .现场
专家认 为这是对 中 国工程 院院 士韦钰 早 些 时候一 个意见 的很 好 的呼应 :中国 的教育 “ 缺乏 系统的实 证研究 .从小 学 到中学 已经 把 学生 压成 同一个模子 里 的产品 ……”
班 的家 庭作业都 是 一样 的 , 课堂 缺乏讨 论 ,
革实 践 的张卓 玉 . 上省 教 育厅 的领 导 岗 走
位后 。 时感 受 到生 活在 现实 的体 制 内世 时
界和 理想 的 学术 世界 这 一两 栖 世界 里 . 一 方面 需要 以规 章 、政 策 为执 政 的行 为 准
课 外 不关 心社 会生 活 。 ”面 世 于 2 0 09年 9 月, 被称 为帮助 人们 摆脱惯 性 思维 的《 国 中 大趋势 》一书认 为 :中 国教 育体 制过 于强 “ 调尊师, 太少 鼓励 质 疑 ; 于 强 调死 记 , 过 太 少鼓 励 创 新 。这 不 是培 养诺 贝尔 奖 的方 式。 ” 最 能证 实 上述 言 论绝 非危 言 耸听 的 . 还是 我 国于 2 0 年 6月发 布 的 《 础 教 01 基
则, 另一 方面 从未 停 止对 教 育改 革探 索 的 追 求 。0 9年 , 把 自 己一 系 列 入本 主 义 20 他
的理 论 思 考 .梳 理 在 商 务 印 书馆 出版 的
语文教育研 究会秘 书长顾之川认 为 . 卓玉 张 对 基础教 育改 革大趋 势的准 确把 握和对 以 人为本的透彻解 读 . 是相当难得的
《 二次 教育 革命 是 否可 能 》 第 一书 中 。
张卓玉认 为 . “ 人为 工具 ” “ 从 以 到 以人 为本 ” 是基 础教 育改 革的大 趋势 。 我们对 一 些激励人 成长 的流行 语 习以 为常 . 么“ 什 知 新 课改在全 国范 围内的推 广实施 已有 1 年。 0 义务教 育阶段 以改 进教师教 学方 式和 学 生学 习方式 为核心 的课堂 教学 改革 的探 索 .在 一些地 区和学 校出现 了突 破性 的变 化 .然而在 高中这 个人生成长 的关键 时期 , 新 课改却遇 到高考升学的体制性障 碍 . 应试 教育仍一统 天下 .课堂教学改 革举 步维艰 , 极 大地制约了仓 听 蝇 人才 的脱颖而 出。 据 悉 , 国正在起 草 中的《 师教 育标 我 教
教 育 新 观 察
● 多年来 , 们在 如何 教 的 问题 上 了投入 了极大 的精 力 。 很 少研 究 学 生 我 却 如何 学 。 天基 础教 育改 革的核 心正 在从 如何教 转变 为如 何学 。 今 ●把为教 师 编 写使 用 的“ 案” 教 改成教 师为 学生编 写使 用 的“ 学案 ” 课 堂 教 学 终于 打破 了多年 不变 的 “ 目中无人 ’ ’ 的模 式 , 这也 意 味着 课 堂教 学 必将 以“ 适
,
当引导 ” 逐步 取代 “ 全盘 讲授 ” 。
特 约记 者 / 大 平 周
们 的 基 础教 育面 临 一场 变革. 最核心 的是 要把 学
一
切 的任 务 ,而是 引导学 生学会思考 问题 、
成人 。 是对 学生 要有基 本 的信任和 尊重 就
解决 问题 。 以传授 知识为起 点的教育走 向 从
入 了极 大 的精 .却很 少研 究学 生 如 何
对 于我国基础 教育体 制的积弊 . 国 外早有 评说 。美 国一家 媒体描 述 :中国学 “ 生每 天背 诵 大量 文 字 以及强 化 口语练 习 . 学 。 天 基础 教 育改 革 的核 心正 在 从如 何 今 教走 向如 何 学 。 ” 早年 参 与 过 中 学 及 大学 许 多教 育 改
极 ” 不仅把教育 改革的价值取 向与校园 。他
的真实生活 、学 生的真实成长连接起 来 . 而 且力推以人 为本 的理念 . 并渗透到学校 的教 育教学中 。 相比于那 些与教 育现实不搭 界却
又装作引导教 育现 实的官式语言 . 国中学 全
都 是为 了应对一 切可 能在 中考与 高考 中出 现 的题 目。 他们 自由发 挥 的空 间很小 . 个 每
以解决 问题 为起点 的教 育。 必然伴 随一批 能 充分 体现 以人为本价 值追 求 的新 的教育 关 键词 的出现 : 验、 体 探究 、 合作 、 。 展示 张卓 玉说 :这 些 教 育 理 念在 十 多年 “ 前 的教 育 界几 乎闻 所未 闻 . 而今 没 有这 些 理念 就 没有 许 多学校 的教 育教 学 。 每天 学 生 有许 多时 间 向全 班 同 学 展示 自主 学 习 的想 法 , 在与 老师 和 同学 的相 互 交 流 中完 善 各 自的体 验 . 作探 究解 决各 种 问题 的 合 方 式 。 年 来 . 们 在如 何 教 的 问题 上 投 多 我
芷
按照 这样 的理 解 .教育 的使命就 是保 障学
生 的成长和 发展 。张卓玉 对人 本主 义这个 ” 新课 改基本理 念能 有如此 扼要 的概括 和提 炼 , 原国家 昌总督 学 、 使 U 中国教 育学会 常 务 副会 长郭振 有深 有感 触 。 他说 。 人本主 义这
个 词 多年 前 还 是 个 禁区 .0 0 前 后 . 20 年 有
位教 育行政长 官还在 批评成 都某 中学校 长 “ 不要对 学生讲 以人 为本 . 以人 为本是 资产 阶级 自 由化 的东 西”这样 的教 育管理理 念 直至 2 0 0 3年党 中 央把 以人 为本 写 进 了科 学发展 观才被 终止 还 有学 者指出 , 为教 育行政官 员 . 作 张 卓玉没有用套话 、 话 、 空 大话回避要 害 问题 . 没有在一个 官样 仪式的语言规定性 中“ 打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