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心理问题形成原因与应对方法(尹凤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问题形成原因与应对方法研究

尹凤霞

[摘要]: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被归结到“性困惑”这个话题里,无法回避,更是需要解决。性问题将对个体生活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如何科学、坦诚地对待性问题?如何缓解并逐步克服性问题?本文作者从性潜能开发这个角度展开论述,探寻一系列解决性心理问题引发的心理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性性潜能性困惑

在我二十多年的青少年心理辅导生涯中,遇到各类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学生,经过详细记录和资料整理,我发现很多问题都源于一个我们都不太敢提及的“性困惑”问题。由于羞于表达,这些问题被无数次催眠,无数次强化,不容易消除。

一位网名叫做“北极熊”的男孩在QQ聊天时曾经这样描述自己的性体验:“我已经20多岁了,性格内向,跟男同学关系不错,但很少与女生交往,她们好像并不喜欢我。上小学时我父亲因病去世,我与母亲相依为命,从小就非常依恋母亲。初中时有过偷隔壁家女人的内衣内裤的经历,因此被殴打过一次。母亲苦苦哀求,于是我决心改正。可是,上大一时,离开母亲的监管,我开始不停地想那些东西,怕被别人殴打,我就自己去商店购买,晚上拿出来亲吻、抚摸嗅闻,直到射精,感觉很舒服惬意。但母亲经常打电话提醒我,一想起母亲的艰辛,我内向充满矛盾。我是另类,无法自拔,只能自暴自弃。”

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北极熊”同学性格内向,羞于跟女生交流。由于缺乏青春期性方面的指导,不知道怎样合理的进行性宣泄,他把个人的性兴趣集中在女性的物品上,逐渐成瘾,形成恋物症。

一、性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19世纪早期学者通常把性心理问题看成是一种先天性异常,他们先做一个假设,假设性心理问题具有生物学的基础,可是,经历较长时期的苦苦寻求,迄今对生物学原因不能得到大家公认的确切证明和结论。目前,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性心理问题有先天的因素,但主要是通过后天经验获得的。归结各类研究,我们可以从中学习一些知识。

(一)生物学研究下的性心理问题

“种下一颗种,发了一颗芽,长成一棵树,开了满树花。”这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生物学研究专家认为Y染色体降低了男性胎儿的生长速度,使得基因组的信息需要更多的时间

来翻译,提示出生时男性胎儿不如女性胎儿成熟。这使得男性对大量的致病因素显得更敏感、更脆弱,更易出现性偏离;也有研究者认为人的大脑和性器官的性分化具有自发的向女性化发展的倾向,当男性胎儿睾丸分泌大量睾酮后才能诱导大脑和性器官的性分化向男性发展。因此,男性性分化过程较女性困难,男性发生性偏离的几率相应会升高。有人还提出性心理问题患者血浆睾酮异常,但也未能为以后验证得以证明。

另外,有研究者认为脑结构功能受损也可能引起性心理问题,学者们注意到颞叶可致恋物症、异性装扮症、性施虐症、恋尸症,但这种观点都不能在多数病例上加以证实。在酒精中毒时可发现露阴症、恋尸症。在颅脑外伤后产生露阴症。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老年性精神病伴发性心理问题行为的报道各地都有发现。据报道,恋尸症伴发于精神分裂症和酒精中毒的占11%。

赖博理先生在他的《分子心理学原理》里论述,当体内过多的性物质通过性活动方式排放和减少之后,大脑中“信息子过高的正电能和能态能”也将随之下降,于是,性需要获得满足,个体产生快乐体验。但是,当体内性物质和激素再次积累到一定数量时,“信息子的电能”又会上升并形成强烈的欲望。性欲的消、长就这样循环往复。一个性心理问题者一旦选择了某种性活动方式并产生快感,渐渐形成一种模式固定下来,也循环往复。

(二)心理学派眼里的性心理问题

目前,对性心理问题产生原因进行探讨的心理学学派很多,最具代表的是精神分析、精神动力学理论和行为主义学派。

1. 遭遇失败异性恋,异性恋发展受阻

精神分析、精神动力学理论把性心理问题看作是正常发育过程中异性恋发展遭受失败的结果,可能与儿童早期遭受某些心理应激有关,通常是男性,包括恋母情结时的阉割焦虑和分离焦虑等。儿童期未能解决的阉割焦虑或分离焦虑,在无意识中持续发生作用,当个体由于当前环境触发因素作用下,解决现实两性问题发生挫折或困难,为了缓解这种焦虑、心理冲突获得心理的安宁,应用心理防御机制,导致其退行到儿童早期幼稚的性心理发展阶段的状态,异性恋发展受挫,使得性的生殖功能不能整合为一种成熟的发展方式,即性冲动被固着于不成熟的性心理和性行为模式。

2. 偶然的刺激,渐渐习得的行为

行为主义学派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多数性心理问题是将个人的性兴奋与无关刺激物的偶然联系,通过条件化机制结合在一起形成性心理问题行为。比如,在一位男性志愿实验者面前反复显现一种女靴的图片,紧接着显现一种易于引起性兴奋的妇女图片,配对重复数次

以后,只要出现女靴图像,志愿者也自然产生性兴奋。他们指出偶然联系在手淫和性想象的不断出现乃得以形成强有力的强化,从而牢固地形成病理性的联系,表现出不成熟的性心理和性行为模式。

3. 其他学者的观点

近年来,J.Meyer、G.Abel等美国科学家倡导和发展了整合理论模式,认为性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可能是患者早期生活中的首次性经验,也可能是对别人性偏离行为的模仿,也可能来自儿童早期的性虐待。性心理问题兴趣、想象,一般都开始于儿童早期阶段。

在社会化过程中,良好的家教可引导孩子学会社会所期待的行为,反之,管教失当可能诱发非社会化的行为。由于性问题在家庭和社会中一向是不准许讨论的,儿童有了性偏离行为,却不能及时与别人讨论,独自受煎熬,更得不到及时的帮助、纠正,往往是不良的性渴求、想象等反复发生持续很长时间以后,才逐渐被觉察,具有成瘾性,形成时间越久,纠正起来越困难。

反复持久发展已形成根深蒂固的“痼疾”就像一个魔鬼随时袭击受害者。Abel还指出开始时可有罪恶感,但由于不断性活动的快感强化,有的性心理问题者逐渐改变原有的正确认知和信念,而认为偏离性行为是合情合理的,或认为其性变态行为受到别人的喜爱和欢迎。

二、性心理问题的预防

正确的性教育是预防性心理问题最重要的社会措施,而且必须从儿童时期开始。父母既不能对孩子的性发育进行放纵和诱惑,也不能对孩子进行性禁忌和性封闭,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和科学的解释。

英国性心理学家霭理士在他的举世名著《性心理学》中曾经对性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探讨:“童年性生活的变态往往可以分做两类,而在不良的境遇之下,这两类变态又有维持到壮年的趋势:一是不足与缺陷的倾向;二是过度与流放的倾向……就大体说,儿童指导的工作,总须从家庭中开始,而就大多数儿童而言,也应在家庭中完成。至于家庭中的成员,最自然合选的当然是母亲,固然做父亲的,即对于女孩子的指导,也未尝没有他的重要的地位。”

(一)合符自然,科学坦诚

目前,青少年时期的性心理教育工作已逐步开展,但对其重视的力度依然不够,缺乏科学、规范性,尤其是网络普及的今天,性教育到底该如何开展?根据目前国内有关该问题的教育趋向,提出如下几点意见。

1.爸爸和妈妈——早期性教育主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