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风基本常识
不可忽视“小中风”
不可忽视“小中风”作者:李文涛来源:《祝您健康》 2014年第1期李文涛上海市中医医院脑病科副主任医师有些“中风”发病时症状不严重,只有轻微口歪,或手脚麻木乏力,或只是短暂的症状,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就恢复,称之为“小中风”。
很多人对此不重视,认为影响不大,休息后就可以好转,也不需要住院治疗,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
如何发现“小中风”?“小中风”临床表现有几个特点:一是发作突然,不是慢慢出现症状,而是突然之间不适;二是症状相对较轻或持续时间较短,发病当时对患者生活没造成很大影响。
有以下一些情况时,可能是发生了“小中风”。
(1)口眼歪斜: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口水,说话不清,吐字困难,饮水呛咳,或视物模糊,视物重影。
(2)躯体麻木:突然出现单侧面、舌、唇、肢体或手指麻木,改变体位或拍打后仍不缓解。
(3)肢体乏力:突发性的一侧肢体乏力,行走向一边歪斜,穿衣系扣不灵便,或伴肢体抖动。
( 4 )眩晕和头晕:头晕持续,走路不稳,脚下踩棉花样。
(5)行为性格异常: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行动迟缓或多语易躁,记忆力减退。
“小中风”的原因是什么?“小中风”在医学上就是中风,只是症状相对较轻而已。
和中风一样,原因有两类疾病: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
其中缺血性中风最常见,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出血性中风主要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小中风”出现的症状有两类。
一类是持续时间较短的症状,一般几分钟至几个小时,多是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以理解为脑血管短暂堵塞,然后又自然疏通了,脑部不留下梗塞灶,因此头颅CT或核磁共振检查不会发现异常。
另一类是持续时间较长的轻微症状,多是由小的脑梗死(即腔隙性梗死)和脑内微量出血引起,或者少数较大面积的脑梗死和脑出血但堵塞或出血的部位不是很“关键”,出现的症状较轻。
综上所述可以总结为:“小中风”大部分是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腔隙性梗死引起,但不排除较大面积的脑梗死,甚至脑出血。
中风急救常识
中风急救常识一、中风的定义和症状中风,又称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突发性疾病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或者中断,引起脑功能障碍的疾病。
其主要症状包括蓦地浮现的面部、手臂或者腿部无力或者麻木、蓦地浮现的言语难点或者理解难点、蓦地浮现的视力丧失或者含糊、蓦地浮现的头晕、失去平衡或者协调能力等。
二、中风的急救步骤1. 判断中风症状:如果有人浮现蓦地的面部、手臂或者腿部无力、言语难点、视力丧失等症状,应当即将怀疑中风发作。
2. 拨打急救电话:在怀疑中风发作时,应即将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告知对方发生中风症状,并提供准确的地址和联系方式。
3. 让患者保持肃静:将患者安置在肃静、舒适的位置上,保持患者的头部稍微抬高,避免剧烈活动或者激动。
4. 松开紧身衣物:如果患者穿着紧身衣物,应尽量松开,以便患者呼吸顺畅。
5. 观察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和意识状态,做好记录以备医护人员参考。
6. 不要赋予任何口服药物:在急救过程中,不要给患者口服任何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7. 尽快送往医院:中风是一种紧急情况,应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三、中风急救的注意事项1. 时间至关重要:中风症状的急救需要尽快进行,每一分钟都可能对患者的康复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要迅速采取行动。
2. 不要搬动患者:在急救过程中,不要随意搬动患者,以免加重脑部损伤。
3. 不要赋予食物或者水:在急救过程中,不要给患者吃东西或者喝水,以免引起误吸或者窒息。
4. 注意保暖:中风患者往往会浮现体温调节障碍,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5. 家庭成员的配合:在急救过程中,家庭成员应当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提供必要的协助和支持。
四、中风的预防措施1. 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是中风的主要危(wei)险因素之一,应积极控制血压,定期测量血压并按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2. 控制血脂:高血脂是中风的另一个危(wei)险因素,应注意控制饮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会增加中风的风险,应尽量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小中风的症状、小中风的检查、小中风的诊断
小中风的症状、小中风的检查、小中风的诊断小中风的症状、小中风的检查、小中风的诊断小中风的医学名为暂时性缺血中风,是由于小血块阻塞血管而发生的,发作迅速。
小中风发生前,通常会有明显的征兆。
包括突然间口齿不清、说话模糊、身体局部麻痹、四肢无力、失去平衡力、老眼昏花、视力出现问题等等,这些症状可维持几分钟至数小时。
发生小中风后,大部分患者会在一两个星期内发生大中风,如果能在小中风发生时及时治疗病情,病人的生命较有保障。
小中风的症状:1、颈内动脉系统TIA:颈内动脉系统血管供应限及大脑前3/5的结构。
运动功能障碍最常见,其主要的表现为对侧肢体的无力、笨拙、使用不灵活。
特别是上臂,有时也累及面部、腿或整个半身,可单独或同时发生。
一般被描述为肢体“发沉”、“发死”或“不能活动”。
感觉功能障碍的表现,主要为偏侧舌头或面部针扎样感觉,也可见于同侧肢体的麻木感,但总的来说,肢体的症状往往为脑组织受破坏后的阴性表现,而非癫病等刺激性病灶导致的阳性表现;如果患者仅仅表现为单侧肢体的感觉或(和)运动障碍,则有时难以与推一基底动脉系统TIA鉴别,因为运动和感觉传导通路的行程中,两个血管系统供应其不同部位。
这就需要了解两个系统血管所支配的大脑区域中各自的特殊生理功能。
颈动脉系统血管所支配的脑组织中的一些高级皮质功能,如言语功能等。
但急性出现的说话困难,两个血管系统的TIA 有时难以鉴别。
体象障碍常提示前循环障碍导致顶叶后部局灶缺血。
而其他高级皮质功能,如失用症、认知障碍等,需要特殊的神经心理检查方法检查,故不适宜在临床工作中运用。
单眼视力障碍伴对侧肢体症状,提示为颈动脉系统TIA。
颈动脉提供眼部循环的供血,其病变导致发作性黑膜,但同向偏盲亦可引起视力缺失,应注意鉴别。
同时出现双侧的运动或感觉功能丧失,提示为脑干缺血。
在老年人中突然出现双眼失明,常提示为双枕叶梗死。
TIA患者就诊时很难发现残留的阳性体征,如果大夫发现其发作,则可发现与症状相符的阳性体征(包括长束体征或局部神经核团受损的体征)。
小中风的治疗
小中风的治疗引言中风,也被称为脑卒中,是指脑部血液供应突然中断的疾病。
根据中风的类型,可以分为两种:大中风和小中风。
小中风是指缺血性中风中程度较轻的一种。
与大中风相比,小中风的症状和损害较轻,但仍然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减少后果可能的严重性。
小中风的症状小中风的症状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肢体无力:患者可能会感到某个肢体无力,行走或握力减弱。
2.语言问题:口齿不清、说话困难或理解他人的讲话困难。
3.感觉障碍:可能会出现短暂的感觉障碍,如麻木或刺痛感。
4.视觉问题:可能出现视力模糊或失明的情况。
5.头痛:可能会出现剧烈头痛或突然发生的头痛。
小中风的治疗方法治疗小中风的目标是恢复血液供应,减少血管损伤,降低进一步发生中风的风险,同时帮助恢复患者的功能。
急性期治疗在小中风的急性期,即发病后的最初几小时内,以下治疗措施可以采取:1.快速就医:患者应尽快被送往医院急诊科,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2.TPA溶栓:对于符合条件的患者,可以在发病后的4.5小时内使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来溶解血栓,恢复血液供应。
然而,TPA溶栓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监控下进行,因为它具有出血风险。
3.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可以起到抗凝血作用,防止血栓再形成。
康复期治疗在小中风的康复期,即急性期过去后的几周或几个月,以下治疗措施可以采取:1.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药物,如抗高血压药物、抗高血脂药物等,以帮助控制风险因素,避免再次中风的发生。
2.身体治疗:这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言语治疗。
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恢复肌肉功能和协调能力,作业治疗可以帮助患者重新学习和恢复日常生活能力,言语治疗可以帮助解决语言和沟通问题。
3.支持性治疗:这包括提供心理支持、社会支持和心理疾病的治疗。
中风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是很重要的。
预防小中风的措施除了治疗,预防小中风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措施可帮助降低患者再次中风的风险:1.控制血压:高血压是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通过保持正常的血压水平可以降低中风风险。
如何预防小中风
如何预防小中风简介中风(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因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脑部缺血或出血的病症。
小中风是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也被称为“迷路短暂性缺血发作”(amaurosis fugax)。
小中风是脑血管病的一种前兆,可能是即将发生中风的征兆。
为了预防小中风发展为中风,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预防小中风的方法1. 调整饮食习惯•限制高盐食物的摄入:过多的盐分会引发高血压,高血压是中风的主要诱因之一。
因此,要注意饮食中盐分的摄入量,控制在每天不超过6克。
•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纤维和抗氧化剂,有助于降低血压和促进血液循环。
•选择健康的脂肪: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会导致动脉硬化,增加中风的风险。
应适量摄入优质脂肪,如橄榄油、鱼油等。
2. 控制体重肥胖是中风的危险因素之一,通过控制体重可以降低中风的风险。
合理的饮食搭配和适量的运动是控制体重的关键。
建议每周参加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步行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3. 规律锻炼规律的锻炼可以帮助降低血压、控制体重、改善心血管健康。
建议每周至少进行3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慢跑、跳绳、跳舞等。
体力活动还可以提高大脑的认知能力和预防认知衰退。
4.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导致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通过定期测量血压并采取措施来控制血压,可以降低中风的风险。
如果血压过高,应咨询医生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可能需要服用降压药物。
5.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是导致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吸烟会增加血液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导致血管壁损伤;过量饮酒会引起血压升高和血液黏稠度增加。
因此,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是预防小中风的重要步骤。
6. 控制糖尿病糖尿病是导致中风的危险因素之一。
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减少神经系统的损伤以及脑血管病变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的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定期监测。
结论小中风是脑血管病的一种前兆,如果不加以预防和控制,有可能发展为中风,对身体造成更严重的损害。
小中风怎么治疗 小中风治疗最佳方法
小中风又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小中风发作持续时间短暂,一般5~15分钟,最长不超过24小时,是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一过性供血不足,导致供血区域的脑组织功能缺损。
本病的病因绝大多数是动脉粥样硬化,由以下几种触发因素而发病:1、微血栓:主动脉-颅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内容物及其发生溃疡时的附壁血栓凝块的碎屑,可散落在血流中成为微栓子,这种微栓子循血流进入视网膜或脑小动脉,可造成微栓塞,引起局部缺血症状。
微栓子经酶的作用而分解,或因栓塞远端血管缺血扩张,使栓子移向末梢而不足为害,则血供恢复,症状消失。
2、血液动力学改变:患者原已有某一动脉严重狭窄或完全闭塞,平时靠侧支循环尚能勉强维持该局部脑组织的血供。
在一过性血压降低时,脑血流量下降,该处脑组织因侧支循环供血减少而发生缺血症状。
3、头部血流的改变和逆流,急剧的头部转动和颈部伸屈,可能改变脑血流量而发生头昏和不平衡感,甚至触发短暂性脑缺血,特别是有动脉硬化、颈椎病等更易发生本病。
4、血液成分的改变:各种影响血氧、血糖血脂、血液粘度和凝固性的血液成分改变和血液病理状态,如严重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血小板增多症等,均可能成为短暂性脑缺血的触发因素。
中风治疗只有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
以下介绍几种药物治疗:1、阿司匹林:是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生脑卒中的一种有效药物,通过环氧化酶作用于花生四烯酸,防止血栓素的形成,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人们发现将阿司匹林用于经多普勒超声检查有颈部血管杂音而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无阿司匹林禁忌症),可以预防脑血管意外。
不过,对颈动脉狭窄超过60%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2、潘生丁:是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来防止血小板聚集。
最新研究发现,当潘生丁与小剂量阿司匹林(25 毫克)每日2次联合使用时,对曾有过缺血性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可以使脑卒中危险降低37%,比两药单独使用的效果明显。
中风有什么表现 小中风是什么病
中风有什么表现小中风是什么病中风是中医的术语。
”中”为打击之意,又为矢之中;”风”善行而数变,又如暴风疾至,古人将此类疾病症状与自然现象联系起来而命名。
中风,即现代医学上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临床表现以突然不省人事或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
一、中风有什么表现中风的临床表现:轻者为面瘫,表现为口舌歪斜、偏瘫、半身不遂;重者可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大小便失禁或失语。
二、小中风是什么病有一种情形称为小中风,也称轻微中风,学名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由小血块阻塞脑部血管引起,患者眩晕不适,但不会造成半身不遂的偏瘫。
小中风往往是大中风的先兆,故小中风患者尤需谨慎,加强防范。
三、中风怎么预防1、一级预防。
一是防治高血压:积极控制高血压可使脑卒中发病率和患者死亡率分别降低40%以上。
因此,控制高血压是脑卒中的最重要措施。
一是预防心源性脑卒中:风湿性心瓣膜病、心肌梗死和心房纤颤患者是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高危人群,应长期口服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聚集药以预防脑卒中。
三是防治糖尿病:糖尿病可导致微血管病变及促发大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应在人群中筛查糖尿病患者并积极治疗、控制糖尿病。
四是防治高脂血症:高脂血症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合理膳食,减少钠盐摄入;适当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酒。
2、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是发病期所进行的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的主要措施。
其主要针对已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发生轻型卒中并在短期内(3周)完全恢复者,防止发生完全性脑卒中,以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发生。
3、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是指临床预防或康复性预防,主要为发病后积极治疗,防止病情恶化,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
一分钟看懂中风的知识
一分钟看懂中风的知识
中风是一种常见疾病,也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
如果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生命质量。
那么,如何了解中风的知识呢?今天就来
一分钟看懂中风的知识。
第一步,了解中风的定义。
中风,简称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破裂
或者阻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脑细胞死亡导致大脑功能的丧失。
第二步,了解中风的症状。
中风的症状有很多种,例如,突然出
现一侧手臂或者腿部无力,言语不清或者困难,头晕或者晕倒,视力
突然模糊或者失明等等。
第三步,了解中风的危险因素。
中风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
血脂、吸烟、酗酒、糖尿病、肥胖等等,这些危险因素会导致脑部血
管受损,从而增加发生中风的风险。
第四步,了解中风的治疗方法。
中风的治疗方法包括抗凝治疗、
溶栓治疗、手术治疗等等,其中重要的是尽早就诊,及时治疗,以免
影响治疗效果。
第五步,了解中风的预防方法。
中风的预防方法包括改变不良生
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等;加强锻炼,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定期体检等等,这些都会有助于预防中风的发生。
以上就是中风知识的简要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预防
中风的发生,如有中风症状,及时就诊,接受治疗。
只要我们时刻保
持警觉,了解中风知识,才能有效预防中风的发生,保护自己的健康。
中风科普小知识
中风科普小知识
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临床分为缺血性脑中风,出血性脑中风两大类,其中缺血性脑中风分为脑梗死、脑血栓形成,出血性脑中风以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
临床最常见的是脑梗塞,中风在临床上可分为多种证型,不同证型患者均具有相应症状,通常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僵、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
中风多因内伤积损,复因劳逸失度,情志不遂,饮酒饱食或外邪侵袭等触发,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所致。
中风的发生,病机较复杂,归纳起来不外乎虚、火、风、痰、气、血,其中以肝肾阴虚为根本。
中风在临床上可做脑脊液、眼底及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等检查。
小中风
小中风防治知识讲座小中风(mini-stroke)是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的俗称,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障碍。
由于其发作持续时间短,有的短暂到只有几分钟,甚或几秒钟,所以医学上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它们的症状与中风类似,因此称为小中风。
据统汁,约30%的小中风在3年内可发展成为中风。
所以对小中风,病人千万不要等闲视之。
引起小中风病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是最常见的原因。
(2)脑血管痉挛:由于吸烟等有害因素的作用,引起血管痉挛,导致短暂性腑缺血。
(3)微血栓:小血管内微小栓子是引起脑暂时缺血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栓子来源多是由椎动脉和颈动脉内硬化斑脱落下来的碎块、血小板、纤维蛋白、胆固醇的结晶、心脏瓣膜的拴子脱落等。
(4)血流动力学障碍:血压过高或过低均可引起小中风发怍,另外心率减慢、心脏搏出量减少,均可导致脑血流量下降而引起小中风。
(5)血液成分改变:贫血、红细胞增多、血小板凝聚功能亢进等疾病引起血液粘调度增高,血流减慢而引起暂时性脑缺血。
(6)颈椎骨质增生压迫血管,患者转头时,可引起椎一基底动脉高位缺血,发生缺血症状。
上述因素可引起小中风反复发作,发病次数的增多,不仅可损害脑的功能,而且增加了发生完全中风的危险性。
因此早期积极防治小中风的发展,是预防中风的最有效方法。
小中风根据发病部位不同,一般分为颈内动脉系统缺血发作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发作:颈内动脉系统缺血发作临床主要症状表现有:1、短暂持续性单眼失明(2-5分钟),并可伴有侧肢体的感觉运动障碍。
2、上下肢体偏瘫或单瘫3、口齿含混不清,并可伴有一侧肢体感觉运动障碍。
4、说话发音困难伴有一侧面部和舌肌的无力。
5、精神障碍或易遗忘症。
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发作临床主要症状表现有:1、眩晕,并可伴有耳鸣、呕吐和肢体感觉运动异常。
2、突然跌倒。
3、偏盲或完全失明。
4、看物重影或上眼皮下垂。
小中风
小中风像您爸这种情况很明显就是小中风,许多人不了解小中风的种种先兆,即使这些小中风先兆出现了,他们全不以为然或者无所觉察,从预防小中风发生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大量临床经验证明只有少数病人在小中风之前没有任何征兆,绝大多病人都有以脑部瞬间缺血的表现而发出的各种信号。
1、瞬间失明或者视力模糊,这个兆头一般持续时间很短,仅仅几秒钟,但少数人可达数分钟。
这是因为大脑后动脉变窄,供血不足,影响了枕叶的视觉中枢。
2、出现难以忍受的局限性头痛形式和平常完全不同,如头痛由全头痛变为局限性头痛,间歇性头痛变为持续发作,或者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这常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者脑溢血的先兆。
3、感到天旋地转、摇曳不定、站立不稳,甚至突然昏厥,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影响了小脑这一平衡器官。
4、一侧颜面或者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软弱无力、持物不稳,碗筷落地、嘴角低垂、流口水。
5、睡眠失常。
如睡眠增多,整日昏昏沉沉睡不够,对答无误,但随后又入睡,疲倦无力。
这是因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影响了由延髓向上经脑桥、中脑、丘脑下后部的网状激活系统(警觉系统)和大脑皮层。
6、突然发生性格、行为、智能等方面反常,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和理解力减退,记忆力欠缺,特别是近记忆力障碍、沉默寡言,情绪不稳,精神萎靡,性情孤僻,抑郁焦虑,幼稚滑稽,情妇愚钝,表情淡漠,暴躁狂乱等,这是因为双侧额叶精神和智力功能区供血不足所致。
您爸现在已经出现小中风的某种迹象,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要注意饮食了,要有合理的饮食方案,“少食多餐,三四五顿,七八分饱”,低糖低盐低脂,戒烟戒酒、戒刺激、辛辣性食物,最主要的一定要控制食盐量,一天最多10g,早餐应多喝小米粥、燕麦粉等;午餐、晚餐多食用蔬菜如菠菜、芹菜、胡萝卜、洋葱、黑木耳、大蒜、西红柿、红薯等、肉类食物最好一天不超过100克,要多喝水,睡前醒后都要喝一杯开水。
还要有科学的体能锻炼,即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手指关节、髋、膝关节、踝关节的体能锻炼,体能锻炼不等于平常的体育锻炼,体能锻炼一定要科学,一定要做到位,只有这样才能正真达到锻炼、康复的目的。
中风院前急救的相关知识和抢救常规
中风院前急救的相关知识和抢救常规1. 中风的基础知识中风,这个词听起来就让人心头一紧,对吧?其实它就是脑部出现问题,导致血液供应不足,脑细胞受损,简单讲,就是脑袋里发生了大事!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缺血性就好比河道干涸,而出血性就像河里水漫金山。
说到危险性,可真是非比寻常,分分钟可能影响走路、说话,甚至生命安全,因此,了解基础知识可谓非常必要。
1.1 中风的症状知道中风的症状,才能及时发现嘛!想象一下,你正和朋友们聚会,吃着火锅,突然有个人开始嘴歪眼斜,讲话结结巴巴,简直就是出现了危险信号了。
这些可能是中风的症状哦!还有一种很直观的反应,就是上肢无力,拿不住杯子,像是掉了个底儿,那简直是一出苦情戏啊!记得如果身边的朋友出现这些现象,千万别“明哲保身”,要赶快拨打急救电话,毕竟早期抢救,效果杠杠的。
1.2 如何判断中风你知道吗?有一个小窍门帮助你判断,中风的症状是否出现,那就是“FAST”原则。
F代表“脸部”,看看他一侧脸是否有下垂;A代表“手臂”,让他举起双臂,看看是否有无力感;S是“语言”,听听他的语言是否清晰,是否有口齿不清的样子;T是“时间”,如果发现异常,立马拨打急救电话。
简单明了,非常实用!2. 中风的急救措施2.1 如何应对中风一旦发现有人中风了,别慌,首先要大声叫出他的名字,让他反应过来;然后立即让他坐下或者躺下,保持淡定优雅嘛,不要让他自己在那儿站着摇摇欲坠。
接着,松开包紧的衣物,给他额外的空间透透气,别让他喘不过来,急救的情况下可真不能漏了气。
2.2 拨打急救电话紧接着,霍霍地拨打急救电话。
这时候一定要清晰表达病人的症状和具体位置,切忌拖拖拉拉,影响救援进度。
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适时地和病人聊天,保持他清醒,光给他讲笑话,也可能让他微笑出声,缓解紧张气氛。
3. 生活中的预防措施3.1 健康饮食生活中的预防措施,尤其重要!保持健康饮食就像给生活加了保障,少吃油腻的食物,尽量选择青菜水果,瘦肉。
中风小常识
中风小常识1、什么是中风?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
包括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
2、哪些危险因素容易导致中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高黏血症·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畸形·吸烟或大量饮酒大多由情绪波动、忧思恼怒、饮酒、精神过度紧张等因素诱发3、中风发病征兆有哪些?·一侧面部、肢体突然出现无力或麻木、活动不灵·突然舌体强硬,言语不清或听不懂别人的话,甚至不能言语·突然出现头痛或与往常不同的头痛·突然不明原因的头晕,站立不稳或跌倒·突然视物不清,复视,一侧偏盲,眼发黑·短暂的意识丧失或异常昏睡或失眠·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4、如何急救?·发生中风时,病人必需相对安静卧床(脑出血病人头部垫高),松开领扣,头和身体向一侧,避免口腔分泌物流入气管,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急送就近医院救治。
同时要防止强行搬动病人,尤其要留意头部的波动,否则会错过最有利的医治时机5、中风后如何尽快康复?·中风后应尽早接受康复治疗。
建议患脑血栓病病人在发病后2-3天内开始康复锻炼。
脑出血的病人在发病1周后开始康复锻炼·医生、康复治疗师、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努力,完成康复治疗计划·康复运动应由易到难。
锻炼的顺序是:---床上运动、翻身---从侧卧到坐起---坐位运动、坐位平衡---从坐到站---站立运动、站立平衡---步行、上下楼梯6、康复训练有哪些好处?·促进大脑的重塑与代偿·增加患侧肢体的血液循环·防止关节痉挛,降低肌肉痉挛·锻炼肌肉力量,加强肌力控制·帮助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包括吃、穿、洗漱、个人卫生)·帮助恢复语言功能7、中风病人的家人应做哪些事情?·多理解、多鼓励病人,积极配合康复治疗·督促病人进行日常生活活动锻炼,如自己穿衣、进食、洗脸、入厕·鼓励病人保持与外界接触,多与人交往·预防再次发生中风。
3步自查小中风
3步自查小中风
3步自查小中风
大洋新闻时间: 2013-06-19
中老年朋友中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者,一旦出现下列五个暂时性症状,如暂时性头晕、暂时性头痛、暂时性视物不清、暂时性言语不利、暂时性肢体麻木等症状时,要警惕小中风。
三步自查小中风:
1、对着镜子做出咧嘴大笑、嘟嘴及伸舌动作。
如出现脸歪嘴斜,舌头偏向一边为异常。
2、双手水平伸直,然后闭眼数二十秒,再睁眼看。
如发现一侧下垂为异常。
3、用牙签轻刺身体,比较两侧的感觉,如一侧迟钝为异常。
(周向前荐)。
警惕小中风
33 October
相关链接1: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是我国第一大致死性疾病,具有高复发率、高 死亡率等危害。脑卒中通常分为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和 出血性脑卒中(脑溢血)两大类,其中脑梗占80%。 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包括一般处理、改善脑血循环、神 经保护、急性期并发症处理和其他疗法进行治疗;应尽早进 行康复治疗和尽早开展二级预防。脑卒中发病后有条件者选 择溶栓治疗,若未行溶栓治疗,48小时之内进行抗血小板治 疗,常用抗血小板治疗药物为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 脑卒中极易复发,复发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必需 重视二级预防,在遵循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坚持长期他 汀、降压及抗血小板治疗等。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有 助于预防卒中的复发。
小中风发作后需要做哪些检查?
. All医生Ri会g对h患ts者的R血e管se和r心v脏e做d.进一步检查,包括:
●CT扫描、核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等; ●B超:检查血流情况; ●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的形状和血流情况; ●心电图:心率检查; ●验血:包括血常规、空腹血糖测试。
如何治疗?
医生会给患者开一些预防脑卒中的药,可能需要联 合使用几种药物。如果检查后发现患者的颈部血管(颈动 脉)太狭窄,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来防止颈动脉斑块对 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什么原因引起的?
动脉硬化、颈动脉狭窄、心脏病发作或心律失常导 致的小血块,是引起小中风最常见的原因。小血块会阻塞 一部分大脑的血流,血液和氧气的暂时中断会使脑细胞受 到影响,这些脑细胞所控制的身体部位就会出现突发的症 状。当血块溶解后,血液回流,症状便消失了。又被称为 一过性脑缺血。还有的小中风是由血压急剧下降引起的, 但并不常见。
小中风有什么症状?
小中风症状与脑卒中的症状相同。但小中风症状通常是 一过性的,不会持续太久,大多在10~20分钟或几个小时后 消失。如果我们及时留意到这些蛛丝马迹,及时做出应对, 预防脑卒中的成功率将大大提高。这些症状可能包括:
家中自查小中风
家中自查小中风(2003.3)
小中风,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小中风不仅仅是中风的先兆,它与许多严重疾病也关系密切,其中主要的有急性心肌梗死和糖尿病。
在发生小中风后,必须及早到医院认真检查,采取有效的措施。
小中风的主要表现是:
1、近期出现手足麻木或软弱无力,手中握物落地。
2、突然出现短暂性的双目失明或视物模糊。
3、突然失语,吐字不清或说话困难,但心里“明白”,而且很快恢复
正常,不留任何痕迹。
4、时常头痛、突然晕倒,但能迅速清醒。
5、近期出现记忆障碍。
6、原因不明的智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工作效率低。
7、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病者,要比一般人多发,更应提高警惕,
强化防范意识。
中风的科普知识资料:“小中风”隐藏大学问
中风的科普知识资料:“小中风”隐藏大学问1.什么是“小中风”?小中风是民间对“面瘫”的俗称,也就是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多数病人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内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2.“小中风”的诱因(1)多数患者发病前患侧头部受到过冷风、冷水等刺激,如吹电扇、遇冷水等。
(2)少部分患者病前有过疲劳史,免疫力相对下降。
如果遇到情感的相对过大波动,如生气、害怕、紧张、压力过大等,则易患此病。
(3)少部分患者发病前后有病毒感染迹象,普遍患有感冒、耳炎等症状。
3.“小中风”发病群体面瘫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以中青年居多,多发生于20—35岁的健康成人,男性多于女性。
近些年来,青少年面瘫发病率逐年上升,可能与其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4 “小中风”发病过程面瘫的发病可分为三期,发病一周内,属急性期,也称进展期,在一周内,部分患者治疗或不治疗,口眼歪斜程度都有加重的可能,属病情的正常规律,请患者不要着急,慌乱;7—15天,属稳定期,即使用上各种治疗,部分患者病情好转并不明显;16—40天,属病情恢复期,这个阶段经治疗口眼歪斜程度会有跨越式效果,一般患者都会在这个时期痊愈。
60天以上未治愈的患者,属后遗症期,其恢复的速度就比较慢了,只要得到正确治疗,患者有恒心,病情还是会有好转的。
5.“小中风”预防针对面瘫的发病原因,预防“小中风”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1)增强体质,避免忽冷忽热,出汗后避免立即吹风(2)要以乐观平和的精神状态面对工作和生活,减轻心理压力,避免过度劳累(3)避免过食辛辣刺激食物及大量饮酒6.如何治疗“小中风”一旦患了面瘫,大家不用慌张,须尽快至正规医院就诊,因为面瘫是有最佳治疗时期的,就目前来说治疗面瘫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为针灸治疗。
小中风_精品文档
小中风简介:小中风,也被称为转瞬即逝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一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虽然小中风症状通常会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自行消失,但它仍然是一种临床急性事件,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小中风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内容。
一、病因:小中风的主要病因是脑血管内发生短暂性缺血。
这可能是由于血栓或血管痉挛导致的,也可能是由于脑血管供血不足引起的。
一些常见的病因因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房颤动、高血脂、糖尿病等。
二、症状:小中风的症状通常非常类似于中风,但持续时间更短暂。
常见的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面部、手臂或腿部无力或麻木,语言困难,视力模糊,头晕和平衡问题等。
这些症状可能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但在症状消失后,患者通常恢复到正常状态。
三、诊断:小中风的诊断通常基于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
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评估,以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
为了确认诊断,医生还可能会进行一些辅助检查,包括脑电图、颅内血流动力学检查、脑血管造影等。
四、治疗:小中风的治疗主要目的是预防再发和减少中风的风险。
治疗方案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
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和降压药物等。
此外,改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再发的重要措施,如戒烟、控制血压和血糖、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
五、预防:预防是减少小中风发生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建议性的预防措施:1. 控制高血压: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定期复查血压,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2. 保持适当的体重:过重会增加患小中风的风险,保持适当的体重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
3. 合理饮食:均衡的饮食对心脑血管健康非常重要,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物,限制盐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可以有效降低发病风险。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包括血压、血糖和血脂的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并控制潜在的危险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中风基本常识
小中风,又叫短暂性脑缺血,往往是脑中风的一个前兆症状,因此一定要积极治疗。
意见建议:
对于这个病的治疗,是多方面的,包括降压,降脂,扩血管,抗凝,配合一些中药活血化瘀等等,以防脑血栓形成,防止导致脑中风。
并且要定期查体,调整用药,健康饮食,劳逸结合,避免情绪不稳等等
平时睡眠要好,饮食清淡,适当运动,心情开朗,要注意控制血压,血压高可用降压药,抗凝药阿斯匹林配合中药龟-龙-脑康,防止脑梗塞
三分治七分养,要做到:l.血压保持稳定;高压140以下,低压90以下.2.血糖,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3.积极治疗心脏病;4.戒烟,戒酒;
5.合理安排工作,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6.适当锻炼,慢跑,打太极拳等.
7.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煎炒,油炸,烈酒等不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和纤维性食物,多饮水,饮食上要远三白(糖,盐,猪油),近三黑(黑芝麻,蘑菇,黑米).从营养价值看,四条腿(猪,牛,羊)不如两条腿(鸡,鸭),两条腿不如一条腿(蘑菇),一条腿不如没有腿(鱼).经常吃海带,河鱼,鱼油可减低脑细胞死亡速度.
人体发生了“强烈地震”,而小中风就像是震前的白光,成为脑溢血的预警信号。
因此,如果发生小中风后,能早期、及时、有效地诊断与治疗,是防患于未然、预防中风偏瘫的关键。
小中风为健康亮黄牌
小中风是指一过性脑缺血发作,也称为小卒中,是由于脑组织局部缺血所引起的。
患者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如2-3分钟),产生半身麻木,一侧手和胳膊麻木和发沉,行走不便,还可能出现语言不利、口齿不清的症状。
但是这种反应都具有一过性,在发作后24小时之内自行缓解,并且没有明显的后遗症。
小中风的症状转瞬即逝,发作时间可能极短,很多人都未能给予重视,认为症状消失了就好了,却不知小中风是中风的预警信号,如果错过了及时预防的时机,很可能导致中风。
据统计,小中风发生后,50%患者5年之内至少发生一次脑梗死,如果诊断或治疗不当,其中10%脑梗死发生在小中风发作之后的90天之内。
小中风发作具有“刻板性”
依据脑血管供应脑细胞血液的部位,小中风发作的临床表现具有固定模式,表现出两组症状。
一组是颈内动脉供血系统表现,即眼动脉短暂缺血出现的一过性黑蒙,短时间缓解;单独累积到一侧手和手臂的肢体麻木和发沉,行走不便,还可出现语言不利、口齿不清的症状。
另一组是椎基底动脉供血系统表现,症状是双眼视物模糊、呕吐、走路不稳、发音障碍、吞咽困难、突然跌倒等症状。
小中风初次发作之后,病人常会反复发作。
有的患者一天可发作几次,有的几个月发作1次。
小中风后48小时建立治疗方案
按照国际公认的诊断标准规定,小中风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
但事实上,只要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2小时,多数患者就可以有脑梗死的后果。
由于小中风发生后近期内的脑梗死事件的高发率,48小时之内要建立合理的病因检测和治疗方案。
如果患者有急性神经功能障碍,并有小中风再发可能性存在,必要时需要住院诊断和治疗。
“五要领”远离脑中风威胁
脑血管意外防不胜防,专家强调:平时预防是远离中风威胁的唯一方法,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加以重视。
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及时治疗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高粘滞血症、肥胖病、颈椎病等。
高血压是发生中风最危险的因素,也是预防中风的一个中心环节,应有效地控制血压,坚持长期服药,并长期观察血压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第二,重视中风的先兆征象,如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昏沉嗜睡、性格反常。
一旦小中风发作,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第三,消除中风的诱发因素,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等。
要注意心理预防,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
提倡健康生活方式,规律的生活作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而使血压急剧升高,引发脑血管病。
第四,饮食要有合理结构,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适当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戒除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
每周至少吃三次鱼,尤其是富含ω-3脂肪酸的鱼类,或者服用深海鱼油。
ω-3脂肪酸能够调节血液的状态,使血液较不容易形成凝块,进而防止脑梗塞。
第五,户外活动(特别是老年人)应注意保暖。
应在室内逐步适应环境温度,调节室内空调温度,不宜过高,避免从较高温度的环境突然转移到温度较低的室外。
此外,中风患者还要注意平时外出时多加小心,防止跌跤;起床、低头系鞋带等日常生活动作要缓慢;洗澡时间不宜过长等。
“小中风”就是这样一张具有中风预警作用的“黄牌”。
作为中风的“前奏”,“小中风”的发生是在提醒患者,必须立即采取干预措施,以免遭遇“红牌罚下”的结局。
特点:病情轻,易忽视
通常所说的“小中风”,指的是病情较轻、症状持续时间较短、可自行恢复的一类中风,如缺血性中风。
缺血性中风主要表现为突发一眼失明或复视(看东西有重影),口齿不清,半边肢体麻木、无力、活动障碍,半边面部麻木,头晕,站立不稳等。
缺血性中风发作时间短,大多不超过1小时,5~20分钟最常见,最长不超过24小时。
特别提醒:“小中风”的症状轻微、发作时间不长、大多能自行缓解,很容易被患者忽视。
许多患者在走路、吃饭或打麻将时,突发
半边肢体麻木、活动不灵便,或出现头晕、站立不稳等,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后,不适症状完全消失,便误以为是太累了的缘故,没有引起重视,更不知道这就是中风,自然也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本质:“小症状”,大问题
无论是“小中风”,还是严重的中风,其病因、危险因素和病理改变都是一致的。
也就是说,“小中风”患者尽管症状轻、发作持续时间短,但其脑血管的损害状况并不见得比大中风患者要轻。
更为关键的是,“小中风”的复发率很高。
也就是说,“小中风”容易“一发再发”,而一旦再次发作,就可能不是“小中风”,而是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大中风”了。
“大中风”一旦发生,除少数脑梗死患者在起病4.5小时内可以接受溶栓治疗外,其他任何治疗都只能起到一定的对症、支持作用,疗效非常有限。
特别提醒:与毫无预兆就发生严重中风的病人相比,“小中风”患者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获得了一次“亡羊补牢”的机会。
临床上,不少老年人在出现疑似“小中风”症状时,常因为“不想给家里人添麻烦”、“晚上去医院不方便”,或者自认为“睡一觉就会好”,而没有及时去医院就诊,白白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把“小中风”拖成了半边肢体完全瘫痪的“大中风”。
在此提醒广大中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抽烟、饮酒者,一旦出现突发
半边肢体麻木、无力,一眼失明或复视,口齿不清,走路不稳,头晕,一过性意识丧失等症状,一定要立即去医院就诊。
诊断:症状为主,影像学检查为辅
为尽快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疑似“小中风”患者应选择去设有神经内科的医院就诊。
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和影像学检查,作出诊断。
特别提醒:诊断“小中风”的最重要依据并不是影像学检查结果,而是临床症状。
如果没有临床症状,就不能妄下诊断。
随着CT检查的日益普及,不是“小中风”而被误诊为“小中风”的患者不在少数。
临床上,部分老年人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仅仅因为偶尔做了次头颅C T,发现脑内有“腔隙性梗死灶”,而被一些医生错误地戴上了“小中风”的“帽子”。
其实,70岁以上老年人如果做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脑内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腔梗”灶,看到“腔梗”灶,并不意味着患了“小中风”。
还有一种情况是,部分老年患者因持续头昏、头晕或头痛多日去就诊,做CT或磁共振检查,提示有“多发腔梗”,也被诊断为“小中风”。
其实,只要医生能够仔细询问病史,便会发现这些患者的症状与“小中风”的症状有很大区别,“多发腔梗”并非导致其持续头痛、头晕的真正病因。
防治:控制危险因素,降低复发风险
当被确诊为“小中风”以后,患者应尽早在医生指导下接受规范治疗,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争取把中风复发的风险降到最低。
具体治疗措施包括: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
不少患者对“何时停药”问题非常关注。
特别是当他们发现自己的血脂、血糖等指标已经降至正常时,都希望能尽早停药。
这其实是一种不科学的认识。
治疗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脂血症唯有坚持长期用药,才能保持血压、血脂和血糖的稳定。
患者在用药后各项指标降至正常,仅代表用药有效,并不表示疾病已经被治愈。
一般地说,抗血小板药、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等,都需要终身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