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教育思想的研究共29页文档
鲁迅对教育的看法.

鲁迅先生对教育的看法深刻而具有前瞻性,他认为教育是立国之本,是培养国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鲁迅对教育的一些核心观点:1. 立人为本:鲁迅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人”,即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和创新精神的现代公民。
他认为,教育应该帮助人们摆脱旧文化和旧教育的束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 改革国民性:鲁迅认为,要改变中国落后的现状,必须从改革国民性做起。
他批判了旧文化中的“主奴文化”和“物奴文化”,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人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
3. 尊个性张精神:鲁迅提倡教育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个性,鼓励人们追求真理和自由,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昂扬精神的个体。
4. 教育的现代性:鲁迅认为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思想,同时保留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他提出了“拿来主义”,即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分。
5. 教育的实践性:鲁迅强调教育应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反对脱离实际、空洞无物的教育方式。
6. 教师的角色:鲁迅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强调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专业素养,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7. 教育与社会:鲁迅认为教育与社会环境紧密相关,教育改革需要整个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他倡导通过教育来改良社会,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8. 批判旧教育:鲁迅对旧式的封建教育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认为这种教育方式压抑了人的创造力和个性,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9. 提倡白话文教育:鲁迅是白话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认为白话文更接近民众,更有利于普及教育和提高国民的文化水平。
鲁迅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对中国教育产生深远影响,他的许多观点对于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鲁迅教育思想

“解放我们的孩子”——浅谈鲁迅儿童教育思想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摘要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并且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我们对于鲁迅先生关于革命思想的作品思想挖掘已经几乎非常到位了,但是对于鲁迅先生儿童教育思想的内容挖掘还不是很到位。
其实,鲁迅先生的作品对中国的教育、尤其是儿童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思辨,并且内容丰富而具体。
在当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儿童的思想教育等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忽视,导致了一些现象和问题的频繁出现,比如雇佣童工,忽视儿童生命;虐待儿童,扼杀儿童生命等等一些教育问题。
并且,在我国还存在对于儿童自身生命教育的不到位,基本的教育体系、教育模式甚至是思想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
可见,我国在儿童生命教育等问题上不但存在制度上的问题,还存在国民根深蒂固意识上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对儿童生命教育的思想以及关于儿童生命教育的文学作品等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研究。
所以,笔者通过对于鲁迅先生文学作品中关于儿童生命教育思想的探索和挖掘,旨在为我国对于儿童生命教育思想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对于鲁迅先生的儿童生命教育思想进行了分析。
然后,结合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儿童生命教育所存在问题,阐述了鲁迅先生的儿童生命教育思想对于当今社会的启示。
关键词儿童教育思想;鲁迅;教育启示Abstact Lu Xun, China's greatest writers, thinkers and revolutionaries, and also a great educator. We thought Mr. Lu revolutionary ideas about the excavation work has been almost in place, but for Mr. Lu content Child Education excavation is not in place. In fact, Mr. Lu Xun's works on China's education, especially 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 of speculative depth, and content-rich and specific. In today's society, whe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people for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children there are more or less ignored, leading to some phenomena and problems frequently arise, such as child labor, child neglect life; child abuse, strangled children's lives and so some education. Moreover, there is in our own life education for children not in place, the basic education system, educational model and even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system is not perfect. Visible presence of institutional issues not only in the lives of children in education and other issues, there are still deep-rooted problem of national consciousness on. For solving these problems, the most direct and effective way is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a child's life and literary works on children's education and other life-depth excavation and research. Therefore, the author Lu Xun Literature for exploration and mining in the lives of children on educational ideology, aimed at our children's lives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al thought of a new way of thinking.The main work is as follows:First, for Mr. Lu's child life education thought it was analyzed.Then, with today's society, people for education problems of children's lives, explained Lu Xun thought life education for children in today's society for inspiration.Keywords: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 Xun; Categories Educational Thought鲁迅以文学与革命而闻名,然而从职业角度来说,他一生中最主要的工作是教师,而在其小说、杂文等作品与书信之中,也对中国的教育、尤其是儿童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思辨。
鲁迅的教育观念

鲁迅的教育观念鲁迅先生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他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至今仍对我们很有启发。
鲁迅先生认为:要想让孩子们长成具有“独立人格”的大人,必须改变当时中国落后的传统教育,重视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养成教育。
因此,在“身心并重”的原则指导下,提倡全面发展,重视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使之形成完美的人格,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和挑战。
例如:学校组织一年一度的艺术节,或以“体验教育”为主题的社会调查,要求孩子们做相关的记录,回来再谈自己的感受与体验,了解每个孩子的真实想法。
不要强迫孩子盲目地去观察和感悟,而要激发孩子主动思考和探究的欲望,从而得到创新思维的训练,获得个性发展的机会。
“人的生活离不开故乡”,如果没有故乡,人就没有了根基,所以要引导孩子树立故乡意识。
儿童最初认识世界的途径往往是依靠家庭、亲人、邻居和朋友。
于是,在故乡的土地上寻找生存的乐趣和养成行为习惯,逐渐形成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建立自我概念,进而从生活实践中体会和把握规律,掌握各种本领。
因此,我们可以说,孩子的心灵首先属于故乡。
爱迪生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据说爱迪生小时候,在农场放牛,看到报童散发的广告单上写着“有奖金收买一只鸡蛋”的消息,他就很惊奇,为什么有人花钱买一只鸡蛋呢?他一定要弄明白其中的奥秘。
然后,他便仔细观察鸡的生活习性,注意它的举止姿态,每天放牛的时候,他都要数一数母鸡下了多少个鸡蛋,久而久之,他便懂得了母鸡每次下蛋所需的时间,也知道了母鸡孵蛋的规律,于是,他通过反复试验,不断总结,终于发明了电灯泡。
虽然他童年时的生活贫困,但是正是这种环境,培养了他善于思考的习惯,磨砺了他坚忍不拔的精神,他的故乡使他终身难忘。
“外国留学生,其主义愈多,则其自满心愈大,后来者之事业,因之以阻滞无成者,亦复不少。
故自由固不可少,而尤以独立思想为前提。
”即使是做一件事情,选择的方向愈多,人就越容易迷茫;选择的空间愈大,自满的情绪就越膨胀;思考的范围越广,牵扯的枝节就越多,不但不利于成功,还会妨碍人的独立自主。
鲁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

鲁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
鲁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强调思想的重要性:鲁迅认为,思想是教育的基础,学生应该学习思考,而不是死记硬背。
二、强调自由思想:鲁迅认为,学生应该有自由思想,不受外界压力的影响,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强调实践性教育:鲁迅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实践来学习,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重视家庭教育:鲁迅认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
五、强调社会实践:鲁迅认为,学生应该到社会实践,接触社会,以便更好地了解社会,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鲁迅先生的教育观念

鲁迅先生的教育观念鲁迅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领军人物,对教育问题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
他对中国传统教育体系的批判和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倡导,都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鲁迅先生的教育观念。
鲁迅先生对中国传统教育体系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他认为中国古代的儒家教育过于注重死记硬背和机械化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他在《狂人日记》中写道:“中国之弊多矣,而儒教独甚,科举独宜罪。
”这句话道出了他对科举制度的弊端和儒家教育的批评。
他认为传统的文言文教育过于罗嗦,让学生在死记硬背中失去了思考的能力,使得学生成为了没有创造力和自主意识的怯懦人。
鲁迅先生呼吁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让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
鲁迅先生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在他看来,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填鸭式的灌输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他在《自嘲集》中写道:“唯倡其独立,煽其自由,也是一道款款书路。
”他认为,教育要引导学生走向独立思考的自由之路,让他们不再盲从,有能力批判和创新。
鲁迅先生重视教育的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
他认为教育应当关注社会的现实问题和人民的疾苦,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他在《华盖集》中写道:“觉地起行,且使茫茫众生有一二点星斗的真邃明。
”他认为教育应当启迪众生,引导他们明了真理,找到前行的方向。
鲁迅先生强调教育要有爱心,要关怀学生的心灵需求,帮助他们成长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的人。
鲁迅先生强调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格。
他在《无声的自由》中写道:“希望通过这种教育的模范作用,让人们学会做人。
”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才。
鲁迅先生的教育观念是立足中国传统教育,批判其中的弊端,强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关注教育的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以及强调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鲁迅的教育观念

“所以觉醒的人,此后应将这天性的爱,更加扩张,更加醇化;用无我的爱,自己牺牲于后起新人。
”鲁迅先生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理解;二是指导;三是解放。
“这样,便是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理解”“指导”“解放”便是鲁迅先生关于“怎样做父亲”、怎样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的核心“教育观”。
在这三个词中,仿佛他更看重“解放”:“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类中的人,因为既我,所以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所以也应同事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
”如何“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应该是每个父母都要好好思考的问题了。
“孩子初学步的第一步,在成人看来,的确是幼稚,危险,不成样子,或者简直是可笑的。
但无论怎样的愚妇人,却总以恳切的希望的心,看他跨出这第一步去,决不会因为他的走法幼稚,怕要阻碍阔人的路线而‘逼死’他;也决不至于将他禁在床上,使他躺着研究到能够飞跑时再下地。
因为她知道:假如这么办,即使长到一百岁也还是不会走路的。
”(《这个与那个》)鲁迅先生在这里似乎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对于孩子的成长,父母一定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宽容和鼓励,允许他们在一次次的跌倒中爬起,哪怕是再跌倒、再爬起也不要丧失信心。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得到“发展”,掌握“自立的能力”,成为独立的人,才能实现人类的“超越”。
“倘若现在父母并没有讲什么精神上体质上的缺点交给子女,又不遇意外的事,子女便当然健康,总算已经达到了继续生命的目的。
”然而父母的责任就仅仅是“继续生命”吗?当然不是。
鲁迅先生继续写到:“但父母的责任还没有完,因为生命虽然继续了,却是停顿不得,所以还须教这新生命去发展。
”“发展”,大概就是鲁迅先生关于“教育观”的核心。
“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更幸福;就是超越了自己,超越了过去。
”。
浅析《朝花夕拾》中的教育思想-精选教育文档

浅析《朝花夕拾》中的教育思想一、“立人”的根本在于儿童教育,应以孩子为本位“立人”思想是鲁迅最早提出的。
所谓“立人”,即是人的自由与解放。
鲁迅在《文化偏至论》里指出:“……生存两间,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述,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
①鲁迅提出的“立人”思想,把“沙聚之邦”的中国改造成为“人国”的思想,是充满着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色彩的。
是为反对封建专制主义长期禁锢人民群众思想而提出的一个思想启蒙运动的理论纲领。
而鲁迅一生关注的“立人”问题,根本在于儿童教育。
同时,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是建立在其针对国民现状提出的“立人”思想的基础之上的。
鲁迅关注青少年儿童的教育问题,其实正是在谈论一个民族的国民性问题。
鲁迅深刻认识到,教育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和整个社会紧密相连,所以他说“学风如何,我以为是和政治状态及社会情形相关的。
”②因此,鲁迅把国民教育问题当成自己一生的使命。
鲁迅在1919年发表了著名的社会评论《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其核心问题正是儿童教育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鲁迅提出了“一孩子为本位”的教育思想。
即把孩子放在“本为”,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从孩子出发。
并且,鲁迅也批判了传统的伦理体系中那种父亲对孩子有“恩”的观点。
这种态度源自于大人的“爱”。
因为要把传统中的“恩”转换为“爱”,因此父母与子女应该是平等的,父母应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来养育子女。
鲁迅深知中国的封建正统教育对待孩子的不良影响,封建正统教育实际上是对孩子实行一种“奴化”教育,把孩子往驯良的“静”的方向发展,低眉顺眼,唯唯诺诺才是一个好孩子,最终成为只会成为听从命令的奴隶和愚钝的机器。
鲁迅认为,父母应该敢于“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孩子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③这是父母对待孩子最无私,也是最正确的爱。
同时,也是鲁迅对于儿童教育的最好诠释。
二、《朝花夕拾》中蕴含的教育思想(一)儿童读书问题,对充满封建色彩的读物批判中国二十世纪二三时年代,新型的儿童读物非常稀少,大量的传统儿童读物仍在使用,其特征也与儿童心理特点相悖。
鲁迅立人教育思想的实践与研究

鲁迅“立人”教育思想的实践与研究绍兴市鲁迅小学教育集团陶月梅在20世纪,当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进程中,一代伟人鲁迅的影响力足以彪炳史册,与日月同光。
他以毕生不懈的努力创造了辉煌的“鲁迅文化”,其内蕴之宏大,影响之深远,已成为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鲁迅小学教育集团作为绍兴这一历史文化名城的窗口学校,又以先生的英名命名,确立以弘扬鲁迅文化,构建集团的现代教育创新格局为办学理念,这既是一种历史责任,而且实践证明,又是唯一的正确选择。
(一)深入践行“立人”为本的办学理念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伟大的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而其中最突出的便是“立人”的教育意识。
他说过“是故将生存两间,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鲁迅先生百年前说过的话,今天仍然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可以说是历久而弥新。
继承前任校长的办学思想,面对鲁小教育集团应承担的新的历史使命,我们于2006年集团成立之际确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为:弘扬鲁迅“立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提升教育的文化品质为首,优化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树立教育的人文服务为先,构建举校学习体制,大力发展教育的现代化和精致化。
在这个办学理念中我们认为最基本的一点是“弘扬鲁迅‘立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二)“立人”精神观照下的“四独”儿童教育鲁迅的“立人”思想也充分地体现在他的儿童教育观上,他认为,中国传统的儿童教育方法之一的“禁”,对孩子的思想、言论、行动加以严格的限制,“终日给以冷遇和呵斥,甚至于打扑,使他畏功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名其曰‘听话’,算为是教育成功,待到放他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这种教育方法造就的是“奴才”。
另一种教育方法为“任”,即“任其跋扈”,对孩子的思想、言语、行动一点也不管,这种教育方法造就的是“顽童”。
而当今的儿童教育应是培养“后起新人”,儿童教育只有培养“后起新人”,才能使新的一代,“将来成为完全的人”。
鲁迅先生对儿童教育的看法

鲁迅先生对儿童教育的看法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对儿童教育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儿童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是培养未来社会主人翁的重要途径。
下面将从鲁迅先生的教育观、儿童身心发展、儿童教育方法等方面来探讨他对儿童教育的看法。
鲁迅先生的教育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他认为,儿童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和批判精神。
他主张儿童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让他们成为有思想的公民。
他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自主思考能力的人,而不是机械地灌输知识。
鲁迅先生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
他认为,儿童是天真无邪的,需要得到充分的关爱和尊重。
他反对过度的纪律和死板的教条主义,主张给予儿童足够的自由和发展空间。
他强调儿童应该在快乐与自由的环境中成长,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和体验来发展自己的潜能。
鲁迅先生提倡儿童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他反对纸上谈兵的教育方式,主张通过实践来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他认为儿童应该接触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主张教育要以生活为基础,把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儿童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鲁迅先生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育方法。
他主张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
他认为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他主张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他还提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让他们接触各种优秀的文化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
鲁迅先生对儿童教育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
他强调儿童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注重实践和创造性的教育方法。
他的教育思想对现代儿童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学习。
鲁迅儿童教育思想研究

鲁 迅 不 仅是 伟 大 的文 学 家 ,而 且 是 伟 大 的 教 育 家, 他所 提 出 的一 系列有 关 教育 问题 的革 新 主张 和 许 多精辟的见解 , 直到今天, 对于我们的教育工作仍有着 重要的现实意义 。鲁迅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 , 涉及到 许 多领 域 。其 中 , 作 为鲁 迅 教 育思 想绝 大 部分 的儿 童
教育思想 , 其精髓我们可以从鲁迅的著作 中有所探知。 “ 从我 们起 。 解放 了后 来 的人 。” — —《 坟・ 我们 现在 怎样 做父 亲》 鲁 迅认 为 , 要重 视儿 童 的家庭 教 育 。父 母要 懂 得 教育子女的重要性 , 用健康 的思想去教育子女。真正 做到这 一点 , 就要 改革家庭关系 , 改革过去传统 的父 与子关系。 正像鲁迅在《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中所说 的“ 总括大意 , 便只是从我们起 , 解放了后来 的人。” 1 . “ 后起 的生命 , 总 比 以 前 的更 有 意 义 , 更 近 完 全……” 一一 《 坟・ 我 们现在 怎 样做父 亲 》 这体现 了鲁迅的进化论思想。一切“ 生命何 以必 需继 续 呢?就 是 因为要 发展 , 要 进化 。” “ 一, 要保 存生 命; 二, 要延 续这 生命 ; 三, 要 发展这 生命 ( 就是进 化 ) 。 ” 要保 存 生命 , 就 要摄 取食 品 ; 要 延 续生 命 , 就 要 生儿 育 女; 要发 展生命 , 就要教 育好 子女 , 使 他们健 康 成长 。 2 . “ ‘ 父 子 间没有 什么 恩 ’ … …” —— 《 坟・ 我 们 现在 怎样做父亲》 鲁 迅根 据进 化 论思 想 , 一 语 道破 父 母本 位 思 想 和 利 己思想的实质 。他说 , 为了保存生命 , 就要摄取食 品, 为了继续生命 , 就要养儿育女 。 所以“ 饮食 的结果 , 养 活 了 自己 , 对 于 自己没 有 恩 ; 性 交 的结 果 , 生 出子
谈鲁迅文学作品中蕴涵的教育思想

延长人类生命 的办法 , 而是 缩短人类生命。 鲁迅从儿 童心 理 的角度 出发 ,对 “ 老莱娱亲 ” 、 “ 郭 巨埋儿 ”式的故事表达 了极大 的不理解与反感 , 并将其斥之为“ 把 肉麻 当有趣 , 以不情为伦纪” 。郭 巨 埋儿, 埋 了儿 子 以养活母 亲 , 不但 残忍 , 而同 时也 伤 害 了做 母亲的感情 。鲁 迅还在文 中揭示 了儿 童反感 的原 因: 儿童 天真无 邪 , 无论 是做事 情 , 还是 想 问题 都很 认真 , 他们 最厌 恶欺诈 ; 儿童 天生具 有 同情心 , 对“ 郭 巨埋儿 ” 式无情天 生痛恨。通过此 文鲁迅告诉 了读者 ,儿童读物 要有健康 的内容和适应 儿童心理 特点 的形式 , 不 可用妖 妄 、 虚伪 的故事 恐 吓 、 欺骗儿
从《 从百 草原到三 味 书屋》 一 文 中也 可 以看 出 : 他 向 寿镜吾先生 问“ ‘ 怪哉 ’ 这虫, 是 怎么一 回事 ” , 上课 时
描《 荡寇 志》 和《 西游记》 的绣像 。正是这些神奇 的故 事、 神奇 的绘 画书极大激发起 了鲁迅对于 书的兴趣 。
使 鲁迅 走上 了读 书的道路 。 ( 三) 《 二十四孝 图》 : 对儿童读物题材 的严厉批判 儿童读物是 儿童社会 教育 的重 要工具 ,鲁迅对 之十分重视 。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 的中国, 新 型的儿童 读物甚 少 , 大量 的传统 儿童读物仍 在 民间使 用 , 这些
刺激好玩 的事情 , 童年的鲁迅 自然也不例外。童 年鲁 迅喜欢 听神奇 的故事 ,喜欢读带 插图 的书——相 当 于我们过去读过 的小人书 , 现在 的连 环画 。关于此 ,
鲁迅是伟大 的教 育家。在儿 童教 育方面 , 鲁迅有 许 多科学 而精 辟 的见解 。例 如 , 最早 《 狂人 日记》 中
鲁迅先生教育思想研究

文艺影响
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说、散文、杂文、木刻、现代诗、旧体 诗、名著翻译、古籍校勘和现代学术等多个领域都有巨大贡献。作为 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鲁迅创作的为数不多的小说建立了中国 小说的新形式;他所创作散文更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他的 所开创的杂文文体富有现代性、自由性、批判性和战斗性,是后世作 家最常使用的“批判武器”,他所创作的杂文更是中国社会、政治、 历史、法律、宗教、道德、哲学、文学、艺术乃至文化心理、民性、 民情、民俗……的百科全书。几乎所有的中国作家都在鲁迅开创的基 础上,发展了不同的方面的文学风格体式。作为翻译家他大量的翻译 了外国的文学作品、科学自然作品为开启民智,引入先进的科学文化 思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作为美术爱好者鲁迅大量引进了西方木刻、 版画作品,并在精神、理论和精神等多方面支持青年人学习木刻、版 画艺术,极大的推进了现代木刻、版画在现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 现代中国的美术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
视教学方式的变革、学习兴趣的激发、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有效利用,重
视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更为重要的是,他本身就是这种教育 理念的实践者和贯彻者 。
鲁迅先生不仅是文学家、思想家与革命家,还是伟大的教育家。先生 从事教育30年,他批判旧教育,引起了国人的关注;倡导并实践新教 育思想,对现代教育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先生的教育思想是丰富的, 他在《狂人日记》里借狂人之口,道出了所谓的“仁义道德”的悠久 历史,其实就是“吃人”的真实记载;他还指出教育的实质,即“解 放了的社会,就是解放了自己”;他认为教育培养“新人”应当是有 “自立能力”的,“是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为父母占有的人”; 他希望青年学生要敢笑、敢怒、敢骂、敢打,有朝气,敢作敢为;他 激励青年为国奉献,不要无为地牺牲,也不要无所作为。
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浅析

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浅析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也是伟大的教育家。
在儿童教育方面, 鲁迅有许多科学而精辟的教育见解。
本文就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鲁迅儿童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础(一)思想的基础。
鲁迅的思想发展有一个从进化论到阶级论, 从革命的民主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的过程。
早在南京读书的时代, 鲁迅就接受了进化论思想,相信“将来必胜于过去, 青年必胜于老人”。
十月革命以后,他从中吸取了新的力量, 积极地投入到伟大的五四运动中。
革命的实践进一步促进了他思想的发展。
特别是在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革命政变后, 他开始用阶级观点来看问题和分析问题, 同时坚定“唯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的信念, 他把革命的希望寄托在无产阶级身上, 逐步地形成了共产主义世界观。
鲁迅坚定刚强的思想品格体现了“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思想志向和立场, 从而也为他形成敏锐的、深刻的、精辟的教育思想奠定了基础。
(二)实践的基础。
鲁迅具有教育实践经历, 且对教育问题也有许多重要论述。
鲁迅针对封建社会压抑儿童、摧残儿童的旧教育体系, 从儿童自身特点出发,在创作和评论中,提出了许多使儿童健康成长, 成为解放的人的新思想, 主要是对封建儿童观的冲击和批判。
鲁迅长期的教育实践经验历练了其教育洞察力, 发现旧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大胆提出改革旧中国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形成了深刻且富有哲理的教育思想。
二、鲁迅儿童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一)“救救孩子”――惊醒了一个时代, 开启了一个有关启蒙与教育的重大话题。
1918年5月,鲁迅在发表的《狂人日记》中,发出“救救孩子”的强烈呼声, 呼吁人们把孩子从封建礼教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培养一代新人。
他的“救救孩子”开启了一个有关启蒙与教育的重大话题。
同时, 鲁迅揭示了旧中国社会对儿童缺乏教育的重视性, 他在1918 年9 月发表的《随感录二十五》中说: “中国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
浅析鲁迅作品中的教育思想

浅析鲁迅作品中的教育思想【摘要】鲁迅作品中的教育思想深刻而独特,其对传统教育的批判反映了对旧体制的不满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在其作品中,教育的社会意义得到了充分体现,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关爱弱势群体。
鲁迅将教育视为启蒙和革命的重要工具,在作品中强调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强调个体的独立思考和自我提升。
最重要的是,他呼吁进行革命教育,鼓励人们勇敢抗争,推动社会变革。
鲁迅作品中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仍具有重要启示,提醒我们关注社会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勇于改变现状。
教育是鲁迅作品中的重要主题之一,体现了他对社会改革和进步的追求。
【关键词】鲁迅,作品,教育思想,传统教育批判,社会意义,启蒙教育,自我教育,革命教育,当代教育,启示,重要主题。
1. 引言1.1 介绍鲁迅及其作品鲁迅以犀利的思考和批判精神,揭露了中国社会的黑暗面,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并激发了人们对教育的思考。
在他的作品中,教育思想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之一,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批判、对启蒙教育和革命教育的探讨等方面,展现了他对于教育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教育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鲁迅在其作品中对于教育的探讨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教育问题的深刻思考。
1.2 阐述教育思想在鲁迅作品中的重要性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之一,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荒谬。
在鲁迅的作品中,教育思想扮演着重要角色,反映了他对教育问题的深刻思考和批判。
教育思想在鲁迅作品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更是鲁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鲁迅作品中的教育思想贯穿始终,他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批判,揭示了封建教育的种种弊端和荒谬性。
在他的作品中,教育被描绘为一种束缚人性、扼杀个性的工具,使人沦为奴隶般的机器。
他呼吁改革教育制度,赋予学生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空间,使其不再被机械地灌输知识。
鲁迅作品中也体现了教育的社会意义,教育被视为解放人类的途径,是走向现代化、民主化的必经之路。
鲁迅教育思想探析

文章编号:1673-2103(2018)04-0082-04鲁迅教育思想探析∗张金凤(菏泽学院ꎬ山东菏泽274015)摘㊀要:鲁迅不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㊁文学家和革命家ꎬ而且在教育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ꎮ对鲁迅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㊁内容和教育理想进行探析ꎬ从而重新认识鲁迅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ꎮ关键词:鲁迅ꎻ教育ꎻ立人ꎻ儿童中图分类号:G40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提起鲁迅ꎬ人们首先会想到他的杂文或小说ꎬ以及他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和思想史上的卓越功勋ꎮ然而ꎬ鲁迅在文学上的光芒将其教育上的建树掩盖ꎬ鲁迅教育思想鲜有人关注ꎮ通过研究不难发现ꎬ从«狂人日记»到«阿Q正传»ꎬ从«坟»到«野草»ꎬ鲁迅精神及其作品ꎬ从头至尾都与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ꎮ无论是对人的个性解放的追求㊁对旧教育的批判㊁对儿童成长的关注ꎬ还是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的准确论断ꎬ都离不开教育的命题ꎮ一㊁鲁迅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鲁迅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华民族遭遇危难之际ꎮ清政府刚刚打破沉睡的旧梦ꎬ认识到中国已然落后西方ꎬ不能够再妄自尊大ꎬ于是被迫打开国门ꎮ这个时期ꎬ觉醒的知识分子同时肩负着民族救亡与启蒙的双重责任ꎬ鲁迅便是其中之一ꎮ鲁迅童年时代遭受了家族的变故ꎬ早期的人生际遇使他感受到了人情冷暖ꎬ也看到了清政府统治下的封建王朝的腐朽与没落ꎮ赴日学习的经历又让他深切地感受到了贫弱国家国民的自卑与凄凉ꎮ他在日本求学时看到了关于日俄战争的影片ꎬ其中有杀害中国俘虏的惨烈镜头ꎬ但一同观看的中国同胞表情却十分冷漠ꎬ这样的情形深深地触动了鲁迅ꎮ他觉得精神的麻痹比身体的病痛更为可怕ꎬ国民精神的封闭是阻碍国家发展的重要原因ꎮ青年鲁迅认为ꎬ国家落后的根本在于封建思想对于国民精神的禁锢ꎬ若要发展首先要进行国民精神启蒙ꎮ鲁迅指出: 精神现象实人类生活之极巅 [1]ꎬ认为要救国人ꎬ 我们的第一要著ꎬ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ꎬ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ꎬ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ꎬ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ꎮ [2]文艺是鲁迅改造国民精神的重要手段ꎬ而进行民族精神启蒙和教育则是鲁迅从事文艺创作的最终旨归ꎮ李泽厚在总结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发展时认为ꎬ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主动担起了救亡与启蒙的双重使命ꎬ但救亡往往大于启蒙ꎬ启蒙的任务在拯救民族危亡面前往往会被冲淡ꎮ但对于鲁迅来说ꎬ启蒙与救亡是同等重要的ꎬ甚至是大于救亡的ꎮ鲁迅始终认为ꎬ如果不进行民族文化启蒙和国民精神的改造ꎬ救亡就无法彻底完成ꎮ二㊁ 立人 的教育理想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说: 是故将生存两间ꎬ角逐列国是务ꎬ其首在立人ꎬ人立而后凡事举ꎻ若其道术ꎬ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 [3]ꎮ鲁迅审时度势ꎬ全面分析了当时的中国如何受 西学 的影响ꎬ指出 西学 的发展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土壤ꎬ中国不应该盲目地崇拜西方ꎮ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ꎬ支撑西方物质文明迅速发展的是其精神文明ꎬ而西方精神文明的精髓就在于 立人 ꎮ在鲁迅看来ꎬ中国人长期压抑在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思想之下ꎬ个性被磨灭ꎬ整个民族毫无生气和斗志ꎬ处处散发着奴性的气息ꎮ鲁迅认为改变国家和28第40卷第4期Vol.40㊀No.4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菏泽学院学报JournalofHezeUniversity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8年8月Aug.㊀2018∗收稿日期:2018-06-21作者简介:张金凤(1981 )ꎬ女ꎬ山东菏泽人ꎬ在读博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㊁教育哲学㊁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ꎮ民族的前途命运要先 立人 ꎬ具体来说就是 尊个性 张精神 ꎬ即尊重人的个性ꎬ认识到个人的价值ꎬ培养出具有独立思想并且意志力超群的人ꎬ这样的人才能成为国家 将来之柱石 [4]ꎮ人只有自立自尊才能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ꎬ才能形成坚定的意志ꎮ而中国人的意志总是不断地被封建伦理道德打压ꎬ普通民众没有反抗的能力ꎬ从被迫服从到自主地顺从ꎬ这样的环境下难以实现人格上的自信ꎬ更难以形成独立的品格ꎮ一个没有自己独立思想和品格的人往往会伴随质疑㊁猜忌㊁不团结ꎬ更不会对公共事务负责ꎬ久而久之形成了 劣根性 ꎬ因此这种品格的人也是无法对社会尽到责任和义务的ꎮ因此鲁迅希望从 立人 开始ꎬ而 立人 也是一切改革的基础和开端ꎮ鲁迅的 立人 思想ꎬ关注的始终是精神现象㊁人的问题ꎬ反抗的也是精神奴役的现象ꎮ鲁迅以文学为武器ꎬ来对抗一切压迫力量ꎮ在社会层面ꎬ如果每个人能够做自己社会的主人ꎬ不分尊卑ꎬ成为社会的一份子ꎬ那么也自当为社会尽心尽力ꎮ如果仍去除不了奴性ꎬ那么国家仍然是一盘散沙ꎬ进步也就无从谈起了ꎮ可见ꎬ鲁迅认为ꎬ 立人 是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根基ꎬ也是鲁迅一生为之奋斗的教育理想ꎮ鲁迅认为应该先完成个人的精神的解放ꎬ再谈如何同国外竞争ꎮ三、丰富的教育思想鲁迅一生的职业除了作家之外ꎬ还做过教师和公务员ꎬ拥有完整的教育思想和丰富的教育实践ꎮ鲁迅的教师生涯始于从日本回国之初的1909年ꎬ终于1927年ꎬ长达17年之久ꎮ他一生中曾两度出任专职教师ꎮ除此之外ꎬ鲁迅还长期担任兼职教师ꎮ教书育人确实是鲁迅付出了时间和心血的一项事业ꎬ是他生命实践的重要内容ꎮ其实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从事学校教育实践活动ꎬ鲁迅都在认真严谨的做着同一件事ꎬ即致力于人的精神解放与改造ꎮ他的教育思想的重大意义也在于如何打破封建道德文化秩序ꎬ建立起新的 人国 ꎮ(一)批判旧教育鲁迅对旧教育和旧教育对于人性的摧残深恶痛绝ꎮ第一ꎬ鲁迅认为旧教育的基础是旧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ꎮ鲁迅在致许广平的信中曾说: 教育界的清高 正如人身的血液一坏ꎬ体中的一部分决不能独保健康一样ꎬ教育界也不会在这样的民国里特别清高的ꎮ [5]鲁迅认为教育是不可能独立于社会政治环境之外的ꎬ在旧社会尤为如此ꎬ教育沦为用来教化和统治民众的政治工具ꎮ鲁迅对清末民初的 教育救国论 和 整理国故 立场十分鲜明ꎮ反对 教育救国 并不是反对教育ꎬ而是他清醒地认识到ꎬ单靠教育无法完成救国ꎮ他认为若想救国ꎬ只有先 救民 ꎬ国民只有通过教育摆脱奴性ꎬ成为独立个性的人ꎬ民族才有希望ꎮ第二ꎬ鲁迅认为旧教育抹杀了人的个性ꎮ长期的封建伦理教化使人的精神麻木ꎬ让人不知道做人的权利为何物ꎮ鲁迅曾鲜明地指出中国人的 想做奴隶而不得 [6]ꎬ实际上是尖锐地批判旧教育对于人性的摧残ꎬ他不遗余力地想通过 文艺 唤醒民众ꎬ争取独立的精神ꎬ争取做人的权利ꎮ第三ꎬ鲁迅指出旧教育严重脱离生活实际ꎮ鲁迅在文章中经常批评 死读书 的青年ꎬ也严厉地指责旧式学校是 十足奴隶式的学校 ꎮ«京报副刊»征求青年必读书目时ꎬ鲁迅回复说: 从来没有留心过ꎬ所以现在说不出 [7]ꎬ并提醒青年少看中国书ꎮ鲁迅认为古书宣扬封建思想对青年危害极大ꎬ容易使青年再次陷入脱离实际的古书堆里ꎮ鲁迅还批判国民政府不经调查就推进脱离实际的教育改革ꎬ国民党政府为了推进 实用教育 ꎬ认为现在社会中已经 智识过剩 ꎬ 像铁扫帚似得 刷ꎬ刷ꎬ刷ꎬ把大多数的智识青年刷回 民间 去 ꎬ而实际上中国 百分之八九十的人还不识字 [8]ꎮ(二)启蒙国民精神鲁迅关注的向来是普通民众和弱势群体ꎮ他最同情的是普通民众ꎬ最痛心的也是普通民众ꎮ鲁迅对国民精神的反思最为深刻ꎮ他认为ꎬ要改造中国社会ꎬ只有从精神层面改变人ꎬ才是釜底抽薪的做法ꎮ鲁迅认为ꎬ中国人曾经两次被外族通过武力奴役ꎬ性格中往往表面谦逊实则软弱ꎬ表面豁达实则多疑ꎬ表面臣服实则怨怒ꎮ最重要的是失去了 自我 ꎮ而近代西方通过宗教改革等一系列革命ꎬ逐渐认识到自我的价值ꎬ自由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ꎮ相比之下ꎬ中国仍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ꎬ没有真正的平等ꎬ就谈不上人类尊严ꎮ于是鲁迅也阐发了实现382018年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张金凤:鲁迅教育思想探析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4期教育理想的路径ꎬ 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ꎬ内之乃弗失固有之血脉ꎬ取今复古ꎬ别立新宗ꎬ人生意义ꎬ致之深邃ꎬ则国人之自觉至ꎬ个性张ꎬ沙聚之邦ꎬ由是转为人国ꎮ [9]意思是说ꎬ与国外相比ꎬ既要紧跟西方精神发展的思潮ꎬ又不能失掉自己民族固有的文化ꎬ走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ꎬ国民的自我意识觉醒ꎬ个性得到解放ꎬ原来如同一盘散沙的国家才能转换为 人国 ꎬ迅速发展起来ꎮ西方顺利完成了民众 自觉 意识的精神启蒙ꎬ但中国国民的精神与性格一直在封建宗法伦理制度的教化下畸形成长ꎮ鲁迅将文学作为匕首ꎬ希望能够刺破这种旧梦ꎬ打开一种新的局面ꎮ鲁迅认为 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ꎬ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ꎮ [10]由此可见ꎬ鲁迅认为广义的教育目的ꎬ在于促进人性的发展ꎬ启迪国人的思想ꎬ重塑国民精神ꎮ(三)前瞻性的儿童教育理念儿童的成长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ꎮ鲁迅一生为中华民族殚精竭虑ꎬ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是他非常关注的问题ꎬ并且将希望寄托于儿童ꎮ鲁迅总是以冷峻的眼光审视一切ꎬ剖析国民性格ꎬ反对封建思想ꎬ尤其是反对封建宗法思想对于儿童以及青少年的毒害ꎮ他关注人生的困境ꎬ急于找到一种可以迅速改变中华民族发展困境的方法ꎬ将希望寄托于将来ꎬ希望将来的人ꎬ即现在的儿童不要走老路ꎮ鲁迅并没有专门的儿童教育学方面的论著ꎬ他的儿童教育思想主要是通过杂文和小说零散的呈现的ꎬ但又十分深刻ꎬ十分具有前瞻性ꎮ鲁迅非常重视儿童教育ꎮ改革旧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 立人 ꎬ解放思想ꎬ培养新人ꎬ他感到中国 大约太老了 ꎬ很多传统的东西深入成人的骨髓很难改变ꎬ那么只有从新人做起ꎬ即从改革儿童教育开始做起ꎮ鲁迅认为ꎬ对于儿童来讲ꎬ改革家庭是首要的ꎮ鲁迅从来都不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情ꎬ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家长的不断引导ꎬ儿童的依赖性和可塑性都非常强ꎬ如果将教育的全部都压在学校身上是非常不明智的ꎮ杜威指出 儿童需要成人经常不断的养护ꎬ也许就是把暂时的同居变为永久婚姻的一个重要原因ꎮ [11]可见良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ꎮ鲁迅认为在新式家庭中应该有平等民主的亲子关系ꎮ不仅仅家庭中的亲子关系要平等ꎬ鲁迅认为师生关系也应该是民主平等的ꎮ他反对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ꎬ说 从前的塾师ꎬ学生背不出书就打手心ꎬ但越打越背不出ꎬ我以为还是不要催促好 ꎮ[12]儿童的学习不是逼出来的ꎬ儿童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的特点ꎮ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ꎬ思想逻辑起点是人的自由和人性的正常发展ꎻ鲁迅相信进化论ꎬ认为将来必胜于过去ꎮ他认为儿童教育应该 以幼者弱者为本位 ꎬ主张以 爱 来联系亲子之间天然的感情ꎬ而不是以封建伦理道德所倡导的 恩 来束缚儿童ꎮ当然ꎬ他也很清醒的认识到ꎬ 这是一件极伟大要紧的事ꎬ也是一件及其困苦艰难的事ꎮ [13]鲁迅认为ꎬ对于下一代ꎬ长者应该 理解 ㊁ 指导 ㊁ 解放 ꎬ儿童教育改革不易ꎬ但也必须进行ꎮ鲁迅为教育者指出了前进的道路ꎬ从先觉醒的人做起ꎬ 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ꎬ肩住了黑暗的闸门ꎬ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ꎻ此后幸福的度日ꎬ合理的做人ꎮ [14]鲁迅认为封建伦理道德代代相传ꎬ若想改革只有从当代做起ꎬ成人必须担负起应有的责任ꎬ摒弃传统教育中的糟粕ꎬ给儿童一个全新的世界ꎮ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上海的儿童»«从孩子照相说起»等文章中都谈到了儿童教育问题ꎬ可以看出ꎬ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受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和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ꎬ充满了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反抗的意味ꎬ并努力寻找着自由㊁平等㊁民主的新的时代气息ꎮ四、结语鲁迅呼唤 精神界之战士 [15]ꎬ他一生以 文艺 为武器ꎬ深刻剖析国民性ꎬ关心儿童的成长ꎬ他的战斗始终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ꎮ无论以何种形式ꎬ他关注的始终是人的精神塑造问题ꎬ反抗的也是精神奴役下人的困境与挣扎ꎮ鲁迅对旧社会利用传统文化禁锢国民思想的现状感到痛心ꎬ国人在失落的文明中显现出来的只有奴性ꎬ而没有本应该属于从文明古国中走来的人的优秀的品格ꎮ他对国人性格深入剖析思考ꎬ对民族危亡的思虑ꎬ对广大贫苦大众的热情ꎬ都寄于文学作品的字里行间ꎬ凝聚在鲁迅精神之中ꎮ顾明远先生认为鲁迅是实实在在的教育家ꎬ48他的教育主张符合教育的一般规律ꎬ具有科学性㊁前瞻性ꎮ [16]鲁迅对国民精神感悟之透彻ꎬ批判之冷峻ꎬ对国民教育精神的改造期望之迫切鲜有人能及ꎮ也正因此ꎬ鲁迅以超然的深刻性和前瞻性预测了当今存在的问题ꎬ令人惊叹ꎮ时至今日ꎬ现代社会迅速发展ꎬ在带给我们生活上的便利的同时ꎬ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ꎬ百年前鲁迅提出的教育问题仍然存在ꎮ重温鲁迅精神及教育思想ꎬ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ꎬ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ꎬ对于我们思考儿童教育㊁培育合格公民等问题仍有深刻的启示ꎮ参考文献:[1][3][4][9]鲁迅.文化偏至论[G]//鲁迅全集:第二卷.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ꎬ2013:303-316.[2]鲁迅.呐喊 自序[G]//鲁迅全集:第一卷.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ꎬ2013:4-9.[5]鲁迅.致许广平[G]//顾明远.鲁迅教育文存.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ꎬ2017:93-106.[6]鲁迅.灯下漫笔[G]//鲁迅全集:第二卷.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ꎬ2013:428-435.[7]鲁迅.青年必读书[G]//鲁迅全集:第三卷.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ꎬ2013:11-12.[8]鲁迅.智识过剩[G]//鲁迅全集:第五卷.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ꎬ2013:183-184.[10]鲁迅.论睁了眼睛看[G]//鲁迅全集:第二卷.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ꎬ2013:447-451.[11](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们教育出版社ꎬ2001.[12]给萧军萧红的信[G]//鲁迅全集:第十一卷.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ꎬ2013:287.[13][14]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G]//鲁迅全集:第二卷.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ꎬ2013:366-377.[15]鲁迅.摩罗诗力说[G]//鲁迅全集:第二卷.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ꎬ2013:317-355.[16]顾明远.鲁迅 立人 思想的现实意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16(5):5-9.OnLuXun'sEducationalThoughtZHANGJin-feng(PersonnelDepartmentofHezeUniversityꎬHezeShandong274015ꎬChina)Abstract:LuXunwasnotonlyagreatthinkerꎬlitterateurandrevolutionistinChinaꎬbutalsohaduniqueviewsineducation.Thispaperanalyzesthebackgroundꎬcontentandeducationalidealsoastore-recognizethecontemporaryvalueofLuXun'seducationalthought.Keywords:LuXunꎻeducationꎻcultivatingpeopleꎻchildren(责任编辑:杨晓莹)58。
鲁迅教育思想解析

“解放我们的孩子”——浅谈鲁迅儿童教育思想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摘要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并且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我们对于鲁迅先生关于革命思想的作品思想挖掘已经几乎非常到位了,但是对于鲁迅先生儿童教育思想的内容挖掘还不是很到位。
其实,鲁迅先生的作品对中国的教育、尤其是儿童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思辨,并且内容丰富而具体。
在当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儿童的思想教育等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忽视,导致了一些现象和问题的频繁出现,比如雇佣童工,忽视儿童生命;虐待儿童,扼杀儿童生命等等一些教育问题。
并且,在我国还存在对于儿童自身生命教育的不到位,基本的教育体系、教育模式甚至是思想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
可见,我国在儿童生命教育等问题上不但存在制度上的问题,还存在国民根深蒂固意识上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对儿童生命教育的思想以及关于儿童生命教育的文学作品等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研究。
所以,笔者通过对于鲁迅先生文学作品中关于儿童生命教育思想的探索和挖掘,旨在为我国对于儿童生命教育思想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对于鲁迅先生的儿童生命教育思想进行了分析。
然后,结合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儿童生命教育所存在问题,阐述了鲁迅先生的儿童生命教育思想对于当今社会的启示。
关键词儿童教育思想;鲁迅;教育启示Abstact Lu Xun, China's greatest writers, thinkers and revolutionaries, and also a great educator. We thought Mr. Lu revolutionary ideas about the excavation work has been almost in place, but for Mr. Lu content Child Education excavation is not in place. In fact, Mr. Lu Xun's works on China's education, especially 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 of speculative depth, and content-rich and specific. In today's society, whe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people for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children there are more or less ignored, leading to some phenomena and problems frequently arise, such as child labor, child neglect life; child abuse, strangled children's lives and so some education. Moreover, there is in our own life education for children not in place, the basic education system, educational model and even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system is not perfect. Visible presence of institutional issues not only in the lives of children in education and other issues, there are still deep-rooted problem of national consciousness on. For solving these problems, the most direct and effective way is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a child's life and literary works on children's education and other life-depth excavation and research. Therefore, the author Lu Xun Literature for exploration and mining in the lives of children on educational ideology, aimed at our children's lives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al thought of a new way of thinking.The main work is as follows:First, for Mr. Lu's child life education thought it was analyzed.Then, with today's society, people for education problems of children's lives, explained Lu Xun thought life education for children in today's society for inspiration.Keywords: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 Xun; Categories Educational Thought鲁迅以文学与革命而闻名,然而从职业角度来说,他一生中最主要的工作是教师,而在其小说、杂文等作品与书信之中,也对中国的教育、尤其是儿童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