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03房颤病人的麻醉

合集下载

房颤病人的麻醉一例课件

房颤病人的麻醉一例课件

及时处理并发症
在麻醉苏醒过程中,一旦 出现并发症,如低血压、 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处理 ,确保病人安全。
04
房颤病人麻醉的风险和并发症
房颤病人麻醉的风险
心血管风险
房颤患者的心血管系统不稳定, 麻醉过程中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 ,导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甚至
心梗。
出血风险
房颤患者的凝血功能可能受损, 增加了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风险。
01
02
03
04
血流动力学监测
在麻醉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 的血压、心率、心电等指标, 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呼吸管理
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合理 使用呼吸机,避免缺氧和二氧
化碳潴留。
肾功能监测
注意监测患者的肾功能,避免 肾功能不全的发生。
体温监测
注意监测患者的体温,避免低 温和高温对机体的影响。
03
术前评估
对房颤患者的病情进行 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 病史、用药情况、心功
能等。
术中监测
在麻醉过程中密切监测 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 血压、心率、心电图等

及时处理
一旦出现并发症,应立 即采取相应措施,如给 氧、升压、抗心律失常
等。
术后护理
术后加强护理,密切观 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及 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05
房颤病人麻醉的未来研究方向
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探索
探索新型麻醉药物
研究开发更安全、更有效的麻醉药物,以减少对患者的生理干扰 和副作用。
麻醉监测技术升级
研究更精确、实时的麻醉监测技术,以便更早地发现患者生理变化 ,及时调整麻醉方案。
新型麻醉设备研发
探索和开发新型麻醉设备,如智能麻醉管理系统、无创麻醉给药装 置等,以提高麻醉效率和管理水平。

房颤病人的麻醉管理

房颤病人的麻醉管理

B
不推荐使用:Q-T interval >0.5,窦房结、房室结疾病, 没有起搏器保护 III C 患者拒绝或不适合射频,抗心律失常药物加重窦房结异常, 考虑心房起博 II a B 射频的空白期 II a B


围术期管理

血流动力学恶化原因:心房机械活动减弱、不规则心室反 应和快心室率 心房不收缩减少30%CO,尤其对于舒张充盈受限(高血压、 左室肥厚、MR 和限制性心肌病) 心室反应因素:A-V node 、药物、交感张力 心室没有足够的被动充盈—CO下降
低心排的证据;心室率过快; HF体征Synchronized directcurrent cardioversion
双相120-150J ,单相 200J
同步电复律

ECG有QRS波,但不正常;控制除颤器放电时间,使其与病 人自身电活动协调 接上除颤器的心电图 R波必须清楚,T波不高 洋地黄中毒 绝对NO!!!!
Management of Peri-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
Huang Libing, MD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Jiangsu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CM
心动过速的处理原则?
全麻中可用于复律并控制心室率的药物?

IC药物时,不超过150% 基础QRS

上 限 QT interval for drugs in class Ia and III is 520ms.

Rate Control beta-blockers, CCB and digoxin.
Depress conduction across the AV node and may cause bradycardia or heartblock, which requires permanent

房颤病人的麻醉

房颤病人的麻醉
.
胺碘酮
① 静脉推注,以150mg加于25%葡萄糖液 20ml中推注(按3mg/kg计算)。
② 静脉滴注,按每次5mg/kg给予或以450~ 600mg加于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 服药期间,应经常复查心电图,如QT间期 明显延长(>0.48s)者停用。 经常注意心率、 心律及血压的变化,如心率小于60次/min 者停用。
损的病人。 药物复律:Ⅰa 丙吡胺、Ⅰc 普罗帕酮,Ⅲ类胺碘酮,常
常在20 ~30min逐步起效。
.
房颤的治疗
三、控制心室率:目标休息时心室率为60~80次/分,中度活 动时90 ~115次/分
钙通道阻滞剂(异搏定或地尔硫卓)可与洋地黄合用、不 能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
β受体阻滞剂,可与洋地黄合用,艾司洛尔。 胺碘酮:减慢房室传导,维持电复律后窦性心律的能力强,
房颤病人的麻醉
扬中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孙 晓群
2016--09--07
.
房颤的原因与分类
一、房颤的原因:阵发性房颤可见于正常 人、情绪激动、手术后、运动、酒精中毒; 特发性房颤,见于无已知心脏疾病患者。
二、房颤的分类 (1)永久性房颤:不能转变成窦性心律 (2)持续性房颤:处理后能转变成窦性
心律 (3)阵发性房颤:能自发性转变成窦性
心律
.
临床表现
1.症状轻重与心室率快慢有关、可有心 悸、甚至胸闷、胸痛、运动耐量降低。
2.栓塞:5倍正常人体循环栓塞率、占 缺血性脑卒中的19%
3.由于栓塞、心衰触发恶性心律失常, 死亡率增加
.
房颤产生影响
1.房颤通常是心脏病人基础疾病的一种表现 2.心排血量下降25%左右 3.过快心率,可引起心肌缺血、心绞痛、低血压

房颤病人的麻醉一例课件

房颤病人的麻醉一例课件

术中监测与处理
术中监测
血流动力学管理
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 度等生命体征,以及麻醉深度和呼吸情况 。
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防止心律失常 和低血压等情况。
抗凝治疗
术中处理
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必要的抗凝治疗,预 防血栓形成。
根据手术需要,进行必要的术中处理,如 控制性降压、呼吸管理、纠正电解质紊乱 等。
术后随访与管理
术后随访
密切观察患者术后情况,包括生命体征、麻 醉苏醒情况、呼吸情况等。
术后抗凝治疗
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必要的术后抗凝治疗, 预防血栓形成。
术后疼痛管理
给予必要的术后疼痛管理,如使用镇痛药物 、镇静药物等。
术后随访计划
制定术后随访计划,定期进行随访和复查,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05
总结与讨论
房颤病人的麻醉特点
房颤病人的心率和心律通常处 于不稳定状态,因此需要充分 评估其心血管功能和风险。
房颤病人可能伴有心功能不全 、心脏扩大、心脏重构等情况 ,需要特别注意麻醉对心血管 系统的影响。
房颤病人可能使用抗凝药物或 抗血小板药物,麻醉时需要注 意出血风险和血液动力学变化 。
房颤病人的麻醉处理要点
~90次/分。
抗凝治疗
使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剂 ,预防血栓形成。
纠正心衰
使用利尿剂、ACE抑制剂等, 改善患者心功能。
术前检查
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 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全面
评估患者情况。
02
麻醉方案
麻醉方法选择
全身麻醉
适用于大多数房颤病人,可以有 效抑制手术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 ,保持呼吸、循环稳定。
对于高龄、合并症较多等 高危病人,应充分评估其 心血管功能和风险,制定 个体化的麻醉方案和围术 期管理措施。

房颤病人的麻醉管理-房颤病人麻醉管理指南共54页文档

房颤病人的麻醉管理-房颤病人麻醉管理指南共54页文档
房颤病人的麻醉管理-房颤病人麻醉管 理指南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房颤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

房颤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

术中管理
▪ 总之,术中管理的注意事项如下: ①避免交感神经刺激; ②避免容量过高或过低; ③及时补充电解质; ④避免低氧; ⑤阿托品与新斯的明联用可能引起心动过速和心律不齐,建议此类患者麻 醉苏醒期避免新斯的明拮抗;
术中管理
⑥地氟醚可能增加兴奋性、增加心律不齐的可能; ⑦评估液体状态,对容量过多或不足进行干预; ⑧术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辅助可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指导高危 患者的液体管理; ⑨及时的电解质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代谢状态。
术中管理
▪ 术中 AF 麻醉管理的重点是减轻心律失常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保证患 者安全情况下尽快将手术顺利做完。
▪ 不稳定 AF 的管理策略仍然是紧急直流电复律以恢复窦性心律。在血流 动力学稳定的患者中,β 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可用于实现心率控 制,目标心率为 <110 bpm,血压稳定情况下尽量低于80次/分。
▪ 如果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怀疑 AF 但心电图未证实,可考虑 动态心电图监测,可以检测到无症状的阵发性 AF。
术前评估和优化
▪ 房颤查因时应始终考虑心肌缺血,虽然它不是 AF 的常见原因。但 是建议使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来评估心脏结构异常。
▪ 对肺部疾病的评估,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对有呼吸系统症状的患 者进行肺功能检查,或在择期手术前进行睡眠呼吸暂停检查,因 为这些情况可能导致AF。
术中管理
▪ 无论 AF 是在术中重新发生,还是阵发性 AF的复发或持续性AF伴 快心室反应,都应评估容量或电解质紊乱等可能的促成因素。
▪ 使用 TEE 可能有助于排除室壁运动异常、评估容积状态或将急性 肺栓塞诊断为急性 AF 的潜原因。
▪ 建议避免使用会增加交感神经张力并可能在快心室反应中诱发 AF 的麻醉剂,例如氯胺酮或地氟醚。

房颤病人的麻醉管理 ppt课件

房颤病人的麻醉管理  ppt课件
ppt课件



闺 空 寂 寞
善 舞 红 袖


鸿
27
心电图确认AF
P波是f波所取代,时间,大小和形状可变。
QRS不规则,左室肥厚,WPW、束支传导阻滞,Q波(陈旧性 心肌梗死的)等心律失常。
测量RR,QRS和QT间期
CXR 肺脏、心脏大小和形态
ABG
acid base,anaemia and electro莫 言lyte
ppt课件



闺 空 寂 寞
善 舞 红 袖


鸿
39
Control rate
Β-blocker\digoxin\magnesium
Onset<48h, 胺碘酮300mg/20-60min, 900mg /23hours.
Digoxin 常用,效果不明显;预防阵发性AF无效
Diltiazem 0.25mg/kg IV 2 min,5-15mg/hr
adverse symptoms; Prevent Embolism and
cardiomyopathy
Amiodarone, Sotalol, Verapamil and Flecainide



IC药物时,不超过150% 基础QRS
闺 空 寂 寞
善 舞 红 袖

上 限 QT interval for drugs in class Ia and III 飞 鸿is
闺 空 寂
善 舞 红
寞袖
电解质、肾功能
传 飞
鸿
告知患者不舒服的症状
ppt课件
42
The recovery phase:AF

房颤病人麻醉要点

房颤病人麻醉要点

房颤一般指的是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患者麻醉注意事项有全面评估、控制心率、进行心电监护等。

1、全面评估:在给心房颤动患者进行麻醉之前,应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心功能、药物使用情况等。

这有助于确定最适合的麻醉方式,并考虑潜在的风险。

2、控制心率:心房颤动属于心脏结构异常类的疾病,可能会引起持续性的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患者在麻醉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心跳频率失常,麻醉期间需要控制心率变化,避免在麻醉期间引起心律失常。

3、进行心电监护:由于房颤本身会导致心律失常,术前、术中和术后需要进行心电监测,以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异常心律。

此外,麻醉可能会对患者造成损害。

需要做好相关应急措施,应对突发情况。

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术操作技术规范

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术操作技术规范

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术操作技术规范心房颤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可以通过导管消融术来进行治疗。

导管消融术是一种通过导管进入心脏进行治疗的微创手术,可以破坏心房内产生心房颤动所需的传导通路,从而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

以下将介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的操作技术规范。

1.术前准备:在进行导管消融术之前,应通过各项检查明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

患者需要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透视以及必要的血液检查等。

2.麻醉:导管消融术可以采用各种麻醉方法,包括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

一般情况下,全身麻醉适用于年轻患者,而局部麻醉适用于年龄较大或有严重合并症的患者。

3.设备准备:术前需要准备好导管消融术所需的设备,包括射频消融导管、三维心脏成像系统、电生理监测设备等。

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

4.心电图定位:通过心电图和三维心脏成像系统,可以准确定位心脏的解剖结构,包括心腔、心房内的结构,以及心房颤动的传导通路。

这一步骤非常重要,需要仔细检查和标记。

5.穿刺导丝:在腹股沟或锁骨下静脉穿刺处插入导丝,并通过插入导管的方式将导丝转送至心脏。

在导丝的引导下,导管可以顺利进入心房。

6.导管定位:通过导管和三维心脏成像系统,可以准确定位导管的位置,确保导管在适当的位置进行消融。

在定位过程中要注意细心和谨慎,避免误伤周围组织。

7.射频消融:在确认导管位置准确后,通过导管进行射频消融。

射频消融是一种通过高温射频能量破坏心脏组织的方法,可以破坏心房颤动所需的传导通路。

在进行射频消融时,要注意控制射频能量的大小和消融的时间,避免对周围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8.术后观察:在消融术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观察和监测,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以评估手术效果。

术后患者需要密切关注有无并发症,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和康复。

总之,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操作过程中需要遵循严格的技术规范。

术者需要具备丰富的解剖学和电生理学知识,并熟练掌握相关的操作技术。

心房颤动病人的麻醉处理体会

心房颤动病人的麻醉处理体会

心房颤动病人的麻醉处理体会发表时间:2009-12-15T14:15:05.8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6期供稿作者:孙东江[导读] 对慢性房颤,术前以控制快速心室率为主,如能控制心室率在80次/分左右,病人多能耐受麻醉和手术孙东江 (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麻醉科云南大理 671000)【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6-0235-02 我院近2年共对24例合并心房颤动病人施行非心脏手术,现就有关麻醉处理的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24例病人中男14例,女10例,平均年龄46(21~81)岁,房颤病因为甲亢5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8例,冠心病10例,原发性1例。

除3例急症手术外,其余病人均为择期非心脏手术。

麻醉方法包括全身麻醉7例,椎管内麻醉11例,颈丛和臂丛神经阻滞6例。

24例病人中18例术前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5例甲亢房颤服用地高辛每天0.25mg、心得安每天30mg。

8例二尖瓣狭窄和10例冠心病房颤服用地高辛每天0.25mg、硫氮卓酮每天90 mg,1例原发性房颤单纯服用硫氮卓酮每天90mg,术前心室率控制在75~85次/分,其余6例病人心室率相对稳定,未接受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术中7例病人循环系统变化明显,心率和收缩压波动范围为47~162次/分和65~150mmHg,其中1例术中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经静注利多卡因2mg/kg、200JDC除颤后恢复窦性心律。

2 体会2.1 对慢性房颤,术前以控制快速心室率为主,如能控制心室率在80次/分左右,病人多能耐受麻醉和手术。

我们分别选用了地高辛、硫氮卓酮或心得安,基本上达到了预期效果。

2.2 术中处理应以维持心室率和循环系统稳定为主要目的,不同麻醉方法对此产生不同影响,如能控制适当麻醉平面,椎管内麻醉用于下腹部、下肢、肛门会阴区手术不失为一安全方法。

但用于上腹部手术,由于血流动学波动大,较难维持心室率相对稳定。

房颤患者急诊手术麻醉体会

房颤患者急诊手术麻醉体会

房颤患者急诊手术麻醉体会
邬瑞刚;李解
【期刊名称】《中华综合医学杂志(河北)》
【年(卷),期】2003(005)002
【总页数】1页(P58)
【作者】邬瑞刚;李解
【作者单位】四川攀枝花煤业集团职工总医院麻醉科,攀枝花市61706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4.2
【相关文献】
1.老年急诊手术患者60例麻醉体会 [J], 钱宁
2.4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诊手术麻醉体会 [J], 蔡可可
3.心力衰竭患者急诊手术的麻醉体会 [J], 杨旺东;龙华舜;朱颖;张智辉;张志刚
4.老年患者急诊手术67例麻醉体会 [J], 马宇;程辉
5.心房颤动患者急诊手术麻醉30例 [J], 邬瑞刚;郭秀群;马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房颤动患者手术麻醉36例临床分析

心房颤动患者手术麻醉36例临床分析

心房颤动患者手术麻醉36例临床分析
郭建忠
【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3(6)11
【摘要】目的分析 36例合并心房颤动 (房颤 )病人施行非心脏手术 ,探讨其治疗及在手术中监测的手段和策略 ,降低围数期的死亡率。

方法分析术中可能诱发加重房颤病人的各种可能原因 ,并采取术中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的麻醉方式 ,控制心
率 ,维持循环稳定。

结果 36例均安全度过手术麻醉期。

结论加强术前、术中
的麻醉监测 ,并采取有效的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的麻醉方式及用药 ,积极观察并消
除围术期中各种诱发加重房颤病人诱因 ,是可以使病人安全地渡过围术期的。

【总页数】1页(P1033-1033)
【关键词】心房颤动;非心脏手术;麻醉;临床分析;治疗;血液动力学
【作者】郭建忠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麻醉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75;R614
【相关文献】
1.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的临床分析 [J], 马江渝; 余前德
2.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中对改善麻醉效果的临床分析 [J],
刘岷
3.硬膜外麻醉+静脉全身麻醉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及POCD发生率影响分析 [J], 杨永斌;杨秀梅;韩利峰;丁亮
4.不同麻醉方式对中重度颅脑损伤急诊手术患者围麻醉期疼痛影响的临床效果分析[J], 赵琦
5.对比用不同的麻醉药对接受腹部手术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术中麻醉维持的临床效果分析 [J], 刘屿;陈承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房颤动患者急诊手术麻醉30例

心房颤动患者急诊手术麻醉30例

心房颤动患者急诊手术麻醉30例
邬瑞刚;郭秀群;马梅
【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5(8)12
【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紊乱.房颤患者急诊手术时,由于术前未经严格内科治疗,循环系统功能极不稳定,易因手术麻醉的干扰而诱发严重的心律紊乱.我科1990年1月-2002年12月对30例房颤患者实施了急诊非心脏手术,现将麻醉及手术情况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1302-1302)
【关键词】心房颤动;麻醉;急救;外科手术
【作者】邬瑞刚;郭秀群;马梅
【作者单位】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4.2
【相关文献】
1.脾破裂患者急诊手术的麻醉方式方法、术中处理原则和麻醉效果研究 [J], 邱忠华
2.不同麻醉方式对中重度颅脑损伤急诊手术患者围麻醉期疼痛影响的临床研究 [J], 马峰
3.临床实践技能在临床麻醉决策中的意义--合并巨大甲状腺肿瘤患者急诊腹腔镜胆
囊切除手术麻醉选择1例 [J], 费建平;张代玲;李蓉;
4.临床实践技能在临床麻醉决策中的意义——合并巨大甲状腺肿瘤患者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麻醉选择1例 [J], 费建平; 张代玲; 李蓉
5.不同麻醉方式对中重度颅脑损伤急诊手术患者围麻醉期疼痛影响的临床效果分析[J], 赵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纠正病因和诱因 调整内环境,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补充钾镁。 纠正高血压及交感兴奋。 调整心肌氧供需平衡,麻醉中防止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 二、复律及维持窦性 直流电同步复律25~100J,特别是急性发作伴伴心功能受 损的病人。 药物复律:Ⅰa 丙吡胺、Ⅰc 普罗帕酮,Ⅲ类胺碘酮,常 常在20 ~30min逐步起效。



急性房颤 伴快速心室率、循环不稳定,马上除颤 循环稳定、有症状伴左心功能受损,半紧急状态,可除颤或用药物控制心 室率让其恢复窦性心律,30min时间内给入胺碘酮5~7mg/kg. 循环稳定,无症状,暂不处理,多在24h内自动转复。 慢性房颤 在于控制心室率、预防中风。一般用地高辛,必要时加用异搏定或β受体阻 断剂。


静脉推注,以150mg加于25%葡萄糖液 20ml中推注(按3mg/kg计算)。 静脉滴注,按每次5mg/kg给予或以450~ 600mg加于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 服药期间,应经常复查心电图,如QT间期 明显延长(>0.48s)者停用。 经常注意心率、 心律及血压的变化,如心率小于60次/min 者停用。

I.
一、术前准备
镇静剂常规,不用阿托品或使用对心率影 响小的药物。
II.
III. IV.
继续使用心血管药物,直至手术当天晨 (利尿剂停用)。 术前一周停用华法林,不需要肝素代替。
常规检查有无附壁血栓,持续性房颤多伴 有心脏实质性病变。
二、麻醉与房颤 1.氟烷提高心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加重房颤 2.其他吸入麻醉药有抗房颤的作用,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 保护作用与钙通道阻滞剂作用相似 3.麻醉期间可以有一过性由房颤转为窦性 4.交感刺激或拟交感药物可提高心室率 5.心、胸手术可以引发房颤 6.室上性早搏与术后房颤有关 7.使用肌松拮抗药物,需缓慢注入新斯的明-阿托品混合液 8.伴有房颤,食道手术需考虑血栓脱落,栓塞。
1.症状轻重与心室率快慢有关、可有心 悸、甚至胸闷、胸痛、运动耐量降低。 2.栓塞:5倍正常人体循环栓塞率、占 缺血性脑卒中的19% 3.由于栓塞、心衰触发恶性心律失常, 死亡率增加


1.房颤通常是心脏病人基础疾病的一种表现




2.心排血量下降25%左右 3.过快心率,可引起心肌缺血、心绞痛、低血压 和肺水肿。心室率增加常常是为了补偿心排血量 下降。 4.左房血栓脱落引起全身栓塞。 5.治疗用的洋地黄类可产生毒性,特别是在低钾 时。 6.抗凝用的药物可能产生出血相关并发症。
三、控制心室率:目标休息时心室率为60~80次/分,中度活 动时90 ~115次/分



钙通道阻滞剂(异搏定或地尔硫卓)可与洋地黄合用、不 能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 β受体阻滞剂,可与洋地黄合用,艾司洛尔。 胺碘酮:减慢房室传导,维持电复律后窦性心律的能力强, 能提高射血分数。 洋地黄: 房颤伴预激综合征:使用胺碘酮, 抗凝治疗:

扬中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孙 晓 群 2016--09--07



一、房颤的原因:阵发性房颤可见于正常人、 情绪激动、手术后、运动、酒精中毒;特发性 房颤,见于无已知心脏疾病患者。 二、房颤的分类 (1)永久性房颤:不能转变成窦性心律 (2)持续性房颤:处理后能转变成窦性心 律 (3)阵发性房颤:能自发性转变成窦性心 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