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二单元推荐作品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习题:第二单元+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Word版含答案.doc

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他喝起酒来“天子呼来不上船”;他作起文章来“曾令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他是五岳寻仙,浪迹山水;他是“梦长庚星而诞”,死又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他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
但政治上却屡屡受挫,他——就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这样的评价:“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白。
李白理解明月。
他的眼睛洞察苍穹,他的思绪在历史的天空飘荡,他知道这轮明月从远古时代就照耀着苍穹,他更知道明月的心中装满了历史感慨。
“狂风吹古月,窃弄章华台,北落明星动光彩,南征猛将,这轮明月照耀过厮杀的战场、将军的铁衣,可是征战的英,这轮明月曾经看到过汉朝的昭君出塞,只有李白理解它心中的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天姥.(mǔ)殷.岩泉(yǐn)漂.白(piāo)刨.床(páo)B.剡.溪(shàn)木屐.(jī)威吓.(xià)呼号.(háo)C.澹澹.(dàn)渌.水(lù)起哄.(hōnɡ)泡.货(pāo)D.恍.然(huǎnɡ)訇.然(hōnɡ)伎俩.(liǎnɡ)拘泥.(nì)解析:A项,“漂”应读piǎo,“刨”应读bào;B项,“吓”应读hè;C项,“哄”应读hònɡ。
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实在渌.水荡漾清猿啼渌:清澈B.失向来..之烟霞向来:原来须.行即骑访名山须:等待C.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訇然:形容声音很大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于是D.恍.惊起而长嗟恍:恍然,猛然迷花倚石忽已暝.暝:天黑、夜晚解析:C项,“因”,依据。
答案:C3.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云霞明灭或.可睹②一食或.尽粟一石B.①陈陈相因.②践华为城,因.河为池C.①且.放白鹿青崖间②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D.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②沛公安.在解析:A项,“或”,都为副词,或许。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推荐作品《长相思》教案

长相思纳兰性德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
2、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3、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课时:一课时二、导入王国维曰: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静如练、山气日夕佳、落日大旗中、中天悬明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奇观。
求之于词,则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夜深千帐灯”……差近之。
三、作者介绍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洲正白旗人。
清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
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也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
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
四、朗读课文五、感知理解纳兰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词风清丽自然,缠绵悱恻,反映到这首《长相思》上,虽然写旅途思乡,也写得悠长动情。
词的上片从“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
下片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孤寂情怀。
风雪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详和,作者于清丽哀婉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结合到一起,就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六、赏析加点字1、“一”字赏析: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
2、“身”字赏析: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却在关内,表明作者心系故园。
七、感悟课文1、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你能确定是哪里的景物吗?山水、山海关、风雪、千帐灯、故园。
2、体会出这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表达羁旅怀乡的感情。
八、知识归纳长相思,词牌名。
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
双调三十六字,平韵。
九、拓展练习长相思李白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李白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与纳兰词有何不同?诗大致可分两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二单元 10 推荐作品 篇目五 长相思

(建议用时:60分钟)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危.樯独夜舟危:高漠漠..水田飞白鹭漠漠:形容广漠无际B.官应.老病休应:应该阴阴..夏木啭黄鹂阴阴:幽暗的样子C.煮芹烧笋饷.春耕饷:用食物款待别人杜郎俊赏..俊赏:眼光很高的鉴赏D.聒.碎乡心梦不成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予怀怆然..怆然:悲伤的样子解析:选B。
B项,“应”意为“认为是、是”。
2.下列诗句或词句停顿不.当的一项是()A.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B.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C.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D.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解析:选C。
“算”为领字,后面应停顿。
3.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B.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C.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D.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解析:选B。
B项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其他三项均为拟人手法。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积雨辋川庄作》中描写田家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积雨辋川庄作》中描写闲适恬静的禅寂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积雨辋川庄作》中体现诗人淡泊名利的旷达心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旅夜书怀》中描写旅夜处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旅夜书怀》中以乐景写哀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旅夜书怀》中用比喻手法表现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新城道中(其一)》中描写野外远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秋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训练与检测:第2单元 春江花月夜 训练 Word版

姓名,年级:时间:第二单元春江花月夜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江天一色无纤.尘纤:细,小。
B.不知乘.月几人归乘:趁着.C.青枫浦上不胜.愁胜:超过,胜出.D.愿逐.月华流照君逐:追随。
【解析】胜:承受得住。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AC )A.人生代代无穷已.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C.学不可以已.D.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解析】AC:停止,B然后,D已经。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A.错误!B.错误!D.错误!C.{白云一片去.悠悠去.今之墓而葬焉【解析】A.穷:①尽,②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走到尽头。
B.望:远看.C.去:①离去,②距离.D.闻:①听到,②懂得。
4.下列诗句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A.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B.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C.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D.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解析】A项使用了比喻,B、C、D三项均为对偶。
5.下面对《春江花月夜》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语言的声韵之美,对《春江花月夜》诗情也同样起到了较好的烘托作用.B.全诗三十六句,四句一转韵,韵脚平仄交错,音节和谐,每韵都构成了一幅富有鲜明的感情色彩的形象画面.C.有些句子用了律诗的平仄,再加上不少对偶句、排比句、顶针句的运用,使诗歌错落有致。
其中对春江明月,诗人能把诗歌声韵节奏的外在韵律与诗人感情的内在韵律有机融合,以声韵来透露思妇情绪变化的升级,显示出自然美景无人共赏、青春虚度的凄楚,使思妇的离愁与景自然和谐,表现出巧夺天工的艺术功力。
D.这首诗语调流畅明快,舒缓有致,时而昂扬时而凄婉,因此给人总的印象却是凄婉而不颓废,缠绵而不消沉.【解析】没有“昂扬”。
6.下面对诗歌《春江花月夜》的内容和写法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C )A.《春江花月夜》中诗人将“春江”“花”“月夜"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意象完美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无限优美的场景。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夜归鹿门歌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夜归鹿门歌一、注音庞.公(pánɡ) 栖.息(qī) 岩扉.(fēi)寂寥.(liáo)喧.嚷(xuān) 垆.边(lú)皓.腕(hào) 凝.霜(nínɡ) 乾坤..(qián kūn)戎.马(rónɡ) 涕泗..(tì sì) 凭轩.(xuān)二、解释词义1.岩扉.松径长寂寥门2.亲朋无一字.书信3.皓.腕凝霜雪洁白4.游人只合..江南老只应5.还乡须.断肠必定三、积累名句1.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2.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3.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4.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5.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6.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7.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8.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9.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10.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11.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1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3.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14.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一、基础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B)A.崇.高/作祟.殷.红/赝.品调.适/调.和B.傍.晚/滂.沱赈.灾/诤.言湖泊./停泊.C.韬.略/滔.天砧.板/嗔.怪如法炮.制/炮.火连天D.瞥.见/蹩.脚悚.然/耸.立方兴未艾./自怨自艾.解析:A项,chóng/suì、yān/yàn、tiáo;B项,bàng/pāng、zhèn/zhèng、pō/bó;C 项,tāo、zhēn/chēn、páo/pào;D项,piē/bié、sǒng、ài/yì。
2.下列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C)A.度难关涕泗流幽暗B.寒喧迢迢戎马C.下榻画船谙熟D.愁绪滞留人才倍出解析:A项,度—渡;B项,喧—暄;D项,倍—辈。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推荐作品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单元《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A.辋.(wǎnɡ)川东菑.(zī)朝槿.(jǐn)B.危樯.(qiánɡ)铜钲.(zhènɡ) 西崦.(yān)C.饷.(xiǎnɡ)春耕初霁.(jì)荠.(qí)麦D.怆.(cānɡ)然豆蔻.(kòu)窥.(kuī)江【解析】B钲:zhēnɡ,C荠:jì,D怆:chuànɡ。
2.下面对《积雨辋川庄作》颔联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述夏木茂密,境界幽深.B.水田与白鹭两种景象互相映衬、配合,画面就显得开阔而深邃,渲染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形成色彩浓淡的差异.D.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取动态,一取声音.【解析】无“画中有诗”。
3.下面对《旅夜书怀》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前两联写景,诗眼在“独夜舟”三字上,其余全属烘托。
舟泊于岸,所以首句写岸,次句写舟。
称“独舟”者,仅此一舟之谓也;“夜",用于点明泊舟时间。
这两句勾画了这样一个境界:河边孤零零地泊着一只小船,桅杆高耸;岸上只见小草,不见人家,冷寂得很。
B.第三、四句承“夜”字写诗人所见景色:远处,星空低垂,原野辽阔无边;近处,明朗的月光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
这难免使诗人感到,在这样的境遇中,一叶小舟显得何等孤单、渺小,它的命运可以听凭大自然的摆布;而江水的奔流更使他联想到时光的迅速消逝……C.后四句即景抒怀: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自己的矢志。
“官应老病休”是说官职本来应该因自己年老多病而罢休.对此诗人并未有什么不满。
D.面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是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
河北省人教版语文选修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将进酒》同步练习

河北省人教版语文选修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将进酒》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攻坚。
(共10题;共20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 鹧鸪(hū)逦迤(yǐ)翡翠衾(qīn)雕栏玉砌(qiè)B . 绸缪(móu)瀛洲(yíng)天姥山(lǎo)莘莘学子(shēn)C . 修葺(qì)轻裘(qiú)扁舟子(piān)回眸一笑(móu)D . 踯躅(zhuó) 訇然(hōnɡ)将进酒(qiānɡ)烹羊宰牛(pēng)2.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 . 皓腕(wàn)潺湲(yuán)扁舟子(piān)嵌岩窦穴(dòu)B . 纤尘(xiān)欢谑(xuè)塞草腓(féi)天崩地坼(chè)C . 瞋目(chēn)聒噪(ɡuā)将进酒(jiānɡ)垓下之围(ɡāi)D . 铜钲(zhēnɡ)溽暑(rù)殷岩泉(yǐn)技经肯綮(qìnɡ)3. (2分)对李白的《将进酒》中“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②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两句分析不当的一项()A . ①句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挽。
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之势。
B . ②句悲叹人生短促,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
C . ①句以河水一去不复返喻人生易逝,同时又正面衬托:用黄河的伟大永恒衬出生命的渺小,脆弱。
D . ①②两句作为诗歌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以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4. (2分)对李白的《将进酒》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A . 诗歌多采用夸张手法,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如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表达一种豪迈的诗情,但给人一种空洞浮夸感。
人教版语文选修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梦游天姥吟

人教版语文选修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步练习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攻坚。
(共10题;共20分)1. (2分) (2019高一上·虹口竞赛)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一句出自()A . 《诗经》B . 《楚辞》C . 《乐章集》D . 《漱玉集》2. (2分)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 . 李密的《陈情表》中的“情”可以作如下注解:情况(事实),衷情(孝情、忠情),情理(忠孝之道)。
B . 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
C . 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李密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D . 《陈情表》本于宗法人伦之至常,措辞委婉,无一字虚言藻饰,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一向为人所传诵。
3. (2分) (2020高一上·黑龙江期中) 下列诗句中的季节特征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B .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C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 .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4. (2分) (2019高一上·邗江期中) 下列各项中,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沁园春·长沙》的上片以“看” 为领字,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极致纯粹、层次分明、广阔高远、生机勃发的秋景图。
B . 《想北平》中,作者联系自己丰富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将北京和“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 相比较,从城市的整体结构、建筑格局、环境气氛、生活情趣等方面,历数北京的好处。
C . 《获得教养的途径》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劝说人们研读经典,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从而散心消遣,获得慰藉,完善自我修养。
D . 《江南的冬景》第7段中,作者为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挥毫泼墨,借助想象的力量,在不经意的点染之间,一幅情调悠闲的水墨画就呈现在读者面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荐作品《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篇目一积雨辋川庄作资料助读一、作者名片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父辈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因事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曾奉使出塞,回朝任官尚书右丞。
安史之乱,身陷叛军,接受伪职,受降官处分。
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
二、相关背景《积雨辋川庄作》,又名《秋归辋川庄作》。
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
“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
”这首七律,就作于辋川山庄。
三、课文主旨这首诗将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紧密结合,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基础积累一、字音识记1.蒸藜.()2.炊黍.()3.饷.()4.东菑.()5.啭.()6.黄鹂.()7.朝槿.()8.清斋.()9.葵.()★答案★:1.lí 2.shǔ 3.xiǎnɡ 4.zī 5.zhuàn 6.lí7.jǐn8.zhāi9.kuí二、词语释义1.蒸藜.炊黍饷东菑藜:2.蒸藜炊黍饷东菑.菑:3.漠漠..水田飞白鹭漠漠:4.阴阴..夏木啭黄鹂阴阴:5.松下清斋..折露葵清斋:★答案★:1.一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 2.开垦了一年的田地,此泛指农田 3.形容广漠无际 4.幽暗的样子 5.素食三、名句默写1.积雨空林烟火迟,。
2.漠漠水田飞白鹭,。
3.,松下清斋折露葵。
4.,海鸥何事更相疑。
★答案★:1.蒸藜炊黍饷东菑 2.阴阴夏木啭黄鹂 3.山中习静观朝槿 4.野老与人争席罢技法借鉴1.意境淡雅超逸。
全诗将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幽雅清淡的隐士生活相结合,抒写出一种物我相惬、悠然于山林的超逸情趣,表现了诗人对烦扰世俗的厌恶及对田园风光的陶然自适。
2.寓禅理于写景叙事之中。
诗人常在山中静观朝槿,领悟人生无常、奉佛有乐;又在松下采摘露葵,以供清斋素食,以实践清心寡欲的佛教教义。
3.运用典故。
尾联连用了杨朱和《列子》中的故事这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淡泊的心志。
篇目二旅夜书怀资料助读一、作者名片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
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漂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
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二、课文主旨这首诗通过描写孤舟夜泊、星垂野阔、月涌江流的场景,抒发了诗人对仕途绝望、生活无着、漂泊无依的孤独凄凉的感受。
基础积累一、字音识记1.危樯.()2.何所似.()3.沙鸥.()★答案★:1.qiánɡ 2.sì 3.ōu二、词语释义1.危樯..独夜舟危樯:2.官应.老病休应:★答案★:1.高高的桅杆 2.认为是、是三、名句默写1.细草微风岸,。
2.,月涌大江流。
3.名岂文章著,。
4.,天地一沙鸥。
★答案★:1.危樯独夜舟 2.星垂平野阔 3.官应老病休 4.飘飘何所似技法借鉴1.寓情于景,烘托渲染。
前两联写景,诗眼是“独夜舟”。
舟泊于岸,所以首句写岸,次句写舟。
“独”,数量极少;“夜”,用于点明泊舟时间。
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自己内心的孤独于景。
第三、四句承“夜”字写诗人所见景色:远处,星空低垂,原野辽阔无边;近处,月光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
此情此景,难免使诗人感到一叶小舟的孤单、渺小,它的命运只能听凭大自然的摆布。
这小舟的命运正是诗人命运的写照。
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
2.直抒胸臆,反而用之。
主要是颈联。
作者反其意而写,正是表明了自己理想不得实现的悲愤:名因文章而著,官非因病而休。
篇目三新城道中(其一)资料助读一、作者名片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嘉祐进士。
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等,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影响极大。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传诵甚广。
二、相关背景神宗熙宁六年(1073)的春天,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
新城在杭州西南,为杭州属县(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作者自富阳赴新城途中,饱览了秀丽明媚的春光,见到了繁忙的春耕景象,于是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下这首诗,抒写自己的途中见闻和愉快的心情。
三、课文主旨这首诗描写诗人出巡途中所见的美丽景色,愉快地赞美了山村人家平和的劳动生活,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基础积累一、字音识记1.铜钲.()2.西崦.()3.饷.春耕()★答案★:1.zhēnɡ 2.yān 3.xiǎnɡ二、词语释义1.东风..知我欲山行东风:2.吹断檐间积雨..声积雨:3.岭上晴云披絮帽..絮帽:4.西崦..人家应最乐西崦:5.煮芹烧笋饷.春耕饷:★答案★:1.春风 2.连绵不断、下了很久的雨 3.绵帽 4.西山地区 5.用食物款待别人三、名句默写1.东风知我欲山行,。
2.岭上晴云披絮帽,。
3.,溪柳自摇沙水清。
4.,煮芹烧笋饷春耕。
★答案★:1.吹断檐间积雨声 2.树头初日挂铜钲 3.野桃含笑竹篱短 4.西崦人家应最乐技法借鉴1.情景互生。
这是一首七律,中间四句组成一套山水画屏。
新奇的比喻,巧妙的拟人,不仅描绘出花木之美,而且烘托出诗人山行之乐。
内心之乐和景色互相影响,互相渗透。
这就是人们最爱追求的那种艺术境界:情景互生。
2.比喻、拟人修辞手法。
诗中之景运用了贴切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东风”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己,“我”要进山,东风马上吹散阴霾,为进山创造了条件,使“我”心想事成;岭上的云像顶绵帽,枝头的太阳像只铜钲,大自然的面目居然有些幽默;野桃含笑,柳条摇曳,草木也是那样欢快自得;田头春耕正忙,山村人家飘出芹笋的香味,人间犹如桃源。
篇目四扬州慢资料助读一、作者名片姜夔(1155—约1221),南宋词人,文学理论家。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鄱阳(今属江西波阳)人。
早年孤贫,屡试不第,一生未仕。
往来鄂、赣、皖、苏、浙之间,与名公巨卿、骚人墨客交游。
死于杭州。
著作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诗说》。
姜夔有深厚的艺术修养,精通音律,注重词法。
他的词音调谐婉,辞句精美,结构严谨,风格清幽峭拔,善于描绘空灵活脱、恍惚迷离的艺术境界。
他是南宋格律词派的代表作家。
他的《白石道人诗说》虽侧重研究诗法,但其中不乏深刻独到的见解,是一部重要的文学理论著作。
二、相关背景扬州自隋开运河后即成南北运输要道,富商大贾云集其内,歌楼舞榭林立其间。
及宋南渡,与金隔淮相守,于是昔日繁华都会一变而为边城。
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侵扬州,大肆焚掠;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亲自带兵渡淮,再度攻陷扬州,使这座已受重创的名城更加残破不堪了。
后因完颜亮被其臣下杀于瓜洲,金兵方北退。
淳熙三年(1176)的冬至日,姜夔经过扬州,目睹城里萧条荒凉的景况,缅想它原有的繁荣华美气象,《黍离》之悲油然而生,就自度了这首《扬州慢》词来抒怀寄意。
三、课文主旨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寄托了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
基础积累一、字音识记1.初霁.()2.荠.麦()3.戍.角()4.怆.然()5.窥.江()6.清角.()7.俊.赏()8.豆蔻.()★答案★:1.jì 2.jì 3.shù 4.chuànɡ 5.kuī 6.jiǎo7.jùn8.kòu二、词语释义1.尽荠麦..青青荠麦:2.废池乔木..乔木:3.杜郎俊赏..俊赏:4.算.而今重到须惊算:5.青.楼梦好青楼:★答案★:1.野生的麦子 2.古老高大的树木 3.眼光很高的鉴赏4.料想5.指歌伎居住之处三、名句默写1.淮左名都,,解鞍少驻初程。
2.,尽荠麦青青。
3.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
4.渐黄昏,,都在空城。
5.,算而今重到须惊。
6.,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7.,波心荡,冷月无声。
8.,年年知为谁生?★答案★:1.竹西佳处 2.过春风十里 3.犹厌言兵 4.清角吹寒5.杜郎俊赏 6.纵豆蔻词工7.二十四桥仍在8.念桥边红药技法借鉴1.今昔对比的写作手法。
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在这首词的上片是比较突出的。
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杜牧《赠别(其一)》]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芜景象——“尽荠麦青青”。
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流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难赋深情”。
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的乐章,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
总之,写昔日的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之萧条。
2.“移情”的表现手法。
“移情”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的一种司空见惯的表现手法。
《扬州慢》艺术表现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写景物时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景中含情,化景物为情思。
它的写景,不俗不滥,紧紧围绕着一个统一的主题即为抒发“《黍离》之悲”而写。
如下片“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月亮原本就“无声”,也无冷暖之别,但姜夔却借助“通感”的手法,“使本色之外,笔补造化”,让触觉感受“冷”与听觉感受“无声”互相挪移沟通,这就强化了读者对冷寂凋敝景象的感受。
这里的“冷月”“无声”与上片“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中的“厌”字,都是词人主观感受的联想、迁移,是移人情于物象的结果。
这就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篇目五长相思资料助读一、作者名片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清代前叶满族著名词人。
出身贵族家庭。
纳兰性德在文学上有多方面才能,诗文均佳,尤以词擅长。
今存词三百四十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