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针法灸法概论
针灸学课件:针灸治疗学概论
针
灸
治 疗
(五)三部取穴
学
概 论
三部取穴:将病变的局部、邻近、远端
穴位配合使用。
眼病——晴明、风池、光明
偏头痛——太阳、风池、外关
偏 头 痛
针 灸 治
二、按经配穴-本经配穴法
疗
学
概
论
本经配穴法:脏腑经络病变,取
该经穴位配合使用。(“不盛不虚,
以经取之”)
例:
耳鸣、耳聋—翳风、耳门、中渚 肺病咳嗽—中府、尺泽、列缺
1.因地制宜:
学
概
论 根据不同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制定治
疗方法。
北方—多用火针、温灸
南方—微针(毫针、皮肤针)
针
灸
治 疗
2.因时制宜
学
概
论
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时辰特点,制定治
疗方法。
春夏病邪浅表—浅刺
秋冬病邪深在—深刺
择时选穴
(子午流注、灵龟八法、 飞腾八法)
针
灸
治 疗
3.因人制宜
学
概
论
根据性别、年龄、体质制定治疗方法。
进行组合配伍,其目的在于加强腧
穴之间的协同作用,相辅相成,提
高疗效。
包括:按部配穴 按经配穴
针
灸 治 疗
一、按部配穴
学
概 论
(一)局部配穴
局部配穴:选取局部穴位配
合使用。
例:头痛:印堂、太阳、百会
膝痛:内外膝眼、鹤顶
针
灸
治 疗
(二)上下配穴
学
概 论
上下配穴:将腰以上及以下穴位配合
使用。
例: 风火牙痛—合谷、内庭
平补平泻
针
灸 治
(医学课件)灸法--针灸学
灸法--针灸学xx年xx月xx日•灸法的基本知识•灸法的基本技巧•灸法的临床应用•灸法的学习与培训目•灸法的传承与发展录01灸法的基本知识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点燃后放置于身体的一定部位,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通过经络腧穴,达到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回阳固脱、补中益气等作用的疗法。
灸法的定义灸法起源于远古时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艾灸为主,辅以其他材料的多种灸法。
从先秦到明清,灸法不断发展完善,成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灸法的历史灸法的定义与历史非艾灸包括灯火灸、熏脐灸、天灸等,具有简便易行、容易掌握等特点,适用于感冒、咳嗽、哮喘等急性病症。
艾灸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直接灸包括瘢痕灸和无瘢痕灸,间接灸包括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等。
适用于寒证、虚证、瘀血、疼痛等病症。
电热灸利用电能转化为热能进行艾灸,具有操作方便、温度可调、刺激性强等特点,适用于寒证、痹证等病症。
灸法的分类及其应用灸法的作用主要包括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回阳固脱、补中益气等作用。
灸法的作用原理通过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改善人体内部环境,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同时,灸法还可以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抵抗力。
灸法的作用及其原理02灸法的基本技巧施灸的先后顺序先灸上部,后灸下部一般来说,施灸时应先灸头部、肩部、腰部等上部穴位,再灸下肢、背部等下部位穴位。
先灸背部,后灸腹部背部为阳,腹部为阴,先灸背部可以调和阴阳平衡。
先灸后脑勺,后灸前胸部后脑勺为阳气聚集之处,先灸后脑勺可以调和阳气,再灸前胸部则可以调和脏腑功能。
施灸的常用手法将艾条放在穴位上方,距离皮肤约2-3厘米,以患者感到温热为度,一般每处穴位灸5-10分钟。
温和灸将艾条在穴位上方上下移动,以患者感到温热为度,一般每处穴位灸10-15分钟。
回旋灸将艾条在穴位上方快速上下移动,以患者感到温热为度,一般每处穴位灸5分钟左右。
雀啄灸将艾条放在穴位上方,距离皮肤约1.5-2厘米,以患者感到温热为度,一般每处穴位灸10-15分钟。
针灸治疗学(灸法疗法概述)
第三节 隔物灸
• 4.隔附子灸
1)隔附子饼灸 :
– 将生附子研粉,黄酒调成厚约0.4cm、直径2cm的药饼,中间用针穿数 孔,放置穴位上。上置大艾炷,点燃施灸。灼痛时可在药饼下衬垫纱
布,饼干后更换。灸5~7壮,以皮肤红晕为度。
艾炷 纸制底座 药饼
单纯灸用 艾炷
隔附子饼灸的制作流程示意 图
隔药 饼灸
第四节 温针灸
第四节 温针灸
3.注意事项: – 1)、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针旁可放置弯盘,防止艾灰脱落烫伤 皮肤或烧坏衣物。
– 2)、温针灸要严防艾火脱落灼伤皮肤。可预先用硬纸剪成圆形纸片,
并剪一至中心的小缺口,置于针下穴区上。 – 3)、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 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 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 4)、温针灸时,要嘱咐患者不要任意移动肢体,以防灼伤。 – 4.禁忌证:
•
适应证:外科痈、疽、疮、疖初起未溃,肺痨、腹中积块等病症。
第三节 隔物灸
• 3.隔盐灸
操作
– ①将纯白干燥的食盐填平脐孔,上置大艾炷施灸。 – ②为防止食盐遇火起爆,烫伤皮肤,可在盐上放置姜片后安放艾炷。 – ③一般灸3~7壮,治脱证等急症可不拘壮数。 – ④为方便食盐的清除,可先用湿润的卫生纸铺衬脐孔。 – ⑤脐部凸起者,可先用湿面围脐如井口,再填盐于脐中。 • • • 应用 作 用:回阳、救逆、固脱、温中散寒 适应证:脱证、急性腹痛、吐泻、四肢厥冷等。
第二节 温和灸
3.适应证: 1 )、流感、哮喘(热性哮喘和对艾草过敏的患 者除外)、咳嗽、支气管炎等。 2 )、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颈椎病、偏头痛、肩周炎、肘关节炎、坐骨神经 痛、各种腰腿痛和关节痛、外伤恢复期的辅助治 疗等。 3)、骨折复位后和急性扭伤治疗及恢复期。
《针灸学》课件针灸技术总论
针具器械消毒
高压蒸汽灭菌法 药液浸泡消毒法
医者手指消毒 针刺部位消毒 治疗室内的消毒
刺灸法 的宜忌
施术部位 患者状态 病情性质
避开重 要脏器
避开重要 器官组织
避开某些 特殊部位
体质 状态
机能 状态
病情程度 疾病性质
艾叶的采集与加工
3--5月采集新鲜肥厚的艾叶 暴晒— 捣碎--筛去梗砂— 反复----淡黄色艾绒(粗细)
艾绒的特点
易燃味香、热力温 和(新与旧不同)可透 达深部、便于制作艾炷
温针灸
温灸器灸
3.拔罐法
拔罐法是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 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腧穴或患处产生刺 激,以防止疾病的方法。古称“角法”、“吸筒 法”、“火罐气”。
第四章针灸技 术总论
一、定义
针灸技术 (刺灸法):
包括针刺技 术与灸治技术, 概指针灸工具、 手段及其操作运 用的方法和技能。
刺法与灸法的概念
刺法——古称“砭刺”,是由砭石刺病发展 而来, 后来又称“针法”,现在含义已非常广泛,系指使用 不同的针具或非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或方式刺激机 体的一定部位(腧穴),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一 常用罐具 (一)传统罐具 1 竹罐 2 陶瓷罐 3 玻璃罐
竹 罐
陶 瓷 罐
玻璃罐
新型罐具 1 挤压排气罐
2 抽气排气罐 (1)连体式抽气罐 (2)注射器抽气罐
连
注
体
射
式
器
抽
抽
气
气
罐
罐
第二节常用针灸体位
选择原则 便于医生取穴、施术 便于留针、患者舒适
常用体位
仰卧位 侧卧位 俯卧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
刺法灸法(293页)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 2021/5/162 021/5/16May 16, 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 21/5/16202 1/5/16 2021/5/162 021/5/16
(二)刺法的形成
1 从砭石到九针是针具发展史上的重要变革。 2 九针的形成是刺法形成的标志。
理论学习技能训练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刺激经络腧穴调整机体功能状态针灸技术作用部位刺激强度感应性质疗效原理以机械刺激为主适用于大多数病症以温热刺激和药性作用为主主要用于寒证用于青壮年湿热刺激较弱作用于十二皮于老人小儿体弱者针刺艾灸三棱针皮肤针医疗实践的需要针具的创新材料工艺的改进刺法的历史砭石最原始的医疗工具切割脓肿刺泻瘀血针刺放血疗法
疾病性质宜忌
★病情有寒热虚实等的不同,临床上应辨证施治。 一般情况下:表证者宜浅刺,表寒者可用温
针,表热者应疾出针。里证者宜深刺,里寒者可用 补法,里热者应行泻法。虚证者用补法,虚寒者宜 少针,虚热者可多针。实证者用泻法,表实者宜浅 刺,里实者可深刺。寒证者宜深刺,久留针。热症 者宜浅刺,疾出,并可刺出血。
(三)刺法的发展
★清代中叶以后,针灸医学渐趋衰落,针刺 手法发展缓慢。 ★20世纪50年代以后,针刺技术有了很大 发展,手法研究也步入了一个新时期。
总结出许多特色针法。 传统针刺手法受到应有的重视。 针刺疗法结合物理和药物注射等方法建立了新技术。 以特定部位为选穴范围的针法有了大发展。
二、灸法的起源与发展
以温热 刺激和药 性作用为 主,主要 用于寒证、 虚证
放血刺 激强,作 用于浅表 血络,适 用于青壮 年、湿热 证
➢针刺
➢艾灸 ➢三棱针
刺激较 弱,作用 于十二皮 部,尤宜 于老人、 小儿、体 弱者
针灸学19灸法课件
夏季(伏天)白芥子敷灸(冬病夏治消喘膏) ➢ 能使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提高
➢ 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内分泌功 能有所改善
➢ 能降低机体过敏状态,使在冬季未发病之 前防御功能得到加强 ~ “冬病夏治”
针灸学19灸法课件
中医教研室
痛,头痛,胃痉挛等证;其镇痛效果大多显 著,一次治愈者并不罕见。 ➢ 神经系统的抑制或兴奋
----灸治可以使机能低下、衰弱或麻痹的神 经兴奋起来—补法
----使由于过敏而引起疼痛、痉挛的神经活 动得到抑制—泻法
针灸学19灸法课件
中医教研室
灸法的临床运用
➢ 协助诊断治疗
----当内脏发生病变时,作为内脏的皮肤反射, 经络或经穴上往往出现特有的硬结带和压痛, 这时,就在该处施灸,可以立即使该硬结、压
隔盐灸:盐填神阕 ---用于伤寒重证,脱证,四肢厥冷
隔蒜灸:2-3毫米蒜头片 ---用于初期肿疡
针灸学19灸法课件
艾灸操作方法2 • 艾卷灸
---艾条灸 ---温和灸 ---雀啄灸
---温针灸
针灸学19灸法课件
中医教研室
温针灸
中医教研室
针灸学19灸法课件
中医教研室
灸法的临床运用
➢ 镇痛: ----灸法能镇痛是事实,对于神经痛,风湿
针灸学19灸法课件
中医教研室
实验研究
对骨骼系统的影响: ----施灸后骨骼系统发育显然得到促进,由于 摄取蔗糖而引起的酸中毒性骨病变得到防止。 同时,管状骨的长径延长显著增加
艾灸至阴穴后,妊娠妇女尿中17—羟皮质类 固醇及17—酮皮质类固醇数值进一步明显升 高(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
针灸学课件_8[1].灸_法
(三) 温针灸
针刺得气后留针, 将约2 cm长的艾条套置 在针柄上,或将艾绒搓 捏于针尾处,点燃施灸 至艾段燃尽。若用艾绒 ,可灸3~5壮。适于既 要留针又施灸的患者。 操作时在施灸部位 用硬纸片垫衬,以防艾 绒脱落烫伤皮肤。
(四)温灸器灸
将艾绒放入特制的温灸器内,点燃后施 灸的方法。 操作方法: 将艾绒及药末点燃后,置于温灸器中, 待器具烧热后手持长柄在施术部位上方来回 熨灸,15~30 min,以局部皮肤红晕为度。 适应证:痹痛、麻木、痿证,以及妇 女、儿童、畏灸者。
二、灸量
1. 概念 指施灸数量的多少。通过艾炷的大小、 壮数来计算。
运用时结合患者体质、年龄、病情、施灸部位等 2.灸量原则 火足气至,适度而止。 因素考虑。一般直接灸用小炷或中炷,间接灸用中 炷或大炷。 灸量不足,火候不到,就达不到 治疗目的。此外还应根据患者的体 质、年龄、施灸部位、病情等因素 确定灸量。
三、灸法补泻
1.灸法补泻的原则: “气盛则泻之,虚则 补之”。 2.操作方法 补法:点燃艾炷,不吹其火,待其自灭。 艾灸火力温和,持续时间长,渗透力强, 使真气聚而不散。 泻法:点燃艾炷,口吹其火,使其快燃 速灭,促使邪气消散。 Nhomakorabea教学参考
第五节 灸法的作用和适应范围
主 治 作 用 温中散寒 疏风解表 温通经脉 消瘀散结 升阳举陷 回阳固脱 适 应 范 围 寒性胃痛、腹痛、呕吐、泄泻、风寒表证
艾炷灸-直接灸
(2)非化脓灸
① 将施灸处涂少许凡士 林,安放中、小艾炷, 点燃灸之; ② 出现灼痛时用镊子夹 去艾炷或压灭,更换艾 炷再灸; ③ 连续灸3~7壮,以皮 肤轻度红晕为度。 适应病症:一般虚寒性病 症。
2.间接灸法 (1)隔姜灸
针灸学--刺灸方法5.灸法 ppt课件 31页
2019/11/25
针灸学
(1)悬起灸
②雀啄灸
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 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 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
③回旋灸
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 虽然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向左 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
2019/11/25
针灸学
(1)直接灸
②无瘢痕灸(非化脓灸)
(non—scarringmoxibustion)
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土林, 以使艾炷便 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约 如苍耳子大)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 艾炷燃剩2/5或1/4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 即可易炷再灸,待将规定壮数灸完为止。一般 应灸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枢·背腧》说:“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 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 火灭也。”
2019/11/25
针灸学
三、灸法的注意事项
(三)施灸的禁忌 1.对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一般不适宜灸
疗。 2.对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以及关
节活动部位,不宜采用瘢痕灸。 3.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施灸。
临床常用于治疗气血凝滞之疾,如乳痈初起、 瘰疬、瘿瘤等。
2019/11/25
针灸学
一、灸法的作用
(四)防病保健
《备急千金要方·针灸上》云:“凡人吴蜀地游宦, 体上常须两三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 毒气不能著人也。”《扁鹊心书,须识扶阳》说: “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 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也。”《医说·针灸》也说: “若要安,三里莫要干。”说明艾灸足三里有防病 保健作用,今人称之为“保健灸”,也就是说无病 施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抗病的能力,使 人精力充沛,长寿不衰。
针灸刺法灸法ppt课件
斜刺 肌肉浅薄 重要器官 血管 疤痕
横刺(平刺) 皮薄肉少 头面部 透针
针灸刺法灸法
返回本节
三、针刺操作
针刺的深度
部位
个体差异 病情
参考腧穴常用深度
年龄、体质、胖瘦 阳证、新病浅刺/阴证、久病深刺
针灸刺法灸法
返回本节
三、针刺操作
(3)行针与得气
行针
进针后,为了使病人产生针刺的感应, 而行使一定的手法,称为行针。
针灸刺法灸法
交感 返回本节
三、耳穴的定位与主治
三角窝穴位:
4)神门 部位 在三角窝内靠对 耳轮上脚的下、中l/3 交界处
主治 镇静、安神、消
炎、止痛 、降压、戒
断综合征
针灸刺法灸法
神门 返回本节
三、耳穴的定位与主治
耳屏穴位 : 5)肾上腺 部位 在耳屏下部外侧缘 主治 三抗一低
针灸刺法灸法
返回本节
四、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原因 精神紧张或肌肉痉挛、单向捻针
滞 现象 针体捻转、提插发滞 针 处理 消除顾虑,放松肌肉,调整针体
预防 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 注意正确操作手法
针灸刺法灸法
返回本节
四、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原因 体位移动,手法不熟练 现象 针身弯曲
弯 处理 恢复体位 顺势拔针 针 预防 手法要熟练,指力要均匀;
指切进针法
左手拇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紧 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
本法适合于短针的进针。
针灸刺法灸法
返回本节
三、针刺操作 夹持进针法
左手拇、食两指夹捏棉球,挟住针身下端, 露出针尖约1cm,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
本法适合于长针的进针。
针灸刺法灸法
灸法针灸学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灸法能够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具有抗炎作用,减轻炎症 反应。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分泌的一类小分子蛋 白质,具有调节免疫应答、促进组织修复等多种功能。研 究表明,灸法能够促进抗炎细胞因子的分泌,如白细胞介 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同时抑制 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此外,灸法还 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活性氧和自由基,保护细胞免 受氧化损伤。
详细描述
灸法常被用于治疗一些慢性疾病或疼痛,如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其应用方法包括直接灸、间接灸 、艾条灸等,施灸时需根据病症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穴位和灸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灸法的临床应用也得到了更广泛的推广。
灸法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与调节作用
总结词
研究表明,灸法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 能,提高抵抗力,降低感染风险。
04
常见疾病的灸法治疗
感冒的灸法治疗
01
02
03
风寒感冒
选取大椎、风门、风池, 灸至微热,每穴15分钟。
风热感冒
选取大椎、曲池、外关, 灸至微热,每穴15分钟。
暑湿感冒
选取大椎、曲池、足三里 ,灸至微热,每穴15分钟 。
腹泻的灸法治疗
寒湿泄泻
选取神阙、中脘、关元, 灸至微热,每穴15分钟。
湿热泄泻
献。
灸法的未来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灸法的应用 和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和创新。
未来灸法将进一步研究灸法的作用机制和生物学基础, 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未来灸法的研究将更加注重临床实践和科学实验相结合 ,提高灸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针法灸法概论总结
针法灸法概论总结引言针法和灸法是中医学中两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针法指的是利用针刺或针刺手法对病人的经络、穴位进行调理和治疗。
灸法则是利用燃烧的艾绒或其他植物材料对病人的穴位进行温灸刺激以达到治疗目的。
本文将介绍针法和灸法的基本概念、作用机制以及常见应用。
针法基本概念针法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疗法之一。
通过刺激病人的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具包括针管、针头、针柄三部分,根据不同的治疗目的和穴位选择不同的针具。
作用机制针刺可以刺激穴位,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根据不同的穴位选择不同的针刺手法,如捻转、按压、倾斜等,以调节经络气血。
此外,针刺还有止痛、镇静、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
常见应用在临床上,针法常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例如,针刺足三里穴可以增强胃肠蠕动,改善消化不良;针刺风池穴可以缓解头痛、眩晕等症状。
此外,针灸还可以用于美容养颜、减肥等方面。
灸法基本概念灸法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燃烧宝艾等植物制品对病人的穴位进行温灸刺激,产生热疗效果。
灸具包括艾绒、艾条、艾灰等,根据不同的治疗目的选择不同的灸具。
作用机制灸法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温热刺激,增加经络气血的循环,改善机体的代谢和免疫功能。
灸刺激可以扩张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病灶处的氧气和营养供应。
此外,艾绒中的活性成分还具有抗炎、镇痛、抗菌作用。
常见应用灸法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痛、筋骨酸痛、内脏不足等疾病。
例如,灸治寒性疾病时可以选择灸于特定穴位,如坐骨神经痛可灸于悬骨穴;灸治筋骨酸痛时可以选择对病灶进行艾绒热熨;灸治内脏不足时可以选择艾炷贴敷于特定穴位。
针灸的安全性与注意事项针灸疗法是相对安全的,但仍需注意以下事项: 1. 确保操作者的专业资质和经验,推荐到正规医疗机构接受针灸治疗。
2. 针灸过程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3. 病人在接受针灸治疗前,应告知医师自身病情、过敏史等,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针灸学》课件ppt灸法
2020/11/6
1
一、概述(Introduction)
灸法的概念:(书)
《说文解字》灸,灼也,从火音久。 刺以石针曰砭,灼以艾火曰灸。
《素问异法方宜论》北方者……其民乐野 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 焫者,也从北方来。
2020/11/6
2
灸法概述
灸,烧灼的意思。灸法主要是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 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 的一种方法。
b针灸并用
c热力可通 过针身传 入体内
防止艾火 脱落,灸 时嘱咐患 者不要移 动体位, 并在施灸 的下方垫 一纸片, 防止烫伤
4.温灸器灸
温灸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施灸的器具,用温灸器 施灸的方法称温灸器灸,临床常用的有温灸盒 和温灸筒。
施灸时,将艾绒点燃后放入温灸筒或温灸盒里 的铁网上,然后将温灸筒或温灸盒放在施灸部 位15—20min即可。
补法
艾炷点燃置穴位,不吹其火,待其徐徐燃尽自 灭,火力缓慢温和,灸治的时间较长,壮数可 多,灸毕一炷用手指按一会施灸穴位,以使其 真气聚而不散。
直接灸 间接灸 悬起灸
瘢痕灸 无瘢痕灸
隔姜灸 隔蒜灸 隔盐灸 隔附子饼灸
温和灸 雀啄灸 回旋灸
温针灸 温灸器灸
实按灸
太乙针灸 雷火针灸
其他灸法 灯草灸、天灸
2020/11/6
23
五、灸治的注意事项
(一)顺序
先后顺序 先上后下 先阳后阴 灸量顺序 艾炷先小后大
壮数先少后多
2020/11/6
24
灸治的注意事项
隔姜灸
操 作 定穴-生姜片 ( 0.2~0.5cm *2-3cm 穿 孔)-大中艾炷-点燃至尽-除 灰 烬 - 反 复 5~10 壮 至皮 肤 潮红(其间更换姜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着青铜器的广泛应用,为针具的改进提供了 物质条件,于是出现了青铜针具。春秋时期, 铁器出现,随着冶铁术的发展和冶炼技术提 高,从战国迄于秦汉,砭石才逐渐被九针所 取代。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详细介绍了 九针的形状、大小、治疗范围和操作方法。
铍针 形如剑
切开排脓,治痈肿已成脓
圆利针 针头微大,针身反小,圆 用于深刺,主痈症、痹气暴发者 而且利
毫针 针身细如毫(豪)毛
应用最广,通调经络,治寒热痛痹
长针 大针
针身细长而锋利 针身粗圆
深刺,用肌肉肥厚处,治深邪远痹 针刺放水,治关节积液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刺法的发展
《黄帝内经》对刺法的发展 《难经》对刺法的发展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名称 镵针 圆针 鍉针 锋针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九针应用分类表
形状 头大,末端一分尖锐
用途 浅刺皮肤,泻阳分邪气,泻热
针身圆柱形,针头卵圆 按摩肌肉 针头如黍粟状,圆而微尖 按压经脉外部(按脉勿陷),补正祛邪 针头锋利,呈三棱锥形 主痈痹痼疾,泻热出血
针法灸法学的概念 针法灸法的概念 针法灸法学研究内容 针法与灸法的关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针法灸法学概念
针法灸法学是研究各种刺法和灸 法的操作方法、临床运用及作用原理 的一门学科。
返回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针法灸法的概念
针法:又称刺法,指采用针具,运用手 法,刺激人体一定部位(一般是腧穴), 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防治疾病 的方法。
捻转补泻、迎随补泻和开阖补泻等方法。 这些论述为后世的针刺手法奠定了基础。
返回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难经》对刺法的发展
一、左右两手之配合。 二、对针刺补泻法又有所发挥 三、提出刺法要合于四时。
返回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历代医家对刺法的发展
医家及著作
对刺法发展的主要内容
灸法:是指点燃艾绒(或其它药物)制 成的艾炷或艾条,熏灼、温熨体表一定 部位,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防治疾 病的方法。
返回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针法灸法学研究内容
刺法 主要研究针刺手法、针刺部位、 刺激时间、刺激量和不同针具的作用特 点及其适应证。
灸法 主要研究灸治材料、灸治方法、 灸治部位和不同灸具的作用特点及其适 应证。
历代医家对刺法的发展 现代刺法的发展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黄帝内经》对刺法的发展
一、指出补泻是针刺治病的基本原则。 二、根据病情选择针具。 三、提出了运用九针的“九刺”、“十二刺”、 “五刺”
法。 四、认为“守神”是针刺获取疗效的关键。 五、在补泻手法方面提到了徐疾补泻、呼吸补泻、
用之后。火的应用为灸法的创造提供了条件。 由于温热刺激皮肤使人感到舒服,或许由于 偶然被火灼伤而解除了某种病痛,于是萌发 了烧灼可以治病的念头,并从实践逐步积累 经验,这大约就是灸法的起源。
最初用于灸焫的材料是树枝或柴草,后 来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艾”在灸焫方面的 独特功效。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返回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针法与灸法的关系
1、同属中医外治法 2、作用原理和目的相同
作用于腧穴, 激发经气,达 到防病治病的 目的
3、常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正 如《灵枢·官能篇》所说“针所不 为 ,灸之所宜”。
返回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二节 针法灸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针法的起源和发展
针刺部位的延伸: 体穴巨针系统→微针系统 针刺方法的延伸:与电结合-电针、电热针、穴位
电兴奋、微波针灸 与磁结合-磁疗仪、电磁针 与光结合-红外线照射、激光针 与声结合-声波电针 与药物注射结合-水针 与外科手术结合-穴位埋线、割治
返回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灸法的起源和发展
(一)灸法的起源 灸法起源于原始社会,在火的发现和应
(二)灸法的发展
晋\唐 宋
明
直接灸 → 间接灸 → 天灸 → 艾条灸
筒灸
桑枝灸
灯火灸
阳燧灸
最初灸法多采用直接灸,艾炷较大,壮数
较多,现代则采用小炷少壮灸,并衍化出各种 各样丰富多彩的灸疗方法。
资料仅供参考,不针法,什么叫灸法?针法灸法之 间存在着哪些联系?
(一)砭刺与针法的起源
针法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据 推测应该与原始人的治病经验有关。
“砭石”,是一种经过磨砺而成的锥形 或楔形的小石器——这是最原始的“针”。 原始人用这种石针来叩击皮肤、揉按肌肉, 或浅刺放血,经过漫长的摸索和经验积累, 逐步发展成为针灸治疗的工具。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 《灵枢》“九针”各有什么作用,分别用 来治疗什么疾病?
金元 何若愚
子午流注纳甲法
窦汉卿(针经指南) 明 陈会(神应经)
十四字手法等 催气手法
徐凤(针灸大全·金针赋) 高武(针灸聚英)
复式补泻手法 子午流注纳子法
杨继洲(针灸大成)
下针十二法,下手八法刺有大小, 有大补大泻,平补平泻等
返回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新中国成立后,针刺手法的研究进一步深入, 刺法灸法的内涵也不断发展扩大。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教学目标
1.掌握针法灸法学的概念。 2.了解刺法灸法的起源、形成及发
展。 3.能辨识九针的形状和用途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针法灸法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 针法灸法的起源与发展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一节 针法灸法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