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针法灸法概论

合集下载

针灸学课件:针灸治疗学概论

针灸学课件:针灸治疗学概论



治 疗
(五)三部取穴

概 论
三部取穴:将病变的局部、邻近、远端
穴位配合使用。
眼病——晴明、风池、光明
偏头痛——太阳、风池、外关
偏 头 痛
针 灸 治
二、按经配穴-本经配穴法




本经配穴法:脏腑经络病变,取
该经穴位配合使用。(“不盛不虚,
以经取之”)
例:
耳鸣、耳聋—翳风、耳门、中渚 肺病咳嗽—中府、尺泽、列缺
1.因地制宜:


论 根据不同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制定治
疗方法。
北方—多用火针、温灸
南方—微针(毫针、皮肤针)


治 疗
2.因时制宜



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时辰特点,制定治
疗方法。
春夏病邪浅表—浅刺
秋冬病邪深在—深刺
择时选穴
(子午流注、灵龟八法、 飞腾八法)


治 疗
3.因人制宜



根据性别、年龄、体质制定治疗方法。
进行组合配伍,其目的在于加强腧
穴之间的协同作用,相辅相成,提
高疗效。
包括:按部配穴 按经配穴

灸 治 疗
一、按部配穴

概 论
(一)局部配穴
局部配穴:选取局部穴位配
合使用。
例:头痛:印堂、太阳、百会
膝痛:内外膝眼、鹤顶


治 疗
(二)上下配穴

概 论
上下配穴:将腰以上及以下穴位配合
使用。
例: 风火牙痛—合谷、内庭
平补平泻

灸 治

(医学课件)灸法--针灸学

(医学课件)灸法--针灸学

灸法--针灸学xx年xx月xx日•灸法的基本知识•灸法的基本技巧•灸法的临床应用•灸法的学习与培训目•灸法的传承与发展录01灸法的基本知识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点燃后放置于身体的一定部位,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通过经络腧穴,达到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回阳固脱、补中益气等作用的疗法。

灸法的定义灸法起源于远古时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艾灸为主,辅以其他材料的多种灸法。

从先秦到明清,灸法不断发展完善,成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灸法的历史灸法的定义与历史非艾灸包括灯火灸、熏脐灸、天灸等,具有简便易行、容易掌握等特点,适用于感冒、咳嗽、哮喘等急性病症。

艾灸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直接灸包括瘢痕灸和无瘢痕灸,间接灸包括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等。

适用于寒证、虚证、瘀血、疼痛等病症。

电热灸利用电能转化为热能进行艾灸,具有操作方便、温度可调、刺激性强等特点,适用于寒证、痹证等病症。

灸法的分类及其应用灸法的作用主要包括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回阳固脱、补中益气等作用。

灸法的作用原理通过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改善人体内部环境,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同时,灸法还可以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抵抗力。

灸法的作用及其原理02灸法的基本技巧施灸的先后顺序先灸上部,后灸下部一般来说,施灸时应先灸头部、肩部、腰部等上部穴位,再灸下肢、背部等下部位穴位。

先灸背部,后灸腹部背部为阳,腹部为阴,先灸背部可以调和阴阳平衡。

先灸后脑勺,后灸前胸部后脑勺为阳气聚集之处,先灸后脑勺可以调和阳气,再灸前胸部则可以调和脏腑功能。

施灸的常用手法将艾条放在穴位上方,距离皮肤约2-3厘米,以患者感到温热为度,一般每处穴位灸5-10分钟。

温和灸将艾条在穴位上方上下移动,以患者感到温热为度,一般每处穴位灸10-15分钟。

回旋灸将艾条在穴位上方快速上下移动,以患者感到温热为度,一般每处穴位灸5分钟左右。

雀啄灸将艾条放在穴位上方,距离皮肤约1.5-2厘米,以患者感到温热为度,一般每处穴位灸10-15分钟。

针法灸法学.ppt

针法灸法学.ppt

●关于得气的几个问题
得气的定义与表现:
若有所得 若有所失 有见如入,有见如出
经脉循环之气
针感
隐性得气 显性得气
得气的基础:
肌肉组织的肌梭内感受器—肌肉收缩
穴位神经末稍密集
穴位高密度的肥大细胞—活性物质刺激神经
得气与血型的关系: O-B-AB-A
与留针时间长短相关的因素
得气:得气的迟速 寒热: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经脉:足阳明……其脉大血多,气甚热壮,刺此者,不


经脉走向 补泻操作
────────────────────────
手三阳──从手走头:
向心 补:针向向心
足三阴──从足走腹(胸)
泻:针向远心
────────────────────────
手三阴──从胸走手
远心 补:针向远心
足三阳──从头走足
泻:针向向心
────────────────────────
原因 体位、手法、外力、滞针

现象 方向角度改变-针体活动-疼痛

处理 放松局部 恢复体位 顺势拔针
预防 手法要熟练,指力要均匀;
选好体位,勿随意移动身体
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原因 针具质量、手法过重、

弯针与滞针处理不当
针 现象 行针或出针时发现针身折断
处理 保持镇静
保持原有体位
预防 检查针具;
针刺时保留部分针身在体外
严重者四肢厥冷、神智不清、二便失禁、

唇甲青紫、脉细微欲绝。
处理 出针 平卧保暖 灸治
预防 针对原因/注意观察
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原因 精神紧张或疼痛、手法、留针时间 现象 针体活动困难 或伴疼痛

《中医学》针灸 第一章 总论

《中医学》针灸 第一章 总论

针灸第一章总论针灸的起源和发展针灸是祖国医学里面最早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一种外治疗法,远在上古时代就已萌芽。

由于当时人们在工作中一时不慎,或为石块碰伤,或被火烫伤,使身体的某一部分在受伤之后,反而使原来的疾患得到好转,或全部消失,以后根据这些经验,逐步发展,才知道针灸可以为人治病,这就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开端。

用针灸治病,最初人们是以石磨尖作为治疗工具的,称为砭石。

“内经”异法方宜论说:“其治宜砭石,其治宜艾焫。

”这证明针与灸很早就开始应用了。

事物是发展的,人类是不断进步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由石器时代到冶金时代之后,针灸便由暴烈火伤,进化为艾绒刺激,由砭石进化为九针,针与灸的治疗工具,得到了很大的改进。

针灸由于在长时间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逐步形成有系统性的理论知识。

这在“内经”中记载很详细。

“灵枢”论刺、灸、经、腧的篇幅占绝大的比重。

所以后人有称“灵枢”为针经之说,这是总结过去长期以来有关针灸的第一部著作。

继“内轻”之后的,便为“难经”,是根据“内经”理论发挥而来的,它主要说明经络、腧穴、刺法等等。

成为后世学者必读之书。

此外,历代足资参考者的著作很多。

如晋皇甫谧所薯的“甲乙经”,唐孙思邈著“千金方”中针灸篇;宋王维一撰著“腧穴灸图”,铸铜人模型两具,在直观教学上,提供了有利条件;王执中撰著“针灸资生经”七卷,取三百六十穴,分证论治,便于应用,是综合了隋唐以来的针灸巨著;元滑伯仁著“十四经发挥”三卷,将督任二脉并于十二经内,于是成了十四经的体系;明杨继州著“针灸大成”十卷,总结了明以前的针灸经验;清代“医宗金鉴”内面,有针灸新法及经穴图诀等法,等等,皆足说明历代钻研针灸的颇不乏人。

至清代中叶,针灸学术受到封建统治的摧残,他们认为针灸治疗时,脱衣解带,有伤大雅,于是下令太医院停止针灸治疗。

这样一来,便引起一些人对针灸的轻视,认为是小家伎俩,不足一谈,以致针灸学术,从此日衰落。

到了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更是变本加厉,不独针灸学术,并对祖国整个医学,曾经明令废除。

中医针灸刺法灸法学习题

中医针灸刺法灸法学习题

刺法灸法学暮染岚烟作品第一章刺法灸法学概论1.什么叫刺法灸法学?2.刺法灸法学的内容主要有哪些?3.刺法灸法学的在针灸学术中的地位怎样?4.针刺起源于什么时代?简述针具的演变?5.复式手法烧山火等首载于哪一部着作?6.奠定刺法基础的着作是哪些?标志刺法昌盛的着作是哪些?简述各自的主要内容?7.简述灸法的起源?灸法盛行时期的重要着作有哪些?8.简述常用的非艾灸法?一、选择题(一)A型题1.针刺起源于(B)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E.秦汉时期2.用于按摩分肉之间,治分肉之间病症的针具是(A)A.圆针B.圆利针C.长针D.大针E.鍉针3.最早记载艾灸法的文献是(D)A.马王堆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B.《曹氏灸方》C.《备急灸法》D.《孟子·离娄篇》E.《黄帝明堂灸法》4.十四字手法最早记载于哪一部着作(B)A.《灵枢》B.《针经指南》C.《金针赋》D.《针灸大成》E.《神应经》(二)B型题A.艾条灸B.灯火灸C.间接灸D.温针灸E.天灸1.以上属于非艾灸法的是(B)2.以上属于腧穴药物敷贴法的是(E)A.十二字手法B.下手八法C.阳中隐阴D.青龙摆尾E.进水泻法3.以上属于“治病八法”的是(C)4.以上属于“飞经走气”四法的是(D)A.苍龟探穴B.赤凤迎源C.子午捣臼D.青龙摆尾E.白虎摇头5.以上不属于“飞经走气”四法的是(C)6.以上属于“治病八法”的是(C)(三)C型题A.间接灸B.实按灸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1.以上属于艾条灸的是(B)2.以上属于艾炷灸的是(A)A.电针B.水针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3.以上属于毫针治疗技术的方法是(D)4.以上属于腧穴特种治疗技术的方法是(C)(四)X型题1.以下属于《内经》九针的针具有(ABCD)A.圆针B.锋针C.大针D.长针E.皮内针2.刺法灸法学的内容主要包括(ABCE)A.腧穴特种治疗技术B.灸法技术C.针刺技术D.推拿技术E.特定部位刺法技术二、判断题1.《难经·七十八难》进一步强调左右手配合行针。

刺法灸法学

刺法灸法学

《刺法灸法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刺法灸法学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总学时: 54(学时:27学时:27)总学分:3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和要求《刺法灸法学》是以针灸治病的各种具体方法、操作技术、临床应用及其原理为主要内容的针灸分支学科,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介于经络学、腧穴学与针灸治疗学之间的桥梁课程。

它集合古今刺法灸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一书,是针灸推拿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较为重要的临床技能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阐明各种以防病治病为目的的针法、灸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针法、灸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种腧穴特种治疗技术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和作用原理,为针灸临床治疗打下坚实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针灸推拿专业大学专科层次使用,依据针推专业“为农村基层、城镇社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中医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使本专业学生掌握适应临床岗位需要的,刺法灸法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相关技术,并将它们运用于临床实践。

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分述如下。

知识教学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巩固针灸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常见的刺法灸法的基本概念、特点与基本的操作技能,熟悉其应用原理及在临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了解常见的刺法灸法的起源和发展概况,了解古代有代表性的刺法灸法。

能力培养目标能熟练地进行毫针刺法、灸法、拔罐法的基本操作,具有使用三棱针、皮肤针、电针、穴位注射法的能力;能预防和处理常见的针刺异常情况;具有使用耳针、头针治疗针灸常见疾病的能力。

素质教育目标1专业思想巩固,热爱中医事业。

2具有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高尚的医疗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善于与病人沟通,对病人充满爱心,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

3具有认真求实、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勇于实践、善于自学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第一章针法灸法概论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针法灸法学的概念。

(医学课件)灸法--针灸学

(医学课件)灸法--针灸学

隔物灸
将选定药物放在艾炷和皮肤之间进行施灸,以达 到药物和艾灸的双重作用效果。
热敏灸
通过寻找个体化的热敏穴位,进行艾灸刺激,以 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效果。
灸法的作用原理
温热刺激
艾叶的药用价值
灸法通过温热刺激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 循环、改善局部组织营养,从而起到温经散 寒、活血通络的作用。
艾叶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因此 艾灸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机体状态。
穴位刺激
综合作用
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可以调和气血、平衡阴 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灸法的作用原理还包括综合作用,即通过调 节机体内在的各种机制,使机体自身发挥治 疗作用。
02
灸法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灸法在内科中的应用
1 2
消化系统疾病
灸法可以有效缓解胃痛、腹泻、便秘等症状, 改善消化系统功能。
呼吸系统疾病
小儿腹泻
灸法可以有效缓解小儿腹泻症 状,改善小儿消化系统功能。
小儿遗尿
灸法可以缓解小儿遗尿症状, 提高小儿泌尿系统功能。
03
灸法与传统疗法的关系
灸法与中药的关系
灸法与中药各有所长
灸法与中药在治病原理上有所不同,各有优势。
灸法对中药的辅助作用
灸法可以辅助中药治疗,提高药效,增强治疗效果。
中药对灸法的辅助作用
灸法--针灸学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灸法概述 • 灸法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 灸法与传统疗法的关系 • 灸法的研究与发展 • 灸法的注意事项与预防措施
01
灸法概述
灸法的定义与历史
灸法定义
灸法是以艾绒或其他药物为主要施灸材料,点燃后放置于人 体体表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通过烧灼和熏熨刺激,以温通 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平衡。

针法灸法学医学知识讲座优质PPT课件

针法灸法学医学知识讲座优质PPT课件
指出补泻是针刺治病的基本原则。 根据病情选择针具。 提出运用九针的“九刺”、“十二刺”、“五
刺” 认为“守神”是针刺获取疗效的关键。 在补泻手法方面提到了徐疾补泻、呼吸补泻、
捻转补泻、迎随补泻和开阖补泻等方法。 这些论述为后世的针刺手法奠定了基础。
《难经》对刺法的发展
左右两手之配合。 对针刺补泻法又有所发挥。 提出刺法要合于四时。
若系拔罐治疗疮痈,启罐后应拭净脓血, 并常规处理疮口。
处置停妥后,嘱患者休息片刻才离开治 疗室,并嘱1日或2、3日再作治疗,视 病情与反应而定。
新中国成立后,针刺手法的研究进一步深入, 刺法灸法的内涵也不断发展扩大。
针刺部位的延伸: 体穴巨针系统→微针系统 针刺方法的延伸:与电结合-电针、电热针、穴位
电兴奋、微波针灸 与磁结合-磁疗仪、电磁针 与光结合-红外线照射、激光针 与声结合-声波电针 与药物注射结合-水针 与外科手术结合-穴位埋线、割治
施罐中的注意事项
施罐手法要娴熟,动作轻、快、稳、准。 拔罐数量宜少,罐间距离应适中。
注意询问患者感觉,观察其局部和全身 反应。拔罐后一般有三种反应:
(1)正常反应 (2)异常反应 (3)晕罐:处理参照晕针。
启罐方法
1.一般罐的启法 2.抽气罐的启法 3.水(药)罐的启法
善后处理
启罐后,应用消毒棉球轻轻拭去拔罐部 位紫红色罐斑上的小水珠,若罐斑微觉 痛痒,不可搔抓,数日内自可消退。
针法灸法学研究内容
刺法 主要研究针刺手法、针刺部位、 刺激时间、刺激量和不同针具的作 用特点及其适应证。
灸法 主要研究灸治材料、灸治方法、 灸治部位和不同灸具的作用特点及 其适应证。
针法与灸法的关系
同属中医外治法 作用原理和目的相同 常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正如《灵

第一篇针法灸法类32页PPT

第一篇针法灸法类32页PPT

二、针 刺 气 血 与 浅 深
二、针 刺 气 血 与 浅 深
二、针 刺 气 血 与 浅 深
二、针 刺 气 血 与 浅 深
二、针 刺 气 血 与 浅 深
《灵枢·终始》 第九
病 症 少气,脉躁,四肢厥冷,形肉未脱
病 机 邪实于内,气虚于经
刺法
缪刺:出血-祛除邪气 浅刺-不伤正气
移神:调动正气
令聚气可布 散气可收
泻法 深
稀按其宥
极出其邪气
鬚:等待 方:正当
补泻与浅深
二、针 刺 气 血 与 浅 深
《灵枢·官针》 第七
名称 深度
一刺

二刺

三刺

部位 皮肤 肌肉 分肉
释“三刺至谷气”
目的
出阳邪,来血气
出阴邪
下谷气
皮肤 肌肉 分肉
二、针 刺 气 血 与 浅 深
《难经·第七十难》
名称
深度
部位
卫气层

Hale Waihona Puke 皮肤营气层中
皮杨肤玄操:“引阴以和阳”,“内阳以和阴”.
《肌难肉经集注》虞庶注:“经言春夏养阳,言取一阴之气,以养
于阳,分虑肉成孤阳。经言秋冬养阴,言至阴用事,无阳气以养其阴,
故取一阳之气以养于阴,免成孤阴也。 ” 春夏取阴抑阳
秋冬取阳抑阴
论浅深与寒热
二、针 刺 气 血 与 浅 深
《难经·第七十一难》
原则
方法
论浅深之刺
《难经》 皮肤 肌肉 分肉
致,求取、获得(家贫,无从 致书以观。――明·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必致一阴 必致一阳
二、针 刺 气 血 与 浅 深
《难经·第七十难》

刺灸法总论针灸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

刺灸法总论针灸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
❖ 毫针刺法中,有效的刺激强度是以得气为 标志 。通过得气的强弱来判定刺激量的大 小,分为轻、中、重三种不同的刺激量。 轻者,针下感应柔和;
❖ 中者,针下感应明显; ❖ 重者,针下感应强烈。
捻转的频率、角度决定刺激量的大小
❖ 轻度---捻转的角度小于90°,频率小于60次 /分;
❖ 中度---捻转的角度在90°~180°之间,频率 在60~90次/分之间;
一、刺法的量学要素
❖ 广义----毫针刺法的量学要素应包括进针 方向、进针深度、具体手法操作的强度和 时间,及留针时间的长短等环节;
❖ 狭义----刺法量学要素是指与毫针刺激量 及效应密切相关的量学因素,主要包括手 法操作的强度和时间两大要素。
(一)刺激的强度
❖ 针刺刺激的强度是通过手法作用力的强弱 而实现的。
(二)刺激的时间
❖ 正确掌握针刺作用持续的时间。在施行针刺手 法时,作用力持续的时间直接关系着疗效 ;
❖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证和情况,确定作用力持续 的最佳时间参数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之一。
❖ 刺激强度的变化率---在毫针操作中,由于患 者自身的敏感性不同,对刺激阈的要求也不一 样,要注意针刺刺激强度的及时增加和调整。
❖ 重度---捻转的角度大于180°,频率大于90 次/分以上。
提插的频率、幅度决定刺激量的大小
❖ 轻度---提插的幅度小于0.3厘米,频率小于 60次/分;
❖ 中度---提插的幅度在0.3~0.5厘米之间, 频率在60~90次/分之间;
❖ 重度---提插的幅度大于0.5厘米,频率大于 90次/分。
二、刺法的起源与发展
❖ 《内经》针刺方法: ❖ 在刺法方面,提到了九刺、十二刺和五刺等;
在补泻手法方面,提到了徐疾补泻、呼吸补 泻、捻转补泻、迎随补泻、提插补泻和开阉 补泻等,为后世针刺手法奠定了基础。 ❖ 《难经》又有所阐发,强调了针刺时双手协 作的重要性,对后世影响颇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针法灸法学研究内容
刺法 主要研究针刺手法、针刺部位、 刺激时间、刺激量和不同针具的作用特 点及其适应证。
灸法 主要研究灸治材料、灸治方法、 灸治部位和不同灸具的作用特点及其适 应证。
返回
针法与灸法的关系
1、同属中医外治法 2、作用原理和目的相同
作用于腧穴, 激发经气,达 到防病治病的 目的
3、常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正 如《灵枢·官能篇》所说“针所不 为 ,灸之所宜”。
针刺部位的延伸: 体穴巨针系统→微针系统 针刺方法的延伸:与电结合-电针、电热针、穴位
电兴奋、微波针灸 与磁结合-磁疗仪、电磁针 与光结合-红外线照射、激光针 与声结合-声波电针 与药物注射结合-水针 与外科手术结合-穴位埋线、割治
返回
二、灸法的起源和发展
(一)灸法的起源 灸法起源于原始社会,在火的发现和应
对刺法发展的主要内容
金元 何若愚
子午流注纳甲法
窦汉卿(针经指南) 明 陈会(神应经)
十四字手法等 催气手法
徐凤(针灸大全·金针赋) 高武(针灸聚英)
复式补泻手法 子午流注纳子法
杨继洲(针灸大成)
下针十二法,下手八法刺有大小, 有大补大泻,平补平泻等
返回
新中国成立后,针刺手法的研究进一步深入, 刺法灸法的内涵也不断发展扩大。
针法灸法学是研究各种刺法和灸 法的操作方法、临床运用及作用原理 的一门学科。
返回
针法灸法的概念
针法:又称刺法,指采用针具,运用手 法,刺激人体一定部位(一般是腧穴), 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防治疾病 的方法。
灸法:是指点燃艾绒(或其它药物)制 成的艾炷或艾条,熏灼、温熨体表一定 部位,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防治疾 病的方法。
(二)九针的应用和发展
殷商时期,中国进入了青铜器时代。随 着青铜器的广泛应用,为针具的改进提供了 物质条件,于是出现了青铜针具。春秋时期, 铁器出现,随着冶铁术的发展和冶炼技术提 高,从战国迄于秦汉,砭石才逐渐被九针所 取代。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详细介绍了 九针的形状、大小、治疗范围和操作方法。
九针应用分类表
名称 镵针 圆针 鍉针 锋针
形状 头大,末端一分尖锐
用途 浅刺皮肤,泻阳分邪气,泻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针身圆柱形,针头卵圆 按摩肌肉 针头如黍粟状,圆而微尖 按压经脉外部(按脉勿陷),补正祛邪
针头锋利,呈三棱锥形 主痈痹痼疾,泻热出血
铍针 形如剑
切开排脓,治痈肿已成脓
圆利针 针头微大,针身反小,圆 用于深刺,主痈症、痹气暴发者 而且利
第一章 针法灸法概论
教学目标
1.掌握针法灸法学的概念。 2.了解刺法灸法的起源、形成及发
展。 3.能辨识九针的形状和用途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针法灸法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 针法灸法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针法灸法的概念
针法灸法学的概念 针法灸法的概念 针法灸法学研究内容 针法与灸法的关系
针法灸法学概念
法。 四、认为“守神”是针刺获取疗效的关键。 五、在补泻手法方面提到了徐疾补泻、呼吸补泻、
捻转补泻、迎随补泻和开阖补泻等方法。 这些论述为后世的针刺手法奠定了基础。
返回
《难经》对刺法的发展
一、左右两手之配合。 二、对针刺补泻法又有所发挥 三、提出刺法要合于四时。
返回
历代医家对刺法的发展
医家及著作
返回
第二节 针法灸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针法的起源和发展
(一)砭刺与针法的起源
针法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据 推测应该与原始人的治病经验有关。
“砭石”,是一种经过磨砺而成的锥形 或楔形的小石器——这是最原始的“针”。 原始人用这种石针来叩击皮肤、揉按肌肉, 或浅刺放血,经过漫长的摸索和经验积累, 逐步发展成为针灸治疗的工具。
用之后。火的应用为灸法的创造提供了条件。 由于温热刺激皮肤使人感到舒服,或许由于 偶然被火灼伤而解除了某种病痛,于是萌发 了烧灼可以治病的念头,并从实践逐步积累 经验,这大约就是灸法的起源。
最初用于灸焫的材料是树枝或柴草,后 来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艾”在灸焫方面的 独特功效。
(二)灸法的发展
晋\唐 宋
毫针 针身细如毫(豪)毛
应用最广,通调经络,治寒热痛痹
长针 大针
针身细长而锋利 针身粗圆
深刺,用肌肉肥厚处,治深邪远痹 针刺放水,治关节积液
(三)刺法的发展
《黄帝内经》对刺法的发展 《难经》对刺法的发展
历代医家对刺法的发展 现代刺法的发展
《黄帝内经》对刺法的发展
一、指出补泻是针刺治病的基本原则。 二、根据病情选择针具。 三、提出了运用九针的“九刺”、“十二刺”、 “五刺”

直接灸 → 间接灸 → 天灸 → 艾条灸
筒灸
桑枝灸
灯火灸
阳燧灸
最初灸法多采用直接灸,艾炷较大,壮数
较多,现代则采用小炷少壮灸,并衍化出各种 各样丰富多彩的灸疗方法。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叫针法,什么叫灸法?针法灸法之 间存在着哪些联系?
2. 《灵枢》“九针”各有什么作用,分别用 来治疗什么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