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法灸法1
刺灸方法1知识讲解
二、耳穴的分布规律
Distribution of auricular points
耳廓像一个倒置的胎儿。与头面相 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 位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 位在对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与内 脏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艇和耳甲腔; 消化道分布在耳轮脚周围。
三、常用耳穴分布
common points
1.耳垂—头面部 2.耳舟—上肢 3.对耳轮—躯干 4.对耳轮上下脚—下肢,臀,坐骨神经 5.耳轮脚—消化道环绕 6.三角窝—盆腔 7.耳甲艇—腹腔 8.耳甲腔—胸腔 9.耳屏—耳.鼻.咽. 10.对耳屏—枕.颞.额 11.屏间切迹—三焦.内分泌
四、耳针的适应症
Indications
一、耳廓表面的解剖名称
Anatomy of the surface of the auricle
7.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陷 8.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部位 9.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腔 10.耳屏—耳廓前面的辧状突起又叫耳珠 11.对耳屏—对耳轮下方与耳屏相对的隆起部 12.屏间切迹—耳屏与耳屏之间的凹陷 13.轮屏切迹—对耳轮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14.耳垂
日久不愈。 外科疾患:疮疡初起,疖肿未化脓者,瘰疬及疮疡溃
久不愈。
四、注意事项
面部、关节、大血管处不宜用
疤痕灸;孕妇下腹部、腰骶部不宜
施灸;神志不清或感觉迟钝者,慎
重施灸,以免烧伤患者;应用疤痕
灸时,要向患者说明情况,得到患
者同意方可施灸;在施灸过程中,
医者不要离开治疗室,细心观察,
避免烧伤患者。
针尾 针柄 针根 针身 针尖
如何选择患者的体位
仰卧位一头面胸腹四肢 侧卧位一身体侧面 俯卧位一头项腰背臀部下肢后面上肢部
刺灸方法1
留针与出针
留针 一 目的是为了加强针刺的 作用和便于行针施术,一般20分钟左 右。特殊或顽固性疾病可适当延长留 针时间。
出针一 将针提到皮下然后将针 起出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针刺的注意事项
1部位一孕妇、尿潴的小腹部、小儿 的囟门、皮肤的感染、溃疡、斑痕、出 血不宜针;眼区、项部、胸胁背部不宜 直刺深刺
二、耳穴的分布规律
Distribution of auricular points
耳廓像一个倒置的胎儿。与头面相 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 位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 位在对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与内 脏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艇和耳甲腔; 消化道分布在耳轮脚周围。
三、常用耳穴分布
common points
1.耳穴探测:可用观察法、按压法和电阻测定法。探 测顺序由上至下、由里至外。 观察法:观察病变相应区域有无变形、变色、丘疹、 脱屑、结节、充血等阳性反应。 按压法:用止血钳或探针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均匀的 按压,寻找敏感点 电阻测定法:用耳穴探测器在耳廓上寻找良导点。
2.消毒:用75%酒精消毒耳廓 3.耳穴刺激方法:可用毫针刺、耳穴压豆、电针、揿
2.按中医理论选穴:如耳鸣选肾穴(因肾开窍 于耳),皮肤病选肺穴(因肺和皮毛)
3.按现代医学理论选穴:如月经不调选子宫穴, 溃疡病选下脚端
4.根据临床经验选穴:如失眠、癫狂选神门, 目赤肿痛选耳尖穴
5按穴位功能取穴:耳尖退Leabharlann 、神门镇静止痛六 操作方法
Method of manipulation
一、耳廓表面的解剖名称
Anatomy of the surface of the auricle
7.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陷 8.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部位 9.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腔 10.耳屏—耳廓前面的辧状突起又叫耳珠 11.对耳屏—对耳轮下方与耳屏相对的隆起部 12.屏间切迹—耳屏与耳屏之间的凹陷 13.轮屏切迹—对耳轮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14.耳垂
刺灸方法1(1)
不宜施灸;神志不清或感觉迟钝者,
慎重施灸,以免烧伤患者;应用疤
痕灸时,要向患者说明情况,得到
患者同心观察,
避免烧伤患者。
精品课件
研究进展
针刺治病,基本上是整体性、双向性的调整作
用,且对机体的多个器官组织及各个系统产生不同程
度的良性影响,通过建立生理稳态调节内环境,达到
精品课件
常用的进针手法
二.双手进针法 1指切进针法 2夹持进针法 3提捏进针法 4舒张进针法
精品课件
针刺的角度、方向
直刺一针身与皮肤表面 呈90度角,垂直刺入。 适于腹部、四肢肌肉丰 满部位
斜刺一针身与皮肤表面 呈45度角倾斜刺入,用 于皮肉浅薄及内有中要 脏器的部位
平刺一针身与皮肤表面 呈15度角沿皮刺入.适于 皮肉特别浅薄的部位
1 灸法一艾炷灸(直接灸
间接灸)
艾条灸一雀啄灸、回旋灸、温和 灸
温针灸
2 功能一 灸法的主要作用是热效应,艾绒本 身 也有一定的药理作用。灸法具有温通经 络,祛除寒湿;行气活血,消肿散结;温补中 气,回阳固脱;增强体质等作用。
精品课件
三、 适应症
寒凝血滞,经络痹阻: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 腹痛。
精品课件
毫针的结构
针尾 针柄 针根 针身 针尖
精品课件
如何选择患者的体位
仰卧位一头面胸腹四肢 侧卧位一身体侧面 俯卧位一头项腰背臀部下肢后面上肢部
分 仰靠坐位一头面颈胸四肢部分 俯伏坐位一头项背部 侧伏坐位一头部一侧面颊耳后
精品课件
常用的进针法
一.单手进针法:用右手拇、 食指持针,针下端紧靠中指指腹, 针尖距指端3分许,中指端抵住 腧穴,拇食指下压,将针迅速刺 入皮下。
针法灸法学医学知识讲座优质PPT课件
刺” 认为“守神”是针刺获取疗效的关键。 在补泻手法方面提到了徐疾补泻、呼吸补泻、
捻转补泻、迎随补泻和开阖补泻等方法。 这些论述为后世的针刺手法奠定了基础。
《难经》对刺法的发展
左右两手之配合。 对针刺补泻法又有所发挥。 提出刺法要合于四时。
若系拔罐治疗疮痈,启罐后应拭净脓血, 并常规处理疮口。
处置停妥后,嘱患者休息片刻才离开治 疗室,并嘱1日或2、3日再作治疗,视 病情与反应而定。
新中国成立后,针刺手法的研究进一步深入, 刺法灸法的内涵也不断发展扩大。
针刺部位的延伸: 体穴巨针系统→微针系统 针刺方法的延伸:与电结合-电针、电热针、穴位
电兴奋、微波针灸 与磁结合-磁疗仪、电磁针 与光结合-红外线照射、激光针 与声结合-声波电针 与药物注射结合-水针 与外科手术结合-穴位埋线、割治
施罐中的注意事项
施罐手法要娴熟,动作轻、快、稳、准。 拔罐数量宜少,罐间距离应适中。
注意询问患者感觉,观察其局部和全身 反应。拔罐后一般有三种反应:
(1)正常反应 (2)异常反应 (3)晕罐:处理参照晕针。
启罐方法
1.一般罐的启法 2.抽气罐的启法 3.水(药)罐的启法
善后处理
启罐后,应用消毒棉球轻轻拭去拔罐部 位紫红色罐斑上的小水珠,若罐斑微觉 痛痒,不可搔抓,数日内自可消退。
针法灸法学研究内容
刺法 主要研究针刺手法、针刺部位、 刺激时间、刺激量和不同针具的作 用特点及其适应证。
灸法 主要研究灸治材料、灸治方法、 灸治部位和不同灸具的作用特点及 其适应证。
针法与灸法的关系
同属中医外治法 作用原理和目的相同 常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正如《灵
针法与灸法.
15
隔姜灸--温胃止呕,散寒止痛 ---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以 及风寒痹痛、面瘫初期等。
隔盐灸--回阳救逆,故脱---脱证
16
隔蒜灸 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0.2~0.3 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捣蒜如泥亦可), 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 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 规定的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及初 起的肿疡等症。有清热解毒,拔脓止痛、杀虫 等作用。
3
双 手 进 针 法
舒张进针法: 左手五指平伸,食、中 二指分开置于所刺处。右手持针从食、 中二指之间刺入。对于皮肤松弛或有皱 纹的部位,可用食、中二指(或拇、食二 指)将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 手持针快速刺入。适用于长针深刺法。 提捏进针法: 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处 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于捏起处刺入。适用 于皮肤浅薄部位(如印堂、列缺)的进针。
12
艾 炷 灸
直接灸 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 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 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 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 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 痕灸。
间接灸 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炷 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 法,故又称隔物灸、间隔灸。 常用的有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 附子饼灸 。
7
捻转法:
即将针刺入腧穴一定 深度后,施向前向后 捻转动作的操作手法。 这种使针在腧穴内反 复前后来回的旋转行 针手法,即为捻转法。
8
辅助针刺手法
1. 搓法:由食指末节横纹开始,用拇指如 搓棉线样向前搓动至食指端,以针下沉紧 有被肌肉缠着感为度。 2. 刮法:拇指抵住针尾,以食指指甲轻刮 针柄由上而下;用食指抵针尾,以拇指指甲 轻刮针柄。
针法灸法概论总结
针法灸法概论总结引言针法和灸法是中医学中两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针法指的是利用针刺或针刺手法对病人的经络、穴位进行调理和治疗。
灸法则是利用燃烧的艾绒或其他植物材料对病人的穴位进行温灸刺激以达到治疗目的。
本文将介绍针法和灸法的基本概念、作用机制以及常见应用。
针法基本概念针法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疗法之一。
通过刺激病人的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具包括针管、针头、针柄三部分,根据不同的治疗目的和穴位选择不同的针具。
作用机制针刺可以刺激穴位,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根据不同的穴位选择不同的针刺手法,如捻转、按压、倾斜等,以调节经络气血。
此外,针刺还有止痛、镇静、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
常见应用在临床上,针法常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例如,针刺足三里穴可以增强胃肠蠕动,改善消化不良;针刺风池穴可以缓解头痛、眩晕等症状。
此外,针灸还可以用于美容养颜、减肥等方面。
灸法基本概念灸法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燃烧宝艾等植物制品对病人的穴位进行温灸刺激,产生热疗效果。
灸具包括艾绒、艾条、艾灰等,根据不同的治疗目的选择不同的灸具。
作用机制灸法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温热刺激,增加经络气血的循环,改善机体的代谢和免疫功能。
灸刺激可以扩张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病灶处的氧气和营养供应。
此外,艾绒中的活性成分还具有抗炎、镇痛、抗菌作用。
常见应用灸法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痛、筋骨酸痛、内脏不足等疾病。
例如,灸治寒性疾病时可以选择灸于特定穴位,如坐骨神经痛可灸于悬骨穴;灸治筋骨酸痛时可以选择对病灶进行艾绒热熨;灸治内脏不足时可以选择艾炷贴敷于特定穴位。
针灸的安全性与注意事项针灸疗法是相对安全的,但仍需注意以下事项: 1. 确保操作者的专业资质和经验,推荐到正规医疗机构接受针灸治疗。
2. 针灸过程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3. 病人在接受针灸治疗前,应告知医师自身病情、过敏史等,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针法和灸法的治病原理区别
针法和灸法的治病原理区别
针灸是中医药学中常用的疗法,分为针法和灸法。
针法是通过插入细针刺激人体经络或穴位,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灸法则是通过燃烧艾叶或其他物质,热烤人体特定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法和灸法的治病原理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作用方式:针法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调整机体的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
针入穴位后,通过调节经络气血运行,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达到治病目的。
灸法则是通过热烤穴位,使经络、气血得到温热的刺激,以达到调整机体阴阳平衡,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刺激方式:针法以针刺穴位为主要刺激方式,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机体功能。
而灸法则是通过燃烧物品,使穴位受到热刺激,促进经络血流,达到改善疾病症状的目的。
3. 应用范围:针法和灸法的适应症略有不同。
针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如疼痛、内科疾病、妇科疾病等。
灸法主要适用于气滞、寒湿、疼痛等症状,如寒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等。
总之,针法和灸法都是中医药学中常用的治疗疾病的方法,它们的治病原理区别主要是在作用方式、刺激方式和应用范围上略有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 阳 医 学 高 等 专 科 学 校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2007级国医、普大针灸推拿专业《针法灸法》期末考试试卷(一卷)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动留针法2.实按灸3.灯火灸4.闪罐法5.腧穴磁疗法二、填空题(40空,每空0.5分,共20分)1.透穴刺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标幽赋》中说:“……春夏瘦而______,秋冬肥而______”。
3.艾条灸分为实按灸和______。
隔蒜灸属于______。
4.三棱针挑刺法是将针______向刺入穴位皮肤,挑破皮肤______cm 挑断______组织。
5.金代_______医家提出“子午流注”。
6.头针中,额中线是指从_______穴向前平刺1.0寸。
7.腕踝针上5点相当于______穴处,上2点相当于______穴处。
8.腕踝针下1点在________穴直上3寸。
9.穴位埋线正常的术后反应是_______________。
10.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宜选用____________。
11.在腧穴贴敷法中,用哪种物质调药可以起到解毒、化瘀、敛疮的作用______。
12.皮内针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________皮内针对准穴位直刺,________皮内针对准穴位平刺。
13.在针刺得气后,针尖顺其经脉,随而济之为______;针尖逆其经脉,迎而夺之为______。
14.临证以______的艾绒为佳品,艾炷的制作要求_________。
15.耳穴在耳廓的分布犹如一个在子宫的胎儿,头部______,臀部______,其中与腹腔脏器相对应的耳穴在____________,与胸腔脏器相对应的耳穴多分布在______。
16.进针法包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皮肤针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代刺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18.常用的非艾灸类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天灸等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一)A 型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1.药液浸泡消毒法可将针具放入( )A .95%乙醇内浸泡30~60分钟B .75%乙醇内浸泡30~60分钟C .75%乙醇内浸泡10~15分钟D .95%乙醇内浸泡10~15分钟 2.取面颊、颈侧、耳部等的腧穴,适宜的体位是( )系、部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场 --------------------------------------------------密----------------------------------封------------------------------------------线----------------------------------------A.侧卧位B.仰靠坐位C.俯伏坐位D侧伏坐位3.长针一般采用的进针方法是()A.夹持进针法B.爪切进针法C.提捏进针法D.舒张进针法4.不宜久留针或不留针的病症是()A.里证B.表证C.阴证D.寒证5.属于守气法的是()A.搜气法B.推弩法C.循摄法D.弹震法6.捻转补泻的补法是()A.大拇指向前用力为主 B.大拇指向后用力为主C.大拇指向前向后都用力 D.大拇指向前向后都不用力7.针刺补泻中配合呼吸的补泻方法是()A.开阖补泻 B.迎随补泻 C.呼吸补泻D.徐疾补泻8.抢救创伤性气胸,错误的措施是()A.服用镇咳消炎药物B.立即起针C.少量慢速输氧D.伏卧位休息9.属于艾炷灸法的是()A.化脓灸 B.铺灸 C.温和灸 D.温针灸10.治疗蛇蝎毒虫所伤,最适宜的灸法是()A.隔姜灸B.隔盐灸C.隔附子灸D.隔蒜灸11.针刺患者臀部穴位之后,其相应下肢出现麻木,灼痛等症状,可能是()A.刺伤肌肉B刺伤血管C刺伤神经干 D刺伤骨骼12.《灵枢·五禁》篇所说的“五夺”,皆属()A. 亡阳脱证B.阴阳俱虚C.阴阳俱实D. 元气耗伤,气血大亏13.以下哪个部位不能瘢痕灸( )A.腰 B.关节活动处C.四肢 D.腹14.使用三根针操作的方法是()A.齐刺B.扬刺C.傍针刺D.围刺15.《灵枢·官针》中左右交叉(左取右、右取左)取穴,刺在经者是()A.经刺 B.络刺 C.巨刺 D.傍针刺16.发展成三棱针的九针针具是()A.长针B.毫针C.铍针 D.锋针17.太乙神针属于()A.温和灸B.实按灸C.直接灸D.间接灸18.头针中归属于足少阳胆经的刺激线是()A. 额中线 B.额旁1线 C.额旁3线 D.额旁2线19.顶颞后斜线的定位是()A.百会- 曲鬓 B.悬厘-曲鬓C.率谷-角孙D.率谷-曲鬓20.额旁1线()A.督脉 B.足太阳膀胱经 C.足少阳胆经D.足阳明胃经(二)B型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为每一问题选择一个与其关系最密切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A.爪切进针法B.夹持进针法C.舒张进针法D.提捏进针法21.针刺印堂穴的进针方法是()22.针刺气海穴的进针方法是()A虚证B气虚证C寒证D热证23.浅刺、疾出、放血多用于()24.深刺、久留、温针多用于()A.行气法B.调气法C.催气法D.守气法25.搬垫法属于()26.逼针法属于()A.缓慢进针由浅入深,快速退针由深出浅 B.三进一退C.快速进针由浅入深,缓慢退针由深出浅D.三退一进27.徐疾补法为()28.徐疾泻法为()A.温肾壮阳 B.解表散寒、温中止呕 C.消肿拔毒 D.回阳救逆29.隔姜灸具有()30.隔盐灸具有()A.耳垂B.耳轮脚周围环形排列C.对耳轮体部D.对耳轮上、下脚31.与消化道相对应的耳穴分布在()32.与躯干相对应的耳穴分布在()A爪切法B夹持法C舒张法 D提捏法33.适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纹部位的腧穴的进针方法是()34.适用于皮肤浅薄部位的腧穴的进针方法是()(三)C型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为每一问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A.气短胸闷B.眩晕恶心C.两者均可D.两者均非35.气胸的主要临床表现是()36.晕针的主要临床表现是()A.温热作用 B.负压作用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37.火罐法具有()38.艾灸法具有()A.斑蟊灸B.隔蒜灸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39.属于天灸的是( )40.具有杀虫、解毒作用的灸法是(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针刺的深浅有哪些注意事项?2.简述隔物灸?3.出针法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五、问答题:(10分)1.简述针刺造成创伤性气胸的原因、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2007级国医、普大针灸推拿专业《针法灸法》期末考试试卷(一卷)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将针刺入穴内,得气后仍留置一段时间,其间间歇行针,施以各种手法。
2.用加药艾条施灸。
操作时,将药艾条隔布或隔绵纸数层按在穴位上,犹如针刺。
3.又称灯草灸,是用灯心草蘸植物油点火后焠烫穴位的方法。
4.用闪火法将火罐吸拔于应拔部位,随即取下,再吸拔、再取下,反复吸拔至皮肤潮红为度。
5.通过磁场作用于人体的经络腧穴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题(40空,每空0.5分,共20分)1.直透法;斜透法;横透法2.刺浅;刺深3.悬起灸;间接灸4.横向、0.2-0.3cm、皮下纤维 5.何若愚 6.神庭 7.外关、内关 8.太溪9.局部红肿热痛 10.鱼腥草注射液 11.醋 12. 图钉型麦粒型图钉型麦粒型 13.补法、泻法 14.陈艾、搓捻紧实 15.朝下、朝上、耳甲庭部、耳甲腔部 16.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管针进针法、快速进针法17.浮刺、毛刺、半刺 18.灯火灸、黄蜡灸、桑枝灸、天灸三、单项选择题(40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B2、D3、A4、B5、B6、A7、C8、D9、A 10、D11、C 12、D 13、B 14、A 15、C 16、D 17、B 18、D 19、A 20、B21、D 22、C 23、D 24、C 25、D 26、A 27、A 28、C 29、B 30、D31、B 32、C 33、C 34、D 35、A 36、C 37、C 38、A 39、A 40、B四、简答题(共3小题,每题5分,共15分)1.针刺深浅以得气为准,以病位深浅、病证虚实寒热为关键,避免损伤脏器、血管、神经等组织。
2.又称为间接灸,是指在艾炷下面隔一衬物,放在穴位上艾灸的方法。
常用的有隔姜灸、隔盐灸、隔附子灸、隔蒜灸等。
3.(1)出针时不要猛抽猛拽。
(2)出针时用力轻巧。
(3)头面部按压针孔。
(4)按先后顺序出针。
(5)及时处理针刺后遗感。
五、问答题(10分)1.在针刺胸部、背部等穴时,进针过深,提插幅度太大,刺破胸膜或肺脏,使空气进入胸腔。
(3分)临床表现有:突感胸闷、气短、心悸,严重者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甚至出现血压下降、休克等。
(3分)预防措施:针刺时医生应思想集中,掌握好针刺的深度、角度、方向,尤其是针刺胸部、肺部、上背部等穴位时,不宜深刺、直刺,留针过程中避免外物碰撞。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