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发散思维训练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发散思维训练教育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发散思维训练教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f4b470e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69.png)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发散思维训练教育论文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方式,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单纯耳提面命的授课方式,加强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发散思维训练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以抛砖引玉,求得方家指正。
一、深入钻研教材,开发教材,加强发散思维训练教材是教学的媒介但并不是教学的唯一,教师要深研教材,选择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关键之处,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如教学《愚公移山》一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训练时,可以选择智叟与愚公的矛盾冲突作为发散思维的训练点,也可以将辩证思考愚公移山的精神意义和现实功效定为训练点。
学生表达了许多自己的思考,有的认为愚公搬家比搬山要容易得多,而且省出精力从事其他工作能够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有的认为愚公移山的精神比他创造的其他价值要大得多,他给了人们很多很多思想启迪,激发人们战胜很多困难,它的'精神作用远远大于搬家的收获,因此,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而且还要继续被人们称颂下去,这是最大的收获。
通过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加强发散思维训练。
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训练,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应该给予一定的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
要引导学生多注意揣摩课文中的矛盾冲突、人物性格、人物语言、观点阐述等重要元素,启发学生多思考对这些重要元素的理解是否可以呈现多元化,多推测其情节发展、人物行动和结局的形成是否存在多种可能性,鼓励学生努力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式,多角度发散思维,敢于逆向思维。
二、加强点拨引导,提高发散思维训练的成效开展发散思维训练,尽管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但是毕竟由于年龄层次较低,生活阅历较浅,知识积累较少,所以不少思想和观点往往不够严谨,缺乏深度和理性,甚至可能有些偏激。
发散性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发散性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b4d254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83.png)
发散性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窗外的雨丝像是断了线的珠子,一颗颗坠落。
我盯着窗外,思绪也像这雨,飘忽不定,到了最后汇聚成了一片汪洋,里面藏了无数个故事。
我翻开第一页作文本,小方框的页面仿佛一张白帆,耐心的等待着我的笔尖去绘制的不属于它的航线。
老师常说,作文要发散思维,看上去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从一粒种子结束,朝着远处四面八方伸延。
可我总觉着,这棵树的根长吸扎在泥土里,即使枝叶再繁茂,也控制住不了那份束缚。
我又又想起今天下午在书店看到的一幅画,画中是一条蜿蜒的河流,河流两岸密密麻麻的了某些奇形怪状的植物。
这幅画让我突然之间清楚了,发散思维不一定要像一棵树,它也可以像一条河流,曲折迂回,奔流不息,最终奔泻大海。
那条河流可能是脑海中一道闪电,照向了作文的主题;可能是一阵清风,吹开了思路的窗户;或许是一颗流星,将灵感化为一道流星雨。
它可以是任何一点形式,一丁点姿态,只要你它能都让我努力思考的乐趣和写作的激情。
我闭上眼,脑海中闪过出各种各样的画面:一座古老的城堡,一个神秘的森林,一只寂寞的飞鸟……这个画面无休止地跳跃着,像是一场仙灵的梦境。
忽然,我眼前一亮,可以找到了作文的主题——梦想。
我拿起笔,开始在白纸上挥洒着我的灵感。
一些奇形怪状的植物,几个曲折蜿蜒的河流,那些古老的城堡,一些神秘的森林,一些孤单的飞鸟……它们在我的笔下化为一道一个个生动的画面,倾吐着我对梦想的渴望和追求.发散思维,像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了我的思维宝库。
我见到了更开阔的世界,感觉得到了更极为丰富的灵感,我的作文也变的更有活力和想象力。
雨还在下,窗外的世界一片什么都看不清楚。
我却清楚地地看到,我的作文也在翱翔,它犹如一只自由的鸟儿,朝着广阔的天空飞去。
小学作文教学中思维训练论文
![小学作文教学中思维训练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1cd7928192e45361066f5f0.png)
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摘要: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时间,多让他们接触、观察生活、社会,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极有好处,对作文水平的提高的作用更是不可估量的。
关键词:发散思维、集中思路、收敛思维小学生作文最大的难点是不知“写什么”和“怎么写”,这只是表面现象,其实质是没有找到正确的思维方法,不知道该怎样开拓自己的思路,寻找作文的材料。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思维方法的训练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极其重要的。
一些同志说,这就是要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了,对,但还要加上集中思路的训练。
一种好的思维方法,就好像一张渔网,不但要有“线”还要有“纲”,“纲举目张”才能捕到“鱼”一内容。
指导学生作文方法就好像教他们织网捕鱼,织的时候要用许多“线”有条理地交叉打结,再总编成一条“纲”,这样,洒网捕鱼时才能洒得开,收得拢。
所以说,在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训练是同等重要,不可或缺的。
一、如何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也称分散思维,指无一方向,也无一定范围,不墨守成规,不同于传统方法由已知探索未知思维形式,所谓发散思维也就是引导家务事,发展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使他们的思想更丰富,思路更开阔,材料更易于寻找。
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不是一两个“脑筋急转弯”之类的问题就可以训练成功的,而是要靠长期坚持不懈的训练和正确的引导,全方位地提高他们的素质,才能训练出来的。
首先,古人云“见得多,识得广”。
让学生多方面地接触生活,观察生活,能够发散他们的思维开拓他们的思路,发展他们的能力。
正所谓“为文为人,一也。
”能力发展了,思路开阔了,作文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
,笔者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两组作文水平相差无几的学生,甲组的要求是,完成作业后,再多抄写几遍,累了就休息,不留空闲时间,不允许看电视及其他东西:乙组的要求是,作业完成了,时间可以自由支配,看电视,读课外书……一段时间后,再上作文课,发现甲组同学发言不够积极,语言也平淡无味,而乙组同学则发言踊跃,新词迭出,思路也较甲组清晰。
新课标下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五篇模版)
![新课标下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五篇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8f4236cc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e8.png)
新课标下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五篇模版)第一篇:新课标下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下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内容摘要】发散性思维是思维结构的核心,又称求异思维,是一种辐射型的思维方式。
它从多角度、多起点、立体地全方位来思考问题,有利于摆脱习惯的禁锢,闯出新路子,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
一个人发散思维能力的强弱,是决定其最终能否成为有创造性人才的一个关键。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也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
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写出独树一帜的文章,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从培养多向思维、逆向思维、想象思维入手,在培养的过程中还应注意提高教师人文素质、评价方式灵活多样等原则。
【关键词】创新能力;发散思维;作文教学;原则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中之重就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它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主旋律,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核心,更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
发散性思维是思维结构的核心,又称求异思维,是一种辐射型的思维方式。
它从多角度、多起点、立体地全方位来思考问题,有利于摆脱习惯的禁锢,闯出新路子,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
一个人发散思维能力的强弱,是决定其最终能否成为有创造性人才的一个关键。
发散思维的培养,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中学教学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就必须从发散思维的培养入手。
在众多科目中,语文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一门创造性极强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上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语文教学工作者责无旁贷。
叶圣陶指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会学生善读善写。
”[1]这个“善”字即掌握方法,其核心是思维能力的训练。
而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也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
浅谈新派作文之发散性思维[五篇范文]
![浅谈新派作文之发散性思维[五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c122a9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4.png)
浅谈新派作文之发散性思维[五篇范文]第一篇:浅谈新派作文之发散性思维浅谈新派作文之发散性思维摘要:近年来,新派作文被引进各国中小学作文教学,成为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新派作文重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形象的图画,醒目的文字,既使学生好奇,又使学生对这一术语有了初步的形象感知。
关键词:发散思维思维导图正文:发散思维非常适用于作文教学,尤其是在启迪习作思路的时候。
教师可以创设话题情境,在一段时间内让学生的大脑毫无拘束地就某一个主题进行密集的想象和思考。
例如《我是小学生》教学片段,儿童围绕着“我是一名小学生”这个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快速构思,各种奇特的意念不断涌现,且没有一个孩子是重复的。
教师在一旁不做任何解释和提示,而是面带微笑地看着学生。
这种脑力活动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能够激发学生持续不断的创造意念,鼓励儿童大胆地将个人的意见和想法清楚明确地表述出来。
这种智力激励方法,尤其是在写作思路指导的时候,往往起着事半功倍的奇效。
发散思维实施起来看似很简单,只要提供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大胆想象,但如果不注意适当引导,很容易使得发散思维流于形式或效果打折。
那么创意作文课上,我认为想象没有错。
我们要告诉学生,在新派作文的课堂上,任何人的发言,都是无错的,哪怕觉得很荒谬,也不要轻易评论对错。
而且人在安全宽松的心理氛围中,更容易产生奇思妙想。
教师要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告诉他们不要笑话狂妄的想象,很多时候,最狂妄的想象,往往是最有创意的,最受欢迎的。
出格的想象,是为了引出更妙的想象。
发散思维是鼓励参与者任意想象、自由畅谈,提出的想法越多越好,我们可以重数量不重质量,教师要引导孩子们先独立进行思考,开始时,在纸片上用尽可能多的词语记下一闪念的灵感,哪怕用一些简单的符号都可以。
不需担心书写潦草,不要担心语法错误。
当许多灵感陆续被激发出来,从而培养其求异思维能力。
借助思维导图,让孩子们随时记录自己的灵感。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的训练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的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0b2521c087c24028905fc39e.png)
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的训练作文是生活的图像,而生活本身不是作文。
作文也不是录像式地摄取生活,反映生活的作文,需要作者依照自躯体验对现实生活进展观看、构思和表达。
人们写文章有的是从生活材料等到启发,有的从观看入手,有的从表达引进。
可是不管从哪一种都必需进展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试探,通过比拟、挑选集中到最正确点,锤炼成文。
一样的材料可能有多种观看、构思和表达,千变万化。
由此可见,作文是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生活的种种图像。
写作能力就是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生活的综合能力,包括思维、观察和表达能力。
而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思维能力,尤其是多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能力。
根据这一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情感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一辈子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看生活,发觉生活的丰硕多彩,捕捉事物的特点,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的要求。
为适应以上要求,最近几年来中考、高考作文命题方向也趋于一致,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半命题作文的形式占多数,目的只为给考生提供一个广漠的写作终究,追求思维的发散性、制造性。
在写作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于我们的责任。
笔者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对此深有体会。
怎样才能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可从同题异意异材、多方面变换内容、多样变化换体裁等方面入手。
一、同题异意异材初三第二学期第一次作文,我选用2001年山西省中考作文让学生训练。
题目是:话题“家〞。
有句歌词道:“回家的感觉真好!〞一提抵家,就会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
家是咱们人一辈子的起点,也是咱们成长的避风港和归宿。
世界上有各类各样的家,小到血亲之家,大到一个集体、一个国家,推而广之,乃至整个世界、整个地球、整个生物群。
咱们每一个人都以各类不同的身份和角色,充当着不同的家庭成员。
根据提示,请你围绕“家〞那个话题,写一篇65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2)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发散性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发散性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e995d1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7f.png)
发散性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今天语文课,老师说要写一篇作文,主题是“我的梦想”。
我顿时就好像有点慌了,因为我有太多梦想,不知道该写哪一个。
老师应该猜出了我的心思,微笑着说:“别着急,我们今天要玩一个游戏,叫‘头脑风暴’。
”
“头脑风暴?”我疑惑不解地问,“这是什么游戏?”
老师说:“是让我们自由地想,想什么就写什么,不用害怕对错,也别怀疑逻辑。
”
我兴奋地拿起毛笔来,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一闪而逝:成为一名宇航员,进入到茫茫宇宙;当一名医生,用精湛的医术治愈病人;成为一名作家,用文字描绘精彩的世界……
我一口气写了装满的一页,全是各种各样的梦想,有的很不现实,有的很独特,有的还很搞笑。
我忽然发现,那些梦想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包含着我对未来的希望,是努力去追求的目标。
老师说:“这就是‘发散性思维’的力量,它让我们打开脑洞,才发现自己更多可能性,让我们的作文充满创意和个性。
”
我忽然明白,写作不仅仅是表达想法,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学会发散思维,让我们的文字蕴含无穷的可能性。
以后写作文,我一定不会再局限于一个主题,我会用“头脑风暴”打开思路,让我的作文充满活力和精彩!。
逊克职业技术学校 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思维训练 论文
![逊克职业技术学校 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思维训练 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1a74e65852458fb770b569a.png)
逊克职业技术学校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思维训练论文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思维训练**职业技术学校韩雪梅写作是以语言符号为手段创造精神产品的劳动。
写作能力既是一种文学表达能力,更是一种借助于文学进行思维的能力。
新课标指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因此,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引导他们学会多角度思考,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使学生思维敏捷,思路开阔,思考周密,认识深刻,具有独创性目的,这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一、训练思维的共同一体,流畅性思维的流畅性即指学生思维活跃,反应灵敏,善于联想,面对眼前出现的新问题,能不受原有答题的顺序方式或现成材料的束缚,而能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的变动,只要不离开问题,发散量越大越好。
议题就使学生在独立作文之前,对作文题目或作文内容进行集体讨论。
讨论法被当代创造工程的奠基人奥斯本誉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能在短时间内激发极大创造力的集体思想方法”。
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讨论有如砺石,思想好比锋刃,两项砥砺将使思想锐利。
”议题可以是讨论一个或一组题目,也可以是先就一个大的体裁、大的范围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而后归纳成几条或几个题目让学生写或由学生根据所议论的问题自由命题作文。
在议题时,须注意让学生建立“立体思维坐标系”,即养成双向思维的习惯,既要横向全面地看问题,又要纵向发展的看问题。
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够多角度地得到发散。
一次作文训练时,我给学生出了个作文题《牛》。
学生从牛面朝黄土背**的脚踏实地,发散出一种老黄牛精神;从牛辛勤劳作而默默无闻的属性,联系到**迅以牛自喻,郭沫若以牛尾巴自喻,发散出一种谦虚求实精神;从牛有股子犟劲,发散出一种可贵的牛劲;从初生牛犊不怕虎,发散出一种勇于探索的改革精神;从牛的反刍的生理特征,发散出一种勤于思考,温故而知新的观点;从牛生前拉套,死后捐躯——牛肉、牛毛、牛皮、牛黄、牛粪都有用,发散出一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等等。
学生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训练浅论
![学生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训练浅论](https://img.taocdn.com/s3/m/629370a0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93.png)
关键词:小学作文;发散性思维;训练策略在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即学生对于作文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与抵触心理,导致作文教学效率低下,再加之作文一直属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内容,针对以上问题,教师需要注重开发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此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同时,教师也需要改善作文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注重启发学生的写作思路,让他们能够按照自己接受与喜欢的方式开展写作,让学生在思考与创新中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从而能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改变以往写作过程中思考模式固定、僵化的问题,要让学生能够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写作,展现出写作角度的多元化与创新性。
一、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一)较为束缚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当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习惯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作文思想与模式来展开写作,不能让学生创造性地开展作文写作,这样做的结果便是完全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为了快速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时会用一种规范化的作文模式来约束学生,这样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还会让他们对于作文存在严重的学习排斥心理,认为写作文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同时,教师只是机械地为学生提供一些素材内容,完全抑制了学生的童心与个性的发挥,更导致学生缺乏探索事物的好奇心与自主性,无法对事物有深层次的了解与认识,作文课堂成为束缚学生发散思维的场所,致使个别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完全是“记流水账”。
而且,教师的作文教学活动模式较为单一,平时开展的一些作文教学活动也严重缺乏趣味性与开放性,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与想象的空间,完全制约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
(二)作文教学模式较为成人化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中,存在作文教学模式较为成人化的问题。
个别教师可能认为自己的思维能力要比学生强,自己习惯于成为学生作文写作的主导者,无论是作文教学的教案设计,还是教学过程活动的模式,教师都会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对作文进行思考与构思,致使小学作文教学存在一定的功利性,完全被束缚在固定的作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可能认为这是理想化的作文教学模式,但是对于学生来讲却是无法理解与接受的。
浅谈议论文教学中发散思维训练
![浅谈议论文教学中发散思维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47bed805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92.png)
浅谈议论文教学中发散思维训练发散思维也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份。
它具有空间度广、灵活性强、思路宽、角度多、样式新、思想独特等特点。
掌握这种思维方式,并在议论文的写作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发散思维是相对于聚合思维而言的,虽然它们共同组成了创造性思维,但就思维方式而言,发散思维较之聚合思维更具有创造性和扩展性。
聚合思维是指人们根据熟悉的规则和已知的信息产生某一种结论,它具有很强的方向性习惯性,范围性和条理性。
发散思维恰恰弥补了聚合思维的这一不足,它没有规定的方向和常理推断,而是以信息源的中心,向四面八方扩散探求,这样便反馈到多于聚合思维几倍的信息资源,同时也就自然产生了许多单向思维方式所没有的新奇,独特的思想。
因而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份。
而写作又是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感情元素信息艺术性编织的过程,它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活动,那么,对于掌握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发散思维方式,来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议论文的写作活动,反映着学生对某个问题的思维过程,既包括发散思维,也包括集中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对某个问题从多种角度着眼,寻求多种可能性,从多方面探求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
集中思维是指运用逻辑知识和规律去评价,从多种可能性中选择最优方案的一种思维方式。
议论文的写作常是按照"发散集中再发散再集中"的思维过程而进行的。
没有发散,就没有集中,学生面对文题和材料,首先是如何发散的问题,或者说,起于发散而终于集中的思维过程中,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关键。
沿着同类信息而进行发散是同型发散,如由自然现象中的积木成林、积土成山想到社会现象中的积小善成大德、积小知为大知等;沿着非同类信息而进行发散叫异型发散,如由积少成多而想到一暴十寒、半途而废等。
一、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这种思维方式的内容,并与聚合思维相比较发现它的优越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考发散思维训练题作文5篇
![高考发散思维训练题作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68af6ac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d6.png)
高考发散思维训练题作文5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我整理的高考发散思维训练题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发散思维训练题作文12021浙_高考语文考试结束,那年的作文题为: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_;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浙_在线第一时间邀请杭州市教研员、语文高级教师、浙_省作协会员沈仁红为2021浙_高考作文题做点评。
沈仁红认为,2021浙_高考作文题,与其他某些省份的题目相比,在想象空间上明显更存在优势,发散式思维可大显身手。
沈仁红曾在杭州十五中任教,曾获教坛新秀、十佳青年教师、全国德育研讨会主讲人、浙_省首届感动杭城十佳教师等荣誉。
作文教学课堂实录《让作文的眼睛亮起来》获全国中语会语文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
作文教学中师生信息的有效对接等多项教学科研成果获全国一等奖。
以下为沈仁红老师的快评:一、情绪的释放与理智的解析要兼而有之回看前几年的浙_高考题,行走在消逝中、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我的时间等等,考题立意多在寻求回归与寻找纯真的世界徘徊,而今年的高考题: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明显其思辨_又有所凸显与回归。
情绪的释放与理智的解析要兼而有之并且更偏重于缜密的解析。
二、路,让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门,让我们不忘昨日的来处。
题目中门与路永远相连的说法也许过于绝对,难道路的前方就不可能是丛林、悬崖或者大海?确切地只能说:来时的路,永远与门相连,从这个角度而言,可以概括出路,它让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而门,让我们不忘昨日的来处。
用发散思维讲作文范文
![用发散思维讲作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97ee371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d6.png)
用发散思维讲作文范文在语言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运用想象、联想、直觉或类推来获得合理设想或猜想的思想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发散思维方式的表现是: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灵活、变通地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既无一定的方向,也无一定的范围,允许幼儿标新立异地异想天开。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一的创造能力相当于他的知识量与发散思维的乘积。
因此,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幼儿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语言教学中我针对幼儿发散思维的训练做了一些尝试。
一、丰富幼儿的表象和感性经验,是发展发散思维的基础表象是在知觉和感觉基础上形成的感觉形象,孩子大脑表象贮存得越多越生动,就越容易产生想象,想象越丰富,思维就越活跃。
为此,丰富幼儿知识,建立幼儿头脑中的表象,是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
为了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特点和变化,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和经验,开阔他们的视野。
如:看到水中的鸭、鹅,就联想到大海中的船;看到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鸟,就联想到各种各样的飞机。
观察联想想象创造,由浅入深的思维过程,正是锻炼幼儿思维的广阔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过程。
二、创设教育情境,激发幼儿发散思维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创造的起点,单调的教育环境不可能激发幼儿去多观察、多思考。
为幼儿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富于启发性的、具有开放性的环境,以激起幼儿创造的欲望。
在中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地、独立地去想、去做,从中激发幼儿的发散思维。
如:在仿编儿歌《梦》时,我在教室里准备了许多实物和图片,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到花的梦为什么是红红的,草的梦为什么是绿绿的,然后联想到大海的梦是蓝蓝的,小鱼的梦是闪亮的,小朋友的梦是五颜六色的。
三、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引导幼儿发散思维四、精心设计提问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交流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提问是最常用、最直接的一种方式。
语文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教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ddcdc18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59.png)
语文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教育论文•相关推荐语文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教育论文摘要:发散思维是阅读、写作教学中常用的训练项目。
摸索、总结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发散思维训练方法,对于贯彻新的《课程标准》,推进新的《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发散思维;《课程标准》;综合性学习;创造能力在时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种以课堂教学为主平台,以课文阅读为基础,以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审视、思考课文内涵为内容的发散思维训练,逐渐成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由于这种训练系统的主要形式是发挥想象和开展辩论,主要特点是解放思想、开拓思路、鼓励创新、尊重分歧,尤其能够营造一种热烈踊跃的课堂气氛,符合当代教育改革潮流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故而在教学实践中深受广大教师的青睐。
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高质量地开展这种发散思维训练呢?通过实践摸索,我对此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总结了如下一套训练方法:一、精研课文,择点发散真正行之有效的发散思维训练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光乍现”的即兴之作,而应该是经过周密策划、精心筹备的既定教学内容。
那么,教师究竟需要做好哪些课前准备工作呢?我认为,关键是要精研课文,选择“可发散点”。
何谓“可发散点”呢?是指课文中蕴含的具有一定引发、激活思维发散活动功能的资源基础。
换句更通俗的话说,就是课文中的一些能够启发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的问题。
从理论上讲,一篇课文的各个环节和内容中都客观存在着“可发散点”。
但是,不同“点”的可挖掘深度毕竟不同,能够引起思维发散的广度不同,对于训练的意义和价值自然也就不同。
我在课前设计《愚公移山》一文的思维发散训练时,曾有过两个思路:思路A是将智叟与愚公的矛盾冲突拟定为“可发散点”,启发学生思考谁的想法更有道理;思路B是将辩证思考愚公移山的精神意义和现实功效拟定为“可发散点”,启发学生思考“搬家”与“移山”哪个做法更合适。
刍议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思维训练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刍议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思维训练获奖科研报告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588386b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8.png)
刍议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思维训练获奖科研报告论文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育已经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有效训练,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促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看待同一个问题,启发他的发散思维。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发散思维;训练00G620 000B 001002-76610009-082-01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使学生思维敏捷,思路开阔,思考周密,认识深刻,具有独创性目的。
这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发散性思维以其独特性、变通性及流畅性使学生在作文构思时获得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并不落俗套的效果。
文贵有新意,立意的优劣关系到文章的成败。
写文章,要求立意鲜明、深刻、新颖。
立意新颖,就是要变换立意角度,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
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但要传授发散方法还应该培养对发散方法进行检索与提取的能力。
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辐射思维,其方式就是演绎推理,发现特点,对事物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探索。
不善于求异,就永远不能真正理解、驾驭多姿多彩的世界。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一、从模仿入手,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适当地根据教材的编写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发散思维。
在让学生阅读了例文后,不放再原文给题目加上一些条件限制,内容就能更明显更具体地显现出来,这样就能较好地把握要写的内容。
比如,《园丁》可变为“城市的美容师——园丁”“辛勤培养祖国花朵的园丁——老师”“园丁颂——记我的教师二三事”。
又如,“春天”可变成“艺术的春天”“科学的春天”“春天——播种的季节”“充满希望的季节——春天”等。
这样,主题更明确,不致因宽泛而无从下手。
比如让学生阅读了郭风的散文《桥》以后,指导他们模仿作者在“桥”与“塔”的对比中展开联想,让学生在正反对比中引出议论。
巧用发散性思维让作文多姿多彩论文
![巧用发散性思维让作文多姿多彩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e74afcf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43.png)
巧用发散性思维让作文多姿多彩论文
巧用发散性思维让作文多姿多彩
提到写作文,有很多学生就开始翻作文书,先借鉴别人的文章再说,再根据他人的文章进行仿写,自己动脑筋进行创作的很少。
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在课堂上尝试让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进行创作。
“思维是无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的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性思维。
什么是发散性思维呢?发散性思维是以某一事物为触发点,多角度、多方向地引出问题,展开思路,提炼创意的一种思维方式。
它是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作文教学应重视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锻炼的目的在于让思想能依据需求按一定的次第向各种方向运动,在发散过程中产生灵感,使写作过程中的思想活动可驾驭与调控。
发散性思想既可经过剖析、比拟不同事物的类似点发散,也能够经过剖析同一事物的不同点发散,思想能够在比照中展开,也能够在类比中停止……总之,发散的方式不拘一格。
一、激发兴趣,敢于质疑,鼓励思维求新
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活动产生快感和兴致的激发剂和推动器。
强烈的兴趣是靠学生在求异质疑中产生的。
只有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方能在研究和探索中达到一种乐而忘返、如痴如醉的地步。
同时,兴趣还可以培养人的主动性和顽强性,能强烈地吸引人去创造和探索。
如提到狼,学生想到的都是凶残、狡猾、狠毒……很令人害怕,但学完《狼》专题后,学生又认识到了狼充满智慧、护犊情深的一面。
抓住这一契机,我又让学生通过网络、报纸、书。
作文教学必须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论文
![作文教学必须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57f814f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24.png)
作文教学必须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论文作文教学必须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论文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这种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
一个人如果思维狭窄,深度不够,问题就会想不明白、想不透彻,表达时就会语序混乱、缺少条理、杂乱无章,就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就会真的出现“满纸荒唐言”,让老师批阅时,感到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从而苦不堪言。
为减少这种现象,教师要不间断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在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让学生能透过问题的现象看到本质,让学生通过大胆的联想和想象,通过对比,通过转换角度等方法,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思考问题。
这样就不会使学生的写作仅限于我“本人”、我的学校、班级、家庭,而是能够把我、我的思想放置在社会这个大的背景中,自觉地把个人、家庭、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这样一来,说的话自会增多,选的材料自会广泛。
这就需要不断训练学生的纵向思维。
纵向思维是指在一定结构范围内,按照有顺序的、可预测的程式化的方向进行的思维方式。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步步升级地去思考问题,这样就会使学生抓住事物特征,认识事物的本质。
我布置学生写“我的爸爸”的作文,学生首先想到的材料就是“白发增多了,皱纹加深了,手粗如树皮”、“劳动一天中午连饭都顾不得吃”、“在风雨交加的夜晚背我上医院看病”,可当我问及“发为什么会白,皱纹为什么会深”、“为什么顾不上吃饭”时,学生就有些茫然了。
经过我的引导分析,学生明白了“发白、皱纹深”首先是年龄大、忧愁多的标志,很自然地舍去了这些材料,而逐渐抓住了爸妈让自己好好学习的愿望和行动,从而写出了凡人的爱心理想。
材料真了,感情也就真了。
学生不但学会了作文,而且真实地感受了父母之深恩。
同时还应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
逆向思维是指从自己习惯思维或传统观念相反的方向、角度思考问题、引发问题,这是一种从已知发现未知的重要的'思维方法,是作文出新意的有效手段。
发散性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发散性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a1d36a4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b7.png)
发散性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大家好!我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很有趣的话题——那就是“发散性思维”。
这个听起来有点抽象,其实说白了就是咱们大脑里那些天马行空、奇思妙想的小火花。
这些小火花有时候能点亮我们的创造力,让咱们的作文更有料,更有趣。
想象一下,当你写作文的时候,是不是总想找点新鲜玩意儿,让自己的文章跳脱出传统框架?这时候,发散性思维就像一把钥匙,帮你打开创意的大门。
它不是那种让你跑题万里的神奇力量,而是让你的思维像风筝一样,在蓝天上自由翱翔。
比如,你写一篇关于“快乐”的文章,如果你只会说“快乐就是笑声和蛋糕”,那你就OUT了。
用发散性思维来写,你可以这样想:“快乐是什么?是阳光洒在脸上的感觉吗?不,那是妈妈的笑容;是朋友间打闹嬉戏的瞬间吗?不,那是童年的回忆。
”这样一想,你的作文就变得不一样了。
再比如,你要写一篇关于“友谊”的文章,如果你只是简单地列举几个朋友间的小故事,那你的文章可能就会显得平平无奇。
但如果你运用发散性思维,可能会想到这样的情节:一次偶然的机会,你们两个变成了探险家,一起去森林里寻找传说中的友情之树,一路上克服重重困难,最后找到了那棵树,树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果实,象征着你们的友谊坚不可摧。
发散性思维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调味品,它能让我们的作文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要运用好发散性思维,还需要我们平时多观察生活,多思考问题,这样才能让那些小小的火花变成熊熊烈火。
发散性思维不仅能帮助我们写出更有深度的文章,还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趣。
所以,下次写作文的时候,不妨试着用用发散性思维,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教学发散思维训练刍议
【摘要】作文是语文学习综合能力的表现,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长期综合素质的提高。
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无疑是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就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训练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作文训练发散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061-01
发散性思维以其独特性、变通性及流畅性使学生在作文构思时获得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并不落俗套的效果。
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但要传授发散方法还应该培养对发散方法进行检索与提取的能力。
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训练的目的在于让思维能根据需要按一定的顺序向各种方向运动,在发散过程中产生灵感,使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可驾驭与可调控。
由一点出发,借助已有信息,让联想、想象向各个方向发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既可通过分析、比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发散,也可以通过分析同一事物的不同点发散;思维可以在对比中展开,也可以在类比中进行……总之,发散的方式不拘一格。
从模仿入手,指导学生逐一掌握发散思维的方法。
训练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发散思维,我引导学生从学习赵丽宏的散文《峡谷》入手。
《峡谷》的构思是在寻找不同事物的相似点中进行的。
作者捕捉住了自然界的”峡谷”与”社
会生活——文化大革命——我们国家噩梦般的大峡谷”的共同特点:难以逾越。
告诫人们必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才能像江河冲出峡谷一样战胜生活中的种种“峡谷”。
模仿《峡谷》的构思,要求学生在动笔写《大地与安泰》一文前从安泰离不开大地出发,寻找具有”离不开”这一相似点的不同事物。
比如鱼儿离不开水,万物离不开太阳;孩子离不开母亲,党离不开人民……由自然现象到社会现象,由”形似”到”神似”从而对《大地与安泰》这一特定的情境展开思路,引发出对党与人民之间鱼水之情的议论。
又如郭风的散文《桥》。
指导学生模仿作者在”桥”与”塔”的对比中展开联想,让学生在正反对比中引出议论。
东山魁夷的《一片树叶》,思绪从京都跳到家中的小院,由现在拉回过去;写的内容从樱花到关于风景画的主张,到与前二者看似无关的”一片树叶”整个思维活动紧扣”珍重生命”这一主题扩展,既不受空间限制,也不按时间顺序,而是在自然景色的瞬息即逝却周而复始与人类从自然的永恒中得到的慰安和感召的联想中发散游动,分析这些作品的结构,学习作者发散思维的方法,可使学生思路活泼,浮想联翩。
除了逐步积累发散思维的方法,以供使用时检索与提取,每一种思维方法应分解成几个步骤反复训练。
巴金的《灯》由眼前到回忆;由自己到他人,由山那边到古希腊……假如作者不是操作思维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运动,是不会有那么多具有特殊意义的”灯”和”光”供作者运筹,供他作为主观思绪的寄托的。
模仿”灯”的构思,将作者的思维分解成下述几个步骤,我指
导学生写题为《黑板》的抒情散文。
”由眼前想到过去”,学生想到幼时父母教他识字的小黑板,小学里黑板上的加减乘除,中学里黑板上的分式、方程……从而得出”黑板是人生的摇篮”的认识。
”由此地想到彼处”,于是学生想到了学校长廊上的,居委会门口的,医院门诊处的,法庭外的,食堂里的种种黑板报,于是又得出”黑板是社会万花筒”的结论,并意识到自己从这不透明的窗口了解了生活的众多方面。
”由一般想到特殊”;学生想到战争年代八路军战士以石板代替黑板学习文化,想到《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写在黑板上的”法兰西万岁”于是发出了要珍惜现有条件的肺腑之言。
在指导学生通过分析相同事物的不同点时,读散文《枕木》我把指导学生思维发散的过程分解为二步。
第一步是启发学生找出枕木所有的特点:脚踏实地默默无闻;排列整齐有序伸延;承载重压稳如泰山……第二步是由这些不同的特点出发,寻求与其一致的精神状态: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的典范,大无畏精神的化身;——平凡中的伟大。
一位同学在《拥抱大地的巨人——枕木》中写道:”在我的眼中,枕木仿佛慢慢地竖起,有了眼睛,有了手,它们成人了!从战争年月那冰冷的河中’浮’起的人桥到手拉手一起走向刑场的烈士;从挥着热汗向大地掘油的老一代工人到今日擎着掘土机巨臂筑起杨高路的年轻一代。
他们走过了硝烟弥漫的战场,走过了洒满全色光辉的油田。
在血汗浇铸的轨迹上,走向未来。
这便是我们的民族。
一个无比坚强、无比团结的民族,用无法抗拒的脚步,一步一步走着自己坚实的路!”“既然我们都是
这样的枕木,就应该毫不吝啬,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奉献给这条路”。
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作文能否立意新颖,感受独特;构思时能否浮想联翩,思绪如天马行空。
这种思维发散活动建立在知识与经验的积淀上,是思维操作方法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在整个高中阶段应将发散思维方法的训练按单元有计划地安排在
各年级的作文教学中。
发散思维方法可以按单元进行教授。
每单元教会一种发散方法,可分三个步骤进行:
(1)方法辅导。
包括分析范文,了解思维发散的模式,并按此发散方法练习作文。
(2)巩固练习。
重点为讲评本单元所传授的方法掌握运用的情况。
如写作《桥啊,桥》一文,一位同学由面临高初中难以衔接产生的苦恼希望能为自己建立一座桥,让这座桥将她引向所爱、所憧憬的理想的彼岸。
文章的思路在今昔对比中展开,在对未来的追求中延伸,文思如涌。
讲评既强化了方法指导,又激起”我也行”的自信,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在写作中再实践。
(3)锻炼知识的迁移能力。
重点为比较已教授过的几种发散方法,培养运用检索与提取的能力,进行综合运用的示范。
每个单元要完成三至四篇作文,有的借助”相似点”发散思维,有的对比不同点,有的综合运用几种方法,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训练是一个由简到繁,由运用单一的方法到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由以教师引导为主逐步过渡到
学生运用为主,由模仿到形成方法系统的过程。
发散方法的训练是反复练习,不断强化,并呈层进式的结构;思维方法的训练与作文教学目标的实现既为同步发展,又有着明显的阶段性,思维训练可以摸索出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