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上端骨折诊疗常规指南骨科治疗方案
急诊科常见骨折处理与固定方法
急诊科常见骨折处理与固定方法一、导言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经常接诊骨折患者。
骨折是常见的创伤,处理得当能有效减轻病人的疼痛,加速康复。
本文将重点介绍急诊科常见骨折的处理方法及固定技术。
二、上肢骨折处理与固定方法1. 肱骨骨折肱骨骨折是上肢骨折中较常见的一种,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1)封闭复位:对于未复位的骨折,需要进行封闭复位。
医生在合适的位置使用适当的手法使骨折断端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2)外固定:对于复杂的肱骨骨折,外固定是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
外固定器具通过固定针或钢板将断骨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促进骨折愈合。
2. 桡骨与尺骨骨折桡骨与尺骨骨折是上肢骨折中较为常见的类型。
处理方法如下:(1)尽早固定:桡骨与尺骨骨折需要尽早固定以减轻疼痛和促进康复。
可采用石膏夹板或外固定器进行固定。
(2)石膏夹板固定:将患肢放置在合适的位置,用石膏夹板进行固定。
注意不要过紧或过松,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和骨折愈合。
三、下肢骨折处理与固定方法1. 胫骨与腓骨骨折胫骨与腓骨骨折是下肢骨折中常见的一种,处理方法如下:(1)打击疼痛点:在进行固定之前,可通过轻轻的敲击定位疼痛点,以减轻患者疼痛。
(2)应用外固定器:对于胫骨与腓骨骨折,尤其是复杂骨折,外固定器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外固定器能够将骨折断端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促进骨折愈合。
2. 髋骨骨折髋骨骨折多发生在老年人中,处理方法如下:(1)手术治疗:对于髋骨骨折,手术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
手术通过内固定器具将骨折断端固定在适当的位置。
(2)髋关节牵引:在手术治疗之前,髋关节牵引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减轻患者疼痛并帮助预备手术。
四、脊柱骨折处理与固定方法脊柱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骨折类型,处理方法如下:(1)外固定:对于脊柱骨折,外固定是一种重要的固定方法。
通过外固定器具将脊柱固定在正确的位置,减轻脊柱受力,防止神经损伤。
(2)手术治疗:复杂的脊柱骨折需要通过手术治疗进行固定。
手术可以采用内固定器具将脊柱骨折固定住,促进骨折愈合。
肱骨骨折的手术治疗及效果评估
肱骨骨折的手术治疗及效果评估肱骨骨折是指肱骨(上臂骨)骨折,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
手术治疗是肱骨骨折的常见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将就肱骨骨折的手术治疗及效果评估进行介绍。
在手术治疗之前,医生会进行详细的骨折评估,包括通过临床观察、X光片、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以确定骨折类型、骨折程度、骨折位置及关节是否受累等情况。
通过这些评估结果,医生能够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肱骨骨折的主要目标是恢复骨折断端的解剖位置、稳定骨折部位,并提供良好的骨折愈合条件。
根据骨折类型的不同,手术治疗包括骨折复位、内固定、外固定和关节镜手术等。
1. 骨折复位:对于骨折断端移位较小的肱骨骨折,可以通过外力施加来使骨折断端复位到正常解剖位置。
这种方法简单、创伤小,但对于移位较大或多节段骨折无法满足要求。
2. 内固定:内固定手术一般通过皮切口将钢板、钢钉或螺钉等内固定材料置入骨折断端,通过固定骨折断端使其稳定。
这种手术常用于骨折断端移位较大或多节段骨折,能够提供更好的稳定性和愈合条件。
3. 外固定:外固定手术是通过在骨折部位外固定装置来固定骨折断端。
这种方法适用于紧急情况下骨折暂时固定,或者伴有软组织损伤无法立即进行内固定的情况。
4. 关节镜手术:对于肱骨周围关节(肩关节、肘关节)的骨折,可以通过关节镜手术来进行治疗。
关节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于部分肱骨骨折患者来说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选择。
肱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评估是对手术治疗后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及影像学检查,以评估骨折断端是否愈合、关节功能是否恢复正常等。
通常的评估指标包括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程度、功能恢复情况等。
对于肱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评估,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骨折愈合时间:通常情况下,肱骨骨折需要6-12周时间来愈合。
通过定期的X光片检查可以确定骨折断端的愈合情况,如愈合程度、愈合时间是否符合预期等。
2. 功能恢复:手术治疗后肱骨骨折的功能恢复是评估手术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儿童肱骨髁上骨诊疗指南
儿童肱骨髁上骨诊疗指南【概述】肱骨髁上骨折是最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约占全部肘关节损伤的50% ~ 70%,常见于3一10岁的儿童,以5 ~7岁的男孩最多见,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在手的非优势侧。
早期处理不当可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V olkmann挛缩,造成终身残疾。
骨折畸形愈合形成肘内翻,影响患儿的肘关节外观,需行截骨术矫正畸形。
因此,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的严重损伤。
【影像检查】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以普通X线片检查为主。
因肘关节肿胀和疼痛,不能完全伸直肘关节,拍标准的肘关节正侧位片困难。
怀疑肱骨髁上骨折时应拍肱骨远端正侧位片。
若怀疑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而正侧位片未发现骨折线,应拍斜位片。
建议术前加照对侧肘关节,对于粉碎性骨折和陈旧性骨折常规行CT检查。
【分类】根据远端骨折块移位方向,可分为伸直型与屈曲型骨折。
远端骨折块向后上移位者为伸直型骨折,向前上移位则为屈曲型骨折;伸直型骨折又可细分为伸直尺偏型(远端向尺侧移位);伸直桡偏型(远端向桡侧移位)。
伸直尺偏型多见(75 % ),可能与肌肉轴线偏内侧和受伤时多处于伸肘、前臂旋前位有关,易合并肘内翻。
伸直桡偏型虽仅占伸直型骨折的25 %,但易伴发血管、神经损伤。
Gartland依据骨折块移位程度,将伸直型骨折细分为三型:1、I型骨折无移位;2、Ⅱ型仅一侧皮质断裂,通常后侧皮质保持完整,骨折断端有成角畸形。
3、Ⅲ型前后侧皮质均断裂,骨折断端完全移位。
【诊断】严重移位骨折容易诊断,但要注意有无其他伴发骨折和神经血管损伤。
约5%的患儿同时伴发同侧其他骨折(通常为桡骨远端骨折)。
因而对诊断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应作详细检查,以免漏诊。
查体可见肘关节肿胀,髁上处有环形压痛,肘伸屈时可及异常活动。
肿胀严重者,肘后三点触摸不清。
检查时应注意有无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并详细记录。
早期检查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这是由肱动脉被骨折近端前侧皮质压迫绷紧所致。
可试行轻柔手法复位,以解除对动脉的压迫。
肱骨髁上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肱骨髁上骨折诊疗方案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干与肱骨髁交界处发生的骨折。
肱骨干肘线与肱骨髁肘线之间有30度—50度的前倾角,这是容易发生肱骨髁上骨折的解剖因素。
多发于10岁以下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运动伤、生活伤和交通事故系间接暴力所致各个类型骨折损伤机制根据暴力来源及方向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
一诊断(中西医诊断相同)(一)诊断标准:本病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1病史:有明显的外伤史,肱骨髁上骨折多为间接暴力引起,以生活及运动意外为多发,且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常见于跌倒,肘关节在半伸位,或伸直位,手掌先触地,或者肘关节屈曲,后部着地,致伤2症状和体征:肘部肿胀疼痛,甚至出现张力性水泡,局部压痛甚剧,肘关节功能丧失,肱骨髁上部位有异常活动和骨擦音,伸直型骨折肘部呈半屈曲伸位,移位明显时呈“靴状”畸形肘后三角正常3辅助检查:肘关节的X线正侧位片可做出诊断,表现出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是:骨折线位于肱骨下段鹰嘴窝水平或其上方,骨折的方向为前下至后上,骨折向前成角,远折端向后移位。
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骨折线可为横断,骨折向后成角,远折端向前移位或无明显移位。
(二)骨折分型与分期〖中医分型〗1伸直型:最多见,占90%以上。
跌倒时肘关节在半屈曲或伸直位,手心触地,暴力经前臂传达至肱骨下端,将肱骨髁推向后方。
由于重力将肱骨干推向前方,造成肱骨髁上骨折。
骨折线由前下斜向后上方。
骨折近段常刺破肱前肌损伤正中神经和肱动脉。
骨折时,肱骨下端除接受前后暴力外,还可伴有侧方暴力。
2屈曲型:较少见。
肘关节在屈曲位跌倒,暴力由后下方向前上方撞击尺骨鹰嘴,髁上骨折后远端向前移位,骨折线常为后下斜向前上方,与伸直型相反。
很少发生血管、神经损伤。
〖中医分期〗根据病程可以分为早期,中期,晚期1早期:伤后1—2周内,可以进行手法整复治疗,但初期肿胀严重,可伴有张力性水泡,2中期:伤后3—4周左右,此时如需要复位,应该在麻醉下行折骨复位。
【临床路径】肱骨髁上骨折诊疗常规
025肱骨髁上骨折诊疗常规【概述】肱骨髁上骨折系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2-3cm处的骨折。
多发生于3-12岁的儿童,尤多见于5-8岁,成年和老年亦可发生,但较少见。
男多于女,左侧多于右侧。
临床常用AO分型,分为A、B、C 三折型:A关节外骨折,B部分关节内骨折,C完全关节内骨折。
治疗上应根据骨类型、移位程度等诸多因素决定最佳治疗方案。
对保守治疗无法达到或维持功能复位者可采用手术治疗。
【诊断标准】1、有外伤病史,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可触及骨檫音和异常活动。
2、X线片示存在骨折征象和移位。
【纳入标准】简单骨折(AO分型中A型骨折)。
【排除标准】1、肱骨髁上粉碎性骨折,开放性骨折,陈旧性骨折。
2、伴有内科疾病或严重骨质疏松。
3、局部皮肤及软组织挫伤严重。
4、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或其它外伤。
5、术区有明显感染灶者。
6、肿胀严重,张力性水疱出现,或伴有骨筋膜室综合症。
【治疗常规】1、手术(1)手术指征:手法复位、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简单骨折(AO分型中A型骨折)。
(2)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3)术后换药拆线:术后第一天拍(DR)X线片,术后第1、3、5、10天各换一次药,术后第10-14天拆线,更换石膏。
2、药物(1)术前:术前0.5-2小时至术后3日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术后:应用活血化淤及促进骨折愈合药物。
3、检查(1)术前:血、尿、粪常规,肝功、肾功、凝血四项、电解质、血糖、血脂、全导心电图、乙肝五项、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胸部正位及骨折部位正、侧位(DR)X线片。
(2)术中:C臂X光机透视。
(3)术后:血常规、乙肝五项、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骨折部位正、侧位(DR)X 线片。
【出院标准】1、切口Ⅰ/甲愈合。
2、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内固定物牢靠。
3、体温正常、血象正常。
【质量标准】1、平均住院日:17天。
2、疗效标准:治愈率≥99%,病死率<1%。
3、切口感染率<0.5%。
肱骨骨折的分类与诊断方法
肱骨骨折的分类与诊断方法肱骨骨折是指肱骨发生断裂或骨折,常见于肱骨干部位。
根据骨折的类型和位置,肱骨骨折可分为不同的分类,并应用相应的诊断方法。
本文将就肱骨骨折的分类和诊断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肱骨骨折的分类肱骨骨折的分类可根据骨折线的位置和骨折的类型进行划分。
1. 按照骨折线的位置分类:(1)肱骨粗隆骨折:骨折线位于肱骨粗隆区,常见于肱骨头粗隆突出后。
(2)肱骨干部骨折:骨折线位于肱骨干部位,包括远端干部骨折和中干部骨折。
(3)肱骨髁间骨折:骨折线位于肱骨髁间骨折区,分为内髁间骨折和外髁间骨折。
2. 按照骨折的类型分类:(1)闭合性骨折:骨折没有伤及皮肤,受伤处无外露。
(2)开放性骨折:骨折伴有皮肤的破裂,有可能出现骨折块外露。
二、肱骨骨折的诊断方法肱骨骨折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
1. 临床症状和体征:(1)疼痛:患者在骨折部位会感到明显的疼痛。
触摸或活动该部位时疼痛加重。
(2)畸形:肱骨骨折后,可出现肢体畸形,如骨折部位的移位、旋转等。
(3)肿胀:骨折部位常伴有肿胀、局部压痛等症状。
(4)功能受限:患者常因骨折引起的疼痛和畸形而导致肢体功能受限。
2. 影像学检查:(1)X射线检查:X射线能够清晰显示骨折的位置和类型,是主要的诊断方法。
通常需要进行正位和侧位的肱骨X射线片拍摄。
(2)CT扫描:对于复杂的肱骨骨折,CT扫描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骨折信息,如骨折的移位、复杂程度等。
在实际诊断肱骨骨折时,医生需要综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来作出准确的诊断。
同时,还需要与其他相关疾病进行鉴别,如肱骨陈旧性骨折、肱骨肿瘤等。
总结:肱骨骨折的分类主要包括根据骨折线的位置和骨折的类型进行划分。
诊断肱骨骨折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
准确的分类和诊断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提供针对性的护理非常重要。
如果患者怀疑自己存在肱骨骨折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肱骨骨折诊疗常规
肱骨骨折诊疗常规【病史采集】包括外伤性质、时间、机制、部位、出血情况及伤后处理经过。
【检查】1、医师接诊后应及时完成体格检查。
对肱骨干中下1/3•骨折要特别注意是否伴有桡神经损伤。
对肱骨髁上骨折尤其是严重移位者应注意是否伴有肱动脉损伤;对开放性肱骨干骨折,应注意出血情况、上止血带时间、桡动脉搏动情况。
2、X线检查:对损伤部位及时拍摄X线片以确诊骨折及了解骨折类型。
对多发性损伤应摄全肱骨X线片,以免遗漏肱骨解剖颈、外科颈、肱骨髁上、肱骨内外髁、肱骨髁间及肱骨小头骨折。
3、拟手术的病人行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检查。
老年病人查心电图及尿糖。
【诊断】1、明确的外伤史。
2、损伤部位可出现肿胀、皮下瘀斑、畸形、压痛、反常活动、骨擦音阳性、纵向叩击痛阳性。
肱骨外科颈骨折可出现肩关节功能受限,肱骨远端骨折可出现肘关节功能受限。
3、有神经血管损伤则有相应表现。
4、摄正侧位X线片可确诊。
对疑肱骨解剖颈或外科颈骨折可摄胸部X线片。
【治疗原则】1、肱骨解剖颈或外科颈骨折:(1)无移位骨折,可用三角巾或颈腕吊带保护患侧上肢,或将患侧上臂贴胸壁固定,或用外展架固定4~6周。
(2)有移位骨折,可在局麻下手法复位,用超肩关节或外展架固定,或用甩肩疗法。
(3)若移位明显的骨折,经反复手法复位仍不理想,患者又有较高要求,可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2、肱骨干骨折:(1)无移位的骨折,用小夹板或石膏固定6~8周。
(2)有移位的骨折,可在局麻下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也可用悬垂石膏。
肱骨干开放性骨折或皮肤缺损需要换药者,可行尺骨鹰嘴骨牵引治疗。
(3)对经反复手法复位仍不满意,不稳定的粉碎性骨折,或合并有神经血管损伤,在手术探查时可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3、肱骨远端骨折:(1)无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内外髁骨折、髁间骨折、肱骨小头骨折,可行肘关节功能位石膏固定。
对髁上骨折,伸直型应功能位固定,屈曲型应伸直位固定。
(2)对有移位的上述骨折,手法复位成功率较低,应及时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胳膊肱骨髁上骨骨折治疗方案
胳膊肱骨髁上骨折是肱骨上端骨折的一种,治疗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保护和固定:在诊断确认骨折后,首要的治疗目标是保护骨折部位,防止进一步移位和损伤。
这通常通过施加适当的固定装置来实现,如石膏绷带、夹板或外固定器。
固定装置的选择将根据骨折的类型、位置和患者的条件而定。
疼痛管理:骨折常伴有明显的疼痛,可以使用疼痛管理药物来缓解患者的不适。
常用的疼痛管理药物包括非处方的止痛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或者根据医生建议使用处方的止痛药物。
物理治疗:在骨折开始愈合后,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恢复肌肉力量、关节灵活性和功能。
物理治疗师可以设计和指导相关的康复运动和活动,以促进骨折部位的康复。
手术干预:对于严重的肱骨髁上骨折,可能需要外科手术干预来重新定位和稳定骨折断端。
手术方法包括内固定(如钢板、螺钉)或外固定器的应用。
手术决策将基于骨折的严重程度、骨折类型、患者年龄和活动要求等因素。
康复和随访:治疗后的康复过程至关重要。
患者需要遵循医生或物理治疗师的康复计划,进行适当的锻炼和活动。
随访定期进行,以监测骨折的愈合进展和评估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
需要强调的是,具体的治疗方案将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而有所不同。
因此,如果出现胳膊肱骨髁上骨折的症状,请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治疗建议。
肱骨干骨折临床诊疗指南
肱骨干骨折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肱骨干骨折多见于青壮年患者,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1%-1.5%。
【诊断要点】
1.有外伤病史,局部肿胀、瘀斑和畸形都比较明显。
轻微外伤即产生骨折时,应怀疑病理性骨折。
2.肱骨干骨折可分为上1/
3.中1/3和下1/3骨折。
肱骨中下1/3骨折容易并发桡神经损伤,应检查有无腕下垂,伸指、伸拇和外展拇指功能是否丧失,并详细记录。
3.拍正侧位X线片,上1/3骨折的骨折线在三角肌止点的近端,肱骨上段处于内收位,中1/3骨折的骨折线在三角肌止点的远端,肱骨上段处于外展位。
【治疗原则和方案】
肱骨干骨折复位要求不高,接触面达1/4-1/3.成角畸形不超过50都可以获得良好的功能和外观的恢复。
多处复位是肱骨干骨折骨不连接的原因之一。
1.非手术治疗
U型石膏夹
(1)悬吊石膏
(2)胸肱石膏
(3)尺骨鹰嘴突牵引
后两种方法已很少应用。
2.手术治疗手术指征:
(1)骨折断端间有软组织嵌入。
(2)开放性骨折有条件的在清创时即行内固定。
(3)已产生骨不连接者。
(4)复位位置不满意,希望能达到解剖复位者。
内固定方法很多,有各种接骨板、螺丝钉以及交锁髓内针等。
3.并发症的处理桡神经损伤以观察为主,但应使用肌电图随访观察神经恢复情况。
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肱骨骨折的治疗方案与预后评估
肱骨骨折的治疗方案与预后评估肱骨骨折是上肢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可发生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
针对肱骨骨折的治疗方案与预后评估是很重要的,它有助于确定正确的治疗方式以及预测患者康复的可能性。
治疗方案:1. 保守治疗:对于非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肱骨骨折,保守治疗可能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保守治疗通常包括使用石膏固定或桡骨支具固定来稳定骨折。
这种治疗方法适用于年轻患者和无活动度损失的患者。
2. 外科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移位、关节面累及或多骨折的肱骨骨折,外科手术治疗往往是必需的。
手术方式包括内固定和外固定两种。
2.1 内固定:使用金属钉(如内固定钢板或针)将骨折的碎片固定在一起,以促进骨折愈合。
这种手术可以恢复受伤肱骨的稳定性和功能。
2.2 外固定:外固定通过将钢针或定位钢板固定在骨折上,再通过连接器将骨折的碎片固定在一起。
这种手术方法常用于骨折复杂,无法内固定或有软组织损伤的情况。
预后评估:肱骨骨折的预后评估是评估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功能恢复的重要指标。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预后评估指标:1. Mayo Elbow Performance Index(MEPI):MEPI是一种常用的术后功能评估工具,评估肘关节的功能恢复程度。
它包括肘关节活动度、疼痛、强度和日常活动等多个方面。
2. Disabilities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 Scale(DASH):DASH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上肢疾病或损伤的功能评估问卷。
它评估患者在日常活动、体能、社交功能等方面的功能障碍。
3. Patient-Rated Elbow Evaluation(PREE):PREE是一种由患者自行评估的肘关节功能评估指标。
它包括肘关节活动度、疼痛、功能障碍等方面,并由患者根据自身感受进行评估。
除了这些常用的预后评估指标外,还有一些临床和影像学指标也用于评估肱骨骨折的预后,如骨折愈合时间、非典型骨折形态等。
总结:针对肱骨骨折的治疗方案应根据骨折程度、活动度损失以及患者的年龄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选择。
肱骨骨折治疗原则
肱骨骨折治疗原则肱骨骨折是指肱骨骨干发生的断裂或部分断裂。
它是一种常见的骨折,并且很容易发生在运动或摔倒中。
肱骨骨折治疗的原则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恰当手术、早期功能训练和预防并发症。
本文将详细介绍肱骨骨折治疗的原则。
1. 早期诊断:在发生肱骨骨折后,应立即到医院接受诊断和治疗。
医生会根据病情和骨折类型来确定治疗方案。
对于严重的肱骨骨折,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早期诊断可以确保治疗快速和有效。
2. 早期治疗:在诊断后,应立即进行早期治疗。
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疼痛和控制肿胀。
通常可以使用冰袋、止痛药和包扎等方法。
对于严重的肱骨骨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确保骨折稳定并促进骨折的愈合。
3. 恰当手术: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人,手术方式应该选择恰当。
具体来说,应该根据病人的年龄、健康状况和骨折类型来确定治疗方案。
手术过程中,应注意细节,确保手术操作精确、安全和有效。
4. 早期功能训练:手术治疗后,病人需要进行早期功能训练。
这包括肩部按摩、关节活动和力量练习等。
功能训练可以帮助恢复手臂的灵活性和力量,促进骨折的愈合,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5. 预防并发症:肱骨骨折治疗后,需要密切关注病人的康复情况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创伤性关节炎、血栓和感染等。
为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病人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综上所述,肱骨骨折治疗的原则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恰当手术、早期功能训练和预防并发症。
我们应该重视肱骨骨折的治疗,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确保患者尽早康复。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预防措施,减少肱骨骨折的发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肱骨骨折,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肱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
肱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肱骨骨折、肱骨干骨折。
行肱骨钢板内固定术。
(二)诊断依据。
1.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桡骨骨折。
2.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3.辨证分型气滞血瘀证、营血不调证、气血两虚证。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年龄在16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肱骨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肱骨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4)骨科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术前30分钟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
1.麻醉方式:臂丛神经阻滞或/和全麻。
2.手术方式:肱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肱骨髁上骨折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肱骨髁上骨折(修订)1 范围本指南提出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辨证、治疗和康复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中医科、康复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肱骨髁上骨折(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凡发生于肱骨内外髁上2cm范围内的骨折称为肱骨髁上骨折。
3 诊断3.1 疾病诊断[1,2]①病史:有明确外伤史。
②多发生于儿童。
③临床表现:肘部肿胀、疼痛、畸形,甚至有张力性水泡。
④查体:肱骨髁上部可触及环形压痛,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与骨擦感,患肘活动受限或主动活动功能丧失,肘后三角关系正常。
⑤影像学检查:X线摄片可明确骨折情况和类型,必要时行肘关节CT或MRI 检查。
3.2 疾病分型3.2.1 按照受伤机制和暴力方向分为[1]:3.2.1.1 裂纹型:骨折端无明显移位,仅从X片上可看到一条裂纹。
3.2.1.2 伸直型骨折:患肘呈靴状畸形,骨折线从前下方斜向后上方,远折端向后方移位、断端向前方成角。
根据骨折远端侧向移位的方向,可分为尺偏型和桡偏型骨折。
①尺偏型:骨折远端除有向后上方移位外,还有向尺侧移位。
此型容易发生肘内翻畸形。
②桡偏型:骨折远端除有向后上方移位外,还有向桡侧移位。
3.2.1.3 屈曲型骨折:较少见,骨折远端向前上方移位,骨折线从后下方斜向前上方。
3.2.2 按照骨折移位程度分型[3]:Gartland分型分为3型:3.2.2.1 Ⅰ型:骨折无移位。
3.2.2.2 Ⅱ型:骨折远端有后倾,或同时有横向移位,但后侧骨皮质仍完整。
3.2.2.3 Ⅲ型:骨折断端完全移位,骨皮质无连接。
3.3鉴别诊断①肱骨髁间骨折儿童较少见,通过X线片易诊断,其骨折线波及关节面,由于骨块分离,关节面破坏,预后较差,属关节内骨折,必要时可作CT扫描明确关节面的受损程度。
肱骨髁上骨折怎样治疗?
肱骨髁上骨折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肱骨髁上骨折应该吃什么药。
*肱骨髁上骨折怎么治疗?*一、西医一、治疗本病的治疗需根据病情的不同给于相应的治疗:1、青枝骨折骨折端无移位,若前倾角消失,不需复位;前倾角增大,在臂丛麻醉或全麻下,轻柔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于功能位3~4周。
*1、有移位的骨折在臂丛或全麻下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4~6周。
手法复位的要点为:先纵向牵引纠正重叠移位,再侧方挤压纠正侧方移位,最后纠正前后移位。
桡侧侧方移位不必完全纠正,尺侧侧方移位应矫枉过正,以避免发生肘内翻畸形.屈曲型骨折,复位后固定于半伸直位;伸直型骨折,复位后固定于小于900屈曲位,以骨折稳定又不影响手部循环为度。
若屈曲位影响循环,稍伸直后骨折又不稳定,可在电视Х线机透视下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外加石膏托适当屈曲位外固定;亦可牵引治疗,消肿后再石膏固定。
*2、牵引治疗适用于骨折超过24~48h,软组织严重肿胀,已有水泡形成,不能手法复位,或复位后骨折不稳定。
*3、开放复位适用于手法复位失败者;开放性骨折;骨折合并血管损伤者;骨不连;骨折畸形连接或肘内、外翻畸形严重者,可行截骨术矫正。
*4、骨折合并神经损伤先复位固定骨折,观察1~3个月,若无恢复则行神经探查松解或修复术。
6、缺血性挛缩关键是早期诊断和预防。
对出现5“P”征者,首先复位骨折、解除压迫因素。
仍无改善者,即应早期探查、修复血管,必要时行筋膜间室切开减压。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肱骨髁上骨折怎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肱骨髁上骨折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肱骨髁上骨折”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肱骨骨折的手术指征与手术方法研究
肱骨骨折的手术指征与手术方法研究肱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上肢骨折,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本文将介绍肱骨骨折的手术指征与手术方法,并为患者提供相关的参考意见。
手术指征:肱骨骨折的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1. 关节面不稳定:当肱骨骨折涉及到关节面的损坏,如关节面错位、关节面骨折等,会导致肱骨头关节面的不稳定,此时需要通过手术修复来恢复正常的关节解剖。
2. 多段性骨折:当肱骨骨折出现多段性骨折时,即骨折处有两个以上不连续的骨折段,手术治疗可以更好地实现骨折修复。
3. 开放性骨折:开放性骨折意味着骨折部位有软组织损伤或外露的骨骼,可能伴有感染风险。
手术能够更好地清理创伤区域、修复骨折,并采取适当的抗感染措施。
4. 明显错位或不稳定骨折:肱骨骨折出现明显的错位、不稳定或关节脱位时,需要手术干预,以确保骨折能够正确愈合并保持稳定。
手术方法:根据骨折类型、骨折部位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有多种手术方法可供选择。
1. 开放还是闭合复位:对于未发生明显错位或不稳定的骨折,闭合复位通常是首选方法。
骨折复位后,通过外固定、内固定或组合使用这两个方法来稳定骨折。
2. 内固定术:内固定术是通过使用钢板、钉子或螺钉等器械将骨折部位固定,促使骨折愈合。
内固定术可以通过传统开放手术或微创技术(如腔内镜技术)进行。
3. 人工关节置换术:对于复杂的肱骨骨折,特别是老年患者或多骨折患者,可能需要考虑人工关节置换术。
这种手术方法可改善关节功能,减少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4. 外固定术:外固定术是通过将支架固定在患者的皮肤表面,从而稳定骨折。
这种手术方法适用于复杂骨折、多段性骨折或某些开放性骨折。
手术后护理:手术后的护理对于骨折愈合和康复至关重要。
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指示,并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
护理措施可能包括定期转位、按摩、冷敷、康复运动和定期复查等。
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总结:肱骨骨折的手术指征主要包括关节面不稳定、多段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和明显错位或不稳定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怎么办
肱骨髁上骨折怎么办肱骨髁上骨折在儿童中十分常见,并且通常是5至7岁的儿童容易发生肱骨髁上骨折,主要是肘关节遭受暴力或是跌倒时手臂过伸所致,若是按照受伤机制对肱骨髁上骨折进行划分,可分为屈曲型以及伸直型。
另外,受肱骨远端解剖结构的影响,复位较为困难,若是治疗不当,也极易发生肘关节僵硬、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所以当发生肱骨髁上骨折后,应当及时接受正规化治疗。
具体而言,临床目前常采用下列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一、手法复位外固定当发生肱骨髁上骨折后,需先行接受相关影像学检查,若是检查结果显示肱骨髁上骨折稳定,可首选手法复位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并可在复位后进行夹板、石膏等外固定,通常固定时需屈肘90°,能够有效恢复骨折。
另外,在手法复位后还需进一步摄片了解骨折复位情况,若是复位良好,保留夹板、石膏等4-6周并定期复查X线即可,不过值得患儿家长注意的是,在进行外固定期间,需要每日观察患儿患肢腕指关节活动、疼痛程度、皮肤颜色、远端血运、前臂肿胀等情况,当发现异常时,应及时就诊,可有效预防并发症。
当然,若是接受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必须进行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对于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是重要的治疗环节,可听从医生指导,逐渐进行手指屈伸、伸腕屈腕、握拳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有效预防关节僵硬以及患肢消肿,所以患儿家长必须监督患儿认真执行。
而在治疗后1至2个月,此时患儿骨折部位基本恢复正常,所以在拆除外固定后,能够锻炼肘关节功能,不过在复查期间若是发现骨折不愈合、再次移位等,还需考虑接受手术治疗。
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若是患儿为移位性肱骨髁上骨折,也可进行切开复位治疗,尤其是对于复位后不能有效维持的骨折,亦或是闭合复位困难的骨折,进行切开复位治疗疗效显著。
不过这种治疗方法人为损伤稍大,但是其应用优势也比较突出,例如切开复位方法可以有效显露手术视野,医生可以在术野清晰的良好条件下,及时修补血管、周围神经等的损伤;又例如直视条件下实施复位操作,有效且简单,可以最大限度恢复骨折部位,清除骨折端淤血,从而减少后期肘关节畸形等不良问题。
《2021版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指南》
2021年的老年人近亲胸骨折治疗指南就像超级英雄团队冲进来,为患有此门伤的老年人省下时间。
这些准则是尖端研究和矫形外科专家智慧的结果,共同制定管理这些骨折的全面计划。
这些准则的主要任务是确保患者得到尽可能最好的治疗,并获得最大机会完全康复。
通过遵循这些准则,保健提供者可以像巫师一样施以咒语,确保他们的病人对这种类型的伤害得到顶级循证治疗。
这就像一个路线图对于病人和他们的医疗队的成功!
2021年指南涵盖了老年人肩部骨折治疗需要了解的一切。
它们详细介绍了解剖学和肩部如何工作,不同类型的骨折,以及治疗这些骨折的最佳方法。
他们还就如何做好手术准备,在手术期间和手术后有什么预期,以及恢复和恢复正常的最佳方法提供具体的建议。
准则还谈到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以及确保病人及其家人掌握他们需要的所有信息。
指导方针涵盖所有这些领域,为帮助肩部骨折的老年患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方法,重点是确保他们得到各地最好的护理。
2021年准则强调,必须采取多学科的护理方法,需要整形外科医生、老年医生、物理治疗师和其他保健专业人员的参与。
这种协调一致的办法保证提供针对病人具体需要和关切的全面和个性化护理。
指导方针强调了保健提供者和病人之间共同决策的重要性,从而促进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疗方法。
这些准则通过支持协作和病人的参与,力求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提高近亲腰骨折老年人的总体护理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肱骨上端骨折诊疗常规指南骨科治疗方案
【概述】肱骨上端骨折系指肱骨头骨折、肱骨解剖颈、肱骨外科颈骨折及肱骨大小结节骨折。
青少年易引起喉离骨折;年轻人易引起肩关节脱位,而肱骨上端骨折少见;中年人常引起骨折或脱位;老年人则因骨质疏松常发生肱骨外科颈粉碎骨折。
【诊断标准】
1、诊断依据
(1)肱骨上端处疼痛、肿胀。
(2)肩部主动活动障碍。
(3)有骨擦音。
(4)X线检查,可明确骨折。
符合上述第(3)或(4)项可确诊。
2、分类诊断
Neer按骨折发生于关节段(即解剖颈)、大结节段、小结节段或骨干段(即外科颈)和各段骨折片之间的关系来进行骨折的分型。
任何一段骨折移位超过1cm或成角超过45°,表示此段属骨折移位。
I型骨折无明显移位,即各骨折块移位均在1cm或成角在45。
以内。
II型有1处骨折移位超过上述标准。
III型有2处骨折移位超过上述标准。
IV型有3处骨折移位超过上述标准。
【治疗方案】
1.非手术治疗
I型无移位或有嵌插的骨折,不必骨折复位,可用吊带+胸肱绷带固定3-4周。
去除绷带后即可开始肩关节活动。
部分II型也可闭合复位。
2.手术治疗
部分II型、III型以及IV型骨折适用。
(1)II型
1)肱骨头骨折,先闭合复位,若复位失败可切开复位+内固定。
2)大结节骨折向近端方向明显移位,提示有肩袖撕脱,必须切开复位,用钢丝或螺丝钉,同时修补撕裂的肩袖。
3)外科颈骨折一一①嵌插但有成角者,老年人可按型处理;年轻人可闭合复位+外展支架固定4周;②骨折不稳定者,先手法复位+外展支架固定,若复位失败可切开复位+内固定;③骨折粉
碎者,极度不稳定,处理很困难。
(2)III型骨折不稳定,须切开复位,用钢丝缝合大、小结节,然后用接骨板和螺丝钉或克氏针固定肱骨头。
(3)IV型此类骨折的肱骨头失去血供,坏死率极高,可有多种治疗方法。
1) Jone手术,切除肱骨头,将大、小结节重新附着在肱骨干上。
2)不切除肱骨头,而用钢丝或钢板螺丝钉将肱骨上端拼凑成一体。
3)切除肱骨头,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
4)如伴有肩盂损伤,宜做全肩关节置换术。
【疗效评估】治愈标准:骨折愈合,功能恢复。
【预后评估】此骨折经良好复位,可有效保持骨折的稳定;及早功能锻炼,可获得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