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射频技术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宋文阁教学讲义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7˚C 60˚C 55˚C 50˚C 45˚C 40˚C 37˚C
50˚C Isotherm
|E|=2,750 V/m
|E|=17,000 V/m
毁损温度
建议参数 (Wedley & Gauci)
颈部
80°C
胸部
85°C
腰椎
8来自百度文库°C
骶骨联合
85°C
颈神经根消融 60-80°C
胸神经根消融 70°C
67˚C 60˚C 55˚C 50˚C 45˚C 40˚C 37˚C
CW: 20V, t=60 sec
射频 时间 与温 度和 组织 热凝 面积 示意 图
67˚C 60˚C 55˚C 50˚C 45˚C 40˚C 37˚C
CW: 20V, t=60 sec
射频 时间 与温 度和 组织 热凝 面积 示意 图
五、临床应用
1.神经射频: 中枢神经:脊髓传导束切断术等。 周围神经: 神经干:肋间神经等。 神经节:半月神经节毁损术、蝶腭神经节毁损术、背根 神经节等。 神经分支:脊神经后支、臀上皮神经、眶上神经、眶下 神经、颏神经等。
2.椎间盘射频:颈部、腰部。 3.软组织射频:肩周炎、网球肘、骨性膝关节炎、跟痛症等。
➢ 1965年是射频技术发展的里程碑,其首次应用于脊髓传
导束切断术。
➢ 1974年,Vetmsto将射频技术应用于脊柱疼痛综合征。
二、射频分两类
持续射频(CRF) 脉冲射频(PRF)
产热 组织凝固 不能靠近重要器官
如运动神经
不产生热 没有明显的组织损伤 高强电场效应神经调节
三、射频技术的原理--脉冲射频理
67˚C 60˚C 55˚C 50˚C 45˚C 40˚C 37˚C
CW: 20V, t=20 sec
射频 时间 与温 度和 组织 热凝 面积 示意 图
67˚C 60˚C 55˚C 50˚C 45˚C 40˚C 37˚C
CW: 20V, t=30 sec
射频 时间 与温 度和 组织 热凝 面积 示意 图
腰神经根消融 70°C
骶神经根消融 70°C
三叉神经
60-80°C
脊髓索切断
40+ °C
60 sec 60 sec 60 sec 60 sec 60 sec 60 sec 60 sec 60 sec 60 sec 10+ sec
四、射频技术的优点
1.温度可控,可以产生准确定量的热凝能量。 2.可以根据阻抗判断组织类别。 3.可以应用神经刺激判定穿刺针是否到位。 4.穿刺针极细,组织损伤小。 5.微创、安全、简单、易于掌握。 6.无手术瘢痕、可重复治疗。
脉冲射频本身不产生热量,因而对细胞 形态学、细胞呼吸以及细胞分裂等没有影响, 其可能通过离子极化或影响电压门控通道而 发挥作用,对细小纤维有特异性。研究表明, 外周神经射频后可以引起c-fos 蛋白表达增 加。
射频技术的原理—持续射频
损伤电极和弥散电极之间的电压差,在人体与射频机 之间的闭合电路中产生电流,形成电场。电场使损伤电 极周围组织中的离子做往返运动,离子在组织中运动的 摩擦力产生大量的热,因而,是组织本身产生了热量, 而不是穿刺针,组织的热量使损伤电极的温度升高,而 电极针尖数毫米以外的组织温度则下降,热凝的面积取 决于穿刺针的粗细和针尖裸露部分的长短。
操作技术
第二、三支同时疼痛者或第一、二 、三支均疼痛者用卵圆孔前入路,单 纯第三支均疼痛者也可以用卵圆孔侧 入路。
卵园孔影像解剖
疗效:长期缓解率 80~90%,有时需要反复多 次射频治疗。
并发症:角膜麻醉或感觉过敏13.7 %,治疗区 域感觉丧失5~7%,咀嚼肌无力1~2%。
2)三叉神经周围支射频
射频对神经组织的作用仍然存有争议,动物实验显 示其对粗细纤维均有作用,但尚未得到临床证实。
CW: 20V, t= 0 sec
射频 时间 与温 度和 组织 热凝 面积 示意 图
67˚C 60˚C 55˚C 50˚C 45˚C 40˚C 37˚C
CW: 20V, t=10 sec
射频 时间 与温 度和 组织 热凝 面积 示意 图
操作技术
体位
射频
4)蝶腭神经节毁损术
➢ 蝶腭神经节破坏术治疗丛集性头痛始于20世纪
70年代。
➢ 蝶腭神经节射频毁损术于1988年首次报导。 ➢ 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丛集性头痛也用于蝶腭神
经节神经痛(Sluder syn ,一种比较少见的非 典型面部神经痛 )的治疗。
2-射频技术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宋文阁
射频技术在疼痛临床中的应用
山东大学临床医学院 宋文阁 赵序利 山东省立医院疼痛科
一、射频技术的历史
➢ 1931年,Kirscher首次应用电凝技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 1953年,Sweet和Mark对电凝技术做了改进,应用
300~500KHz的交流电进行射频治疗,大大提高了疗效。
➢ 三叉神经第一支
疼痛,药物治疗 不佳或不能耐受 药物治疗者可以 行眶上神经、额 支或滑车神经的 射频治疗。
➢ 三叉神经第二、三支
疼痛的患者,疼痛在 下睑、鼻翼和上唇间 的面部皮肤或颏区皮 肤者,可以行眶下神 经、颏神经的射频治 疗。
颏神经射频
3)肋间神经射频
常用于治疗顽固性肋间神经痛、剧烈带状疱疹 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以及胸部手术后疼痛等。 多数患者可以明显缓解疼痛,但需多次治疗,才能 达到满意的疗效,治疗间隔时间为4~7天。可能会 出现气胸、治疗节段感觉障碍等并发症。
1.神经射频:
1)半月神经节及三叉神经毁损术 半月神经节毁损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始
于1931年(Kirschner),后来Sweet 和Wepsic对射频技术进行了改进。目前 该方法和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 痛最常用的非药物方法。
半月神经节
适应症
该方法适用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药物治疗 不佳或不能耐受药物者。 年轻害怕面部麻木和三叉神经痛第Ⅰ支患 者不用此法,可以选择微血管减压术。
67˚C 60˚C 55˚C 50˚C 45˚C 40˚C 37˚C
CW: 20V, t=40 sec
射频 时间 与温 度和 组织 热凝 面积 示意 图
67˚C 60˚C 55˚C 50˚C 45˚C 40˚C 37˚C
CW: 20V, t=50 sec
射频 时间 与温 度和 组织 热凝 面积 示意 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