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专题复习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五)·世界史上主要国家的对外政策
世界史上主要国家的对外政策外交政策是一个国家对外的基本政策,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国家利益和当时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并对国际形势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主要大国的外交政策主要如下:一、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1、含义:是指英国为维持霸主地位,凭借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欧洲各国之间相互牵制和争夺,防止一国称霸欧洲的外交政策2、实施:从拿破仑帝国崛起到二战结束,英国长期推行这一政策。
①联合抗法。
拿破仑帝国崛起以后,英国先后七次组织反法同盟,打败了强大的法国;②联合攻俄。
1853年~1856年,联合法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打败俄国;③联合抗德。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英国在一战中联合法俄击败德国;④扶德抑法。
一战后,英国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⑤纵德反苏。
20世纪30年代,英国采取绥靖政策纵容德国入侵苏联,直到二战结束以后,英国因实力削弱,被迫放弃这一政策,唯美国马首是瞻3、原因:①英国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推行这一政策;②英国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了掌握欧洲和世界霸权而长期实行这一政策;③英国处于欧洲大陆之外,对于欧洲强国之间的争斗,可以坐山观虎斗,同时法、俄、德为了争夺大陆霸权的斗争从未停止过,为英国这一政策创造了客观条件二、二战之前西方大国的绥靖和中立政策(一)英法的绥靖政策1、含义:一战后,英法等国的统治阶级为了保住既得利益,竭力避免战争,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的姑息、退让、妥协、纵容的政策2、内容:一是牺牲别国利益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一是将祸水东引,牺牲苏联来求得自身的平安3、绥靖政策的主要推行者是英法;美国的“中立”政策实质上也是绥靖政策的表现4、绥靖政策推行的原因:①英法在一战后经济军事实力遭到极大的削弱,这使得统治集团中部分人不敢同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是试图通过对侵略者做出部分让步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②和平主义思潮盛行;③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忙于应付危机,很难指望政府在法西斯的进攻面前实行一种坚定和连续的外交政策;④帝国主义强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的仇视以及法西斯制造的假象,对弱小国家和民族固有的蔑视;⑤根本原因是英法两国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本国利益5、绥靖政策的表现:(1)1931年日本法西斯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地区,英法控制下的国际联盟并没有制裁日本,而是主张把中国东北地区变成列强所共管的殖民地(2)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法控制下的国联虽然宣布意大利是侵略者,但是却并没有把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列入禁运范围,英国控制下的苏伊士运河继续供意大利军队使用(3)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德意法西斯援助叛军,公开进行武装干涉,英法等国推行“不干涉”政策,实质上是纵容德意法西斯在西班牙的侵略(注意:在西班牙,也反映了英法等国对社会主义的仇视)(4)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严重破坏了《凡尔赛和约》的规定,但英法等国并未进行任何干涉(5)1938年,英、法、德、意等国在德国慕尼黑签订《慕尼黑协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史称为慕尼黑阴谋。
2022年中考历史第二部分专题探究专题四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课件
响 由于中国人民的持续斗争,加上美英 合公报》,中美关系开 序的重要力量之一
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
对日本施加压力,中国收回山东主权
中美正式建交
返回子目录
三
重要的国际会议
国际会议 时间 主导国家
主要内容
意义(或影响)
英、法、
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
巴黎和会 1919年
签订《凡尔赛条约》
美
确立了凡尔赛体系
《联合国家宣言》,标 支援,协同作战,逐
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的正式形成
返回子目录
名称 联合国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世界反法西 斯国家提出了建 立战后国际安全 组织的主张
形成
意义(或影响)
联合国是人类构建世界
1945年10月,联合国正 式成立
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 最大的国际组织,在维 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
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 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 着重要作用,推动世
约与《凡尔赛条约》一起构 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 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
成了凡尔赛体系
成
展
返回子目录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2)1921年11月,美、英、法、日、意、
荷、比、葡和中国等9个国家的代表在华
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欲望十分强烈。美国 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
洲、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认为全世界都应该实 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
的关系
行和它一样的制度 导的“单极世界”
返回子目录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
联的西部边界大大地向西推 (2)欧盟、日本、中国和
历史专题复习四国际关系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国际关系主要指主权国家及国家集团之间的相互关系。
国际关系的内容主要表现为政治关系,但实力是国际关系的基础。
促进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国际经济关系是国际关系中最基本和最活跃的关系,它影响和制约着其他关系的发展变化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国际关系有三种基本类型:一、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矛盾与斗争;二、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对抗;三、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侵略与反侵略、奴役与反奴役的矛盾与斗争。
一.世界主要矛盾的演变1从英西、英荷矛盾到英法矛盾。
16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的总体特征是西欧国家争夺殖民霸权。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树立海上霸权。
1652年-1674年,经过三次英荷战争,荷兰丧失欧洲强国地位。
18世纪英法七年战争,英国打败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2从英法矛盾到英俄矛盾。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的总体特征是列强争夺海上霸权和欧洲霸权。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进攻法国。
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亡,法国丧失欧洲霸主地位。
1856年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丧失欧洲霸权。
3从法德矛盾到英德矛盾。
19世纪晚期到1918年的总体特征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
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随着向帝国主义的过渡而加剧了。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的对比,造成了它们之间新的矛盾。
实力与所占殖民地成倒挂情况。
根源于普法战争的法德矛盾一时成为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
为争夺巴尔干半岛,俄奥矛盾不断加剧。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济发展超过英国,且将“大陆政策”改为“世界政策”,德国成为英国的主要竞争对手。
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间的主要矛盾,到20世纪初,最终形成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和以英国为核心的三国协约。
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终于导致一战的爆发。
4从英美矛盾到法西斯国家同反法西斯国家的矛盾。
中考历史世界的近现代外交专题历年真题及答案解读
中考历史世界的近现代外交专题历年真题及答案解读第一部分:近现代外交概述在近现代的历史发展中,外交关系成为各国互相影响、合作与竞争的核心。
近现代外交的重要事件和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都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历年中考真题及答案解析,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近现代外交的重要事件和相关背景。
第二部分:近现代外交真题回顾以下是历年中考中关于近现代外交的部分真题,同时提供了答案解析。
题目一:《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对近代外交产生的影响是什么?答案解析:凡尔赛和约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和平条约,对近代外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使得战胜国对输德国实施了重大的经济制裁,并导致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后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题目二:请简述“冷战”和“东西方阵营划分”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答案解析:冷战是二战后形成的美苏两大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和竞争。
东西方阵营划分是冷战时期由于意识形态和利益分歧而形成的明确分界线。
西方阵营以美国为核心,代表了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而东方阵营以苏联为核心,代表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
这种划分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势力对抗和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
题目三:简述中国参与朝鲜战争的背景和影响。
答案解析:朝鲜战争是冷战时期发生的一场战争。
背景是朝鲜战争爆发前,朝鲜半岛被日本占领,二战结束后分为南北两个政权。
朝鲜战争的影响是中国支援朝鲜,维护了朝鲜半岛的分界线,同时也加强了中苏关系,并使美国对华态度更加警惕。
第三部分:近现代外交的相关解读和思考除了真题回顾,我们还需要对近现代外交的相关事件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思考。
以下是一些重要事件的简要介绍:1. 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导致了全球的浩劫与巨变。
纳粹德国的侵略行为引发了战争的爆发,其战争罪行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和种族灭绝的可怕后果。
2. 印度独立运动:印度在20世纪中叶成功实现了脱离英国殖民统治并独立的目标,这个过程中倡导了非暴力抗议和和平争取独立的思想,对其他国家的独立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复习资料(绝密)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复习资料(绝密)说明:考试题型有三类,分别是名词解释、简答、分析。
下面,就这三大题型说一下各自的考点。
一、名词解释(共四题)1、《乌德勒支和约》1700—1713年所进行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交战双方以法西为一方,英、荷、普、撒、葡为另一方。
分别于1713-4月和7月在荷兰乌得勒支签订《乌德勒支条约》,条约瓜分了西班牙,同时承认菲利普一世为西班牙国王,但他及其后代必须放弃对法国王位的继承权,并不得与法国合并。
荷兰获得南尼德兰的一些堡垒,英国从西班牙取得直布罗陀海峡,从法国取得纽芬兰等北美属地,奥地利从西班牙取得伦巴第、那不勒斯、撒丁和西属尼德兰,勃兰登堡的腓特烈被承认为普鲁士国王,葡萄牙取得在亚马孙河进行贸易的权利-。
《乌约》签订后形成了欧洲大陆均势,大国受到削弱,小国崛起,普鲁士得以加入到列强行列,英国从一岛国上升为欧洲一强国,获得海上主宰权。
2、七年战争1756年奥普为争夺西里西亚,英法为争夺政治优势、商业、殖民地及海上霸权而进行的全欧性战争,英法普奥的继续争斗导致欧洲有名的外交革命,即联盟的重新分化组合。
俄、西、瑞典、萨克森加入法奥一方,与英普同盟作战。
战争持续7年,结果法国战败。
1763法西与英签订《巴黎条约》,法国丧失在北美与印度的大部分殖民地,西班牙将佛罗里达割让给英国,英国成为海外贸易和殖民地霸主。
法奥与普缔结了《胡勃图斯伯格和约》,确认了普对西里西亚的占领,普的大国地位进一步确立。
法国、西班牙被削弱,战争改变了欧洲列强的力量对比,形成了列强争夺欧洲霸权的新格局。
3、大陆封锁体系由于海外贸易竞争,英国在法国大革命后多次组成反法同盟。
法国、英国对立,拿破仑无法从军事上征服英国,于是将战略中心转向经济战,推行大陆封锁战略。
1806年,拿破仑颁布《柏林敕令》禁止任何从属于法国或与法结盟国向英国及其殖民地输入货物,居住在欧陆的英国人,一律拘捕,英国的商船和货品一律没收。
1807年,两次颁布《米兰敕令》规定,任何中立国家船只,只要在英国停留就将被法没收。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识表解一、世界主要矛盾......的演变二、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及特点.....★近现代国际关系概况(各表均须结合课本掌握)★世界格局的变化★、重要的国际会议★、重要的国际条约★重要的国际组织三、主要大国间的关系1.英法关系:①基础史实18世纪,英法既在欧洲争霸,又在印度和北美争夺殖民地。
(七年战争)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最后打败了法国。
(第一次反法同盟) 19世纪中期,英法联合在克里木战争中打败俄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缔结协约,共同对德。
在巴黎和会上,英国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
英法操纵国联排斥美国插手欧洲事务。
30年代,英、法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都采取了绥靖政策。
二战中,英、法联合对德作战,并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二战战后,英、法都加入北约组织。
1986年后以英法同为欧共体成员国。
②归纳认识:双方关系时而争夺,时而联合.工业革命前,双方争夺欧洲霸权与殖民利益,敌对关系居于主导;工业革命后联合居于主导,联合主要在于对俄、侵华、对付共同敌人德国共同主宰国联,推行绥靖政策.二战后两国国际地位下降.2.法德关系:①基础史实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普、奥积极组织反法同盟。
1870年爆发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被迫向德国割地赔款。
19世纪晚期,法德矛盾十分尖锐。
双方加入不同军事集团对抗。
一战爆发后,法德在西线对抗,进行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巴黎和会后,法国主张全面削弱德国。
收回阿尔萨斯洛林,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索取战争赔款.30年代,法国纵容了德国的侵略。
二战初期,德国进攻,法国沦亡。
二战结束时,法国同美英分区占领西部德国。
西德成立后,法德同为北约与欧共体成员国,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②归纳认识:法德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原因在于双方对欧洲霸权德争夺.普法战争对双方关系有重要影响,埋下相互仇恨的种子.20世纪中期以来法德关系改善.3.英德关系:①基础史实从法国大革命到拿破仑帝国时期,英国始终联合普奥反法。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5)世界格局,变化莫测,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
世界格局 变化莫测——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考点1 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直接原因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德国和日本分别走上了法西斯道路经过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军袭击波兰扩大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参加协约国作战 扩大 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使二战扩大化;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转折 凡尔登战役转折 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德国投降结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战争结束 性质 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影响 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战后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两极格局战争 启示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是能够团结起来,共同迎接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国与国应该加强合作,维护和平,谋求共同的发展。
考点2 世界格局的演变 阶段 格局 具体内容 一战后到二战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构成了战后帝国主义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评价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矛盾,但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两次世界大战及 战后世界格局 两次世界大战两极格局 世界格局的演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重要国际组织 多极化趋势北约与华约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轴心国与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联合国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瓦解 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体系瓦解两次会议对中国影响 (1)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和约》,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转让给日本继承。
世界史专题复习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
外交政策需要适应时代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各国应根据自身国情和发展需要制定合适的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
国际合作是指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互利共赢的活动,以实现共同利益。
国际冲突则是指各国之间由于利益分歧、意识形态差异等原因引发的矛盾和争端。
数字技术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国际关系格局。数字经济的崛起、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都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国际关系
数字技术的发展对国际关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各国应加强数字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数字安全、数据隐私等挑战,推动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总结词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民航客机撞击美国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造成近3000人死亡。
1. 9/11事件
美国领导的全球反恐战争,旨在消灭恐怖组织并防止恐怖袭击再次发生。
2. 反恐战争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加强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活动和维护全球公共安全。
3. 国际合作
国际恐怖主义与全球公共安全
世界史专题复习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
CATALOGUE
目录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概述 国际关系核心概念 近现代国际关系重大事件 国际关系理论流派 国际关系发展趋势与挑战 Nhomakorabea01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概述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指的是自16世纪以来的国际关系,主要涉及欧洲、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区。
这一时期的国际关系主要受到欧洲殖民主义、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和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关系错综复杂。
两次世界大战
世界史专题三——国际关系
• 3.近代史上,英国曾经干涉过法国的资产阶级革 命,而革命后的法国也阻挠过德国的统一,造成 这种相似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英法两国都想 • A.阻止革命运动蔓延欧洲 • B.乘机扩大自己的领土范围 • C.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 • D.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 • 4.开始于欧洲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近代国际关系 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A.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 B.使亚洲许多国家成为欧洲的殖民地 • C.使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基本形成 • D.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雅尔塔体系
冷
战
美苏争霸
45 47
50年代后期
--90年代
阶段
时间
双方首脑
特征
史实
第一 阶段 50年代中 期—60年 代初期
赫鲁晓夫 肯尼迪
既缓和 又紧张
缓和
紧张
苏签定《对奥和约》 苏承认联邦德国 赫鲁晓夫访美 “柏林墙”的修筑 古巴导弹危机 对欧洲“缓和”战略 亚非扩张:1979年出兵 阿富汗 从越南撤军 中美关系正常化
(3)用史实说明朝韩两国是怎样在走向统 一道路上不断迈进的?反映出当代国际关 系发展的什么趋势?
世界史专题三——国际关系
一、近代欧洲的国际关系
• 反法同盟与法国的战争: 强调拿破仑欧洲战争的评价 • 克里米亚战争和普法战争: 强调对俄国和德意志的影响
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等: 强调形成时间和过程,以及各自的外交意图
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形成
意
1882
突尼斯问题
法
1904
同 盟 1882 国
德
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 欧洲的巴尔干成了国际关系 中最敏感的地区。
据此回答: (1)欧洲大国为争夺巴尔干 地区发生过哪些斗争?其发 展情况与结局怎样? (2)为什么对巴尔干地区的 争夺如此激烈?
专题复习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特点:
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 格局尚未形成,多极化趋势进一步 加强,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交替Biblioteka 过渡时期。1、维也纳体系
⑴含义:
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统治 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
⑵维持机构:
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 ⑶实质及作用:是欧洲封建君主企图维护 封建秩序的体现,它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 弱小民族利益,是历史的反动。但维也纳体系 下,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方法解决国际争端, 客观上促使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
知识归类(二)
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及特点
演变:
以欧洲 为中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维也纳体系
雅尔塔体系(从欧洲向两侧转移)
世界格局多极化
变因:实力对比的变化,包括经济、军事
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等。
定义:所谓国际关系格局,实际上就
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一流强国力量 对比的基础上,形成的国际秩序和 利益分配体系。
⑵多极化趋势对世界的影响: • 就目前情况来看,国际关系中存在着 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 力量中心。 • 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 影响着世界各地区和许多国家。 • 五个力量中心存在的相互竞争、相互 制约的关系,使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 约和限制,有助于世界安全与稳定。
⑶两极格局的瓦解同前两次大的国际 格局变动不同:
苏联:加紧对华进行军事威胁,中苏 边境武装冲突不断,中苏关系 严重恶化。
第三阶段:80年代。
苏联放弃争夺军事优势,从对外扩张 转向全面收缩,美国重新取得战略 优势,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美国:对华关系时好时坏,曲折发展; 苏联:注意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三、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
(1)史实: A、多次组织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打破 拿破仑称霸欧洲的局面; B、联合法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打败沙俄, 遏制沙俄在欧洲扩张; C、与法俄结成协约国,打败了对其在欧洲 大陆和全世界利益有巨大威胁的德国; D、一战后又扶德抑法,拒绝与法结盟;纵 容德国侵略扩张,极力将祸水东引苏联。
考研世界近现代史知识点解析
考研世界近现代史知识点解析近现代史是考研历史科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囊括了从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事件和发展趋势。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对考研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点进行解析,包括国际关系、战争与冲突以及现代化进程与社会变革。
一、国际关系国际关系是近现代史中的重要部分,它涉及到各国之间的外交政策、联盟关系、领土争端等方面。
在考研中,重要的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列强与殖民主义:近现代史的开端伴随着欧洲列强的崛起和殖民扩张。
在考研中需要了解各个列强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殖民地,以及殖民地对当地社会与经济的影响。
2. 两次世界大战与战后秩序:考研需要着重了解一战和二战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如联合国的成立、冷战的爆发等。
3. 冷战与国际格局:冷战是近现代史中的一个主要主题,它塑造了战后世界的国际格局。
考研需要掌握冷战的起源、冷战期间的主要事件与冲突,以及冷战的结束。
二、战争与冲突近现代史中的战争与冲突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对于考研而言,需要着重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 一战和二战:一战和二战是近代历史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两次战争,它们不仅决定了欧洲乃至全球的政治格局,还为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2. 革命与内战:近现代历史中,各国革命和内战层出不穷。
考研需要了解俄国十月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越南抗法战争等主要革命与内战的起因、发展过程和影响。
3. 近现代冲突:除了世界大战和革命内战,近现代历史中还涌现出许多地区性冲突,如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印巴冲突等。
考研需要掌握这些冲突的起因、历史背景、当事国利益等。
三、现代化进程与社会变革近现代史中的现代化进程和社会变革是另一个重要的考点,它涉及到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以下是一些需要关注的知识点:1. 工业革命与现代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是近现代史中最重要的经济变革之一,它对全球社会和经济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g1第一讲步入近代国际关系史近代国际关系史开端及开始前世界状况讲诉课件
• 十六世纪下半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达到极盛,是巴尔干半岛 和东地中海(相当于现在的中东)的征服者。 • 然而,从此以后帝国由盛而衰。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世界各地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从来是不 平衡的,而这样的不平衡性往往引发矛盾和问 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
思路——
三十年战争前欧洲(主要是西欧)的 状况(即三十年战争爆发的原因分析)
三十年战争及《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的签订
战后的欧洲状况 (即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下的状况)
一、三十年战争前的欧洲状况
(即三十年战争爆发的原因分析)
“三十年战争”前夕,欧洲各方势力之间矛盾错综复杂, 战争早已迫在眉睫。理顺这些矛盾是本节的重点和尤其是 难点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第一部分 1500年前后的世界 一、转折时代的欧洲秩序 (不平衡性)
此时东亚封贡体系、穆斯林世界正走向衰落,但欧洲(主要是 西欧)各国正处于一个转折时代,这个时代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概括:
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地理大发现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文艺复兴运动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这一时期的代表事件——
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意义——
1、标志着西班牙海上霸权开始衰落。 2、英国积极加快殖民步伐: (1)在北美洲东部建立了许多基地,为 后来建立13个殖民州打下基础; (2)1600年成立东印度公司致力于开辟 东方市场和侵略印度。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这一时期的代表事件——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如何解释“商业战争“的产生
“商业战争”产生可以从两个方面分别解释: • 1、欧洲自“中世纪”以来封建大国之间的王朝战争连续 不断,这类战争的目的是扩张领土、奴役更多的臣民和榨取 捐税。从16世纪开始的商业战争是战争的形式。 • 2、英国、法国、荷兰向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位挑战而 发起了“商业战争”。
高一历史复习:世界近代现代国际关系领域的主要矛盾
高一历史复习:世界近代现代国际关系领域的主要矛盾
世界近代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有四对(1)资本主义同封建主义的矛盾,如普奥干涉法国革命,英国等多次组织反法同盟参加对法作战。
(2)资本主义国家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如殖民侵略的加剧,亚非拉人民不断掀起反殖、反帝、反封建的民族解放运动。
(3)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如国际无产阶级同国际帝国主义的矛盾和斗争。
(4)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如英国与西、葡、荷、法争夺海上霸权的斗争;英法与俄国争夺黑海海峡的斗争;法德争夺欧洲大陆霸权的斗争;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建立,一战的爆发等。
进入现代,国际关系领域的矛盾更加复杂,头绪更多。
这包括(1)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苏联社会主义的诞生和成长,打破了数百年来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资本主义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如对苏联、中国无一例外地采取武装干涉、经济封锁、政治渗透等手段试图扼杀之,但事实证明它们失败了,从此世界出现两种制度共处的局面。
尤其是二战还提供了反对法西斯的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和社会主义苏联结盟的新经验。
二战结束后两大社会制度冷战、缓和、激烈竞争、和平共处,贯穿于当代世界的全过程。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这包括一战后战败国与战胜国的矛盾、30年代的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的矛盾、二战后超级大国和其他发达国家间的矛盾。
其集中表现形式为先是从列强争霸到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从法西斯主义与反法西斯主义间的矛盾到霸权主义与反霸权主义的矛盾,美国与欧洲联盟、日本间的矛盾以及欧洲联盟内大国的争斗。
(3)殖民地半殖民地、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经历了20世纪上半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期末复习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期末复习1. 三⼗年战争2. 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及合约3. 《⽐利⽜斯合约》4. 西班⽛王位继承战争与《乌得勒⽀和约》5. 北⽅⼤战6.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7. 七年战争与1756年外交⾰命8. 俄普奥三分波兰9. 《提尔西特和约》10. ⼤陆封锁政策11. 1814年维也纳会议及《最后议定书》12. 1848年欧洲⾰命13. 神圣同盟14. 四国同盟15. 门罗宣⾔16. 克⾥⽶亚战争与《巴黎和约》17. 德国统⼀与普法战争,《法兰克福和约》18. 三皇同盟19. 三国同盟20. 三国协约(协约国)21. 东⽅问题22. 光辉独⽴23. 三国⼲涉还辽24. 法绍达事件25. 美西战争26. 英布战争27. ⽇俄战争与《朴资茅斯和约》28. 门户开放政策29. ⼤棒政策和⾦元外交30. 英⽇同盟31. 《拉匡尼基协定》32. 两次巴尔⼲战争33. 萨拉热窝事件35. 威尔逊⼗四点36. 《和平法令》37. 《布列斯特和约》38. 英苏贸易协定39. 热那亚会议与《拉巴洛条约》40. 《凡尔赛和约》4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42. 国际联盟43. 《四国条约》44. 《五国海军条约》45. 《九国公约》46. 《洛桑和约》与《关于海峡制度公约》47. 《道威斯计划》48. 《洛迦诺公约》49. 《⾮战公约》50. 《杨格计划》51. 胡佛延债宣⾔52. 不承认主义53. 李顿调查团报告书54. ⽥中奏折55. 斯特莱沙阵线56. 《英德海军协定》57. 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58. 苏联的集体安全政策59. 《东⽅洛迦诺公约》60. 苏法,苏捷互助条约61. 《蒙特勒海峡公约》62. 《不⼲涉协议》63. 30年代美国的中⽴政策64. 睦邻政策65. 柏林-罗马-东京轴⼼的建⽴66. 绥靖政策67. 《慕尼⿊协定》68. 德意军事同盟条约69. 英法苏谈判70.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71. 《有⽥-克莱琪协定》72. 《德意⽇三国同盟条约》73. 《苏⽇中⽴条约》74. 《租借法》75. 欧战初期丘吉尔政府的对外政策76. 东⽅战线77. 珍珠港事变78. 《⼤西洋宪章》79. 《联合国家宣⾔》80.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意义81. 东⽅慕尼⿊阴谋82. 第⼆战场83. 开罗会议84. 德⿊兰会议85. 布雷顿森林会议86. 敦巴顿橡树园会议87. 雅尔塔体系88. 旧⾦⼭会议89. 波茨坦会议90. 中国抗⽇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 (1)⼀、重要战役 (4)⼆、重要合约与会议 (6)三、重要机制理念政策 (9)四、重要国际问题 (10)五、重要利益集团 (13)⼀、重要战役1.欧洲“三⼗年战争”(1618~1648)○1“三⼗年战争”是欧洲在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爆发的第⼀次⼤规模的国际性战争。
中考历史专题世界近代现代史国际关系
08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二世界近代现代史国际关系【知识链接】国际关系的主要表现方式:战争、和平。
和平时期主要进行国际会议、经济合作。
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有:世界近现代以来的三次世界格局的变动、两次世界大战、重要的国际会议、国际组织。
通过四方面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世界范围内了解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一、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第一世界大战后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世界作出安排,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建立:1919年1月召开巴黎和会,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
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署了一系列和约,与《凡尔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一系列条约。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实质:它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作用:因为它只是暂时调整和缓解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所以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矛盾: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
对殖民地分割,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具体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
国际关系复习资料
国际关系复习资料考试题型:名词解释、多项选择、单项选择、简答题、论述题一、名词解释:1 、国际体系:指国际社会各行为主体之间彼此互动而形成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
2、国际格局:指国际社会主要战略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和态势。
3 、国际秩序:以一定国际格局为基础所形成的国际行为规范和相应的保障机制。
4、国家权力;是一国控制或影响国际环境和他国意志与行为的能力,是一国实现本国国家利益的手段。
5、亚洲安全观: 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6、均势外交: 大国为谋求霸权而采取的一种外交手段。
7 、首脑外交:指国家领导人直接参与的外交活动8 、公众外交:指一国面向国内外公众营建总体。
9、布什主义:布什主义,是指布什政府从美国共和党保守主义和现实主义思想出发,奉行“共和党色彩的国际主义”路线,在国家安全政策和对外交往中遵循“美国利益至上”和“以实力求和平”两大原则,在对待恐怖主义和谋求核武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不友好国家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政策,在全球地缘战略格局上以更具进攻性的军事部署为基础,采用强硬和保守的态度追求美国的国家利益。
“布什主义”的显著特征在于他提出了一反国际法规则的所谓“先发制人”政策,所以“布什主义”也被称为“先发制人主义”。
10、示范性冲突:11、全球问题:当代国际社会面临的一系列超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关系到并严重威胁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社会性问题。
内涵: (1) 国际社会层面 (2)社会人类学层面 (3)自然与社会层面12、雅尔塔体制:美、英、苏三国首脑在德黑兰会议( 1943 、11)、雅尔塔会议( 1945 、2) 和波茨坦会议( 1945 、7)上对如何处理和安排战后的欧洲和世界、对日战争等问题达成了一系列的协议或协定,这些协议、协定及其实施构成了雅尔塔体制。
13 、非政府组织:泛指那些独立于政府体系之外具有一定公共职能的社会组织。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复习资料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复习资料三十年战争(1)导火线:1618年5月23日的“掷出窗外事件”(2)四个阶段:①波西米亚阶段(1618-1623)②丹麦阶段(1625-1629)③瑞典阶段(1630-1635)④瑞典-法国阶段(1635-1648)(3)结果:长期的战争使交战双方消耗巨大,在神圣罗马帝国方面显得更为突出,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被迫求和,得到了法国和瑞典的同意,战争结束,召开威斯特伐利亚会议,各参战国开始和谈,并于1648年10月24日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建立起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4)评价:在国际关系发展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①是欧洲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被卷进来了。
它们先是为了宗教信仰而战,信教诸侯于天主教势力势不两立;接着又抛开了宗教外衣,为赤裸裸的国家(或准国家)利益而战,宗教信仰不再是划分敌我的主要依据。
②经过“三十年战争”的洗礼,四分五裂的欧洲通过国际会议与和约的方式,肯定了国家的主权原则和新教育天主教的平等权利,形成了历史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民族君主国的兴起、主权观念的出现和国际政治的世俗化这些在中世纪就已经酝酿成熟的欧洲新现象,现在有了一个被大家(除罗马教皇外)所共同接受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结局,欧洲国家的组织形式真正开始走出了中世纪。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1648年10月24日签订。
是在新教势力取得相对优势的情形下签订的。
(2)主要致力于解决三个问题:领土问题、宗教问题、确定德意志国家的体制。
(主要内容)(3)历史意义:在国际关系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确定了一些现代国际关系原则,对欧洲国际体系的建立和欧洲未来的政治经济秩序影响深远,在国际关系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不但结束了持续30年之久的全欧规模战争,而且也在欧洲大陆形成了一个力量相对均衡的政治格局,建立了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第一个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11专题11十一: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专题十一: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与国家、国际组织间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国际关系是国际利益在某一时期的汇合。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分三种类型:①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矛盾与斗争;②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国家侵略与反侵略、称霸与反称霸的矛盾与斗争;③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对抗。
复习本专题应注意:促使国际格局变化的最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国际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原因。
一、近现代国际关系概况1、17世纪-19世纪早期特征:西欧国家争夺殖民地和欧洲霸权。
主要矛盾:从英荷矛盾到英法矛盾。
结果:英国打败荷兰、法国,成为殖民国家2、19世纪晚期-一战特征: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
主要矛盾:从法德矛盾到英德矛盾结果:一战摧跨了四大帝国,削弱了英、法,美国和日本崛起,诞生了苏联社会主义家3、一战后-二战特征: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并逐步瓦解。
主要矛盾:从英美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到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的矛盾。
此时期还增加了社会主义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结果:经过二战,法西斯国家被消灭,英法遭到进一步削弱,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
4、二战后:特征:从冷战格局向多极化格局趋势发展主要矛盾:美苏矛盾、南北矛盾。
结果: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第三世界兴起,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二、两次世界大战A原因:一战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②以英德为首的两大侵略集团扩军备战;③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引燃一战战火。
(导火线)二战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②经济危机的影响;③法西斯势力的扩张④英法美的纵容侵略。
B经过一战:1、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也很快卷入战争。
2、交战双方—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协约国的英法俄意美中和塞尔维亚。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四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1)追随英法,染指中国。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 英法加入侵略中国的行列。向中国走私鸦片, (2)“门户开放”,独立侵华。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政策,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 (3) 扶蒋控制中国。1927年后积极扶植蒋介石政权,控制 中国。 (4)“二战”期间,中美合作。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 卷人战争,中美建立起合作关系,共同抗日。
四、主要大国间的关系
1、英法关系 2、法德关系 3、英德关系 4、英美关系 5、美日关系 6、美苏关系
1、英法关系
⑴18世纪 —19世纪中期,英法间为争夺殖民地和欧洲霸权, 发生多次战争。 ⑵1853—1856年英法联合同俄进行克里米亚战争,结果打 败俄国。 ⑶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组织包括俄国在内的“三国 协约”对付共同敌人德国 。 ⑷战后在巴黎和会上,法国极力想削弱德国,英国则奉行 欧洲“均势”,反对过分削弱德国,英法产生矛盾。 ⑸战后初期,英法共同操纵国联,都反对美国插手欧洲事 务。
(三)、二战后至今:两极对峙向多极化演变
阶段特征: 1.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级格 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 2.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民族解放运动的 高涨,使各国在国际上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雅尔 塔体系受到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迅速发展,雅尔 塔体系最终解体。 3.世界政治格局进入从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发展的 过渡时期;
(一)中美关系
(5)扶蒋反共,控制中国。二战结束后,美国为达到控制 中国的目的,实行扶蒋反共政策,援助蒋介石发动内战。 (6)政治孤立、经济封锁,走向对抗。1949年新中国成 立,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1950年发动朝鲜战争,并 派遣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挠我国对台湾的解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有利 于战后世界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但不可能根本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1、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战后初期,形成 了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该体系形成有关的国际会 包括(A )
①巴黎和会 ②华盛顿会议 ③开罗会议 ④雅尔塔会议
A 政治多极化
B 经济全球化
C 文明多元化
D 区域集团化
2、世界格局体现了各种力量的对比。下图反映当今国际形
势呈现出( D )
欧
A 两极格局
俄 中日
B 冷战格局
美
C 多级格局
D “一超多强”局面
3、材料题今年来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新兴大国 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 强,各国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是你们制止了侵略的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 的转 折点”。这个“转折点”C是( )
A 日本偷袭珍珠港
B 莫斯科保卫战
C 斯大林格勒会战
D 诺曼底登陆
2、1941年,德、日法西斯在欧洲、亚洲连续发动突然 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其中代表事件有 ( A)
①德国突袭苏联 ②珍珠港事件
③斯大林格勒战役 ④卢沟桥事变
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7----1943.2·
战场: 欧洲战场 太平洋战场 北非战场 亚洲战场
加速战争结束的事件: 诺曼底登陆 1944 雅尔塔会议 · 1945.2
胜利的根本原因: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1942.1.1
性质: 世界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1、1943年3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信中写道:
A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②④
2、如果把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慕尼黑会议排列一起, 其 主要依据是B( )
A 都是在美国的操作下召开
B 都是资本主义列强的分脏会议
C 会议主题都是解决土地问题
D 会后都建立了一个国际组织
3、《凡尔赛合约》签订以后,有人说:这不是和 平,这是20年的休 战!他判断的依据主要是
世界史专题
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三次变动
大河湾学校 张奎双·
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919—1939)
● 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1945—1991)
● 一超多强、多极化 (1991—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1914—1918)
·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 直接原因:三国同盟和三国协议两大集团的疯狂扩军备战 ·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 转折点:1916年凡尔登战役 · 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侵略战争
⑴ 这表明当今世界格局正朝着什么趋势发展? 多极化
⑵ 随着政治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也呈现全球化特点。 谈谈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①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既是一个机遇,也 是一个挑战。
② 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同时,制定防范 风险的有效政策。
③ 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 经验,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 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 停止战争,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 远离战争,和平万岁 ● 停止战争,祈盼和平 ● 同战争分手,与和平结缘
三、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高科技
经济全球化 政治多极化
当今政治格局:
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 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但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 型。
1、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英国前王妃和一个阿拉伯王子, 坐着苏格兰司机开的德国制造的装有荷兰发动机的汽车, 在英吉利隧道出了车祸,抢救她的是美国的医生,用的是 巴西的药。”如果用这个故事形容某种现象应B是( )
在欧洲:实行“冷战”政策。 · 在亚洲:实行“热战”政策(侵略朝鲜、侵略越南)
★ 两极格局开始的标志: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和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 两极格局结束的 标志: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
1、“勾结—敌对—联合—冷战—对峙—牵制”适合 用来概 括近代的(B )
A 美日关系
B 美俄(苏)关系
A ①② B ③ ④ C ②③ D ①④
3、美国巨片《拯救大兵瑞恩》,以1944年二战期间一
次著 的登陆战为背景,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诗篇, 这场战役是( )A
A 诺曼底登陆
B 不列颠之战
C 凡尔登战役
D 敦刻尔克撤退
二战后的国际关系 二、美苏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1945—1991)
★ 美苏争霸(20世纪50年代-80年代末) ★ 美国推行 :霸权主义政策:
C 美英关系
D 英法关系
2、材料题:“一战”结束后,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通过 两次 会 议的召开确定了战后国际“新秩序”;“二战” 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遏制”共产主义的 冷战政策并由此形成 了 新的世界格局。
⑴ 这个“新秩序”是指什么格局? ⑵ “二战”后形成了什么世界格局? ⑶ 写出上文所提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 现。
B
俄
A
国
法国
奥匈帝国
意 大 利
图中A、B两国的名称及它们所在的军事集团的名称? 国名A 德国 集团三国同盟 国名B英国 集团三国协约 这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响?
一战后的国际关系 (20世纪20年代) 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形成: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一系列条约 · 实质: 帝国主义对战后世界的重新瓜分 机构:国际联盟
《凡尔赛合约》( B )
A 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地区的统治秩序 B 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 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的新秩序 D 严重损害了中国和其他弱小国家的利益
第二次世界大战 ( 1939—1945)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开始标志: 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939.9.1 扩大事件:苏德战争 1941.6 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12.7·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两极格局 相同点
1.都是战争的产物。 2.都给世界带来一个时期的和平稳定。
两次世界大战带给我们的历史启示:
·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绝不 能重演;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打击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 ·增强综合国力; ·和平共处;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设计几条和平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