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

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
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

1、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

1)根据轨道交通系统基本技术特征的不同,轨道交通系统主要有市郊铁路、地下铁路、轻轨交通、独轨铁路、有轨电车等类型。

(2)按路权及列车运行控制分类有a路权专用、按信号指挥运行,b路权专用,按视线可见距离运行,c路权混用,按视线可见距离运行。

公交优先的确切含义。

政府部门在综合交通政策上确立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地位;在规划建设上确立公共交通优先安排的顺序;在资金投入、财政税收上确立公共交通优先的倾斜做法;在道路通行权上确立公共交通优先的权利。

2、城市郊区道路交通分析按交通性质分为哪三类,如何组织

城市郊区道路交通分析,分为三类:

(1)以城市为起止点的出入城交通:这类交通要求线路直捷,能深入市区,但应避免穿越干扰。

(2)与城市关系不大的过境交通:这类交通要求从城市边缘通过,但应安排短暂停留的交通、生活设施,以免干扰城市。

(3)城郊各区之间的交通:根据郊区土地利用和城镇发展布局规划布置公路系统,一般可利用环形公路联系主要城镇。

3、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

1、综合考虑道路使用者的不同要求,协调城市道路的各项功能

2 、充分加强道路网络整体系统性,促进道路的交通集散能力

3、适合城市用地布局的特点,合理引导城市的空间拓展

4 、结合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减少灾害,节约用地

5、满足城市环境与景观的要求,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6 、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4、城市交通的含义。

城市交通是指城市内部及城市与外部之间的人员和物资实现空间位移的载体。

5、交通影响分析

交通影响分析称为称为交通影响评价,是指开发项目的的立项与审批阶段。分析在该项目建成后对城市交通的程度和影响范围,从而确保保持一定的服务水平的对策与修改方案,实施补偿政策。

6、城市道路具有哪些功能

1交通运输功能

2道路提供地下工程管线埋设的空间功能

3道路作为城市骨架,建筑与活动场所所依托的功能

4反映城市风貌、历史文化、精神文明的场所

5防灾避难的场所

6新鲜空气流通、城市通风、日照的需求

7、居民流动在时间上分布特点有哪些

出行季节性分布

夏季昼长,上班持续时间较长,人流客流比较分散,步行和骑自行者比例较高。冬季昼短,上班时间集中,客运交通小时的负荷和交通量都较高,并且寒风凛冽,步行和骑自行者相对减少,衣着较多,也造成客运负荷较重。

出行周分布

一周当中,一般以周末下午和周一早上的负荷最为集中。

出行日分布

城市中的出行高峰通常出现在早晚时刻,这主要是由上下班和上下学交通引起的,一般上午7—8点为上班上学的高峰,下午5-6点为回家的高峰。我国城市早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一般可占全天流量的12——17%。晚高峰较早高峰相对平缓。同样,中午的上下班交通也会导致中午出现两个出行次高峰,在商业发达和夜生活丰富的一些城市或城市中心还会出现夜间高峰。

8、铁路客运站位置选择。

客运站的服务对象是旅客,为方便旅客,位置要适中,靠近市中心。在中小

城市可以位于市区边缘,大城市则必须深入城市位于市中心边缘。

9、水网城市道路网的规划和改造应考虑哪些问题

水网城市:要充分利用水运条件,重点解决桥位布局及与道路网的关系

10、什么是铁路车站中的中间站、区段站

水网城市在向外扩展时,城市道路网的规划和改造需要妥善处理道路与河流的关系,其中首先要考虑的是航道的等级与净空、桥梁的标高、桥梁与旧城道路的接坡及桥头的用地控制等问题,其次要考虑填河建筑的问题,特别要注意干路两侧街坊的排水系统与标高。

11、在设计交叉口时,增加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的方法有哪些可图示。

渠化设计:

平面交叉处交通量较大时,应作渠化设计,即采用交通岛、路面标线等设施疏导车流。

(1)T形、Y形交叉:根据交通量和转向交通量情况,可采用加铺转角式、分道转弯式、加宽路口式、渠化T形交叉等形式

(2)十字形交叉:简易十字形交叉、设附加车道的十字形交叉、渠化十字形交叉。

(3)环形交叉:多条公路交叉,当交叉的总交通量为500~3000辆/小时,且左、右转弯车辆较多时,可考虑采用环形交叉。

12.、在设计交叉口时,增加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的方法有哪些可图示。

(1)合理安排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组织方式,进行渠化交通式在交叉口实行交通管制。

(2)展宽交叉口进口道,增加车道数,在空间上弥补时间上的损失。

(3)增辟左转车道与右转车道,有利于提高直行车辆的通行能力

(4)设置地下人行横道和过街人行天桥

(5)在主次干路相交的交叉口,为提高主干路通行能力,可以增加主干路绿灯信号比例,以牺牲次干路绿信比为代价。

13、城市南北主干路和东西主干路相交,东西路直行车流量很大,于是将东西直行路下穿,并不再采取其他措施。问交叉口是否还有冲突点,为什么,图示冲突点提出2个改造措施。

14、什么是BRT

BRT是利用改良型的公交车辆运营在公交专用道上,在道路时空分配上给予适当的优先权,兼具轨道交通量大,速度快和常规公交灵活方便特性的一种新型公共交通方式,可以称作除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之外的第三种交通方式,同时也是当前国际上推行的一种公交方式。

15、分析城市干道网基本类型中的方格路网、优缺点及使用该路网时注意的事项。

方格式又称棋盘式,是最常见的道路系统类型。适应于地形平坦的城市。在城区相隔一定距离分别设置同相平行和异向垂直的交通干道,在主要干道之间再布置次要干道,形成整齐的方格型街坊。

优点:有利于建筑物的布置和识别方向,交通组织简单,整个系统容量大。

缺点:对角线方向交通不便,非直线系数大。

注意点:不宜机械划分方格,结合地形、现状和分区布局进行。

16、机动车公共停车场的设计原则

1.停车场的设置应符合城市规划与道路交通组织的要求,同时还应便于各种不同性质的车辆使用。

2.公用停车场在全市尽量均衡布置。

3.设计停车场时,其出入口宜分开设置,最好面向次要干道。

4.停车场内交通路线必须明确,宜采用单向行驶路线,避免互相交叉,最好与进出口行驶方向一致。

5.设计停车场时,应结合用地条件和车场的性质,选定不同的技术指标。以近期为主,并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17、铁路客运站在城市中的布置和数量。(按不同的城市规模分析)

中小城镇一般只设一个车站。车站通常布置在城镇的边缘,以一条干道与市区取得直接联系。

大城市一般设一个主要客运站,另设一个或几个辅助客站。主要铁路客站最好设置在市中心的边缘,使市内各区的居民都能方便乘车。

特大城市可设二个或二个以上的铁路主客站,以合理、均衡城市的铁路客运量,主要客站之间通过城市公共客运交通工具相联系。

19、山区城市道路网规划应符合的规定有哪些

道路网应平行等高线设置,并应考虑防洪要求。主干路应设在谷地或坡面上。双向交通的道路应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标高上。地形差别特别大的地区,宜设置人车分开的两道道路系统。当地形特别陡时,干路之间的联系也可以通过开辟隧道来解决。

20、铁路设备的布置原则有哪些

21、城市道路等级结构规划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1)远近分离原则—不同距离出行者的需求

(2)通达分离原则—穿越与到达交通的需求

(3)快慢分离原则—不同交通方式的需求

(4)容量调控原则—减少低效运行的需求

(5)道路功能划分原则—减少公共空间功能与交通功能冲突

22、为什么提倡公交优先

(1)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构成

(2)提高了道路的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的需要

(3)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4)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5)体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公交中途站规划原则有哪些

23、图为某城市新区主干路AB与次干路CD交叉口规划平面图.规划主干路AB 的横断面为双向6条机动车道三块板布置,次干路CD的横断面为双向4条机动车道一块板布置。交叉口设置了5个公交停靠站,其中2、3、5号站为直行、右转公交站,1、4号站为左转公交站,停靠站距交叉口距离如图所示。

24、试指出该交叉口规划平面布置存在的问题。

1、交叉口的机动车道没有渠化、拓宽。

2、1号公交停靠不应布置在进口道上。

3、4号、5号公交停靠站距交叉口过近。

4、干道公交停靠站未布置为港湾式。

5、公交停靠站应退后红线。

6、双向4车道画成双向6车道。

1、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的城市道路,为( A )。

A 快速路

B 主干路

C 次干路

D 支路

2、在城市规划估算停车用地时,其用地总面积可按规划城市人口每人( C )m2计算。

A ~

B ~

C ~

D ~

3、当地形困难或条件受限制的时候,我们采用(A),并设置最大超高。

A 极限最小半径

B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C 一般最小半径

D 不设超高容许的最小半径

4、道路纵断面线形反映路线竖向的(ABD )

A 走向

B 高程

C 高差

D 纵坡大小

5、路拱的形式包括( A BCD )

A 直线形

B 折线形C抛物线形 D 直线抛物线形

6、桥梁按结构受力可分为( ABCD )基本体系:

A 梁式体系

B 拱式体系

C 刚架桥

D 缆索承重桥

7、城市道路按其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一般分为(ABCD )。

A 快速路

B 主干路

C 次干路

D 支路

8、城市干道网的基本类型有(ABD )。

A 放射环式

B 棋盘式

C 组团式

D 自由式

9、机场在城市中的位置应设在城市(A)。

A 主导风向两侧

B 城市主导风向上侧

C 主导风向下侧

D 城市主导风向上或下侧都可以

10、设计停车场时,其出入口宜分开设置,最好面向( D )。

A 主要干道B交通性干道 C 支路 D 次要干道

11、一般来讲,铁路的站场在中小城市应设在(B)。

A 城市的市中心

B 城市市区边缘

C 市中心区边缘

D 城市市区以外

12、下列哪些属于城市道路交通服务设施(ABCD )

A 加油站

B 公共停车场

C 专用停车场

D 交通标志

13、按管理主体分,中国的公路有以下几种(行政等级)(ABCD )

A 国道

B 省道

C 县道

D 乡道

14、设计停车场时,其出入口宜分开设置,最好面向( D )

A 主要干道B交通性干道 C 支路 D 次要干道

15、( B )又称棋盘式,适应与地形平坦的城市。

A 放射环式

B 方格式

C 自由式

D 混合式

16、( D )指道路起讫点间实际距离与空间直线距离之比,是衡量道路便捷程度的一个指标。

A 干道网密度

B 道路面积密度

C 人均道路占有率

D 非直线系数

17、(B)是主要为大量有装卸作业的河、海港口服务的车站。

A 工业站

B 港湾站

C 编组站

D 中间站

18、一般来讲,铁路的站场在中小城市应设在(B)

A 城市的市中心

B 城市市区边缘

C 市中心区边缘

D 城市市区以外

19、机场在城市中的位置应设在城市(A)。

A 主导风向两侧

B 城市主导风向上侧

C 主导风向下侧

D 城市主导风向上或下侧都可以

20、城市规划中,在进行停车场估算用地时,一般按每辆小轿车占用(B )平方米(包括绿化,通道及出入口等项在内)。

A 5-10

B 20-30

C 40-50

D 50-60

21、下列哪些属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ABC )

A 出租车

B 公共汽车

C 地铁

D 单位车

22、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的城市道路,为( B )

A 快速路

B 主干路

C 次干路

D 支路

23、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或某一断面的车辆数量或行人数量,是指( A )。

A 交通量

B 速度

C 密度

D 通行能力

24、下面关于交叉口视距限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B )。

A、在道路交叉口,在保证两条相交道路上直行车辆都有安全的停车视距的情况下,还必须保证驾驶人员的视线不受遮挡,由两车的停车视距和视线组成了交叉口视距空间和限界,又称视距三角形;

B、视距三角形通常是作为确定交叉口红线位置,确定交叉口机动车辆计算行车

速度的条件;

C、在视距三角形范围内,有限阻碍视线的障碍物应予清除,以保证通视;

D、按最不利的情况,考虑最靠右的一条直行车道与相交道路最靠中间的直行车道的组合确定视距三角形的位置。

25、关于道路竖曲线,正确的有(ACD )

A 竖曲线因坡段转折处是凸形或凹形的不同而分为凸形竖曲线和凹形竖曲线两种;

B ω为转折角,其大小等于两相交坡段线的倾斜角之差;

C ω值为正,变坡点在曲线上方;ω为负,变坡点在曲线下方;

D 凸形竖曲线设置的目的在于缓和纵坡转折线,保证汽车的行驶视距。

26、路拱的形式包括(ABCD )

A 直线形

B 折线形

C 抛物线形

D 直线抛物线形

27、路面结构通常分为三层,分别为(BCD )

A 表层

B 面层

C 基层

D 垫层

28、交通标志包括下列哪些(ABCD )

A警告标志 B 禁令标志 C 指路标志 D 指示标志

29、( B )又称棋盘式,适应与地形平坦的城市。

A 放射环式

B 方格式

C 自由式

D 混合式

30、( D )指道路起讫点间实际距离与空间直线距离之比,是衡量道路便捷程度的一个指标。

A 干道网密度

B 道路面积密度

C 人均道路占有率D非直线系数

31、(B)是主要为大量有装卸作业的河、海港口服务的车站。

A 工业站

B 港湾站

C 编组站

D 中间站

32、一般来讲,铁路的客运站场在大城市应设在(C)

A 城市的市中心

B 城市市区边缘

C 市中心区边缘

D 城市市区以外

33、机场在城市中的位置应设在城市(A)。

A 主导风向两侧

B 城市主导风向上侧

C 主导风向下侧

D 城市主导风向上或下侧都可以

34、我国的干线公路分为:ABCD

A 国道

B 省道

C 县道

D 乡道

35、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的城市道路,为( B )

A 快速路

B 主干路

C 次干路

D 支路

36、作为道路规划和设计依据的交通量,称为设计交通量。一般取一年的第( B )位交通量作为设计交通量。

A 25

B 30

C 35

D 40

37、不同半径的两同向曲线直接相连,组合而成的曲线称为( C )。

A 同向曲线

B 反向曲线

C 复曲线

D 回头曲线

38、机动车设计车辆通常分为三类(ABD )

A 小型汽车

B 普通汽车

C 中型汽车

D 铰接车

39、路面结构通常分为三层,分别为(BCD )

A 表层

B 面层

C 基层

D 垫层

40、大城市道路铁路客运站的位置一般选在(B )。

A 城市中心

B 城市中心区边缘

C 市区边缘D市区高速公路入口处

41、城市道路按其性质(交通功能)分类为(AB )。

A 交通性道路

B 生活性道路

C 混合性道路

D 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

42、一般中小城市干道网密度的建议值是( C )km/km2。P207

A B 2--3 C D 5--6

43、机场在城市中的位置应设在城市(A)。

A 主导风向两侧

B 城市主导风向上侧

C 主导风向下侧

D 城市主导风向上或下侧都可以

44、设计停车场时,其出入口宜分开设置,最好面向(D )。

A 主要干道B交通性干道 C 支路 D 次要干道

45、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的规划拥有量中、小城市应(A )每人一辆标准车。

A 1200—1500

B 1500--1800

C 800--1000

D 1800—2000

46、高速公路与城市的连接的布置方式有(ABCD )。

A 环形绕行式

B 切线绕行式

C 分离式

D 穿越式

47、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的城市道路,为(A )。

A 快速路

B 主干路

C 次干路

D 支路

48、不同半径的两同向曲线直接相连,组合而成的曲线称为(C )。

A 同向曲线

B 反向曲线

C 复曲线

D 回头曲线

49、道路最小纵坡度应大于或等于%,困难时可大于或等于(B ),纵坡度小于该值时,应设置锯齿形偏沟或采取其他排水措施。

A %

B %

C %

D %

50、我国的干线公路分为:ABCD

A 国道

B 省道

C 县道

D 乡道

51、路拱的形式包括(ABCD )

A 直线形

B 折线形C抛物线形 D 直线抛物线形

52、道路横断面按交通组织特点的不同,布置形式有(ABCD )

A 单幅路

B 双幅路

C 三幅路

D 四幅路

53、城市按照其市区和郊区的非农业人口总数划分为三级,其中大城市是指人口在(C)万人以上的城市。

A 20

B 30

C 50

D 100

54、设计停车场时,其出入口宜分开设置,最好面向(D )

A 主要干道B交通性干道 C 支路 D 次要干道

55、( B )又称棋盘式,适应于地形平坦的城市。

A 放射环式

B 方格式

C 自由式

D 混合式

56、(B)是主要为大量有装卸作业的河、海港口服务的车站。

A 工业站

B 港湾站

C 编组站

D 中间站

57、一般来讲,铁路的客运站在中小城市应设在(B)。

A 城市的市中心

B 城市市区边缘

C 市中心区边缘

D 城市市区以外

58、下列哪些属于城市道路交通服务设施(ABCD )

A 加油站

B 公共停车场

C 专用停车场

D 交通标志

59、下列哪些属于城市道路功能(ABCD )

A 交通运输功能

B 对城市发展的引导功能

C 提供地下管线埋设、通风、日照等空间条件的功能

D 防灾避难功能

60、(A)在城市道路网中起骨架作用。

A 主干道

B 快速路

C 支路

D 次干路

61、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或某一断面的车辆数量或行人数量,是指( A )。

A 交通量

B 速度

C 密度

D 通行能力

62、不同半径的两同向曲线直接相连,组合而成的曲线称为(C )。

A 同向曲线

B 反向曲线

C 复曲线

D 回头曲线

63、道路最小纵坡度应大于或等于%,困难时可大于或等于( B ),纵坡度小于该值时,应设置锯齿形偏沟或采取其他排水措施。

A %

B %

C %

D %

64、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ABCD )

A 快速路

B 主干路

C 次干路

D 支路

65、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ACD )

A 直线

B 复曲线

C 圆曲线

D 缓和曲线

66、关于道路竖曲线,正确的有(ACD )

A 竖曲线因坡段转折处是凸形或凹形的不同而分为凸形竖曲线和凹形竖曲线两种;

B ω为转折角,其大小等于两相交坡段线的倾斜角之差;

C ω值为正,变坡点在曲线上方;ω为负,变坡点在曲线下方;

D 凸形竖曲线设置的目的在于缓和纵坡转折线,保证汽车的行驶视距。

67、( D )指道路起讫点间实际距离与空间直线距离之比,是衡量道路便捷程度的一个指标。

A 干道网密度

B 道路面积密度

C 人均道路占有率

D 非直线系数

68、一般来讲,铁路的站场在中小城市应设在(B)

A 城市的市中心

B 城市市区边缘

C 市中心区边缘

D 城市市区以外

69、机场在城市中的位置应设在城市(A)。

A 主导风向两侧

B 城市主导风向上侧

C 主导风向下侧

D 城市主导风向上或下侧都可以

70、我国的干线公路分为(ABCD )

A 国道

B 省道

C 县道

D 乡道

71、城市铁路编组站应布置在( D )。

A城市市中心B城市市中心边缘 C 城市市区D城市市区外72、对外交通方式一般有(ABCD )。

A公路运输B水路运输 C 铁路运输D航空运输73、在路段中对置设站时,应在车辆前方向迎面错开( A )米,即叉位设站,免得造成道路瓶颈,影响道路畅通。

A 30

B 40

C 50

D 60

74、下列哪种停车方式占地最省( B )

A 平行式B垂直式C斜列式D都一样

75、(A )适用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有利于加强中心区与外围各区以及外围各区之间的联系。

A 环形放射式

B 方格式

C 环形式

D 棋盘式

76、( D )指道路起讫点间实际距离与空间直线距离之比,是衡量道路便捷程度的一个指标。

A 干道网密度

B 道路面积密度C人均道路占有率D非直线系数

77、(B)是主要为大量有装卸作业的河、海港口服务的车站。

A 工业站

B 港湾站

C 编组站

D 中间站

78、一般来讲,铁路的站场在中小城市应设在(B)

A 城市的市中心

B 城市市区边缘

C 市中心区边缘

D 城市市区以外

79、车辆停发方式包括(ABC )

A前进式停车后退式发车

B后退式停车前进式发车

C前进式停车前进式发车

D 后退式停车后退式发车

80、机场在城市中的位置应设在城市(A)。

A 主导风向两侧

B 城市主导风向上侧

C 主导风向下侧

D 城市主导风向上或下侧都可以

81、城市按照其市区和郊区的非农业人口总数划分为三级,其中大城市是指人口在(C)万人以上的城市。

A 20

B 30

C 50

D 100

82、设计停车场时,其出入口宜分开设置,最好面向(D )

A 主要干道B交通性干道 C 支路D次要干道

83、城市交通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ABCD )。

A连线 B 场站C交通工具 D 管理规则和人员

84、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的规划拥有量中、小城市应(A )每人一辆标准车。

A 1200—1500

B 1500--1800

C 800--1000

D 1800—2000

85、高速公路与城市的连接的布置方式有(ABCD )。

A 环形绕行式

B 切线绕行式

C 分离式

D 穿越式

86、疏港大道从交通功能上主要为(AB )道路。

A 交通性

B 生活性

C 次干路

D 支路

87、城市公共停车场的用地总面积按规划城市人口每人(B )平方米布置。

A B C D 、目前交通需求预测一般由(ABCD )四阶段模型组成。

A 交通生成B交通分布C方式划分D交通分配

89、城市规划中,在进行停车场估算用地时,一般按每辆小轿车占用(B )平方米(包括绿化,通道及出入口等项在内)。

A 5-10

B 20-30

C 40-50

D 50-60

90、下列哪些属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ABC )

A 出租车

B 公共汽车

C 地铁

D 单位车

91、疏港大道从交通功能上主要为(AB )道路。

A 交通性

B 生活性

C 次干路

D 支路

92、目前交通需求预测一般由(ABCD )四阶段模型组成。

A 交通生成B交通分布C方式划分D交通分配

93、以下哪些属于交通调查(BCD )

A 道路断面流量调查B机动车出行调查

C居民出行调查D公共交通调查

94、车辆的停放方式包括( D )停放。

A 平行式B垂直式C斜列式D以上都是

95、岸线规划的原则是(ABCD )

A 深水深用

B 浅水浅用

C 避免干扰D各得其所

96、交通标志包括下列哪些(ABCD )

A警告标志 B 禁令标志 C 指路标志 D 指示标志

97、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的规划拥有量中、小城市应(A)每人一辆标准车。

A 1200—1500

B 1500--1800

C 800--1000

D 1800—2000

98、高速公路与城市的连接的布置方式有(ABCD )。

A 环形绕行式

B 切线绕行式

C 分离式

D 穿越式

99、疏港大道从交通功能上主要为(AB )道路。

A 交通性

B 生活性

C 次干路

D 支路

100、一般来讲,铁路的客运站场在大城市应设在(C)

A 城市的市中心

B 城市市区边缘

C 市中心区边缘

D 城市市区以外

101、以下哪些属于交通调查(BCD )

A 道路断面流量调查B机动车出行调查

C居民出行调查D公共交通调查

102、车辆的停放方式包括(D )停放。

A 平行式B垂直式C斜列式D以上都是

1、停车场车辆停放方式按汽车总轴线与通道的夹角关系分,有(平行式)、(垂直式)和(斜列式)。

2、为了减少横向力,就需要把弯道外侧横坡做成与内侧同向的单向横坡,这种设置称为(超高横坡度)。

3、(道路通行能力)是指正常的气候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或交叉口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段面的最大车辆或行人数量。

4、人行立交按跨越方式分为(天桥)和(地道)。

5、对外交通方式一般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和(航空运输)。

6、在城市交通学科中,狭义的交通概念(traffic)是指人和(物)在水、陆、空线路上的流动过程

7、居民出行调查一般采用(抽样调查或者问卷调查)调查方法。

8、(出行)通常是指个人、货车或车辆从一地向另一地移动,完成一次有目的的行程。

9、在路段中对置设站时,应在车辆前方向迎面错开30米,即(叉位设站),免得造成道路瓶颈,影响道路畅通。如果路旁绿带较宽,则可采用(港湾式)停靠站。

10、在城市交通学科中,狭义的交通概念(traffic)是指人和(物)在水、陆、空线路上的流动过程

11、居民出行调查一般采用(抽样调查或者问卷调查)调查方法。

12、(出行)通常是指个人、货车或车辆从一地向另一地移动,完成一次有目的的行程。

13、在路段中对置设站时,应在车辆前方向迎面错开()米,即(),免得造成道路瓶颈,影响道路畅通。如果路旁绿带较宽,则可采用(港湾式)停靠站。

14、城市交通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连线)、交通工具、(场站)、

(管理规则和人员)。

15、道路几何设计所采用的车速称为(设计车速),是道路设计的一项重要依据。

16、当设计车速较高,圆曲线半径较小时,直线与圆曲线之间以及圆曲线之间要插设(缓和曲线)。

17、用跨线桥或地道使相交道路在不同的平面上相互交叉的交通设施,称为(立交)。

18、交通岛有哪三种(导向岛)(分隔岛)(安全岛)。

19、对外交通方式一般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和(航空运输)。

20、在城市交通学科中,狭义的交通概念(traffic)是指人和(物)在水、陆、空线路上的流动过程

21、居民出行调查一般采用(抽样调差或者问卷调查)调查方法。

22、城市交通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连线)、交通工具、(场站)、

(管理规则和人员)。

23、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或某一断面的(车辆)或(行人),前者称车流量,后者称人流量。

24、当设计车速较高,圆曲线半径较小时,直线与圆曲线之间以及圆曲线之间要插设(缓和曲线)。

25、为了保证汽车在转弯时不侵占相邻车道,凡小于250m半径的曲线路段需要

设置(加宽)。

26、人行立交按跨越方式分为(天桥)和(地道)。

27、设置交通标线、标志和交通岛等,引导车辆和行人各行其道的方法,称为(渠化交通)

28、规划城市人口人均占用道路用地面积宜为(7-15 ),其中道路用地面积宜为()m2/人。

29、城市路网的本体功能是((交通运输功能)。

30、(非直线系数)是指道路起讫点间实际距离与其空间直线距离之比。

31、(支路)是次干路和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沿街主要为居住建筑。

32、某城市60万人,则其应保有的公交车辆数为(600 )至(750 )之间。

33、道路几何设计所采用的车速称为(设计车速或者计算行车速度),是道路设计的一项重要依据。

34、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或某一断面的(车辆数量)或(行人数量),前者称车流量,后者称人流量。

35.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段长为计算行车速度的(6倍)。

36、为保证汽车在转弯时不侵占相邻车道,凡(小于)250m半径的曲线路段,均需要相应(加宽)。

37、对向行驶的车辆在同一道路上相遇,又来不及错让时,必须采取制动刹车所需要的安全距离,称为(会车视距)。

38、设置交通标线、标志和交通岛等,引导车辆和行人各行其道的方法,称为(渠化交通)

39、高速公路与城市的连接一般分为(环形绕行式)切线绕行式)C分离式(穿越式)

40、公共交通站点覆盖面积的规划要求:以( 300)米半径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50%,以( 500 )米半径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90%。

1交通工程的设计说明书(施工图的设计)

交通工程设计说明书 1 工程概述 空港大道南起黄石东路,连接现状云城西路,北至106国道,全长约6公里。 本项目为空港大道(黄石东路-109国道)工程北段,工程南起于规划七路地铁检修段下沉道路,北止于106国道。主线长337.074m,城市主干道标准,设计速度为60km/h,道路标准红线宽度为43.5m,双向8车道;左辅道长384.171m,右辅道长397.542m,城市次干道标准,设计速度为40km/h,,道路标准红线宽度为45.6m,双向4车道。 项目地理位置图 2 本次设计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GB 5768.1-2009。 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5768.2-2009。 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 5768.3-2009。 5、《路面标线用玻璃珠》GB/T 24722-2009。 6、《道路预成形标线带》GB/T 24717-2009。 7、《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3190-2008。 8、《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 3880.1-2006。 9、《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2部分:力学性能》GB/T 3880.2-2006。 10、《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3部分:尺寸偏差》GB/T 3880.3-2006。 11、《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 12、《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833-2012。 13、《道路交通信号灯》GB 14887-2003。 14、《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 14886-2006。 15、《人行横道信号灯设置规范》GA/T851-2009。 16、《广州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计技术指引》 17、《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1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 19、《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 2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21、《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 50647-2011。 2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 23、《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 24、《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15。 3 交通标线 3.1 设计原则 1、各标线的设置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5768.3-2009)的要求。 2、标线用于管制和引导交通,应具有鲜明的确认效果。标线设置在路面上,应具有附着力强、经久耐磨、使用寿命长、耐候牲好、抗污染、抗变色等性能。同时,标线还应具有施工时干燥迅速、施工方便、安全性能好等性能。在夜间,标线应具有良好反光效果,对行驶车辆的诱导有重要作用。 3、除减速标线外,一般热熔型涂料的冷膜厚度为1.8±0.2mm。

(完整word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整理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上册) 1、交通的定义: 一般:人与动物的流动,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广义:人、物、信息的流动,以一定目标方式通过一定空间。 2、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公路可分为干线和支线,其中干线公路可分为几类:(1)国道(2)省道(3)县道(4)乡道。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3、按照道路在交通功能、对沿线建筑物服务功能的地位,可分为(1)快速路(2)主干路(3)次干路(4)支路。 4、行人静态空间:主要是指行人身体在静止状态下所占用的空间范围。 满足行人通行的道路最小净空高度为2.5m。 5、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R min):是指汽车前外轮中心的转弯半径。 车辆的转弯半径可作为停车场、回车场、公交车站通道设计的依据。 6、交通量(Q):在某一时间内实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数)。 7、通行能力: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车辆或行人的能力。 交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的。 8、道路横断面: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竖向剖面称为道路 横断面。 9、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带、道路附属设施等用地组成。 10、路幅宽度:城市道路横断面的总宽度。(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线常用红线绘 制,是道路交通用地、道路绿化用地与其他城市用地的分界 线)。 11、路侧带:在道路车行道两边到道路红线之间的用地为路测带。 12、路肩:在城市郊区的道路上采用边沟排水时,在车行道路面外侧至路基边 缘所保留的带状用地称路肩。路肩分为硬路肩(包括路缘带)和保 护性路肩。 设计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4km/h时,应设硬路肩。其铺装应具有承受车辆荷载的能力。硬路肩中路缘带的路面结构与机动车车行道相同,其余部分可适当减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规划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0.6.4.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6.5提出有关交通发展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7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1.0.7.2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0.7.3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 1.0.7.4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 1.0.7.5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8城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成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优势互补的多种方式客运网络,减少市民出行时耗。 1.0.9城市货运交通宜向社会化、专业化、集装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发展。 1.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1标准货车 以载重量4-5T的汽车为标准车,其他型号的载重汽车,按其车型的大小分别乘以相应的换算系数,折算成标准货车,其换算系数宜按本规范附录A.0.1的规定取值。 2.2乘客平均换算系数 衡量乘客直达程度的指标,其值为乘车出行人次与换算人次之和除以乘车出行人次。

道路设计说明书模板

说明书一、概述 1.1 项目概况 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是电厂至官学之间重要的通村公路。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沿线居民日常出行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条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务川县公路网结构,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该公路路路线平、纵标准按农村公路,路基宽度4.5米(路基横断面布置为:左侧0.5米土路肩+3.5米(路面铺筑宽度)+右侧0.5米土路肩)。本次测量起点里程K0+000,位于务川县大坪镇黄洋村,起点电厂,经陈家山,终点至官学,里程为K7+840.761,共计7.840公里。 1.2 设计依据 1.我公司与务川县交通运输局签订的《务川县大坪镇“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设计设计合同》; 2.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的意见及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交公路发【2015】73号;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等; 5. 有关规划、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和意见。 6. 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7.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8.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关于落实农村公路建设六个同步实施要求的通知》黔交建设【2014】69号; 9.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10. 贵州省公路局文件《贵州省“十三五”农村公路前期工作及设计要求》(征求意见稿); 11.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3 设计采用的技术规范 1)道路部分 (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 17 D13-02-2013);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5)《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86-2009); (6)《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2)桥梁工程 (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D62-2004);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 B02-01-2008)。 1.4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1)《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2)《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6年第3号); (3)《贵州省公路条列》和《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4)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5)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5测设经过 铁二院成都分院公司承接勘察设计任务之后,立即成立了项目处,制定了施工图测设《勘察设计作业指导书》,同时按规范、合同要求进行各项测设工作。本项目为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全长7.840Km。于2016年3月上旬完成外业测量工作,同时对施工图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期末重点

一、城市道路与交通基本知识 1、城市综合交通的含义 “大交通”是指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它涵盖了道路交通、轨道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和管道交通五大方式。 “小交通”只是指道路交通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的最基本组成部分;道路交通系统依附于道路网络,是反映城市格局、面貌和活力的窗口。 2、城市交通系统的要素 (1)人和物的流动(交通需求) 人流、物流,包括无形的流动,是城市活动的体现。 (2)交通设施(交通) 运载工具(包含汽车、火车、船舶等),运路(道路或轨道等),站场(terminal、车站、停车场等)。 (3)经营管理系统(联系需求与供给) 组织交通供给服务、经营管理交通设施和运营系统的系统。 (4)交通空间 是发生交通服务行为的空间,包含交通设施周围的空间、道路空间、交通站场空间。 3、城市交通的基本因素——用地、人、车、路 (1)城市用地:是产生交通、吸引交通的“源”和“泽” 确定不同性质的城市用地产生和吸引交通的数量的指标称为交通生成指标,不同性质的用地应该有相应的交通生成指标。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城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业岗位密度)等。 (2)人:出行目的:包括上下班出行(含上学放行)、生活出行(购物、游憩、社交)、公务出行三大类。 出行方式:出行方式的选择:时间、线路、价格、目的等——成本 平均出行距离:居民平均每次出行的距离。也可用平均出行时间和最大出行时间来表示。 与城市规模、城市形态、用地布局、人口分布、出行方式有关。 日平均出行次数:与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有关。 (3)车:机动车和自行车是构成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内容。无论是对机动车或自行车都需研究以下因素:车辆(可折算成标准车)的保有量、出行率、空驶率、平均出行距离(平均运距);车流速度、密度、流量。 机动车可以归纳为几种“设计车辆”,以便根据设计车辆的外廓尺寸、载重量、运行特性等特征作为道路设计的依据。 a 小型汽车:包括小汽车、三轮摩托车、轻型越野车和2.5吨以下的客货运汽车。 b 普通汽车:包括单节式公共汽车、无轨电车与载重汽车。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doc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4]808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五年九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上海同济大学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五年一月十四日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0.6.4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6.5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0.7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1.0.7.2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0.7.3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 1.0.7.4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 1.0.7.5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8城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成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优势互补的多种方式客运网络,减少市民出行时耗。 1.0.9城市货运交通宜向社会化、专业化、集装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发展。 1.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三、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一)我国城市交通特征 1.我国大部分城市是沿交通干线逐渐发展起来的,公路既是交通运输的通道,又是市(城)区街道及市场。城市过境交通量一般与城市规模大小有关。 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杂行驶普遍。过境交通一般以货运交通为主,主要交通工具有卡车、拖挂车、客车、小汽车等;市(城)区交通以本地居民为主,由于出行距离较短,主要交通工具除了小汽车、摩托车、拖拉机以外,还有自行车、马车等非机动车。同时,居民的交通出行方式大部分还以步行为主。由于交通混杂,相互干扰大,造成各类交通车辆通行的困难,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3.交通流向和流量在时间与空间上呈非平衡状态分布。随着商品经济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有许多农民进城从事各种非农业生产,造成交通流量在各个季节、一周及早、中、晚高峰时段呈钟摆式单向运动,变化较大。在一些有较大集市日活动的城市,其集市日客流量远远大于平均日客流量。 4.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较差。道路性质不明确,道路断面功能不分,技术标准低;人行道狭窄或被占用,造成人车混行;缺乏专用交通车站及停车场地,道路违章停车多;丁字路口、斜交路口及多条道路交叉的现象也比较多。 5.交通管理和交通设施不健全,普遍缺乏交通标志、交通指挥信号等设施,致使交通混乱、受阻。 (二)城市对外交通类型及布置 城市对外交通的类型主要包括铁路、公路和水运三类,各种交通类型都有它各自的特点。铁路交通运输量大、安全,有较高的行车速度,连续性强,一般不受季节、气候影响,可保持常年正常的运行。公路交通机动灵活,设备简单,是适应能力较强的交通方式。水运交通运输量大,成本低,投资少,耗时长。 1.铁路交通及布置 铁路由铁路线路和铁路站场两部分组成。大多数城市中的铁路站是中间车站,客、货合一,多采用横列式的布置方式。铁路站的布置往往与货场的位置有很大的关系。为避免铁路分隔城市、互相干扰,原则上铁路站场应布置在城市一侧的边缘,并将客站和货站用地布置在城市的同侧方向。客站宜接近城市居住用地,货站则接近工业、仓库用地。 站场用地规模取决于客、货运量及场站布置形式,应适当留有发展余地。站场用地长度主要根据站线数量及其有效长度来确定,可参见表8.3-2、8.3-3。 表5-1 Ⅰ、Ⅱ级铁路站坪长度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精华

1、交通: 广义:交通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 狭义:交通是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包括航空、水运、铁路、道路上的交通。 2、城市对外交通:泛指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交通,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 3、城市交通系统:城市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体现了城市生产、生活的动态功能关系。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是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 4、TOD模式:以公共交通线路为轴线,以轴线上公交站点为轴心的点轴式的完整社区型的集约发展,源于带型城市的理论思想。 特点:不能适应城市中心地区密集型、高强度综合发展的客观实际,不符合形成功能基本完备的城市基本组合体所需的合理规模要求,也忽视了城市双向和多向发展的必然性,是与一般城市发展规律不符的。 5、田园城市:使工业区之间的货运交通在城市外围呈环向流动;居住区之间的生活性交通在居住区内呈环向流动;工作与居住间的交通在城市外半部呈放射性流动;居住与购物游憩间的交通在城市内半部呈放射系流动;各类性质不同的交通因用地的合理布局而互不干扰,实现了道理的功能分工。 6、工业城市:作为生产单位的城市应该靠近原材料产地,要从工业生产对交通的需要去布置道路;工业区应该设在交通运输最方便的地方,靠近铁路和码头,道路密度较低;生活居住区应该靠在环境最优美的地方,道路采用密方格网形式;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应用交通干路和地铁相连。 7、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和目的:分析城市用地产生的不同性质的交通,按照其特点和功能要求把他们组织到不同的运输系统中去,并通过城市用地和道路交通系统的调整,合理的组织城市交通;使城市用地的布局、交通的性质要求道路的功能和能力相互协调,做到城市交通快捷、方便、安全、经济,取得整个城市布局和运转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8、交通分流的3种基本形态: (1)交通性交通与生活性交通的分流,表现为城市道路按交通性和生活性的分类或按疏通性和服务性的分类,把骨干性的繁忙交通与枝节性的宜人交通分离开来。 (2)快速交通与常速交通的分流,表现为城市道路分为快速道路系统和常速道路系统,以及道路客运交通与路外轨道客运交通的分离 (3)机动交通、非机动交通和步行交通的分流,表现为城市道路系统中设置机动车专用道、自行车专用道和步行专用道。 9、城市道路的分类: 1、快速路也叫快速干道——-快速、长距离交通;全市性干道 2、主干路也叫主干道——以交通功能为主;全市性干道,连接各主要分区 3、次干路也叫次干道以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 4、支路也叫一般道路或地方性道路——以服务功能为主;连接次干道与街坊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 城市道路分级: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按城市规模分Ⅰ、Ⅱ、Ⅲ级。 特大、大城市——Ⅰ级,中城市——Ⅱ级,小城市——Ⅲ 11、城市道路按功能分类:

交通规划 设计说明书

沈阳工学院校园交通规划设计说明书 学号:1510020147 姓名:严浩洲 指导教师:张初旭

引言 (3) 1.校园出行调查与数据分析 (4) 1.1沈阳工学院交通区划分 (4) 1.2校内居民出行OD调查 (5) 1.3出行调查数据分析 (5) 1.3.1扩样 (5) 1.3.2调查日出行OD分布 (5) 1.4校内主要出行目的地 (6) 1.5常用出行方式 (6) 2.校园道路与交通现状分析 (6) 2.1校园道路现状 (6) 2.2.1道路干路基本信息 (7) 2.2校园交通现状分析 (7) 3.校园公交线网规划 (8) 3.3校园公交线网规划原则 (9) 3.4.1确定公交线网结构类型 (9) 3.4.2确定基础道路网络 (10) 3.4.3沿主要客流方向开线 (10) 4.公交站点布设 (14) 4.1公交首末站布设 (14) 4.1.1首末站布设原则 (14) 4.1.2线路首末站的选择 (14) 4.2公交中途停靠站点布设 (15) 4.2.1中途停靠站的布设原则 (15) 4.2.2校园公交站点布设 (15) 5校园公交车辆设计 (17) 5.1校园公交车辆选型 (17) 5.1.1公交车辆选型原则 (17) 5.1.2公交车辆选型 (17) 5.1.3所选车型的优点 (18) 6.个人小结 (19) 6.1实训内容总结 (19) 6.2实训心得 (19)

引言 沈阳工学院占地约1092亩,校园主要包括:教学区、学生生活区、教工生活区、公共生活区、科技园区等五个区。校园面积大,自然造成了学生、教工日常出行不便。“从宿舍区到最里面的教学区,步行至少要半个小时”较远的距离为很多学生造成了不便。 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大学内任教的老师们的经济条件大幅度提高下,许多老师开始购买小轿车作为代步工具。另一方面,大学生为节约时间,纷纷购买自行车充当代步工具。这种情况下,进入大学校园的车辆数量日益增加,加重了校园内部的交通压力。特别是上下课的校园交通高峰期,学生、自行车、汽车等都集中在校园内并不宽敞的道路上,极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或者交通堵塞。由于自行车数量和汽车数量的大幅度增加,车辆的停放以及保管问题也成了棘手的问题。因此,为了解决校园交通问题,提高校内居民的出行方便性,在沈阳工学院内设置校内公交车是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沈阳工学院的校内出行情况、道路网现状,为工学院设计了一套校园公交方案,其包括校园公交线路规划、站点布设、车场布设、车辆配置和方案评价等五个方面。方案设计中,考虑了校内所有居民的出行特点,包括学生、教工职员等居住在校园内的人员,并统称为校内居民。由于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85%左右,所以,学生是本方案设计中考虑的主体。方案设计基于沈阳工校园建筑的目前现状,分析校内居民出行特点,即目前新建的校史馆、医务室和国际交流中心、新信息院建成等现状。若将来,学校这些建成后,则需重新进行校园出行情况调查,从而对本设计方案进行调整。

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说明

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测量提供的地形图 2、沿线规划路网 3、现场踏勘资料 4、主体工程施工图设计图纸 二、设计采用规范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 (3)《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4)《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 (5)《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 (6)《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7)《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 (8)《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 (9)《道路交通反光膜》(GB/T18833-2012); (10)《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04); (11)《路面标线用玻璃珠》(GB/T 24722-2009); (12)《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GB/T2518-2008); (13)《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热挤压型材》(GB/T6892—2006); (14)《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GB/T16311—2009); (15)《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 14886-2006); (16)《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GB25280-2010); (17)《道路交通信号灯》(GB 14887-2011); (18)《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术语》(GA/T 509- 2004); (19)《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方式适用规范》(GA/T 527-2005); (2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 (21)《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2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三、工程简况 工程全长564.62m,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为30km/h,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横断面形式为:25m=5m人行道+0.25m路缘带+2×3.5m车行道+0.5m中间双黄线+2×3.5m车行道+0.25m路缘带+5m人行道。 本工程交通安全和经管设施等级为C级。 四、设计原则 1. 根据行车速度、道路线形、交通流量、流向和交通组成、道路沿线的状况等,适当确定交通标志和标线等交通设施的设置位置;以道路工程设计为依据,统盘考虑,整体布局,做到连贯性、一致性,满足近期道路交通经管的需求,确保行驶的安全、快捷、畅通。标志的布设应以不熟悉周围路网体系的司机为对象,通过标志的引导,能顺利、快捷地抵达目的地,不允许发生错向行驶。 2.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是交通经管设施,路上的标志具有法律效力,应按交通经管法规及有关规范,正确、合理地设置。道路交通设施设置不得侵占建筑限界,保证侧向余宽;不应侵占人行道有效宽度和净空高度。 3.当需要在同一地方设置两种以上标志时,可以安装在一根标志立柱上,但同一方向的标志最多不应超过四种。标志牌在一根立柱上并设时,应按禁令、指示、警告的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地排列。交通标志设置的净空高度:单柱式一般宜为1.5~2.5m,悬臂式一般应大于该道路规定的净空高度。 4.道路标线中车行道分界线的尺寸、导向箭头的尺寸和路面文字标记的高度应根据路段的设计速度确定。 五、交通标志设计 交通标志是用图形符号、颜色和文字向交通参与者传递特定信息,用于经管交通的设施。道路交通标志的形状、图案、尺寸、设置、构造、反光和照明以及制作,必须按《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规定执行。以不熟悉本工程路网体系的司机为使用对象,使其通过交通标志的引导,顺利、快捷、安全地抵达目的地,避免发生错误行驶。 1. 警告标志 警告标志颜色为黄底、黑边、黑图案;形状为等边三角形,顶角朝上;黄底反光,黑图案和边框不反光。 2. 禁令标志

武汉综合交通规划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 (1) 一、交通现状 (1) (一)对外交通 (1) 1、航空 (1) 2、铁路 (1) 3、公路 (3) 4、水运 (3) (二)城市交通 (3) 1、交通需求 (3) 2、道路系统 (5) 3、公共交通 (5) 4、停车设施 (6) 二、存在问题及分析 (6) (一)交通枢纽地位下降 (6) 1、现代交通的发展弱化了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 (7) 2、区域交通设施发展滞后 (7) 3、交通产业化发展不足 (8) (二)交通与土地利用缺乏互动 (8) 1、重大区域交通设施建设系统性不足 (9) 2、土地利用缺乏科学的交通影响分析 (10) (三)中心区交通拥堵现象加剧,过江交通依然紧 (10) 1、多轴向的向心性交通体系的组织作用 (11) 2、三镇功能分工明晰带来的消极交通量的增长 (12) 3、独特的城市形态导致城市交通流集中化 (12) (四)公共交通发展缓慢 (12)

1、公交线网结构不合理带来公交效率的下降 (13) 2、公交整体投入不足,大容量快速公交建设缺乏资金保障 (13) (五)交通建设没有充分考虑以人为本 (13) 1、道路设计与建设没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13) 2、非机动交通安全可靠性不高 (14) 3、有限的交通资源未能得到充分而有效地利用 (14) 4、交通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14) (六)交通整体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 (14) 1、与国先进大城市相比,交通建设投入重不足 (15) 2、与迅猛增长的交通需求相比,交通设施建设属滞后模式 (15) 第二章交通需求发展分析 (16) 一、机动车拥有量预测 (16) (一)预测法与模型 (16) 1、时间序列外推法 (16) 2、弹性系数法 (16) 3、多元回归模型 (16) (二)预测前提和条件 (16) 1、人口规模 (16) 2、GDP规模 (17) 3、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 (17) 4、相关政策 (17) (三)各类型车辆拥有量预测 (17) 1、摩托车 (17) 2、客货车及其它车辆 (18) (四)预测结论 (18) 二、居民出行强度与式结构 (19) (一)居民出行强度 (19) (二)居民出行式结构 (19)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知识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知识点总结 交通:广义:交通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通常含义:交通是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的。城市道路系统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行为而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城市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 城市交通规划的任务1、根据城市性质、用地功能分区与布局、工作与居住地点的分布,分析在规划年限内的城市客运量与货运量,车辆出行次数和流向;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行在用地分区之间的分配。2、根据国民经济水平、城市规模、用地布局,分析城市交通特点、研究和选择城市运输和交通方式,及所占比例3、配合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初步方案或旧城道路系统改造规划方案,提出城市货运与客运交通的流量、流向分布图,为修正道路系统提供依据 城市道路的特点:1功能多样,组成复杂2行人非机动车交通量大3道路交叉口多4沿路两侧建筑物密集5景观艺术要求高6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多7政策性强

城市道路的运输特点:1机动灵活性大2普及面广适应性强3速度快,造假低4运量大 缓解我国城市交通拥挤堵塞的基本途径:1必须认识交通的社会地位2必须要有适当的城市交通投资3解决城市交通的堵塞,必须要有科学理论4城市总量消减5交通流量均分6交通连续7交通分离 人行道设计:a:适用于人行道宽度不足反种植单行行道树,尤其适用于两边商店多,公共文化机构多的主干道上,是目前最常见的形式。b:适用于过街行人量大,行车密度高的路段,行人与车行道之间设绿化带在人行横道处设断口,这种形式有利于行人安全,有利于交通组织,车轮溅起的污泥和扬起的尘土对行人影响较小。C:适用于支路或住宅区道路上,布置有两条绿带,一条是花卉丛绿带,布置在建筑物前,另一条是行道树,沿路缘石布置须沿屋檐墙角散水地带,筑砌护坡,以免积水影响房基的稳定。d:在人行道上布置两条绿化带靠近建筑的一条供就近行人或进出商店的人使用;另一条供过路行人使用,避免相互干扰,适用于城市中心地区商业文化设施比较集中的街道上。 城市道路的分类分级的目的在于充分实现道路的功能价值,并使道路交通运输更加有序 城市道路的分类分级:国标的分类:1.快速路 2.主干路 3.次干 路 4.支路按道路功能的分类:1交通性道路(交通性主干路,交通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Code for transport planning on urban road GB 50220-95 3.1.4 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的规划拥有量,大城市应每800-1000人一辆标准车,中、小城市应每1200-1500人一辆标准车。 3.1.5 城市出租汽车规划拥有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大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2辆;小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0.5辆;中等城市可在其间取值。 3.1.7 选择公共交通方式时,应使其客运能力与线路上的客流量相适应。常用的公共交通方式单向客运能力宜符合表3.1.7的规定。 公共交通方式单向客运能力表3.1.7 3.2.1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网应综合规划。市区线、近郊线和远郊线应紧密衔接。各线的客运能力应与客流量相协调。线路的走向应与客流的主流向一致;主要客流的集散点应设置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枢纽,方便乘客停车与换乘。 3.2.2 在市中心区规划的公共交通线路网的密度,应达到3-4km/km2;在城市边缘地区应达到2-2.5km/km2。 3.2.3 大城市乘客平均换乘系数不应大于1.5;中、小城市不应大于1.3。 3.2.4 公共交通线路非直线系数不应大于1.4。 3.2.5 市区公共汽车与电车主要线路的长度宜为8-12km;快速轨道交通的线路长度不宜大于40min的行程。

3.3.1 公共交通的站距应符合表3.3.1的规定。 公共交通站距表3.3.1 3.3.2 公共交通车站服务面积,以300m半径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50%;以500m 半径计算,不得小于90%。 3.3.4 公共交通车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3.3. 4.1 在路段上,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50m,异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100m;对置设站,应在车辆前进方向迎面错开30m; 3.3. 4.2 在道路平面交叉口和立体交叉口上设置的车站,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m,并不得大于200m; 3.3. 4.3 长途客运汽车站、火车站、客运码头主要出入口50m范围内应设公共交通车站; 3.3. 4.4 公共交通车站应与快速轨道交通车站换乘。 3.3.6 快速路和主干路及郊区的双车道公路,公共交通停靠站不应占用车行道。停靠站应采用港湾式布置,市区的港湾式停靠站长度。应至少有两个停车位。 3.3.7 公共汽车和电车的首末站应设置在城市道路以外的用地上,每处用地面积可按1000~1400m2计算。有自行车存车换乘的,应另外附加面积。 4.1.3 在城市居民出行总量中,使用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比值,应控制在表4.1.3规定的范围内。 不同规模城市的居民使用自行车与公共交通出行量的比值表4.1.3 4.3.1 自行车道路路面宽度应按车道数的倍数计算,车道数应按自行车高峰小时交通量确定。自行车道路每条车道宽度宜为1m,靠路边的和靠分隔带的一条车道侧向净空宽度

道路初步设计说明完整范文

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区位条件 江山市贺村镇距江山市区10公里,浙赣铁路、205国道、46省道穿境而过,是江山市重要的工业基地、浙西商贸重镇。全镇总面积82.3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5.2万人,外来人口2.1万人。2002年11月被衢州市确定为四个经济强镇之一, 2005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镇。贺村镇作为经济强镇,通过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建材水泥、竹木加工、机电、纺织服装、食品与饲料加工、文体用品等6个主导产业,经济实力在江山市行政区划调整过后的19个乡镇中排名首位。2005年全镇生产总值实现8.7亿元,比上年增45.7%,其中工业增加值7.3亿元,比上年增5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比上年增55.2%,其中工业投入5.8亿元,比上年增55%;地方财政收入达3239.69万元,比上年增56%。农民人均收入约5000元。 江山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工程选址在贺村镇丰益村银碓山,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贺村镇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工程建在新205国道边,背靠浙赣铁路,交通条件良好;基地远离居民区,不影响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周围环境适合项目的建设。基地与贺村镇区紧邻,道路、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均已经敷设到区块,可以方便地与贺村镇基础设施网络衔接,也为基地三期的开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配套设施条件。 二、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项目所在地属丘陵平原地,从土壤资源来看,以黄色粘土为主,地层、地质条件好,坡度平缓,适宜项目建设。 2、气候气象 贺村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受地形影响,兼盆地气候的某些特色。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梅雨季节雨量集中。年均气温17.7度,年平均降雨量1658毫米,年无霜期255天,宜于农业生产。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主要灾害性天气有低温和寒流,梅雨及台风。 3、工程地质 沿线地址情况良好,基本属第三期黄土地区。 三、设计内容 本次项目内容为江山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一号路、二号路、三号路基础设施工程设计。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道路工程设计 2、给排水工程设计 3、交通工程设计 4、电力、电信工程设计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方案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0.6.4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6.5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0.7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1.0.7.2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0.7.3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

1.0.7.4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 1.0.7.5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8城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成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优势互补的多种方式客运网络,减少市民出行时耗。 1.0.9城市货运交通宜向社会化、专业化、集装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发展。 1.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0.1标准货车 以载重量4~5t的汽车为标准车,其它型号的载重汽车,按其车型的大小分别乘以相应的换算系数,折算成标准货车,其换算系数宜按本规范附录A.0.1的规定取值。 2.0.2乘客平均换乘系数 衡量乘客直达程度的指标,其值为乘车出行人次与换乘人次之和除以乘车出行人次。 2.0.3存车换乘 将自备车辆存放后,改乘公共交通工具而到达目的地的交通方式。 2.0.4出行时耗 居民从甲地到乙地在交通行为中所耗费的时间。 2.0.5当量小汽车 以4~5座的小客车为标准车,作为各种型号车辆换算道路交通量的当量车种。其换算系数宜按本规范附录A.0.2取值。 2.0.6道路红线 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界线。 2.0.7港湾式停靠站 在道路车行道外侧,采取局部拓宽路面的公共交通停靠站。

新都道路交通规划说明书

道路交通规划 一、现状概况及存在主要问题 (一)现状概况 1、铁路运输现状 宝成铁路线沿城区西侧穿过,在城区内有一货运站。 2、道路现状 (1)新都片区与中心城区已连接的通道有: 成绵咼速公路(GO40),大件路(S103)。其中成绵咼速路在城区有一立交,引道连接新都大道,下高速后便捷快速地到达新都城区中心。 新都城区联系周边乡镇的县道: 新犀路(XA37连接新都城区一斑竹园镇一竹友镇一新繁镇一郫县城区; 竹新路(XA21连接新都城区一军屯镇; 新石路(XA02连接新都城区一泰新镇一石板滩镇; 新新路(XN15新都城区一马家镇一新繁镇。 (2)城区内现状道路有: 老川陕路在三河镇接大件路向北穿越城区,出城时合入大件路;南北向的道路还有道路条件较好的蜀龙大道、主干南二路;东西向道路有电子路、南一路、南二路、海都路。 3、交通现状 (1)新都现状交通主要是向南与中心城及向北与青白江、绵阳市之间进行交换,其交通流向表现为南北向流量比较大,主要集中在大件路、老川陕路和成绵高速路上。其次是东西向交通流,集中在新新路和新石路上,沟通西部的马家镇、新繁镇和东部的泰新镇、石板滩镇。 新都区的机动车保有量增加明显,平均年增长率为27%(数据来源于《成 都市中心城快速路系统实施规划》)。从车型结构比例上得出摩托车占绝对优势,结构比例严重失调。 (2)城区内现有客运站3个,分别为鹏程运业有限公司所属的新都汽车中心站、联运总公司所属的新都客运站、省运输公司汽车站。

(3)城区现有货运站场一处,在新都火车站附近。 (二)存在主要问题 (1)随着城市化进程,原规划的过境路已融入城区中心成为城市道路。交 通功能不明确,过境交通困难,绕行距离大。 (2)进出口通道缺乏,目前只有两条道路联系中心城。 (3)原来修建的成绵高速公路和大件路收费站几乎都在城区内,严重影响城区与中心城的联系,阻碍城区发展。 (4)老城区部分地段路网密度不够,交通组织混乱,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宝光寺和桂湖公园的历史文化气氛。 (5)新城区路网密度不够,分布不均匀,尤其是支路建设不足。 二、发展目标及策略 (一)总目标 综合交通的总体目标是:以高效率的道路网为骨架,以铁路运输辅助,建设高水平的运输物流;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大力发展公交事业,形成道路交通和轨道交通相辅相成的客运枢纽。 (二)策略 1、建设现代化对外交通综合运输体系。充分发挥片区内铁路、公路并存的优势,建设相应的运输物流,互为补充,灵活调配,提高整体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 2、加强对外交通主通道、主枢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干线运输的承载能力和通过能力。 3、建设以主干路为主的区域交通格局,保持新老城区的便捷联系。增加与中心城通道连接,将中心城的经济流吸引入片区。 4、支持城市用地TOD莫式开发,在地铁站点周围形成各级组团中心。结合地铁交通站点布设公交首末站,形成有轨交通和常规公交的快速转换。 5、合理配建交通附属设施,采用社会停车场和小区停车位部分对外开放相结合的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