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际吸引
第四章-人际吸引PPT课件
人际吸引的原则
强化原则
社会交换原则
联接原则
人际吸引的基础:奖赏
强化原则
强化是学习 论的一项基 本原则,运 用到人际吸 引中,就是 我们喜欢能 给予我们奖 励的人。
联接原则
我们喜欢那些 与美好经验联 结在一起的人 ,而厌恶那些 与不愉快经验 联结在一起的 人。
社会交换原则
对于一个人的 喜欢与否,是 基于成本与利 益所做的评价 。当认识到从 人际交往中得 到的报酬超过 成本时,便会 喜欢和我们交 往的人。
• 人际吸引是人际关系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人际
吸引的程度反映了交往双方心理距离的远近,而人 际吸引的程度则取决于各自从对方获得需要的满足 程度。一般来说,相互满足程度愈高,心理距离就 愈近,因而人际吸引力就愈大;相互满足程度愈低, 心理距离就愈远,因而人际吸引力就愈小。
• 第二阶段:认同认同是通过知觉、想象、思维、记忆等认识 活动,接纳和内化交往对象的行为及表现。当我们专注于某 一交往对象并对之产生好感时,就会主动地接近他,加倍地 关心有关他的信息,于是通过信息的传递增加了对他的认同。
• 第三阶段:相容。相容是通过喜欢、亲切、同情、热心等 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相容主要是指情感的相容。凡是 能驱使人们之间的接近、合作、联系的情感,都称之为结 合性情感。
第四章 人际吸引
内容摘要
1 人际吸引概述 12 影响人际吸引的外在因素 3 影响人际吸引的心理因素 14 人际的深层次吸引——人格魅力
一、人际吸引概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人际吸引的含义
• 人际吸引(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是个 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 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第四章人际吸引
(二)合理地接近他人(tārén),增加与人交往的机会
精品资料
(三)管理(guǎnlǐ)好自己的第一印象 1. 第一印象50%以上内容与外表有关,体态、气质、神情、 衣着等。 2. 约40%的内容与声音,语调、语气、语速、节奏等。
精品资料
(四)人际魅力中的 天时、地利、人和 1.天时:患难见真情,雪中送炭 2.地利:环境、场合(chǎng hé) 3.人和:针对不同的人采取的不同策略
3、联结原则 人们喜欢那些与美好经验联结在一起的人,厌恶那些与不愉快经验联结
在一起的人。
精品资料
(三)社会关系(shèhuìguān xi)的四种模式
1、费斯克模式(móshì)
共享:由团体成员共享情感与资源,不分彼此
权威排序:依据年龄、阶层、地位等形成不
对等的权威与顺从关系
对等互惠:双方平等,强调对等回报与交易的
第四章 人际(rén jì)吸引
人际吸引(xīyǐn),是人际关系中最关键 的核心问题。
精品资料
第四章 人际(rén jì)吸引
一、人际吸引的形成机理 二、人际吸引的基本(jīb(hù xiāng)吸引
(1)亲和动机(dòngjī)(亲和需求、亲密需求) (2)为了克服寂寞
影响。 1. 外表(外貌式吸引)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与“爱美之心,人皆 有之” 晕轮效应 生活中并不是人人都长得漂亮 气质、风度、修养
精品资料
为什么外表(wàibiǎo)吸引如此重 要?
• 以进化的观点来说男人被赋予关注未来伴侣年轻、健康以及 美貌的繁衍意识。对于女人,生殖成功更多地取决于对资源 的关注。
寂寞是指当人们的社会关系缺乏某些重 要的成分时所引起的一种主观上的不愉 快感
第四章人际吸引优品ppt
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与谁在一起并不重要。
❖ 第二种是社会比较假设:人们希望与自己处于相同境地的人比 较个人的感受和反应。与第一种假设不同的是,该假设认为感 到恐惧的人只想与面对类似情景的他人建立关系。
如社会比较假设所推论的,感到害怕的被试更愿意与和自己境遇 相同的人在一起等待,正如Schachter自己总结的一句话:“痛苦对伴侣 并非不加选择,它只喜欢与痛苦为伴。”(1959)
(Peplau&Perlman)
“谁容易体验到孤独?” ❖ 特定的童年经历可能使某些个体更易产生孤独体验。 ❖ 对于成年人,低自尊和孤独感有显著相关(Bentler,1991)。 ❖ 已婚者相对而言则不大容易感到孤独(Stack.1998)
❖ 孤独感还和年龄有关。
Company Logo
18岁以下青少年 45岁到54岁人群 55岁及以上人群
❖ 为什么人们如此需要和他人相伴呢?一个原因可能是寻求关系的需 要,也就是需要和他人相伴的倾向。(Perlman,1998)
Company Logo
在20世纪5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开始进行一系列重要的实验,试 图解释人们为什么有寻求人际交往的需要。
❖ Stanley Schachter(1959)开始假设人们寻求关系以消除恐惧感。
Company Logo
所有的婴儿对最初照顾他们的人都有一种依恋。但这种依恋 的性质可能会有所不同。Mary Ainsworth和她的同事(1978)确定 了婴儿和父母之间的三种主要依恋类型:
❖ 安全型(secure):当父母经常在身边而且回应婴儿的需要时, 通常发展出安全型依恋。
❖ 回避型(avoidant)当父母不回应婴儿的需要甚至拒绝时,婴儿 最初可能“抗议”缺乏关注,但是最后可能会“疏远”照顾者。
第四章人际吸引PPT课件
.
36
• 研究表明,互补因素的吸引往往发生在感情深厚 的朋友之间,特别是在异性朋友和夫妻之间。
• 克克霍夫(Kerckhoff,1962)等人的研究表明对 于短期伴侣来说,推动吸引的动力主要是相似的 价值观念,而驱使长期伴侣发展更亲密的关系的 动力主要是需要的互补。
• 因此克克霍夫提出择偶的过滤假说,两个不相识 的男女结合成为终身的伴侣,必须经过几道过滤 关卡。
.
44
(五)关系退化的原因
•空间上的分离 •新朋友代替了老朋友 •逐渐不喜欢对方人格上的某些特点 •交换回报水平的变化 •妒忌或批评 •对与第三方的关系不能容忍 •泄密 •对方需要时不主动帮忙 •没表现出信任、积极肯定、情感支持等行为 •一方的喜好标准发生了改变
.
45
第四章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人际吸引 二、思考题 1、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 2、怎样提升自己的人际吸引力?
.
46
.
23
二、人际吸引的基本形式
(二)诱发性吸引
2. 才能 “有实力才有魅力”与“木秀于林,风必 摧之”
.
24
(二)诱发性吸引
2. 才能 启示: ➢ 提高和增强自己的才能与学识。 ➢ 谦逊、率真、自然。 ➢ 不要太锋芒毕露,注意策略 。
.
25
(二)诱发性吸引
3. 性格品质(个人品质吸引)
➢ 来自性格品质的吸引力比外貌更持久、 深刻、稳定。
.
31
• 在相似的因素中最主要的是态度因素。人们喜欢 一起工作的人同时更喜欢那些态度相似的人。对 社会的重大事件的看法比较一致的人,在感情上 更加融洽,即志同道合。
• 研究表明好朋友之间对重要的价值对象,都有类 似的态度。纽科姆的研究表明在相处的初期,空 间距离决定了人们之间的吸引,到了后期相互吸 引发生了变化,彼此间的态度和价值观点越是相 似的人,相互吸引力越大。
第四讲 人际吸引3
三、人缘型个性特征与嫌弃型个性特征
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对人一视同仁,富于同情心; 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对人一视同仁,富于同情心; 热心班级集体活动,对工作非常可靠和负责; 热心班级集体活动,对工作非常可靠和负责; 持重、耐心、忠厚老实; 持重、耐心、忠厚老实; 热情、开朗,喜欢交往,待人真诚; 热情、开朗,喜欢交往,待人真诚; 聪颖,爱独立思考,成绩优良,乐于助人; 聪颖,爱独立思考,成绩优良,乐于助人; 重视自己的独立性和自治,且有谦逊的品质; 重视自己的独立性和自治,且有谦逊的品质; 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有审美的眼光和幽默感,但不尖酸、刻薄; 有审美的眼光和幽默感,但不尖酸、刻薄; 温文尔雅,端庄、仪表美。 温文尔雅,端庄、仪表美。
是对他人作肯定性评价的倾向; 是对他人作肯定性评价的倾向; 前提和基础) (前提和基础)
依吸 引程 度的 不同
爱情 喜欢
合群
(二)人际吸引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交往 接纳 认同 知觉
二、人际吸引的基本规律
接近吸引律; 接近吸引律; 互惠吸引律; 互惠吸引律; 喜欢回馈吸引律; 喜欢回馈吸引律; 需求互补吸引律; 需求互补吸引律; 诱发吸引律; 诱发吸引律; 能力吸引律; 能力吸引律; 个性品质吸引律
人缘型个性特征
三、人缘型个性特征与嫌弃型个性特征
自我中心,只关心自己; 自我中心,只关心自己; 对班集体的工作缺乏责任感,敷衍了事; 对班集体的工作缺乏责任感,敷衍了事; 虚伪、固执、爱吹毛求疵; 虚伪、固执、爱吹毛求疵; 不尊重他人,操纵欲、支配欲强; 不尊重淡漠、孤僻、不合群; 有敌对、猜疑和报复的性格; 有敌对、猜疑和报复的性格; 行为古怪,喜怒无常,粗鲁、神经质; 行为古怪,喜怒无常,粗鲁、神经质; 狂妄自大,自命不凡。 狂妄自大,自命不凡。
第四章 人际吸引
1968年,心理学家安德逊研究指出,在 人际关系中最受欢迎的十项人格特质依次排 列为: (1)诚恳、 (2)诚实、 (3)理解、(4)忠诚、 (5)守信、 (6)可靠、(7)聪明、 (8)关怀、 (9)体谅、(10)热情。
• 选择交往的人格特质
• • • • • • • • • • • 1、值得信赖89% 2、待人忠厚88% 3、热心且富同情感82% 4、爱帮助人76% 5、诚恳坦率75% 6、有幽默感72% 7、肯花时间陪我62% 8、个性独立61% 9、健谈59% 10、有智慧58% 11、有社会良心49%
Diagram
不受人欢迎的个性特征
什么样的个性特点不受欢迎呢?一般而言, 阻碍人际吸引的个性特征主要有:不尊重他人, 以自我为中心,过于功利,过于依赖,以及妒忌 心强、自卑、偏激、退缩、内向不合群、充满敌 意等。
(二)相似性
• 研究表明,人们喜欢那些和自己相似的人。相似性包括:(1)信念、 价值观和个性特征的相似性;(2)吸引力的相似性;(3)社会地位的相 似性;(4)年龄的相似性。这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里的相似性不是 实际的相似性,而是感知到的相似性。
人际吸引的原则
强化原则
社会交换原则
联接原则
强化原则 强化是学习论 的一项基本原 则,运用到人 际吸引中,就 是我们喜欢能 给予我们奖励 的人。
联接原则 我们喜欢那些与 美好经验联结在 一起的人,而厌 恶那些与不愉快 经验联结在一起 的人。
社会交换原则 我们对于一个人 的喜欢与否,是 基于成本与利益 所做的评价。当 我们认识到从人 际交往中,得到 的报酬超过成本 时,便会喜欢和 我们交往的人。
第四章
人际吸引
内容摘要
1 一、人际吸引概述
第四章人际吸引
• 当双方的需要以及对方的期望正好成为互补性 (complementarity)关系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吸 引。 • 例如,独立性较强的人,往往喜欢和依赖性较强 的人呆 在一起;脾气急噪的人往往喜欢和脾气温 和的人呆在一起,从而使双方关系更为协调,各 人的特点正好适合对方的需要,各得其所。因为 人们都有一种自我完善的倾向(Buss,1984)。
3、中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类型
既有关系与交往关系(加科布)
情感关系、工具关系与混合关系(黄光国) 需求法则、公平法则、人情法则
家人关系、熟人关系和生人关系(杨国枢) 责任 人情 利害 核心区、可靠区及有效区(阎云翔)
(四)关系的发展 1、社会交换 2、自我表露 3、关系的发展
1、社会交换
(三)互动式吸引 启示: 寻求同类意识 使用同意策略 心理换位
(三)互动式吸引 4. 互补(互补性吸引):互补性吸引是 指交往双方在需求利益、能力特长、性格 气质、思想观念等方面相辅相成而形成的 人际吸引。 “刚柔相济”
(三)互动式吸引 突出互补因素 要注重不同性别、年龄、气质、性格、 能力、学识、经验的搭配
3、关系的发展 (1)勒温格关系发展理论 第一步:单向注意阶段 第二步:表面接触阶段 第三步:相互卷入
(2)阿特曼社会渗透理论 A、定向阶段 B、情感探索阶段 C、情感交流阶段 D、稳定交往阶段
二、人际吸引的基本形式
(一)情境式吸引 1. 时间条件——时机
二、人际吸引的基本形式
(一)情境式吸引 2. 空间距离
(四)人际魅力中的 天时、地利、人和 1.天时:患难见真情,雪中送炭 2.地利:环境、场合 3.人和:针对不同的人采取的不同策略 对老人:懂礼貌、恭敬 对孩子:平等、和蔼 对男士:豪爽、大度 对女士:有爱心、有绅士风度
第四章 人际吸引
第一组
第二组
结果表明,在高恐惧的情况下,有63%的被试愿意和其他人一起等, 而在低恐惧的情况下,只有33%的被试愿意和其他人一起等。
Company Logo
“心怀恐惧的人通常希望他人的陪伴,那么他们究竟想从这种陪伴中获得什么呢?”
下面的两种假设哪种更合理?
“人们的时间花在哪里” 研究表明,几乎四分之三的非睡眠时间人们都是和其他人一起 度过的。只有在做家务、洗澡、听音乐或者在家学习的时候人们才 更可能独自一人。(Reed Larson,1982)
为什么人们如此需要和他人相伴呢?一个原因可能是寻求关系的需 要,也就是需要和他人相伴的倾向。(Perlman,1998)
Company Logo
竞争力
“通常我们喜欢那些社交能力强、聪明和富竞争力的个体。” 一个关于竞争力重要性的证实来自对健谈者的研究(Aronson,1966)。 在研究中,大学生被试对健谈者和不善言辞者进行描述。他们报告那 些谈论自己太多的人或者总是谈一些琐碎、陈腐的事情的人最令人厌 烦。那些在谈话中过于被动、单调乏味或者过于严肃的人也很不受欢 迎。
——大卫
“希望你知道我并没有太生你的气,不憎恨你。你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和安慰,对此我感 到非常心痛。所有的爱都包含在这里”
——劳拉
“他也是我们学校的学生,一共有33名学生死亡。应该公平地为所有人的死亡哀 悼。” ——克里斯-车巴克
Company Logo
“人是社会性动物,人们大多数时间都是与他人一起度过.”
第四讲
人际吸引
导语:马加爵vs.赵承熙
“暴躁的脾气加上社会排斥.”
Company Logo
“你没能得到必要的帮助,知道这个事实的时候,感到非常悲哀。希望你家人能尽快得 到安慰并恢复平静。上帝的恩宠……”
第四章-人际吸引
爱情。亲合是较低层次的人际吸引,喜欢是中
等程度的吸引,爱情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强烈的人际吸引形式。
人际吸引的原则
强化原则
社会交换原则
联接原则
人际吸引的基础:奖赏
强化原则 强化是学习 论的一项基 本原则,运 用到人际吸 引中,就是 我们喜欢能 给予我们奖 励的人。
联接原则 我们喜欢那些 与美好经验联 结在一起的人 ,而厌恶那些 与不愉快经验 联结在一起的 人。
养等等。
1968年,心理学家安德逊研究指出,在 人际关系中最受欢迎的十项人格特质依次排 列为: (1)诚恳、(2)诚实、(3)理解、(4)忠诚、 (5)守信、(6)可靠、(7)聪明、(8)关怀、 (9)体谅、(10)热情。
• 选择交往的人格特质
• • • • • • • • • • • 1、值得信赖89% 2、待人忠厚88% 3、热心且富同情感82% 4、爱帮助人76% 5、诚恳坦率75% 6、有幽默感72% 7、肯花时间陪我62% 8、个性独立61% 9、健谈59% 10、有智慧58% 11、有社会良心49%
• 吸引力的标准:两性都仰慕异性表现出娃娃脸的特征
女性特征为大眼睛,小鼻子尖下巴,丰满的双唇。
男性特征为结实的下颚和宽阔的前额。
• 什么样的面孔最漂亮
案例研究:平均脸孔最漂亮吗?
案例研究:熟悉的脸孔才最漂亮
• 腰臀比例 • 女性最佳比例为正常体重状态下的0.7 • 男性为0.9。
外表吸引力 • “美的就是好的” • 人们经常会下意识的把一些正面的品质加 到外表漂亮的人头上,如聪明、善良、诚 实、机智等等。
能驱使人们之间的接近、合作、联系的情感,都称之为结
合性情感。 • 第四阶段:外化。外化也就是交往的实际行为。一般地说, 交往的初期,双方会尽力约束自己,并努力通过行为来显 示自己的诚意,表明自己愿意与对方交往。随着交往水平 的提高,双方的关系就会发展到心理上相互依附的高级阶 段,相互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人际吸引(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一种肯定形式。
人际吸引按其强度由低 到高分三个层次:
生活中人们愿意与 喜欢的人待在一起。
交往双方人际间彼此吸引的过程。 亲密的人际关系取决于双方的意愿, 否则建立不起良好人际关系 。
二、影响喜欢的因素
1、接近性与喜欢
接近性指人们由空间上接 近 而产生的人际吸引。在交往 初期作用明显。
突出自己,挑前面位子坐
1) 敢为人先;敢上人前; 2)敢于把自己置于众目睽睽之下。
放大自己在众人眼中的比例, 3)增强反复出现率,强化作用!
有关成功的一切都是显眼的!
3、相似与喜欢
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人们在年龄、性别、职业、兴趣、态度、信
仰、价值观等方面的类似。其中态度越相似越 容易产生吸引。
原因:
仪表吸引主要指人的 容貌、形体吸引。包 括五官端正、四肢匀称、肤色健康、体魄健壮 等。
仪表吸引——女性的躯体自信
“美丽比一封介绍信更有推荐力” ——亚里士多德
对自己身体及外貌的评价 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反应出个 人对自己的评价及自信、自 卑的程度。
形体美可以弥补长相的不足
不雅的风度为个人魅力减分
• 爱需要包容、理解、体谅。会用建设 性的方式去解决冲突。沟通是非常有 效的方式。
“爱情诚信公约”
1.双方要对彼此信任、真诚,原则上不能欺骗对方,善意的谎言除外。
2.心里喜欢对方时,就要大声说出来;发现对方身上的缺点也要告诉对 方。
3.遇见一方有事,或者电话没电要事先通知另外一方,以免对方担心, 看到手机上有未接电话应该马上回复。
拒绝爱的能力
————你会拒绝他人的爱吗
• 你是博爱还是对爱一概避而远之? • 拒绝爱时你够果断吗? • 拒绝爱时你够智慧吗?
人际吸引教案讲稿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际吸引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人际沟通技巧。
3. 帮助学生认识到人际吸引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人际吸引的概念和特点。
2. 人际吸引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人际吸引的技巧和方法。
2. 如何在人际交往中保持良好的心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人际吸引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人际吸引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经历和感受。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人际吸引的概念和特点,包括:a. 人际吸引的定义:指个体在交往过程中,对他人产生好感、亲近和喜爱的心理现象。
b. 人际吸引的特点:相互性、倾向性、动态性、条件性。
2. 教师讲解人际吸引的技巧和方法,包括:a. 良好的第一印象:注重仪表、礼貌待人、微笑、自信等。
b. 共同点:寻找与他人的共同兴趣、价值观、经历等。
c. 良好的沟通:倾听、表达、反馈等。
d. 适度的赞美:真诚地赞美他人,关注他人的优点。
e. 自我展示:适度地展示自己的优点和特长。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几个典型的人际吸引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际吸引因素。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实践环节1.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人际交往场景,运用人际吸引的技巧和方法。
2. 教师观察并给予点评,指导学生改进。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际吸引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人际吸引的概念、特点、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人际吸引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1. 部分学生对人际吸引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
2. 学生在实际运用人际吸引技巧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对人际吸引概念和特点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第4章_心理交往中的人际吸引
4
知觉者身上的一些特点 c.人际知觉具有投射性。 c.人际知觉具有投射性。 人际知觉具有投射性 我们在人际知觉的知觉结果中, 即:我们在人际知觉的知觉结果中,往往投射 着自己的动机、态度、 着自己的动机、态度、情感和经验等 。
5
② 期望和人际知觉效应 会影响人际知觉过程。 会影响人际知觉过程。
期望的影响:在交往中,我们喜欢一个人, 期望的影响:在交往中,我们喜欢一个人,就 会从他身上看到我们想要看到的东西; 会从他身上看到我们想要看到的东西;我们不 喜欢一个人, 喜欢一个人,则会从他身上看到我们所不喜欢 的东西。 的东西。 首因效应使人从第一次的交往即断定了此人, 首因效应使人从第一次的交往即断定了此人, 使人从第一次的交往即断定了此人 将此人的本质面目与第一次印象等同起来。 将此人的本质面目与第一次印象等同起来。 近因效应使人仅仅加工最近一次的信息 使人仅仅加工最近一次的信息, 近因效应使人仅仅加工最近一次的信息,自认 为他人就是这些特征的“合成物” 为他人就是这些特征的“合成物”。
7
③ 被知觉者的内隐动机与外在行为是否一致 也
会影响人际知觉过程。 会影响人际知觉过程。
8
3. 提高人际知觉的准确性
听其言。即听准对方所说的话的含义, 听其言。即听准对方所说的话的含义,并善于 弦外之音” 听“弦外之音”。 观其行。 观其行。 察其色。 察其色。 通过训练提高人际知觉的准确性: 通过训练提高人际知觉的准确性:一方面澄清 头脑中关于人的生理特点与心理特点相关的观 另一方面加强自知的训练, 念;另一方面加强自知的训练,学会从别人的 角度看自己。 角度看自己。
10
2. 人际吸引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人际吸引的形成和发展由四个阶段组成:知觉、认同、 人际吸引的形成和发展由四个阶段组成:知觉、认同、 接纳和交往。 接纳和交往。
第4章 人际关系
克拉克和米尔斯区分了两种类型的关系 交换关系和共有关系的概念
阿隆提出自我延伸的概念(self-expansion) 阿隆认为,在亲密关系中一个人会逐渐把对方看成 自己的一部分。
四、密切关系
(一)密切关系的特征
(1)相互依赖 (2)共同活动 (3)打破心理界限,对方成为自己个人 心理的一部分 (4)交往动机由注重交易转为追求共享 (5)亲密感 (6)承诺
2. 西方人际关系研究模式
(1)费斯克模式
共享:由团体成员共享情感与资源,不分彼此
权威排序:依据年龄、阶层、地位等形成不 对等的权威与顺从关系
对等互惠:双方平等,强调对等回报与交易的 平衡
市场定价:双方基于理性,进行得失衡量,考 虑成本与收益的比率,商业关系往往如此
(2)克拉克与米尔斯模式
交换关系
注重公平
沙赫特(Schachter)用社会比较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 人们通过社会比较获得有关自己和周围世界的知识。 米勒(Miller,1984)则进一步认为,人们不仅通过 社会比较来判断自己的能力和自我概念,还通过它获 取有关自己的情绪甚至朋友选择方面的信息。
(2)焦虑与亲和需要 焦虑由非现实的,无法确定的原因引起的。沙诺夫
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
社会工作系--刘琰
@版权所有 2015/6/25 Thursday
人际关系的六种取向
需要
行为倾向
主动
被动
包容
主动与他人交往,积极 期待他人接纳自己,退
参与社会生活
缩、孤独
支配
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 期待他人指导,愿意追
权力
随他人
情感
对他人喜爱、友善、同 对他人显得冷淡,负性
情,主动对他人表示亲 情绪较重,但期待他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实爱-- 他们同意“在选择爱侣前,要先做好计划。”
◆利他爱-- “爱他(她),我甘愿付出一切”。
◆游戏爱--¡°我在同一个约会时,要避免让另一个看到。”
3.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Romeo & Juliet effect):
如果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恋爱的双方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心理学家德瑞斯
3
(2)有多少人想在大学4年谈恋爱?
(3)有多少人不想在大学谈恋爱?
2.爱情三因论
爱情三因论:
Sternberg(1986)认为,爱情由三种不同的成分组成:
亲密(intimacy):是指关系中亲近、温暖的感觉。也存在于较深的友谊关系中。
激情(passion):浪漫与情欲。
承诺 (decision/commitment):决定爱一个人长期关系的承诺。
阿伦森等的实验
1961年的肯尼迪
※年轻、英俊、机敏、诙谐、有魄力、体格健壮、有毅力
※求知欲很强的学者、政治策略家、战争英雄
※有一位美丽而有才华的妻子,两个可爱的孩子,一个团结而有才智的大家庭
※几乎所有故事书的主角
※其声誉在“猪湾”惨败后达到最高点
同理,克林顿的支持率在发生桃色事件之后不降反升。
规则4
人被认为拥有与外貌毫不相干的优秀品质,如健康、智力等。
美貌的辐射效应
ndy & H.Sigall(1974年)
向男性被试呈现一篇关于电视影响社会的短文,并且告诉被试短文的作者都是女性,让被试对短文质量作出评价。短文的
客观质量有好坏两种。
实验分为三组:魅力组(短文附有作者照片,一个公认很有魅力的女性)、无魅力组(所附的照片则是没有魅力的女性)
➢熟悉引起喜欢
扎琼克(R. Zajonc,1968)向学生们展示了他人的面部照片,有些图片被呈现达25次之多,有些则仅仅被呈现一两次。 结果发现,一个人的照片被呈现次数越多,被试对照片就越喜欢,对照片上的人也是越喜欢(见下图)。 (一)熟悉效应
➢熟悉对象的性质与喜欢 熟悉不是影响喜欢的唯一变量。所接触对象的性质,也影响着人们喜欢的程度。 D.Perlman & S.Oskamp 与1971选择三种类型的人的照片作为研究素材。一类为正面人物,一类为穿着运动服的中性人物,另一类 则为反面人物。结果表明,熟悉增加了被试对于正面与中性对象的喜欢水平,但对于反面对象,却没有这 种效应 .
2.外貌吸引力
“我们应该更注重心灵
而不是外表。”
“人格的魅力胜过任何
----伊索
介绍信。”
-----亚里斯多德
外貌的作用有多大
※很大很大!!!
※晋升机会、薪酬等级、学习成绩等均受其影响。
※人们对外貌有吸引力的人评价较高,即“美即是好”的刻板印象。
★外貌魅力会引发明显的辐射效应(radiating effect),使人们对高魅力者的判断具有明显的倾向性。有吸引力的
人际吸引的规则 (二)邻近效应 ◆地理位置的接近会增加亲密性 ◆为什么地理位置的临近就会让我们喜欢上对方?
-接近性增加了熟悉性 -接近性常常与相似性联系在一起 -人们能从居住接近的人将要居住、工作或学习的地点,也就意味着我们朝向那些对我们生命有意义的人迈出了一大步。 我们选择了一个地点同时也选择了即将遇到的人。 人际吸引的规则
爱要如何说出口? 困惑三
如何拒绝不喜欢 的追求者?
困惑四 选择什么样的恋人?
☆生物因素 ☆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 ☆心理因素 生物因素 年龄 身体健康状况 身高和外貌 社会因素 双方的家庭情况 父母的婚姻是否幸福 是不是有道德的人 对方的童年是否幸福 是否受过正常的教育等 心理因素
据调查得出:幸福美满的家庭,爱情和谐至少要有以下三种保证:相互了解、地位背景相配、气质类型相投。 相似原则:强调两个人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兴趣、生活习惯、文化层次、经济状况等方面要相似,关键是“志同道合”。
人际吸引的规则 规则5
3.性格特点 安德森(Anderson,1968)
人际吸引的规则 规则6 (四)相似原则 ※人们倾向于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
◇人口特征的相似性,如性别、种族背景、宗教、出生地、社会阶层以及年龄等。 ◇态度的相似性,如价值观、兴趣、性格等。 (四)相似原则 ※我们喜欢与我们观点一致的人,因为 ◇获得社会证实的观点使我们获得良好感觉。 ◇我们尤其喜欢经过劝说而变得和我们观点一致的人,因为劝说别人改变观点让我们感到具有能力。 人际吸引的规则 规则7 (五)互补原则 互补的差异也会产生吸引力,当交往双方的需要和满足 途径正好互补关系,双方之间的喜爱程度也会增加。 关怀-依赖 自信武断-优柔寡断 支配-顺从 (五)互补原则 ※研究表明,互补因素增进人际吸引,往往发生在感情深厚的朋友之间,特别是在异性朋友或夫妻间。 ※克克霍夫(Kerckhoff, 1962)等人研究了已建立恋爱关系的大学生,对短期恋人来说,推动吸引力的主要因素是相似性, 相似的价值观念;而对长期恋人来说,发展更深切关系的动力主要是需要的互补。 (五)互补原则 ※Buss(1989)对37个文化群体的研究发现,在两性关系中男性更喜欢年轻的女性,而女性却更喜欢老一点的男性(西 班牙除外)。 Davis(1990)把这种现象叫做相貌换地位(looks-for-status):男性更喜欢年轻女性是因为她们漂 亮,而女性更喜欢老一点的男性是因为他们成熟且有地位。 ※Townsend和Levy(1990)用实验支持了这一结论,他们确实发现大学生中,一个男性只要有地位,他即使不漂亮也 能吸引女生;而没有地位的女生只要长相好,她依然吸引男性。但这一效应反过来在大多数情况下却不成立。 总结:人们喜欢什么样的人 ☆我们熟悉的人 ☆我们身边的人 ☆有技术、有才干、有能力,但又不是完美无缺的人 ☆外表吸引力高的人 ☆具有令人愉悦的个性品质(真诚、通情达理、善良等) ☆想法、观点、价值观与自己相似的人 ☆在某些方面与自己互补的人 二、爱 情 ★什么是爱情 ★大学生常见的爱情困惑 小调查 请问: (1)有多少人谈过恋爱或正在谈恋爱?
1
录音有四种:
录音一:智力测验答对92%的题目,学习好,受尊重,校报主编,校田径队队员
录音二:智力测验答对30%的题目,学习一般,校报校对员
录音三:录音一里的人将咖啡洒到身上
录音四:录音二里的人将咖啡洒到身上
被试的工作:
根据录音对上述四个人的可爱程度作出评价
结果:
录音三的人最有吸引力,录音四的人最没有吸引力
※爱要如何说出来?
※如何拒绝不喜欢的追求者?
※选择什么样的恋人?
※如何保鲜爱情?
※该将亲密关系控制在什么程度?
困惑 一
初恋时,
我们怎样读懂爱情?
爱情=喜欢?
喜欢与爱情是两种既相互密切关联但又各不相同的情感。
Rubin(1970,1974)密切联系又不同
喜欢
爱
受现实评价吸引
较多幻想
平静的情感
狂热
无情欲需求
(三)个人特征 ※能力 ※外表吸引力
※性格特点
1.能力 ※相同条件下,越有能力的人我们越喜欢。因为有能力的人让我们更正确而不犯错误;学习很多东西。 ※但团队中最有能力、最有头脑的人却不一定是最受欢迎的人。因为有非凡能力的人会让我们感到不安。 ※出了点错的优秀人更让人喜欢-犯错误效应。 阿伦森等的实验 请被试听一段录音
爱情关系:
3.爱情类型
加拿大社会学家约翰李(J.A.Lee)基于人们在爱情中的不同行为表现将男女之间的爱情分成六种不同的爱情类型。
◆浪漫爱-- 以“一见钟情”为典型。“当我一触到他(她)的手,我便知道爱情已经降临。”
◆占有爱-- 他们会说“当爱人稍不留意我,我便痛如刀割。”
◆朋友爱-- “最好的爱情是从友情中培养出来的。”
互补原则:是指双方在个性特点上有差异互补性,能有效地维持爱情的长久稳定。
以下对象慎重选择 好猜疑、心胸狭窄; 脾气暴躁; 裙角仔; 困惑五
爱情如何保鲜? 困惑六
该将亲密关系控制在什么程度?
5
③亲密。被爱情所裹挟的恋人,对对方有着高度的信赖,并且也有特殊的身体接触的需要。 谁在喜欢你? 1.对你格外关心,包括你的兴趣、爱好。 2.遇事征求你的意见,请你帮忙。 3.打探你的情况,尤其是隐私。 4.取得一点进步就与你分享。 5.在一起有说不尽的话。
6.经常向你借书。
7.常常与你唱反调,以寻开心。 8.情绪低落时,为你打气;情绪狂热时,为你泼冷水。 9.当你不修边幅时,提醒你。 10.两个人的空间距离缩短。 11.耳随其声,目随其人。 困惑二
情欲
可共享
独占、排他
与喜欢不同,爱情有如下三个最重要因素:
①依恋。卷入爱情的恋人对伴侣有着高度的依恋感,尤其在孤独时,会特意地去寻求伴侣的伴同和宽慰,而别人不能有同
样的慰藉作用。
4
②关怀与奉献。恋人之间彼此会高度关怀对方,愿意为对方不计回报地付出。同时感到让对方快乐和幸福是自己的责任, 并且对对方的不足表现出高度宽容。
考尔等人(R.Driscoll,1972)借名于莎士比亚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称这种现象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当人们被迫做出某种选择时,他们对这种选择会产生高度的抗拒心理,而这种心态会促使人们做出相反的选择,并实际
上增加对自己所选择的对象的喜欢。
(二)大学生在恋爱方面的困惑
※初恋时,我们怎样读懂爱情?
三种成分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是不同的。
三个要素各占一方,结合而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大小代表爱情的分量,三角形各边的不同长度则代表不同形
态的爱情。若三角形的形状越不像正三角,则表示三要素中的其中一个要素被特别凸显,这种爱情越不均衡。
不同类型的爱情关系
由于亲密、激情和承诺这三种成分在爱情当中所占的比例会不断的变动,斯腾伯格指出了八种不同类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