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佾第三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15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
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
“是礼也。”
• 【注释】 太庙:古代开国之君叫太祖,太祖之
庙就是太庙 鄹人之子:鄹,指孔子的出生地鄹邑, 因为孔子的父亲叔梁纥(音菏)曾经 做过鄹大夫,按照当时的习惯称呼就 可以称之为“鄹人”,因之“鄹人之 子”特指孔子。
-
3.14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 文哉!吾从周。”
• 【译文】
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 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 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 制度。”
-
• 【解析】:孔子对夏商周的礼仪制 度等有深入研究,他认为,历史是 不能割断的,后一个王朝对前一个 王朝必然有承继,有沿袭。遵从周 礼,这是孔子的基本态度,但不是 绝对的继承。
-
• 【解析】: 其一,“子入太庙每事问” 。在 太庙这样庄重肃穆的场所,不以专家自居,更 不指手画脚,轻率地批评祭祀活动的做法,反 映了孔子对周礼的恭敬态度。
• 其二,孔子对周礼的掌握主要源于书本理论, 孔子不厌其烦地“每事问”,就是想借此把礼 仪知识真正弄个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反映了 孔子对礼仪知识求真务实的态度。
-
• 王孙贾问孔子这个奥与灶的问题,是非常幽默 的,他的意思,是告诉孔子说,你老是跟诸侯 往来,我们这些士大夫如不在君王面前替你讲 几句好话,是没有用的呀!你拜访了诸侯,还 是该来向我们烧烧香。孔子却作正面的答法: “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中国人 宗教思想的精神。他说一个人真的做坏人、做 坏事,怎样祷告都没有用,任何菩萨都不能保 佑你。所谓自助天助,神是建立在自己的心中。 换句话说,人有人格,尤其需要心理上建立起 人格,不靠外来的庇护。同时也等于孔子答复 王孙贾说,这些手法我全知道,只是不屑于如 此而已。
论语·八佾第三
3.11~3. 15 主讲人: PPT制作: 资料收集:
-
3.11 或问谛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 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 【注释】
禘之说:禘,一种只有天子才能进行 的祭祀仪式。之,的。说,规定。 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指禘祭。 者,代词,人。之,往,到,行走。 也,语助词。 其如示诸斯乎:其,代词,指天下。 示,展示。诸,之于的缩写。斯,代 词手掌。乎,语助词。 指其掌:其,代词,指孔子。
-
• 【译文】:孔子到鲁国太庙,碰到什么都要问 (向人请教)。有人就说:“谁说那个鄹人之 子懂得礼?,他到了太庙什么都要问。”孔子 听到,说:“(不懂就问)这正是礼啊。”
• 李敖的解释,“子入太庙,每事问”的“每事 问”用的是一种反问语气——这个“问”是反 问。孔子作为一个公认的懂得礼的人,他进了 太Fra Baidu bibliotek有可能“每事问”吗?明显不可能 。合理 的解释是,他对太庙里搞的礼不以为然,带着 讽刺的意思问人:“礼是这样的吗?”,而当 他听到有人以他进太庙“每事问”说他不知礼, 他说的“是礼也。”应该是“是礼耶?”—— “这是礼吗?”或者“礼是这样的吗?”
• 其三,大家都承认孔子是礼仪专家,孔子也确 实懂得比别人多,但进了太庙,还要不断请教 有关人员,说明他谦逊好学,他是用自己的行 为给别人包括他的学生做表率。反映了孔子为 人谦逊和为人师表的品质。
-
谢谢观赏!
-
-
• 【译文】:有的人问 • 【解析】:孔子知道 禘祭的规定,孔子说: 禘祭的规定,却说不 “我不知道啊,知道 知道,是在装糊涂告 禘祭规定的人行于天 诫那些人,只有遵守 下啊,天下就如同展 礼仪制度的规定,才 示它在这里啊!”边 能行于天下而无往不 说边指自己的手掌。 利。
-
3.12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 【译文】 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 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孔子说: “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那 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
-
• 【解析】:孔子并不过多提及鬼神之事, 如他说:“敬鬼神而远之。”所以,这 一章他说祭祖先、祭鬼神,就好像祖先、 鬼神真在面前一样,并非认为鬼神真的 存在,而是强调参加祭祀的人,应当在 内心有虔诚的情感。这样看来,孔子主 张进行的祭祀活动主要是道德的而不是 宗教的。
-
3.13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 也。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
无所祷也。”
• 【译文】
王孙贾问道:“‘与其向比较尊 贵的祭祀场所“奥”祈祷保佑, 不如向并不尊贵但五祀之一的 “灶神”祈祷保佑’,这是什么 意思?”孔子说:“这话不对。 如果犯了滔天大罪,向什么神祈 祷也没用了。”
-
• 【解析】:为什么古代的人们拜灶神?如 果以政治哲学的思想来讲。“民以食为 天”,这是管子讲的名言。因为饮食最值 得重视,值得注意,所以拜灶神。灶神, 连吃饭都要管。据说灶神一年到头,不但 对家里人的行为要管,连在心里起了好念 头,或动过歪脑筋,他都会记录下来,到 一年终了:上天报告好坏。
• “奥”是古代的家神,我们中国古代的 神——宗教很妙,代表中国政治组织的理 想。家里有家长,就有家神。
3.15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
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
“是礼也。”
• 【注释】 太庙:古代开国之君叫太祖,太祖之
庙就是太庙 鄹人之子:鄹,指孔子的出生地鄹邑, 因为孔子的父亲叔梁纥(音菏)曾经 做过鄹大夫,按照当时的习惯称呼就 可以称之为“鄹人”,因之“鄹人之 子”特指孔子。
-
3.14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 文哉!吾从周。”
• 【译文】
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 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 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 制度。”
-
• 【解析】:孔子对夏商周的礼仪制 度等有深入研究,他认为,历史是 不能割断的,后一个王朝对前一个 王朝必然有承继,有沿袭。遵从周 礼,这是孔子的基本态度,但不是 绝对的继承。
-
• 【解析】: 其一,“子入太庙每事问” 。在 太庙这样庄重肃穆的场所,不以专家自居,更 不指手画脚,轻率地批评祭祀活动的做法,反 映了孔子对周礼的恭敬态度。
• 其二,孔子对周礼的掌握主要源于书本理论, 孔子不厌其烦地“每事问”,就是想借此把礼 仪知识真正弄个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反映了 孔子对礼仪知识求真务实的态度。
-
• 王孙贾问孔子这个奥与灶的问题,是非常幽默 的,他的意思,是告诉孔子说,你老是跟诸侯 往来,我们这些士大夫如不在君王面前替你讲 几句好话,是没有用的呀!你拜访了诸侯,还 是该来向我们烧烧香。孔子却作正面的答法: “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中国人 宗教思想的精神。他说一个人真的做坏人、做 坏事,怎样祷告都没有用,任何菩萨都不能保 佑你。所谓自助天助,神是建立在自己的心中。 换句话说,人有人格,尤其需要心理上建立起 人格,不靠外来的庇护。同时也等于孔子答复 王孙贾说,这些手法我全知道,只是不屑于如 此而已。
论语·八佾第三
3.11~3. 15 主讲人: PPT制作: 资料收集:
-
3.11 或问谛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 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 【注释】
禘之说:禘,一种只有天子才能进行 的祭祀仪式。之,的。说,规定。 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指禘祭。 者,代词,人。之,往,到,行走。 也,语助词。 其如示诸斯乎:其,代词,指天下。 示,展示。诸,之于的缩写。斯,代 词手掌。乎,语助词。 指其掌:其,代词,指孔子。
-
• 【译文】:孔子到鲁国太庙,碰到什么都要问 (向人请教)。有人就说:“谁说那个鄹人之 子懂得礼?,他到了太庙什么都要问。”孔子 听到,说:“(不懂就问)这正是礼啊。”
• 李敖的解释,“子入太庙,每事问”的“每事 问”用的是一种反问语气——这个“问”是反 问。孔子作为一个公认的懂得礼的人,他进了 太Fra Baidu bibliotek有可能“每事问”吗?明显不可能 。合理 的解释是,他对太庙里搞的礼不以为然,带着 讽刺的意思问人:“礼是这样的吗?”,而当 他听到有人以他进太庙“每事问”说他不知礼, 他说的“是礼也。”应该是“是礼耶?”—— “这是礼吗?”或者“礼是这样的吗?”
• 其三,大家都承认孔子是礼仪专家,孔子也确 实懂得比别人多,但进了太庙,还要不断请教 有关人员,说明他谦逊好学,他是用自己的行 为给别人包括他的学生做表率。反映了孔子为 人谦逊和为人师表的品质。
-
谢谢观赏!
-
-
• 【译文】:有的人问 • 【解析】:孔子知道 禘祭的规定,孔子说: 禘祭的规定,却说不 “我不知道啊,知道 知道,是在装糊涂告 禘祭规定的人行于天 诫那些人,只有遵守 下啊,天下就如同展 礼仪制度的规定,才 示它在这里啊!”边 能行于天下而无往不 说边指自己的手掌。 利。
-
3.12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 【译文】 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 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孔子说: “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那 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
-
• 【解析】:孔子并不过多提及鬼神之事, 如他说:“敬鬼神而远之。”所以,这 一章他说祭祖先、祭鬼神,就好像祖先、 鬼神真在面前一样,并非认为鬼神真的 存在,而是强调参加祭祀的人,应当在 内心有虔诚的情感。这样看来,孔子主 张进行的祭祀活动主要是道德的而不是 宗教的。
-
3.13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 也。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
无所祷也。”
• 【译文】
王孙贾问道:“‘与其向比较尊 贵的祭祀场所“奥”祈祷保佑, 不如向并不尊贵但五祀之一的 “灶神”祈祷保佑’,这是什么 意思?”孔子说:“这话不对。 如果犯了滔天大罪,向什么神祈 祷也没用了。”
-
• 【解析】:为什么古代的人们拜灶神?如 果以政治哲学的思想来讲。“民以食为 天”,这是管子讲的名言。因为饮食最值 得重视,值得注意,所以拜灶神。灶神, 连吃饭都要管。据说灶神一年到头,不但 对家里人的行为要管,连在心里起了好念 头,或动过歪脑筋,他都会记录下来,到 一年终了:上天报告好坏。
• “奥”是古代的家神,我们中国古代的 神——宗教很妙,代表中国政治组织的理 想。家里有家长,就有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