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则课件(长春版)
合集下载
论语八则优秀教学课件28张
——这里讲的是教的方法。
(一)诵读篇
三读文句,读出感悟
这句式回答问题 。
“我喜爱 懂得了(感受到了)
,因为这句话让我 ”
(二)欣赏篇
这八则语录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学习方法2、学习态度3、品德修养4、教育方法
请分别就这四个方面各举一例,先自主思考,后小组 交流
1、默: 默默地。
2、识:zhì,记忆,记住。 3、而:第一个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
第二个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出。 4、厌:满足。 5、诲: 教导。
孔子说:“默默地记在心里,学习从不满足,教导 别人从不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 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1、学:第一个“学”是死读书,死记硬背的 意思;第二个“学”指认真学习。
2、思:第一个指思考,动脑筋;第二个指空想。
3、而: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相当于 “却”、“可是”。
4、罔:感到迷惑 。 5、殆:精神松懈而无所得。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 惑而无所得;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精神松 懈而无所得。”
不耻下问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
练习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之” :
1.学而时习之 之,指学到的东西。
2.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之,代孔子的训言,第二个之代事物。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之,代词,它。
4.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之,代词,代孔文子。
1、 何以:“以何”的倒装,凭什么。 2、而: 表示并列,可不译。
(一)诵读篇
三读文句,读出感悟
这句式回答问题 。
“我喜爱 懂得了(感受到了)
,因为这句话让我 ”
(二)欣赏篇
这八则语录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学习方法2、学习态度3、品德修养4、教育方法
请分别就这四个方面各举一例,先自主思考,后小组 交流
1、默: 默默地。
2、识:zhì,记忆,记住。 3、而:第一个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
第二个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出。 4、厌:满足。 5、诲: 教导。
孔子说:“默默地记在心里,学习从不满足,教导 别人从不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 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1、学:第一个“学”是死读书,死记硬背的 意思;第二个“学”指认真学习。
2、思:第一个指思考,动脑筋;第二个指空想。
3、而: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相当于 “却”、“可是”。
4、罔:感到迷惑 。 5、殆:精神松懈而无所得。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 惑而无所得;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精神松 懈而无所得。”
不耻下问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
练习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之” :
1.学而时习之 之,指学到的东西。
2.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之,代孔子的训言,第二个之代事物。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之,代词,它。
4.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之,代词,代孔文子。
1、 何以:“以何”的倒装,凭什么。 2、而: 表示并列,可不译。
《〈论语〉八则》课件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 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 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 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 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 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 厌,而教不倦也。”孔子学无常 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 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 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 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 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 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 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 也是全人类的骄傲。《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 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 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 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八 则》。
孔子性情
子曰:“吾十有五而 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 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这是孔子 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 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 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做是不 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 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 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 好。”
《论语》八则
1.读准下列画线字的 读音: 愠 罔 殆谓 哉焉诲
孔子
孔子(前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 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被誉为 “万世师表”、“千 古圣人”,世界十大 思想家,儒家之首。
初中语文《论语八则》(共47张)ppt20
孔子(前551~前479),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世界十大 思 想家之首。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 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鲁国(今山东曲 阜人)。先世为宋国贵族。少年 时家境衰落,成年后做过小官。 后罢官,周游列国,晚年致力于 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72 人。整理《诗》、《书》等古代 文献,删修《春秋》使之成为我 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 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政治 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 子”,维护贵族统治,提倡德治 和教化。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 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 响很大。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著作《老子》 庄子, 著作《庄子》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著作《墨子》 法家学派的创始人:韩非子,著作《韩非子》
子路(仲由):好勇,
不知而妄作的毛病 子渊(颜回):孔子 最得意的门生,年二十 九,发尽白,不幸早死 子舆(曾参):颜回 死后,成了孔子学说的 传人 子贡(端木赐):善 于辞令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 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 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 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 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 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 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 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 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的书。《论语》和 《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 书”,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的必读书。《论语》 共20篇,492章,内容涉及很广:哲学、政治、 教育、文学、艺术乃至立身处世之道等。文 字简短,精练质朴,含义很深,不少句子被 人们当作格言而奉行,是我国现存最早用语 录体记录的古籍。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 依据,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 很深广的影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世界十大 思 想家之首。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 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鲁国(今山东曲 阜人)。先世为宋国贵族。少年 时家境衰落,成年后做过小官。 后罢官,周游列国,晚年致力于 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72 人。整理《诗》、《书》等古代 文献,删修《春秋》使之成为我 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 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政治 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 子”,维护贵族统治,提倡德治 和教化。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 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 响很大。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著作《老子》 庄子, 著作《庄子》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著作《墨子》 法家学派的创始人:韩非子,著作《韩非子》
子路(仲由):好勇,
不知而妄作的毛病 子渊(颜回):孔子 最得意的门生,年二十 九,发尽白,不幸早死 子舆(曾参):颜回 死后,成了孔子学说的 传人 子贡(端木赐):善 于辞令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 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 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 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 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 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 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 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 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的书。《论语》和 《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 书”,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的必读书。《论语》 共20篇,492章,内容涉及很广:哲学、政治、 教育、文学、艺术乃至立身处世之道等。文 字简短,精练质朴,含义很深,不少句子被 人们当作格言而奉行,是我国现存最早用语 录体记录的古籍。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 依据,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 很深广的影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论语八则ppt课件
CHAPTER 02
论语八则解读
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总结词
学习与复习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这一则强调了学习后及时复习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复习,人们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理 解,从而获得内心的愉悦和满足。
则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总结词
友情与交往的喜悦
详细描述
这一则表达了与远方朋友相聚的 喜悦。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 友情是一种珍贵的情感,与朋友 的相聚能够带来快乐和满足感。
学思结合
论语八则强调学与思的结合,教导我 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思考、总结, 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事求是
孔子提倡实事求是的态度,告诫我们 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主观臆断、 不轻信盲从。
创新思维
论语八则鼓励创新思维,要求我们要 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勇于提出新观点 、新方法。
终身学习
孔子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导我们 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以适应不断 变化的世界。
坚韧不拔
论语八则强调自我反省,要求我们经常审 视自己的言行,发现不足并及时改正,以 达到个人素质的不断提升。
孔子提倡持之以恒的精神,教导我们要有 毅力、有恒心,面对困难不轻易放弃,以 实现个人目标。
对人际关系处理的启示
尊重他人
论语八则强调尊重他人,教导 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尊重 他人的意见和感受,建立和谐
则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总结词
心态平和与自我修养
详细描述
这一则强调了保持心态平和的重要性。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 ,不应当心生怨气,而是应该以君子的风度处世,保持内心 的平静和冷静。这种自我修养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品德和修养 。
则四:吾日三省吾身
总结词
八年级语文上册长春版课件:16.《论语》九则 (共9张PPT)
幻灯片 5
对己:克己复礼
仁德: 仁
你如
做到仁呢?Leabharlann 君子:义 小人:利在生活的细节里,你怎么
做到无私?
你怎样去
体谅别人?
讲孝:因人而异 仁德: 仁
根据父母的情况尽孝
尽未尽之孝
对己:克己复礼
德:人格魅力
对人:爱
君子:义 小人:利
无私
有私
坦荡
不安
本质区别
讲恕: 恕:体谅
宽容
将心比心 为他人着想
身体力行
《论语》九则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为政》15页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15页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里仁》48页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里仁》49页
子曰: “巧言令色 ,鲜矣仁!”《学而》3页
净 自 我 之 灵 魂
沐 圣 人 之 德 光
你要怎样
做呢?
一、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 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71页 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 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4页
子曰: “德 不 孤 , 必有邻。”《里仁》50页
幻灯片 4
子曰:“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里仁》47页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述而》102页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241页幻灯片 7
论语学而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 矣。 论语为政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 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 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为政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 曾是以为孝乎?”
八年级语文上册8论语十则(第2课时)课件长春版
读解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自古以来 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许多人常常将此 写成条幅,悬于室中,以激励自己。孔子 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 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 害得失。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 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1]: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 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
• 背诵课文
原文∶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贤德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 瓢冷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 仍然不改变他本来的快乐.颜回,贤德啊!” 注:贤哉回也,主谓倒装句,翻译是要正常语序.回也,贤哉! 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乐:乐于学。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 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 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 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 计
板书设计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A
教学
知识与技能 (1) 积累文言文文学常识 (2) 孔子生平及《论语》介绍 (3)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 (1)朗读及翻译 (2)赏析及重难点探究 (3)分组默写及背诵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意思是: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出自《论语· 里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具体含义:指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 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 能动之以利害。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 于事必计其利害。
长春版语文七上第16课《论语》八则 ppt课件
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是以:因此 。 ⑤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厌:满足。
h
24
3.判断下列句中“而”的用法。 A.顺接连词 B.转折连词 ①学而时习之 A ②人不知而不愠 B ③学而不思则罔 B ④学而不厌 A
h
25
4.填空。
《<论语>八则》是记录 孔子和 他的弟子 言行的书,其中有不 少是关于学习和个人修养的。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
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了。” ——这是讲学习方法问题。
h
6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1.学:第一个“学”是死读书,死记硬背的 意思;第二个“学”指认真学习。
2.思:第一个指思考,动脑筋;第二个指空想。
3.而: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相当于 “却”、“可是”。
默而识之
h
16
学习态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h
17
本课中出现的成语: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不耻下问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h
18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
h
19
翻译前四则 家庭 作业
h
21
练习
孔子说:“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这不也是很愉快的
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不也是一 种乐趣吗?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的风格吗?”
——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h
5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
是以:因此 。 ⑤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厌:满足。
h
24
3.判断下列句中“而”的用法。 A.顺接连词 B.转折连词 ①学而时习之 A ②人不知而不愠 B ③学而不思则罔 B ④学而不厌 A
h
25
4.填空。
《<论语>八则》是记录 孔子和 他的弟子 言行的书,其中有不 少是关于学习和个人修养的。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
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了。” ——这是讲学习方法问题。
h
6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1.学:第一个“学”是死读书,死记硬背的 意思;第二个“学”指认真学习。
2.思:第一个指思考,动脑筋;第二个指空想。
3.而: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相当于 “却”、“可是”。
默而识之
h
16
学习态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h
17
本课中出现的成语: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不耻下问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h
18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
h
19
翻译前四则 家庭 作业
h
21
练习
孔子说:“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这不也是很愉快的
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不也是一 种乐趣吗?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的风格吗?”
——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h
5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
长春版七年级《论语八则》(27张课件)
返回
研读课文
返回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按时
通“悦”
愉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志同道合的人
了解
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 但 怨恨,恼恨 有道德修养的人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理解
返回
译文:
孔子说:学习知识后,时 常地复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 不也愉快吗?人家不了解我, 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论语》八则
1 关于孔子
2 关于《论语》
3字词解释,内容理解
① ② ③ ④⑤ ⑥ ⑦ ⑧
4练习
5讨论
6文言文翻译方法
返回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 治家、教育家,儒家的首创人。名丘字 仲尼。
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东南)人。被尊称 为“大成至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 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思想核心是“仁 ”,即仁爱、爱人。在政治 上主张施行仁“政 ”,提倡德治和教化。他
思考:这一则主要是讲哪些方面 的内容?
理解:讨论学习方法、态度与个人修养: 不断实习,方能坚固,学习之乐; 远道而来,商讨促进,人生之乐.
自求上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注: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礼节)、乐(音乐) 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学书本 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
下一则 返回
理解
• 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习方法
•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学习的乐趣
•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为人态度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
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不解
研读课文
返回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按时
通“悦”
愉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志同道合的人
了解
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 但 怨恨,恼恨 有道德修养的人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理解
返回
译文:
孔子说:学习知识后,时 常地复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 不也愉快吗?人家不了解我, 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论语》八则
1 关于孔子
2 关于《论语》
3字词解释,内容理解
① ② ③ ④⑤ ⑥ ⑦ ⑧
4练习
5讨论
6文言文翻译方法
返回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 治家、教育家,儒家的首创人。名丘字 仲尼。
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东南)人。被尊称 为“大成至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 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思想核心是“仁 ”,即仁爱、爱人。在政治 上主张施行仁“政 ”,提倡德治和教化。他
思考:这一则主要是讲哪些方面 的内容?
理解:讨论学习方法、态度与个人修养: 不断实习,方能坚固,学习之乐; 远道而来,商讨促进,人生之乐.
自求上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注: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礼节)、乐(音乐) 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学书本 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
下一则 返回
理解
• 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习方法
•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学习的乐趣
•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为人态度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
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不解
初中语文《论语八则》(共10张)ppt16
天不生仲尼
猜一猜
火之光,电之光能 照亮世间的道路,思想 之光能照亮人们的思想。 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 想家呢?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确定了全世界最伟 大的十位思想家,例如 牛顿、哥白尼……谁知 道十位思想家中谁排在 第一位?
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夫子。
万古如长夜
仰视圣人
拜读论语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 的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和再 传弟子收集编纂而成。它是一部 语录体的著作,它是儒家学派的 经典,它与《孟子》《大学》 《中庸》统称为“四书”。五经: 《诗》《书》《礼》《易》《春 秋》,为古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育人态度: 教的方法:
诲人不倦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成语积累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择善而从 举一反三 三人行,必有我师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21、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22、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23、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24、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 时间来定夺。 25、没什么好抱怨的,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之前的每一次选择买单。每做一件事,都要想一想,日后打脸的时候疼不疼。 26、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 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猜一猜
火之光,电之光能 照亮世间的道路,思想 之光能照亮人们的思想。 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 想家呢?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确定了全世界最伟 大的十位思想家,例如 牛顿、哥白尼……谁知 道十位思想家中谁排在 第一位?
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夫子。
万古如长夜
仰视圣人
拜读论语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 的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和再 传弟子收集编纂而成。它是一部 语录体的著作,它是儒家学派的 经典,它与《孟子》《大学》 《中庸》统称为“四书”。五经: 《诗》《书》《礼》《易》《春 秋》,为古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育人态度: 教的方法:
诲人不倦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成语积累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择善而从 举一反三 三人行,必有我师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21、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22、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23、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24、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 时间来定夺。 25、没什么好抱怨的,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之前的每一次选择买单。每做一件事,都要想一想,日后打脸的时候疼不疼。 26、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 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2012长春版七上《论语》八则ppt课件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理解
返回
第一则译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习并且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 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 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 解我,而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 上有修养的人吗?2019/2来自3 40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 “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 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 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 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 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 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 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 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 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 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2019/2/3 20
“谥号”的作用
谥号,大约出现于西周初年,人们根据死去帝王 生前的行为事迹,封给他们一个称号,就是谥号。 像周文王、周武王中的“文”“武”就是谥号。 除了帝王外,后妃、文武高官或者有特殊功业的 人都可以在死后得到一个谥号,如岳飞死后谥为 武穆王。 谥号以生平事迹为依据,所以有褒贬怜不同含义。 建功立业,多行善德的帝王,常用武、昭、恭、 敬、庄、烈等美称;不行仁政,残暴无义的帝王, 常用暴、炀、昏等贬称;如果刚当皇帝就死了, 或是抱负未及施展就死了,一般给予怀、哀、悼、 闵等怜称。
2019/2/3 41
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
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 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 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等, 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知道下列成语吗?
不亦( 乐 )乎 温( 故 )知新
( 敏 )而好学
学而不( 厌 )
不耻( 下 )问
( 诲 )人不倦
举一( 反 )三
择( 善 )而从
池北一中 刘鹏程
孔子(前551~前479), 是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 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被誉为 “万世师表”、“千 古圣人”,世界十大 思想家之首。
“吾日三省吾身”: 一个“日”字,强调了反省的经常性, 即每天如此; “三”强调了反省是多方面的。 一个冒号,表明下文是反省的内容。
曾子从三个方面来反省检查自己。从 中可见古代治学人十分重视品德修养。
(二)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 人也。”
1、 患: 担心,忧虑 2、人: 指有教养、有知识的人。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 了解别人。”
不知不愠 好之乐之 交友而信 择善而从
本文出现的成语:
不亦乐乎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讨 论
1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 2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3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
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也使别人了解自己。孔子积极鼓 励弟子从政,而从政的一个基本门路在于使别人了解自己。 要想让别人了解自己,自己首先要了解别人——这就是现 在所说的换位思考。
(三)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 省也。” 里面,引申为内部,内心。
孔子说:“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想着 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 检查自己。”
孔子说:“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这不也是很愉快的 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不也是一 种乐趣吗?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的风格吗?” ——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固定句式: “不亦……乎?” 译作:“不也是……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1、学:第一个“学”是死读书,死记硬背的 意思;第二个“学”指认真学习。 2、思:第一个指思考,动脑筋;第二个指空想。
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 要求,既勉励上进,又指 出避免错误。“焉”是兼 词,“向他”的意思。 “见贤思齐”是流传 至今的成语。
返回
(四)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
1、三: 虚数,不一定实指三个人,这里指几个人。 2、焉:兼词,的人。 3、师:值得取法、学习的人。
山东曲阜“三孔”
孔林:孔子墓地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返回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 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 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 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 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 “四书”(《大学》《中庸》 《孟子》)之一,成为儒家 的重要经典。
4、而: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5、其:其中,他们。 6、善:优点。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 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 要注意改正。” ——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为学:学而时习 学而思之 修身:一日三省 患不知人
有朋远来 不知亦智 谋事而忠 见贤思齐
爱好 喜爱 以……为乐 认为……是乐趣
理解:讲学习态度(要好之、乐之)
唯会寻学习乐趣,方能学大成。
研读课文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 而不
孔子的学生,名参(shēn),字子舆。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 为别人谋划不诚心诚意吗?与朋友交往不 诚实吗?(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去复习 吗?”
3、而: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相当于 “却”、“可是”。 4、罔:感到迷惑 。 5、殆: 精神松懈而无所得。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 惑而无所得;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精神松 懈而无所得。”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三)子曰:“由, 诲
学习目标:
1、了解并记忆古代文化常识。
2、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 3、掌握“而”字的用法。 4、学习古人端正的学习态度,改进 学习方法。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
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而: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然后”。 2、乎: 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3、朋:志同道合的人。 4、知: 了解(自己)。 恼怒、怨恨。 5、愠: 品德高尚的人。 6、君子:
女
知之乎?
教导 通“汝” 认识事物 教诲 你 (的道理)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 是 知 也.” 代词,这 通“智” 固定句式:“……也”译作“……是……” 聪明智慧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要老实谦虚,不要不懂装懂。
(四) 子曰:“
知 之 者
不如
(对待任何学问和事业) 懂
的人 比不上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不亦( 乐 )乎 温( 故 )知新
( 敏 )而好学
学而不( 厌 )
不耻( 下 )问
( 诲 )人不倦
举一( 反 )三
择( 善 )而从
池北一中 刘鹏程
孔子(前551~前479), 是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 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被誉为 “万世师表”、“千 古圣人”,世界十大 思想家之首。
“吾日三省吾身”: 一个“日”字,强调了反省的经常性, 即每天如此; “三”强调了反省是多方面的。 一个冒号,表明下文是反省的内容。
曾子从三个方面来反省检查自己。从 中可见古代治学人十分重视品德修养。
(二)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 人也。”
1、 患: 担心,忧虑 2、人: 指有教养、有知识的人。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 了解别人。”
不知不愠 好之乐之 交友而信 择善而从
本文出现的成语:
不亦乐乎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讨 论
1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 2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3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
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也使别人了解自己。孔子积极鼓 励弟子从政,而从政的一个基本门路在于使别人了解自己。 要想让别人了解自己,自己首先要了解别人——这就是现 在所说的换位思考。
(三)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 省也。” 里面,引申为内部,内心。
孔子说:“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想着 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 检查自己。”
孔子说:“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这不也是很愉快的 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不也是一 种乐趣吗?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的风格吗?” ——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固定句式: “不亦……乎?” 译作:“不也是……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1、学:第一个“学”是死读书,死记硬背的 意思;第二个“学”指认真学习。 2、思:第一个指思考,动脑筋;第二个指空想。
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 要求,既勉励上进,又指 出避免错误。“焉”是兼 词,“向他”的意思。 “见贤思齐”是流传 至今的成语。
返回
(四)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
1、三: 虚数,不一定实指三个人,这里指几个人。 2、焉:兼词,的人。 3、师:值得取法、学习的人。
山东曲阜“三孔”
孔林:孔子墓地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返回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 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 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 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 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 “四书”(《大学》《中庸》 《孟子》)之一,成为儒家 的重要经典。
4、而: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5、其:其中,他们。 6、善:优点。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 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 要注意改正。” ——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为学:学而时习 学而思之 修身:一日三省 患不知人
有朋远来 不知亦智 谋事而忠 见贤思齐
爱好 喜爱 以……为乐 认为……是乐趣
理解:讲学习态度(要好之、乐之)
唯会寻学习乐趣,方能学大成。
研读课文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 而不
孔子的学生,名参(shēn),字子舆。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 为别人谋划不诚心诚意吗?与朋友交往不 诚实吗?(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去复习 吗?”
3、而: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相当于 “却”、“可是”。 4、罔:感到迷惑 。 5、殆: 精神松懈而无所得。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 惑而无所得;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精神松 懈而无所得。”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三)子曰:“由, 诲
学习目标:
1、了解并记忆古代文化常识。
2、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 3、掌握“而”字的用法。 4、学习古人端正的学习态度,改进 学习方法。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
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而: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然后”。 2、乎: 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3、朋:志同道合的人。 4、知: 了解(自己)。 恼怒、怨恨。 5、愠: 品德高尚的人。 6、君子:
女
知之乎?
教导 通“汝” 认识事物 教诲 你 (的道理)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 是 知 也.” 代词,这 通“智” 固定句式:“……也”译作“……是……” 聪明智慧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要老实谦虚,不要不懂装懂。
(四) 子曰:“
知 之 者
不如
(对待任何学问和事业) 懂
的人 比不上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