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则课件沪教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厌:满足。
3.判断下列句中“而”的用法。 A.顺接连词 B.转折连词 ①学而时习之 A ②人不知而不愠 B ③学而不思则罔 B ④学而不厌 A
4.填空。
《<论语>八则》是记录 孔子和 他的弟子 言行的书,其中有不 少是关于学习和个人修养的。
5.《<论语>八则》的中心可归纳为如下三方面 A.学习态度 : ④ ⑤ B.学习方法:② ⑦ C.个人修养:① ③ ⑥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这里说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只要虚心求教,到 处都有老师。
(五)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温:温习,复习。 2、故:旧的知识。新:新的体会和发现。 3、可以(之)为:可以 凭借(这)成为
4、矣:表示陈述语气,可译为“了”。
表示顺接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择其善者而从之
表示转折
学而不思则罔 人不知而不愠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
学习态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本课中出现的成语: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欲速则不达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了。 ——这是讲学习方法问题。
(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也。
1、岁:年。 2、然:这样。
3、凋: 凋谢。
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这一则讲的是为学为人的道理,用松柏不畏严寒,比喻 为学不怕艰难,为人不怕逆境。
(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之者不如乐之者。
1、好:Hào,爱好,喜好。 2、乐:Lè,以……为乐。
(对于知识) 了解的人不如爱好的人,爱好的 人不如以学习知识为乐的人。
——这也是学习态度问题。
(四)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三:虚数,不一定实指三个人,这里指几个人。 2、焉:兼词,的人。 3、师:值得取法、学习的人。 4、而: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5、其:其中,他们。 6、善:优点。
③亦( wǎng)
④知( dài )
⑤好( ) zhì ⑥乐( zāi )
⑦不亦说乎( yuè) ⑧矣( huì )
2.解释句中加线的字。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 同“悦”,愉 快。
②温故而知新。 故:旧知识 。
③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而无所得 。
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是以:因此 。 ⑤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四书”是哪四部书? ???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学习目标:
1、了Leabharlann Baidu孔子及《论语》。
2、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
3、掌握“而”“之”字的 用法。
4、学习古人端正的 学习态度,改进学习 方法。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
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八)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 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吾:我。 2、尝: 曾经。 3、食:吃饭。 4、寝:睡觉。 5、益:好处。
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用这些时间)来 思考,也没有什么好处,(与其这样),不如去学习更好。
——这里讲的是教的方法,阐述“思”与 “学”的关系。
“而”的基本用法有两类:
——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学习的方法、兴趣、态度。
(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1、知:读zhī,知道,懂得。
2、之:代词,指所要学的东西。 3、知:读zhì,通“智”,聪明,有智慧。
4、是:这 。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 是真正的聪明。
——这里阐述了学习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七)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 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 无: Wù,通“勿”,不要。 2、则: 那么。 3、欲: 想要。
不要只追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想要速成,反而 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这里阐述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欲速则不达”充满 辩证的火花。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任何违背 规律,急于求成的做法都只能适得其反。
论语八则课件沪教版
孔子(前551~前479),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世界十大 思想家之首。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 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 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 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 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 家的重要经典。
1、而:表示承接关系,然后、并且。时,经常。习,复习。
2、乎: 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说,yuè,通“悦”,喜 3、朋:悦志。同道合的人。乐,高兴。 4、知:了解(自己)。 5、愠:恼怒。怨恨。 6、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这不也是很愉快的事吗?有志 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不也是一种乐趣吗?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的风格吗?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
练习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之” : 之,指学到的东西。
1.学而时习之
第一个之,指代事物,第二个之,句末语气词。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之,代词,它。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之,代词,代他的优点。
1.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①论语( lún )
②愠( yùn )
下面这些话各属于哪类?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温故而知新 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⑤学而不厌 ⑥诲人不倦 ⑦学而时习之
3.判断下列句中“而”的用法。 A.顺接连词 B.转折连词 ①学而时习之 A ②人不知而不愠 B ③学而不思则罔 B ④学而不厌 A
4.填空。
《<论语>八则》是记录 孔子和 他的弟子 言行的书,其中有不 少是关于学习和个人修养的。
5.《<论语>八则》的中心可归纳为如下三方面 A.学习态度 : ④ ⑤ B.学习方法:② ⑦ C.个人修养:① ③ ⑥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这里说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只要虚心求教,到 处都有老师。
(五)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温:温习,复习。 2、故:旧的知识。新:新的体会和发现。 3、可以(之)为:可以 凭借(这)成为
4、矣:表示陈述语气,可译为“了”。
表示顺接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择其善者而从之
表示转折
学而不思则罔 人不知而不愠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
学习态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本课中出现的成语: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欲速则不达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了。 ——这是讲学习方法问题。
(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也。
1、岁:年。 2、然:这样。
3、凋: 凋谢。
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这一则讲的是为学为人的道理,用松柏不畏严寒,比喻 为学不怕艰难,为人不怕逆境。
(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之者不如乐之者。
1、好:Hào,爱好,喜好。 2、乐:Lè,以……为乐。
(对于知识) 了解的人不如爱好的人,爱好的 人不如以学习知识为乐的人。
——这也是学习态度问题。
(四)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三:虚数,不一定实指三个人,这里指几个人。 2、焉:兼词,的人。 3、师:值得取法、学习的人。 4、而: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5、其:其中,他们。 6、善:优点。
③亦( wǎng)
④知( dài )
⑤好( ) zhì ⑥乐( zāi )
⑦不亦说乎( yuè) ⑧矣( huì )
2.解释句中加线的字。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 同“悦”,愉 快。
②温故而知新。 故:旧知识 。
③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而无所得 。
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是以:因此 。 ⑤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四书”是哪四部书? ???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学习目标:
1、了Leabharlann Baidu孔子及《论语》。
2、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
3、掌握“而”“之”字的 用法。
4、学习古人端正的 学习态度,改进学习 方法。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
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八)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 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吾:我。 2、尝: 曾经。 3、食:吃饭。 4、寝:睡觉。 5、益:好处。
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用这些时间)来 思考,也没有什么好处,(与其这样),不如去学习更好。
——这里讲的是教的方法,阐述“思”与 “学”的关系。
“而”的基本用法有两类:
——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学习的方法、兴趣、态度。
(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1、知:读zhī,知道,懂得。
2、之:代词,指所要学的东西。 3、知:读zhì,通“智”,聪明,有智慧。
4、是:这 。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 是真正的聪明。
——这里阐述了学习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七)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 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 无: Wù,通“勿”,不要。 2、则: 那么。 3、欲: 想要。
不要只追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想要速成,反而 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这里阐述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欲速则不达”充满 辩证的火花。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任何违背 规律,急于求成的做法都只能适得其反。
论语八则课件沪教版
孔子(前551~前479),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世界十大 思想家之首。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 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 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 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 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 家的重要经典。
1、而:表示承接关系,然后、并且。时,经常。习,复习。
2、乎: 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说,yuè,通“悦”,喜 3、朋:悦志。同道合的人。乐,高兴。 4、知:了解(自己)。 5、愠:恼怒。怨恨。 6、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这不也是很愉快的事吗?有志 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不也是一种乐趣吗?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的风格吗?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
练习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之” : 之,指学到的东西。
1.学而时习之
第一个之,指代事物,第二个之,句末语气词。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之,代词,它。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之,代词,代他的优点。
1.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①论语( lún )
②愠( yùn )
下面这些话各属于哪类?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温故而知新 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⑤学而不厌 ⑥诲人不倦 ⑦学而时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