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级汉语言文字学王昆 20130589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摘要
《文字学概要》是裘锡圭先生文字学理论方面的一部专著。本书结合传世文献、出土文字资料及考古发现,全面讨论了有关汉字的性质,汉字的形成、发展、演变,汉字结构类型,文字假借,文字分化与合并,字与字的形音义关系以及汉字整理和简化等问题,分析深入、论证严谨、见解深刻而多有创意,对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和教学作出了很大贡献。
关键字:文字汉字字形
一作者简介
裘锡圭先生主要从事文字学、古文字学和古典文献学(先秦秦汉部分)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也从事先秦、秦汉史的研究。曾参加望山楚简、曾侯乙墓文字资料、郭店楚简、银雀山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和尹湾汉墓简牍等出土文字资料的整理考释工作。著有《文字学概要》、《古代文史研究新探》、《古文字论集》、《裘锡圭自选集》、《文史丛稿——上古思想、民俗与古文字学史》、《裘锡圭学术文化随笔》、《中国出土古文献十讲》等,学术论文汇编《裘锡圭学术文集》于2012年出版。
二读书笔记
第一章文字形成的过程
(一)文字定义
狭义派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广义派认为人们用来传递信息、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都可以称为文字。“文字”可以指一个个的字,也可以指文字系统。
(二)文字的产生
文字产生前,人们曾用文字画来记事或传递信息。阶级社会形成前夕,原始文字才有了产生的可能。在原始文字阶段,文字和图画是长期混在一起使用的。首先产生的是跟图画有明显界限的文字,如“大”;人、鹿这一类具体事物的象形符号随后产生,这二者称为表意字。然后使用跟所表示的对象没有内在联系的硬性规定符号的记号字产生。随后为了克服表意字和记号字局限性造成的困难,表音的假借字应运而生。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是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最后,为了克服假借引起的字迹混淆现象,又造了形声字。
第二章汉字的性质
(一)意音文字
文字的性质取决于它所使用的符号的性质。文字所使用的符号称为“字符”,可分意符、音符、记号三类。在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阶段,汉字基本上是使用意符和音符的一种文字体系;后来随着字形、语音、字义的变化,逐渐演变成使用意符、音符和记号的一种文字体系(隶书)。前者可以称为意音文字,后者可以称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而记号大都是由意符音符演变而来,且大部分字仍由意符音符构成,也称此阶段的汉字为后期意音文字。
(二)语素-音节文字
意符只跟文字所代表的的语素意义有关,记号只能起把代表不同语素的文字区别开来的作用。它们都不表音,都是属于语素这个层次的字符。所以,汉字里的独体、准合体、合体表意字以及记号字和半记号半表意字,都应看作语素字。汉字既使用表音节的符号,也使用语素层次的符号,所以汉字不应简单地称为
语素文字,而应该称为语素-音节文字。
第三章汉字的形成与发展
(一)于汉字形成问题的讨论
汉字的形成过程始于何时,终于何时?在已发现的各种古汉字资料里,时代最早的是商代后期的甲骨文和金文。它们是已经能够完整记录语言的成熟汉字。已发现的可能跟原始汉字有关的资料,主要是原始社会时代遗留下来的器物上所刻划、描写的符号。除了有少量符号(以计数符号为主)为汉字所吸收以外,它们与汉字的形成并无直接关系。
汉字大约在什么时候脱离原始文字,形成完整体系?我国约在夏代进入阶级社会,汉字形成不会早于此。由于文字资料缺乏,主要只能根据商代后期汉字发展水平推测汉字的形成时期。商代后期的汉字已经能够完整记录语言,且在有些方面相当成熟,但也有一些比较原始的迹象。商代后期距离汉字形成完整文字体系的时代不会很远,汉字大概是在夏商之际形成完整文字体系的。
(二)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
1.形体上的变化
(1)简化:汉字主要经历了由繁到简的变化。由象形变为不象形,是字体演变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汉字字体演变的过程可分古文字阶段和隶楷阶段。在古文字阶段,古人逐渐用比较平直的线条构成的、象形程度较低的符号取代象形程度较高的字符(线条化)。在古文字向隶书演变的过程里,绝大多数字符变成了丧失象形意味的,用点、撇、捺等笔画组成的符号(笔画化)。由古文字变为隶书、由隶书变为楷书分别是汉字形体上最重要的两次简化。
(2)繁化:在汉字发展过程里也存在一些字形繁化的现象。
(3)字数问题:汉字总数是不断增多的。但新字不断产生,旧字不断消亡,二者相抵,各个时代使用的汉字的数量并无很大变化。
2.结构上的变化
(1)形声字的比重上升。汉字形成完整文字体系后,新增加的字多数是通过加偏旁或改偏旁等途径从已有字分化出来的形声字。在汉字这种记录单音节语素占优势语言的文字里,这是最适用的文字结构。形声字比重上升,是汉字发展的主要标志。
(2)所使用的意符从以形符为主变为以义符为主。造表意字时,形符使用的越来越少;旧有表意字里的形符也不断减少。形声字的形旁一般是义符,形声字比重上升也意味着义符重要性增加,形符重要性降低。
(3)记号字、半记号字逐渐增多。
第四章形体的演变(上):
古文字阶段的汉字
古文字按时代先后和形体特点,可以分为商代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六国文字和秦系文字四类。
(一)商代文字
在已发现的各种商代后期的文字资料里,数量最多的是甲骨文,其次是金文。甲骨文发现于殷墟,是这一时期商代统治者的占卜记录;金文主要记录作器者之名和所纪念的先人的称号。甲骨文和金文在字体上有不同的特点:金文基本保持着毛笔字的样子,甲骨文多改圆形为方形,改填实为勾廓,改粗笔为细笔,甚至剧烈地简化字形。甲骨文可以看作当时比较特殊的俗体字,而金文可以看作当时的正体字。
(二)西周春秋文字
1.金文:研究西周春秋时代文字的主要资料是金文。西周金文形体演变的主要趋势是线条化、平直化,而在一部分春秋中晚期的金文里,出现了明显的美术化倾向(鸟篆)。西周春秋时代一般金文的字体,大概可以代表当时的正体;一部分写得比较草率的金文,则反映了俗体的一些情况。
2.籀文:籀文应该是西周晚期的文字,字形并非全都具有繁复的特点,有些籀文比后来的小篆更为简单,如“蓬”作“莑”。那些较繁复的字,构造往往跟商代和西周文字相合。《史籀篇》是周宣王太史籀所作的一部字书,籀文就是周宣王时代的文字,只不过在后来的传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讹误。
(三)六国文字
1.进入战国时代以后,文字形体发生了剧烈变化,俗体字迅速发展。秦国忠实地继承了西周王朝所使用的文字,东方各国俗体字形跟传统正体字形往往差别很大。前者跟春秋时代的秦国文字和秦代的小篆合称为秦系文字;后者称为六国文字。
2.六国文字的资料:
(1)金文
(2)玺印文字
(3)货币文字
(4)陶文
(5)简帛文字
(6)《说文》、三体石经所保存的六国文字资料,即所谓的“古文”。
3.六国文字形体上的特点:
(1)六国文字形体上最显著的特点是俗体流行,俗体之中最常见的是简体。六国文字的面貌就跟西周晚期跟春秋时代的文字很不相同。
(2)六国文字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各国文字异形。不但六国文字跟秦系文字差别很大,六国文字彼此间也有显著差别。
(3)六国文字里正体和俗体的关系比较复杂。有的俗体字几乎已经完全把原来的正体字排挤掉了,这种俗体可以认为已经转变成了正体;有的俗体字则与正体并存。
(四)秦系文字
1.秦系文字指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和小篆。其资料有:
(1)石刻文字
(2)金文
(3)印章、封泥文字
(4)陶文
(5)漆器
(6)简帛文字
(7)《说文》里的小篆
2.秦系文字的形体:
秦系文字也有正俗体之分。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文字形体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字形规整匀称程度不断提高,象形程度不断降低。
小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小篆的形体跟石鼓文相比,有两种显著的变化:其一,字形进一步趋于整齐匀称、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其二,一部分字形经过明显的简化。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为小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