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病例

合集下载

艾灸带脉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30例

艾灸带脉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30例
针 的禁 忌 。
每 E或 隔 日 1 。④ 颈 椎 病 : 夹 脊 穴 、 l 次 取 曲垣 、 贞 、 肩 天
宗 以细 火针 点刺 , E 或 隔 日 1次 。⑤ 腰 椎 病 ( 括退 每l 包
行 性变 、 间盘 突 出及 坐 骨神 经痛 ) 取 夹脊 穴 、 俞 、 椎 : 腰 命 门、 大肠 俞 、 环跳 、 关 、 中、 陵泉 以细火 针 点刺 , 髀 委 阳 每 日或隔 E 1次 。⑥ 网球 肘 : 中 、 火 针浅 刺肘 部 阿是 l 以 细 穴2 ~3针 。细火 针刺 颈夹 脊 、 天宗 等 。⑦扭 伤 : 阿是 取
孔, L 或孑 口色 暗 , 口有 黄 色 汗 液 ) 其 。将 中 、 号 火针 烧 大
通红 后 , 直刺 大汗 腺 毛孔 中 , 达其 根 基 部 , 约 1 5 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深 . ~ 2寸 , 于 大汗 腺 的上下 左右 1寸处 选 2 再 ~4个 点 , 烧 用 红 的火针 斜刺 向大 汗腺 的根 基 部 。刺 后 用 干 棉球 按 压 片刻 , 后保 持局 部皮 肤干 燥 , 针 3日后 可再 针 1次 。
4 .腋 臭 : 腋部 阿 是 穴 ( 汗腺 口) 取 大 。患者 仰 卧 , 充 分暴 露腋 窝 , 首先 仔 细 寻找 大 汗 腺 ( 汗 腺 多 有 棕纹 毛 大
艾 灸 带脉 治 疗 老 年性 骨 质 疏松 症 3 0例
廖 方 容 李运 方。 王 志军。
( 东 省 佛 山市 第 五 人 民 医院 , 2 2 0 广 580 )
般资料
点刺 , 不要 刺正 常皮 肤 。 但
6 .静 脉 曲张 : 阿 是穴 、 取 血海 。阿是 穴 用 细 中火 针 点刺 曲张静 脉 , 者 用止 血 带 结 扎 病 灶 上方 , 用火 针 重 再

艾灸背脊三伏日穴治小儿久咳、哮喘

艾灸背脊三伏日穴治小儿久咳、哮喘

艾灸背脊三伏日穴治小儿久咳、哮喘作者:香港天沛诊疗中心劳沛良【方法】使患儿俯卧于其母膝盖之上,露出背脊,医者以艾条温灸背脊相关穴位,医者右手以大拇指、食指及中指垂直握住已点燃的艾条,并伸出小指来调节所握艾条所对穴位的高度以便控制艾火的温灸火力:医者以左手食指放于相关温灸穴位的旁边,可直接感觉温灸穴位的火力,以防患儿受艾条热力过度而熏伤皮肤(小儿通常对热力感觉较迟缓,同时不能明确表达是否过热,还有一些小儿会过早啼叫过热而降低应有的疗效)。

温灸所选穴位与三伏日贴药所取的穴位相同,故称为三伏日穴,即双侧肺俞、心俞、定喘。

以艾条温和灸6个穴位,各三遍(以患儿每穴位有灼热感为温灸一遍)。

【按语】小儿因受寒致冷哮,或服用中西医药不当致虚喘,或肺热痰涎壅塞致实喘,三证均适合采用本法治疗。

笔者家族有哮喘的病史,先是笔者曾于少年时每隔两年均会因各种原因诱发哮喘,本来只是冷哮,因家人于年幼时多以西药治疗,加上外感风寒袭表,又变成虚喘。

后来遇上恩师陈耀南老师,施以艾灸背部之三伏日穴位后体质逐渐恢复,随后再没有发病。

另外笔者的儿子幼时因曾多次患肺炎,当时笔者尚未学医,只有让孩子吃西药,后来又被染上家父的肺痨病。

及后习医,便以艾条温灸儿子背部三伏日穴,配合内服中药,另针大椎(先补后泻),配肺俞、膏盲、肾俞、中府、关元、足三里(各穴轮流取用,用补法),孩子常发之肺炎及痨病不到两年便被治愈,后来久咳再也没有复发。

艾灸背脊三伏日穴来治疗小儿哮喘是受三伏日穴位贴药的影响,三伏日贴药治哮喘功效显著,这是不容置疑的。

非独是小儿,现代都市人工作繁忙,不一定能依时采用此法治哮喘,但艾灸三伏日穴可全年进行。

虽然说冬病夏治,治疗哮喘最好是在夏天进行,但病发时不用拘泥于冬夏而错过治疗时间。

20世纪50年代厦门中医针灸科,除了采用三伏日穴位贴药治疗哮喘,平常则多采用本文所介绍的艾条温灸三伏日穴。

此法是恩师陈耀南承袭师公陈应龙(前厦门中医院院长)的经验,简化了三伏日穴位贴药疗法,以便一般医护人员均可解决季节限制以温灸三伏日穴治哮喘。

艾灸治肠梗阻的实例

艾灸治肠梗阻的实例

艾灸治肠梗阻的实例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

在中医理论中,艾灸可以通过热量的刺激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本文将以肠梗阻为例,介绍艾灸治疗肠梗阻的原理和方法。

肠梗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其特征是由于肠腔的阻塞而导致食物和消化液无法正常通过肠道。

肠梗阻的症状包括腹胀、腹痛、呕吐、便秘等,严重的肠梗阻还会引起肠坏死和穿孔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肠梗阻是由于人体的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中医认为,艾灸可以通过温热的刺激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消除气滞血瘀,从而改善肠道的功能。

具体来说,艾灸可以通过作用于特定的穴位,刺激穴位周围的经络,调整肠道的蠕动功能,促进食物和消化液的正常运行。

艾灸治疗肠梗阻的方法比较简单,可以在家中进行。

首先,准备好艾条或艾绒,并点燃艾条,使其产生温热的烟雾。

然后,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艾灸,常用的穴位包括中脘穴、足三里穴、关元穴等。

将艾条的烟雾直接对准穴位,让温热的烟雾渗透到皮肤和穴位中,持续数分钟至十几分钟。

艾灸的治疗时间和频率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每天进行一次艾灸治疗,连续进行数天至数周。

治疗时要注意控制艾灸的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皮肤。

另外,艾灸治疗肠梗阻时还可以辅助使用中药,以增强治疗效果。

艾灸治疗肠梗阻的原理是通过温热的刺激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肠道功能,从而缓解肠梗阻的症状。

艾灸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的作用,可以促进肠道的蠕动,加速食物和消化液的排出,缓解肠梗阻引起的腹胀、腹痛等症状。

虽然艾灸治疗肠梗阻有一定的疗效,但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对于肠梗阻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如肠坏死和穿孔等,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此外,对于肠梗阻的原因是结构性问题,如肿瘤、肠套叠等,艾灸治疗也无法根治疾病,需要通过手术或其他方法进行治疗。

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治疗肠梗阻。

艾灸治疗肠梗阻的原理是通过温热的刺激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肠道功能。

艾灸阴陵泉的案例

艾灸阴陵泉的案例

艾灸阴陵泉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常用于治疗脾胃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等。

以下是一些艾灸阴陵泉的案例:
1. 脾胃疾病:一位 38 岁的男性患者,长期患有慢性胃炎,经常出现胃痛、胃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经过艾灸阴陵泉治疗后,胃痛、胃胀等症状明显减轻,食欲也有所增加。

2. 泌尿系统疾病:一位 52 岁的女性患者,患有慢性膀胱炎,经常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经过艾灸阴陵泉治疗后,尿频、尿急等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3. 妇科疾病:一位 32 岁的女性患者,患有痛经,每次月经来潮时都会出现剧烈的腹痛。

经过艾灸阴陵泉治疗后,痛经症状明显减轻,月经周期也变得更加规律。

需要注意的是,艾灸阴陵泉虽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使用。

在进行艾灸治疗之前,应该先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并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艾灸方法和穴位。

同时,在艾灸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安全,避免烫伤皮肤。

艾灸神阙穴治多种病

艾灸神阙穴治多种病

艾灸神阙穴治多种病李祥农山东省沂南县中医院艾灸疗法是用艾绒或艾条,烧灼或熏烤体表穴位或患部,使局部产生温热或轻度灼痛刺激,以调整人体的生理机能,提高身体抵抗力,从而是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笔者近几年来,采用艾灸神阙穴治疗多种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仅举几例报告如下:病例1王某,男,72岁,1999年2月21日初诊。

自述患慢性肠炎10余年,近期自觉全身乏力,心悸气短,脐周隐痛不适,每日拉稀便3次,时有五更泄泻。

四肢怕冷畏寒,尤其是脐周为甚,喜热饮。

曾在某医院作肠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肠炎。

长期服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

诊查舌胖质淡,苔白润,脉沉细,属下元不固,阳气虚衰,脾肾阳虚。

拟予温脾止泻补肾壮阳。

因患者年事已高,故独取神阙一穴,隔盐灸之。

每日一次,每次27壮,其壮如黄豆大小。

初灸10日后自感比较舒适,脐周隐痛稍减,但每日仍为2次稀便。

继续灸治20日后,脐周疼痛消失,大便每日2次,渐为稀便。

灸治不停,壮数渐增至35壮。

30日后大便渐成形,每日1次,食欲佳。

一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病例2赵某,女,46岁,2005年4月29日初诊。

患者双下肢浮肿2年余,时轻时重,劳累后症状明显,平常手足不温,怕冷,腰膝酸痛,夜多小便,白带清稀。

诊查舌质淡,舌体胖,苔薄白,脉沉细缓。

此为肾阳不足,气化失职。

拟补肾壮阳,温化水气。

独取神阙一穴,隔盐灸治。

每日一次,每次35壮,其壮大小如黄豆。

灸5日后自感手足渐温,畏寒及腰膝酸痛减轻,夜间小便次数减少,白带渐稠,查其双下肢浮肿明显减轻。

继续灸治15天后,诸症消失,随访迄今为止未见复发。

按神阙穴为任脉之穴,居于躯干之中,为任、冲、带三脉交会之穴,亦为中、下焦之枢纽,邻近胃及大小肠。

此穴为先天之蒂,元神之阙庭,后天之气舍,为人体之要处。

具有温阳固脱,健运脾胃,理肠止泻之功,遵循“寒者温之,陈病灸之”之规,艾灸该穴故对元气虚衰,温化失职之证尤其适用。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阳了不用慌,五个艾灸转阴案例全套新冠症状艾灸方案

阳了不用慌,五个艾灸转阴案例全套新冠症状艾灸方案

阳了不用慌,五个艾灸转阴案例全套新冠症状艾灸方案清零时代结束,抗疫时代才刚开始!提高个人免疫力,成为当下的健康热词,而关于感染后该如何居家防治,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各地权威机构接连发布了居家防治建议,其中国家中药管理局、人民日报、深圳卫健委、成都中医药大学、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烟台市等,陆续发布关于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防治建议,而“非药物疗法-艾灸”接连上榜。

种种研究数据和案例效果表明,艾灸可辅助调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新型冠状病毒具有防治作用。

我们今天通过一些真实案例,告诉大家羊了该怎么艾灸。

一、阳了后加强艾灸,两天快速阳转阴灸友A感染新冠后浑身疼痛并且伴有腹泻症,她自行艾灸大椎穴,不久后退烧,但还是有腹泻的情况,然后她开始重点艾灸大椎和肺俞穴,刚开始感觉不强烈,到第四遍时艾灸部位感觉有点烫,又继续灸了两遍后烫感消失,第二天再次测试新冠抗原,结果已经转为阴性。

灸友B在接到通知核酸检测呈阳性后,自己在家做了6遍艾灸,并且在家点燃艾柱利用艾烟消毒,第二天抗原测试结果为阴性。

二、平时经常艾灸,身边人接连阳了她没阳灸友C分享,她和她的两个朋友都与一位新冠阳性患者有密接,后来3人一起去了酒店隔离,第二天其他一位朋友核酸检测出阳性,第三天另外一位朋友也被检测出阳性,只有她始终没有问题。

这位用户平时习惯在家做艾灸,经常艾灸三阴交、神门、涌泉、太冲、足三里等穴位,免疫力强体质好,即使和阳性朋友有密切接触也未被感染。

三、有艾灸辅助,阳性就像小感冒灸友D被检测出阳性后,中午和晚上吃了两次泰诺,并艾灸头部3次,艾灸背部2次,艾灸两手臂、腰部、肚脐和涌泉穴,第二天就退烧到37度,也没有怎么咳嗽,喉咙痛和头痛基本消除。

她说因为这次大量艾灸,感染新冠后的症状很轻,还没有平时感冒辛苦。

四、艾灸+泡脚,和儿子一起3天转阴灸友E和儿子一起检测出阳性后,坚持艾灸手臂和大椎、风门、肺俞等穴位,并且晚上坚持用艾草泡脚,泡至身上发热并出汗,三天左右两个人抗原测试从阳转为阴性。

神奇的艾灸疗法及实践案例

神奇的艾灸疗法及实践案例

神奇的艾灸疗法及实践案例艾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里,最适合普通民众,用来保健调理治病的中医方法。

特别安全,放心,极易运用,而又能够快速获得显著疗效的疗法。

艾灸是一种神奇的疗法,因为它的确有很多不同凡响之处。

首先,艾灸的疗效就十分神奇。

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

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祛寒止痛、补虚固脱、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等,大量的疾病都有特效。

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

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黄帝内经》“大风汗出,灸意喜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

灸法抗癌研究,还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肤组织中潜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

艾灸的作用:温散寒气,驱寒除湿、活血行气、温通经络、回阳固脱、升阳举陷、消瘀散结、拔毒泻热、防病保健、延年益寿。

我记得初学中医时,对很多药性方剂理解不够深入,对于许多病症,总能以艾灸疗法获得明显效果。

我的一位老师,平常感冒都要7-10天才能好,我教他艾灸大椎穴,一次做了2小时,当时就明显好多了,第二天,感冒已经治愈。

她感到非常不可思议。

因为多少年来,从未有一次,感冒治愈如此之快的。

后来以此方法,艾灸大椎,帮助了大量的同事、朋友、邻居,快速治愈了感冒,减少了很多疾病的苦恼。

我翻阅过大量的相关书籍资料,例如,有资料记载,德川幕府时代,有个叫做万兵卫的日本人,曾因祖传之法,每月月初8天,连续灸足三里,令寿命长达200余岁。

有一个村庄,就是相传灸足三里保健,结果,人人在90-100岁期间,依然如壮年。

药王孙思邈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

足三里处,保持灸疮,穿行于瘴气瘟疫横行的地方,都不易被感染。

日本的法律规定,学校的学生,必须艾灸身柱穴,以达到显著强身健体的作用。

《扁鹊心书》记载:北宋年间,有一个江洋大盗,叫做王超,年近90岁,还在江湖作案,日淫十数女而不衰。

艾灸中脘和神阙及涌泉治疗带状疱疹3 例

艾灸中脘和神阙及涌泉治疗带状疱疹3 例

艾灸中脘和神阙及涌泉治疗带状疱疹3例覃光辉(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海 201805) 病例1:患者,男,46岁,2019年11月22日初次就诊于我院门诊。

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肩疼痛10余日,11月21日右肩出现皮疹,疼痛呈持续性,肢体活动时加重,遂来门诊。

刻下症:右肩关节外侧多个皮疹,簇状分布,有数个水泡,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疼痛明显,活动时加重。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中医诊断:蛇串疮,正气虚弱,湿热毒蕴。

治以扶正祛邪,清热解毒。

采用单孔艾灸盒艾条温和灸,取中脘穴、神阙穴、双涌泉穴,将艾条点燃后插入单孔艾灸盒中,患者取仰卧位,将艾灸盒固定在上述4个穴位上,调节艾条高度,使艾灸温度适宜,2min后疼痛逐步减轻,20min后(治疗结束时)疼痛消失,仅活动时少许疼痛。

11月25日复诊。

症见:肩部皮疹数量同前,红晕减轻,水泡体积缩小,疼痛程度同初诊结束时,只在活动时少许痛。

治疗方法同前。

艾灸20min后患者活动时疼痛消失。

11月26日三诊。

症见:肩部皮疹数量同前,红晕减轻,水泡体积缩小,无疼痛。

治疗方法同前,巩固疗效。

11月29日第1次网络随访,患者诉无疼痛,皮疹少量结痂。

12月2日第2次网络随访,患者诉无疼痛,皮疹大部分结痂。

12月6日第3次门诊随访,患者诉无疼痛,皮疹全部结痂。

病例2:患者,女,56岁,2020年7月28日初诊于我院门诊。

7月24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左大腿后侧出现大面积皮疹伴有疼痛,7月25日在上海某三级医院门诊就诊,诊断为带状疱疹,给予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和甲钴胺片(具体不详),局部外用炉甘石洗剂。

治疗后疼痛逐渐加重,遂来门诊。

刻下症:左侧大腿后侧多个皮疹,簇状分布,有数个水泡,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疼痛明显,局部牵扯疼痛加重。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中医诊断:蛇串疮,正气虚弱,湿热毒蕴。

治以扶正祛邪,清热解毒。

采用单孔艾灸盒艾条温和灸,取中脘穴、神阙穴、双涌泉穴,将艾条点燃后插入单孔艾灸盒中,患者取仰卧位,将艾灸盒固定于上述4个穴位上,调节艾条高度,使艾灸温度适宜,5min后疼痛有减轻迹象,20min后(治疗结束时)疼痛比治疗前减轻20%。

艾灸神阙治疗顽固性腹胀20例

艾灸神阙治疗顽固性腹胀20例

笔者 " # 年 -" # 年 & " 例顽固性腹胀患 #) #* 对 # 者 采用艾 灸 的 方 法 治 疗 & 得 满 意 效 果 & 报 告 如 取 现 一般资料 年 随 机 选 取 门 诊 顽 固 性 腹 胀 患 者 " 例& 龄 # 女性 $ 例 . ) -* 岁 & ’ ’ 其中男性 *例 & / 治疗方法 于 灸 取 纯 艾 条& 患 者 发 病 时 开 始 治 疗& 其 神 阙 穴& 个 人 耐 受 度 选 择 灸 火 距 离 远 近& 续 治 疗 以 持 以 对 $ 01. 对脾胃 虚寒 者 & 灸 为 主 3 积 滞 湿 阻 者 & ’ 2 可在 灸 疗 完 成 后 & 以 指 针 神 阙 穴 ) ’ 2 以 加 辅 - 01& 连续 ’次为 $个疗程 & 每月 $个 强刺激 . 每日 $次 & 疗程 & 可治疗数个疗程 & 治疗过程中 & 注意防止艾灰 下落 & 烫伤皮肤 .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 4 治愈 4 腹胀消失 3显效 4 胀明 腹 显减轻 3 无效 4 症状无变化 . 本组治疗 " 例 & # 全部显效 . 典型病例 例 $ 患 者 & & /岁 & 固 性 腹 胀 " 余 年 & 女 / 顽 多 % # 以午后起病 & 胀痛难忍 & 无腹泻及里急后重 & 每次腹 胀 时 腰围 明 显 增 粗 & 松 解 腰 带 5 用 止 痛 药 且 持 需 服 续数小时方可缓解 . 曾行胃镜检查诊断为浅表性胃 炎& 用 雷 尼 替 丁5 美 拉 唑5 胃 康5 珠 得 乐 等 服 奥 肠 丽 效果不佳 . 查体 4 体型瘦长 & 痛苦面容 & 下腹部 治疗 & 明显鼓起 & 肠鸣音不活跃 & 余未见阳性体征 . 血生化 检 查 正 常 . 即 给 予 纯 艾 条 灸 疗 神 阙 穴 & 01 后 腹 ’ 2 痛5 腹胀即消失 & 继续治疗 $ 01 后结束 & 为巩固疗 # 2 连续治疗 ’天 & 未见复发 . 效& 例 " 患 者 & & 6岁 & 固 性 腹 胀 $ 余 年 & 男 / 顽 每 % # 日排气较多 & 常自服牛黄解毒片 & 未行系统治疗 . 查 体4 体态稍胖 & 腹部稍隆起 & 肠鸣音活跃 5 无亢进 & 余 无明显阳性体征 .血生化检查正常 .即给予纯艾条 灸神阙穴 & # 2后即感腹胀消失 . 灸疗后 & 以指针 $ 01

先艾灸手脚再灸身体实用病例

先艾灸手脚再灸身体实用病例

先艾灸手脚再灸身体实用病例简介艾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叶产生的热量和药性刺激人体穴位,以达到调理身体、促进健康的效果。

先艾灸手脚再灸身体是一种常见的艾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手脚穴位,调理全身气血,改善一系列身体不适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位患者的实际案例,详细描述了先艾灸手脚再灸身体的过程和效果。

患者背景患者是一位35岁的女性,主要症状包括头晕、乏力、睡眠不好、经期不调等。

经过中医师的综合分析,认为患者体内气血不足,需要进行艾灸调理。

具体操作1.准备工作:准备好艾灸器、艾叶和火源。

确保操作环境安全,通风良好。

2.先艾灸手脚:患者坐在舒适的位置上,先用温水洗净双手和双脚,然后擦干。

将艾叶点燃,让燃烧的艾叶靠近手掌和脚底,但不要直接接触皮肤。

艾灸的时间以患者感到温热为宜,大约10-15分钟。

3.灸身体:患者仍然坐在舒适的位置上,艾灸师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灸治。

常用的穴位包括气海穴、关元穴、神阙穴等。

艾灸的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4.注意事项:在进行艾灸过程中,艾叶的燃烧要控制好,避免烧伤患者。

患者应保持放松的姿势,避免剧烈运动。

艾灸后,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疗效评估经过连续的艾灸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1.头晕:患者反馈头晕症状减轻,精神状态明显改善。

2.乏力:患者感到乏力的程度明显减轻,精力恢复。

3.睡眠不好:患者的睡眠质量有所提升,能够更好地入睡和保持睡眠。

4.经期不调:患者的经期变得规律,痛经的程度也减轻。

注意事项1.艾灸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烧伤和火灾。

2.艾灸前后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尽量避免感染。

3.患者在进行艾灸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4.艾灸治疗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进行调整,不同的人可能需要不同的穴位和时间。

结论先艾灸手脚再灸身体是一种常见的艾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手脚穴位,调理全身气血,改善一系列身体不适问题。

本文介绍了一位患者的实际案例,通过连续的艾灸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艾灸实践案例心得体会

艾灸实践案例心得体会

一、引言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通过点燃艾条,将艾的热力和药效作用于人体穴位,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预防疾病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越来越重视,艾灸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养生方式。

本文将结合个人艾灸实践案例,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二、案例背景我从事艾灸实践已有两年多的时间,起初是因为工作压力较大,身体亚健康状态严重。

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开始尝试艾灸,并逐渐形成了对艾灸的热爱。

以下是我的一次典型艾灸实践案例。

三、案例描述1. 病例简介患者,女,35岁,因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等原因,导致身体出现乏力、失眠、腰酸背痛等症状。

经过中医诊断,患者被诊断为“肾虚”。

2. 艾灸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我为其制定了以下艾灸方案:(1)穴位选择:肾俞、命门、关元、足三里、涌泉。

(2)艾灸时间:每次艾灸30分钟,每天1次。

(3)艾灸方法:点燃艾条,将艾烟熏烤在穴位上,以患者感到温热、舒适为宜。

3. 艾灸过程在艾灸过程中,患者积极配合,按照要求进行呼吸和放松。

经过10次艾灸治疗后,患者自述乏力、失眠、腰酸背痛等症状明显改善。

经过1个月的持续艾灸,患者症状基本消失,精神状态良好。

四、心得体会1. 艾灸具有显著的疗效通过这次艾灸实践,我深刻体会到艾灸在调理身体、改善亚健康状态方面的显著疗效。

艾灸能够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对于肾虚、失眠、腰酸背痛等病症,艾灸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 艾灸操作简便艾灸操作简单,易于上手。

只需点燃艾条,将艾烟熏烤在穴位上即可。

对于没有医学背景的人来说,也能够轻松掌握。

3. 艾灸具有独特的优势与西医治疗相比,艾灸具有以下优势:(1)无副作用:艾灸是纯天然的中医疗法,无任何化学成分,对人体无副作用。

(2)绿色环保:艾灸使用的是艾草,是一种可再生资源,符合绿色环保理念。

(3)费用低廉:艾灸材料易得,操作简单,费用相对较低。

4. 艾灸需要坚持艾灸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患者坚持治疗。

艾灸治疗眩晕病病例分享

艾灸治疗眩晕病病例分享

案例:患者男,43岁,因晨起时突感视物旋转,恶心头晕不能视物1小时而就诊。

发病后不能坐立,坐立则眩晕感加重欲吐。

无呕吐、无头痛、无发热、胸闷、咳嗽等不适感,无耳鸣,听力稍有减退,但仍能听清,四肢活动自如。

患者近期有公事繁忙,思虑过度的情况。

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心脏病史、无颈椎病史及肝肾病史。

查体:血压130/80mmHg,心率75次/分,体重指数29.5,舌质偏红,舌苔厚腻,稍黄,脉象滑数,颅脑CT未发现脑梗死以及出血表现,颈部CT未发现有颈椎增生或者退变问题。

根据这些情况初步考虑是眩晕病。

艾灸治疗分析:患者体重指数29.5,肥胖者多湿盛而生痰,风阳夹痰浊上扰清窍;近期又因工作事而思虑过度而致肾阴亏耗、肝阳上扰、情志失调,遂致眩晕。

患者能接受艾灸治疗,予以艾灸(温灸)百会、太阳、风池、角孙、太冲,翳风、内关、阳陵泉、足三里,每穴15分钟。

做灸40分钟后患者睁眼视物已无明显晕眩感,无恶心感,能坐起,但仍然有轻度头晕感,于饮热水一杯后继续艾灸余下穴位。

2小时后患者已经能站立行走自如,无头晕、头重脚轻、恶心等不适感。

其后每天做以上穴位艾灸一次,连续五天后,在家中每周自行艾灸2次,坚持一月,并注意避免劳累,避免过于油腻饮食及饮酒。

至今有三年,无眩晕复发情况。

穴位选择功效:取穴以百会、太阳、角孙、风池、太冲为主穴,以翳风、内关、阳陵泉、足三里为配穴。

起升清阳、熄内风、疏肝利湿、补中益气等功效。

各穴功效:百会(督脉):有升阳固脱,醒脑安神之功效,可治昏迷、昏厥、休克;内脏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精神分裂症,癔病;头痛、眩晕、神经衰弱。

太阳(经外奇穴):有清热止痛之功效。

可治头痛、偏头痛、眩晕、感冒;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目疾。

风池(足少阳胆经):有祛风明目,熄风安神之功效。

可治头目眩晕、耳鸣、失眠;感冒鼻塞、发热头痛;各种眼病;脑性疾病。

角孙(手少阴三焦经):有吸湿降浊之功效,主治耳部肿痛、目赤肿痛、目翳、项强、头痛、眩晕。

艾灸烫伤法律案例(3篇)

艾灸烫伤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张某,女,35岁,某市居民。

被告:李某,男,45岁,某市居民,某养生馆负责人。

案由:健康权纠纷案情:2019年5月,张某因腰痛到李某经营的养生馆进行艾灸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李某未严格按照艾灸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导致张某的腰部皮肤被烫伤。

事发后,张某立即就医,经诊断为轻度烫伤。

治疗期间,张某花费医疗费、误工费等共计人民币5000元。

张某认为李某在治疗过程中存在重大过失,侵犯了其健康权,遂将李某诉至法院,要求李某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人民币10000元。

二、争议焦点1.李某在艾灸治疗过程中是否存在重大过失?2.李某的行为是否侵犯了张某的健康权?3.李某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三、法院判决经审理,法院认为:1.李某在艾灸治疗过程中,未严格按照艾灸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导致张某的腰部皮肤被烫伤,存在重大过失。

2.李某的行为侵犯了张某的健康权,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李某应当赔偿张某的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人民币10000元。

四、案例分析1.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较好的疗效。

然而,在操作过程中,如若操作不当,极易导致烫伤等意外事故。

本案中,李某作为养生馆负责人,在艾灸治疗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导致张某受伤,存在重大过失。

2.健康权是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侵犯。

本案中,李某的行为侵犯了张某的健康权,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3.在类似案件中,法院会综合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受害人的损失等因素,确定侵权人的赔偿责任。

本案中,法院根据李某的过错程度和张某的损失,判决李某赔偿张某共计人民币10000元。

五、法律启示1.从事艾灸等医疗活动的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

2.患者在接受医疗治疗时,应选择具备合法资质的医疗机构和具备专业资格的医务人员。

3.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尽到相应的安全保障义务,防止患者受到伤害。

艾灸病例

艾灸病例

艾灸病例艾灸病例自从我用艾灸治愈了自己许多小毛病后,便非常热衷于向大家推荐这种中医自然疗法,但很多妈妈却仍然不敢去尝试,追其原因,是因为自己不能肯定到底是否适用于这种方法,毕竟没有很系统的学习过中医辨证,对自己的身体是属于阴虚、阳虚还是火热、寒湿,不敢妄断。

其实,我认为大家大可不必拘泥于书本,虽然很多艾灸书籍上都提到“灸法属于温热刺激,而热能伤阴,故阴虚阳亢和邪热内炽的病症皆不可灸。

”我却认为:艾灸,诸病皆可用之。

虽然我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艾灸属于中医自然疗法,这是肯定的,中医是什么呢?其实“中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未诞生前就已经出现了上千年了,那个时候没有“中国”一词,那这个“中”是指何意呢?当然是指“中间、中和”之意了。

了解了这一层含义,那么我们对中医的疗法便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了,用现代语言、通俗的讲法就是:你太热了,我就让你少穿点衣服;你太饱了,我就让你饿一顿;你太冷了,我就让你多加两件衣服。

但是这里我说的“你”不是指整体,而是局部,说白了就是指“某个穴位”,我们人类是个很复杂的动物,尤其是经过几十年的生活历练后,更加像是一台生锈的大型机器,是不可能单一的属“寒”还是属“热”的,那么艾灸的作用便是,让我们体内阴阳调和、寒热均衡——这是我的理解。

今天无意中,又找到一篇“陈日新艾灸临床经验”的文章,他20多年的临床经验更加证实:艾灸疗法,无所不及!转帖过来,供大家共同参考学习:艾灸疗法作为针灸疗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疗效肯定,深受历代医家重视。

艾灸治疗闭经的案例

艾灸治疗闭经的案例

艾灸治疗闭经的案例引言闭经是指女性在生理期出现不调或完全停止的现象,经期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

闭经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内分泌失调、病理性原因、心理因素等。

艾灸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在闭经的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一例使用艾灸治疗闭经的案例,详细探讨艾灸治疗闭经的原理、方法和效果。

病例介绍患者为一名27岁的女性,主诉闭经已有6个月。

个人生活规律,无过度劳累、运动不足等不良习惯。

患者曾就诊于多家医院,但经过常规检查和治疗后,闭经症状未见明显好转。

考虑到患者年龄较轻,中医治疗方法可能更适用,因此决定尝试采用艾灸的方法进行治疗。

艾灸治疗原理艾灸是一种利用艾叶的独特药性,通过燃烧艾柱产生的热量和烟熏,刺激人体经络,调整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在闭经的治疗中,艾灸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1.温经通络:艾灸的热量可以温热脉络,促进气血的流通,激活生殖系统,恢复卵巢功能。

2.调节内分泌:闭经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有关,艾灸可以通过刺激腧穴,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平衡激素水平。

3.放松身心:闭经可能与心理压力、紧张有关,艾灸通过放松身心,改善情绪,缓解压力,有助于调节闭经的症状。

艾灸治疗方法在本例中,治疗采用艾灸的方法进行,具体操作如下:1.材料准备:准备好质量符合要求的艾绒,制成适当大小的艾柱。

2.穴位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病情,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艾灸。

常用的穴位包括关元穴、气海穴、大椎穴等。

3.灸具操作:将准备好的艾柱点燃,放置在选定的穴位上,注意艾柱与皮肤之间要有适当的距离,以免烫伤皮肤。

4.艾灸时间:根据患者的体质和耐受性,控制艾灸时间。

一般来说,每次艾灸15-30分钟,每周艾灸2-3次,连续进行1-2个月。

5.养生注意: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养生,加强营养,保持身心放松,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艾灸治疗效果经过连续艾灸治疗后,该患者的闭经症状有了明显改善。

经期逐渐恢复正常,闭经时间缩短至正常范围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灸病例艾灸病例自从我用艾灸治愈了自己许多小毛病后,便非常热衷于向大家推荐这种中医自然疗法,但很多妈妈却仍然不敢去尝试,追其原因,是因为自己不能肯定到底是否适用于这种方法,毕竟没有很系统的学习过中医辨证,对自己的身体是属于阴虚、阳虚还是火热、寒湿,不敢妄断。

其实,我认为大家大可不必拘泥于书本,虽然很多艾灸书籍上都提到“灸法属于温热刺激,而热能伤阴,故阴虚阳亢和邪热内炽的病症皆不可灸。

”我却认为:艾灸,诸病皆可用之。

虽然我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艾灸属于中医自然疗法,这是肯定的,中医是什么呢?其实“中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未诞生前就已经出现了上千年了,那个时候没有“中国”一词,那这个“中”是指何意呢?当然是指“中间、中和”之意了。

了解了这一层含义,那么我们对中医的疗法便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了,用现代语言、通俗的讲法就是:你太热了,我就让你少穿点衣服;你太饱了,我就让你饿一顿;你太冷了,我就让你多加两件衣服。

但是这里我说的“你”不是指整体,而是局部,说白了就是指“某个穴位”,我们人类是个很复杂的动物,尤其是经过几十年的生活历练后,更加像是一台生锈的大型机器,是不可能单一的属“寒”还是属“热”的,那么艾灸的作用便是,让我们体内阴阳调和、寒热均衡——这是我的理解。

今天无意中,又找到一篇“陈日新艾灸临床经验”的文章,他20多年的临床经验更加证实:艾灸疗法,无所不及!转帖过来,供大家共同参考学习:艾灸疗法作为针灸疗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疗效肯定,深受历代医家重视。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艾灸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有日趋衰落的现象。

导师陈日新教授、主任中医师,从事针灸临床、教学和科研20年,尤其重视灸疗的研究和应用。

笔者随师伺诊,每见导师用灸疗病,效如桴鼓,深感艾灸疗法之神奇。

现将导师艾灸临床经验简作如下介绍,以供同行参考。

1.探查腧穴喜恶,不拘寒热虚实艾灸应用于临床以来,历代医家对于艾灸禁忌证尤为重视,不少医家认为灸法属于温热刺激,而热能伤阴,故阴虚阳亢和邪热内炽的病症皆不可灸。

然纵观历代文献,细详个中曲委,导师认为艾灸虽为温热刺激,但火热之症并非绝对是灸疗的禁忌症,只要施灸于是其适宜刺激的腧穴,即探查到喜热的腧穴,诸证皆可用灸。

1.1寒湿入体,灸优于针寒邪收引,湿性凝滞,寒湿为邪,经络闭阻,而艾灸疗法深具温经通络、祛湿散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寒凝湿滞、经络闭阻引起的各种病症。

导师认为,在治疗由于寒湿引起的病症中应以艾灸疗法为主,取其“以阳制阴”之意,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典型病例余某某,女,46岁,职工,于2005年2月21日就诊。

主诉:右肩背部疼痛2年,加剧3天。

患者诉2年前受寒后出现右肩背部疼痛不适,经中药内服(药方不详)及针刺治疗,症状有所好转,但时有复发。

三天前因沐浴受凉,致右肩背部疼痛加重,活动时加剧,经针刺治疗,疗效不明显。

症见:右肩部及右肩胛区肌肉强硬酸痛,有广泛性压痛,活动时疼痛加剧,在右肩胛天宗穴附近可触及条索样结节改变,局部喜热恶寒,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细滑。

诊断为寒湿型背肌筋膜炎。

探查到大椎、肩井、风门、天宗穴喜热,采用艾卷温和灸疗法,取穴:大椎、肩井、风门、天宗,每穴施灸30分钟,每日两次,治疗5天后,疼痛症状消失,局部无压痛反应,条索样结节消失,活动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平。

1.2阳虚病症,灸贵于针艾叶为纯阳之品,性温通经络;艾火温热,可直达经络,补虚起陷。

因此,对于以阳虚为主的病症,用艾灸治疗能温补阳气、升阳举陷,使火气助元气,以达助阳治病之功。

典型病例王某,男,42岁,干部,于2004年11月12日就诊。

主诉:性功能障碍6月。

患者诉6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勃起障碍,并伴有轻微腰部酸软,手足不温,多次求助于针刺治疗及中药内服,但疗效不佳,因婚姻生活不如意而精神苦闷。

症见舌淡苔白,脉虚无力,体态虚胖,手足不温,阳物彻夜难举。

诊断为阳痿,证属元阳不足。

采用艾卷温和灸法,以温肾壮阳,培补元气。

探查到关元、气海、命门、腰阳关穴喜热,每穴艾灸30分钟,每日两次。

治疗2天后患者诉晨起时阳物有自举现象,且较坚,约历5分钟后自行恢复常态。

连续治疗1月后,患者诉性生活已恢复如常。

随访1年未见复发。

1.3火热之症,灸亦所宜历代有不少医家提出热证禁灸的问题,如汉代张仲景指出热证灸治可引起不良后果,并告械人们无论是阳盛的热证或是阴虚的热证,均不可用灸法。

宋代《圣济总录》也指出:“若夫阳病灸之,则为大逆。

”清代医家王孟英还提出了“灸可攻阴”之说,把灸法用于热证,视为畏途。

近代还有不少针灸教材,也把热证定为禁灸之列,有些人甚至认为“用之则犹如火上添油,热势更炽”。

故无论伤寒杂病,凡涉及三阳者,皆禁用灸治。

然而,通考《内经》全文,并无“发热不能用灸”的条文与字样,却有“热病二十九灸”之说;又《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认为“火郁发之”,而灸法正可以使血脉扩张,血流加速,腠理宣通,从而达到“火郁发之”散热退热与祛邪外出的目的;明代龚居中在其《红炉点雪》一书中,更是明确指出灸法用于寒热虚实诸症,无往不宜。

因此,艾灸疗法并非是“以火济火”,而恰恰是“热能行热”。

所以,导师认为:火热之症,灸亦所宜。

典型病例王某某,男,21岁,工人,于2002年3月就诊。

主诉:转移性右下腹痛2天。

患者2天前突感上腹疼痛,渐次出现右下腹疼痛,不能直腰,咳嗽时疼痛更剧,体温升高,自服抗生素(氨苄西林),疼痛无明显改善。

症见:右下腹疼痛、压痛,阑尾穴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不明显,口干喜冷饮,无恶心呕吐,大便3日未解,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体温37.9℃。

患者两年前有急性阑尾炎病史。

诊断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证属瘀热结于大肠。

探查到天枢穴喜热,乃采用艾条温和灸,左右天枢穴各1小时,灸时患者感热流直下入腹至深部痛区,且痛区热感明显强于施灸的天枢穴皮肤表面。

施灸1次后,疼痛立解。

同法治疗3日,每日施灸两次,症状消失,嘱继续自行艾灸2天,以巩固疗效,3年未见复发。

1.4气阴不足,亦可用灸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指出“微数之脉,慎不可灸……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此论对后世影响很大,由此,许多医家认为灸法有劫阴耗气之弊,故对于气阴不足病症不宜用灸或禁止用灸。

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认为热证用灸,乃“从治”之意,之所以用于阴虚证的治疗,是因灸有补阳之功效,而“阳生则阴长”也。

另据龚居中《红炉点雪》所说“虚病得火而壮者,犹火迫水而气升,有温补热益之义也”。

气虚、阴虚者,用灸法以热补气,使脾胃气盛,运化正常,则气阴得补,此为“以阳化阴”之意。

导师根据多年临床用灸经验,认为气阴亏虚之症亦可用灸。

典型病例万某某,男,65岁,退休职工,于2005年2月27日就诊。

主诉:右肩活动无力3月。

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肩部活动不利,继之逐渐出现右肩胛及右上臂肌肉萎缩无力,服药后(具体药物不详)病症无改善。

症见:右肩斜方肌、冈上肌、冈下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均有不同程度萎缩,以斜方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为甚,右肩部及右上臂无疼痛、压痛,活动无力,右上肢前伸60°,外展70°,肌张力下降,肌力3级,口干不多饮,舌淡苔少,脉细。

诊断为痿证,证属气阴不足。

探查到脾俞、肾俞、肩髃、臂臑穴喜热,采用艾卷温和灸疗法。

每穴艾灸30分钟,每日两次。

治疗20天后,患者诉活动较前有力。

再灸20天后查体示:萎缩的肌肉已较前丰满,肌力4级,右上肢前伸85°,外展90°。

2.艾灸温和持久,每穴施足灸量由于灸法操作费力,施灸者难以持久,故临床疗效难以保证。

导师认为,常规灸量很难达到治疗所需的艾灸剂量,因此疗效不甚理想。

根据临床实际,导师提出温和灸疗法宜温和持久,每次每穴应达到足够的施灸剂量,不应拘泥于教科书所示、且取穴宜从精从简。

典型病例罗某某,女,67岁,农民,于2005年1月5日就诊。

主诉:左膝关节疼痛,伴活动不利5年,加剧1月。

患者诉:5年前无明显诱因下逐渐出现左膝关节酸痛不适,活动时可加重症状,1月前,因天气寒冷,疼痛加剧,活动尤甚,自行热敷、中药内服(方药不详),症状无明显好转。

症见:左膝关节轻微肿胀,疼痛,外膝眼处有明显压痛,关节因疼痛而活动不利,负重时疼痛加剧。

摄片检查示左胫骨髁间隆起稍尖锐,关节面尚平整,关节间隙变窄,提示退行性病变。

舌淡苔厚白稍腻,脉细。

诊断为痹痛,属寒湿闭阻型。

采用艾卷温和灸法治疗,穴取外膝眼,艾灸1小时后,患者诉疼痛大减,活动改善。

嘱其自行艾灸此穴,每次1小时以上,每日两次。

第三天复诊时患者诉疼痛已不明显,外膝眼处仍有轻微压痛,活动及负重时有轻微疼痛。

嘱其再行灸疗三天后,患者诸症消失。

3. 重视“热敏点”灸,着力激发感传导师在多年的临床中发现,在疾病状态下,人体体表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新形的疾病反应点,这种反应点对艾灸的热感有着特殊的反应形式,而且,探查此类反应点进行艾灸时,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根据这种反应点的特性,导师将之称之为“热敏点”。

“热敏点”在体表的出现是有一定规律的,其部位与传统穴位的定位并不完全符合,在“热敏点”上施灸时,很容易激发灸性感传现象,这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