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 人生并不像火车要通过每个站似的经过每一个生活阶段。人生总是直向前行走,从不留下什么。我不是废人,还有人需要我,从孩子感激的眼神里,我看到了生活的新希望.
一位残疾人的“健全”人生
本刊记者:马建国
宋信昌,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谢集镇朱庄寨村人。现年46岁。世代务农,20年前的一场意外事故,导致他胸肌一下三分之二肢体完全失去知觉,后经商丘铁三局医院诊断,高位截瘫,终身致残。现在他在家自办了一所留守幼儿学校。
记者来到宋信昌的幼儿学校,这是一个普通的农家房子,教室里有一位坐在轮椅上的中年男子正给孩子们上课——他就是校长宋信昌。
图为宋信昌正在给孩子讲解习题
说起他的人生故事,真是酸甜苦辣,五味俱全,年轻时在学校学习,也曾是个活泼好动的学生。也曾多次受到学校和老师的嘉奖。可就在20年前的一场意外事故中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方式。就是这场意外,导致他永远身不离床、床不离体,就连最起码的日常生活也不能自理,就是现在也只能是依靠轮椅勉强维持着。
心灵的极大挫伤和部分褥疮的几多次溃烂,几次把他都逼上了绝境。一年后,妻子忍受不了这种打击,抛下不满周岁的儿子离他而去。当时他的家庭状况也很不景气,父亲因年轻时操劳过度,身患重病数年,母亲也将近60岁,再加上他治疗又花去一大笔钱物,致使本不富裕的家庭,受到了很大的挫折,无疑是又往他的伤口上撒了一把劣质粗盐。起初,宋信昌只是天天躺在床上,父母照顾着小孩。精神上的打击、褥疮溃烂的折磨把宋信昌完全击垮了,他一次又一次地选择自杀,但每次都被好心的邻居救了过来。
当时村里有一位退休老教师,叫徐广田,中共党员。他,刚从教育战线上退了下来,也没有其他大事可做。徐老师他心眼好、人品正。经常来看望他,和他谈天说地,国内外新闻等等。真是无所不谈。尤其是讲到张海迪、保尔柯察金等英雄人物时,更是细心至极。他一边讲着一边观察宋信昌的表情,直到他脸上有笑容为止。更有印象的是,他当时讲到新乡长
垣县有个叫马文仲的残疾人,残疾的程度大致跟差不多,他以惊人的毅力办了一所小学,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走出了困境,当时的河南省委书记马忠臣还亲自表扬了他呢。听到这个故事当时宋信昌很激动。说实话,当时他就在想:谁不想好呢?是的,我不也是一个高中毕业生吗?徐老师就觉察到了宋信昌的这点细微变化。于是就诱导他。“不免你也试一试吧”。接着徐老师就说:“你若想试一试,首先必须改变你的思想,打掉轻生念头。”从这时起宋信昌的心情才慢慢的得到了缓解。
那是一九九二年春天,有几个邻居不断的领着他们的孩子来他家闲聊,无意中就扯到了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当宋信昌了解到有的孩子已经上四年级竟然用普通的词造不成一个完整句子,甚至自己不能独立计算一道一百以内的加减法时,就有点惊呆了,怎么能会这样呢?这不耽误孩子的前途吗?于是,宋信昌就给他们的家长说:“让我试试帮助孩子们复习功课吧,或许能有点变化。”孩子们的家长当然同意了。宋信昌用心的帮助孩子复习功课,不懂的地方加以辅导。几天下来,情况有明显的好转。这样一传三、三传五的,附近的孩子也都到他家来了,最多一天达三十多个学生。尤其是九二年暑假,整整的一个假期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是在给孩子们辅导功课,从那时起在宋信昌的院子里又有了生机和笑声,还有孩子们的读书声、唱歌声。
经过一个暑假的努力,孩子们的学习大有进步,孩子们家长的脸上也出现了笑容。也就在秋季开学后,每逢周六、日或每天下午放学,孩子们的家长都撵着他们的孩子到宋信昌家来学习、写作业。有十多个家长干脆把他们孩子的床铺也搬到宋信昌家里来(因为当时他所谓的家就只有三间房子,除了自己的床铺以外,其他一无所有)。与宋信昌同宿同住,这样又经过半年的努力,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明显的提高了,孩子们的家长也就更放心了。
有了这些基础,就有孩子们家长提到,能不能把这些孩子统一起来,真真正正的办一个班,相比效果要比这样无计划的辅导要强得多,提到这些问题时,当时宋信昌心里还真有些顾虑。说实话,还真有点怕教不好他们,误人子弟。经过徐老师和孩子们家长的不断劝说,宋信昌决定试一试。就在九三年春节刚过,把自己的想法和孩子们家长意见让徐老师找了张大红纸写了出来,贴在了村里最显眼的地方。开始宣传,可还是有的学生家长不相信,他能教好吗?连他自己的生活都照顾不了,怎样教孩子啊?。。。。。。毕竟是有两千人的大村,当时宋信昌就有一种想法,无论孩子多少,都要坚持下去。
办学计划有了,大局形势也定了,可事到眼前宋信昌还真的犯傻了,这是办学啊!光凭一张嘴和一个残疾的身体吗?光靠人们的同情心吗?得有教具啊、教材呢?教桌呢?就在他的房子不远处还是一个大坑呢!说归说,人家孩子家长真能那么放心吗?这一连串的问题随时摆在了宋信昌的面前。这时,徐老师看到了宋信昌的顾虑,就在他当时生活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借给宋信昌二十块钱。宋信昌用这仅有的二十块钱托人在商丘用十八元钱买了一块小黑板,一元钱买了两盒粉笔,一元钱买了个黑板檫,教室用自己的住房,桌凳孩子们自带,教材、课本由孩子们家长统一购买。就这样,经过多方的努力,他的幼儿学校于九三年农历正月十六日也算初具规模了。当时报名的只有十五个学生。
就是这十五名学生,他也没泄气,这毕竟是刚刚起步,下决心要教好他们,于是宋信昌也就顾不了身上的褥疮了。干就干好,一定要把这第一炮放响。经过半年的辛苦努力,成绩出来了,这十五个孩子都是五六岁,他们都能数数过百、认字过百,成绩最好的能认写八百多个字。有这样的成绩,宋信昌也从心里踏实了。好好活着吧,自己肯定还有大的用处。这
样,宋信昌求生的欲望加足了,生活的勇气也鼓起来了。
也就是那个时候,农民到城市打工挣钱的苗头刚刚出现,随着农民打工的出走,留守儿童也随着出现了。就在九三年暑假过后,秋季招生刚刚开始,就有孩子的家长向他提出,宋老师,俺要去城里打工,孩子的生活问题就交给了他们的爷爷奶奶,可孩子的学习也就拜托您了,俺出门在外,照顾不了他们,您可要多多费心啊。当时宋信昌就想,这怎么成啊!孩子虽说跟着他们的爷爷奶奶,可他们的爷爷奶奶大多不识字啊,再者说,地里还需要他们去干活呢!这个问题还真使我有点困惑。无论怎样,先把孩子接住再说,让他们外出打工放心好了。刚一开学,就来了六十五个孩子,其中就有近二十个孩子的家长外出打工了。他就把家里的三间住房全都腾出来了,把自己挤在了屋子的一个角落里,又从邻居家借来了几块长条木板子,下面垒上砖块,孩子们从家里搬来了小凳子。就这样,又开始上课了。教师人手不够,咋办?宋信昌又找来徐老师,当时徐老师什么也没说就又重新登上了讲台。当时宋信昌还清楚的记得,那学期每人每生收二十块钱的学杂书费,当期不包括作业本,光教科书就占去了每人十七元二角,再加上每人两本作业,下剩的就可想而知了。可是,徐老师根本没有说其他的,他只是说,我们这样干,就证明你不是一个废人,你还有用。
经过辛勤努力,这一期孩子们也都很争气,成绩又来了一次大突破。这下好了,整个村庄都轰动了,村民们直夸宋信昌是个有志气的人,徐老师是个大好人。一定要好好生存下来,好为以后农村的留守儿童找个落脚之地。年末岁尾,外出打工的孩子家长也回来了,他们二话没说就来到学校,了解他们孩子的学习情况后,他们感到都很惊讶,孩子懂事多了,他们非常满意,他们在外打工也就放心了。听到家长们说这样的话,宋信昌心里就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这就是孩子们家长的心里话,以后也就知道该怎样做了。就从那时起,宋信昌的幼儿学校就小有名气了。
为了激励自己,他就把“自尊、自强、自信、自立,发扬四自精神,走艰苦创业之路”大幅标语贴在了自己的床对面,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好好活下去,要把村民的相信变成动力,好好的干自己的事业。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孩子们家长的彻底信任。方圆十里八村的孩子家长把孩子送来了。有的他们情愿自己接送,有的他们就干脆就住在了他们亲戚家。他们共同说的一句话就是:孩子交给你,我们最放心。
随着形势的发展,幼儿学校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可是,孩子家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简陋的三间民房和简单的教学设施已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学生发展到七十多人了,他就只好搬出来和孩子在院子里搭一个简易的棚子住在外面。说实话,住在外面,夏天还好凑合,可冬天就难过了。他还清楚的记得,那是九七年冬季,那一夜好冷啊,外面下着大雪,他和孩子住在四面透风的棚子里,半夜里自己冻醒了,他害怕再把孩子冻醒,就紧紧的把孩子抱紧,孩子毕竟才刚过五岁,结果孩子还是醒了,孩子第一句话就是:“爸爸,我冷,您冷吗?”当他就哭了。那一夜,他和孩子两个相互抱着哭到天亮。这样的夜他不知熬过了多少个,九六、九七年和孩子整整在外住了两年。
幼儿学校的兴旺,从宋信昌的心灵深处得到了极大的安慰。他和孩子的生活也得到了基本保障。同时还在这近二十年办学中,也对家庭确实困难的孩子和残疾儿童给与适当的照顾。
家长郭艳婷对记者说:“宋校长可好了,我们村的缪亚松的爸爸得病去世,妈妈改嫁,爷爷奶奶又不在了,只好跟他的姑妈在一起生活,宋校长知道后,就让他免费来上学,并且还给他买书包、作业本,现在他都已经上中学了,宋校长还一直给他提供笔和作业本。”父母都残疾的孩子崔晓雨,身有残疾的孩子缪波波等等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免费和特殊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