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句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厚者为戮,薄者见疑。(《韩非 子·说难》)
“为……所……”式被动动式萌芽于战国 末期,秦汉以后广泛运用。例如:
①方术不用,为人所疑。(《荀子·尧 问》)
②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身投于河,为 鱼鳖所食。(《庄子·盗跖》)
③ 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史记·魏 公子列传》)
“为……所……”式中“为”字后表主动 的成分也可以不出现,形成“为 所……”式被动式。
例如:
①烈士为天下见善矣……(《庄子·至乐》)
② (吾)为侪类见宽。(稽康《与山巨源绝 交书》)
四、用“被”字的被动句式
古代汉语中的“被”有遭受、蒙受的意思, 本来是动词,例如:
①秦王复击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 ②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战国策·齐
策》) ③身被二十余创。(《汉书·赵充国传》)
3、句式表达形式不尽相同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吴起
者,卫人也” 我是教师
《荀子·修身》“小人役于物” 门被风吹开了
4、句子词序不尽相同。
《荀子·非相》:“圣王有百, 吾孰法焉”
第一节 判断句
一、判断句的定义: 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
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 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 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 或不是什么。
语义上不表示判断的句子不是判断句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 章。”
“蟹六跪而二螯。”
表示比喻。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
也பைடு நூலகம்”
表示主语同谓语之间有某种逻辑关系。 “夫战,勇气也。”“曹公,
豺虎也。”
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
更刀,折也。”
第二节 被动句
被动句相对于主动句而言,都是就主语 和谓语动词的关系说的。主动句的主 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发出者, 是施事;被动句的主语是动作行为的 对象,是受事。
“是”充当主语 “是”充当谓语的如: “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
“是”充当定语的如: “是岁,元和四年也。”
作为系词的“是”,是后来发展而成 的。判断“是”成为系词的标准是, 在“是”的前面另有名词性(或代 词)成分存在。
“此是何种也?”(《韩非子·外储 说左上》)这是战国时期的用例。
“是是帚彗,有内兵,年大孰。” (《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这是 汉代的用例。
二、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特点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不 同,一般不用系词“是”,而是用名 词性谓语直接表示判断。在句子的末 尾,常常可以加上语气词“也”加强 判断句的肯定确认语气。
例如: “南冥者,天池也。” “是社稷之臣也。”
“是”在古代汉语里本是一个指示代词, 它的基本意思是“此”(这)。可以 充当句子的主语、谓语、定语等。
①吴郡顾士端……尤妙丹青,常被元帝 所 使 , 每 怀 羞 恨 。 ( 《 颜 氏 家 训 ·杂 志》)
② 经为弘觉法师弟子,为僧采菜,被 野猪所伤。(《高僧传·卷七·昙谛》)
③某弟今被贼所杀,夜来梦属之言,必 应时也。(《敦粕变文集》卷八)
三、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
构成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条件是名词性词 语直接充当谓语。并且,可以在谓语后面 用语气词“也”加强判断语气。还可以在 主语后面用代词“者”复指主语。 这样, 根据用不用“者”、“也”的各种情况来 看,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共有四种基本形式。
1、 主语,谓语+“也”。(“制,岩邑 也。”) 2、 主语+“者”,谓语+“也”。(“兵者, 凶器也。”) 3、 主语+“者”,谓语。(“兵者,凶 器。”) 4、 主语,谓语。(“兵,凶器。”)
第三章 语法
语法即语言的结构规则。它包括词 法和句法。人们说写的每句话都是按照 一定的结构规则而组成的。语法不仅使 语言具有条理性,而且使语言具有可以 理解的性质。因而学习语法学对于掌握 某种语言至关重要。
古代汉语语法是现代汉语语法发
展的基础,而现代汉语语法则是古代 汉语语法发展的产物。因而古今语法 有同又有异。“同”表明语言具有稳 固性,“异”表明语言又具有变易性。 学习古今语法,难点不在于“同”而 在于“异”。如果忽视古今差异,以 今释古,往往会误解古文原意。如: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用“为”表被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 “为”是介词,“为”后出现主动者。 例如:
①不为酒困。(《论语》)
②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史 记·淮阴侯列传》)。
另一种情况是“为”字后面的主动者不 出现,“为”直接放在动词前表示被 动。例如:
①伍胥父兄为戮于楚。(《史记·伍子 胥列传》)
②诚令长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 禽矣。(《史记·淮阴侯列传》)
古今的被动句都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没有结构标志,一类有结构标志。
没有结构标志的被动句只能通过上下 文意去了解主语的被动性质。例如:
①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郑伯克段于鄢》)
②管仲既用,任政于齐。(《管晏列 传》)
有结构标志的被动句,大体上有以下几种类 型:
一、用“於(于)字的被动句式
古代汉语有无指代词“莫”、“无”等,
现代汉语则没有;现代汉语有时态助词 “着”、“了”、“过”,古代汉语则没有; 古代汉语有敬谦副词“请”、“谨”、 “惠”、“幸”、“垂”、“窃”、“伏” 等,现代汉语只保留了“请”(请坐)“谨” (谨供参考)、“惠”(欢迎惠顾)几个表 敬副词。古代汉语第一人称代词常用的有 “我”、“吾”、“予”、“朕”等,现代 汉语第一人称代词只有“我”与“咱”;古 代汉语程度副词常用的有“甚”、“绝”、 “颇”、“孔”、“少”、“略”等,现代 汉语程度副词常用的有“最”、“很”、 “非常”、“格外”、“稍微”等。
这种被动句式的“於(于)”是介词,作用 是介绍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例如:
①卻克伤於矢,流血及屦。(《鞍之战》)
②闵王毁於五国,桓公劫於鲁庄。(《荀 子·王制》)
③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许行》)
④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於夷者也。(同 ③)
二、用“见”或“见……于……”的被动句式
这种被动句工的“见”可看成表被动的助动词。由于 “见”本身不能引进动作的主动者,所以用“见” 表被动还可以再用介词“於(于)引进动作的主动 者。例如:
用“被”引进行为主动者的被动式汉末才开 始出现,六朝以后使用渐多。例如:
①今月十三日,臣被尚书召问。(蔡邕: 《被收时表》)
② 祢 衡 被 魏 武 谪 为 鼓 吏 。 ( 《 世 说 新 语 ·言 语》)
“被”也可以和“所”合起来使用,构成 “被……所……”式被动式,“被”后引进 主动者,“所”则加在谓语动词前。 “被……所……”式被动句六朝时开始出现, 唐宋时代使用较多。例如: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史 记·项羽本纪》)
跟 “ 为 …… 所 ……” 相 当 的 还 有 “ 为 …… 见……”和“为……所……见”式被动式。 “为……见……”表被动,是“为……”和助 动词“见”的合一;“为……所见……”则 是在“为……所……”式被动式中的动词前 面加上表助动词的“见”。
这三个例子中的“被”都是受到、遭受义, 是动词。
“被”字用来表被动,战国末开始出现, 两汉时代使用渐多。例如:
①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 (《战国策·齐策一》)
②智伯兼范、中行而攻赵不已,韩魏反 之,军败晋阳,身死高梁之东,遂卒 被分,漆其首以为溲器。(《韩非 子·五蠹》)
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在判断句的主谓语之间还经常出现副 词充当状语。例如,用副词“非”表 示否定判断。
又如用语气副词“则”、“即”、 “诚”、“乃”等加强判断语气,用 范围副词“皆”表示判断的范围等, 也是判断句常见的情况。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梁父即楚将项燕。”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吾乃梁人也。” “是皆秦之罪也。”
① 盆成括见杀,门人问曰:“夫子何以知其将见 杀?” 曰:“其为人也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则足 以杀其躯而已矣。” (《孟子·尽心下》)
②中郎将苏武使匈奴,见留二十年。(《汉书·苏武 传》)
④吾长见笑於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⑤吾尝三仕三见逐於君。(《管晏列传》)
三、用“为”或“为……所……”表被 动
狼传》
马中锡《中山
古今语法差异是多方面的,归纳 起来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词类的语法功能不尽相同。 吾不能以春风风人 《说苑·贵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
灵公》
丞相岂少我哉 《史记·李斯列传》 古代汉语的“者”字结构与现代
汉语的“的”字结构也小同而大异。
2、词类所分细类及所属词语不尽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