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查参考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女Hb<110g/L
• 中度贫血: Hb<90g/L
• 重度贫血: Hb<60g/L
• 极重度贫血:Hb<30g/L
血液检查
• 【参考值】 (单位)L /L • 成年男性 0.40~0.50 • 成年女性 0.35~0.45
• 1~3岁 0.35~0.47 • 新生儿 0.6~0.7
血液检查
• 1、增多:红细胞增高的原因--- HCT( 红细胞 比容)增高
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
双凹圆盘形,直径6~9μm,平均7.5μm 平均生存时间为120d 由珠蛋白、亚铁血红素组成 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降解破坏
血液检查
作为呼吸载体
血液检查
• (一)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
【参考值】 RBC
Hb
• 成年男性 (4.3~5.8)×10 12/L 130~175g/L
敏 • 3)皮肤病:湿疹、银屑病 • 4)某些传染病 • 5)血液病和恶性肿瘤 • 6)其他:脑垂体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 ⑵减少:急传、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长期使
用激素治疗、
•
血液检查
增多见于: 1、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结肠炎、药物、食物、
类风湿性关节炎 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3、恶性肿瘤:肺癌 4、其他:糖尿病、天花、结核
后期 • 2.病理性变化: • ⑴增多:>400×109/L • ① 原发性增多:见于慢粒、脾切除术后 • ②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急性出血、溶血性贫
血 某些癌症患者
血液检查
• ⑵减少:<100×109/L • ①生成减少:白血病、再障、化学品、药物等 • ②血小板破坏和消耗:DIC、ITP、上感 • ③血小板分布异常:脾大、血液被稀释
• 成年女性 (3.8~5.1)× 10 12/L 115~150g/L
• 新生儿 (6.0~7.0)× 10 12/L 170~200g/L
血液检查
• 1.生理变化: • ⑴增多:胎儿、新生儿、高原居民、男性
剧烈运动,情绪激动。 • ⑵减少:婴儿及15岁以前的儿童、老年人、
妊娠 男性雄性激素有促血红细胞生成作用,常 高于女性,在15岁至40岁之间较明显。
(1)HCT掌握血液稀释程度的可靠指标 作为补液的依据。
(2)HCT是判断血液粘稠度的指标,HCT增高 可致全血粘度增加—缺氧和易致血栓形成。
• 2、减少:各种贫血和血液稀释。
血液检查
• 1. MCV(红细胞平均容积): 是指每一个红细胞的平均体 积,以飞升(fl)为单位。
• 2. 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是指每一个红细胞
血液检查
• 2.病理变化 • ⑴增多 • ① 相对性增高:血液浓缩而引起,见于休
克、脱水、烧伤。 • ② 继发性增高:代偿性增高,见于肺心病、
先心病。 • ③ 原发性增高:见于原因不明的骨髓增生
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液检查
• ⑵减少:贫血
• 根据血红蛋白减少的程度,将贫血分为四级
• 轻度贫血:男Hb<120g/L
血液检查
• ① 感染性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感 染的恢复期
• ② 血液病: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
血液检查
(1)增多: • 1)原发性增多:血液病(白血病、淋巴瘤) • 2)继发性增多:感染(病毒、TB、百日咳)
移植的排斥反应 (2)减少:放射线损伤、免疫缺陷、使用激素
血液检查
• 1、血小板计数(PLT) (125~350)×109/L • 【临床意义】 • 1. 生理性变化:午后、进食、运动、冬季、妊娠中
内血红蛋白的平均含量,以皮克(pg)为单位。 • 3.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是指每升红细
胞平均所含的血红蛋白浓度,以g/L为单位。
2、形态分类
*MCV(fl)
正常
80~100
正细胞
正常
大细胞
增高
单纯小细胞 减低
小细胞低色素 减低
MCH(pg) 26~34 正常 增高 减低 减低
MCHC(%) 320~360 正常 正常 正常 减低
* MCV 红细胞平均容积 MCH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
MCHC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HB/HCT)
血液检查
白细胞分类
40~75% 0.4~8% 0~1% 20~50% 3~10%
血液检查
• 1、白细胞计数(WBC) • 【参考值】 成 人(3.5~9.5)×109/L
6个月~2岁(11~12)×109/L 新生儿(15~20)×109/L
血液检查
• (2)减少
• 白细胞总数低于4×109/L称为白细胞减少, • 1)感染:流感、麻疹、风疹;伤寒 • 2)血液系统疾病:再障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 • 3)理化损伤:药物、化学物质、放射线
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脾亢 5)免疫破坏增加 :SLE
血液检查
⑴增多 • 1)寄生虫病:线虫、吸虫 • 2)变态反应性疾病:药物过敏、荨麻疹、食物过
白细胞的增多或减少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的影响
血液检查
• 1.生理性变化: • ①年龄影响:新生儿比成人高 • ②日间变化:午后较清晨高 • ③情绪激动时、妊娠和分娩期的影响:暂时
性增高
血液检查
• 2.病理变化 (1)增多 1)急性感染:化脓性球菌感染,最为常见。 2)急性中毒:代谢紊乱所至的中毒、急性化学 药物中毒、生物中毒 3)急性大出血:1-2h迅速升高 4)严重的组织损伤或急性溶血:手术、烧伤 5)白血病及恶性肿瘤:特别是消化道肿瘤。
血液检查
核左移:外周血中杆状核或以上的幼稚细胞增多﹥5﹪ 见于急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等
核右移:外周血5叶核或更多分叶,以上的中性粒细胞 ﹥ 3% 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恶贫、应用抗代谢药等
血液检查
• 参考值
• 成人 0.5 ~ 1.5 %
• 新生儿 2 ~ 6 %
• 临床意义
直接反应骨髓造血功能 疗效观察的指标 反映骨髓增生或重建情况
血液检查
第一章 血液检验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一系
血液检查
• 1、掌握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参数的检 测及临床意义,
• 2、熟悉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内容、网织红细 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测定及临床意义
白
细
胞
常
规
检
Fra Baidu bibliotek
查
红细
胞常
规检
查
红细 胞常 规检 查
血小 板常 规检 查
血液检查
• 1、掌握白细胞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 2、掌握红细胞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 3、掌握血小板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 4、掌握血沉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