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课件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一旦遭到破坏,其恢复能 力就越差。
本节课学完你要能…
1.说出什么是生态系统;说诞生态系统是由哪些成 分组成的;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说说这两个 名词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3.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4.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有机物(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主要由氢元素、碳元素组成,含碳的化 合物,但是不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以碳酸根 结尾的物质。有机物是生命产生的物质基础,所有 的生命体都含有机化合物。
例如:脂肪、氨基酸、蛋白质、糖、血红素、叶绿素、 酶、激素等。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和生物的遗传现象, 都涉及到有机化合物的转变。
谢谢捧场
下课
生产者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 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 造的有机物,不仅供给了植物自身,也是动物的食 物来源,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消费者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他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 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
分解者
地球上所有生物所形成的废物、尸体等的营养物质 都会被细菌和真菌吸取,被彻底分解掉,其中的有 机物被分解成无机物,可供植物利用。因此细菌和 真菌常常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联系
被捕食
消费者
被分解 被分解
生产者
分解后的 产物被吸 取
分解者
消费者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联系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的关系。
食物链和食物网
√ 水稻 小鸡 人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
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了解生物圈(含解析)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了解生物圈(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知识清单】知识点一: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即环境影响生物)1.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2. 生态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特别提醒】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最常见的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和合作关系。

知识点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以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为例)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特别提醒】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确认:一个实验通常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控制组)。

对照组就是不作处理的,已知的那一组。

实验组就是作了相应处理的,也就是要验证,探索什么就做什么样的处理的那组。

知识点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应该包括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

前者包括寄生,捕食,合作、共生,竞争等;后者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知识点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 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必须适应环境2. 生物也能影响环境3. 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特别提醒】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但是生物只能适应环境,环境不能适应生物。

考点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例1】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气温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

这一现象说明对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A. 阳光B. 水C. 温度D. 空气【解析】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通过对题干的认真阅读,我们就可以判断是温度影响了蝉的鸣叫。

【答案】选C【例2】下列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A. 春江水暖鸭先知B. 葵花朵朵向太阳C. 大树底下好乘凉D. 春风又绿江南岸【答案】选C考点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例3】在进行探究实验时,常需要设计对照实验。

下列能作为一组对照条件的是()A. 明亮和潮湿B. 干燥和潮湿C. 空气和土壤D. 温度和水【解析】对照实验:在探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像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相同的实验。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复习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复习课件
A.戊是生产者,数量最少 B.丙获得的能量最多 C.此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 D.甲和己的关系只有捕食
( C )6.在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某城市改造或关停了 许多排放污水的工厂,湿地、河流恢复了清澈与生机,水中鱼 虾多了起来,吸引了许多的白鹭在此流连。下列有关说法不正 确的是 A.题中描述的食物链是水草→鱼→白鹭 B.鱼和白鹭都属于消费者 C.市民捕捉鱼虾一定会破坏生态平衡 D.水中残留的重金属会进入食物链,白鹭体内的重金属多于 水草
(1)在这片“绿洲”上,蚂蚁在此生态系统中扮演了 消费者
的角色。 (2)写出有蚂蚁参与的一条食物链 树→松毛虫→蚂蚁 。 (3)若捕杀这六窝蚂蚁,这个“绿洲”就会 生态平衡被破坏
(或消失) 。
(4)文中提到,“蚁巢微生物比其他地方多成千上万倍”这里 的微生物主要是指 细菌和真菌 ,它们能将土壤中的有机物分 解成 水和无机盐 ,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分解者 。
重难点突破
1.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①生态系统中,物质是循环流动 的。以碳循环为例,生态系统中 的生产者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 物,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通 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中的碳转 化为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又 可被生产者利用。
②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 物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生产者将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体内,能量在 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被逐渐消耗, 所以,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数量往往 越少,获得的能量也越少。
物部分 。
3.生态系统中的 物质 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的。营养级越高的消费者数量越少,体内所含有的能量越少, 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 越多 。
【小试牛刀】 ( D )1.下列四条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A.阳光→草→兔→狼 B.草→蝗虫→细菌和真菌 C.鹰→蛇→青蛙→昆虫→草 D.草→昆虫→青蛙→蛇→鹰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精品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精品教学课件

3. (2020广东广州中考)如图中,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
A.阳光 C.图中所有生物
B.池塘中的水草和鱼 D.图整1个-2-池2-1塘
答案 D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 态系统,因此题图中整个池塘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4.(2019黑龙江绥化中考)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
C.没有消费者
D.分解者很少
答案 D 南极的温度很低,而且南极的有机物较少,因此不适宜细菌、
真菌的生长繁殖。若把粪便等生活垃圾留在南极,由于细菌、真菌较少,
分解有机物缓慢,会造成环境污染。
9.下列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非生物部分的是
()
A.阳光
B.小麦
C.蚜虫
D.细菌
答案 A 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A阳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
答案 C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会分解动植物遗体,它们是生态系
统中的分解者。
8.(2020河南开封中考)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
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
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B.缺少生产者
课堂小 结
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
习了哪些内容?大胆
地说说自己的体会、
感受或想法。与同学
?
相互交流讨论。
教师寄 语 大千世界,充满着无数的
奥秘,希望同学们能遇事独立,
积极探索钻研,解决更多的难
题。 谢谢!
A.①②
B.⑥⑦

20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20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20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后,以生活中常见的鼠妇为话题,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再介绍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从两个方面理解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最后再自然的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学目标1、有兴趣参与课堂探究活动并愿与小组其它同学合作和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

2、能够对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作出假设,尝试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经历实验的过程并认真观察和记录。

3、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

4、能从自己的生活中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的例子。

5、能从自己的生活中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关系。

6、能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重点和难点重点: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学生分析省会城市的孩子很少接触过鼠妇,对这种生物了解不多。

由于这是本书安排的第一个探究活动,七年级(初一)的学生对探究性学习又很少经历,因此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对探究的每一个步骤的思考都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具有相当多的不确定因素,需要教师积极加以引导。

教学过程一、学生发言,引出问题师:昨天,同学们捕捉了许多鼠妇放在瓶子里,下面我们首先请几位同学给我们讲讲他是怎样捉到鼠妇的。

生(女):我在草丛里和墙角落发现它们,用草杆引它们爬上去,然后放进瓶子里,不过鼠妇老是从草杆上掉下去,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捉到10只。

(同学们发出善意的笑声,好几位男生同时举起了手)。

生(男):我是掀开石块后找到它们的,然后直接用手把它捉到瓶子里。

生(女):我们小组的同学把我家的花盘全部挪动了一遍,在花盘底下找到了好多,由于不敢直接用手抓它们,我们想了一个办法,用纸卷成漏斗状,然后设法让鼠妇爬进“漏斗”,把它们从瓶口“漏”到瓶子里去。

师:看来大家在捕捉鼠妇的时候都动了脑筋,有些同学还想出了很好的方法。

那么,同学们在捕捉鼠妇的过程中想到了什么问题呢?生:鼠妇生活的地方又阴暗又潮湿,长年累月。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环境名师优质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环境名师优质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13. 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的数量关系如右图所示。 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 果甲的数量增加,最可能引起的变化是( A ) A. 乙和丙数量增加 B. 丙和丁数量增加 C. 乙、丙和丁数量减少 D. 乙和丁数量增加
14. 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铅、汞等会通过食 物链不断积累。下列各项中能够表示某食物链中生物体 内有害物质数量关系的图示是( B )
3. 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因此在生
态系统中被称为( B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摄食者
D. 分解者
4. 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通常是( A )
A. 水生植物
B. 浮游动物
C. 鱼、虾
D. 微生物
5.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这主要是因为
(A) A. 生产者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5.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 吃与被吃 的关系 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 食物链 ,起始环节是 生产者 。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 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
食物链 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不 断 积累 ,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 三、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6.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
B. 生产者总是被其他生物捕食
C. 生产者都是绿色开花植物
D. 生产者自身消耗的能量最少
6.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D )
A. 植物
B. 动物
C. 细菌、真菌
D. 太阳
7. 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 者不仅要把塑料袋等难以降解的垃圾袋带离南极,还 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D ) A. 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B. 缺少生产者 C. 没有消费者 D. 分解者很少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讨论:
从理论上分析,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猫头鹰的数量会减少,青蛙、鼠的数量会增加;各种生物的数量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概念:
资料分析:
讨论: 1、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2、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水族箱中哪些属于非生物因素?以青鱼为例,分析一下影响它生活的生物因素有哪些?
微生物
浮游植物和植物
浮游动物
各种鱼和其他动物
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水分、空气、温度、池底泥沙
影响青鱼的生物因素
主页
思考:若把大鱼缸看成一个体系,其内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之间是什么关系?
分析与思考?
2、在这个环境中,生物要生存,还需要哪些条件?
还需要阳光、水、空气、土壤和适宜的温度,如果没有这些非生物因素,草原上的任何生物都无法生存
主页
3、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一部分草场罩起来,会出现什么新的问题?
结果导致加罩区的草场昆虫的大量繁殖,造成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了。
分析与思考?
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最终威胁人类自身。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植物: 动物: 细菌、真菌:
生产者分解者Fra bibliotek消费者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
三者关系: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
生物部分
生态系统的组成
食物链和食物网: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第2课时 食物链和食物网及生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第2课时 食物链和食物网及生
• 〞东非人”用石块做什么 ?从石块的形状 看〞东非人”已经具有什么能力了 ?
露西化石
从人类进化和发展的过程不难 看出 : 直立行走使人的形态结构发 生了变化 ; 劳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 空间 ; 随着劳动水平的逐渐提高 , 脑结构和功能的分化日趋完善 ; 语 言的产生更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本 质的变化。以上这些变化还不断提 高了人类的文明程度。在上述过程 中 , 人类社会逐渐发展起来。
• 大量的森林变成了稀树草原 , 対那里的森林古猿 会产生什么影响 ?
资料2
• 在东非大裂谷地带 , 古人类学家发现了世 界上最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fossil〕,也就 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等。
• 就〞露西”的骨骼化石来看 , 髋骨宽阔 , 下 肢骨较粗壮 , 和现代人类较为相似 , 她的运 动方式会是怎样的 ?
14.(2015·宜宾改编)东星中学初一一班的同学対一块农田观察后 , 画了如下一幅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 , 请你分析 , 回答以下问 题:
(1)这个食物网中有__5_条食物链。 (2)这个食物网__不__能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 原因 是_______缺__少__分__解__者__和__非__生__物__部__分_______。 (3)这个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农__作__物___。 (4)__蛇__和__鸟__能够获得的能量最少。
考试加油!奥利给~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作为物种的人类 , 怎么来 的?
答 : 作为生物物种,人类是在生物圈 中起源、进化和发展的。人类与环 境的关系是相互影响 , 发展变化 的。
•2. 这个观点是谁提出的 ?
•在什么基础上提出的 ?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教学课件(第2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教学课件(第2课时)


能力。
答案 (1)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顺序可颠倒) (2)物质 能量(顺序可颠 倒) (3)增多 自动调节 解析 (1)题图中草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这个生态系统中除了已有的 生物部分外,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2)在“草→兔→猫头鹰”这 条食物链中,“→”表示的是物质和能量的流动。(3)当雨量充沛,气候适 宜时,草生长十分繁茂,鼠的数量短期内会增多,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达 到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第2课时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食物链和食物网
1.(2020吉林期末)如图所示食物网中,各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 ( )
图1-2-2-9
A.鹰
B.草
C.兔
D.蛇
答案 B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的起始环节 是生产者。
最多。
3.(2021北京一○一中学期中)牛爱吃三叶草;三叶草要靠土蜂传粉;田鼠爱 吃土蜂的蜜和幼虫,田鼠还破坏土蜂的巢;猫捕食田鼠;因此养牛的人爱养 猫。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 A.阳光→三叶草→牛→人 B.鼠→猫 C.猫→鼠→土蜂→三叶草 D.三叶草→牛→人 答案 D 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
11.(2020河南开封兰考期末,1,★★★)如图为生态系统结构图,请回答: 图1-2-2-12
(1)光、二氧化碳、水等属于生态系统的
部分,图中生产者是
,分解者是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表达了食物链中部分生物吃与被吃的关系。
请写出图示中的食物链:

(3)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目录
01 学习目标 02 课前预习 03 精巧点拨 04 课堂演练 05 素养提升
学习目标
1. 识记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并能说出各成分之间的关 系。 2.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 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4. 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返回目录
素养提升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 生态系统是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 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类型众多,一般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 人工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还可进一步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 陆地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则可以分为农田、城市等生态系 统。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 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返回目录
(4)资料中提到的水体净化中,营养物质是通过____食__物__链____ 转移到鱼、虾、螺、贝体内的。 (5)树木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生__产__者_____。枯死的树木最 终会腐败消失,这一过程离不开__分__解__者__(_或__细__菌__和__真__菌__)_。
返回目录
15. (综合应用)某市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对村中堆积的 稻草秸秆进行废物资源化。下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对秸秆进 一步利用的示意图,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返回目录
13. 生物小组的同学对4个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进行 了调查,依据下表中数据推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D )
A. 草原生态系统 C. 荒漠生态系统
B. 农田生态系统 D. 森林生态系统
返回目录
二、非选择题 14. (资料分析)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初一秋季《生物学》(人教版)第2章 了解生物圈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第2课时-练习题

初一秋季《生物学》(人教版)第2章  了解生物圈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第2课时-练习题

教育部资源课后练习喷洒杀虫剂利于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图中未显示阳光等非生物成分的信息登革热、黄热病等在世界范围的卷土重来。

下表是给植被喷洒过DDT的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甲、乙、丙、丁个体体内DDT的浓度。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生物种类甲乙丙丁体内DDT浓度/毫克▪升-10.1 0.05 26 5A. DDT沿着丙→丁→甲→乙的方向积累B. 丙是三级消费者,其含DDT最多C. DDT很难被分解D. DDT被积累的结构基础是食物链二、识图作答与传统稻田管理相比,引鸭入田,能增加农业生态经济效益。

如图为某稻鸭共育生态系统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6-9题:6.由图可知,杂草与水稻争夺阳光、空气、及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属于___________关系。

7.该稻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除阳光、空气、水等物质外,稻田的非生物成分还有土壤中的__________ 。

8.该稻田的物质和能量是沿_________________流动的。

因为生态系统中的空气、水、无机盐等物质可以被____________,所以物质流动的方向特点是_____________流动。

因为生态系统通过生产者吸收储存在有机物中,只向外界释放热能,所以能量流动的方向特点是___________流动,且每个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总量的特点是___________。

9.引鸭入田后,鸭对_________________有制约作用,可减少使用农药和除草剂等有毒物质,还节约生产成本、减轻环境污染。

鸭粪富含有机物,排入稻田后经土壤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被再利用。

可见,鸭还能促进稻田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功能。

三、资料分析有人详细统计了一公顷草地上各个营养级的生物数量(见下表),并绘制了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关系图解(见下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5—20题:10.表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____________的关系形成食物链。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课件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课件

第1919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草原上,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 时,草木生长得十分繁茂,兔的数量 会由于食物充足而大量增加。兔的数 量会不会无限制地增加呢?

2023年8月29日星期二

最好的教育方式是 ——言传身教
第2020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是不断变化 的,但是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这说明生 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 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 破坏
一个池塘中的鱼和水草 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植物 一个草原
生物与环境缺一不可!!!
2023年8月29日星期二
最好的教育方式是 ——言传身教
第44
生态系统
2023年8月29日星期二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 环境
动物 植物 微生物(细菌、真菌) 阳光、空气、水分等
最好的教育方式是 ——言传身教
第55
生态系统的组成 自行阅读课本20页回答下列问题
第1515
食物链和食物网
讨论
❶ 图中的食物链有多少条?这些食
物链是互不关联的吗?
❷ 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 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 样的变化?
2023年8月29日星期二
最好的教育方式是 ——言传身教
第1616
食物链和食物网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
。生态食系物统网中的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缺一不可
2023年8月29日星期二
最好的教育方式是 ——言传身教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教材分析《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是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上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

本章和本单元的标题都提到了生物圈,可见教材非常突出“生物圈”这个概念,想强调人与生物圈的关系的意图十分明显。

本章的前面一节已经作了充分的铺垫和准备,介绍了生物圈的概念,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所以,本节课的内容既是对前知识的总结又是一个新概念的形成和升华,向学生揭示生物和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具体组成,认识生物和生态系统与人类的关系,通过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探究活动的开展,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1.教学目标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并结合本人对教材的理解,拟定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说出生态系统的定义。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能力目标:(1)学生通过对不同生态瓶的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交流、实践、表达能力。

(2)初步具有搜集和分析图文资料等信息的能力。

尝试通过分析资料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捕食蛇、有毒物质积累等教学内容,学生初步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问题对话式教学,鼓励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己找出答案,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

(2)通过资料图片的分析、探究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物、珍爱生命的情感,更加爱护我们的家园——生物圈。

(3)通过科学家的故事和地方特色的视频和图片等教学资料,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2.教学重点和难点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第2课时食物链和食物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第2课时食物链和食物

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生态系统的结构越简单,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B.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不会改变 C.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于草园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与所含的生物种类无关
9.如图是“桑基鱼塘”人工生态系统,对该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6.(无锡中考)蓬溪的红海周围生活着许多植物,还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和蛇 类等动物活动,从探究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 相互关系出发,当一条蛇捕食了一只青蛙后,从生态学角度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完成了物质循环 B.蛇破坏了生态平衡 C.青蛙的能量流向了蛇 D.青蛙不能适应环境 7.在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数量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食草动物
(3)图1中鹰与蛇的关系是 __捕__食__和__竞__争___。 (4)水是影响草原植被生长的 __非__生__物___ 因素。 (5)此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 __草__(_或__生__产__者__) _。 (6)若图2中a、b、c、d组成图1中包含鼠的一条食物链,则c对应的生物是 _鹰___。 (7)如果人类过度捕杀鸟和青蛙,就会造成多种生物数量的锐减,甚至使生态系统 失去原有的稳定性,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__自__动__调__节__ 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人类必须 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1.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D ) A.阳光→草→牛→虎 B.鼠→蛇→鹰 C.鹰→蛇→青蛙→昆虫 D.草→兔→鹰 2.生态学上把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一个( A ) A.营养级 B.营养层次 C.能量级 D.营养结构 3.生态平衡是一种( A ) A.相对稳定的状态 B.绝对稳定的状态 C.动物数量等于植物数量的状态 D.永久的、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稳定状态

新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新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返回
2.下列哪种现象能反映出消费 者与生产者间的关系(A)
A.羊吃草 B. 羊饮水 C. 蛇吃鼠 D. 狐吃兔
返回
3. 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 ) A.一群野鸭 B. 一条河流 C. 一片森林 D. 一个池塘
返回
4. 下列符合生物学意义的食物链 是(C)
A.大米 鼠 蛇 人 B. 阳光 青草 蛇 人 C. 青草 鼠 蛇 鹰 D. 营养物质 鼠 蛇 鹰
PPT下载:/xiazai/
PPT教程: /powerpoint/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Hale Waihona Puke 试卷下载:/shiti/教案下载:/jiaoan/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地理课件:/kejian/dili/
25, 2021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植物扮演生产者角色,动物扮演消费者角色,真菌扮演分解 者角色。
生态系统的组成
非生物部分
——
阳光、空气、水、 土壤、?无机盐等
生态系统
绿色植物—— 生产? 者
生物部分 动物———— 消费? 者
细菌、真菌——分解? 者
生态系统四种成分的相互关系
—相互依存
生产者 (绿色植物等)
相互制约

消费者

(动物等)
1.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物与环境是一 个不可分割的整 体。
生态系统
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 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
生物 环境 1、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__和__所 形成的统一整体 非生物 生物 2、生态系统包括___部分和___部分.前者 水 如___、___、___等.后者包括______ 、 阳光 温度 生产者 消费者 _____ 、 分解者 . 相互依存 3、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____的 关系. 二 选择 1.下列哪组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B ) A.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B.细菌和蘑菇 C.老鼠和黑尾鹿 D.蚊子和跳蚤
第二课时
1、你连接的这些食物链有多少条?11条 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吗?
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 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 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2、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 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 从理论上分析,假如蛇的数量减少,猫头鹰的数 量会减少;青蛙、鼠的数量会增加;各种生物的 数量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3、生物体内残留有机汞的情况如下表所列: 生物体 A B C D E
有机汞浓度 mg/kg
0.05
7
0.51
68
0.35
那么,最有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C ) A. D B C B E A B. D B
C
E D A
C. A
C
E
D
D. A
E
C
B
食物链 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___和_ 食物网 流动的. __
尝试连接观察与思考中的食物链,数出食物 链的条数。
被吃者
吃者
请写出书21页谚语所包含的食物链 树 蝉
螳螂 黄雀
浮游植物
虾米
小鱼
大鱼
总结:
概念: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 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 态 系 统
组成
植物 生物部分 动物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 阳光、空气、水等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 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说出生态系统的定义 二、概括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三、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四、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五、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教学重点: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三、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教学难点: 一、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2下列各组生物中,都属于生产者的是( C ) A蘑菇和青菜 B河沣和紫菜 C水草和庄稼 D蛇和水稻 3、下列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关系的是( D ) A青蛙捕食昆虫 B黄鼠狼吃鸡 C松鼠吃蘑菇 D山羊吃草 4、下列表示正确的捕食食物链的是( C ) A、昆虫→蛙→蛇 B、青草→昆虫→蛙→真菌 C、青草→昆虫→蛙→蛇 D、太阳→草→昆虫→蛙 5.人类也是生态系统的成员,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扮 演的角色是( B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分解者
(1)该食物网中有 3 条食物链。


田 鼠
农作物
(2)如果将该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环节中的 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大 的应该是 农作物。 (3)该食物网中的各类生物间,具有竞争关 系的是 害虫和田鼠 、 食虫鸟和蛙 。
(4) 科学家研究发现,洪涝灾害可以使次年 蛇的数量急剧减少,由此容易出现 田鼠 大 量增多而使农作物受害。
再 见!
6.森林中,鹿的尸体不会影响其他动物的正常生活, 是因为这些尸体会被( ) C A.树叶覆盖 B.大雪淹埋 C.分解者分解 D.野狗争食 7.有一类细菌,它可以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这类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应该属于( A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 8、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D ) A、池塘中的水草 B、池塘中的鱼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D、一个池塘
观察右图.回答: 1、图中影响牧草生存的生态 因素有哪些? 生物因素:鹰、云雀、麻雀、 蝗虫、兔、蚯蚓、草、蘑菇、 土壤中的细菌;非生物因素: 阳光、空气、水等。 2、这些生态因素怎样影响 牧草的生活? 阳光、空气、水、土壤提供牧草必需的生存条件;蝗虫 吃草,鸟吃蝗虫,兔吃草等,生物之间存在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的关系。 3、书中的问题:19页
考你IQ
有一头牛闯进了一块足球场,它用了半年的时 间把半个球场的草吃光,问它用多长的时间才 能把整个球场的草吃光?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如果闯进的是一百头牛,那么结果又会是如何呢? 这说明了什么?
草地会被破坏,难以恢复原样。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调节能力具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 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2、右图是简化的森林生态系统食物网,据图回答: 草 (1)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 5 (2)该生态系统中有__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 草 鼠 → 蛇→ 鹰 条是:_______. (3)该生态系统还应该包 分解者 括生物部分中的____ _和 非生物 _部分. __ 草 (4)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应该是__ _.最少的应该是____. 鹰 (5)如果某种原因.狐和鹰的数量减少,对草的 影响是______________ 减少
总结:
概念: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 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植物 生产者 生 态 生物部分 动物 消费者 系 统 组成 细菌、真菌 分解者 阳光、空气、水等 非生物部分: 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 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右图是一个农田生态系 食虫鸟 统的食物网内各种生物之 间的食物关系示意图据图 害虫 回答下列问题:
生态系统的组成是怎样的? 资料分析
啄 木 鸟 在 树 干 上 找 虫 吃 吃与被吃的关系
腐 烂 的 树 干 上 长 出 许 多 真 菌 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
在生态系统中,除了各种生物外,还有哪些组成成分?
看书20页,完成20页的讨论题3和25页的第五题:
生 态 系 统 的 组 成
植物 生产者 生物部分 动物 消费者 细菌、真菌 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有什么关 系?有人说,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可有可无,你赞 同该观点吗?请说出理由。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
被取食 被捕食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 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 请写出图Ⅰ-16中的一条食物链: 树 虫 鸟 讨论: 1、食物链是由生态系统中的什么成分组成?它 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它 们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2、食物链的起点是什么? 生产者(绿色植物) 3、怎样书写食物链? 甲 → 乙 → 丙 → 丁 的形式。 4、可以用线段代替箭头吗?箭头指向是一定的 吗? 不能,箭头代表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 其方向总是由被吃者指向吃者
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 的整体,就叫生态系统。 例: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块农田、一个湖泊、 一条河流、一个村庄或城镇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 生态系统。
思考:下列是否构成生态系统?
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动物。 否 否 2.我国长江流域的全部鱼类。 3.海南岛上四季常有的红树林。是 4.一根朽木以及上面生长着的苔藓,蚂 蚁,真菌等所有生物。 是
资料分析:书23页
1、哪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最多?大鱼体内
2.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 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有毒物质在人体内积累,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 的危害。 3. 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 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因为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 分解,而且无法排出,这样就会积累在生物体 内。所以,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 物质积累得越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