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体学视角下的_生死疲劳_双语平行文本析读_邵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9


为本文考察的基点。
在 世 界 文 学 和 翻 译 界, 葛 浩 文 ( Howard Goldblatt, 美 国 ) 、 杜 博 妮 ( Bonnie S. McDougall,澳大利亚) 、 德鲁 ( Flora Drew , 英国 ) 等 被称为 “英语世界最为优秀的中国当代文学翻 译家” ( Lovell,2006 : 196 ) 。 这些文学翻译家 与 马 悦 然 ( Goran Malmqvist, 瑞 典 ) 、 顾 彬 ( Wolfgang Kubin, 德 国 ) 、 陈 安 娜 ( Anna Gustafsson Chen,瑞典 ) 、 杜特莱 ( Nol Dutrait, 法国) 等汉学家兼翻译家所译中文源文本, 在 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中国当代文学的脉络或主线 。 当然,他们偏爱的作品未必跟中国主流文坛和 批评界所推崇的作品相吻合, 因为在西方反响 较大的中文作品和中国作家, 有时在中国 ( 尤 其是内地) ,由于意识形态的介入 ( 即文本外因 素) ,读者未必耳熟能详。 例如在英语世界影响 力甚广 的 李 锐、 高 行 健、 韩 少 功、 阎 连 科、 获 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前的莫言等文学家, 在国 内的关注度或受读者欢迎程度却不比韩寒 、 郭 敬明等畅销小说家或余秋雨这样的散文家高 。 即使是同一作家,境内外的影响力有时也迥异 非常。以莫言为例,在英语世界中其作品若按影响 : 力和关注度排位,先后顺序大致为 《生死疲劳》 ( 2006 ) 、 《红高粱家族》 ( 1987) 、 《丰乳肥臀》 ( 1995 ) 、 《天堂蒜薹之歌》 ( 1988) 、 《酒国》 ( 1993 ) 、《 师傅越来越幽默》 ( 1999) 。其中 《生死 疲劳》 是莫言斩获国际大奖最多的作品 ( 邵璐, 2011a: 49) 。这些作品的英译者皆为美国著名翻译 、“ 家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之首席翻译家” 葛浩文 ( 夏志清,1996: 序 21) 。 对于上述作家的境内外接受程度不同、 同 一作家不同作品在境内外接受迥异的现象 , 可 分别从文本外
[3 ]
,扩充了 评 述、 样 文、 参 考 文 献、 术 语 列
表等内 容, 令 其 更 臻 完 善。 该 书 虽 然 只 就 法、 英两种语言进行文体对比, 然而所提出的翻译 方法亦能指导其他语言互译, 其中提出的翻译 方法主要有两种: 直接翻译与曲径翻译 ( director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oblique translation,1958 / 1995 : 31 ) 。这两种翻译方法涉及七种翻译程式 ( procedures) ,这些翻译程式以平行语法范畴或
Me Out by Mo Yan,it was found that foregrounding can be used as a device for changing stylistic features. By contrasting Mo Yan's novel and its English translation by Howard Goldblatt, with a focus on foregrounding, we can detect the translator style of Goldblatt. Foregrounding may be characterized by two feature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foregrounding. With regard to qualitative foregrounding,there are basically two possibilities. On one hand,there is no foregrounding found in an ST while there is qualitative foregrounding shown in its TT.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is qualitative foregrounding found in an ST while there is no foregrounding shown in its TT. Quantitative foregrounding implies that the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of certain utterances in the TT has gone beyond the reader's expectation. To some extent,foregrounding may be considered as stylistically resistancy as a strategy for translating a literary text. No matter how deviant from the language code itself ,or how far from the expected frequency,when appropriately employed,foregrounding may contribute to an upgrading of aesthetic values of a TT,and arouse target readers' interests,and as such it can be regarded as leading to successful reception. Key words comparative stylistics,Mo Yan,Howard Goldblatt,foregrounding,translation
、 文本内等不同视角和层面进
行剖析, 以比较文体学为切入点进行解读 。 文 本内 因 素, 即 比 较 文 体 学 视 角 中 的 信 息 凸 显 ( foregrounding, 又 译 定 景、 前 景 [ 、突 显) 化]
080ຫໍສະໝຸດ Baidu
比较文体学视角下的 《生死疲劳》 双语平行文本析读
平 行 概 念 为 基 础 ( Vinay & Darbelnet, 1958 / 1995 : 31 ) 。 直 接 翻 译 包 括 借 用 ( borrowing ) 、 仿造 ( calque ) 、 字 面 翻 译 ( literal translation ) 三种程 式, 而 曲 径 翻 译 则 包 含 置 换 ( transposition) 、调适 ( modulation) 、对等 ( equivalence ) 、 , 《法英比 改编 ( adaptation) 这四种程式。当然 较文体学 》 的直接翻译对英汉互译来说, 较少 使用,因为它要求源文本转移到目标语时 , 句 法顺序不被扰乱,甚至词汇顺序亦不被扰乱。 由此,从比 较 文 体 学 的 视 角 来 看, 我 们 可 从三个层面对源文本和目标文本进行文本对比 和细读: ( 1 ) 词汇; ( 2 ) 句法结构; ( 3) 信 息。其一,在词汇层面, 主 要 考 察 词 序 和 词 干 结构; 关联词: 如起衔接 作 用 的 连 词、 话 语 标 记、指示词 ( 如 代 词 和 指 示 代 词 ) 、 标 点。 其 二,在句法结构层面, 主要涉及较高层次的文 本和以话语为基础的分析。 其三, 在信息层面, 主要涉 及 话 语 及 其 元 语 言 情 景, 或 曰 上 下 文。 在翻译文体学中, 除了上文所指的两种翻译方 法、七种翻 译 程 式 外, 常 见 的 翻 译 方 法 还 有: ( 1 ) 音译法; ( 2 ) 译借法; ( 3 ) 换位法 ( 指词 性、词序的转换) ; ( 4 ) 变调法 ( 指表达手段的 转换,如明喻转暗喻) ; ( 5 ) 应变法 ( 指用社会 功能相当的译文表达形式去翻译文化背景不同 的原文表达形式) ; ( 6 ) 对等译法 ( 指语义、 形 式全面对等的翻译 ) 。 这六种翻译法在汉英互译 中尤为常见。 1. 2 发展: 信息凸显 《法英比较文体学》 虽注重翻译实例和法英 对比,对翻译实践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然而实 。 《译者文体: 方 法 论 探 索 》 例仅限法英翻译 ( Saldanha,2011 ) 将对比语料分析扩展至较少 被研究的语言, 则代表比较文体学进入了研究 第三阶段 ( cf. 邵璐,2012 : 11 ) 。 萨尔达尼亚 在展开一系列双语文本的文体对比后 ( 译者文 Margaret Jull 体语料库分别基于朱尔 · 科斯塔 [ Peter Bush] 而建 ) , 发现源文 Costa] 和布什 [
[1 ]
1.
文本内因素
1. 1 缘起: 比较文体学视角 《法英比 较 文 体 学 》 ( Vinay & Darbelnet, 1958 /1995 ) 为比较文体学的奠基之作, 勾勒出 了翻译文体学之方法论。 该著作最初用法语写 成,分别 于 1958 、1966 、1972 、1973 、1977 年 ( 第 2 版) ,1984 、1987 年 ( 第 3 版 ) 在法国和 加拿大同时出版。 后来的英文版由塞杰和哈梅 尔 ( Sager & Hamel ) 译出, 其精华被收入 《翻 译研究读本》 ( Venuti,2000 ) 中。 依笔者看来, 在语言学领域, 将 37 年前发表的法语原著再翻
基金项目: 本文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青年教师成长项目 《社会学视域下的文学翻译研究 》 ( 项目编号: JBK130159 ) ,教育部人文社 会 科 学 研 究 青 年 基 金 项 目 《莫 言 小 说 英 译 者 葛 浩 文 的 译 者 风 格 研 究 》 ( 项 目 编 号: 13YJC740078 ) 阶段性研究成果,特此致谢。
[2 ] 译成英 语 并 非 常 见 ( 相 隔 时 间 如 此 之 久 ) 。
《法英比较文体学》 涉及比较文体学、 语法学和 翻译学, 可视作联系这几门学科的纽带。 该书 出版后, 受 其 影 响, 不 少 相 关 著 作 应 运 而 生, 如 《法德翻译比较文体学 》 ( Malblanc,1963 ) 、 讨论 英 语 与 西 班 牙 语 互 译 的 《翻 译 学 概 论 》 ( VázquezAyora, 1977 ) 和 《实 用 翻 译 理 论 》 ( García Yebra,1982 )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如 果 说 法 文 原 版 ( Vinay & Darbelnet, 1958 ) 开启了比较文体学研究的先河, 那么扩 充后的 ( Vinay & Darbelnet,1995 ) 英文增订本 则为该学科第二发展阶段的里程碑 , 作为增量 翻译 ( thick translation ) 的 典 范, 它 调 整 了 框 架
能影响目标文本的文体特征,体现出其英译者葛浩文独特的译者风格 。信息凸显不仅源于语言、 文化 之差异,更是出于译者的匠心独运。信息凸显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质的凸显,二是量的凸显。 在质 的凸显中,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源文本未见信息凸显,目标文本却出现了信息凸显; 二是源文本出 现了信息凸显,目标文本则未见相应的信息凸显 。量的凸显指目标文本中某些话语的使用频率超出了 读者预期。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信息是文体上的阻抗式翻译 ,无论目标文本是否与源文本的凸显程度 或频率吻合,只要运用得当,就能提升文本的审美价值,引起目标读者的兴趣和阅读快感 , 从而获得 接受成功。 【关键词】 Abstract 比较文体学,莫言,葛浩文,信息凸显,翻译 As viewed from comparative stylistics on bilingual parallel texts of Life and Death Are Wearing
比较文体学视角下的 《生死疲劳》 双语平行文本析读
比较文体学视角下的 《 生死疲劳 》 双语 平行文本析读

◎邵 璐 ( 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
【摘
要】
从比较文体学的视角来细读莫言小说 《生死疲劳》 双语平行文本, 可发现信息凸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